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迁移类推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团结竞争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每个四人小组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师:老师想看看这些算式你们掌握的如何。卡片出示5题退位减法题目,选择两题让学生说算理。再请学生来举例几题像这样的退位减法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教学设想: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的第一步,我采用了口算卡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出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
三、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找规律,填表(课件出示需要补充的退位减法表)
师: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我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你瞧!但有些算式找不到了家,请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想填哪格就填哪格!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明星小组。同桌互说规律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减法表是怎么来排列的?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在叙述上的有顺序性,当学生说到横行时,要将横行的规律说完再来观察竖行。
竖看:(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十几减
9、减
8、减
7、……的顺序排列的.
(2)各竖行的被减数都是按11、12、13、……减几的顺序排列的.(3)各竖行式题中的得数,下边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比如13-7比12-7的得数大1。
横看:(1)第一排都是11减几,第二排都是12减几,……(2)每一横排的减数是按从大到小排列的.减
9、减
8、减
7、……(3)每题的得数都是右边一题比左边一题大1.例如,12-6比12-7大1.
斜看:每一斜行算式的答案都相同。最外面一行的算式答案都是9,依次是8,7 师: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呢?
(11-
5、12-6;13-
7、14-
8、15-9)
【教学设想: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也许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我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上来。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板书算式:11-
5、12-
6、13-
7、14-
8、15-9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吗?
师: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师: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教师在这里穿插了练习五中第一小题的题目。
3、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1)有四道减数与差一样的题.12-6=6,14-7=7,16-8=8,18-9=9.
(2)每一横排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第二个和倒数第二个,……两个减数的和,正好是这一排中的被减数.如12-9和12-3;12-8和12-4;12-7和12-5.学生如果发现其他有规律的排列,要给予表扬.
师: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吗?
【教学设想:通过小组的讨论,然后汇报整个退位减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有规律的观察,竖行、横行、斜行。20以内退位减法和加法一样,共有36道题。可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看减法表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发现规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还可引导学生将减法表缩小,只记住一个系统(20道)就要以记住全部。】
四、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运用规律,口算实践。
师:看着这张表,老师随便指一个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为什么你算得这么快呀?
设计的目的:运用规律,加强计算的速度。完成P24的第三小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学设想:运用规律提高计算的速度,但是我自己感觉在这里,表格的规律似乎在计算中很难来用运。开小火车报答案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避免一对一的形式。】
2、探询加减法间的关系
(1)、一图四式
(课件出示P13的第1题)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师:谁能根据图意,来列算式? 师:关于这四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只要学生说出算式中有三个数是相同的就可以了,问:是哪三个数字?
师:那么如果有这个减法12-5=7,你又能想到其他什么算式呢?(2)、根据所给的算式写另外的算式。
师:由黑板上的这道减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的哪些算式呢?(这些算式由学生上课伊始举例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3)、根据所给的数字来写加减法算式。
现在老师这里有7个数字,你根据这7个数字,能写出哪些算式呢?
课件出示:6、7、4、8、13、11、15 师:每个数字可以重复使用,但是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只能在这7个数字之中选择。
3、开放性计算练习师:猜猜鲜花后面藏着几!
(1)
13-()=6
13-()=11-2-()=()-()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答案呢?
(2)
16()﹥7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 师:今天我们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了复习和整理,从表中找到了很多的规律。以后让我们在计算中更加的熟练。
【教学设想: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体现在:①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②通过课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13页。
第二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2.在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的能力。
3.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奖励卡片。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理解算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整理后形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奖励,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教师出示自制奖励卡,分设为合作奖、守纪奖、倾听奖、发言奖、思考奖,6个同学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得奖卡,看看哪组得的奖卡最多。
【设计意图:奖卡活动的设计既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问题素材。】
二、复习梳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一道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学生汇报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并区分其不同的算法,体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算法。
2.揭示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并引导学生体会整理与复习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建构20以内减法计算的完整体系,并进一步感受到退位的意义。通过对“整理”与“复习”两个词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方向。】
3.回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单元前4个例题及小标题,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得出:十几减9,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
4.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并梳理计算过程。
5.同桌互相说出学具袋中口算题卡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
6.练习:按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标准分类,看看自己手中练习题是属于哪一类。
学生把自己的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复习梳理的方法,提高整理复习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4个例题是关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后两个例题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重点让孩子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算理。学生将手中计算卡片进行分类再次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的不同算法,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及体会“破十”的必要性。】
三、系统整理,发现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一)合作整理退位减法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杂乱摆放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这样摆在上面你们看着有什么感觉?
