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篇: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47页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加减混合、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从问题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综合算式的形成,回忆旧知等过程,理解同一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地表达、认真审题和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索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完整、严密地归纳出同级运算的顺序,以及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正确合理的计算综合算式。

学习方式:

自主、交流、探究。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交流、设问、质疑。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1、观察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图中的小朋友们在阅览室里看书,生2:图中的小朋友们在认真地看书,他们很高兴。

师:你们两个都是细心的孩子,观察的真仔细。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师:从这幅图中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在看书。

师:很多同学可能都与你有同样的想法,你的这种自然而然的好奇心老师是很欣赏的,请你坐下。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旁边的文字(师在图的右边出示文字:图书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边读、边记、边想,要读得专注、声音高低适中、逗号处要停顿。教师组织学生读文字,读后给予评价。

师:根据图和文字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

(1)、图书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阅览室里现在有多少人?

(2)、图书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图书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用加、减、乘、除等运算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和阅读信息,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起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顺理成章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归纳同一级的同时,简单而有层次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新授

1、解决问题,为归纳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做铺垫

(1)针对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任意抽一组上来汇报。

由小组长主持,并告知全组要解决的问题,力争全组每位同学都能解决问题

由小组长主持汇报交流: 预设:小组长:很高兴由我们组来解答这道题,这道题有两个问题,下面谁来解答这道题?

生1:我是这样解答这道题的(出示答题单)

53-24=29(人)答: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29人。53-24=29(人),29+38=67(人)答:阅览室里下午有67(人)

小组长:XX(生1)同学给我们展示了解决这道题的方法,有不明白的同学请举手?

小组长:都赞成他的方法吗?

全体组员:同意。

师:其他组的同学赞成XX同学的解题方法吗?

全班同学齐声说:同意。

师:现在由小组长继续提问。

小组长:哪个同学的方法与XX同学的方法不一样?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生2:我是这样解答这道题的:

53-24=29(人)答: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29人。53-24+38 =29+38 =67(人)答:阅览室里下午有67(人)

小组长追问:这两个同学的解题方法哪里是相同的?哪里是不相同的?谁来说一说?

生3:他们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是相同的,XX(生1)解决第二个问题写了两个算式,XX(生2)解决第二个问题把两个算式合成了一个算式。

师:你说的很好,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同学用了两个算式,他列的叫分步算式,第二个同学把两个分步算式合成了一个算是,这样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师指着算式)全班齐声说:综合算式。

师:现在有小组长继续提问。

小组长: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我是这样解答这两个问题的:

53-24=29(人)答: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29人。53+38-24 =91-24 =679(人)答:阅览室里下午有67(人)师:说一说你的方法和XX(生3)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4:我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和他不一样。我是先算到阅览室里的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中午走了的人数,剩下的就是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方法不同,但都是合理的,我们在学习中只有爱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增强脑筋的灵活性。我们都来做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小组长:其他同学有什么发现?

生5:我发现综合算式比分步算式要简便。

师:XX(生5)同学回答问题语言既简便又精确,你这样回答问题老师很欣赏。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师:让我们用掌声感谢X组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现在请你们回到自己的位子坐下。

(借助情境图,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综合算式的形成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适时地引导,点拨、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并为下一步学习做很好的铺垫。)

(2)进一步理解综合算式的格式

理解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尝试,师呈现两个算式:53-24+38和53+38-24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这两个算式叫什么算式?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综合算式,第一个算式先减后加,第二个先加后减。师呈现两个算式:15÷3×5和4×9÷6 师:这两个算式也是综合算式吗? 生:是综合算式。

师:综合算式可以进行脱式计算,脱式计算的格式是这样的: 53-24+38

=29+38

先把计算的结果29写下来,再在后面写+38.=67

最后把第二部的结果写下来。

师强调:每排算式的第一个数字要对齐,等号对齐写在算式的前面。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计算

师:下面这三道题怎样算呢?(出示;53+38-24 15÷3×5和4×9÷6)

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先交流每个题的运算顺序怎样,脱式计算的格式有什么要求?做完后相互检查一下。

展示汇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到前面展示他们的计算情况,全班评价。

(教师讲解归纳,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亲自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汇报,加深了对综合算式的理解,同时对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了亲身的经验,为后面的归纳总结做好了准备,)

2、引导观察、比较,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观察、比较、分类

师出示四道题的脱式计算过程

53-24+38 53+38-24 15÷3×5 4×9÷6

=29+38

=91-24

=5×5

=36÷6 =67

=67

=25

=6 师:如果把上面的四个综合算式分成两类,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比较,想一想,怎么分?再亲自动手分一分,分组完后,和同座交流一下,特别要告诉同桌:你分组的标准是什么?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并把你们分组的标准告诉全班同学。生1;(先展示)我是把有加减法没有乘除法的算式分成一组,有乘除法没有加减法的算式分成另一组。

生2:(先展示)我是把只有加减法的算式分成一组,把只有乘除法的算式分成另一组。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组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也赞成这样分,两位同学都是爱思考,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是,细心的孩子们,两位同学叙述(分组标准)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谁的叙述更简洁呢?

