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m 高 矮 课标内容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情境引入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 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最高,谁最矮。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活动五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活动六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活动七 总结全课 活动八 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最高,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 轻 重 》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平是左轻右重.从剩余的4个砝码中任意选择两个,放入天平的托盘上,以改变现在天平左轻右重的情况,可以怎样放?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1)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2)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3)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4)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5)在左边放入质量是3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3+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
左边放入质量是4克的砝码,右边放入质量是1的砝码,由于4+5=1+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放录音,听故事.)(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1)学生在书上写数.(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2.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 *** *** ***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4、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
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 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三、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和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有几支铅笔
一、教学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重点难点
1、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生能够看图意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电脑,实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一数我们身边的物体由多少。(如铅笔 橡皮)
2、生活中,你都看到哪里由于数学知识?(如几个人 几张桌子 几把椅子等)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含义 举例说明再加以互动
2、动手操作
看一看,摆一摆,试一试
3、引导组织学生,结合图予以互动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列式计算再结合教材练一练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用我们身边的物体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对加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六 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有几辆车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重点难点
1、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口算卡片上的算式说出得数。1+4= 2+2= 3+2= 2+3= 1+1= 2+1=
二、探究新知
1、电脑显示
(1)小方和小朋友正在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他们来到到停车场。小芳说:我的左边有了3辆车,右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3+2=5.小明说:我的左边有2辆车,右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2+3=5。(板书:3+2=5 2+3=5)同学们,你们说他俩说得对吗?(都对!他俩所站的位置不同)
(2)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汽车,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两个人的列式就不同,但得数相同,即3+2=2+3.2、摆一摆
(1)老师在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2朵花,你能从不同的方向列两个等式吗? 从左向右看:1+2=3 从右向左看:2+1=3(2)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片在桌上摆一摆,要求不同的方向看图,列两个不同的等式。(3)如果遇到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列一个等式就行了(如2+2=4)
3、试一试
(1)同学们都知道,“没有”用0来表示。(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右图)你们看,小朋友遇到困难了,老师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图列算式(从上往下看:5+0=5,从下往上看:0+5=5)
(2)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左图,让同学从不同程度看这幅图,试着填空。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 □+□=□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知道会有不同的结果,既练习了计算,又锻炼了思维。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补步认识 3+2=5 2+2=4 2+3=5 1+2=3 5+0=5 2+3=3+2 2+1=3 0+5=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摘果子—减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会填、写减法算式。重点难点
1、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
2、培训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磁力板。教学过程
(一)学前复习
1+4= 2+3= 4+1= 3+2= 0+5= 1+1= 1+3= 2+1=
(二)探究教知
1、摘果子
