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合集]

时间:2019-05-12 23:0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一篇: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1 汉字的视觉联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教学重点: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的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课前准备:教师: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猜一猜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已经是简化的汉字了,简化汉字之前是繁体的汉字。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汉字最初的形态呢? 让学生思考再回答。

那我们就先来猜猜这几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字?(课件展示字谜图片)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象形文字,远古时候的人们看到什么就根据他所看到的用简单的图画线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这些象形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叫他甲骨文。(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这些甲骨文就像在画图画一样,今天我们也学学古人的方法用图画来装饰我们的文字。

一、讲授新课

1、看一看 让学生欣赏一些现代的文字装饰图片,了解生活和文字紧密相连。

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的时候,就得到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无论象形还是会意,文字和世界万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再来欣赏一些装饰美术字的应用,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例子?让学生举例看到这样的字?

2、学一学

教师讲解方法,学生体会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装饰美术字,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联想的基本方法吧,文字的联想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用联想到的物体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板书)

(二)字形联想: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的某个笔画形状较接近。(板书)

(三)夸张变形联想:根据字的意思把笔画进行夸张变形。(板书)

3、试一试 课件展示并示范,欣赏教材中个别的范例,提问学生都用到了什么方法。教师加以确定和补充。

4、想一想 欣赏作品(课件展示)

从下面的字中,任选一个字做联想,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同一个字用多种方法来设计美化,选一种你喜欢的进行创作。

(花、虫、鱼、鸟、羊、雨、心、球、竹、烛、眼、门、口、晴)

5、做一做 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吧!让文字更形象、更别致、更有趣。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点评:每名学生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联想的?要求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鼓励。

7、课后拓展:同学们都做的不错,通过联想,我们把文字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了。那么这么美丽的字除了用画的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方法呢?回去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文字的联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课后我们再去想想把我们生活中的文字变得更加美丽!2色彩的冷暖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 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 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教学难点 :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学具准备: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色相卡、生活中冷暖色调的作品、色轮等。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导入 新课: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 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好”)。

板书课题:

7、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1)、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2)、放映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3)、屏幕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仔细。(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边观察边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谁敢上台来试一试?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其余学生从活动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显示色卡,并进行举例说明)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如书上第7页下边四幅画,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欣赏河南朱仙镇年画(屏幕显示),体会补色对比中的美感。

四、作业 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强烈对比颜色使画面产生对比中的美感。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匀。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业 分组(分为冷、暖、冷色调中偏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全部展示出来。评出涂色较匀、颜色搭配较好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并指出作业 中存在的不足。3用色彩画心情 教学目标:

1、欣赏画家名作,了解其运用色彩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色彩表达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篇: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节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中国的食品,不仅讲究味道,而且讲究造型与色彩。尤其在节日,一顿丰盛的菜肴,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那洋溢着浓郁亲情的欢快氛围更是使人难忘。作为一节综合探索课,本课不仅要让学生设计菜单,“制作”菜肴,更要以节日的餐桌为切入点,综合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及中国食品造型的特点,感受美好的亲情友情。

本课有两个学习活动:

1、在“制作”节日的菜肴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表现色、形俱美的“菜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餐桌旁欢乐的气氛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运用色彩、构图等表现出节日的餐桌旁的欢乐气氛。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4.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一周浏览课本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动手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如: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同时请学生注意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翻看家中菜谱方式等主动了解中国食品的一些特点。

师:精选一些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菜肴图片准备课上使用。

二、课题引入:

师生谈话:说说节日的餐桌

生:展示自己通过电视节目或翻看菜谱了解到的知识与图片资料。(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丰富学生的感受)

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教学气氛。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你家是怎样过节的? 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及时补充典型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

三、设计制作菜谱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食品造型

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如何把它变废为宝。师:对学生提出挑战,“敢不敢尝试利用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 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在个体创作中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人格。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学生实践创新。

(通过学生对媒材和表现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综合探索。

(由一盘盘美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生活中已有的体验及资料的查阅和有趣的制作活动来多方位感受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面貌。)

● 学生集体交流想法。

2、动手制作菜肴

师: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

● 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

(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最终来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进行创作学习。)● 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

● 学生创作

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等。

(训练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创新和与他人愉快合作及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上。)

四、作业展评

进行与游戏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可在模拟进餐的活动中进行隐性评价.比如,哪道菜让你看了流口水?谁做菜的想法最奇特?谁的菜名起的最美等。

(师要注意将知识技巧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表演一家人过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的礼貌等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

五、课后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用画一画节日里聚餐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还可以通过模仿自己亲人的动作及表情来加深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理解。)

师:重点从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这两个方面和学生进行探讨。

注:创作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表现形式: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表现形式以外,还可采用水粉、水墨、版画等平面造型方式。

(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自己感受到的“节日的餐桌”,避免千篇一律的创作。另外,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辅导,例如,人物的造型、动态上的困难等,有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示范。)

注明:两个活动(制作和绘画)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创作也是可取的

第二课:脚的经历

教材分析:

美术教学中,写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是比较难把握的。传统单调的教学内容以及过于专业化的技法训练,往往使处在转型期的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兴趣。“脚的经历”一课在解决兴趣与技法学习的矛盾上做了很好的尝试。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将写生和学生的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另外,不管是对脚的写生还是侧重于鞋的描绘,其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也极易形成较生动的画面。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线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对写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应侧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注意锻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线条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能力。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穿着鞋的脚的实物照片,给学生创设了一些情景。运动鞋的造型设计简洁大方,装饰丰富,便于学生看图片进行创作。本课的学生作品主体突出,有的联想丰富,有的写实生动。景物的添加给学生的创作做了很好的提示。

教学目标:

1.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2.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3.愿意进行趣味写生练习。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并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观察脚的结构,尝试用流畅的线条对脚进行写生。师:准备脚的各种姿态的图片、各种样式的鞋的图片。

(图片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本课教学,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对线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得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说说在观察与课前写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注:这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坡度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本课将写生和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在写生训练的同时,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本课定位于想象画的创作。

三、展示图片,观察脚、鞋的外部特征

1、结合图片,集体交流脚的外部特征的把握

2、观察各种鞋子的特征

● 可以让学生三四人一组,相互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拿来鞋,放在桌子上观察。

观察不同于一般被动的视觉感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活动,因此教师要予以方法的指导。

●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提示学生思考:鞋从整体看是什么形状,从上、下、侧面看有什么不同? 鞋由几部分构成?

