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教新课标版,第三组12课《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重点句段的理解。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2.通过学习,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弄清主席的演讲思路。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教学难点:1.重点段落的理解。
2.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前准备:1.搜集与课相关的资料、视频,制作ppt
2.学生提前预习
课时: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看过,有幸,没看过,遗憾。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听见解放军叔叔响亮有力的口号了吗?对!“为人民服务”,这口号从上个世纪走到了今天,它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这口号也是我们今天课文的题目!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毛泽东,张思德追悼会)
二:预习汇报。
(一)张思德是谁?大家预习过课文,查过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张思德到底是谁。
(二)1、学生简介张思德生平及他是怎么牺牲的。
2、教师相机补充:张思德同志是一名警卫战士,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就连他的牺牲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壮举,而我们的主席却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这是为什么呢?大
家在阅读时可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学生简介毛主席即兴演讲《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及目的。
教师相机补充:是的,在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毛主席根本没有看稿,条理清晰、字字珠玑、慷慨激昂,而且啊,时不时地还有手势和动作呢!
三:读课文,列提纲。
(一)毛主席没有看稿,是否意味着没作准备呢?(不是,肯定有准备)是的,主席才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演讲肯定已深思熟虑。
假如你就是主席,暂时的哦,为了明天演讲成功,围绕“为人民服务”你准备讲哪些内容呢?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好吧,读书,拟提纲,要简单!
(二)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
1、队伍宗旨: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
3、不怕批评
4、互相关爱
5、团结人民
(三)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宗旨、生死、批评、团结
(四)教师小结:啊这提纲好,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有了这提纲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提纲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四: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各位主席,有了提纲了,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得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找一段,一起研究研究,哪一段呢。
哈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英雄所见略同啊!刚才大家说,这段谈生死问题,那能不能在那儿不停地喊生啊要伟大,死啊别害怕,行吗?不行啊,得以理服人,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引导学生以最经典的第二段为例,看看围绕生死问题,主席是怎么摆事实、讲道理的。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二段,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运用的巧妙。)
(一)引经据典。
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赞誉张思德的死。
2、板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自己说了就说了嘛?引用别人的话真没本事?(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3、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请同学们带上情感,配乐吟诵。
4、学生吟诵有关生死名 言。
5、小结:听,这些名言名句,那样震撼人心!这些名言名句,也表达了这些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
(二)对比、比较。
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
1、对比、比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板书:“为人民利益而死”;“替法西斯卖力,替┄┄的人去死”
3、这句话讲什么?看得明白吗?哈哈,得好好研究,好好看看这
整句话只讲一个字,别瞎猜,哪个?(死)会读书,能给它换个词解释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解释正确一百分,我看把这几个词挪到这里来,怎么样?不行。(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掉脑袋,见鬼,见阎王,咽气,下地狱)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
4、指导朗读:我们也学着主席的样子,加上手势、动作,带着爱憎分明的情感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背
(三)列举事例。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板书:张思德
3、主席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看看吧!
4、张思德短片1:
他跑,风里跑,雨里跑,不停地向前跑,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牛。(停)(师生互动,生喊)
他傻,真是傻二娃,看看是不是真的傻乎乎的?唱歌,干活,烧炭。(停)是不是超傻
他从小是孤儿,是不是没有亲人呢?这抱着的,不是他的儿子,单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啊喊他做“爸爸”;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头儿
不是他的父亲,但最后却让把他当亲儿子。
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
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后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
6、张思德短片2(牺牲):
炭窑崩塌了,他牺牲了,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认真地听一听他牺牲前的一段话语吧!
7、张思德短片3(门洞对话):
雨在下着,他和孩子一起伸手接雨,心中还念着刚才那句话,什么?(给天底下的人)是的:给天底下的人……这就是最简单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
五:再读课文其它部分,感受、理解“为人民服务”丰富的内涵。
(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一个代表人物,正确对待生死也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小部分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还有许多丰富的内涵,还有许多经典名句,认真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认真自学其他段落,然后我们联系实际写写感受,怎么写呢?(出示文字屏)
(三)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愿它伴随你的人生,成为你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
愿它能解决你的问题,指导你的学习生活。
是啊,一句话一辈子啊!
