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做教学设计题
篇一:教学设计复习题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1、名词解释题:
a.系统教学观: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
b.教学分析:通过需求评估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最后进行入门技能分析,确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或: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是若干过程的集合,用于确定实现某个教学目的的相关步骤,以及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从属技能。包括目的分析和从属技能分两个阶段。
2、说明题:
a.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系统化方法的成功建立在各成分之间的仔细关联上,特别是教学策略和所期望的学习结果的相关性。教学特别针对要教的技能和知识,并为产生这些学习输出提供了所需要的条件。
第三,系统化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一个实践的可重复的过程。所设计的教学不是只用一次,而是用的次数越多越好,用的人越多越好。因为是可复用的,所以值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评估它,去修改它。
4、简答题:
a.如何进行教学分析?
通过需求评估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b.如何编写绩效目标?
第二章 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
1、名词解释题:
a.需求评估:组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需要抓住某个机会,而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
b.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①、关于学习者输出的清楚概括的描述;②、与确定的问题及需求评估相关;③、可以通过教学而不是其他更有效的手段来达到。
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是什么?
使用某种需求评估过程推导出教学目的侧重于学生学完后能够做什么
2、说明题:
4、简答题:
a.罗宾逊模型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①、确定绩效问题:绩效问题 = 预想状态-现在状态→对问题的精确描述 ②、找出原因:问卷,访谈,观察 ③、罗列可能的解决办法
④、给出性价比最好的解决办法 b.绩效分析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c.一个完整的目的描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应该能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d.判断一个教学目的是否值得建立,应考虑哪些问题?
①、教学的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问题?
②、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③、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教学开发?
④、内容稳定吗?
⑤、有学习者吗?
e.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①、写下教学目的
②、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③、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最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④、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⑤、审查修改后的目的陈述,判断能表现这些行为的学习者是不是就算达到了目的第三章 教学目的分析
4、简答题:
a.目的分析方法有哪两个基本步骤
b.良好结构的问题的表述特征及求解
通常,学生(或问题求解者)被提供了一堆关于某个情景的细节,可以运用什么规则和概念的建议,以及对解应该具备什么特点的要求,解法相对确定。c.病态结构的问题的表述特征及求解
d.为什么说教学设计过程是典型的病态结构问题?
我们对于那些形成教学需求的规则以及
判断哪些学生需要接受教学的原则知之甚少,有多种方法分析教学,有多种策略呈现教学,也有多种方法来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e.进行教学分析时,对教学目的的分析有哪两个主要步骤?
①、将教学目的按学习类型分类;
第四章 确定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
1、名词解释题:
a.簇分析:从属技能分析中,主要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言语信息教学(学习)目的中所隐含的信息的主要种类
2、说明题:
3、填空题:
4、简答题:
答:教学分析过程中,确定了目的中的各个步骤之后,对每一步进行审核,以确定学习者在学习这一步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经会做什么。
①、在表现出这个态度时学生必须要做什么?”
用智慧技能或运动技能表现,层次分析法
②、“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态度?”
言语信息类
d.如何确定教学的入门技能
第五章 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1、名词解释题:
2、说明题:
a.对应用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应用环境的分析是要知道我们的学习者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运用他们的新技能。
②、实施点的物理条件:如,技能的运用是否需要设备、设施、工具、时间或其他资源? ③、实施点的社会环境:如回答以下问题:学习者会单独工作还是会作为小组成员一起工作?他们是独立工作吗?会不会在员工会议上或者在领导面前阐述观点?所学的技能在本单位是否已有人熟练掌握了,还是他们是第一批人?
3、填空题:
4、简答题:
a.如何区分目标人群与试验学习者?
b.设计者需要知道目标人群的哪些信息?
c.学习者分析的结果包括对学习者哪些信息的描述?
d.应用环境分析的输出是什么?
