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功》教案(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23:4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 功》教案(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 功》教案(人教版)》。

第一篇:初中物理《 功》教案(人教版)

第十五章

第一节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

2、有距离S,但力F=0(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功的公式: W = F S W—

— 焦耳(J)

F—

— 牛顿(N)

S—距 离— 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投影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师:我们已经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启发引导学生猜想。

投影:用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图示。

师:要得到不用机械提升物体和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分别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过图示加以说明。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数据?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在图上指出要测的量。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最简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收集证据。

生:进行计算、说操作步骤,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师总结强调。

投影练习题: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

在学生自我归纳小结后,教师投影小结内容

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W=F×s 注意:F≠0,S=0时不做“功” ;F=0,S≠0时不做“功”;F⊥s时不做功。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业

P107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4 5 教学后记

第二篇:初中物理《功》教案

第四章 4.2 机械功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功、功率。机械功、功率是“机械和功”这一章的第二节,是为下一节学习“机械能”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义。

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作”与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对费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

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吗?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本设计期望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计算功的大小,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功率有关的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

2.机械功(1)问题

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观察、讨论

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阅读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 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应用

3.应用

(1)问题

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

(2)活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3)例题

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4)布置作业

①教科书p17,1、2、3题。

②学生实验(这一内容既是这节课知识的应用,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测一测自己上楼做的功。设计方案,测量自己走上楼和跑上楼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测量数据填入活动卡p18的活动表格中。

(四)【板书设计】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公式

W=F·s——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

┕———力F做的功(焦)

第三篇:初中物理《_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

2、有距离S,但力F=0(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功的公式: W = F S W— 功 — 焦耳(J)F— 力 — 牛顿(N)S—距 离— 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投影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师:我们已经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启发引导学生猜想。

投影:用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图示。师:要得到不用机械提升物体和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分别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过图示加以说明。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数据?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在图上指出要测的量。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最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收集证据。

生:进行计算、说操作步骤,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师总结强调。

投影练习题: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

在学生自我归纳小结后,教师投影小结内容

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W=F×s 注意:F≠0,S=0时不做“功” ;F=0,S≠0时不做“功”;F⊥s时不做功。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节本课重的的两个必要因素更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这也是判断是否做功的必要点是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功的计算。其中,理解力学里做功条件。“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一直以来教师在讲授《功》的时候,总是先讲功的含义及两个必要因素,再举学利用公式 计算,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使 得爱学习几个例子,让学生识别哪些现象是做功了,哪些现象没做功,然后让的学生很努力地听,不学习的就只能“开小差”了。本人尝试对这生节课进行重新安排与设计,从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讨论”的形式,让一切变得更加顺理成章。

第四篇:初中物理《-功》教学教案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

2、有距离S,但力F=0(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二)功的计算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功的公式: W = F S

W—

— 焦耳(J)

F—

— 牛顿(N)

S—距 离— 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练习题:

1、用100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40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3000m,拉力做了多少功?

三、课堂小结:

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W=F×s 注意:F≠0,S=0时不做“功” ;F=0,S≠0时不做“功”;F⊥s时不做功。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功”新概念引入,学生比较难理解。

2、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区分日常功的认识和物理学中功的概念。

第五篇:初中物理《功》教案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教学设计

吕亚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

2、有距离S,但力F=0(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功的公式: W = F S W—

— 焦耳(J)

F—

— 牛顿(N)

S—距 离— 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投影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师:我们已经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启发引导学生猜想。

投影:用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图示。

师:要得到不用机械提升物体和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分别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过图示加以说明。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数据?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在图上指出要测的量。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最简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收集证据。

生:进行计算、说操作步骤,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师总结强调。

投影练习题: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

在学生自我归纳小结后,教师投影小结内容

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W=F×s 注意:F≠0,S=0时不做“功” ;F=0,S≠0时不做“功”;F⊥s时不做功。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业

P107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4 5 教学后记

1、“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功”新概念引入,学生比较难理解。

2、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区分日常功的认识和物理学中功的概念。

3、功的计算,和日常功的计算的差别认识,是难点。

下载初中物理《 功》教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 功》教案(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物理 15-1-1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 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 3、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4、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3000字) 《简单机械、功》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 主备教师:胡伟 备课时间:2011.10.30 no:12 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的要素和符号,会画力臂,辨析三种......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1、“功”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

    “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初中物理《功》说课稿,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市级公开课《功》的课后教学反思 ——青岛市第64中学 陈宝华 2012年11月28日,我举行了青岛市物理公开课,课题是《功》。课已经讲完了,但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学生学得......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机械和功

     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杠杆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类等臂应用: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说课稿-《电功》

    初中物理说课稿-《电功》.txt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初中物理说课稿-《电功》本说课稿共包括了教材分析,教学程序......

    初中物理《_功》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