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秋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
2017秋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
执教人
潘应龙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进度)………………………………………………………1
2、小数乘整数…………………………………………………………………………2-
33、小数乘整数练习一…………………………………………………………………4-5
4、小数乘小数…………………………………………………………………………6-7
5、求一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7-9
6、求一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练习课……………………………………9-11
7、积的近似数…………………………………………………………………………12-13
8、整数乘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4-15
9、整数乘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练习课………………………………………………16-17
10、整数乘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解决问题(1)……………………………………18-19
11、整数乘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解决问题(2)……………………………………20-21 第二单元
位置
1、第二单元教学计划(进度)………………………………………………………23
2、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4-25
3、在方格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6-27
4、练习五………………………………………………………………………………28-30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1、第三单元教学计划(进度)………………………………………………………31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32-33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34-35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36-37
5、一个数除以小数(1)………………………………………………………………37-39
6、一个数除以小数(2)………………………………………………………………40-41
7、一个数除以小数练习课 ……………………………………………………………42-43
8、商的近似数 …………………………………………………………………………44-55
9、循环小数 ……………………………………………………………………………46-47
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48-50
11、小数除法解决问题…………………………………………………………………51-53
12、整理和复习…………………………………………………………………………54-56 第四单元
可能性
1、第四单元教学计划(进度)………………………………………………………57
2、可能性(1)…………………………………………………………………………58-59
3、可能性(2)…………………………………………………………………………60-62
4、掷一掷 ………………………………………………………………………………63-64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1、第五单元教学计划(进度)………………………………………………………65
2、用字母表示数(1)
………………………………………………………………66-67
3、用字母表示数(2)
………………………………………………………………68-69
4、用字母表示数(3)
………………………………………………………………70-71
5、用字母表示数(4)
………………………………………………………………72-73
6、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74-75
7、方程的意义 …………………………………………………………………………76-77
8、等式的性质 …………………………………………………………………………78-79
9、解方程(1)……………………………………………………………………………80-81
10、解方程(2)…………………………………………………………………………82-83
11、解方程练习课………………………………………………………………………84-85
12、实际问题与方程(1)………………………………………………………………86-87
13、实际问题与方程(2)………………………………………………………………88-89
14、实际问题与方程练习课……………………………………………………………90-91
15、实际问题与方程(3)………………………………………………………………92-93
16、整理和复习(1)……………………………………………………………………94-95
17、整理和复习(1)……………………………………………………………………96-97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第六单元教学计划(进度)………………………………………………………99
2、平行四连形的面积…………………………………………………………………100-1013、平行四连形的面积练习课…………………………………………………………102-1034、三角形的面积………………………………………………………………………104-105
5、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106-107
6、梯形的面积…………………………………………………………………………108-109
7、梯形的面积练习课…………………………………………………………………110-111
8、组合图形的面积(1)………………………………………………………………112-113
9、组合图形的面积(2)………………………………………………………………114-115
10、整理和复习………………………………………………………………………116-117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第七单元教学计划(进度)………………………………………………………119
2、植树问题……………………………………………………………………………120-121 第八单元
总复习
1、第八单元教学计划(进度)………………………………………………………123
2、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124-125
3、位置复习课 …………………………………………………………………………126-127
4、简易方程复习课 ……………………………………………………………………128-129
5、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130-131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小数乘小数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小数乘小数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等内容奠定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整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法,以包装盒纸的价钱的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然后教材先让学生估计积的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呈现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在横式计算中初步感知算理。然后教材在竖式中标出每一步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出示情境后,先出示尝试题,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且进行估算,本节课的主题是竖式计算,不过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意识也应该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尝试计算。因为整数乘小数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说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算,重点放在让学生说清楚算理,并总结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小数乘以小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会。
【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特别是整数乘小数的学习经验,对本课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但是学生的思维仍然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还是有难度的。同时,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也尚不完全,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个别化对象分析:通过小数乘整数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而后进生在一内容上也能较好的学会小数乘整数,而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探究积的位数与因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出来的结果他们应该也能很好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探究、合作
【教学环节】
一、情境创设,准备练习
出示图片,寻找信息。
种植草坪长:每米26元
包装纸:每米2.6元
种植草坪宽:每米85元
彩带:每米0.85元
【引导】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1.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引导】种植一个长8米的草坪,需要多少元?
26×8=?
学生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后反馈校对。
【小结】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出新知,揭示课题。
(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需要多少元?
【引导】(1)请同学们根据问题列一列算式
2.6×0.8=
(2)这个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今天我们要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板书)
【设计意图】以操场和礼品盒为素材,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大小物体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物体的差别。通过对整数乘整数所提问题的解答,回顾了整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为新知的导入和探究作了水到渠成的迁移。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
1.初步估算
【引导】估一估,2.6×0.8大约是多少?
【预设】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2.6
0.8
3×1≈3
估算2:
2.6
2×0.8≈1.6
比1.60多;
估算3:
2.6
3×0.8≈2.4
比2.4少;
估得2.6×0.8的积的范围大致在1.60和2.40之间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重视并加强估算。这一环节教学,学生通过对估算取值范围的确定,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另者,也提高学生快速判断计算结果正误的能力。
2、尝试计算
【引导】要想知道2.6×0.8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组织】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方法一:
2.6米×0.8米=
26厘米×8厘米
=208厘米=2.08米
方法二:
26×8/100
=208/100
=2.08
方法三:
2.6
×
0.8
2.0
方法四:
.6
×
0
.8
0
.8
【预设】估计算法有:
3.明确算理
【组织】板演展评
【引导】(1)这些算法各是怎么想的呢?
