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树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二年级下册 文:12 猴子种树 块: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加思考,一次又一次把快要 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者、体验者、创造者。教学时要着眼于学生的 发展,为学生的学服务,考虑学生的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在反复的朗读中明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急于求成是不行的,任何事物都有 自然发展规律的。2.在讲解谚语时,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 1.认识“猴、梨、施、将、鸦、哇、谚、拔、麻、雀、樱”等 11 个生字,会写“拔、掉、杜、肥、短、将、鸦、梨”等 8 个生字以及以下词语: “拔掉、将来、乌鸦、梨树”。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弄清猴子什么树都种不成的原因。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主见,要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讲解“农谚”。1 2.课文的第 2-7 自然段,理解猴子是怎么种树的。教学难点: 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浇水、施肥、成活、农谚、耐心)2.多媒体课件。3.游戏道具。教学过程: 2 篇二: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了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樱桃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的故事。教育小朋友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不要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是通过小组合作,采取学生互动的形式,每个孩子在主动参与排演短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通过阅读体会,探究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没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来学《猴子种树》的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猴”,认记“猴”字。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老师在题目旁打上小问号。4观看有关的课件(挂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来,借助拼音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请教老师和同学。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去掉拼音认读和“开火车”认读,注意一些易错的字的读音。3四人小组互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正音。
三指导朗读,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猴子这么想吃梨子,劳动又很积极,照理说它能吃到自己种的果子吗?但后来吃到了吗?
(二)学习第9自然段
1猴子种成了果树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一问呢? 3对呀,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过渡:那么猴子一共改种了几次呢?都改种了哪些果树呢?
(三)学习2~8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一次改种果树。(2、3自然段)
(1)指名读2、3自然段,边听边想这两段话讲了些什么事?。
(2)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对猴子说了些什么?你能理解猴子说的话吗?
a理解“农谚”。(农民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经验)
谁来说说“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梨树需要五年成熟,杏树需要四年成熟。)
b 朗读乌鸦说的话,指导读出语气。
(3)猴子听了又是怎么想的?从它的想法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有感情地朗读乌鸦说的话和猴子想的话。
过渡:刚才我们按“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细读对话,理解农谚——感情朗读,体会意境”的顺序学习了猴子第一次种果树的前因后果。下面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一学猴子第二次改种果树,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寻找小伙伴一起学,看谁学得快、学得好!2学生自学4~8自然段。
(1)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你喜欢读麻雀说的话还是杜鹃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问题?哪个小组来说说是怎样读懂的?
(4)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这是个怎样的猴子。(5)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四汇报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感悟
1先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语气。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最好。
3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说说为什么。(特别是对话,应该怎么读?请想一想,再用不同的语气分别读一读。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演一演。)4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三总结全文,激发想象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2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3这只猴子做事没有耐心,巴不得今天种下果树,明天就能吃到果子,所以才听了别人的话,拔了种,种了又拔,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如果这时你在猴子身边,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四指导写字 1复习生字词。
2写“拔、掉、杜、肥、短、将、鸦、梨”8个字。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再指导书写。
3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写法的。4运用已学过的会写字组词、造句。
5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五课程作业
1读课后第2题,用“耐心”写一句话。
2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哪些农事谚语?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2
(一)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自由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2.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篇三: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了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樱桃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的故事。教育小朋友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不要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是通过小组合作,采取学生互动的形式,每个孩子在主动参与排演短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通过阅读体会,探究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没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来学《猴子种树》的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猴”,认记“猴”字。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老师在题目旁打上小问号。4观看有关的课件(挂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来,借助拼音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请教老师和同学。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去掉拼音认读和“开火车”认读,注意一些易错的字的读音。3四人小组互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正音。
三指导朗读,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猴子这么想吃梨子,劳动又很积极,照理说它能吃到自己种的果子吗?但后来吃到了吗?
(二)学习第9自然段
1猴子种成了果树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一问呢? 3对呀,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过渡:那么猴子一共改种了几次呢?都改种了哪些果树呢?
(三)学习2~8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一次改种果树。(2、3自然段)
(1)指名读2、3自然段,边听边想这两段话讲了些什么事?。
(2)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对猴子说了些什么?你能理解猴子说的话吗?
a理解“农谚”。(农民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经验)
谁来说说“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梨树需要五年成熟,杏树需要四年成熟。)
b 朗读乌鸦说的话,指导读出语气。
(3)猴子听了又是怎么想的?从它的想法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有感情地朗读乌鸦说的话和猴子想的话。2学生自学4~8自然段。
(1)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你喜欢读麻雀说的话还是杜鹃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问题?哪个小组来说说是怎样读懂的?