(1)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果园持看(电脑显示),你们看,小方也来了,她提着篮子来摘果子,我们先数一数这棵果树有几个果子。(学生数,有5个果子)(板书:5)(2)果树上有5个果子,我们再看看小方摘了几个果子(电脑显示)(小方摘下2个)(板书:2)
(3)你们说说,果树还有几个?(还剩3个)(板书:3)(4)树上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就是去掉2个。“去掉”用减法计算,(板书:一)这就是减法,树上还剩3个果子,所以就等于3。
(5)5、2、3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2表示摘走的2个果子,3表示还剩3个)。
2、做一做
(1)老师在磁力楹上贴5个△,去掉4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5-4=1)(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5个△去掉4个,去掉就要用减法计算,“-”表示去掉的意思)。(3)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摆一摆,说一说,(我摆4个,去掉2个,还剩2个,列式是4-2=2)。(4)老师演示:桌子上摆着3本书,我拿走了1本,还剩几本?怎样列式?(3-1=2)(5)电脑显示教材第26页“做一做“和第(2)题右图,请同桌互相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方“摘果子”的游戏,学习了减法,对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同学们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六、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5-2=3 5-4=1 3-1=2 减号 4-2=2 3-2=1 5-3=2 4-1=3 小猫吃鱼 教学内容
减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28、2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重点难点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卡片上的题说出得数 2+2= 5-4= 4-2= 1+4= 5-1= 3-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小猫吃鱼)
(1)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的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鱼)对!你们看(电脑显示教材28页猫吃鱼图)数一数,盘里有几条鱼?(盘里有3条鱼)(板收:3)
2、让同学们看第2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盘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2条)。
3、请同学再看第3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盘里有2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1条,列式是2-1=1)。
4、小猫胃口真大呀!盘里只剩下1条鱼了(电脑显示第4幅图)列式是1-1=0或3-3=0;2-2=0„„
2、试一试(套圈)(1)(电脑显示)小方手里拿了几个圈?猜一猜她可能套上几个?(她手里有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3个„„)
(2)在小方套落千丈1个圈时,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1=3)(3)当小方套上2个圈时,列式(2+2=4,4-2=2)
(4)当小方套上3个圈时,同桌互相说说该怎样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1=4,4-3=1)(5)小方把4个圈套上了或全没套上,那又该怎样列式呢?(4+0=4,4-4=0)
3、试一试(吹泡泡)(1)“吹泡泡”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电脑显示)数一数,他吹了几个泡泡?(5个泡泡)(2)(电脑显示第28页第2题和第2幅图)有什么变化?(5个泡泡,破了1个„„)(3)列式剩几个泡泡吗?(5-1=4)
(4)一在还剩4个泡泡,又有什么变化?(电脑显不第3幅)(又破了2个)(5)该怎样计算列式还剩几个泡泡?(4-2=2,5-3=2)(6)(显示第4幅图)列式(2-2=0,5-5=0)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的第1题。
2、看图列式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讨论 “小猫吃饭”、“套圈”、“吹泡泡”等故事,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也能够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 减法的初步认识 3-1=2 1+3=4 5-1=4 2-1=1 4-1=3 4-2=2 3-3=0 1-1=0 2-2=0 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
6、7”的加减法,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2、通地小组交流,进一步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有算式。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
6、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练习
列出有关“
6、7”的加法算式吗?(3+4=7,4+2=6)
(二)探究新知
1、猜数游戏
(1)小花猫非常,他特别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电脑显示)你们看,他遇上了公鸡哥哥,说:“公鸡哥哥,我给你出道题,我左手上有4个点,右手上有2个点,一共有几个点?列式(4+2=6)(2)小花猫看山羊伯伯正在吃草,就向山羊伯伯说:“山羊伯伯,我给您出道数学题,我的两面三刀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左手上有4个点,您猜猜我右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的右手上有2个点)(3)小花猫也没有难倒山羊伯伯,他心里还挺不服气的,小花猫找狐狸姐姐说:“狐狸姐姐,我给你了道题,我的两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右手上有2个点,你猜猜我的左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说对吗?)
2、同桌玩猜数游戏
两人一组,每组有7个图片,在桌上摆一摆,并列式计算。
3、想一想
我往口袋里装了7个土豆 □+□=7 7-□=□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32页的“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3页的“数学游戏”(以同桌为一组)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进行“猜数游戏”学会了有关
“
6、7”的加减法,从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想一想”、“练一练”中得到提高。跳 绳 教学内容
得数是8、9的加减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
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彩笔、口算卡片、小正方形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知
1、说一说(1)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同学们经过跳绳活动。看看照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他们最多能跳几个?)