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4.算法择优
【引导】看来一道题目我们可以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算法,那到底哪种是最好的呢?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下题。
①变化题目: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需要多少元?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做法:
做法一:
0.85×2.4
=85×24×0.001
=2040×0.001
=2.04
做法二:
0.8
×
2.0
0
.0
在讲评时,沟通二种做法之间的联系。
0.8
×
.4
0
0
2.0
0
两位小数
一位小数
三位小数
②继续变化题目为:0.56×0.04
【引导】估计这时大多数学生在计算这题时就采取竖式计算了。
0
.6
×
0
.4
0.2
两位小数
两位小数
四位小数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小结]随着数字的不断变小,我们要了解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总结】请学生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算法:
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就跟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接着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就跟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再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再加上小数点。
5.检验笔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与笔算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将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但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对计算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练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计算的方法。学生根据其固有的经验和思维特点,找到其固有的计算方法(4种)。然后,教师引领学生把4种计算方法进行分类,说理,判误。沟通方法二和方法三之间的关系:道理一致,书写形式变化。至此,老师并没有简单主观地判定方法一乘法拆分法的不可取,而是在接下来的一个环节设置了145×13,让学生感悟145×13再把13拆分成几成几,已不可能,由此感悟到把乘法算式的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再相乘法,并不是普便适用的方法。接着,老师把题目的数字改大,让学生感知随着乘数数字的增大,拆分后用乘法分配率来计算的方法也不简便。至此,学生经过了方法择优的过程,体会到了用乘法竖式计算的必要性,乘法竖式的学习就显得自然而然,源于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1.小数点搬家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在竖式计算时,为了使竖式计算方便些,我们通常在上一行写三位数,下一行写两位数。)
2.基础练习
4.8×0.25=?
0.32×0.8=?
9.8×1.8=?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在竖式计算时,为了使竖式计算方便些,我们通常在上一行写三位数,下一行写两位数。)
3、综合练习
运用所学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如果是四位小数乘两位小数数,你会算吗?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第三篇: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一、西部风情
第一、二课时(拉萨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四、五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课时:共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 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 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
第一、二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2/4
222 55┃66 5┃02 56┃6?2 ┃5 —┃5—║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1、“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2、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 3、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4、分组唱 5、练习齐唱。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3、小结。
第四课时 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教学设计: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53┃2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 美好的祝福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二、学习歌曲旋律。
1、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2、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4、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1.1 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完整的表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学习分数的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含义的基础上完整地表述几分之一的含义。教材上是让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的¼,我在这个环节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将正方形改成了一个物体,这个物体有长方形有正方形,也有圆形,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折大小、形状不一样的纸,感受无论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可以用¼表示。由于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我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并学会完整地表述,耽误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后面例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我就索性把它作为下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不知道这样的取舍合不合适,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直尺。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第2
/
6页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请看。(播放视频)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了一片桃树林,“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桃子。”可是唐僧说:“想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多少?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多少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分半个。)半个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
猜一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2)
结合月饼图教师说明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同学们会写1/2了吗,在练习纸上写一写,并和你的同桌说说2和1分别表示什么?
(3)
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分:(课件出示)认识了1/2,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全体同学用手势告诉老师,并分别请同学说理由。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通过辨析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
(二)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回答。
师:四分之一怎么写呢,谁愿意上来写一写?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写。
师揭示: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
辨析理解
认识了1/4,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分别请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3)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用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展示: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三)认识几分之一
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吃完桃子,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呢?(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同学们能借助刚才的经验,比一比1/4和1/3的大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块就越大)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九、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2
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2
>
1/4
1:表示其中的1份
1/4
1/3
(平均分)
1/4、1/8、1/3、1/6、1/10……
十、反思
这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我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学习分数的需要。我充分重视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含义的基础上完整地表述几分之一的含义。教材上是让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的¼,我在这个环节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将正方形改成了一个物体,这个物体有长方形有正方形,也有圆形,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折大小、形状不一样的纸,感受无论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可以用¼表示。由于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我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并学会完整地表述,耽误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后面例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我就索性把它作为下一课时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注重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让孩子动手操作少了一点,孩子们折大小形状不一样的纸,折出¼时应该让学生标出¼,可惜我没有让学生标出来,在归纳时有些仓促,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有些滞后。但是这节课有一点我做的比较好,就是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大胆地提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反思,发扬自己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思考改进的方法。
第五篇: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3.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2.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1.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3.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2.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1.doc 《有趣的汉字》教案.doc 《学会看病》教案3.doc 《学会看病》教案2.doc 《学会看病》教案1.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3.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2.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4.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3.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2.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1.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2.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doc 《我爱你,汉字》教案.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doc 《松鼠》教学设计3.doc 《松鼠》教学设计2.doc 《松鼠》教学设计1.doc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3.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2.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1.doc 《七律·长征》 教案2.doc 《七律·长征》 教案1.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3.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2.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1.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3.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2.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1.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3.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2.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1.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3.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2.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1.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3.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2.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1.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3.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2.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1.doc 《开国大典》 教案3.doc 《开国大典》 教案2.doc 《开国大典》 教案1.doc 《鲸》教学设计3.doc 《鲸》教学设计2.doc 《鲸》教学设计1.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2.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1.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3.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2.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1.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 《斗笠》第二课时 教案.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doc 《慈母情怀》教案3.doc 《慈母情怀》教案2.doc 《慈母情怀》教案1.doc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