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3: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第一篇: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科组

黄莹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题旨有什么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与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所写之景,体会作者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怀。【教学难点】

探究“敲”字的所体现的艺术效果。【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贾岛是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寒,曾落发为僧,后来受到韩愈的赏识,还俗参加科举,但还是屡试不第。贾岛很喜欢作诗,他作诗时非常讲究炼字,总是反复苦吟思索。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走在路上,得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是第二句究竟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贾岛冥思苦想,还用手作出推敲的样子,由于太专心,一头就撞进了当时任长安长官的韩愈的仪仗队中。仪仗队的士兵见状,马上把贾岛揪了下来,押到韩愈跟前。韩愈问明原委后,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帮他分析用哪一个字更好。最后两人竟成了好朋友,推敲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写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大家认为,韩愈觉得哪一个字用得更好呢?韩愈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还要把这两句诗放回原诗中,认真推敲一番。

二、解题

“题李凝”的意思是写给李凝的,李凝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

“幽居”是清幽的居所。这个清幽的居所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诗歌,认真体会。

三、整体感知

1.朗诵诗歌

要求自读三遍,读准字音,一边读一边思考下列问题:

2.这首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先由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再由教师点拨)

诗人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走进荒芜的园子,幽居的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边上小鸟早已栖息。回去的路上,诗人经过一座小桥,月色下色彩斑斓的原野被桥分成两半。晚风吹拂,云影飘移,就像山石在移动,亦幻亦真,构成了一幅清幽寂静的月夜寻友图。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结:这首诗紧扣“幽”字,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静,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

四、探究

在了解了想要在诗中营造的氛围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后,我们就可以对“推敲“认真得推敲推敲了,你认为颔联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把“推”“敲”二字先后放入诗中,反复品读,看看用得如何。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点拨)

“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高低错落、动静结合的布景给人和谐之感。一个“敲”字,不仅能反衬出环境的清幽寂静,还

能引人无限的遐想:敲声惊鸟,鸟飞啼鸣,绕树盘旋,继而复归„„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也说明,诗人先前其实并未看见池边的大树上有鸟栖息,是在敲声惊出之后才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合情合理;更有意思的是,用“敲”能说明诗人对李凝的钦敬、仰慕之情,他们的关系还没有到“推门而入”、彼此随随便便的地步,所以诗人还要礼貌恭敬地先敲门。

五、拓展

讲究推敲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因此,注意诗歌语言的炼字,就成为鉴赏诗歌语言的一大切入点。炼字中不仅常炼动词,还讲究炼数词。如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曾拿此诗请教郑谷,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一枝”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板书:

题李凝幽居

草径、荒园 —— 幽僻

宿鸟、池树 —— 幽静

—— 幽情

野色、云根 —— 幽美

第二篇:《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题李凝幽居》这首诗通过写李凝幽居的清幽静美来赞美主人超凡脱俗的高雅志趣,通篇围绕一个“幽”字来写,堪称于幽独中表现清美意境的代表之作。诗中点到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移石、云根,皆为幽独之景,却无不表现出了清美的意境和高蹈绝尘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掌握鉴赏即景抒情诗的方法

2、掌握诗歌创作中正衬与反衬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把握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借景抒情诗中的衬与反衬

教学方法:讲练

一、导入

知识点回顾:

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用借景抒情,或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内容分析(写什么)

【学生齐读】

1、题目是作品的眼睛,读诗先读题,题目是什么意思?

【题中“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__,“幽居”的意思是_________。】

思考一下:

作者为什么要“题李凝幽居”呢?------为的就是抒情

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呢?------下面我们就从意象开始

2、即景抒情诗是通过写景状物来表现思想感情的,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发了“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三联都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诗人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走去,寻访友人幽居之处;小径通向荒芜的小园,周围很少有人居住。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幽居的静寂。友人幽居之处旁有一池塘,池塘边有树,诗人来到门外,轻叩门扉。月夜之下一片宁静,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它们发出了声响,或飞出盘旋一阵又回到巢中。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诗人反说此景,别具特色,因为“石”并未动,是“云”在动。一说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所以在这里,“移石”和“动云根”是同一意思。这样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而迷人。

尾联抒情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点明诗的主旨:我暂且离去了,但不久会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前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板书:

首联 少邻并 草径 荒园 幽

颔联 鸟 池边树 僧 月下门 静寂 幽

颈联 过桥 野色(云)月 幽美迷人

规律总结:

意象------抓住画面的氛围特点组合成一幅画面(意境)--------作者的情感内容

【学生抓住意象背下这首诗】

二、艺术手法的分析(怎么写)

1、写法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如果要让你给这首诗找出诗眼,你认为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你说说理由。

概括

此诗紧扣“幽”字,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寂,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

2、艺术手法

这首诗写景抒情,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写景上它有哪些特色。

(1)写景中的反衬手法

*【小组讨论】“僧敲月下门”初拟用为“僧推月下门”,你认为“推”“敲”两字哪个字用得更好,为什么?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写景独特、炼字精准。据说,贾岛骑驴入城,仍搜索枯肠,忽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初拟用“推”,又改为“敲”,不觉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骑。韩愈细问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帮他分析,确认“敲”字佳。那么佳在何处呢?诗人寻访友人,是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友人外出未归,柴扉紧闭。诗人上前轻敲门扉,惊动了树上栖息的鸟儿,引起一阵喧闹。鸟儿或许还飞出几只转旋几回又飞回窝中。两句表现了清幽空灵的景象,暗含着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真实情怀。

*【堂上练习】

学生堂上讨论分析王维《鸟鸣涧》、《鹿柴》诗中的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的运用。

(2)抒情中衬的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写景是为了抒情服务的。因此,从抒情的'方式来讲,作者是借用景物来抒情。在这首诗中,前三联写景,尾联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手法叫做借景抒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切景语皆情语”,还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一个意思:那就是在写景的同时,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就早已经渗透进了景物之中,作者所写的“幽景”其实就已经把自己的“思幽”之情倾注在其中,这个手法我们把它称之为“融情于景”。弄清了融情于景的手法后,我们还想让大家探讨一个关于景和情关系的问题。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到的是幽美之景,为的是突出作者的思幽之情,因此,从两者关系看,写景是陪衬,抒情是目的。自然就构成了一种“衬托”的关系。当景与情的表现方向是相似的或一致的,如“幽美之景”衬“思幽之情”,我们称之为“正衬”,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正衬;而如果反之,比方说写乐景却是为了衬哀情,我们就称之为“反衬”。

【《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

2.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

3.题李凝幽居教学课件

4.题李凝幽居原文和翻译

5.初中古诗《题李凝幽居》

6.题李凝幽居原文翻译

7.《题李凝幽居》原文鉴赏

8.题李凝幽居原文及赏析

9.唐诗《题李凝幽居》

第三篇:《题李凝幽居》教案

题李凝幽居

贾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贾岛相关文学常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和对隐逸生活向往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诵读、鉴赏古诗的能力,体味作者精心炼字的妙处。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品析意境。品析名句,领悟以动衬静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韵律和诗中蕴涵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三、整体感知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荒芜的庭院。

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

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四、品评名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的故事,也是由这两句来的。这两句粗看有些无法理解,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晚上,难道诗人连夜晚住在池边树上的小鸟都能看见吗?是不是矛盾呢?不!这正是诗人构思巧妙、用心良苦之处。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月光皎洁、万籁俱寂的晚上,一位老僧人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池边树上的小鸟,作者就是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现象刻画了周围环境的幽静。

五、赏析

1.此诗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明确:讲述了老僧(或许即指作者)访友未果的故事。2.这次拜访是不是“初访”?为什么?

明确:不是初访。因为从首联可以看出,这联写老僧(或许即指作者)独自一人沿着一条长满小草的小路,走到友人邻居很少的荒芜的小园里来。如此熟门熟路,初访者怎么做得到呢?

3.相传贾岛曾骑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开始他拟作“僧推月下门”,后又改“推”为“敲”字,并在驴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他原因,他回答了自己作诗的过程。韩愈停下马来,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敲字佳矣。”于是,韩愈和贾岛并辔而归,共论诗道。请仔细体会,为什么“敲”比“推”好?