(2)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谁来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一共有8个同学,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乙:跳绳的有6个,抡绳的有2个,6+2=8;
学生丙:有4个女生,有4个男生,4+4=8„„(老师板书)(3)说一说有关“8”的减法算式吗?(8-1=7,8-2=6„„)
2、画一画
(1)小象最喜欢和红色和蓝色了,不管画什么,他都要用上这两种颜色(电脑显示)小象正在涂一个包含9个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仔细观察他是怎样涂的?(1红8蓝)
(2)同学们就像小象这样,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来涂的格,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说。(学生甲:2+7=9,9-2=7)
3、试一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2)填空
7+2=□ 6+3=□ 5+□=8 9-4=□ 8-5=□ □-4=5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一练”1-3题。
(四)思维训练
洲戏:
8、9的组成。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地有趣的情境,学会了有关“
8、9”的加减法,又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够正确地口算“
8、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有条理地思考一表达了。
(六)板书 8、9的加减法
1+7=8 8-1=7 1+8=9 2+6=8 8-2=6 2+7=9 可爱的小企鹅 教学内容 图画应用题,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述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也就是要学会说知道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2、通过看图说话,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图口述三句话。
2、联系加法的含义,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口算卡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口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1)我们都知道,北极有北极熊,谁知道南极有什么动物?(企鹅)
(2)老师出示企鹅图片,在左边贴了几只企鹅?在右边贴了几只企鹅?(学生:老师在左边贴了6只企鹅,在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画大括号、问号)(3)这道题告诉我们左边贴了6只企鹅,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4)大括号、问号分别表示什么?(大括号表示“一共有几只企鹅?问号表示问题)(5)让学生能完整地把这道力画应用口述一遍?(学生口述)(6)列式计算:6+3=9(7)学生看(电脑显示)这9只企鹅准备回家了(出示大括号)现在只能看见3只了,其余被冰山挡住了,冰山后面有几只?(出示问号)(8)列式计算:9-6=3
2、试一试
(1)老师这里有8枝铅笔,分别放在两个笔筒里,该怎样放?(2)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把这8根小棒有条理地分成上下两部分。两人一组,一人摆、一人记录。
(3)想一想,老师有9根香蕉,想分给两只猴子吃,可以怎样分?(用小棒当香蕉)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通过看图学会了说三句话,你能叙述知道了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六、板书设计 图画应用题
□□□□□□ □□□ □□□□ ?只
?只 9只
6+3=9只 9-4=5只 操 场 上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操场上”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情境为题材,引发出“比多少”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比较,其中包括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第三单元前面几节课学习了加减法,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难点
将比较和加减法相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师: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看一看。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画面呈现:由校门进入操场,学生和老师拿着毽子,学生蹦蹦跳跳地来到操场活动,聚焦到踢毽子的场面,画面由动到静,由远及近,停留在例题图上。)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呀?
生:这是在学校的操场上。(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大家观察。(教师手指例题图)这里直接告诉你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位议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0人在踢毽子。
②老师有2人,同学有8人。
③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④一共看到7个毽子,老师有2个。
„„
(教师边与学生说说答答,边整理板书:踢毽子)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
男同学有3人,女同学有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
师:好!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说说你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大胆设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可能提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几人?
②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
③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④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⑤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⑥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⑦女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男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男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女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⑧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男同学3人,女同学5人,老师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女同学5人,男同学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男同学3人,女同学几人?
⑨比2人多8人是几人?
比3人少2人是几人?
比8人少5人是几人?
比5人多2人是几人?
„„
师:大家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余的问题留给你们去完成好吗?
先看学生比老师多几人?(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几人?(6人)
(教师边板书,边将例题图活动起来。)
○○老师图像
□□□□□□□□学生图像
(师生人数一一对应后,多6人)
师:通过看图能知道什么?
生: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可让学生列出减式,也可出现书上的:□-□=□,让学生填写减式。)
生:算式是8-2=6。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学生比老师多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同位的同学互相说说8-2=6表示什么意思。
(掌握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即可。)
师: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列式解答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吗?
①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算式)
②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③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④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⑤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独立、安静地思考。)
师:谁解答第①题,并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5-3=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也就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少2人。
师:谁跟他的算式一样?
(再用图印证○○○○○女生)
□□□男生
师:谁解答第2题,谁解答第3题„„
大家同意他们的解答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先解答这些问题好吗?
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三)反馈矫正,拓宽思路
师:下面我们做三项练习,评一评自己学得怎么样。先打开书42页,看看42页上的内容你会吗?(就是刚才学的内容)再看看43页上的“练一练”,“练一练”里一共安排了几组题?
