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纪昌学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虱子、梭子、纪昌学射”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品质。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人物。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回想学过的寓言故事。
我们今天学习第29课《寓言两则》,首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看到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故事?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教师总结,揭示课题。
寓就是蕴含道理,言就是讲故事,寓言就是蕴含道理的小故事。我们学习寓言就是要读懂故事,明白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学习纪昌第一次练眼力
(1)请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又讲了什么?
(2)再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和句子。(3)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4)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么描写纪昌怎么练的。(5)本段小结。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纪昌第二次练眼力。
(1)运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
(2)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4、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此时的纪昌不仅能看东西不眨眼睛,还能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
5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1)纪昌学的是射箭,为什么飞卫要让他花那么多时间来练眼里呢?(2)全班交流基本功的重要性,统一认识。
(三)拓展应用
1、老师推荐两本书《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
2、小练笔:请大家像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也来写写自己练本领的故事。比如游泳、跳舞、溜冰、唱歌。。。。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9、寓言两则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2、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3、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
《纪昌学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短小精悍,是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要求:简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文章并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显。
一、凸显“实践”,注重读中感悟
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
二、渗透学习方法,并贯穿课堂始终
首先,初读课文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目的是渗透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词语把语言组织的更有条理。学完全文后,我再次提供句式进行训练时,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兴趣盎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纪昌的学习品质的理解更加深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故事链接,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头设计的故事导入,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质疑—理解,变演绎为探究。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去主动读通、读懂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就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寓言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由于本课容量比较小,但个别学生对《纪昌学射》这个故事有所了解,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将《纪昌学射》的故事讲述完整。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通过实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盲生的认知情况不够深入。例如,课文中有“车轮”一词,我以明眼人的思维想当然得认为学生对它应该不会存在疑惑。可是教学时,没想到有很多同学竟然不知道车轮有多大,一时间弄得我措手不及,很被动。通过这件事,再次体会到教具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2、在对盲生进行教学时,抽象的语言往往不如生动、直观的教具来的更具体直接。课堂中设计的问题过多,讨论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如此一来,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发挥;
3、教学中语言不够简洁、精炼、重复,以至于预设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影响了课时的结构完整性;
4、阅读方式不够多样、丰富。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生命 生命》 人教新课标
17、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读“扰、诊”等5个生字;
(2)会写词语:震撼、欲望、骚扰、茁壮、糟蹋、骚扰、茁壮、有限”。
2、过程与方法:
(1)读中理解、抓重点句中找关键词“归纳出三个事例,体会蕴含的道理;
(2)利用“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作者生活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体会,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读中理解后归纳出三个小事例,理解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激发阅读
告诉老师你们今年几岁了?还记得自己刚刚出生时的故事吗?来,听一听(课件录音)。是的,这就是我们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那么,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杏林子的文章——(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1、请孩子们打开书,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课件):课文写了哪几个与生命有关的事例?你能加上小标题吗?(汇报,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2、是的,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三、研读文本,感悟生命
师:生命无处不在。飞蛾求生,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些句子给你感受最深?把它画下来。
1、反馈交流(出示句子)
师: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带着你的理解读)。
3、如果此时,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练习说话)
4、你们可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一般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啊,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引读)它挣扎着
——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如果你能把这二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就更好了。(自由读,指名读,女生读)
师:(示句)我们知道,只要作者的手指稍一用力,飞蛾就不能动弹了。但它在绝境中却不放弃,让我们用朗读赞美它对生命的珍爱吧!(男生读)
5、小结:小小的飞蛾用它鼓动的双翅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课件)(板书欲望)
6、让我们带着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读课题——生命生命
7、这是作者手中触摸到的生命,那么,作者眼中的生命又是什么样的?
△瓜苗生长
1、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反复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出最能触动你的心灵的词句?
(出示句子)1)师:这句话话中的“冒”字可以换什么词?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小瓜苗冒出来了,作者为什么用竟然?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1.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香瓜子的努力?
2.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能活几天呢?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往上冒?
小结 是啊,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也要冲破—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1天,它也一定要冲破——
顽强不屈地高喊着:生命,生命!(回读课题)香瓜子用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课件,板书:不屈)
(过渡)飞蛾,瓜苗对生命的呼唤,让作者赞美,敬重生命。所有这些,激起杏林子对生命的渴望!谁愿意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想杏林子是怎样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呢?
1、反馈交流:杏林子是怎样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件心跳)
2.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一声声…也给杏林子带来了极大的..(板书 震撼)所以她想到(出示句子),这就是——生接读
3、孩子们,把手放在左边心口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对,这就是你的心跳,这就是你的生命!来,让我们认真地告诉自己──郑重地告诉同桌──自豪地告诉在场所有的老师──
4、(出示句子):引读:我可以——也可以——
A、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你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
B、给“糟蹋”换个说法。再读句子,你能找到杏林子的决定吗?