每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如,鞋带是怎样穿入鞋眼的? 两根鞋带是怎样交错变化的?鞋上有哪些花纹? 针脚是怎样的走向等等。

(通过观察,学生会对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好的观察可以为写生做好铺垫。如果学生写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部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在创作内容的选择和表现上会宽松一些。)

注: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学生写生创作

采取先写生后想象添加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突出训练的主体,也会使学生把握写生和想象的区别。)

1、师:提示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起,线条大胆流畅。尽可能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结构画出来。在刻画细节时,线条要富有变化和节奏。

2、师示范

特别是线条的组织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示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魅力,以便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学生写生创作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感受入手,至于比例、构图等问题不必过多的强调。

(在创作中,教师还要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写生还停留在想象和概念化模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尽快理解写生的含义,投入到写生的创作中来。)

4、让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想象添画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添画部分的线条组织,线条的组合要和鞋、脚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主体突出,富有变化。

五、作业展评:

● 教师可以组织作业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讲讲脚的经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 还引导学生关注线的使用,通过作业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线的魅力。● 结合画面让学生谈谈写生和想象创作的不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写生,以及写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三课:朋友你好

教材分析:

对于相处了几年的孩子们来说,学校是孩子们的“大家庭”,同学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一起过幸福的集体生活,共同努力学习,人人健康成长。本课题目“朋友你好”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将冰冷、枯燥的技能练习,融入了人文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构建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课教材出示的示范作品,有的侧重人物头像写生,有的则从整体把握,表现人物动态。教学的空间、自主的空间都相对较大,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选择和侧重,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另外,本课人物写生主要以线描的形式为主,要求学生利用线条表现时要大胆流畅,能够利用线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对人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人体动态的写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以 “照镜子,对号入座”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

要求:每个同学在小镜子里观察自己,当老师指出某一种脸形时,这种脸形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的同学可以评议,看看谁的“座位”找得准。

二、关于人物头像的写生:

1、师:课前收集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照片,上课展示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脸形、五官、发型、服饰等特点。

(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可以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2、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要求:认真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特征,然后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努力刻画出人的表情、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

师提示:面对写生对象,我们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特别要对脸上的五官进行分析:比如他的:● 眉毛是怎样长的?

● 是不是有很多根的小眉毛组成?生长的方向如何? ● 他的眼睛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双眼皮?

● 他的鼻子长得怎么样?鼻梁高吗?鼻头是圆的还是尖的? ● 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嘴唇上下一样吗?是薄还是厚? ● 还有耳朵的位置在哪儿?耳朵的形状有哪些特点?

● 都有哪几种脸形?脸形特点是怎样的等。喜、怒、哀、乐要怎样表现? ● 最后看看他的发型和着装的特点。

(目的是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另外,教学时间允许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等等。)

注:这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教给了如何观察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生。

3、学生写生

师强调:写生时强调学生的观察感受,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不必拘泥结构比例。

4、展示作品,大家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促进写生教学。

三、人体动态的写生:(▲)注:人体动态的写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应坚持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探究:

● 人的身体大致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运动规律怎样? ● 服饰特征是怎样的?衣褶的走向和人物动态有什么关系等等。(为了清楚的讲解,采取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知道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和肢体的变化,以及人物形态特征。)

2、欣赏优秀的写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教师亲自示范

例如从整体到部分,从细节再回到整体,如何利用线条去边线等。

4、学生实践。

(在学生作业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纠正学生生搬硬套五官比例关系,画标准像的做法,纠正学生看一眼画一笔,不进行整体观察的作画方法,发现典型,及时讲评。)

注:● 在此环节,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画的不像本人怎么办?一定要画的像才好吗?”对于这些提问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告诉孩子们只要认真观察,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 对于学生难以表现的地方,耐心示范。告诉学生不必在五官比例上过分强调。

● 共性的问题,在班里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还要单独指导。

(看到画的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一次好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们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快乐和成功中更加增强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再创作的欲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5、以“送给朋友的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在写生好的作品旁边写上祝福的话语或悄悄话送给朋友,表达浓浓的友情。

四、将作品汇集成册做成班级相册进行集体收藏。要求:学生共同设计相册的版面,装订成册。

(此环节既增强了绘画的技能技巧,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四课:哪里藏

教材分析:

随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开始呈现出新鲜而有趣的面貌。有的书中描写鲜花,打开书你就会闻到花香;有的书中讲动物,书中老虎、兔子的形象不再只限于画笔描绘,而是在书页中嵌进了模仿动物的色彩和花纹的仿真化纤面料,使你能看又能摸;还有的书中讲各种各样的房子,当你打开书页,一座漂亮的纸房子就会从书中矗立起来,给你很大的惊奇„„孩子们都喜欢读书,读这样的书对他们来说更是件天大的乐事,他们可以边读边玩,边摸边看,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应该说,这类书籍的设计者是在创造性地运用新材料、新手段进行书籍的设计制作。本课就是由此而发,通过教给孩子一种简单、有趣的制作趣味图书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并制作有趣的书页,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3.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教学重点:

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页或几页如课本所示的有趣的书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制作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自制一幅较大的作品。(或到书店买一本和课本中类似的趣味儿童图书)

(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制作的原理。使他们体会到设计的巧妙之处,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引入:

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有趣的书页。

边讲有趣的故事,边让学生猜故事的主人公藏在哪里?

(在给学生带来阵阵惊奇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对这种书籍设计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它是怎么做成的?从而将教学引向探讨书的设计制作方法上去。)

三、探讨趣味书制作的奥秘

1、他们亲自去分析、观察。

了解书的制作方法:“挖洞法”和“加纸遮盖法”

2、,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哪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书页? 最能给读到它的人带来惊奇?

四、学生制作

活动形式: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1、设计,分工制作。在有了成熟的想法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一试身手了。

2、要求:制作的书页不仅要有趣,而且要尽量整洁漂亮。(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求美的好习惯。)

3、师:演示趣味书的制作方法。

4、学生制作(放手让学生制作)

(不必在书页的形状及大小上做过多的限制。书页可以是方形、圆形,甚至是不规则形状均可,只要孩子喜欢,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不足为怪的。故事的内容可以书写于书页上适当位置或书页背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用书上的方法成功地做出书页已经很好了,如果有学生能发明出新的方法来制作趣味图书,教师可给予大力表扬。)

五、作品展示: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可以互相介绍或传阅有趣的书页。● 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认为最有创意、构思最巧妙的作品。

●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送到附近幼儿园,给小弟弟小妹妹看,使他们既有成就感又培养了爱心。

第五课:可爱的蛋壳玩具

教材分析: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蛋壳被当做垃圾扔掉。你是否留意和观察过这些普普通通的蛋壳呢?它们不仅有光润的外形,不同的蛋还有着不同的色彩和纹路。利用蛋壳进行加工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很富有特色。像彩蛋、蛋雕等表现形式更是巧夺天工,成为装饰生活、馈赠亲友的佳品。本课以“蛋壳玩具”为设计制作的命题,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蛋壳设计制作成小玩具、小案头摆设等工艺品,孩子们会觉得亲切、好玩。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设计、制作等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变的课程材料,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介入,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蛋壳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蛋壳玩具。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的理念与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通过蛋壳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认真耐心的良好做事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蛋壳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蛋形”创作出生动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搜集与圆形相关的艺术品和图形以及相关的动物、人物等图案资料,丰富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加工好的空蛋壳。

(蛋壳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进行加工,晾晒干后最好用白胶布将口封好,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不易破裂。为了保持蛋壳形的完好,也可以按照教学参考资料提示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完成。还可以在熟鸡蛋上直接设计造型。)

二、教学引入

教师可用动画片《小蛋壳奇遇记》或歌曲《小蛋壳》等形式导入新课,也可用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

● 教师利用手中制作好的蛋壳玩具进行自编表演小节目。● 利用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孩子们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你知道老师请来的这些小演员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这些小演员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你还见过类似的作品吗?是不是也愿尝试一下? 从而揭示课题。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了解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

● 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蛋壳制作的各种玩具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他们是怎样利用蛋壳的外形的? 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蛋壳玩具与众不同?

