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语复习教案
授课者:彭爱明 【复习目标】
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③褒贬色彩不同的
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复习时间】10课时
一、高考成语干扰角度解密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但是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1、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
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
2003年 捉襟见肘 未雨绸缪 自惭形秽 如数家珍 2002年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2001年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2000年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1999年 殚精竭虑 美伦美奂 炙手可热 一劳永逸
1998年 望其项背 处心积虑 火中取栗 拭目以待
1997年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趋之若鹜 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2、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 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如: 例
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题)
例
2、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题)例1中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例2 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解密之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第二篇:成语复习教案
尚美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
1.让学生明确考点要求 2.明确病句类型 3.掌握成语类型
(6)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
(7)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和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3.错误类型
望文生义 对象误用 褒贬误用 敬谦误用 语义重复 不合语法 形近、义近词混用 程度轻重
五、合作探究
1.【2016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
突破本节课重点
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
之如饴。...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答案】A 2.【2015年高考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5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六、课堂检测:完成《复习丛书》
七、教学反思
学案答案:1 A 2 A 3 A 4 D 5 C 6 C 7 D
第三篇:成语复习教案
一、明确成语适用的对象及范围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或物,不能张冠李戴。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让梨推枣”用于兄弟之间;“风平浪静”用于局势;“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涣然冰释”用于嫌疑误会等等。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不是惟一的,还须加以注意。例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第4题:“崇尚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此句中“淋漓尽致”,可以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本题说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很彻底,并不错。像这样的成语还有:“指手画脚”一般用来形容轻率的指点、批评,也可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舞文弄墨”有“玩弄文字技巧”义,又有“歪曲法律条文”义;“国色天香”可形容牡丹花香俱佳,也可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左右逢源”可指做事顺利,也可指办事圆滑;“堂而皇之”可用于建筑物,也可用于文章;“登堂入室”可用于学问,也可用于技能等等。
二、弄清成语相关的语境场合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也要注意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使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否则就会出现前后语境不合的错误。例如:A.班长高屋建瓴地作了总结性发言(大词小用);B.你要身临其境地替他想一想(“身临其境”与“想一想”不合);C.著名演员唐国强把毛主席演得栩栩如生(不合语境);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语义重复。例如:A.有难言之隐的苦衷;B.心里总是自惭形秽;C.这种事情令人匪夷所思;D.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录。
(2)顾此失彼。例如: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发了财,过上“小康”生活,真是否极泰来。(“否极泰来”指否与泰两个方面的转化,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只有“泰来”,并不包含“否极”)
(3)语义相左。例如:新形势下,新词语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纷至沓来。(“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而新词语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显然,成语语义与语境有差别)
(4)前后矛盾。例如:A.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B.几株杏花开放,姹紫嫣红;C.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5)成分误用 例如:A.将它作为批评史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动词性成语误用名词性);B.李老师谆谆教导起我来(名词性误用动词性);C.漠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补充式成语不能带宾语)。
三、了解成语潜在的感情变化
近几年成语考查特别注重褒、贬、中性色彩的正确运用。如1995年的“无所不为”,1997年的“趋之若鹜”,1998年的“处心积虑”,1999年的“炙手可热”,2000年春季卷的“蠢蠢欲动”、全国卷的“洗心革面”,2002年的“雨后春笋”等都是褒贬误用,在复习中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
有些成语褒贬鲜明。如“胸无城府”、“正襟危坐”、“侃侃而谈”、“大有作为”等都是褒义。“信口雌黄”、“东窗事发”、“无所不为”、“翻云覆雨”、“过江之鲫”、“高谈阔论”、“夸夸其谈”、“弹冠相庆”、“无独有偶”、““兴师动众”、“投其所好”、“惟命是从”、“天花乱坠”、“面目全非”、“亦步亦趋”等都是贬义。
有些成语是或褒,或贬,或中性,要根据对象、场合,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像这样的成语很多,例如:灯红酒绿、东山再起、高视阔步、独往独来、旁若无人、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咄咄逼人、呼风唤雨、想入非非等等。
四、注意成语运用的超常变化
1995年的“想入非非”和1997年的“不孚众望”则属于非常规用法考查。一般有两种情况。
(1)改变成语的常用含义。如“想入非非”,许多考生只知道常规用法是指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却不知道它还有想像进入到一般人所进入不到的境界,结果造成失误。
(2)变更成语词素来赋予其新的含义。如“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损人利己”与“损己利人”等。
五、掌握成语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
(1)适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等闲视之”、“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曾几何时”、“谈何容易”、“万应灵丹”等,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2)适用于诙谐、讽刺句中。如“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等。
(3)适用于谦词句中。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对自己写作的谦词)、“恭敬不如从命也”(多用于接受对方的款待或赠予)、“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抛砖引玉”、“问道于盲”、“敝帚自珍”等。
赫一时”、“无所事事”、1(4)适用于敬词句中。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蓬荜生辉”等。
六、辨明容易混淆成语的异同
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对常见易混的成语予以整理。根据高考所透露的信息,可从以下几种情况入手:
(1)形相近而意义有区别的。例如:1998年考过的“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这方面注意积累,常见的有:走马观花(偏重观察粗略)与浮光掠影(偏重印象不深)、情不自禁(偏重主观感情)与不由自主(偏重客观条件)、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与耳濡目染(强调受到影响)、含糊其辞(重在把话说得不明确)与闪烁其辞(重在说话躲躲闪闪)等。
(2)意义相近而用法有区别的。例如:1996年考过的“应接不暇(用于被动应接)”与“目不暇接(用于主动观看)”。这方面注意积累,常见的有:不胫而走(一般用于消息传播)与不翼而飞(一般用于物品丢失);囫囵吞枣(多指读书方面)与生吞活剥(多指别人的经验理论)等。