板块
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同学们去看看吧。网址http://zsd.chinaspirit.net.cn/
摘录网上留言:
1、最近才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好久没流泪了.心中已把他当作了一种心灵之神.老胡。
2、您虽然走了,但是您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以后的每一代人。阳光の女孩。
3、一开始我还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学习张思德,还要看电影,查资料。可是知道了张思德的事迹后,我明白了——他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永远的英雄!-jay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 不怕牺牲
民 不怕批评 服 不怕困难
务 团结人民
第二篇:为人民服务(林莘)
为人民服务 林莘 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
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 ——(为人民服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它和我们以前的很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
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相信大家能学好。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2.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二)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就是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自己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
(一)引经据典。
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用)
毛主席自己就是伟人,就是领袖,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3、指导朗读。
4、读到这儿,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情感,尽情地吟诵吧。学生吟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女英雄同样可以豪情万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英雄以身殉国,名垂千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这是无私的爱的情怀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粉碎身躯何所惧,却让骨气长留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5、小结:这就是经典名言,表达了对死的不同理解,它表达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学会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经据典。(二)对比、比较。
1、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对比、比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板书:对比)
2、这句话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死)
3、能给句子中第一个“死”换个词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那第二个“死”可以换成什么词呢?(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
4、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含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同样的死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立场不同、情感不同、态度不同。真可谓:“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
(三)列举事例。
1、主席最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进一步证明观点?(板书:举例)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找了一些珍贵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
3、观看影片《张思德》几个精彩镜头。
4、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谈感受。)
小结:张思德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像清凉山上的一棵草,但他却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啊,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刚才也在用一个个事例来证明什么样的死才有意义。
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后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
6、观看张思德牺牲的录像片段。
炭窑崩塌了,他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可敬可爱的张思德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什么?——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伟大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永恒的——为人民服务
板块四:再读全文,选取座右铭,写感受。
(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认真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哪句话?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习的“引用、对比、举例”这些方法。(二)联系生活,表达感受,升华主题。
(三)总结本节课:今天我们虽然第一次学习议论文,但大家很认真,回过头一起理思路,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友爱。围绕“死的意义”又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的办法讲道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深入说明问题的。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议论文演讲辞这种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特点,几个部分内容又有怎样的联系。学完之后一定会豁然开朗,有更多的收获的!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动。同学们去看看吧。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引用 对比 举例
第三篇:《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龙台中学初二语文组徐明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字音词义,概括各段的段意,理解本文的思路。巩固议论文三要素,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证明论点的论据和运用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理解张思德“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品味本篇演讲词准确、鲜明、严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走近毛泽东、张思德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他的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西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2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牺牲的第三天,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讲演了这篇文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下列字音字形:鸿毛 鼎立 追悼 铭记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五湖四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讲话有哪几个要点?主旨是什么?结构安排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1)找段落中心句
第一段,指出我们的队伍的性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二段,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第三段,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段,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就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五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2)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五、重点研习
学习第一段。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研读第四段。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识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②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通过这段学习谈一下我们党为什么日益壮大,从而成为执政党。
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学习第五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探讨文章论证方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3、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例证法-----精兵简政
感悟演讲词的特点
(1)有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
(2)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3)有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语言要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演讲者能够结合现实,与听众作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动人,无论议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里行间应该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
七、板书设计提出论点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
论证论点
总结号召
语言特点:准确 严密 有表现力
演讲词特点:针对性 启发性 感染性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不怕牺牲,死得其所 为人民服务就要 不怕批评,改正错的 层次清楚 不怕困难,努力奋斗,逐层深入 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开追悼会,寄托哀思
第四篇:《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剥削、兴旺、哀思、炊事员、精兵简政”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渗透背景,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你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
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伟大领袖毛主席。)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主席如此敬重?
(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教师相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稿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文章和这段历史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通课文: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生字新词:可以让学生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1)4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鸿、鼎、旺、炊”四个生字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重点观察“鼎”字的笔顺和笔画。
(2)学生相互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词语。
(3)全班交流,重点认读“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默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朗读。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毛主席的演讲)
2、学生交流,感情提升。
看到那张笑脸了吗?笑容很灿烂,很有朝气,只可惜太过短暂。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标注在教材上。
4、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示:一段话的中心句一般规律是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尾。)
5、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四、复述课文
1、依据概括的小标题,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明确目的
1、导语: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全文,并总结如下: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
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3、明确任务: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
二、自读全文,明确主题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再汇报交流。
1、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整体入手,提炼重点
1、重点之一:队伍的宗旨。
(1)“我们这个队伍”是个什么样的队伍?“张思德同志”又是个什么样的同志?带着问题自读第1自然段。
(2)“我们这个队伍”的目的是什么?
(3)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4)思考:从“完全”“彻底”能体会到什么?
2、重点之二:死的意义。
(1)出示句子,给“死”换个合适的词语。(牺牲)(2)回忆张思德同志是如何牺牲的。
(3)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比泰山重)、“轻于鸿毛”(比鸿毛轻)。
(4)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5)引读:毛主席对死的意义的论述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讨论: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7)交流:张思德同志的死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8)体会句子写法:两种不同的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读后有什么感受?(9)小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四、理解感悟,突破难点
1、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1)指名读,理解句子意思。
(2)“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能会有谁指出?(3)毛主席举了谁的例子?他的建议为什么被采纳了?
2、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找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五、品读感悟,理解深意
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哀思”“寄托”的意思。(2)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3)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3、重点强调团结起来要干什么。过去要讲团结,现在呢?
六、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中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的事迹。)
第五篇:《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划出生词,读一读,想一想。
2、搜集有关张思德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出示《怀念张思德》: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请同学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张思德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教师小结:张思德同志牺牲后3天,毛主席在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直到今天,在中国武装力量的队伍中,仍有这样标准的口号——“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为人民服务)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一、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二、正确对待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相互爱护。)
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把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非常清楚。
2、学习第2自然段,自读,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哪句话最重要?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3)、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4)、联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李大钊、郝副营长、董存瑞、焦裕禄、孔繁森等)
5、归纳学法:先找中心句,再归纳段意。
第一句话讲我们如果有了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原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二句话讲不管什么人向我们指出都行,都可以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三、四句话是说我们虚心听取批评的前提,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第五句话是举“精兵简政”的例子,再次《为人民服务》教案
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第六句话讲毛主席总结提出我们的队伍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这六句话,围绕“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展开,层次非常清楚。(2)理解“精兵简政”,了解提出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进攻和封锁,革命根据地面临着我缺乏的困难,陕北开明人士李鼎铭建议缩小机构,精简人员。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精干,更加强大。
(3)标出本段的关联词语,读一读,体会这段话议论的严密。(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
2、学习第4自然段
自由读,用心体会句子之间意思的严密。同桌说一说。
交流:后半部分句子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第一句讲我们要努力奋斗;第二句讲要奋斗就会有死人的事情发生;第三句讲只要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第四句讲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最后一句讲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文中用“但是”“不过”等词语将句意表达得既清晰又严谨。
3、学习第5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用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总结全文
毛主席通过三个方面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我们要有意识地学习这种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