生:摆的太乱了。
师:怎样才能让它不乱呢?
生:我们可以摆整齐些。
师:也就是我们要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怎样整理,使它更有条理呢?
我们来玩一个整理算式的小游戏。先来看看游戏要求。谁来给大家读读?
要求:(1)6名同学为一组,组长将算式卡片分给组内同学,大家共同合作。
(2)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卡片,使它们更有条理。
(3)边活动边交流: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2.学生分小组游戏,每组一套20以内所有退位减法的题卡整理在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将静态地、被动地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变成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并按照小组找到的规律摆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分享整理过程及找到的规律
1.小组同学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补充交流,从不同角度描述整理完成的算式的规律。
2.全班同学根据示范小组的汇报再次完整地交流自己小组整理的规律。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先前记录学生活动及学习过程的照片。
展示的内容包括:
(1)学生最初试探的、无序的摆法。
(2)学生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不断调整的过程。
(4)学生逐渐调整呈现出有序整理的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记录下学生活动的过程,能够成为学生更好地回忆整理过程的素材。学生们合作整理卡片的同时不断地经历完善修改,这其实就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发展。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孩子们的思维才会更加缜密,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才能扎实掌握,灵活运用。】
(三)不公平的比赛发现规律
1.两组同学比赛,计算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比比哪组算得更快。
一组完成没有规律的题,一组完成有规律的题。
2.比赛后,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获胜组36道题的差是按规律排列的。
3.学生分享横看、竖看、斜看差的规律。
4.教师与学生再次进行游戏,擦掉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几个差,学生迅速按照差的规律填出正确答案。
5.学生分享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通过有序整理产生的规律,并加快了运算速度。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过多注重的是被减数与减数的规律,通过这个比赛学生更完整地感受到被减数与减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时差也是有规律的,感受被减数、减数、差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又通过一个小游戏,使学生将规律进行应用,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有序地梳理能够找到规律,运用规律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所以有序地整理,按规律整理是有价值的。】
四、借助奖励,探究问题的解决
1.教师引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比一比哪组奖励卡最多?统计班级获得各种奖卡的张数。
3.根据奖卡情况提出数学问题。(结合本单元的题型: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和比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小的奖卡都能够成为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材。小小的奖卡不仅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素材,一举两得,运用巧妙。】
五、分享收获,交流各自学习的成果
学生交流本节复习课上的收获,感受到有序整理的重要。
师总结:同学们,有序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质量。所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教材在“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分为十几减
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三个部分,共4个例题。这样的编排,既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保持一致,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知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
20以内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须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对20以内退位减法能从整体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为以后学习作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内容在全单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通过对这节课的深度剖析,我认为复习课不应该只单单地复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更应该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形成联系网,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在本节课初先对比两道计算题(一道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一道是20以内退位减法),在算法上的不同进行了区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被减数的个位够减减数时就无须退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减数时就应“破十”也就须要退位。通过这两种题型的比较,使学生更加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也为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打好基础。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从题目上看也能够感受到本节课不应该是单纯的重复学习知识,而更应该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整理和提升及整理复习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育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深度挖掘,我认为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形成,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其中的规律,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怎么学。”所以我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整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上,学生起初看到凌乱摆放的卡片想到的是横竖对齐,注重了形式上的整理,而在学生摆齐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了算式上的被减数和减数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于是学生开始按照发现的顺序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大家还是会不断地出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调整,最终形成了按照一定顺序整理出来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我将这个学习过程变成了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紧接着,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不公平”的计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发现当被减数和减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时,差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从而感受到有序整理的必要和价值。这个游戏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最后,我又将利用学生得奖卡的情况作为问题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很容易的事情。
第三篇: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地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使学生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2.学生在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的能力。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奖励卡片。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理解算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将36道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后形成20以内进位加法表;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奖励,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教师出示自制奖励卡,分设为合作奖、守纪奖、倾听奖、发言奖、思考奖,6个同学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得奖卡,看看哪组得的奖卡最多。
【设计意图:奖卡活动的设计既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问题素材。】
二、复习梳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一道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学生汇报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并区分其不同的算法,体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算法。
2.揭示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并引导学生体会整理与复习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建构20以内减法计算的完整体系,并进一步感受到退位的意义。通过对“整理”与“复习”两个词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方向。】
3.回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单元前4个例题及小标题,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得出:十几减9,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
4.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并梳理计算过程。
5.同桌互相说出学具袋中口算题卡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
6.练习:按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标准分类,看看自己手中练习题是属于哪一类。
学生把自己的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复习梳理的方法,提高整理复习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4个例题是关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后两个例题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重点让孩子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算理。学生将手中计算卡片进行分类再次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的不同算法,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及体会“破十”的必要性。】
三、系统整理,发现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一)合作整理退位减法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杂乱摆放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这样摆在上面你们看着有什么感觉?