● 引导学生共同欣赏作品的独到之处,引导学生观察蛋壳玩具的颜色及花纹,找出不同的蛋壳的特点,研究蛋壳的加工制作和装饰。

这些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运用了彩绘、剪贴、添加的方法,有的还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及过程时最好选用比蛋壳稍大的椭圆形物代替蛋壳,以便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四、学生创作:

1、师生讨论:

这些蛋壳玩具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除了做成独特的蛋壳玩具(蛋壳插花、彩蛋纹样、蛋壳小花篮、蛋壳不倒翁、蛋壳与骑士、蛋壳与卡通艺术形象等)有趣的人物、动物形象外,还可以制作成哪些形象?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创作的思路。)

2、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蛋形”,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联想,看看谁的想法多,最巧妙。

(让学生把人物、动物及其他更多的事物和圆形联系起来,降低学生创作的难度。)

3、学生创作:

● 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玩具?请小组的其他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可以涂画,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剪剪贴贴,还可以用橡皮泥粘贴等。

在动手过程中注意安全,用小刀或剪刀时要小心,以免误伤自己或他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即做事的规范性。)●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拿自己手中的作品编个小故事进行表演展示,由同学们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演奖等。也可搞一个蛋壳玩具拍卖会,让卖者介绍蛋壳玩具的特色,让买者谈谈购买的理由等。

(评价活动要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六、师生总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只是人们缺少发现和创造,不但浪费了不少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我们今天学会“变废为宝”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的知识去美化我们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被有趣的玩具和丰富的材料所吸引,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帮助学生找到善于发现的眼、勤劳创造的手、勇于探索的心。)

第六课:捏把小椅子

教材分析:

拥有一把椅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因为在辛劳之后可以坐下来休息放松。只是椅子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变化,动手创造出现的。开始的时候,人们在野外,一块石头、一丛青草、一截枯木都可以在上面坐一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椅子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远不单是“让人歇息的角色”,它的存在,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到今天,椅子的功能、形态的变化愈演愈烈,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更喜欢各式各样的小椅子,椅子甚至成了他们玩具中的一部分。他们喜欢把椅子搬来搬去,喜欢跪在地上把自己的玩具在椅子上摆弄,喜欢把自己洗过的小手绢搭在椅子上,调皮的孩子们甚至经常站在椅子上跳上跳下去够柜子上好吃的东西。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便慢慢地忽略了椅子带给他们的乐趣。那么让我们在“捏把小椅子”这一课中唤回孩子们以前的记忆,再一次与椅子做个亲密的接触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泥进行充分的感受,掌握一些泥塑的基本技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堆塑、连接等综合的方法表现造型独特的小椅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泥工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猜谜语、童谣、讲故事等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椅子?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以及他们和椅子之间的小故事。●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椅子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你要是设计师会有怎样的改革和创意。

(使学生人人争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展示各种椅子的图片及声像资料

●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欣赏各种椅子的造型和色彩,特别是好的创意。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谈谈不同功能和不同环境下的椅子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

(最好,把几把造型独特的椅子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亲眼观察、亲身去坐一坐,相信学生对椅子的造型设计、功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 讨论、分析

让学生了解到椅子在具备使用功能外,设计师更注重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示出设计师的审美品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空间。

(通过这些资源既能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认识,又传承了椅子的工艺文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设计、创造积蓄了原动力。)

三、学生创作:

● 通过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大树”椅子: 树干是椅子的哪部分? 小树墩是椅子的哪部分? 你觉得这样的椅子适合放在哪里? 椅子主要可以在哪些部位进行变化? 怎样的造型才会让大家喜欢购买?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外星人也需要椅子吗?他们的椅子什么样?住在大海里的美人鱼的椅子是否也很奇特„„你们能想到哪些奇特的椅子造型?教师还可以利用事物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想象,例如,怎样将人、动物的身体和椅子联系在一起?从花草、大海的波浪中你又受到怎样的启发?哪些元素可以用到椅子的设计上。总之,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和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努力抓住学生们闪动的灵感,正确引导,以点带面,力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教学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搓、团、揉、捏、压等方法。

提示学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刮、刻等处理,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肌理效果。(本课的学生作品完全以泥为造型,在实际创作中还可以提示学生加入其他的材料,例如,铁丝、小石子、纸片等,丰富创作。)

● 学生制作:

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

(哪怕是作品中一件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具有独特的乐趣,也会给学生独特的体验。)

四、教学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

(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尊重个性差异,重视自我评价。)设计意图:结合同学互评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充当角色。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为他们提供一个活动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如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和尽情发挥。

第七课:顽皮的猴子

教材分析:

猴子是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它顽皮、灵活,形态和动作和人极为相仿,从绘画题材上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内容学生熟悉,便于观察和表现。从学习中国画技法的角度去考虑,可以打破学习中学生的单纯临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水墨当做一种表现的工具和材料去抒发情感。值得一提的是,画家笔下的猴子因人不同,呈现出的笔墨特点和猴子的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不要以专业的要求去要求和指导学生,要更多地从兴趣和水墨游戏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法。

教材主体课文从猴子的动态情景入手,给学生很好的启发。生活中猴子的图片,便于学生观察和抓住猴子的特点。《金丝猴》是画家刘继卣的作品,画面上的猴子生动可爱,笔法娴熟,呼之欲出,欣赏他的作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创作的兴趣。教材还提供了画猴子的基本步骤的示意图,便于学生自学。教材提供的步骤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范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学生对水墨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合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手法上也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因此,我们的学生作业呈现的作品也是多样的。在表现手法上,有的较为成熟,用笔简练,墨色变化丰富;有的稚拙,儿童情趣浓厚。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猴子。2.能够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3.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 提醒学生做好工具和材料上的准备。

●搜集和了解一些关于猴子的故事、儿歌、图片等资料。

师:亲自尝试练习。特别是对国画专业了解较少的老师更需要动手画一画,了解水墨猴子的画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做好课前的必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可以更好地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猴子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特点和活动习性。)

二、师生交流:

● 让学生广泛地交流搜集到的猴子的故事、趣闻等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猴子的认识。

● 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外表特征

● 利用表演等形式体会猴子的动态形体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如猴子一家都有谁?

猴子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把同学间发生的很多故事和情感都可以赋予在它们的身上。)

三、水墨作品欣赏,让学生感知水墨的情趣。(▲)● 欣赏名家的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

用水墨形式表现的猴子和我们平时用水彩笔表现出的猴子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用笔的吗? 墨色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不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水墨技法,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水墨画的丰富变化和其特有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究的愿望。)

● 学生探究

让学生结合以前对水墨知识的了解,说说自己认为该怎样画猴子? 用怎样的笔或怎样的墨?说出自己的理由。● 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尝试实践。

(在探究当中,对于他们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目的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发挥和运用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使学生了解猴子的一般笔墨用法,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注:不必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临摹。对于猴子的画法有很多,而且各个画家有独自的特点,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去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体验水墨特有的韵味。

五、学生创作:

学生可以是独立创作和相互观摩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 提示学生在创作内容上要大胆想象,画出情趣来;★ 提示学生在技法上也要大胆,自己尝试,体验水墨的变化。

六、作品展评:

在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在绘画时的感受,也可以就用笔、用墨以及水分控制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水墨的特有效果,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八课:彩墨瓶瓶罐罐

教材分析:

“彩墨瓶瓶罐罐”是中国传统水墨系列教学中的一课,是建立在《美术》教科书第六册学生对水墨工具和材料有了一个浅层次了解的基础上的。本课依然是水墨学习的初级感受阶段,仍定位于一种水墨游戏的状态。通过表现瓶瓶罐罐进一步熟悉水墨画工具,加深对水墨工具的特点和水墨特有的画面效果的视觉感受。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学的层次,应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的状态,像蜡笔、水彩笔画那样,把水墨工具当做一种新的绘画材料去加以运用就可以了。至于更多的用笔、用墨技巧也处在一个感受画的层面,教师不必深挖,也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会在高年级水墨教学中有专门的训练。