生:有三组题。
师:每组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先看再解答。)
生:第一组题目是摆一摆、填一填,第二组题目是看图填数、填算式,第三组题目是看图填空。
师:现在动笔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抓紧时间解答。)
第1题,先在屏幕上出示第一幅图,指名填空,然后说说8-5=3表示什么意思,再出示第二幅图,大家回答教师填写,然后说说6-4=2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学生有序地说,教师填写。
第3题,说结果,怎么来的。
(回答后用电教片演示,先出原图→每人坐一把椅子→都坐好后看结果,印证前面的答案。而后恢复原图→去掉3把椅子,让学生思考,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列式计算。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想空着4把椅子怎么办。拓宽思路,发散思维。)(四)及时评价,心中有数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1.我喜欢学。
2.对于比较多少的题目我会思考。
3.知道女生比男生多也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用减法计算。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
可 爱 的 校 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7)有几位老师呀?(1位)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活动过程
学生放学回家后,寻找家中的数字,如有几口人,几件家用电器,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床,„„然后有文字后图画记录下来,课时介绍给同学们听。快 乐 的 家 园 教学目标:
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预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
(一)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
(二)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漂亮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活动
(三)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活动
(四)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10、9、8、7、6、5、4、3、2、1(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
(五)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玩 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课本第六页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见课本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文 具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2.应发展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3.应培养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是6、8、9的书写。3.学情认识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6、8、9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了,因此教学生写数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而且要写得美观、漂亮,同时也渗透了美育教育。4.经验介绍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找朋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10各数,使学生能把数和形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通过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数的特点,认真书写。最后安排了许多与同伴说一说6、7、8、9、10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2.教学流程
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看图按要求找数学信息。找一找,有那些文具。分类数一数各种文具。
独立连线,把数量和数字符号对应起来。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谁的铅笔比谁的多? 谁的直尺比谁的长?
读绕口令,并记一记,帮助记忆数字。
学写数字:
1.认识田字格;
看老师示范并指出书写要点;说说书写要点;老师示范书写;书空写数字;独立试着书写;书写评析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教师的设问,渗透加法含义、比较的意识等后续知识,为后面么二、三单元的学习作一个辅垫和孕伏。◆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师:说说6、7、8、9、10像什么?(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调羹。)师:我们也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6像口哨噘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挂藤上,9像调羹来舀饭,10像铅笔加鸡蛋。请学生读两遍。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6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有起笔往左下角写,再在下半格画一个圆。注意:下半部分的圆要写满下半格。
7的书写要点:从左上角起笔往右上角写平,再往上半格的中间拉。
8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格起笔,先写一个拼音“s”,再往右上格写,注意:不能写成两个圆合在一起。
9的书写要点:像拼音字母“q”,但这一竖要向左边斜一点。注意:上半部分的圆要占满上半格。
10-的书写要点:左边的1和右边的0分别占半格。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练一练
1.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2.看图填数。23 5 76 24 8 57 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先看已知数是顺数还是倒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再依次填出来。
(2)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倒数吗?淘气和笑笑会带我们去卫星发射基地看一看。卫星发射时就会倒数计时。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上的先进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学家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哦!请你在信号灯上填出来。
检查自己填得对不对?小结检查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可以判断自己填的数有没有重复和漏掉的。
3.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在练习2中通过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通过第3题的练习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尤其是既可顺数又可倒数一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最后一题中渗透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检查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6~10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渗透有序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手口、脑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数的书写笔画有误。观察能力较弱,对字型及书写笔画只有笼统、不精确的整体感知。2.数数的顺序不对,大小不分。对数的意义不理解,数感较弱。
3.基数与序数混淆不清。对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基数这一范畴内,而对序数的认识较少。
2、诊断问题
诊断1:数字“8”怎么书写?
