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蚂蚁(共5篇)

时间:2019-05-12 23: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 蚂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 蚂蚁》。

第一篇:教学设计 蚂蚁

蚂蚁

教学目标

1.组织和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蚂蚁的活动,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探究方法。

2.对蚂蚁的外形特点进行简单描述的活动经历。

3.在与蚂蚁亲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黑蚂蚁、一定数量的废旧材料、放大镜、食品、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我想大家已经知道它是谁了。

2.想知道它的确切模样吗?

3.希望大家把它当好朋友对待,是朋友就不能伤害它哟!

二 观察活动方案设计

1.学生思考有效的观察蚂蚁的方法

提问:有更好的办法吗?有更多的方法吗?

2.实验方法的指导

(1)学生讲述观察方法,教师引导同学们对这些办法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导完善个别实验方案。

(2)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合理修改自己的活动方案。

三 观察探究活动

选择材料

小组同学根据方案和材料的实际情况完善方案,选择研究材料作好探究准备,需要特殊材料的小组寻找老师帮助。

观察探究

l.开始观察,提出观察活动要求。知道是怎么研究的,在研究的时候仔细看清楚蚂蚁的样子,边观察边把发现和组内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四 描述活动

1.提问:这段时间我们做了些什么,都发现了什么?

2.画一只蚂蚁指导学生展开对蚂蚁外形的描述。描述不清楚的课件出示再观察。

3.出示蝗虫图片

4.思考:看看蝗虫,再看看蚂蚁,同学们对蚂蚁新的发现和认识。

五 课外探究欲望的激发

1.课件观察蚂蚁的种类和多彩的生活。

2.教师小结:

蚂蚁有趣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只能进行一定的研究,课后用课堂上的思考方法继续对蚂蚁的研究活动。

3.听蚂蚁歌,在歌声中收拾实验用品。

第二篇: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

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3.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教学重点

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蚂蚁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你仔细观察过他们吗?观察过他们后有什么感想吗?写下来过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帆的《蚂蚁》,看看作者南帆笔下的蚂蚁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自读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

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3.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

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为大家设计的自学指导开始学习本课内容。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了解作者;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 3.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一只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并意外得到一些饼干屑,并由此引发了我对人类的感悟。

5分钟后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再次大声自由朗读课文,1.找出文中描写蚂蚁行动的语句,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你由这只蚂蚁想到了什么?(胆小,自足)认真思考,五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最棒!先指名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

A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即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B它谨慎地左顾右盼···········往一个方向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辛勤劳苦的景象。

C 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对准一个方向前进。·······信念坚定。——大词小用,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语言幽默诙谐风趣。D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运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语言诙谐幽默。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说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为什么又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 2.这篇文章是在向我们介绍蚂蚁这种动物吗?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感慨什么?

3.文中作者用了一系列写人的词语来写蚂蚁,请读一读相关词语,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派代表做汇报交流 小结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对蚂蚁的观察、描写,启示我们人类:不要为眼前的一些即得利益而沾沾自喜,而应以更高远的视角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小结:综合本文内容,作者通过对蚂蚁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感悟,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也和作者笔下的蚂蚁一样,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难道仅仅因为我们很渺小,就要退缩不前吗?那么,老师还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蚂蚁爬树不怕高,有心做事不怕老”,希望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主宰自己的命运,好吗? 当堂训练

1、默写出四个本课的四字词语,每个两遍。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

(1)它______地左顾右盼,慢慢的朝着一个方向____了几步,又不放心的___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_______。

(2)它_____地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_____过去了。

(3)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_____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_____地往回走。

板书设计

蚂蚁

南帆

发现蚂蚁——观察蚂蚁——同情蚂蚁——感慨人类

第三篇: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科学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去探究,让学生真正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让我们的科学课因实验探究而更加精彩。本节课让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用不同方法观察,以细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的过程。能依照“做猜一猜一一做——说一说——思一思——议一议”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思维分析,自主建构概念,从而获取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要专门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型,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用不同方法观察,以细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对一些小动物进行了观察,但是都是零碎的,不成结构的。比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动物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了解,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所知,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做进一步的学习,从而知道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陆地上生活的本领。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

