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范文

时间:2019-05-12 23: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范文》。

第一篇:数学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范文

数学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这些特性也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难度,抽象、枯燥、乏味的演绎推理,往往给学生学习数学造成负面影响。那么怎样营造一个形象、生动、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数学教学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方面多渠道地去开发利用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去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为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完全靠教师的讲解。一些较难的概念、定理,教师要反反复复地讲几遍,但学生也未必真正理解。授课形式的枯燥单一,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单调递减”。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刺激。应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可以形象直观、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学生亲眼目睹。这项资源的利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改数学的枯燥和乏味,并能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用投影来对一个三角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变化后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与原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总结出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采用幻灯片形式,将两个三角形叠加在一起,让图形动起来,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特征。又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用课件演示圆的内切、外切、内含、外离等位置变化,学生很容易从图形的各种变化中探究出它们的特征。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益。

二.巧用实物模型

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丰富的含有数学信息的实物资源,教学时,我们可以选用相应的实物或者实物模型来辅助教学内容。实物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感受、理解抽象的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方便,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有积极的意义。

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收集身边的实物,如茶叶筒、易拉罐、粉笔盒、跳棋子、三棱镜、球等物体。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给这些物体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然后借助实物引导学生抽象出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模型,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体及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学生通过这一实物操作过程,使得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这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索过程。

三.鼓励学生开发利用学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平台,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具,亲自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在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用纸片任意做几个角。上课时教师提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时有的学生使用测量的方法,有的学生使用叠合的方法。之后教师提问:采用叠合的方法比较时,图中共有几个角?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很容易就能找出各角之间的运算关系。学习“角平分线”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在你手里的角中找出一条线,让这条线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等份?有的学生采用折叠的方法,使角的两边重合很快找出了这条线。教师再提问:你在折叠时还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刚才的思考操作,他们发现了很多现象:这是一条射线,它的端点在角的顶点上;它把角分成了相等的两个角;这条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都相等。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但理解了角平分线的含义,而且还认识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又如在学习“环的面积”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动手制造一个环,课上不需教师分析,学生自己就可以说出环的面积的求法。

上面的实例中,虽然学生制作的学具很简单,但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与探究,他们经历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四.开发学生自身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从学生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注重学生发展的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学生自身也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交流体验。

例如:每两人握一次手,则三个人共握几次手?四个人、五个人、n个人呢?教师可让学生先提出猜想,然后让学生自己游戏来验证猜想,并进行推理、交流,寻找规律。最后教师再提问:这与“平面内有六个点,每两个点连接一条线段,共可连接出多少条线段”这样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呢?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马上能类比联想出正确答案。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实践、推理与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亲眼目睹了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数学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并能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促进了数学的学习。

五.开发利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学会用具体的生活经验形象地抽象出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如在学习“平行线”时教师提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相交的情况外,是否还有其它情况?谁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证实自己的观点?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方向转向“不相交”的情况,并努力从生活中检索出大量的实例: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火车的两条车轨;黑板的两组对边等。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迁移和类比的方法从相交线的定义探究归纳出平行线的定义。

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如:在学习完“统计”知识后,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及交流合作意识,教师可安排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零用钱的花销情况,并制定出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方案。在实践活动中,因为学生有了亲自经历,学生的认识才会变得更加深刻,才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

总之,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很大空间,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能合理整合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还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并挖掘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我个人对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影响的探索中,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

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闲游,或曲径通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场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有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伟;在《清平乐·村居》中有表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惬意,也有表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童趣;在《相见欢》中有表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惆怅、亡国哀楚……这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读边赏,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不少学 生甚至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在音乐声中背诵起来,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丰富语文情感

除了利用演示图片之外,还可添加背景音乐来深化诗歌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中学的古诗文,或气势雄伟,或意境开阔,或如大江东去的豪放,或似晓风残月的清丽,本身已独具吸引力,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由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就勾起了学生自己也要配乐朗读的欲望。在教《爱莲说》时,因此文文辞清丽,感情端重高雅,同时又流露出对当时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的淡淡忧郁,配合悠扬典雅的古筝曲《出水莲》,使乐曲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君子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怀。试配后,朗诵的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其他的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奔放流畅的二胡曲《良宵》,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伴随着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学生沉浸在音乐与作品交织构成的意境中,纷飞思绪,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升华感情的目的。