明确: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鸣叫,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韩愈不愧是一位鉴赏力非常高明的诗人,他与贾岛的诗风虽不相同,但提出的意见却是内行之言。

4.颈联写归途的所见,写这些景物突出了什么特点?这又反映了老僧(或

许即指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突出了景物迷人新奇的特点,这反映了老僧(或许即指作者)颇有几分兴奋喜悦的心情。

5.按说拜访朋友却吃了闭门羹,心情应该是失落郁闷才对,怎么他反而会喜悦呢?

明确:这可以从尾联中得到解释,因为来访者与被访者有个“幽期”,而这位被访者,本来就是一个隐者,所以来访者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更感到友人“幽居”的清新幽静,而友人拒访,又更说明他归隐的性格,这样,“幽居”的清新幽静的环境,“幽居”主人的超尘脱俗的性格,更加让来访者坚定了归隐的决心和自信。在他看来,这次遗憾,也许正是友人对自己归隐诚心的一次考验,想到此,他便有了一种识破天机的兴奋,情不自禁表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六、思考探究

《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题旨有什么内在关系?

《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俗社会,归隐到这幽清恬淡之所。所写之景,无论是草径、荒园,还是池边树、月下门,乃至桥边的原野之色、石山的峰顶之云,都始终突出了“幽静”“新奇”的特点,在这样的描写中又饱含着老僧(或许即指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写景就是为表意铺垫蓄势,通过前三联的层层写景,最后一联便水到渠成,直抒胸臆,点明全诗的题旨:“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写景与表意之间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

七、艺术特色

众所周知,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然而贾岛的苦吟,实际上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如果写一首诗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

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

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试着将《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成现代诗或现代文。

第四篇:李开菊高考设计题

李开菊高考设计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锡钱氏在近现代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他们分别是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钟韩(钱钟书堂弟)、钱临照、钱令希、钱逸泰、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华裔科学家无锡钱氏钱永健(祖籍:中国浙江杭州堂叔: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2008年在美国获诺贝尔奖,他为理解绿色荧光蛋白(GFP)怎么发光作出了贡献。

材料

二、钱氏家训: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问题

1、结合所学举出中国现代历史上三位钱氏名人及其成就

2、钱氏家族的严格家训源于古代中国的哪一制度?请阐述其主要内容和特点。3、201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就家风家训采访和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温家风?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联系实际谈谈一个人的成材需要哪些条件?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作为子女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强化角色意识,自觉担负起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能把自己应做的事推给学校和社会;要强化表率意识,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子女。同时,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善与子女交朋友,多与他们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交融。作为子女,也应体谅父母的关爱之情,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既是对父母最好的尽孝,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钱学森,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

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最高荣誉奖 两弹一星”。

钱三强(1913.10.16-1992.6.28),浙江湖州人,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与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合称为“三钱”。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并且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突出贡献者。晚年的钱三强仍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中国“两弹一星”元勋。1992年逝世,终年79岁。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1] 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本书通过主人翁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回国后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鸿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一内涵,同时还塑造了抗战时期一批或故作高深的浅陋,或貌似聪明的愚蠢,或功架十足的虚伪

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

(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

(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2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2)政治上:君臣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二、阅读材料做题①②③④⑤⑥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

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

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A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变革之中,变革的主题就是如何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工业文明。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转型的具体具体表现有(D)

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③文化:“双百”方针重新确立;“科教兴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④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

⑤科技上:以“载人航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

⑥社会生活上:讲究卫生、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的文明生活方式。

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A ①②③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变革之中,变革的主题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工业文明。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中国制度变革、经济转型分别表现为什么?

答案:制度变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经济转型: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从经济体制的演变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

4、明末清初(16~18世纪),下列社会历史转型说法正确的是(C): ①政治:

旧: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新:市民工商阶层兴起,但没有出现资产阶级

②经济:

旧: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

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思想文化:

旧: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文字狱)、理学统治禁锢思想;

新: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进步思潮;

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

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西方一些科学技术

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④外交: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③④D②③④

5、与明末清初(16~18世纪)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变化的有(D)

①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资产阶级革命 君主立宪制形成,③启蒙运动兴起,④近代自然科技。

A ①②③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6、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转型政治表现(A)

①外: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内:中国各个阶层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封建帝制结束,向政治民主化迈进; 地主阶级:清政府统治腐朽;推行“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洋务运动失败;列强经济侵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④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西学东渐,各种进步思潮出现,由器物层面到制度思想层面