(4)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这是个怎样的猴子。(5)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四汇报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感悟
1先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语气。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最好。
3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说说为什么。(特别是对话,应该怎么读?请想一想,再用不同的语气分别读一读。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演一演。)4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三总结全文,激发想象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2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3这只猴子做事没有耐心,巴不得今天种下果树,明天就能吃到果子,所以才听了别人的话,拔了种,种了又拔,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如果这时你在猴子身边,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四指导写字 1复习生字词。
2写“拔、掉、杜、肥、短、将、鸦、梨”8个字。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再指导书写。
3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写法的。4运用已学过的会写字组词、造句。
5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五课程作业
1读课后第2题,用“耐心”写一句话。
2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哪些农事谚语?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2
(一)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自由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2.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第二篇: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 子 种 树 老窝铺小学
洪德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的中树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对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懂得凡事自己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猴子弄清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人认识到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那就和老师们打声招呼吧!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板书画猴子)他是谁呀?他做了什么?(板书猴子)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大家想不想继续了解这只淘气的小猴子呢?那就请和老师一起进入词语大闯关。(ppt出示生字)1到2人读边读边组词,齐读一遍。提出多音字“将”(生组词)
词语朋友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吧!(ppt出示词语)(1到2人读开火车领读一遍)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话,总结词语的特点,第一组都是本课的主角,第二组为小动物的叫声,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第三组为猴子中的树,第四组为本科的农谚。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给自己鼓鼓掌吧!
二、新授
生字朋友都回家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首先做一个小游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开始中的什么树?他又是怎样照料的呢?(ppt出事第一自然段)点名一生读课文,生回答问题并板书:梨树。谁能再美美的把这一部分再读一遍,生一起读。
小猴子吃没吃到梨子呢?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任务读2到7自然段。(ppt出示阅读提纲)用横线画出乌鸦、麻雀、杜鹃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猴子的话。
小猴子先遇到谁了?谁来读一读乌鸦的话?
理解农谚:关于农业的言语,是农民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谁知道“梨五杏四”什么意思?在文中找。还有一个词“耐心”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有耐性不厌烦。
谁能用“耐心”说一个句子。指导朗读,点名读,师生配合读文。猴子是怎么做的。(板书杏树)
这只淘气的猴子又遇到了谁?谁画了他和麻雀的对话? 知道朗读,点名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猴子怎么做的?板书(桃树)
这只小猴子太能变了,看看谁又给他出主意了? 把你画的他和杜鹃的话读一读。点名读,指导朗读,学生自己结对子读。小猴子又改种什么树了?(板书樱桃树)出示课文8、9自然段学生齐读。知道朗读“左等右等”
猴子最收获了什么?(什么也没种成、一事无成)板书一事无成 下面我们一起总计为以下猴子的种树过程(ppt出示填空)PPt出示讨论平台讨论猴子什么也没种成的原因。(没有主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假思索,没有恒心,没有耐心)
这只小猴子有没有意思,想不想再读一遍课文,戴头饰分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三、课外阅读
老师这里也有一篇关于恒心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讲的是谁的故事,你弄了什么道理?
四、口语表达
1、通过两个小故事对比说一说今后生活中你会怎样做?
2、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五、作业超市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作业超市看一看,选两个你喜欢的完成。
六、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两句名言,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什么事只要有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努力完成,有一颗恒心,有耐心做好每一件事。
板书设计
猴子种树
梨树
杏树 没有耐心 一事无成
桃树 樱桃树
第三篇:《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难点: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学情分析:猴子,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之一,有关它们的故事,孩子们也一定爱读,通过教师的激趣导入,一定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再通过表演,体会猴子的内心,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们都喜欢哪些水果?有一只猴子也很喜欢吃水果,于是他种下了一些果树,他是怎样种树的,结果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12课《猴子种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仔细观察,猴和那个字长得有点像?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认读生词(幻灯出示)、(1)指名认读,分组读。
(2)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出什么是农谚,指名学生读。你还知道哪些农谚?
(3)齐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真好。请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教师相机板书: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没种成(2)猴子种了那么多的果树都没有吃到水果,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猴子在种树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2至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用“
”划出乌鸦说的话,用“
”划出猴子想的和做的句子。同桌相互读一读乌鸦和猴子的话。
2、(出示课件)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读乌鸦和猴子的对话。
3、猴子为什么要拔掉梨树,改种杏树呢?