诊断目的: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诊断2:从大到小一个一个数,7的后面是什么数字? 诊断目的:数字的大小以及顺序的掌握。
二、比较 动 物 乐 园
一、预期效果 1. 应掌握的知识
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认识“>”、“<”和“=”符号,知道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语言表示数的大小关系。2. 发展的能力
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 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高”、“矮”、“长”、“短”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渗透“同等标准”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高”、“矮”、“长”、“短”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3.学情认识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但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一一对应”是基本,也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就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新课标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符号表示所产生的简洁美。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抽象的符号,而且是容易混淆的两个符号,因此认识符号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大于和小于符号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比较抽象,有的孩子到了二三年级还常常把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搞错。因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清两个符号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儿歌,顺口溜等形式记住两个符号的不同。4.经验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动物乐园”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初步让学生感知“多”、“少”、“同样多”的含义;认识“>”、“<”和“=”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科书的编排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科书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深化认识。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 ◆创设情境 今天,动物乐园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帮忙,热闹极了!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电脑显示动物乐园图,并配有音乐和动物叫声)
然后再告诉大家: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仔细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联系学一身边有趣的事物,一开始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真的好像就置身于动物乐园中,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望,同时提出了学习的要求,使学习有的放矢。
◆构建新知 1.数一数。
引导学生到动物乐园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1)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2)小组派代表到大屏幕前,说给全班听。注意引导学生边指边数,手口一致。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看这幅图的? 2.认识和理解“同样多”。
(1)你想让哪两种运动来比一比多少?
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扮成小熊、小鹿和小兔,让他们上台面对面站成两排,再一个对一个握手。
(2)思考:小熊和小鹿分别有几只?用几表示?
师:你知道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吗?你怎么知道小熊和小鹿同样多?
(3)师:小朋友用数一数的方法或是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发现小熊和小鹿都没有多余,比较出了小熊和小鹿同样多,也就是4个和4个同样多。那么怎么表示4和4同样多呢?在数学上我们就在4和4的中间学写一个“=”。板书:4=4 ↓
等号
同时说明:这个符号叫等号,表示同样多的意思,读作4等于4。请学生读一读。(4)写一写。
说明:写等号时两横要写平,并且一样长,学生在书上描三个,再独立写四个,教师巡回指导。
3、认识“多”和“少”。
师:你们还想让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1)汇报:你比的谁和谁?
小猴和小鸟比,谁多谁少?
你是怎样比的?
还有不同的吗?
小兔和小猴比,谁多谁少?
你是怎样比的?
(2)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
△△△
△△△
□□ 5比3大,3比5小 3比2大,2比3小
(3)说明:5比3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读作5大于3;3比5小,就用小于号表示,读作3小于5。
板书:5>3读作5大于3 3<5读作3小于5 ↓
大于号 小于号
你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3比2大和2比3小吗?试一试。思考:为什么小猴的只数一会儿多?一会儿少?(4)指导学生书写“>”、“<”符号,并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师:你怎么记“>”、“<”? “>”、“<”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是相反的,但是开口都对着大数,尖角对着小数。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介绍儿歌:开口向左读大于,开口向右读小于。
比较大小看左边,左边数大用>,右边数大用<,两边相同用=。
(5)这幅图中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指导学生填出教科书13页的空格。
(6)从学具中选出你喜欢的两种动物进行比较,把结果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4、小结:比较动物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当两种物体同样多时用等号表示,用“>”、“<”比较数的大小。交流数数方法,说说各自的方法。
在指导下能正确的数数。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数一数并比较多少。
学生用○和△分别代表小熊和小鹿在桌上一个对一个地摆一摆,展示学生不同的摆法。生1○○○○ △△△△ 生2 ○△ ○△ ○△ ○△
生1:数的方法,都有4只。生2:一只对一只对应的方法。生3:连线的方法。
学生读一读。
学写等号。
学生自主选择两种动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汇报。
○○○○○
△ △ △ △△△
□ □ 5比3大,3比5小,3比2大,2比3小
学写大于小于号。
独立思考有关问题。
学习符号儿歌,记忆并理解大于、小于号。
独立完成练习。小组内交流。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几个特点:①通过让学生充分交流数数的方法,注重学法指导。②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开放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比较的活动中去。③通过小动物对应握手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了大于、小于、等号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几个特点:①通过让学生充分交流数数的方法,注重学法指导。②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开放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比较的活动中去。③通过小动物对应握手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了大于、小于、等号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 1.填一填
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②出示2>()、6>()、()>9这三道题,先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贴在括号里。2.练一练
(1)出示四幅图。
理解题意后,指导学生画“√”和画“o”。针对第四幅图问:你怎样判断的?(2)出示教科书第14页2、3题。生明确:“大于3”的数不包括3,“小于6”的数不包括6,再写在田字格里。
(3)淘气的难题:淘气回到家,发现桌上有四杯水,妈妈告诉他,每杯水都放了一颗糖,请你帮帮淘气,他想喝最甜的一杯,不用尝,应该选哪一杯呢?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形式多样,激发人人参与,鼓励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渗透学法指导,结合生活经验,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教学设计建议
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带孩子去动物园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多少的比较。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数量大小时,把图大的当作大的量。比较的目的不清,比的是数量的大小而不是物体的大小。2.()比()多,()比()少,各个量填反。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1、诊断问题 诊断1:()比()多?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开张可热闹了,店里的商品真是样样齐全,还有小朋友门特别喜欢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
4、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
(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坦克,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坦克好吗?
