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杨宇晴
【教学内容】《七律·长征》(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5课《七律·长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及文体。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生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
(大屏幕出示资料。)师解说长征的背景、过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语的情况。(大屏幕出示)逶迤、磅礴、泥丸、岷山 检查朗读情况。
三、初读感知:
1、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在哪儿? 板书: 远征难 只等闲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眼的意思? 谁能说说红军经历了哪“千山”,哪“万水”?
四、细读感悟: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课件出示诗句)
1、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
2、(多媒体出示“五岭”的图片)如果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会想到哪一个词?诗人用的是哪一个词?
“逶迤”就是连绵不断的样子。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呢?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吗?
3、(多媒体出示乌蒙山的图片)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高大的意思。知道磅礴的乌蒙山到底有多高呢?海拔近四千米,是泰山的三倍。
4、朗读,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
5、在红军的眼里,这还不算难。想象一下,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6、就是这样的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诗,想想看?指名读朗读诗句(多媒体出示诗句)
7、是呀!逶迤的五岭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变成了滚动的泥丸。(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变小,“腾细浪”“滚泥丸”加横线)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8、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课件出示:中心句)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课件出示诗句)。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一暖一寒。(课件出示:暖和寒变色)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和大渡河铁索的图片)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暖一寒的?
3、大家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用这一暖一寒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师介绍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4、从故事中体会暖与寒。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个别读、齐读)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课件出示:中心句)生齐读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生齐读
引读: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呀!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坚实的脚步鲜血及生命告诉我们:生齐读(课件出示:中心句)
五、诵读升华:
1、首先听朗诵。(课件播放)
2、听得真认真啊,请同学朗诵《七律·长征》。
六、总结:
今天,当我们再来学习这首让我们豪情满怀、热血沸腾的《七律·长征》时,长征的历史正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70年),但老师相信,长征的精神一定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长征壮举世人叹,长征精神永流传!请同学们欣赏长征歌曲。(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 乐观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齐读题《七律·长征》。
二、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提问:之前预习过文,说说本文在格式上与之前学过的文有何不同?——七言律诗。
2、说说你了解的七言律诗,师作补充——七言八行,分四联,句尾押韵。齐读题,注意停顿。
3、自读书后资料袋,说说哪些数字触动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对于长征你还有哪些了解?生简单介绍。(学习方法: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三、初读诗歌,感知长征
、自读全诗,读准字音。
2、出示“远征”、“逶迤”、“磅礴”、“岷山”,齐读生词。
3、指名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
四、细读品味,深入长征
(一)学习首联、自读全诗,找总领全文的句子——
1、2句。
2、指名朗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红军历尽千难万险。从哪看出?——“万水千山”。
3、出示长征地图。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这真是诗中说的?——“万水千山”。这么多艰辛用了文中哪个词概括?——“远征难”。
4、提问:面对这样的重重山水,红军战士怕了没有?——不怕。哪里体现他们不怕、不放在心上?——“只等闲”。什么意思?——只当做平平常常的事。、拓展于谦、许光达含有“等闲”的诗句。
6、提问:将粉身碎骨、烈火焚烧、万水千山都“只等闲”,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大无畏精神。
7、指名读、齐读1、2句。
(二)学习颔联、默读诗文,找找红军都把什么看做“等闲”?想想都是怎样的画面?
2、“五岭逶迤”
(1)提问:“五岭”指什么?——五座山。(学习方法:阅读书下注释)
(2)提问:这些山都是什么样子?——“逶迤”。解词。
(3)提问: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一座接一座的山,连绵不断。
(4)出示图片,想象你就站在五岭上,有何感受?
()提问:这样连绵不断起伏的山脉在红军看来就如同什么?——细小的波浪,比喻。
(6)指名读3句,齐读。
3、“乌蒙磅礴”
(1)出示图片,这是哪?——乌蒙山。你能想到哪些词?——危峰兀立、高耸入云。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磅礴”。
(2)提问:红军怕了吗?——“走泥丸”。如此雄伟磅礴的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如同泥丸一样,你感受到了什么?——无畏、乐观主义精神。
(3)指名读4句,齐读。
(4)连绵不断的五岭、陡峭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算得了什么?齐读首联。
(三)学习颈联、提问:还有哪些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讲困难看做“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提问:这两句诗里有一组对比强烈的词是什么?——“暖”和“寒”。
3、观看大渡河视频。战争是何等惨烈、惊心动魄!所以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寒”。
4、学生介绍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暖”了吗?——心中自豪、喜悦。
、指名读、6句,齐读。
6、写话练习:想象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7、可是滚滚的金沙江、汹涌的大渡河,在红军眼中又算什么?齐读首联。
(四)学习尾联、跨过大江大河,只要再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胜利就遥遥在望了。
2、提问:此时红军战士是什么心情?——“更喜”、“尽开颜”。
3、提问:要知道翻过雪山更艰难,为什么还说“喜”呢?——战胜困难和胜利的喜悦。
4、齐读7、8句。
五、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提问:长征如此艰难,但红军英雄们却以“开颜”的心情收篇,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2、聆听歌曲《长征》,闭目回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毛泽东是什么形象?
3、配乐指名朗读全诗,齐读,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出示另外两首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作品《忆秦娥·娄山关》和《清平乐·六盘山》,后做简单了解。
板书设计:
2、七律·长征
万水
暖
远征难
寒
只等闲、尽开颜
千山
逶迤
无畏、乐观主义
磅礴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安排:两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前预习情况。
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借助P8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重点生字
1、给下列字注音
逶迤(ēií)磅礴(pángbó)岷山(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文。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
3、背诵文。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上节,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提问:对于长征你们了解多少?
2、课件出示长征的路线图及相关图片,补充长征的资料。
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福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及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此诗。
简介“七律”: 所谓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这首诗是否符合干才所介绍的七律的特点。
2、指名朗读诗歌,正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解决生字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诗歌写出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
5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画出感受深的词语)
出示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这句诗能看出“难”与“不怕难”吗?(出示长征路线图,帮助理解“远征”和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引导明确“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轻重)
1这么遥远的路途,红军战士却说不难,算不了什么,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蔑视困难的精神。)
2那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红军的精神。
出示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提问:在这句诗中哪又表现出了“难”与“不怕难”呢?(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录像,以帮助理解“五岭逶迤”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乌蒙磅礴”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
讨论: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体会红军将长征路上的艰难完全不放在眼里的豪迈气概)
出示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提问:这句诗叙述了长征路上的什么事情?如何理解“暖”和“寒”?(从中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无数次战斗,牺牲了无数战士,长征不仅苦而且难)
前一句记述了红军巧夺金沙江的事,因渡江十分容易,没费一枪一弹,因而用了“暖”;后一句描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因过程惊险悲壮,所以用了“寒”字。(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出示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介绍关于“岷山”和“三军”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从“更喜”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应该怎样读?(更喜,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组织讨论: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七、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lóu]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yè]。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 西风烈 梧桐叶下黄花发。黄花发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第五篇:小学语文: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