因为它听了乌鸦的话,觉得五年太长,所以改种杏树。
4、从文中的那个词知道的?“梨五杏四”。能解释一下梨五杏四吗?
5、“你有这个耐心吗”里的耐心是指什么?想想做哪些事需要有耐心?指名说出耐心是什么意思,并用“耐心”这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6、在读耐心这个词语的时候,该怎样读呢?那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7、男女生分角色读乌鸦和猴子的对话。
8、听了乌鸦和猴子的对话,我知道了:
猴子先种下,听了的话,拔掉
改种。
9、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优秀了。我相信接下来的学习肯定也难不住大家。
(1)请同学们根据2至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小声读4至7自然段。分组画出麻雀,杜鹃和猴子的对话。第一、二组画出麻雀和猴子的对话。第三四组画出杜鹃和猴子的对话。
(2)汇报交流:麻雀是怎样说的?猴子是怎样做的?谁愿意站起来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指名读。
(3)杜鹃是怎样说的?猴子又是怎样做的?谁愿意站起来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指名读。
(4)、课件出示练习:
1猴子种下,听了的话,拔掉
改种。
2猴子种下,听了的话,拔掉
改种。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猴子种下樱桃树后,天天盼着樱桃树快快成活,可是呢?(樱桃树却一直没有成活),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第8自然段)。
2、让我们带着焦急的心情读读第八自然段吧。同学齐读。
3、有句谚语说得好“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得不来”。
4、其实樱桃树就像一个娇生惯养的娇小姐.......?(课件出示资料)指名学生读。
从这个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猴子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什么树也没种成,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失望、伤心、难过等),请大家带着失望的语调读第9自然段。
2、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是它不够勤劳吗?哪一段可以看出(第1自然段可以看出猴子种下梨树,又浇水又施肥),对呀!其实猴子很勤劳,没有种活果树的原因是因为猴子(板书:没耐心、没主见)才导致最后(板书一事无成)
3、现在我们来想一想,又一年的春天来临了,当猴子正在时候,过来了,对猴子说:“
”。
猴子说:“
。”最后。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演一演:课后找同学演一演。
2.收集一些农谚和谚语。
板书设计:
梨树
(拔)
猴子种树
杏树
(拔)
没有种成桃树
(拔)
樱桃树
(没有成活)
有耐心
有主见
第四篇:《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文凤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教学过程】
一、复述导入(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复习词语)。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猴子种树》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复习词语(先开火车认读,然后齐读)。
猴子 乌鸦 麻雀 杜鹃 梨子 杏子 桃子 樱桃 耐心 农谚 拔掉 将来 长短 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概况。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学习课文一至七自然段)1、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猴子是怎么做的?(„„又浇水,又施肥„„)
2、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请看课件:乌鸦和猴子的朗读动画。
(1)用——划出乌鸦说的话,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板书:乌鸦)
师随机板书:(梨五杏四,没有耐心,没有主见,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没坚持到底„)(2)理解“梨五杏四”、“耐心”。用“耐心”说话。(3)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话?
5、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一评。
过渡:当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时,成功了吗?为什么呢?
7、自由朗读第四到七自然段。请同学们小组自学,合作交流。出示学习提示:根据刚才学习2--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4~7自然段。
(1)用——划出麻雀、杜鹃说的话,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话?(2)选择一组对话同桌互相练习。
(3)各小组汇报交流(选择一组对话汇报): 师随机板书:(杏四桃
三、桃三樱二)
8、理解“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出示学习链接,齐读。
9、学习第8、9自然段。
(1)、猴子改种樱桃树,结果怎么样?出示左等右等的课件。全班齐读8、9自然段。(要读出猴子失望的语气)
(2)这只猴子最后怎样了?板书:一事无成(3)猴子为什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四、感悟寓意,拓展思维。
1、教师对照板书小结,2、读到这儿,你想对这只猴子说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五、课外作业。
收集谚语
板书设计:猴子种树
梨树
乌鸦
杏树
喜鹊
没有耐心
桃树
杜鹃
听信人言
一事无成
樱桃
第五篇:《猴子种树》教学设计
《猴子种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陈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教学过程】
一、复述导入(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复习词语)。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猴子种树》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复习词语(先开火车认读,然后齐读)。
猴子 乌鸦 麻雀 杜鹃 梨子 杏子 桃子 樱桃 耐心 农谚 拔掉 将来 长短 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概况。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学习课文一至七自然段)1、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猴子是怎么做的?(„„又浇水,又施肥„„)
2、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请看课件:乌鸦和猴子的朗读动画。
(1)用——划出乌鸦说的话,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板书:乌鸦)
师随机板书:(梨五杏四,没有耐心,没有主见,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没坚持到底„)(2)理解“梨五杏四”、“耐心”。用“耐心”说话。(3)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话?