(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
(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学们想的都很好,那你们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为什么?
6、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老师板书课题)原来用口决求商这么好,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
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
(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
(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
(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
(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
(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第8节 运动会(乘除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知道为什么要举行运动会吗?
2、今天老师把你们带到运动场上,观看运动会好不好?出示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吗?
(1)有参加赛跑的。
(2)有跳远的。
(3)有拔河的。
3、与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4、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图意和所给的数字,你能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吗?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
1、每组4人,24名运动员赛跑,分几组跑完?
24÷4=6(组)
2、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几人?
21÷3=7(人)
3、每队9人,两队共有多少人?
9×2=18(人)
4、一堆气球有5个,4堆气球有几个?
5×4=20(个)
5、一瓶水3元,3瓶水需要多少元?
3×3=9(元)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1)看图,把问题叙述完整。
(2)独立解答。
(3)交流怎么用口诀试商。
(4)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
2、练一练。第二题。
(1)独立解答。
(2)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板书设计:
运动会
24÷4=6(组)
21÷3=7(人)
9×2=18(人)
4×5=20(人)
3×3=9(人)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
反思一: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反思二: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五: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2
在出示了主题图之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教育,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尊敬老人。
之后问有几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生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生排在第几?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学生,他们都能一下子说出答案。但当我问: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们似乎不太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回答,我又问:这里的第二是2个人吗?第五是5个人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个人!之后让学生看图再说说。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3
这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数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多多少少接触过1-5这五个数字,而且也会书写,但那都是不规范的书写,这节课是要教学生正确地书写1-5这几个数字。
本以为会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学生写起来却是那么地不容易。先是一个一个地在书上写,学生看,看完学生再描红,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仿写。当我一个一个检查时,发现学生写成什么样的都有,歪歪扭扭的,没写在格子里的,弯没有弯圆的。稀奇古怪什么样都有。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拿笔还不稳,对于书写还是有些不熟悉的,而且他们的控制力还不够好,都不能很好地将每一个数字写好,只有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将数字写好,写好数字将会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活动三: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活动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第2课时 人口普查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1.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因此,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
活动三:实践练习。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第7页“练一练”第3题,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可以先安排比较一些“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数据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地区的住宅面积的比较、地区的财政收入比较。经过学生自己的比较与交流,让他们自己概括出较大数的比较方法。
第4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第7页“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新授学习前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后进行,这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3课时 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和计数器。——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活动二:实践练习。
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
第4课时 森林面积
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
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第5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会大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活动一:整理与复习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活动二:实践练习。
第13页练习一第1题,本题除了让学生会读写数据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一些我国民族文化与国民经济的情况。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图片材料,这样既可以作为多位数读、写数的练习材料,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渗透一些教育。
第2题,学生在认识多位数时,应该知道每个数据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虽然,教材仅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5所表示的意义”。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让他们说一说其他几个数中每个数字在数位上的意义。
第14页第3题,为提高每个学生课堂的参与机会,本题安排的内容可以在同桌学生间开展。
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第5题,在开展“组数游戏”前,可以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各人的数字除零的个数相同外,其他数字可以不同),然后请学生代表自己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看一看“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什么特点?从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二单元 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活动三:“说一说”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练一练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b 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