激励主动思索

在初中语文一册《提醒幸福》一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构建,课堂教学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幸福观――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后,出示两组画面并配以恰当的解说:这是在昏黄的烛光下睁大渴求知识的双眼的贫困山区的儿童,这是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知识的阳光的城市中学生;这是战火纷乱中正蜷缩在教室墙角躲避战火的伊拉克学生,这是坐在电脑前吮吸着宽带网络带来的全新知识和信息我国的女学生。此时此刻的你,又觉得幸福是什么?什么又是真正的幸福呢?引导学生从这两种别样的生活中读出什么,悟到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当时教室出奇得静,或低头沉思,或昂首畅想,或脸露深情,或面呈严峻。有的同学说:平淡、温饱原来是一种幸福。有的同学说:我感到平淡的学习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呀。有的同学说:我感到此时正在网络教室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是一种幸福。有的同学说:此时,我真的很幸福,因为这是我们上的第一堂多媒体教学课……

这里我充分利用画面的强大反差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幸福、去理解幸福、去品尝幸福,继而与文章主旨、老师用意达成一致。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出课堂上学生资源,使这两种资源有效结合,有力地促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充分地感受,流露出自己的真情,达到了意想的教学目的。

在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地挖掘多媒体教学中宝贵的学生资源,因为他们既有的知识经验和积极探究的愿望都应该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教学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数学知识系统性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理的利用开发教学资源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1.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在不断增加。从原始的教具教材到音像光盘,从单一的实物到多媒体的应用,从固定的学校、班组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到互联网、异地同步教学这个广泛开放流动的环境,教学资源在不断增加,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在教学中适当选用新的课程资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规则、方法或技巧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对已有的资源优化整合,以达到教学目的

2.1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时至今日,科学飞速发展,学校的教学设施也相当得到改善。为了体现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动用全部认知和情意方面的储备投入学习过程中。如在上《认钟表》时,我就用了多种教学媒体。先运用实物让学生感知时间的概念,再运用电脑显示出钟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既让学生动眼、动耳、动手,还让学生动了口,突破了认时间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我利用电脑的优势,设计了一个活动的钟面同时配上动听的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师生之间的交流融洽了,教学效果自然比“一言堂”好得多。

2.2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参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驱动力,合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就可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乐意去学。如:教学“8的认识”时,为了激发学习的动机,引起兴趣,教学中我特意安排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有趣练习,创设一个建构认知的情境。首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8根小棒放在桌子上,问同学拿出7根小棒,再放1根是多少根?然后要求学生用8根小棒拼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图形,看谁拼得最好。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拼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小朋友拼的各种图形都是用8根小棒拼的,于是引入新课《8的认识》。教学8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分成2份,学生借助于学具的操作,学得自然就轻松了。又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2.3巧设疑问,创设情境。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我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的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2.4联系生活,加强运用。教学过程中,可能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第三册的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东南西北》中,若在室内上课,学生接受的方向知识将是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把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找找日出的方向,联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以此为固定方向,让学生辨别一些树木、建筑物的方位。教师再稍加引导,有部分学生就能自己指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如在第四册的第五单元《测量》中的《千米的认识》中,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出10米的距离,请他们试试若手拉手,需要多少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走一走,大约走几步?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步行10米距离所得的经验猜测:100米大约走几步?学生猜测后,再请他们走一走,把所得的数记录整理;至此,部分学生会以此类推:10个100米是1000米。教师再作引导:1000米=1千米,前面是用米作单位,后面是用千米作单位。课后可布置学生步测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用上,因此所学得的知识比较深刻,不容易忘掉。

3.优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对教师备课,提供了方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既要坚持跟踪社会上新事物的出现,又要学习研究掌握,并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把新事物变成新的课程资源。这要求教师不但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新事物运用新事物的韧劲。

其次,要合理选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予以必要的比较、筛选,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课程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教材机械训练的倾向,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四篇: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数学教学资源还存在总量不足、形式较为单

一、缺乏活力等诸多问题。这些教学资源的缺陷和沉寂阻碍了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前进步伐,很难适应当今数学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势必要求数学教学扩大内需,不断增加数学教学资源总量,以达到适应目前数学教学日益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堂中各个领域的教学资源。