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花瓶造型简洁,花朵更是不必拘泥真实,一个花心几个花瓣,涂涂抹抹,容易表现,也容易形成较好的画面效果。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热情和成就感很有好处。本课教材出示了两幅名家之作,吴昌硕的《瓶梅》典雅、大气,传统水墨韵味十足。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画面色彩鲜艳、厚重,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两幅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给学生创作上的提示,更多提示给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水墨中,不必像传统水墨教学那样过早地给学生一些程式化、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探究体验的空间,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笔墨的特性。学生作品呈现出的面貌也是多样的,同样给学生提示和启发。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进行创作练习。2.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传达自己对瓶花的感受。3.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师:● 将瓶花拿到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瓶花的感受和经验)

● 引导学生到花坛里去观察,了解花的构造、花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学生对水墨知识的掌握在怎样一个层次上,以便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作品欣赏:

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分析其艺术的特色。(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家的工作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师:就拿一种花而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提示学生在创作中也要大胆,不必拘泥。

三、笔墨技法练习: ●观察、尝试表现

师:出示一枝花形比较简单的雏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表现

●教师引导大家一起交流、归纳。

使学生认识到水墨画的水分的控制、用笔的变化、墨色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以及花卉的一般表现手法。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示范1~2种花的画法。

(有意识地提示学生笔墨的变化,在技法上教师应给予指导和提示。)

四、学生创作

● 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创造。

设计意图:“传统”不应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教学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由、多元和个性,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注:教师要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尝试、实践的时间。

● 在学生的创作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去大胆尝试。教师要适时去引导:

例如,水分的多和少哪个更能表现出花的娇嫩?怎样通过简洁的笔法去表现花朵?墨色有变化和无变化哪个画面效果更好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作品间的比较和交流,使学生意识到水墨画的特性。在辅导中教师还要注意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对学生好的地方要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辅导。

五、作品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会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作业展评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成就感。而且,学生作业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通过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可以很好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九课、美丽的花边

“花边”设计也称“二方连续图案”设计,图案起源于生活,产生于劳动,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发现泥坯成型留下的编织纹、蒲席纹、绳纹等自然形成的痕迹很好看,从而启发着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自然景物去装饰陶器产品,这就是图案艺术的开始。二方连续图案是图案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是以一个单独纹样为单元,有规则地反复排列起来,向左右方向连续的叫横式二方连续,向上下方连续的称纵式二方连续。这些图案形式在新石器的彩陶纹中已很多见,所以图案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器物、建筑、服装等被装饰物,从属于工艺而发挥其装饰功能。因此,图案的设计注重形式感,强调平面感,强调形象的装饰美感。

本课花边的设计与应用,就是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美感特点、应用范围,设计花纹的组合、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电脑中的“绘图板”制作不同秩序组合的花边,使花边排列形式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对秩序美、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中少数民族服饰及瓷器上的花边,对学生认识花边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中花边作品的构成形式有:横向、纵向及散点式、直立式、斜线式、折线式、复合式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花边秩序美组合的规律,给学生以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

3.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教学重点:

了解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和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带有花边的生活用品,如手套、水杯、盘子等。

二、欣赏花边

● 让学生欣赏花边的美,并了解花边的装饰作用。

● 用电脑课件展示更多的花边资料或生活中花边应用的实例。

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花边?有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花边?花边有什么特点等,(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花边的特点和美化装饰生活的作用。在电脑网络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发现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反复折叠,然后在一侧剪出花纹来,这样打开,就是一道花边。

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花边每个图案都相同吗?是怎样排列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花边是由一个单独纹样反复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的图案。)

教师还可以在出示大量花边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出花边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单独纹样都可以选用哪些事物?单独纹样在排列上有规律吗?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准备4张5厘米见方的小卡片,每个卡片上画上相同的图案做成学具。课上老师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就形成花边,看看谁的排列方法多,得到的花边多。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践,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涨,对花边的多种的排列组合规律也会很好地掌握。

四、设计花边

●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自己设计一个花边吗?想如何设计?准备为某件生活用品设计花边,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

● 教师可提出问题:画花边累不累?能不能用简单快捷的方法画呢?启发学生想到用电脑画,用剪子剪、用拓印的方法反复印制等。

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侧重和取舍。此设计是为了加强设计活动的目的性。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几个花边,然后大家评论,以考察学生对花边的认识理解程度。

在评论、讲评的互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花边不理解的地方,如排列规律混乱,单位、纹样、大小不统一等问题。

例如:色彩的搭配上,教师可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用同一个纹样排列组合的作品进行评价,比较哪一个色彩美,引导学生说,教师再因势利导地渗透色彩搭配知识。又如内容的协调美,可给出一个以花为题材的单独纹样让学生排列组合,对于在排列空间上空一点的作品,老师可让学生思考应添一个什么东西

好,学生就可能想到小一点儿的花、小蝴蝶、小蜜蜂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上互动做到。

● 学生设计制作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五、作品展评:

充分借助电脑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网页将学生的作品以及更多的关于花边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第十课:大花鸡

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就是将复杂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保其主要特点部分,使其形象简洁明显而单纯,一目了然。本课中选取的民间鸡的图案形象,就是将形象的侧面外轮廓线进行概括、提炼所得到的艺术形象。

(2)夸张就是把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如鸡的形象特征、动态特征、神态特征等加以夸张,使特征更鲜明。如:鸡冠子更大更尖,鸡的尾巴更长更弯,鸡鸣叫时脖子更长等。

(3)变形是更进一步的夸张,多是从作者心理感情出发,要求作者对生活有独到见解,有敏锐的感受、炽烈的感情及丰富的想象感受,以至幻觉等能燃起变形的火花。如有的学生感觉鸡的红冠子像花瓣,于是就可以把它变成各种花的形状;有的学生看它像一座山或一团火焰等,那就大胆地去变成山或火焰;有的同学可能注意力在鸡的头部,身子尾巴一带而过;有的同学兴趣在尾部或胸部,那就突出尾或胸的特征。这些作品虽然在形上和真实的形象相差很大,但神一般都很突出。

(4)纹样装饰处理。装饰图案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把各种各样的花纹添加到鸡的形象中去。教师可把平时生活中见到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东西用来启发创作的思路。其实装饰的灵感来自多方面,如来自文字图案,来自水波浪花,来自海滩纹脉的启示。民间传统图案中常采用的花中套花,叶中套花,动物身上加花等,都是想象创造的典范。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

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动物的侧面形象最易于表现动物的特点。所以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大部分为鸡的侧面形象。鸡的写真照片,动态比较平静,能让学生了解鸡的结构、外貌特征。另外,教师还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体现鸡的特征的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多观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去观察和搜集有关“鸡”的图像资料,或以手绘图形的方式进行纪录,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

(鸡在我国与“吉”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

二、观察、讨论

借助教材上的图片或出示图片资料,或运用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鸡的身体大体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联想?● 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的语言描述、形容鸡的特点,对“鸡”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他们生活中的形象贮存,如结合吃鸡的体会,来风趣地谈鸡的形态特征。农村的孩子谈谈自家养的鸡的样子以及有意思的事情。)

三、共同画“鸡”

● 老师先在黑板上用很快的速度故意画一个四不像的鸡,让学生挑毛病,然后修改;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鸡,比赛谁画得大、画得快,然后评论,互相修改;(这一互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鸡的造型特征,并为下一步绘画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了解鸡的形态是学生创作的基础。)

四、欣赏民间剪纸、布贴、刺绣、泥塑等方面的艺术作品。

1、引导学生比较艺术作品和真实形象的差异:

从了解“鸡”在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鸡的形象和生活中的鸡一样吗?

