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的认识和测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3)、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1.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和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生:我们学过正方体。师:还有吗? 生:圆柱和圆锥。师: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学生尝试交流、分类。师: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哪些是一类呢? 生: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生: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
师: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围成的; 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分类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整理
(一)图形的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师:你认识它们吗?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师:你还记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生: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生:圆柱、圆锥都有一个曲面。2.长方体与正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预设:(1)长方体的特点。
生1: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2: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2)正方体的特点。
生:3: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生4: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生5: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3)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归纳整理吗?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
3.圆柱与圆锥。
(1)师:你对圆柱与圆锥有怎样的认识?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预设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
生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生3: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生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生5:测量圆锥的高时,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
(2)师:圆柱与圆锥可以各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操作或画一画,并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生:圆柱展开是一长方形或正方形。生:圆锥展开是个扇形。(3)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师: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观察,小组议一议。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
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有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1.教师拿出一个由若干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组织学生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2.课件展示教材第88页“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议一议。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师:同学们还记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2或S表=ab×2+ah×2+bh×2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S表=(ab+ah+bh)×生2:正方体的表面积:S表=6a2
2=2πrh+2πr2 生3:圆柱的表面积:S表=S侧+S底×师:你能填一填这个表格吗?
学生交流填写,教师给予指导,并课件展示。2.立体图形体积(容积)的计算。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容积)及圆锥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师:同学们还记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容积)及圆锥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吗?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生1:长方体的体积(容积):V=abh或V=Sh 生2:正方体的体积(容积):V=a3或V=Sh 生3:圆柱的体积(容积):V=Sh 生4:圆锥的体积(容积):V=
Sh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并课件出示下表。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生1: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来的。生2:圆锥的体积公式是由圆柱的体积推导出来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学生交流填写,教师给予指导,并课件展示。4.课件展示教材第88页第5题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下表。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你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其内在联系。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师:你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其内在联系。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由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求得。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课件展示教材第88页“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测量不规则图形或物体的体积的方法,然后指名反馈。2.拓展练习:
一个圆柱形木材,沿着一条底面直径纵向剖开,量得一个纵剖面面积是6平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6=18.84(平方分米)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评议。(3.14× 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时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并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了解了其推导过程。
2、提问:
(1)、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请同学们相互提问,相互交流。
课后习题
练习十八第3、5题。练习十八第5题。
板书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第二篇:《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从咿咿学语的幼儿到现在才思敏捷的你,这些都在说明事物是从由小到大,由小到多,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这也是我们认识图形的过程,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梳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板忆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二、学一学
86页内容。
1、自学课本2、6分钟后,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逐一问题汇报,其它补充,教师适当引导,总结。
三、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谁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呢?学生回答。
2、完成87页以上内容(时间3分钟)
3、汇报交流。(1)表格整理:
名称
特点
计算公式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2(a+b)S=ab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4a S=a
2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S=ah
三角形
内角和180度
S= ah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S=(a+b)h
圆形 在同圆(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C=∏d C=2∏r S=∏r2
四、议一议
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它们之间的什么样的联系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一起讨论交流,画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图。
小结:转化方法。
用割补的方法: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中位线)
梯形(中位线)
圆(化圆为方)
用拼摆的方法:三角形(大小一样)梯形(大小一样)
五、1、2、练一练
完成87页下面做一做 判断。
⑴比射线长。()
⑵角形不是轴对称的图形。()⑶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角。()⑷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⑸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3、解决问题。
⑴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2:3:4,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⑵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周长比原来增加了10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图形的认识与测量_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能力目标:
能利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
二、回顾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 引发分类
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吗?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 提问:我们先复习近平面图形。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
(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
(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 反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
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
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圆是曲线图形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重点是四边形的梳理。)
(三)复习近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
提问1:刚才,有的同学还提到了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那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提问2:你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公式吗?那好,请你在这些平面图形上面写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写完的同学,继续思考一下:这些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呀?
提问3:你们都说它们之间面积是有联系的,那你能借助这些学具,把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想办法摆一摆,使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吗?
1.长方形的面积是研究其他图形面积的基础。
2.利用割补、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图形的面积公式。
(四)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联系及公式
提问1:再来看看这些立体图形,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并说说你的想法。预设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和圆锥是一类,它们有一个面是曲面。
预设2: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是一类,因为它们上下一样粗细;圆锥是一类。
提问2:你同意他们的想法吗?借助手中的学具再体会体会。提问3:刚才有的同学把长、正方体归为一类,那你觉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那有怎样的联系?
监控:1.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呀?
2.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提问4:刚才有的同学把圆柱和圆锥归为一类,那你觉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那有怎样的联系?
提问5: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呀? 提问6:回忆一下,这些立体图形的公式大家还记得吗? 监控: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梳理出表格)
提问7:谁愿意到前面来填写?其他学生想一想:这些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呀?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提问8:这些公式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伙伴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五)沟通梳理 构建联系
提升认识:通过刚才的梳理和回顾,你有什么感受?
监控:1.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追问:我们是怎样把这些图形相互转化的?
(通过平移、旋转、割补、拼摆、化曲为直等方法来进行转化的。)监控:2.我们在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扎实,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cm)4
四、总结梳理 反思评价
1.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86页,做一做。
第87页,做一做第2题、第3题。
第88页,做一做。
第四篇:《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
设计理念:
《认识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 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
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
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
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
④积木块、魔方。
⑤三棱镜。
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
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
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
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
④三棱镜。
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过程说明】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 师指出:我们给这样的物品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名字很好听,老师也说一个名字行吗?圆柱,师用多媒体出示圆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2)、小朋友们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给予表扬。
②用同的方法给这一类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3)、小朋友们,我们为了给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分为一类好呢,还是分为两类好呢?小朋友们说说看。学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们分为两类。
①小朋友们准备给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小组商量商量。
②学生交流后,师用多媒体出示名字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
【过程说明】学生经历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
3、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实践操作
1、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组间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③议一议。
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说明】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①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种造型。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组的同学们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p33第2题。
4、质疑:粉笔和削过的铅笔是圆柱吗?
5、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说明】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这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第五篇:《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
1、初步认识长方形.
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问:这是什么图形?
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小结: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什么形?
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反馈练习: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做一做1、2题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