生:摆的太乱了。
师:怎样才能让它不乱呢?
生:我们可以摆整齐些。
师:也就是我们要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怎样整理,使它更有条理呢?
我们来玩一个整理算式的小游戏。先来看看游戏要求。谁来给大家读读?
要求:(1)6名同学为一组,组长将算式卡片分给组内同学,大家共同合作。
(2)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卡片,使它们更有条理。
(3)边活动边交流: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2.学生分小组游戏,每组一套20以内所有退位减法的题卡整理在磁力板上。
3.教师用相机记录下学生整理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将静态地、被动地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变成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并按照小组找到的规律摆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分享整理过程及找到的规律
1.小组同学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补充交流,从不同角度描述整理完成的算式的规律。
2.全班同学根据示范小组的汇报再次完整地交流自己小组整理的规律。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先前记录学生活动及学习过程的照片。
展示的内容包括:(1)学生最初试探的、无序的摆法。(2)学生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生不断调整的过程。(4)学生逐渐调整呈现出有序整理的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记录下学生活动的过程,能够成为学生更好地回忆整理过程的素材。学生们合作整理卡片的同时不断地经历完善修改,这其实就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发展。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孩子们的思维才会更加缜密,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才能扎实掌握,灵活运用。】
(三)不公平的比赛发现规律
1.两组同学比赛,计算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比比哪组算得更快。
一组完成没有规律的题,一组完成有规律的题。
2.比赛后,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获胜组36道题的差是按规律排列的。
3.学生分享横看、竖看、斜看差的规律。
4.教师与学生再次进行游戏,擦掉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几个差,学生迅速按照差的规律填出正确答案。
5.学生分享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通过有序整理产生的规律,并加快了运算速度。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过多注重的是被减数与减数的规律,通过这个比赛学生更完整地感受到被减数与减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时差也是有规律的,感受被减数、减数、差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又通过一个小游戏,使学生将规律进行应用,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有序地梳理能够找到规律,运用规律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所以有序地整理,按规律整理是有价值的。】
四、借助奖励,探究问题的解决
1.教师引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比一比哪组奖励卡最多?统计班级获得各种奖卡的张数。
3.根据奖卡情况提出数学问题。(结合本单元的题型: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和比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小的奖卡都能够成为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材。小小的奖卡不仅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素材,一举两得,运用巧妙。】
五、分享收获,交流各自学习的成果
学生交流本节复习课上的收获,感受到有序整理的重要。
师总结:同学们,有序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质量。所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
第四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为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的内容有: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这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斜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形象直观的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以生活情景入手,揭示课题
1、学生注意力练习(听、看、想)1分钟
2、以听课老师为条件,引出20以内退位减法,同时复习数数和用数学的知识技巧。(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出示课件。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课件: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c.斜着看又有什么规律呢?.(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斜着看,有什么规律?)4.小结规律形成记忆。
(一个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三)谈话激趣,引出练习。
1、谈话过度,以西游记的人物喜好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练习和情绪放松。
2、以学生最喜爱的孙悟空为引子,引出今天的分层次练习,争当小孙悟空。
(四)小结本课学生表现,提出优点和不足,让学生自我纠正。
第五篇:《20以内退位减法复习和整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安排了三项内容:(1)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2)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3)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地应用。
一是直接揭示课题,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我采用的方法是开小火车,每人一道,直接说得数,让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班级里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个别学生因紧张所以学过的“破十法”“ 想加算减法”都运用的不好,口算速度特别慢,另一方面教师的水平有限,没有激发起学生口算的积极性,练习的效果和目的没有完全达到,以后教学设计有待改进。
二是将重点放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探究上面,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我动了一番脑筋,20以内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对20以内退位减法能从整体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教材上的退位减法表是一个静态的整理结果。所以在出现减法表时,我改变了课本内容的呈现方式,如何将静态变为动态要一个创新突破的过程。设计时,我没有将退位减法表填完整,而是让学生去补充,然后是在一起来观察这个表,再来巩固这个表的排列规律。他们其实已经发现了规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又进行了一遍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不仅巩固了算法,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多考虑到学生集体的参与性,尽量避免一对一的形式,创设机会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特别是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更应该有耐心,细致的讲解,今后有待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三是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给学生留下了充分思考的空间。通过练习,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有收获。
总之,本课我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速度和正确率、在表格中找到规律便于计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