相同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等等。(引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的手法)

2、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方式

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鸡冠子像山,老师就夸张地画成山的样子,或鸡尾像大圆球,老师就概括成圆形等。

(在上一环节画的各种“鸡”的形象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成。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很简单,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情绪,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解剖艺术中的花纹特点 教师可把花纹分为几类;

★ 第一种是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

(画这样的花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形状近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或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 第二种是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的艺术作品中,鱼身上添加莲花,意味连年有余。从鸡的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去引申,然后添加相应的纹样,如闻鸡起舞、大吉大利等;

★ 第三种是纯装饰性的花纹,追求质感、肌理美等效果; ★ 第四种是点线面构成花纹。

在添加花纹练习前,教师可多搜集以上各方面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渗透各种表现方法,并提示给学生花纹装饰的排列、组合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一件好的作品在塑造动物形象的同时,大多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就好比多声部的乐曲演奏,使人感到丰富、完美。)

五、学生创作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

要求:对鸡的表现要大胆表现,在创作内容上要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

六、作品展示

创设教学环境,如开一个“大花鸡”博览会,评出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可爱的“大花鸡”。

(在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总之,老师要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十一课:礼品巧包装

教材分析:

礼品包装属于商品装潢设计领域,商品装潢设计包括很多因素,如:包装的结构设计、图案设计、色彩设计、外部装饰设计等。包装结构是为了保护商品,便于运输、销售和美观等要求而设计的,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盒式、袋式、异形式等,本课中所展现的主要为盒式和结扎式。包装的图案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装饰的设计及所运用材料等因素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体现礼品包装的性质,渲染气氛,以体现美好的祝福和深厚的情谊,这一点从现今中秋佳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月饼包装设计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结构的设计比较复杂,理性的东西较多,所以本课的重点侧重于包装的图案、色彩、立体装饰方面。

本课的主要目的或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在礼品赠送礼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制作和互赠礼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包装能保护美化礼品,增添礼品的文化品味,并能体现对收礼人的尊敬、爱戴及深厚的情感。而且别出心裁的设计、巧妙的包装能使收礼人对礼品内容产生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对礼品包装设计的兴趣,引发对各种礼品包装设计的更多关注,丰富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课业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通过制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包装的形式及设计的方法,认识各种纸材及其他材料的性能,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材料的质感、颜色等进行造型想象,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全面介绍了包装的种类:有盒式、袋式、民族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包装的丰富性。教师也可搜集身边用过的一些设计优秀的包装或自制一些更贴近学生兴趣的包装展示给学生。教材第24页下方有丝带花的制作过程释图,这是市场中最普遍用的盒式礼品装饰方法,材料好找,简单易操作。教师可重点交给学生,还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多想象创作几种造型。例如:学生作品中就有用丝带做的蜗牛造型装饰花样。另外三个盒式包装图片中,还展示了“心形”“鱼形”等纸贴的装饰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多开拓思路,变换花样,进行装饰。教材第25页中的图片,主要展示结扎式包装造型及方法,在结扎式包装设计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多考虑材料的柔韧性。教给学生结扎的方法,如:蝴蝶结、麻花结。教师还可多引导学生创造几种方法。

书中没有展示包装盒的结构图,所以教师本节课不要引导学生去创作盒子,可让学生提前根据自己礼品的大小,准备各种造型的废纸盒,作为内胆包装。教学重点要放在外部装饰上,以降低操作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商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

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制作盒式包装和结扎包装作品。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前准备:

师:提前做三个甚至多个不同形式、不同品味、豪华程度不同的礼品包装,但内部的礼品是一样的(例如:小记事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 让学生到礼品批发市场或商场、超市等地方去考查、参观、学习、观察包装的形式及包装的方法等。

● 让学生搜集好的包装样品、废弃的包装盒,准备丝带、彩布、皱纹纸、包装纸等各种相关材料和彩笔、剪刀、双面透明胶等工具,为本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准备材料时,要提醒他们不要花钱去大量的购买,更不要相互攀比,尽可能废物利用。例如,一片树叶,一张废旧报纸等也会制作出富有特色的包装作品来。)

● 想一想自己要送给谁一个礼物,课前准备一个小礼物带到课堂上来。

二、教学引入:

说说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松别人礼品的,礼品包装设计的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形式和方法 把提前制作的小礼品发给每个小组,★ 然后提问:你收到礼物后的心情怎样? 你的礼品的包装有什么特色? 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等等。

★ 让同学们猜一猜礼品的内容,再打开看一看。

(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感到礼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又能了解包装设计的技巧、方法。)

★ 利用学生对包装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包装初步的认识与兴趣,提出问题:

节日快到了,你想送给朋友、亲人什么礼物呢? 想为他们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物吗? 为老年人送出的礼物包装应该怎样考虑? 为弟弟妹妹的礼物又该怎样设计?

(通过大家的探究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包装要考虑到材料、颜色、包装的形式、对方的年龄、爱好以及场合等因素。)

四、学生创作:

● 师:选择一种基本的包装形式演示给大家,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环节教师要讲解充分。

例如:包装纸大小的选择,如何做丝带花,如何用透明胶带粘贴包装纸等。在装饰美化方面,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创作:

创作中,教师还可以用请同学当小老师的形式,将自己知道的包装方法介绍给大家。

(将各种精美包装的样式或示意图发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摸索出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分工合作,如有打包装的,有做丝花的,有做立体装饰的,有画图案写赠言的。)

五、作品展示:

采用同学间互赠礼品、谈感想,说一说收到礼物的心情。如你喜欢送给你的礼品包装吗?为什么?

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的感受,如:自己亲手做和买成品感觉一样吗?你感觉辛苦吗?有成就感吗?对自己设计的包装满意吗?为什么?

第十二课:各式各样的鞋

教材分析:

鞋,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远古年代先人们用兽皮、树皮裹足,到今天繁花似锦的各种鞋式,鞋的历史走过漫长发展的路程。鞋由实用性发展到既讲究实用,又要求美观。鞋是人们服饰的组成部分,在服饰穿着上起着“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创新,随心所欲地生产出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来,而这种发展,正是鞋文化的发展。那些做工精细,色彩艳丽,花样繁多的一双双鞋子,无不充满着美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欣赏它、收藏它、研究它。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以“鞋”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活动中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的特点,感受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不同外形、不同种类、不同构造、不同功能的鞋,使学生了解简单的鞋文化知识。在设计制作中使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本课图片展示了几款民族、民间鞋的款式,如:满族独具特色的花盆底鞋、河北民间寓意吉祥的龙凤花鞋以及期盼孩子平安的虎头鞋等。说明了鞋的功能不再只是为了保护脚,独特的造型会让它成为一个民族服饰的象征。鞋上的图案与造型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同时展示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本课学生作品主要从材料、款式以及功能上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后,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或款式新颖的鞋。

教学目标:

1.了解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格,感受中国传统鞋文化。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3.领略设计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后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们搜集资料,了解鞋的种类、款式、花色、功能等。

(可以让学生留意街上行人鞋的样式,可以到商场去观察,可以请教自己的爷爷奶奶,看看他们年轻时人们穿鞋的特色。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要求学生及时用文字或手绘图形的方式记录下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从生活实际入手,感受鞋的原始作用。

让学生用手的中指和食指装扮成人的两只脚,分别在粗沙纸、玻璃板、水槽等这些不同质感的物体表面上“行走”,说一说“脚”的感受。

● 教师可同时提出问题:

如:你怎样能够使你的“脚”在水中走却不湿?