那么,杏林子到底用哪种态度对待她的生命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资料(出示资料)。
师:在“好好地使用”和“白白地糟蹋”之间,杏林子选择了——
5、让我们带着对杏林子的崇敬,再来读课题。
(出示句子)孩子们,作者开篇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一起读读。现在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答吗?:(总结板书,师生合作)生命是什么?
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是瓜苗生长的不屈 是静听心跳的震撼
6、正是有了这些深刻的感受,她深情地写下了这段话。(课件出示)。齐读,说说你的感受。
这段话中有一组反义词,是什么?(板书 有限,无限)什么是有限的(板书生命)?什么是无限的(板书价值)?
7.我们再来看这份资料(出示资料):找一找,杏林子生命的无限价值体现在哪里?
8、是啊,杏林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争取活着,还要活得光彩有力。老师为了表示自己对杏林子的崇敬,把她的这段话变成了诗歌的形式,大家一起读。
9、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两个生命为题? 你可以为这两个生命加上哪些标点符号,为什么?(带着你的理解读)
五、情感升华、积累语言
1、、是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榜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
画面中的人和物,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课件)
2、写话。
3、反馈交流。
板书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欲望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不屈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震撼
第四篇: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第24课《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2个生字,能够书写9个生字,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互不相让 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领悟寓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图片介绍)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师:什么是寓言呢?
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这两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呢?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贝——则、木——宋、皮——疲、力——勃、心——闷、古——
枯。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注意下边的笔画顺序。“焦”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弱”左右结构,左右字形一样。(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2.寓言两则的内容是什么?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jiāo
bàng
pí
zhuó
kū
mēn
sòng
bó
ruò
焦急
鹬
蚌
疲惫
啄食
枯死
闷热
宋国
兴致勃勃
毫不示弱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理解词语: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毫不示弱:一点也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来,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喜笑颜开:形容心里十分高兴,满面笑容。
三、精读领悟
1.品读:第一则《揠苗助长》
(1)农夫“焦急”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农夫心情很着急?
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天天到田边去看。
(2)农夫想到了什么办法?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3)结合插图,你能说一说此时农夫是怎么想的吗?
农夫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可心里却暗自高兴:“这下好了,我的禾苗一下子就长了这么 高,今年肯定能有一个好收成。
(4)农夫兴致勃勃地对家里人说了什么?
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5)他的儿子有什么表情?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纳闷。
禾苗怎么会在一天之内长了一大截呢?
(6)结果怎么样?
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8)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农夫的儿子唉声叹气的说:禾苗生长有自己的规律,其实,禾苗每天都在生长,是你太
着急了。你拔苗以为能够让他长得更快,反而让他们都死了。
(9)假如你是这农夫,你会说些什么?
农夫长叹道: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聪明反被聪明误呀,怎么作出了这么愚蠢的事 情呢?
(10)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的更糟。
(11)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欲速则不达。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2)你能列举身边这样揠苗助长的人或事吗?
小明说“我爸爸,天天要我做一大推课外习题,恨不得要我从现在的六十几分一下子考
到100分。
小芳每天回家都要弹钢琴,一弹就是几小时,而且都是很难的曲子,如果弹不好,妈妈
妈就发火,恨不得要她一下子就成为钢琴家。2.品读:第二则《鹬蚌相争》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图片介绍)
鹬,为水滨鸟类,体中小型,羽毛多灰、褐而不艳丽。食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鱼、蛙等,也吃种子、浆果、细根等。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 出珍珠。
(2)鹬蚌为什么相争呢?
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
(3)鹬蚌怎么相争呢? 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4)哪些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5)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并演一演。(6)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7)渔夫捉住了鹬和蚌,心里会想什么呢?
渔夫心里暗自高兴:今天真是好运气,鹬蚌他们两个真是愚蠢呀,互不退让,结果让我轻易获利。
(8)这时,鹬和蚌又会想些什么呢?
鹬垂头丧气地想:不应该轻易吃蚌,让自己身处困境,还威胁蚌。现在白白丢了性命呀!
蚌心里十分后悔,心里想: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现在让渔夫得利呀!
师: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3.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其它的寓言故事吗?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两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祖国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 道理。今后我们应该多看一些寓言故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课堂练习1.补充词语。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
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2.我会组词。
勃(勃然)
枯(枯死)
闷(闷热)脖(脖子)
姑(姑父)
问(问题)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2.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鹬蚌相争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假如你是寓言故事中人物,你会怎么想?从而加深学生对蕴含道理的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让学生表演鹬蚌相争,这个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表演中,领悟了内容,体验了情感,提高了语文素养。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将心比心2
最新版
8.将心比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么?
四、课后拓展。
五、板书设计:
2017.3.1 最新版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六、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熟读课文,在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