⑤传统习俗根深蒂固;逐渐文明开化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

7、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年)社会转型政治表现(A)

①新中国成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逐步确立

②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③毛泽东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

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1950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②③D ②③④

8、与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年)同时期的世界社会特征表现为(A)①“冷战”两极格局形成;②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③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形成后运作。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解体。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③④D②③④

9、春秋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社会转型具体表现(C)

①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宗法分封制瓦解,礼乐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②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形成。

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④奴隶主贵族逐渐走向没落,“士”阶层的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与春秋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同时代的西方新变化(A)A雅典民主政治西方人文精神出现。B世界近代史开始

C工业革命开始并且完成D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形成11、

第五篇: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题模板

问题一:写作特点

写景: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的优美景色,让人如临其境。(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大量(叠词、成语、短句)的使用显示出(清新、雅致、通俗、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写人: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表情)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语言风格(朴素、平实、幽默、活泼)。

问题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准确书写……等生字;重点掌握……等词语;(中)(认识.....几个生字,读准.....等多音字)(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复述背诵优美的句子;简单说出……的含义;理解……等重点句子的意义;仿写优美句子。(高)2.过程与方法目标写景: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的景色之优美。写人:通过分角色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的描写,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的人格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记人记事: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阅读,体会……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懂得以此为榜样(赞赏、感激、体谅、关心)别人。写景抒情: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受.....的美丽景色和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内心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环保意识。

问题三之一:课程导入的设计

视听导入法:综合利用多媒体,用精心编辑的图像资料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风景胜地,你可能去过很多地方,但是由于(时间、历史、科技)的原因,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有去过......。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来游览......最(美丽的、奇幻的、神秘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的旅行团马上就要出发了。设计理由: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教学适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情境,以”旅行团“的形式结合课文带领学生观看图像资料既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如入文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问题三之二:新堂朗读环节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真题感知

1、检查生字词(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 同桌之间相互用手指读…..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2)集体反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1)随机请同学开火车读一读,每个人读一段,其他人认真听,边听边思考。(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D1 D2 D3)除了这些你们还看到什么了?(D4 D5 D6)

二、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词语画下来,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

2、重点体、美读优美的句子: 学生挑选出优美的句子朗读,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感悟课文的内容。

3、表演朗读 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师生互动演一演课文中的情境。

问题三之三:课后习题设计及理由

1、让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课文中“....”等生词的含义及用法,并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意图:课文中的生字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用“....”等词语造句意图:通过造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锻炼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生词进行简单的写话。

3、让学生寻找关于“....”的相关资料,并且在下次课前分享给大家意图:通过搜集其他关于“....”的相关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搜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三之四: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学:......二、看图感受...的美(心理)并学习识字 1.看图认识并朗读词语师:....学:......2.学习生字(1)找出音难字:师:....学:......;(2)找出形难字并分析形难字的书写特点;(3)去掉生字的读音,打乱顺序读生字

三、书写生字(1)读一读,口头扩词;(2)教师范写,学生评价;(3)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学生课后重温课上所学词语、生字;2.生字书写练习,生字扩充练习,给家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问题三之五:课堂提问设计及理由

问题1: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回答,为什么......?理由: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找出文章的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

问题2:精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并分析原因回答......?理由:通过文章精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问题3: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描写...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呢?理由:通过提问学生的看法,发掘学生的文学创作的潜力和兴趣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意识。

问题三之六:板书设计及理由

板书是教师要在黑板上配合讲授,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不用记)板书:

理由:这样设计板书,能够起到更好的(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如此设计板书,不仅(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而且能够有效地与讲课的内容和进度相配合。

下载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

    教学设计题

    1、阅读这段话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

    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题: 《党的基本路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理解党的基本路线不......

    《刷子李》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 王海丽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

    刷子李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 王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包袱、蘸浆、露馅儿、匀匀实实、和着琴音、能耐有假,名气有诈”等词语。 2.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篇小说的情节......

    刷子李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 执教:董瑞碧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2、学习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如:正面描写......

    刷子李教学设计

    说“奇”道“妙” ————《刷子李》教学设计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二小学 黄冬英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了解......

    李吉林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法 一、四特点(一)形真 所谓情真,即主要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就如同中国画的白描写意,简要的几笔,就勾勒出形象,并不要求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