或者你怎样让你的“脚”在粗糙不平的路面上长时间行走而不被磨坏?(可提供一些布头、塑料布、线绳、皮筋儿等物品供学生选择。使学生通过皮肤接触不同“路面”的感觉,联想到不穿鞋的“脚”的感受,通过在“脚”上裹布头防止磨坏、裹塑料布防止潮湿等方法,从而感受鞋最原始的作用。)

三、观察、讨论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 师: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鞋的造型,体会其美感,以及美好的寓意。

使学生感受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是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结晶。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鞋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

四、设计、制作

● 从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入手。以几种实物的鞋做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鞋的结构提出疑问。

比如:一般鞋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部分都有哪些特色和变化?

无论什么季节,鞋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什么? ● 根据学生找来的造型不同的鞋或图片,引导大家共同分析。

例如:满族的花盆鞋有很独特的造型,颜色也多种多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穿着呢?设计鞋的款式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

(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鞋的设计最根本的是实用,其共性特征、结构特点都应是以“人”为本进行的设计。)

● 学生设计

师结合学生感受再进行引导:设计鞋时首先要想到什么?

你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

你所设计的鞋能够为穿着它的人提供哪些方便? 你的鞋怎样装饰才能更符合它的功能和特点?

(注:鼓励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敞开设计思路。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示同学们在设计时多考虑功能与作用,以减少盲目性,但也不要使学生个性思维的表达受到限制。)

五、作品展评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评价。为了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可以以“鞋业博览会”、买卖等形式进行。

第十三课、我的课余生活

教材分析:

课余生活对学生们来说非常熟悉。每个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填充着自己的课余空间,那里是他们自由的乐园。如何让学生把课余生活安排得更加健康而有意义,是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本课思想性的最终体现。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业练习。让学生以熟悉的课余生活为内容,充分展现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通过回忆课外活动时的感受,诉说课外活动时的快乐场景与愉悦的心情,分析课余活动给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提倡健康有益的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造型方法,把活动中典型性的形象或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①典型生活场景的选择。②人物不同动作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目的的活动加以解决。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能够表现一个简单的活动场面。2.能够选取合适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3.在表现过程中唤起对愉悦心情的回忆,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布置调查作业:

● 安排学生对自己乐于参与的课外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相互了解别人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同时鼓励他们可以利用文字或者简单的图形记录。

● 试着分析哪些活动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活动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如何使课外活动更加有意义等问题。

二、初步感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课余生活方式。

●以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课余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儿,表达一下为什么感兴趣及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等。

三、利用图例或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如果想表现一件事,选择典型的场景是关键。

例如:在篮球的投篮运动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起跑、预投篮、起跳扣投、进球之后。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哪一步骤是这项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在表现某件事时,要选择这件事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场景是关键。使学生明白典型场景具有一目了然、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构思

启发学生将刚才分组讨论的有趣的课余活动内容,按照以上方法试着分析概括出最具典型的一个画面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参与这项课余活动时的心情。

五、师总结人物表情、动作及作品的整体布局等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应鼓励大家充分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生动造型与表现奠定基础。对于人物的肢体动作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难于把握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还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物动态,必要时教师要加强示范。

六、学生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进行表现。例如:用撕纸贴画、用泥塑、用水彩笔画、用油画棒画等等。

教师在辅导时应注重全面性。

七、作业展评

以“猜猜他(她)想表现什么样的课余生活”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去参与评价。

第十四课、古老的面具

教材分析: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就头戴面具,驱鬼降魔,他们相信面具给他们带来奇特的力量。在非洲、亚洲等地区都可寻觅到面具的影子,这些面具造型奇特,展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显示出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是一节综合课,将欣赏、表现、制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和了解面具的同时,感受面具的古老文化,并通过尝试制作,体验面具在当今所发挥的娱乐作用。

可以让学生从了解远古时期面具的由来及面具的相关知识入手,认识其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了解面具的材质、种类及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质,通过颜色合理搭配把自己所设计的面具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2.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3.愿意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能够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 让学生们收集资料了解面具的种类、材质、作用等。

● 可以让学生留意观察,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所或什么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具的出现?

(注: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在广泛搜集调查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及时留存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玩游戏

从生活实际入手,将准备好的部分面具教具让一些学生戴上,其他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面具的好奇心。)

● 进一步引发好奇情趣:面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们经常把面具作为玩具或道具来欣赏、把玩,我们经常在乡村的庙会上或都市的喜庆日子里,看到人们套上大头娃娃击起腰鼓载歌载舞,有些俊男靓女用各种狰狞可怖或憨态可掬的面具遮住自己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时,同学们是否想过,从远古时期就沿袭下来的这些习俗中,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要让那些人在举行活动时遮盖真实的面貌呢?从而引出面具的原始作用。

三、欣赏、感知

● 师:出示各种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欣赏表现、设计面具的同时,探索和感受面具文化,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也可以纳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介绍:古老面具的由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恐惧,以为是厉鬼在身体中作祟。鬼怪是人类童年无知的产物,它只能存在于人类自身的恐惧之中。然而,幼稚的人类并不缺乏幻想的天才。人既然怕鬼,鬼也一样害怕比它更凶恶的东西。原始先人们想象不出鬼怪的样子,所以只能天真地把它们与丑陋、可怖、凶狠等同起来。这样,面具就被雕塑成凶神恶煞的模样。戴在头上,挂在墙上,同时还要举行威壮宏大的仪式。带着可怖的面具、跳着凶猛激烈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反击,从而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人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以驱逐人们心中的鬼怪。关于由来,有很多唯心和迷信的色彩,但是也表达出人们祈求幸福安康最朴素的美好愿望。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会面具的造型及其美感,使学生感受由于地域、民族不同,面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构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历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是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面具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要在感知的层面,不要挖掘过深过细,不要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 了解面具的基本结构:

以几种实物的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面具的结构提出疑问,比如:这些面具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在哪些部位可以进行夸张和变化? 用什么方式固定在头上最理想?等等。● 总结共同特征:

还可以探究面具的材质还有哪些? 形象可以怎样夸张变化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找来的相关资料,引导大家共同分析。例如:设计面具的造型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在今天的生活中,还需要那些狰狞的形象吗?我们可不可以把面具形象设计得美一些?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其共性结构特点,并让学生设想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在什么样的场合佩戴?等等,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制作面具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大家敞开设计思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四、学生制作

● 让同学们在有自己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互相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好一张大纸(可以是报纸或者包装纸),一上课,教师让学生把纸蒙在脸上,采用比赛的形式:

问他们谁能用最恰当的办法透过纸,让两个眼睛都能看到老师? 原则是去掉的纸越少越好。

(目的是通过比赛,让学生制作出最简单的面具雏形,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出两个眼孔之间的距离。)

● 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考虑采用什么样材质制作?

