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菩萨蛮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作品介绍
1、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诵读诗歌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至少三遍
3、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学生口述,PPT展示)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三、鉴赏探究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四、问题探究
1、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2)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3)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2、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不同意:温庭筠这首《菩萨蛮》只是写这女子的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穿衣时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的心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一种爱国情怀的折射。
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精神,浪漫的审美情趣。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
五、拓展延伸
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PPT播放)
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六、课后作业
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揣摩其中寄寓的情志。
第二篇: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教学目标】
通过对温庭筠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唐五代词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深入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集体背诵学过的唐五代词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引出花间鼻祖温庭筠,赏析他的菩萨蛮,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2、背景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三、置身意境 找出全词的物象: 小山、金、鬓云、香腮、蛾眉、镜、花、人面、绣罗襦、金鹧鸪
构成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诵读体验——美好而又绵密的意象
四、理解词的内容,整体感知
(一)赏析上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2、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3、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4、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在词人的联想中,发鬓如云,故生飞度之感。“欲”度,则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5、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6、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7、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8、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百无聊赖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9、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译文: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像云一样的鬓发披拂,微掩如雪香腮。慵懒的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仪容,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上片从素妆写起,到起床后的梳洗。写女主人起床前后的情态、动作。
(二)赏析下片“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罗襦:丝绸短袄。
2、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3、梳洗打扮过后,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拿出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花与人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译文:以两镜前后相映,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红花和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熨平的绫罗群襦上,绣着一双双金鹧鸪。
下片梳妆已罢,照镜观看及穿衣登活动及内心的感触。
五、课堂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六、思考讨论: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明确: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
第三篇:《菩萨蛮·温庭筠》导学案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教师版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五代的词。词在最初,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歌词。古代的宴席,是有歌舞奏乐的,文人骚客兴之所至,就取来漂亮的纸笺,写下一首首小词,以供旁边的美丽女子歌唱。也正因为词最初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内容多关乎闺情风月,香艳绮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习案】
一、关于“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宋朝之后,词学日趋衰落,一直到清朝,才有了一次复兴——这,就是词的大致发展历史。很少有人知道:词与诗正式分开从温庭筠开始的。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大的流派。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作品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另有绰号“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都能反映温庭筠的性格特点。(此处可根据情况补充绰号的由来,以增加趣味性:温庭筠在当时被称为“温八叉”,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八叉手而成八韵”,也就是说,双手这样交叉一下,就写出一句,交叉八次,一首诗就完成了,可见
当时的温庭筠是多么的才思敏捷。他还被称作“温钟馗”,大家都知道“钟馗捉鬼”的传说,而作者被称为“钟馗”,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正是因为面子问题——温庭筠长得不好看。据说,他的长相是“隆口巨鼻”,想想确实挺吓人的。不过,虽然其貌不扬,写出的词却是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三、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花间集》中收录温庭筠的词最多,影响也最大,因此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此处可补充“花间词”的得名缘由和优美含义:我们经常读到“花间集”这三个字,因为太经常,反而不去仔细探究其中的内涵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特定的名词。其实,“花间集”三字蕴含着很美的意思。有人是这么翻译这三个字的:The 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也就是说,在花丛间唱的歌的歌词集。而花丛呢,又有两个意思:自然界的花丛,或者是比喻许多美丽的女子。不管是哪一个“花丛”,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探究案】
一、整体探究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A级)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二、鉴赏探究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B级)“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B级)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A级)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B级)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三、问题探究
1、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B级)
(1)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2)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3)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2、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C级)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不同意:温庭筠这首《菩萨蛮》只是写这女子的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穿衣时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的心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一种爱国情怀的折射。• 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精神,浪漫的审美情趣。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
第四篇:导学案: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编写
审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二、预习指导
(一)、词牌说明
《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许多文人骚客都写过以《菩萨蛮》为词牌(曲牌)的诗词,其中以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最有名。(二)、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帅哥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三、自主学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作品注释
⑴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鹅黄闪亮的样子。
⑵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⑶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⑷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⑸罗襦:丝绸短袄。
⑹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是一首写深闺美女懒起梳妆的图画,“鬓云”“香腮雪”“蛾眉”几个词写出了女子的美丽,“懒起”一词写出女子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弄”一词便显示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煞拍(即最后一句)一句点出了女子心思,如此慵懒,是因为心爱的人不在身边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四、合作探究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2.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结合全词分析其表现手法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五、高考链接(2012江苏卷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四、合作探究、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2、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①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②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③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4、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五、高考链接
⑴、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⑵、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第五篇:菩萨蛮温庭筠原文翻译
导语: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菩萨蛮温庭筠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1,鬓云欲度香腮雪2。懒起画蛾眉3,弄妆梳洗迟4。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5,双双金鹧鸪6。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作诗凡信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4]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