5、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一评。
过渡:当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时,成功了吗?为什么呢?
7、自由朗读第四到七自然段。请同学们小组自学,合作交流。出示学习提示:根据刚才学习2--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4~7自然段。
(1)用——划出麻雀、杜鹃说的话,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话?
(2)选择一组对话同桌互相练习。
(3)各小组汇报交流(选择一组对话汇报):
师随机板书:(杏四桃
三、桃三樱二)
8、理解“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出示学习链接,齐读。
9、学习第8、9自然段。
(1)、猴子改种樱桃树,结果怎么样?出示左等右等的课件。全班齐读8、9自然段。(要读出猴子失望的语气)
(2)这只猴子最后怎样了?板书:一事无成(3)猴子为什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四、感悟寓意,拓展思维。
1、教师对照板书小结,2、读到这儿,你想对这只猴子说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五、课外作业。
收集谚语
板书设计:猴子种树
梨树
乌鸦
杏树
喜鹊
没有耐心
桃树
杜鹃
听信人言
一事无成
樱桃
【教学目标】
1.认识“猴、梨、将、谚、樱”10个生字,会写“拔、掉、杜、短、将、鸦、梨”8个字。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板书课题]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鸦、梨”是形声字。)
3、学生汇报识字的情况。
(1)新字的字形(2)形近字(3)多音字(4)反义词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愿意读的起来。(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写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2)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梨树苗快成活的时候,乌鸦对它说:“梨五杏四”,猴子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喜鹊又对猴子说:“杏四桃三”。猴子又拔掉杏树改种桃树,杜鹃说:“桃三樱二。”猴子又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最后,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师设问: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个句子比较读,感悟出它们的意思相同,但表述不一样,从而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样。]
三、巩固识字、写字。[课件展示] 1.整体观察字形:
形声字“杜、鸦、梨”的分析,与记忆。
2.“寸”字旁——耐。第四笔是“横折钩”,应一笔写出。
五、六两个竖笔,右边比左边稍长些。
3.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拔、将、短、梨、鸦”等字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检验生掌握知识情况。2.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二)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一)同学们默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都有谁和小猴说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小猴听了,有什么表现? 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体学习。
1.请大家看1——3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出课件:梨子图片
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树苗的,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又浇水,又施肥„„)
3、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看课件:乌鸦和猴子的朗读动画。
4、乌鸦飞来了,干什么?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板书:乌鸦)乌鸦这段也读得很好,好像一只多嘴的乌鸦在呱呱。
“猴哥,猴哥”是喊的,要快读,读得好。读出了劝说的语气。(如生感受说得不到位,师指导朗读:“猴哥”要读得快些,读出着急的语气。“怎么、才能”应加重语气,读出强调的语气。“五年”的“五”要拖长声,“年”要重读,读出时间的漫长。“对”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太”应拖长音读。)
5、看课件:用“耐心”说话。(1)读这个句子。
(2)想想我们一般在哪些情况下用耐心这个词语,“你有这个耐心吗?”是什么意思?梨树要五年才结果,你等不起的意思。(3)设问:在哪些方面可以用耐心这个词语呢? 写作业需要耐心;事情多而杂的时候,需要耐心;我们学本领的时候需要耐心。如:我们学弹琴的时候,要有耐心才学得好。请同学们仿照这句用耐心说话:
A、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背书、写话、读书,写字,我都一样一样耐心地做完了。B、我常常犯错误,老师总是耐心地教育我。(4)齐读这一句话。
6、农谚“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说说看。(梨树要五年才能结果,杏树要四年才能结果。)
7、猴子听了乌鸦劝告的话,猴子怎么想?怎么做?我们看课本是怎么写的?(对,五年太长,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板书:杏树)
8、课件: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的录相或图片
9、“猴子一想”可理解为没怎么想。人家说,马上做。
10、朗读指导:
“对”读得快,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猴子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读出猴子的急噪心情。11、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12、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二)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1)按学法,学习4、5自然段。(2)按学法,学习6、7自然段。
(三)问: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吗?(生说小猴种树的结果。)
(四)讨论。
为什么小猴没有种成树?它应该怎么做才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展示交流。
1.自愿结合小组,分配角色,准备表演。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
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猴子接受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它又开始种树。乌鸦看见了飞过来劝它。如果你是小猴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作业。
回家给家长感情朗读,或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