e.对学习环境的分析包含哪两部分内容? 现状和应具有的条件。现状是对教学将发生环境的描述。f.在学习环境分析中,主要考虑与分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教学点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2)教学点模拟工作环境的适应性,3)在教学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多种培训传递方式的可行性,g..学习环境分析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1)说明教学点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用来培训要迁移到工作场合的技能,第六章 编写绩效目标
1、名词解释题:
2、说明题:
a.描述目标陈述的重要性.②、目标的开发可以支持人文或人际关系领域教师的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个功能是提供给学习者的线索或刺激物
第二个功能是说明完成所给任务而需要的资源材料
第三个功能是控制任务的复杂度,限制任务,使它能够适应目标人群的能力和经验。第四个功能是辅助知识和技能从教学环境迁移到应用环境。
3、填空题:从目标的步骤分析推出的技能叫做(从属技能)
4、简答题:
a.说出一个良好表述的绩效目标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梅格的模型中,一个目标语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教学分析中确定的技能和行为,目标必须要描述学习者将能够做什么,这部分既有动作,也有内容和概念,第二部分描述了学习者完成任务时的条件,条件是对实现目标时学习者可用的资源和环境的精确说明。是否允许使用计算机?是否要分析一段文字?这些是关于学习者能用什么来完成所期望的行为的问题。
b.教学分析中书写绩效目标,这些目标应包括哪些部分? 完成技能的条件,要完成的技能,以及评价学习者表现的标准
d.描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目标编写的步骤? 修改教学目的以反映最终应用环境
编写学期目标反映学习环境
为目的分析中确定的每个步骤(无子步骤的)编写目标
为每个子步骤写目标或只写上层步骤的目标(目标与评测设计和教学内容一一对应)为所有从属技能编写目标
对某些学习者可能不具备的入门技能编写目标 e.教学目标对于设计师有什么用途?
第七章 开发评测量表
1、名词解释题:
b.学习档案:是反映学习者学习成效的标准参照评测样品的汇集。这些评测既包括展示学习者从前测到后测进步情况的客观题型的考试,也包括学习者在教学中制作的作品或现场表演。
c.学习档案评估:定义为对所收集的反映学习者可观察的变化或发展的学习样品进行元评估的过程。
2、说明题:
a.说明标准参照评测的目的
标准参照考试因为不仅能评价学习者的进步,而且还能评价教学的质量;标准参照考试的结果准确地告诉了教师每个教学目标学习者能够做到多好,也告诉了设计师教学的哪些部分不错,哪些部分还需要修改。
b.设计师设计的考试主要有哪四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入门技能测试:是在开始教学前对学习者的考试。这些标准参照的考试题是为了评定学习者对预备技能,即学习者在教学开始前必须具备的技能的掌握情况。
前测:前测的目的是要参照教学分析,了解学习者。前测(pretest)在教学开始之前实施,目的是要确定学习者是否已事先部分或全部掌握了教学中要教的技能。
练习测试:练习测试(practice tests)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中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机会。练习测试使学习者能够练习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自我判断自己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水平。
篇二:特岗教师考试教学设计题如何备考?
特岗教师考试教学设计题如何备考?
教学设计题作为特岗教师笔试的一道大题,考试占到了15分。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课型(课的类型)这部分设计比较简单,主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来看,是新授课、检查课还是复习课,直接罗列就可以了。
二、课时(一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例如:有些人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标新立异,竟然建议在教学设计、教案中取消重点和难点的设置,以示“创新”。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要准确、书写清晰。教学重点有时常常与节的名称类同。撰写的本节课教学重点,往往是本节名称所含内容的个人解释性的语言。
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是在备课时,由教师根据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学机房设施等条件而设置的。
详细内容:
更多教师招聘信息的学习与交流可访问中公教师论坛-园丁俱乐部-师说论坛 篇三: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题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
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
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
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7、教学模式指的是.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
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
力。
18、谈话法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
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答: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解决。
4、《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
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有些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不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
11、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
三、简答题 1、1、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p44 ⑴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
⑵学会倾听
⑶学会表达
⑷学会收集资料
⑸学会组织
⑹学会反思
2、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p47(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
4、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p7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
二是课前了解;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5、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p18(基本要求)(1)内容全面;
(2)层次分明;
(3)要求适度;
(4)具体可测;
6、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p22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7、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30
②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
④ 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第二篇:怎样做语文教学设计题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3、课堂即时评价p41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简答题
1、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p14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p15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p29 答:(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p5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p55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与合作。第二,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不考虑合作的时机,信手拈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p1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个问题?p29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
(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
如合作学习: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
篇二: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课堂即时评价
3、探究学习【答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答案】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4、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参考答案】
(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4)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参考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3、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参考答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性化阅读。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
(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
如合作学习: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篇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答案(2)
一、填空题
2、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 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