难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学习方式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学习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放有蚂蚁的杯子、白纸、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饮料瓶盖、泡沫块、纸条、画笔、水槽、烧杯等。

【课前活动】

课前让学生观察蚂蚁。(教师提示:静静地观察蚂蚁,请别碰到蚂蚁的身体,也不要用手直接捉蚂蚁,以免伤着它。)

【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蚂蚁入手,以便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是较好地体现了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圈为主线展开科学探究”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生:蚂蚁。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生:捉到了。

【设计意图:直接从学生身边熟知的蚂蚁入手,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问题,也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更是较好地体现了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圈为主线展开科学探究”的特点。】

二、引导探究

师:你们是在哪找到蚂蚁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

是怎么去捕捉的?

生:墙角边,我是用馒头渣来引诱的。

生:草丛里,用吃饭时掉的肉沫来引诱的。

生:大路边,我是用糖块引诱的。

……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也捕捉了许多小蚂蚁。

2、交流对蚂蚁的观察情况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捉蚂蚁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在课前观察蚂蚁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汇报好吗?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1:蚂蚁虽小,可是总是在不停的爬。

生2:我看到了蚂蚁们来的来、去的去,好像总是很忙碌。

生3:我看到了蚂蚁发现大的食物搬不动时就会一群蚂蚁一起搬。

生4:蚂蚁特别喜欢吃甜的和香的东西。

生5:我看到了一只蚂蚁知道哪里有食物后,接着就带来了一大群的蚂蚁。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感受到观察小动物的乐趣。】

师:现在教师请你们用笔画一只小蚂蚁,行吗?

生:行。

师:好,我们请画得最快的几位同学把画的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学生画蚂蚁,然后到黑板贴蚂蚁)

师:这几位同学画得都很好。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画一只小蚂蚁,看看要画好一只小蚂蚁必须要画出小蚂蚁的什么?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教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思考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促使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画出小蚂蚁,并让同学们再次拿起笔,把自己的小蚂蚁画得更好并小结。

师小结:

(1)、在蚂蚁出没的地方放置食物。

(2)、用毛笔将蚂蚁刷入瓶内。

(3)、用带有气孔的盖子盖好。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能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探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研讨观察小蚂蚁的方法

师:那么我们根据我们画的小蚂蚁,同时观察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看看他们长的什么样子?

学生观察小蚂蚁

师:哪位同学代表小组来说说。

生:小蚂蚁有很多脚。

师:那么小蚂蚁到底有多少脚呢?

生:老师,数来数去也数不清。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蚂蚁很小,看不清楚。

生:蚂蚁还要爬来爬去,很难看清楚。

生:蚂蚁老是爬走,一不小心它就没影了。

(教师板书:太小、乱爬)

师:怎么办呢?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想出一种方法就写在预备的小黑板上,看看哪组写得方法最多,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

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写出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出4种较好的方法:

(1)放在浮在水面上的饮料瓶盖上,蚂蚁就不会乱爬。

(2)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3)放在薄一点儿更透明的玻璃瓶里观察。

(4)用放大镜来观察。

【设计意图: 老师和学生反复强调观察方法和观察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实验习惯.】

师: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在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象是很丰富的,不可限量的,这是教师意想不到的。】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就有这样的观察器具(出示)它叫昆虫观察盒,只要把小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观察方法。需要的器材请各组小组长选择领取,观看蚂蚁时教师强调:

(1)观察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2)注意观察方法(昆虫盒观察法)和观察顺序(从上往下观察)。

(3)主要观察蚂蚁的身体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长着什么?

(4)观察要求:

观察结果要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记录卡上。

师:老师把观察要求说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你再来说一遍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再请另一名同学说说观察要求)。

【设计意图:老师和学生反复强调观察方法和观察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实验习惯。】

4、探究出小蚂蚁的身体特点。

师:今天老师把蚂蚁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做客,请各位同学观察时不要伤害小蚂蚁!

【设计意图: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与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和睦相处。】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师:谁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生:蚂蚁身体分三节,而且有三对足,头上还有触角。

生:是四节。

生:(多数同学)三节。

师:其他组呢?