制作一个什么形象?用什么样的办法完成?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问题。

(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作品让同学们传看,在比较的过程当中使他们感受到面具在材料选择上的独到之处,从而总结出制作方法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尝试用独特的材料去表现。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利用集体的智慧降低制作时的难度。)

五、作品展示

以“化装舞会”等形式进行展示、评价

第十五课:彩印版画

版画形成于两千年前,是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指木刻,也有少数是铜板刻和套色漏印。版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美感,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我国新兴版画艺术自鲁迅倡导以来,已经过了六十个春秋,版画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儿童版画教育比日本、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起步要晚。儿童版画从某中意义上来说,与原始绘画和民间绘画有许多共同之处,它最具诱惑力的是创造艺术的自由与艺术形式的自然,以及结果的偶然性,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版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显著特点是:多次重复与复制,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版画是以某种板材为中间媒介,用印刷的方式去绘画。小作者从起稿、制版、到印刷的全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极其重要的。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只要方法得当,学生是能够掌握版画的创作方法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创作增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是以介绍吹塑纸版粉印画的方法为主,还有在黑白纸版画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具有水印特点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侧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2.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3.让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吹塑纸(一般商店可以买到,吹塑纸有双层和单层之分,单层的比较好。吹塑板比较厚而且不易画刻,效果不好,不建议使用)、彩色卡纸(或刷好颜色的图画纸)、水粉颜料、调色盘、夹子等。刻线可以用圆珠笔、铅笔。2B以上较软的铅笔最好(也可以让学生用树枝削成笔代替使用,但笔尖要处理圆滑,不要太尖利)。

师:以吹塑纸粉印版画为例亲自尝试吹塑版粉印的方法,熟悉制作的步骤,找出制作过程中难以把握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准备材料:

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颜色分别放在盘子里。学生可以直接用手,用橡皮、尺子等各种学具上涂上颜色,印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宣纸上。也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萝卜(稍加工直接在纸上拓印)

二、了解版画艺术 ● 欣赏版画作品

体会版画艺术的特有的美感,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民族文化,武强年画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画,造型稚朴,色彩艳丽而又不落俗套,红、黄、青、蓝色,套色后的效果更与小学生那纯朴的欣赏水平不谋而合。再补充大量的名家之作引导学生去感受,也可以将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感受。使学生对古老的版画艺术产生亲近之感,对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有更多的认识。)

● 学生初步尝试

让学生找一些有凹凸感的硬币(游戏币、纪念币、纪念章均可),在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这样重复多次或数次,就会得到许多同样的图案。

(这些偶然且简单的操作不仅使学生对版画这一表现形式有所理解,还会使学生兴趣大增。使简单枯燥、技法性很强的课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 教师:准备一些吹塑纸的小纸片,让学生尝试着随意地刻画一些简单的图形,然后依照前面游戏中的印刷方法,又会得到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图画。

(告诉学生,这就是最简单的制版。让版画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孩子们的心灵。)

三、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讲解制作步骤

● 教师采取直观演示法进行讲解,讲解要注意要点清楚。

例如,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的少些等问题都要给学生明确的提示。● 采取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可以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 制作吹塑版粉印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需要哪些步骤? 在刻线的时候怎样使线条粗细、排列变化? 怎样使印的图像清晰?

在水分的控制上有什么要求?怎样使色彩更加丰富?等等。

四、学生制作

●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要时刻注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能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刻画出有个性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来。

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兴趣、能力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体会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于彩色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探究和讨论,并适时的引导,要起到扩展知识结构、发展智力、能力的作用。

注:老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去指责学生,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真诚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能力,要引导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童真、童趣、童心,使他们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表现形式纯朴并且自由,避免成人化的儿童版画。

五、作品展示

作品完成后的展示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特点的作品大力弘扬。

第十六课:我和动物交朋友

大自然是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世界为人与动物共同拥有,它们在其间同链共生共存。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生活、情感与动物是密不可分的。动物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和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曾受到动物的威胁,但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为了自身需要对土地和森林破坏,对动物掠夺性地捕杀。据报载受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影响,每一小时就有一种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按照尘世的眼光,人类和动物往往是一种两极世界,但如果我们的伙伴消失了,人类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这必须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教育者,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对动物的态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培养小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共生存的意识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加去了解动物,要时刻有一颗爱心去关心爱护动物,从爱护身边的动物做起,认识到人和动物应该是共生共存的,动物应该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对动物的情感指数也得到提升。

另外,作为一节造型表现课的创作题目,本课也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动物的形象学生都较为熟悉,从孩子天性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动物有着一种天生的好奇和亲近之感,都有利于他们去表现去发挥。在创作内容上,可以写生的方式去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想象。在表现形式上也可利用学生的多种选择,教材呈现的剪贴、水彩、水粉等形式都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他们结合具体体验谈谈对动物的感受: ● 引导学生谈谈牲畜是怎样服务农业生产的,自己饲养小牛小羊的感受等;

● 还可以让家庭养宠物的孩子谈谈和宠物在一起的乐趣等等。

二、利用多媒体、图书和其他资料让学生大量地欣赏动物 ● 给学生更多感悟动物可爱之处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动物的美丽特征、美丽动态及群体动物之间颜色的对比美和协调美。

● 师生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动物生存的现状。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心,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一齐关心,共同分享。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是唯一出路。请珍惜和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设计意图: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充分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激发起内心表现的冲动后使他们带着爱去体会和描绘人和动物。)

三、学生创作:

● 适时地引导学生感受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表现的内容

可以提出:表现这样一个主题你准备选取怎样的内容? 怎样组织画面才有特色?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者等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所思考。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画出一些东西,对于学生难于表现的动物,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示范。)

●学生创作

老师在辅导时不要拘泥,提倡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主张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立学习,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加以选择

在内容上: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绘,可以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更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表现形式上:更是可以提示学生不拘一格。剪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如:马的其中一个造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贴,运用得当的话这就是平面构成里的一种组合形式。

颜色也有些变化,这样做出的画,既统一,又生动活泼。版画可以用一些粗犷些的线条,使之有生硬感,以表现动物的力度。

(让学生要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多用鼓励的语言,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横加指责。要弘扬大胆有个性的作品,尽量保留学生纯朴和稚拙的画风。)

四、作业展评

●作品的评价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互相交流使学生既学会与他人相处又学会自学。

第十七课:地心游记

“凡是人能够想象到的事情,总有人最终能够实现它”,这是《地心游记》的作者儒勒·凡尔纳的一句名言。科学幻想一直是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幻想和真正的科学设想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幻想也是要基于一定的事实为根据,它不是空想也不是神话。蒸汽机的发明、飞机的制造、卫星上天都和幻想息息相关。本课涉及的“地心”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一个神秘、未知、遥远的地球的中心,正因它的未知性,所以才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它的神秘性,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因此才会乐于去谈论它、描绘它,也乐于把自己想象中的地心大胆呈现出来,更希望它变成自己想象中的现实,创作的欲望和情感也会油然而生。这都是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在教学中,要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把“地心”的神奇与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动物、环境联系到一起,从而创作出特有的“地心世界”。

教材从儿童特点出发,以插图的形式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学生作品想象力丰富,个性突出。特别是在表现手法上有线描的形式,小作者利用线条的不同组合勾画出丰富的地心世界。有的利用油画棒浓郁的色彩表达出地心的绚丽神奇。蜡笔刮画的表现手法以大面积的黑色覆盖画面,更是很好地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这些作品各具特色,目的是抛砖引玉,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取自己更喜欢的,更利于表现内心感受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大胆想象选取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一幅关于地心游记的想象画。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地球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地心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引入:

第三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

计划明天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未来的我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

