第一篇:《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大可中心小学 尚燕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解答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从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骑车旅行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开阔视野,给我们带来好心情。瞧,这是李叔叔正骑车旅行呢!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应用规律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李叔叔正想计算他今天骑的路程呢。(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40+56○56+40
2、观察、比较中总结加法交换律 18+17○17+18 100+235○235+100 从这些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加法交换律。
3、探索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生汇报(甲+乙=乙+甲、△+○=○+△、a+b=b+a),4、练习:
300 + 600 =()+()()+65 =()+ 35 b + c =()+()()+()= 4455 + 1278
5、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38+456 307+348 123+2847
6、知识拓展
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那三个数、四个数相加呢? 24 + 35 + 30 = 24 + 30 + 35 小结:几个加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测试
第二篇: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17页: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会骑自行车吗?骑车是一项非常有益健康的运动,老师星期六准备骑自行车去郊游,在途中我遇到一些问题,想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在解决问题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
看着每道算式你能想出另一道加法算式吗? 3+6 8+5 46+32 37+59 同学们通过了老师的考验,咱们一起出发吧!
二、探究新知
老师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老师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问: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1、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列式方法,师板书。)
40+56 56+40
2、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相等吗?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问:这个猜想正确吗?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是不是可以举更多的例子验证一下。
5、学生分小组验证,并汇报。
6、看来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真厉害,你能给这条规律起个名字吗?
7、引出“加法交换律”。
师:咱们用汉字表示加法交换律只有我们中国小朋友能看懂,怎样表示能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看懂呢?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含有符号的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让其他国家的同学都能看懂。
8、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我们一起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符号或字母可以是哪些数,从而使学生体会用字母更能简单明了的表示“加法交换律”。
三、方法应用
1、游戏:对口令
师:45+68等于„„(生:68+45)
指名一学生与全班对口令、同桌对口令进行练习。
2、完成课本“做一做”。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19页练习五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老师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老师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56+40
加法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和不变。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第三篇: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7-19例
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取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师小结信息,引入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求新知
1、加法交换律
(1)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师: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该怎样列算式。你们能列出口头算式并算出结果吗?谁能说一说?
学生口述汇报,教师板书:40+56=96(千米)
师引导说:“40+56”是用上午骑40千米加上下午骑的56千米,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6+40=96(千米)师引导说:“56+40”是用下午骑的56千米加上午骑的40千米。
师:同样的一副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两个算式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生:用“=”把他们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50+40=40+56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3)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甲数。
(4)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5)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 6+ 100=()+b 47+()=126+()m+()=72+()13+24=()+()
二 探索加法结合律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测: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О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 О 45+(25+13)(36+18)+22 О 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
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a+b)+c=a+(b+c)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45+36)+64=45+(36+)(560+)+ =560+(140+70)(360+)+108=360+(92+____)(57+c)+d=57+(+)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1)470+320=320+470(2)a+55+45=55+45+a(3)(27+65)+35=27+(65+35)(4)70+80+40=70+40+80(5)60+(n+50)=(60+a)+50(6)b+900=900+b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例1:
例2: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88+104)+96
88+(104+96)
56+40=96(千米)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 = 88+(104+96)
a+b=b+a
(a+b)+c=a+(b+c)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第四篇: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孙耿镇中心小学 路海英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难点:
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旅行吗?出去旅行时我们一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李叔叔这次旅行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想知道是什么?
课件演示 情景图
2、师:你从这幅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生2: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生3:李叔叔自行车上有一个表,记录着路程,时间和速度。…
3、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一)体验加法的意义
1、师: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解答?
2、学生自主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学生思考回答。
6、教师小结: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是用加法计算。这两个算式之间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
7、学生讨论交流。
8、指名回答。
9、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56=56+40
(二)概括规律
1、师:你们还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举例,汇报。教师板书
2、师:请观察这几组算式,与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只要意思相似,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肯定)教师选择性板书。
3、课件出示: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
(三)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1、师:刚才同学们举了一些加法交换律的等式,那你们还能在举一些例子呢? 学生继续举例子。
2、师:同学们,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不能)想一想,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把这些等式都能概括出来。
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呢?