一、正确使用教材资源

数学实验教材为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内容依据,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是一种公共的教学资源。可是同样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师却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现象的产生与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现行的数学实验教材内容丰富且具有新意,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并且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景和数学问题情境。此外,教材里还隐含着一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想象元素,具有启发思考创新的效应氛围。正因为如此,教师不是简单机械地完成教材内容教学,而是更深层次、多维度地开发教材资源。

1、吃透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地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理清教材前后的联系。不仅要正确理解教材的内涵,还要适当考虑教材产生可能的、隐性的外延。如在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圆”中的设计图案的教学环节设计时,我想如果让学生用圆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是否会出现奥运五环标志呢?这是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是教材编写者始料未及的。

2、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要避免受到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和批判,善于提出合理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教材含两个主要内容例

1、例2,按教材安排的顺序应是先例1后例2,可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却不是这样安排,而是先教学例2,因为例2的内容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容易知道沏茶该做那些事情,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并且很快知道怎样做用时最短,从而总结出:合理地安排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这样的安排也是处于整体教学的考虑,毕竟学生对生活中的烙饼还是有些陌生,特别是烙3张饼用多长时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马上进入例1的教学,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可是有了例2的教学作为基础,学生就容易明白:在相同的时间里同时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烙饼的方法,总结数学规律。这样以例2为铺垫,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教学例1,先易后难的教材处理方法,不但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而且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善于激发学生内在资源

1、情感资源。人的感情是丰富而又细腻的,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表扬和欣赏,特别是儿童,他们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在教学中,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触动孩子的心灵。这些鼓励会让更多的孩子点燃学习的热情,更加自信,走向成功。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善于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察言观色,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地刺激学生的神经器官,酝酿情感,使之升华,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愿学、乐学。

2、认知资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对正确资源,也要正视错误资源,认识它的价值,灵活巧妙地利用,变废为宝。在教学中,通过“错例”引发大家的反思,在反思中教育大家,在反思中提升认识,促进大家的共同

发展。如在“比”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讨论“比的后项能为0吗?”“可以!昨天电视直播排球比赛,中国队3:0赢了古巴队,”一个同学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个错误的认识,但我不急于评价,而是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里的比分和今天我们学习的比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比分是比赛结果的记录方法。”这样通过错例产生比较,就可以清楚地把比与比分进行区别,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布置有梯度的练习作业等。

三、合理开发生活资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正因为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它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从形象到抽象,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教师了解到学生都有沏茶、煮饭、做卫生等一些生活体验。教学时,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怎样才能使客人尽早喝上茶?因为有了类似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同一时间里能做的事情越多就越省时”的道理。因为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有了更深层的体验: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合理安排时间。

2、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利率”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生活问题情景:“王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外,还要重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闪现出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但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其实这些生成性资源对推进教学过程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面对这些“不速之客”时,教师应善于及时捕捉,巧妙转化,顺势引导,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升华,让课堂锦上添花。如:教学“圆柱”时,在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环节中,师:“同学们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大多数同学都是沿着圆柱的高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正当教师要总结时,有一位学生迅速举起手来,生:“我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结果,同学们一脸惊讶,我也故做吃惊的样子问:“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斜着剪的,所以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说完我让其他学生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证明他的说法是否正确,这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的精彩和高潮也随之不断地出现。其实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非是与课堂教学不协调,而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师生思维活动积极发散的结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效,使数学课堂焕发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五、整合迁移学科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综合性。数学不仅有其内在的联系也有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的外在联系,居于这一

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1、合理运用知识迁移。其他学科中有数学,数学中也包罗万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数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如教学“百分数”时,我利用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积累的成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年九旱等,让学生用刚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成语,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中有数学、数学中有语文的知识联系性,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利用其他学科资源巧妙创设情境。其他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及时代信息,呈现许多科学真实的数据,如加以整理后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则是一个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从《品德与社会》中引用一组知识信息:我国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通过信息加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求出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并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知识的基础上,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资源的有机整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数学课堂真正实现了“小课堂大容量”的目标。

数学课堂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善于挖掘、整合、创新、运用,才能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五篇:浅谈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潍坊市初中生物八班 张瑞英