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

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尺子

教学过程:

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学生畅想理想目标。

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

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

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8、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实用作品

9、教师评价与鼓励。

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第二课

走迷宫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第一课时:设计迷宫图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

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

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

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唯一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

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

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

9、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

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

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

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6、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

第三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水彩颜料、毛笔、调色板、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

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

(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

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第四课 真情对印

教学目标:

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 其特点。

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6.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反馈指导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

8.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

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时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剪刀、胶水、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

2.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

(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

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

(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

第五课 记忆大比拼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

2.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

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书上的物体画完整。

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火锅由哪几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象添画。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画完整。

四、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第六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七课 草丛中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教学难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讲草丛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第八课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三、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四、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

二、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1—2张全开大纸。

第九课

绿色呼唤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 色彩美。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2、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

教学难点: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色卡纸、课本、彩笔、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本图片

二、了解画法

1、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2、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三、尝试制作

构思设计外形、写上美术字,涂色完成。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制作一张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小结

作业展评,比比谁的设计独特,造型可爱、美观。教育学生爱护树木。

第十课

编纸条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2、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

(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展示图片或实物。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五、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十一课

花团锦簇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三、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四、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12课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用具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二、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三、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五、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十三课

大力神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2、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习惯,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动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引入

1.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2.出示课题:大力神。

三、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

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欣赏各种吊车的图片:汽车吊、履带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

5、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四、尝试表现

1.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六、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制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活动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

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二、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三、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结构合理——设计奖;吊物能力——大力神杯;合作意识——合作奖。

四、总结提高

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吊车,制作出真正的大力神。

第四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

计划明天

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未来的我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

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 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尺子 教学过程:

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学生畅想理想目标。

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

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

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8、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实用作品

9、教师评价与鼓励。

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第二课

走迷宫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第一课时:设计迷宫图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

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

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

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唯一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

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

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

9、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

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

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

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6、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

第三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水彩颜料、毛笔、调色板、彩色铅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 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

(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 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第四课 真情对印

教学目标:

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6.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反馈指导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 8.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

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时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剪刀、胶水、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 2.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

第五课 记忆大比拼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2.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书上的物体画完整。

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火锅由哪几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象添画。

第二课时

一、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画完整。

二、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第六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第二课时

一、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二、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三、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四、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七课 草丛中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教学难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讲草丛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第二课时

一、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二、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三、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第八课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三、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四、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

二、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1—2张全开大纸。

第九课

绿色呼唤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2、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

教学难点: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色卡纸、课本、彩笔、剪刀、绳子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本图片

二、了解画法

1、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2、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三、尝试制作

构思设计外形、写上美术字,涂色完成。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制作一张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小结

作业展评,比比谁的设计独特,造型可爱、美观。教育学生爱护树木。

第十课

编纸条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2、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展示图片或实物。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五、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十一课

花团锦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三、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四、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12课

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用具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二、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三、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五、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十三课

大力神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2、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习惯,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动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用具准备:课本、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纸、双面胶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引入

1.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2.出示课题:大力神。

三、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

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欣赏各种吊车的图片:汽车吊、履带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

5、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四、尝试表现

1.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六、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制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

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二、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

(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三、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结构合理——设计奖;吊物能力——大力神杯;合作意识——合作奖。

四、总结提高

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吊车,制作出真正的大力神。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篇1: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制作成长记录卡。

2、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富个性特点、形式新颖的工艺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出形式新颖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

围绕生日聚会进行制作方法的启发和创新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叙述生活中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收集成长过程中的照片

2、教具准备:彩色笔、彩纸、各色卡纸、废旧盒子、毛线、双面胶等工具、教师自己制作的成长记录本和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教学意图: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动脑,以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制作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生日艺术作品;整个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激发兴趣

(1)播放小朋友在过生日的情景,导入新课。

(2)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师: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喜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谈谈生日时的趣事吧

2、老师出示制作的成长记录本,引导学生观察制作。

(1)上面要有照片、图片,可以是生日或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片段,另外附加一些文字的说明。

(2)注意版面的设计要有美感,色彩丰富。

3、教师展示各种工艺品引导学生用剪、折、画、泥塑等制作方法发挥想象创作出各种富有个性,新颖有趣的工艺品。

4、欣赏课文图例,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5、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作品,让制作者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描述。

7、举行生日聚会,互赠自己所作的礼物。

篇2: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漫画是一种绘画形式,用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物。

2.了解一些的漫画大师,树立榜样。

教学重点:讲解动漫与漫画的区别。

教具准备:大量的漫画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用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1.学生欣赏漫画作品:讲明比喻和夸张等手法。

a.华君武《美育》

b.丰子恺《瞻瞻底车》

c.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d.《我为歌狂》(中国)

e.《史奴比》(美国)

f.《中国娃娃》(韩国)

g.《酷儿》(日本)

h.《封神演义》(日本)

i.《樱桃小丸子》(日本)

J.〈蜡笔小新〉(日本)

2.为学生讲述一些漫画大师的故事,丰子恺和张乐平,以及〈米老鼠〉的创作历程。

3.学生作业:

画一幅有具体情节的漫画。

篇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有关邮票知识,学习简单的邮票画面设计与制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邮票的构思及设计

课前准备:邮票若干枚、彩色绘图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有什么收藏爱好?交流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课前准备的邮票

2、了解邮票的来历和作用

3、了解邮票的特点

(1)外形:齿状

(2)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科学等方面的.人、事、物

(3)面值: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组成

(4)发行单位:中国邮政

4、提出邮票的设计、绘制要求,学生构思。

三、学生练习(教师边巡视边辅导)

1、定草图

2、修改

3、定稿

4、上色

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业。

2、欣赏评价。

3、教师总结。

篇4: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掌握拉伸、扭曲和翻转的电脑基本操作方法。

2、用Windows画图板完成变形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拉伸、扭曲和翻转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从程序中找出Windows画图板。

2、教学生选择画色块及选择工具的基本方法。

3、指导学生掌握:

a.图象菜单下的翻转、旋转选项。

b.图象菜单下的拉伸、扭曲选项。

c.翻转、旋转选择。

d.拉伸扭曲选择。

4、学生作业:〈我们来到了郊外〉

a.用Windows画图板做变形的练习。

师范画:画背景、

粘贴人物、

复制、翻转、放大(人物)

复制、拉伸、扭曲(人物)

生作画:

5、总结:只要动鼠标,就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象来。

篇5: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校徽的构思和设计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学校历史和特色的资料、各种小学校徽图片、彩色绘图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队徽是你们的标志。今天我们一起给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校徽。

我们一起给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校徽。

二、讲授新课

1、简介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2、展示各种学校校徽,讲解其设计意图

3、说明校徽的设计要求: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既要简洁,又要把学校的特色表示出来

4、学生构思

三、学生练习(教师边巡视边辅导)

1、定草图,注意设计意图

2、修改

注意标志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

3、定稿

4、制作

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以及时的表扬,给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品

2、欣赏评价

3、教师总结

下载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湘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以及构图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分类。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

    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贺鸣 课型:设计〃应用课 教学内容: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五课《可爱的蛋壳玩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美术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型中的......

    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科教学设计 基本情况: 对于美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器材及学生素质的限制,仍然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因此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奋斗目标: 激发......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学科教学总结四年级 姓名 赵洪月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美术教学任务,在这半年里,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致力于用学生喜欢的......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1 小学美术课程是以培养美术素养为宗旨的美术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1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