生:老师,蚂蚁有些还有翅膀。

生:对,是这样。

生:蚂蚁的3对足长在胸部。

5、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很聪明,观察的也很仔细,蚂蚁的身体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头、胸、腹。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上长有三对足。

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有同学说部分蚂蚁有翅膀,那么,翅膀是不是蚂蚁的身体特征呢?为什么有的蚂蚁有翅膀,有的却没有呢?全班注视)

生:蚂蚁老了,所以长翅膀。

生:长翅膀的蚂蚁只是蚂蚁很多种类中的一种。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上网查一查,再到学校交流吧!

【设计意图:在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

三、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是怎样用触角传递信息的?冬天我们看不见蚂蚁,蚂蚁去哪了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去研究?

生:想。

师:现在发给每小组一个课外调查表,请各组课下继续观察一下,看看蚂蚁还有哪些生活习性和有趣的事,下一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研究信息报告会”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得《生物的家园》吗?

生:记的。

师:那么,观察完了小蚂蚁,我们应该为小蚂蚁做些什么呢?

生:送小蚂蚁回家。

师:噢,那小蚂蚁家在哪儿?

生:在大树下。

生:在墙角边?我经常看见小蚂蚁在墙边的缝隙中爬

出。

师:那我们一起送蚂蚁回家吧。

【设计意图: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与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和睦相处。】

四、板书设计:

有一对触角

蚂蚁的身体

有三对足

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就在于内容来自于学,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思考,去探索。这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中发现、探中感悟、探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实验,能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所以在安排课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和实验,学生从中获益。

先是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首先谈到的是如何捉蚂蚁,学生碰到这么小的动物,自然有自己的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孩子想其他捉蚂蚁的方法,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启发孩子。其次是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只有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上,才能进行描述。蚂蚁的体型很小,教师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从用放大镜的观察过程中,体会到之间的差别,并从中获得乐趣,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学习描述观察的结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仪器进行测量比较,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

其次是学生在画蚂蚁后,教师提出: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这促使每个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小蚂蚁,教师安排了学生第一次对蚂蚁的观察。结果同学们不但没能观察清楚蚂蚁,而且把蚂蚁给放跑了。观察中生成了新的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组在教师提供自助餐式观察材料中选择器材,进行第二次观察尝试,学生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对小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蚂蚁的有关知识。特别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说明学生对探究这一教学方式是认可的,应当成为今后教学的主导方向。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要进行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观察蚂蚁也是孩子们乐意做的事,但蚂蚁个头小,不易观察,需要借助放大镜。关于蚂蚁身体结构的观察,也需要细致的指导。

【教学目标】

观察了解蚂蚁身体特征,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什么动物;知道观察时可借助工具,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记录单、放大镜活动场地:教室、校园内

【教学过程建议】

一、导入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小动物,老师给你们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二、观察:蚂蚁的样子

师:蚂蚁长什么样子的?有谁见过的?

师:能够画一只蚂蚁给大家看一看吗?

师:谁画的是正确的呢?蚂蚁到底长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蚂蚁吧!

师:蚂蚁的身体有哪几部分?

师:蚂蚁有几只脚?都长在哪个部位?

师:蚂蚁的触角在哪里?……

师:现在能画一只蚂蚁了吗?

三、提出问题:关于蚂蚁的问题

师:关于蚂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请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

四、观察:探访蚂蚁的家

师:想知道你们问题的答案吗?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蚂蚁,观察它们的活动吧!师:蚂蚁生活的地方,我们还发现了哪些小动物?一并观察它们,说一说它的样子和活动……

五、表达交流:

师:探访蚂蚁时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吧!

六、拓展阅读:土壤上的动物

师:在蚂蚁生活的地方,在我们周围的土壤上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师:它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先让学生根据记忆自己先画蚂蚁,画不出来,或者画得和别人的不一样,从而出现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给孩子们的观察指明了方向,让观察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目的,观察效果也大大提升。

第五篇: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师生一起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后的又一次观察活动。本着‘科学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本课教学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讨论、交流,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蚂蚁》是义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是指导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然后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同时,老师在教学中渗透“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的教育。

3、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外界总是充满好奇,对很多的东西都感兴趣,但他们的观察方法还十分有限。他们的观察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指导、帮助。学生在前面观察植物的时候已经被一些动物所吸引,植物单元的学习也为动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观察学习蜗牛,蚯蚓时也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