二、基本概念题(1-6)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自主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4、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5、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
6、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答案(1)
一、填空题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3、课堂即时评价p41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篇:怎样做记叙文阅读题
如何做记叙文阅读题
初中的语文学习,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离不开记叙文。记叙文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语文考试中,都少不了记叙文阅读题。这类题的分值一般都在16分左右。所以做好记叙文阅读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提高得分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些记叙文阅读题的题型及做题方法,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是总结出的常见的记叙文阅读题类型及做题方法。
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题目类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概括语段、概括事件、概括情节这三方面。
1、概括语段的主要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形式:记叙(交代)了“人”+“事”(心情、背景、经过、感受)
2、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什么结果。2014年中招《看自行车的女人》阅读题中第1题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2题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就是对事件的概括。如果掌握了这个方法,这两道题就很容易做出来。
3、概括情节:做这种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要在正确划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时间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述,一般都要有主要人物和事件。
二、结合文段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1、注意人物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认真分析归纳。2014年的中招语文考试记叙文出的就是这类题型。在《看自行车的女人》一篇中,要求品读第3段和第6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注意引用作者在文中对相关人物评价的词语。
三、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段落在文章的作用有三种情况: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方法: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2、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方法: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3、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方法: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四、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我们首先要判断出划线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议论:画龙点睛,深化……中心。2014年中招考试《看自行车的女人》中第三小题: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7段为例进行分析。就是让说出议论句的作用。
五、概括文章的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 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六、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事物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语言的气势,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引用,引用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什么品质,一个是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七、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告诉我们了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几种做题方法外,记叙文阅读题重在多练习。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多留心、多总结,一定会总结出记叙文阅读题更多的做题方法。
第四篇:怎样三心二意做教学
怎样用“三心二意”来做教学
赵
春
2008年12月30日 怎样用“三心二意”来做教学
一见到这个题目,大家该骂我做事不专,投机取巧了。“三心二意”一词,本来是指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用来形容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那这“三心二意”又如何可以用来做教学呢?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的一句话。
我们作为教师该如何解读这里所讲的“三心二意”呢?我所说的“三心”乃是指教师工作中对工作和学生的“用心、专心和关心”。
所谓的“用心”是指对我们职业的用心。比如说,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纪律,严格作息制度,认真的上好每每一节课,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力求把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得问心无愧。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地无怨无悔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其次是“专心”。“专心”是指一些常规的事务,备课,上课,研究教材,钻研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等等,我们是新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教师自己有了学习的愿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达到从“活学教材”到“活用教材”的境界。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过:“敬业者,专心致志其事业。”看那些名人大师,他们虽然鹤发童颜但面对教材教学的研究仍然笔耕不辍,面对新教改的方方面面仍然讲的头头是道,依然走在我们大多 数年青人的前面,这就是老一辈对我们的指引和表率,我们很多的年青人,应用的是高科技,却没有领悟我们教育的真谛,所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教材、专心致志地学习依然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事务。
再则是“关心”。是指教师在熟练完成以上两心后,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关心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纪律,督促学生学习并理解当堂课的内容。这里所要求的严格要求,也是“关心”中所不能缺少的一个内容,古语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感和创意的学生,都有一颗颗闪烁的智慧灵光。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我们可不能像对待静静的物品一样去冷冰冰的对待他们。“红楼”中不是讲连块石头也有灵性吗?更何况我们的这些“三千弟子”。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句耐心的鼓励,对你来说可能是不费吹灰之力,但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终身难忘。这里是我的学生给我写来的一封信:
尊敬的赵老师: 你好!赵老师,我们读五年级的时候,您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很高兴这一年半里,您陪着我们度过了五年级毕业班。
有一次,上音乐课的时候,您叫我起一下头,可我很紧张,唱都唱不出来,您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说:“不要怕,唱错了没关系。”我鼓起勇气张开嘴,声音虽然很小,但是您仍然听见了,仍然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我,让我唱大一点。我终于唱出来了,您还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我。赵老师,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的。
„„
具备了以上三心,那二意又该如何理解呢?
其一是教师教学的创意。要说到创意,还得再次提到大师于永正,他每一句课堂教学语言,都让我们震惊不已,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又似是行云流水般挥洒自如,实乃教学语言之中的典范,功力已达炉火纯青之地步了。你看他所运用的语言,所讲述的事例,都是充满了奇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智慧中轻松步入知识的殿堂。还有赵谦祥的“绿色语文”教育理念和清华附小的“素读”法,这些都是教师教学敢于创新的成功范例。如果没有他们当初敢于创新的精神和执著的实干精神,那就不会有他们现在的成功。所以,教师必须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有目的有依据的创新。
其二是激情不老的意识。这些时间,由于有幸参加各种培训的原因,我们有幸聆听到一些全国知名的专家精彩的教学表演。从中所感到的,总觉得他们能够成为名师,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专注,专注到除了课堂之外,他们已旁若无人,专注到激情激情勃发,每一堂课他们都是那么投入,语气是那么温和,话语是那么抑扬顿挫,就像聆听一篇篇动人的故事,看着他们在课堂上那么活跃的样子,能唱、能跳、能说、能笑、能讲、能演„„,好像衰老这个词永远不会出现在他们的生命里一样,所以我想,激情不老是搞活教学永远的法定。
所以我以为,用新解的“三心二意”来做教学应当还是可行的,具体怎么做,是成功还是成仁就应该看各人的修为了。
第五篇:怎样做阅读题的方法?
怎样做阅读题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l)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2)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3)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4)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