5、师:刚才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请看老师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 课件演示:甲数 + 乙数 = 乙数+甲数
△ + ○ = ○ + △
a + b = b + a
6、师: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7、学生齐读 a + b = b + a
(四)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喜欢。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生:验算加法。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1、火眼金睛
250 + 80 = 80 +_ _ + 65 = _ + 36 300+600 =_+_ ■ +_ = ★ +_ 16 +a = _+ _ 153+_ = 57 + _
2、判断: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的打“√”,错的打“×”。(1)甲+乙=乙=甲()(2)254+100=154+200()(3)45×9=9×45()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4、完成练习五第3题。
5、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
+ 49 + 8
+ 8 + 49
6、怎样算简便。
+ 69 + 17 36 +17-16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孙耿镇中心小学 路海英
一、说教材
我所讲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加法交换律的知识。
加法交换律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有关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学习并运用加法交换律的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运算。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和推理能力。
过程和方法: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真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科书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变革。
为了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我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创设了植树节植树的情景,这样处理能从学生熟悉和贴近的生活实际入手,情景、条件、问题学生都不觉得陌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进入学习情境,并及时渗透环保教育。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先引导学生走入植树的情景,让学生解决植树情境中的问题,并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解答;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算式,说一说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但学生这时的感受还仅仅是一种感性认识,仅仅通过3组算式得出来的规律,还不具有普遍性。教师这时就因势利导,让学生举出很多类似的例子来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加法交换律。使加法交换律的发现,以至到抽象出定律的过程,都真实的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真正体现了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索加法交换律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加法交换律表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把那种童稚而真实的想法体现出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抽象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过程。
(四)教给学生探索数学的方法,遵循发现——验证——应用这一教学主线。
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我遵循先引导观察,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再举例验证,进而发现总结规律,这样的一个思路来进行教学的。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孙耿中心小学
路海英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反馈练习三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环节利用课本上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景导入,得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探究新知环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发现算式结果相同,用等号连接,得出56+28=28+56,然后又让学生仿照举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反馈练习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本节课的教学非常顺利,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但我觉得本节课的知识太少,能不能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合并成一节课讲解呢,在以后教学本节课时我准备在“交换律”这节课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另外在材料呈现的顺序上,改变了教材编排的顺序: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然后教学乘法交换律交换律和结合律,而是同时呈现,同时研究。因为当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有效信息时,不可能像教材编排的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同时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找准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是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接着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第五篇: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
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算式75+15=90 师: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加法运算中的一些比较规律性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激发求知欲。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么?有多少同学会骑车,最远骑到过什么地方?
(2)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出示情境图)
2、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出示线段图。
(3)看着线段图再来叙述一下图中信息,说明:简单的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中的数学关系。
3、解决问题
(1)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么?
(2)为什么用加法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3)还有其他做法么?
(4)两种算法,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通过实例发现规律
(1)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来解决?谁能提一个,能解决么?师板书算式。(2)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3)从这些实例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能给这条规律命个名么?板书:加法交换律
5、验证规律。
(1)通过这几组算式我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都有这种规律呢?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2)汇报。
6、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定律。
(1)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不但发现了加法交换律,还通过大量实例进行了验证,你们真了不起!
(2)这个定律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呢?能不能用一些符合表示两个加数,在练习本上用这样的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3)汇报。
(4)语言表达与符号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在这些符号表示方式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A、B在这里可以表示哪些数?
7、游戏。
下面我们来根据加法交换律做个口令的游戏。师:25+65 生:等于65+25
8、完成28页做一做。
9、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2)下面我们就来算几道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38+456 307+348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上适当的数。300+600=()+300()+65=()+35 432+168=()+()280+()=()+()
2、判断下面等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说明理由。a+45=45+b 380+20=30+370 3X60=60X3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25+49+75=()+()+()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40+56=96(千米)49+58=58+49 &+$=$+& 56+40=96(千米)32+48=48+32 @+#=#+@ 64+59=59+64 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