4、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5、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6、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7、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8、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要求:在校园内找蚂蚁,不捉蚂蚁,不惊扰蚂蚁,最好找到蚂蚁的窝。关注:学生是否按老师的要求找蚂蚁。对没有按要求做的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方法。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学生互说有关蚂蚁的一些认识经验和知识,讨论在室外观察蚂蚁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用食物---如:面包渣、糖、苹

果等把蚂蚁引出来,用放大镜观察。)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打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对室外观察的有效补充):怎样让蚂蚁不到处乱跑?要求选用合理的方法限制蚂蚁的活动又不能伤害蚂蚁以便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结束后,送蚂蚁回家。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适时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四、课题总结:今天这节课你观察了什么小动物,你有什么了现?你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或画下来)。

五、蚂蚁相关知识介绍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明确的劳动分工(蚂蚁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目前已知的蚂蚁约有1700种,我国境内确定的有600多种。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它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50多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10年。蚂蚁发育为完全变异形态。蚂蚁是动物界的小动物,可是它有很大的力气,它能举起超过它的体重差不多有100倍的重量。蚂蚁不会迷路,在行进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9、板书设计

蚂蚁

蚂蚁身体特点:六只脚,头上两条触角,分头 胸 腹三部分用脚爬行,眼睛很小,用触角打招呼。

10、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学生能否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学生评价: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同学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能否独立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参考资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材、教学参考,科学课程标准等。篇二:《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a、初步学会自己寻找观察蚂蚁的方法。b、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2、知识与技能: 知道蚂蚁身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一些蚂蚁的活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探索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b、使学生初步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索便于观察蚂蚁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并改 进实验方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找到蚂蚁的一些本质特征。

三、课前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装在瓶子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四、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1)、实物投影出示一只蚂蚁,认识它吗?蚂蚁是怎样的? 你能画一只大蚂蚁吗?(学生自己在纸上画。)

(2)、选择两张投影出示。要知道谁画得对?怎么办?(引出观察活动。)2、用自己的方法观察蚂蚁。

(1)、(当学生自由观察蚂蚁时发现会到处乱跑,不便于观察)问: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让蚂蚁到处跑又方便我们观察?

(2)、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并汇报打算使用的工具或材料。

(3)、学生尝试自己想出的办法是否可行,并在比较后找出认为最好的一种。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都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放在透明玻璃瓶或塑料袋

中,放在小木块上再放在小水盆中等。如果有的方法行不通,也应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4)、现在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放心地观察蚂蚁的身体了,小组里先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5)、分发记录纸,把观察到的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无法表达的可以直接画下来。

(6)、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

3、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汇报观察到蚂蚁的特点。)问:你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蚯蚓比一比,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己修改开始时画的蚂蚁。教师再次投影出示。)

4、试一试,玩一玩。

(1)、看一看瓶盖上的蚂蚁,为什么不到处爬了呢?

(2)、如果在盆子里再放一只瓶盖,在两只瓶盖之间搭一座桥,它们会怎样呢?

(3)、学生自己尝试。鼓励在尝试中有所创新。

(4)、为什么蚂蚁会顺着桥爬呢?是在找回家的路吗?蚂蚁在地上,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5、送蚂蚁回家。

小动物也有自己可爱的家,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小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完成我们的研究后,别忘了让它们回到妈妈的身边去。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发现,别忘了告诉大家。教学反思:课堂的气氛是很活跃的,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课的乐趣,他们是真心的喜欢这节有意思的课。不足之处是学生不太善于进行小组合作,三年级的小学生不懂得分享知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记录表完成的不太理想篇三:《蚂蚁》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2课

课题:《蚂蚁》(2课时)

课型:主读课

上课时间:2012年9月18—19日

单位:马兰一中 李敦银

蚂 蚁

南帆

教材分析 :

本文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一只小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联想,慨叹蚂蚁的幸福货真价实及人在天地间的渺小。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2 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生动传神的描写。3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感和人文悲悯情怀。

评价任务: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1、导入新课。

蚂蚁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你仔细观察过他们吗?观察过他们后有什么感想吗?写下来过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帆的《蚂蚁》,看看南帆是如何观察,如何联想的。