生3:XX(生2)的叙述更简洁一些。师:为什么? 生3:...........师讲述:其实,有加减法没有乘除法叙述成只有加减法,有乘除法没有加减法叙述成只有乘除法,这样读起来不拗口,而且好记,所以,XX(2生)叙述的语言更简洁一些。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汇报分类结果和分类的标准,重点、难点是叙述分类的标准,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分类标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准确表达的好习惯,为归纳同一级的混合运算顺序做充分的准备)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并归纳同一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在计算上面的四个综合算式时,都是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四道题都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生1:都是先算左边的算式,再算右边的算式。

生2: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师追问:观察上面这几个算式,你知道那些综合算式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生:3:只有加减法的算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生4:只有乘除法的算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哪位能干的同学来把这两句话和并成一句话呢?

生5: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你真棒,一个“或”字和一个“都”,把前面两个同学说的两句话合并成了一句话。但是,现在我要请全班同学认真地思考一下,XX(生5)这句话逻辑严密吗?表达完整吗?

生6:这句话没有问题,是正确的。

师:赞成XX(生6)同学的意见的请举手。

师:举手的是多数,反对的是少数,这句话是完整的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算式25-(12+8)

8×(54÷9),这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加减法,后一个只有乘除法,他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生7:因为加了括号,他们是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计算的,师:那么,你们认为满足什么条件的综合算式,才能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生8:我认为应该满足的条件有:综合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综合算式中还不能有括号,这样的算式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你认为XX(生5)关于运算顺序的表达也不完整,需要在他所表达的话语的前面加上“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XX(生5)归纳的话语就完整了。

师指导阅读:关于运算的顺序书上是如何规定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7页长方形里面的文字),你是如何理解句子中的“只有”这个词

师强调:我们把只有加减法混合的算式或只有乘除法混合的算式叫做同级运算,当我们计算同级运算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四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回忆哪些综合算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接着又让学生的叙述、教师举出反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关于同级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让学生积极参与逐渐修正、完善、优化等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巩固练习

(1)下面四个算式都是同级运算吗?先与同桌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写出计算过程。

23+6-11

46-28+59

35+15-16 2×8÷4 72÷8×3 72÷9÷4(2)下面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55-14+6 21÷7×3 8×3÷ 6 =55-20 =21÷21 =8×2 =35 =1 =1(3)把下面的两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72÷8=9 36+8=44 9×4=36 44-19=25(练习的重点放在运算的顺序、脱式计算的的格式以及对综合算式的理解上,通过自主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强化了重点,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及时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总结全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记住知识和养成回忆知识、爱思考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分布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 53+38-24 15÷3×5 4×9÷6 29+38=67(人)=29+38

=91-24

=5×5

=36÷6

=67

=67

=25

=6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对加、减、乘、除法运算有了较多经验的基础和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也计算过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本课的例题呈现的同级混合运算不完整,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乘除算式作伪例题呈现,其目的是较低教学的难度,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本课教学力求体现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本课经历了以下教学过程: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为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做铺垫。在这个教学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结合图和题目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让一个组到前面来,重点针对怎样解决“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进行汇报,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回忆和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在理解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师先讲清楚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然后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另外两道除乘和乘除题再让学生根据经验尝试,让学生顺着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思路去解决计算乘除混合运算。再一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了亲身的体念。在这个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纠正不正确的格式,汇报时让学生表达清楚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绝大多数学生不难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难的是完整、准确地表达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优化、质疑、自己阅读教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4)巩固辨析,提升技能。

指导学生完成几道巩固练习题和辨析题,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预算的顺序和辨析正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真书写的好习惯,纠正学生错误的书写格式。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学的环节过多,归纳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作为整节课的重点没有凸显出来,而且把归纳顺序的时间放在一节课的中后期,这个时间不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2)巩固练习中没有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题目,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发现有不少的同学在脱式计算式,得数既按格式写在脱式计算的下面,也在综合算式的后面写等号写得数,这种书写错误是学生受到以前计算时书写格式的干扰。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强对比练习,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和理解脱式计算既不能一步写出得数,也不能把得数等在横式的后面,而是要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写出来,每一步的等号都要写在原式的下面而且要对齐。

第二篇: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洋镇中心小学:梁继树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

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单问题迅速解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 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 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人)

28+85=113(人)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

教学脱式计算

师: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错了。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

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98-46+25=77(本)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人)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3×987 =2×987

=1974(人)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 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

第三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动画“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4)比较异同,总结算法.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算法:求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后才能相加,所以加号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运算,这样会更简便. 2.改变例题,学习例2.(1)将例1 16×4+6×3变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积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积,或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一乘一除.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强买3支铅笔,2本写字本.看图算出买铅笔和写字本各用了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四、质疑,全课总结. 略

第四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4×3+7 7+(4×3)

12+7=19(人)=12+7 =7+12

=19(人)=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

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第五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 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 15+20

=35(元)

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20+5×3 ②20+5×3

=15+20 =25×3

=35(元)=75(元)

③20+5×3 ④20+5×3

=15 =20+15

=35(元)=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比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35(元)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顺序的?

混合运算是否只有这些?大家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下载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概述 1、基本信息: 名称:混合运算.执教者: 刘爱华 课时 1 2、 所属教材目录 2014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3、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江都市塘头小学 钱桂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0.13 公开课《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28页例3、例4。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能说出计算......

    《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2011版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7页。 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

    四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合集]

    四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孟宪琴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