生物课程资源来源广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何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已成为每位生物学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如何使课程资源更好指导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人,创新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帮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充分开发好教师本身这个资源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而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开发,不仅在于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鉴别、开发、积累、利用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自身素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研究者的心态,开发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师要创新性利用资源

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好玩就不是孩子,不好奇的孩子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便什么都不想学。所以传统的教学资源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要通过创新性的引入资源。使教学资源从形式到内容到方式等,都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他们充满吸引力,能激发求知欲。教材是一种文本性资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上的资源一丝不变的引入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谈增强其主动性了。创新引入实质上是指围绕教材探寻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更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资源。

例如:在本次研修的教学视频中张华老师,讲到关于刘启章老师学习反射和信号反射关系时,他摒弃了教材上的膝跳反射的实验,而是从让同学们边复述脑的结构,边拍打木板开始,再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掌握知识中。从而让学生明白反射和信号反射关系。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教师要充分研读生物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对生物教材的把握,领悟教材中的各种理念和设计,做到对教材活学活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教材。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有限的知识,而要把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引为教学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探索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在自然生活中的实践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三、教师要有选择性的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给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的课程资源,可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有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教学软件、生物教学挂图、投影仪、音像资料等。它们都是完成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

1、学校教学设备的选择。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除教科书以外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而不是把所有相关的资源不加选择、一股脑的都用在同一节课的授课中去。这样一来,先不管学生们是不是能够消化的了,光是时间就不够用。因为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计划的,不是无限制的。例如:实物草履虫、蝗虫等生物体的结构,眼的结构、耳的结构、脑的、心脏的结构等模型,这些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在上课时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以便于学生们理解;而相应的挂图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用来做进一步观察和识别,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学校图书资源的选择

学校图书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长知识的一个好地方。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广泛收集相关的生物知识,需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学校图书室中相关书籍种类繁多,我们不能不加选择的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的水平,事先列出计划,并提出具体要求,如:学习了生物圈以后,让学生去查科学家离开生物圈2号原因等等。不但教师在这里获得了教学中所需的素材,而且学生在这里开阔了眼界,获得了许多课外的科普知识,对教科书中平时生活中几乎无法获得知识点加深了理解。

四、教师要深入挖掘利用隐性资源。

隐性资源主要指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我们这里,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有跟随父母参与大棚生产劳动的经验,都能获得的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而家中有养殖场的,就能获得关于鸡、鸭等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家庭都饲养着狗、猫、兔等家畜,学生们都能获得这些动物的生长、发育、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在饲养动植物的过程中,对它们都进行过一定的观察,已经掌握了不少生物科学信息。而这些恰恰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的交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都挖掘出来加以整理,把这些知识都作为生物学习的课程资源,并从中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地利用了这方面的知识。如:利用农村大棚种植西红柿、萝卜等蔬菜在生长中后期“劈叶”实际,引导学生描述植物光合作用与叶片多少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减弱呼吸作用能提高有机物的积累知识的理解;在讲到“无土栽培”时,引导学生进行“水培”植物(吊兰)的实验。有亲身经历的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水培溶液配制的过程,描各种无机盐的种类、数量等,通过他们的讲解,同学们立即就理解了“无土栽培”;在讲到“嫁接”这一部分时,在育苗场打工同学讲述南瓜上嫁接黄瓜的实际操作经验(原来用“靠接”进行嫁接,现在大多用“顶接”),帮助大家很快认识了砧木与接穗的关系。

以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同时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只要广大教师用心去收集,用心去思考,并引导孩子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下载数学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学中资源开发与利用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六讲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方法:自学 一、物理教学资源的概念 按教学资源的功能特点——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按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文本类资源......

    浅议国土资源档案开发与利用

    档案工作的着力点是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档案利用者,我们往往是坐等到上门。工作人员能做到“热情、细致辞、准确、迅速”就可算尽心尽责,很少重视档案利用信息的反馈。这......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思考题汇总

    绪论 1、名词解释:海、洋、湾、海峡、边缘海、内陆海、地中海、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区域、公海 2......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刘桂兰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都应积极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器)、多媒体、互联网......

    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些想法[合集五篇]

    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些想法盐城市冈中小学王亮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课内素材的开发与利用[最终版]

    一个片段与一种思想 ——浅谈课内素材的开发与利用 在执教三年级《四边形》这节课之前,我就详细阅读了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

    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建立资源利用意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