2、走近作者

南帆,原名张帆,学者。1957年生,福建福州人,主要学术著作:《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阐释的空间》《冲突的文学》。在学术研究之余,写一些“智性散文”。散文集《文明七巧板》、《叩访感觉》、《追问往昔》等。

3、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的内容。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对一只发现饼干屑的蚂蚁的生动描写。

第二部分(6——9)个人感悟。

三、品读课文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a.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b.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尝试使用: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老师预设: a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即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b它谨慎地左顾右盼???往一个方向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辛勤劳苦的景象。c 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对准一个方向前进。???信念坚定。——大词小用,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语言幽默诙谐风趣。d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运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语言诙谐幽默。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a.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b.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c.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动传神的描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要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细致的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悟。

板书设计:

人类也是一只蚂蚁

蚂蚁 ———— 感悟 ———— 人类(感悟式写法)

自足于眼前的幸福

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重点问题探究。

2、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评价任务:

1、探究问题。

2、片段写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与研讨。1读课文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a.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b.为什么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 又说“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

明确: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幸福是真的;站在人的角度,这幸福渺小虚无。c.作者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行吗?

明确:感慨如改为感动文中由蚂蚁这种小动物的快乐而引起的种种感触、思考、慨叹、怜悯之意就无法体现了。

三.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四.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 《助学》学习测评1——11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写作片段的点评,看他们能不能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描写的生动

七、板书设计:

蚂 蚁

南帆

多种修辞

感悟式随笔

借助联想篇四: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3.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蚂蚁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你仔细观察过他们吗?观察过他们后有什么感想吗?写下来过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帆的《蚂蚁》,看看作者南帆笔下的蚂蚁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自读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3.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

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为大家设计的自学指导开始学习本课内容。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了解作者;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 3.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一只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并意外得到一些饼干屑,并由此引发了我对人类的感悟。

5分钟后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再次大声自由朗读课文,1.找出文中描写蚂蚁行动的语句,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你由这只蚂蚁想到了什么?(胆小,自足)认真思考,五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最棒!

先指名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a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即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b它谨慎地左顾右盼···········往一个方向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辛勤劳苦的景象。c 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对准一个方向前进。·······信念坚定。——大词小用,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语言幽默诙谐风趣。d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运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语言诙谐幽默。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说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为什么又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 2.这篇文章是在向我们介绍蚂蚁这种动物吗?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感慨什么? 3.文中作者用了一系列写人的词语来写蚂蚁,请读一读相关词语,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派代表做汇报交流

小结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对蚂蚁的观察、描写,启示我们人类:不要为眼前的一些即得利益而沾沾自喜,而应以更高远的视角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小结:综合本文内容,作者通过对蚂蚁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感悟,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也和作者笔下的蚂蚁一样,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难道仅仅因为我们很渺小,就要退缩不前吗?那么,老师还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蚂蚁爬树不怕高,有心做事不怕老”,希望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主宰自己的命运,好吗? 当堂训练

1、默写出四个本课的四字词语,每个两遍。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

(1)它______地左顾右盼,慢慢的朝着一个方向____了几步,又不放心的___ 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_______。

(2)它_____地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_____过去了。(3)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_____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_____地往回走。

下载教学设计 蚂蚁(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 蚂蚁(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蚂蚁》

    《蚂蚁》教学设计 贾佳(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体味作者理性的思考,借助文章......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共5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提前写好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两位小动物,想认识他们吗?可他们还不想急着和你们见面,想请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好吗? 猜谜:个子不大,力气不小,能......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共5篇)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 2、先来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选择你喜欢的一行来读。 3、齐读词语。 二、......

    蚂蚁教学设计(精选24篇)

    篇1:《蚂蚁》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通榆一小 刘国红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两位朋友,这节课他们又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你们看(图片)他们分别是(蜻蜓和蚂蚁)板书。他们还给我......

    观察蚂蚁教学设计(大全)

    观察昆虫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能对昆虫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会用多种方法观察并记录昆虫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与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蚂蚁做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

    《蚂蚁搬家》教学设计

    《蚂蚁搬家》教学设计 碧桂园威尼斯双语学校 张世锋 一、教学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