(3)意义相近而感情色彩有区别的。(这种情况容易辨析,例略)
三、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
1、吃透词义。
成语的含义不是它所构成的单个词语简单叠加组合,而是在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背景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切不可望文生义。如:
例
1、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例
2、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例1中“名正言顺”的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例2中“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2、褒贬误用。
大多数成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词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候,由于对一些成语褒贬不辨,从而导致误用。如:
例
3、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例
4、现实中,有许多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
例3中的“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达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贬义。例4中的“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
3、辨清对象。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
例
5、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例
6、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例5中“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例6中“忍痛割爱”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自己所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爱”。
4、删除赘余。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如:
例
7、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例
8、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例7中“大方”是指某种专长的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被内行的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让人”。例8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5、前后矛盾。
成语在句中意思尽管准确,还应注意它和其他词语是否矛盾。如:
例
9、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例
10、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例9中“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例10中“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认为错”,可用“不以为非”。
6、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如:
例
1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
12、这里药铺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例11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12中的“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7、相信本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
13、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
例
14、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例13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例14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完)
解析2007年高考对熟语的考查
类型一:望文生义
例1.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全国卷Ⅱ2题B)
例2.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江西卷4题B)
例3.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式,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宁夏卷19题A)
例4.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广东卷2题D)
解析:熟语一般都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1句中的“间不容发”本是指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用来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危急。而例句却误解为“刻不容缓”之意。“不堪设想”本是指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意思是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而例2句误解为“不可理解,不可想象”之意。“耳提面命”本是用来形容恳切的教导。例3句误用为“面对面”之意。“南辕北辙”是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而例4句却理解为“方法、角度不一致”之意,望文生义。
类型
二、不分褒贬
例5.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全国卷Ⅰ2题B)
例6.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全国卷Ⅱ2题C)
例7.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浙江卷3题C)
例8.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江苏卷2题B)
解析: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分清色彩,否则就会误用。例句中的“蠢蠢欲动”多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份子策划破坏活动,是一个贬义词。例5句将它用在选择专业的学生身上,显然错误。而“凤毛麟角”是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属于褒义词。例6句不分褒贬,误用在了“不自觉”的人身上。“推波助澜”是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这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词,而例7、8句均没有辨清色彩。
类型
三、对象误用
例9.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北京卷3题D)
例10.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浙江卷3题B)
例11.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湖北卷3题D)
例12.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安徽卷2题B)例13.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江西卷4题A)例14.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江西卷4题C)
例15.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家,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宁夏卷19题C)
例16.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山东卷4题B)
例17.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山东卷4题D)解析: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张冠李戴。例9句中的“含英咀华”本来是比喻人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而例句却误用在了花蕾上。“遇人不淑”中的“淑”是美好之意,整个成语是特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行不好的丈夫。而例10句却明显用错了对象。“鱼目混珠”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例11句中的网络歌曲创作只能说是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不能说作品是假的,所以用错了对象。“洋洋洒洒”是形容文章或探花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可以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而例12句却误将它用来形容“中华地方文化”,对象不对。“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例13句却将它错用在“在家休息的人”身上,不妥当。“情不自禁”本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例14句误用在眼睛上,对象错了。“对号入座”是比喻把有关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而例15句却是“大家”把“小王”和“指挥家”对比联系起来,用错了对象。“猝不及防”是指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而例16句却错用在了“惊喜”上。“自相矛盾”的对象应该是指自己跟自己,而例17句的对象却是“媒体”与“官方、军方”之间。
类型
四、谦敬错位
例18.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辽宁卷4题C)解析:有些熟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18句中的“大人不见小人怪”是指对方心胸开阔,不会介意自己的言行,是一个敬辞,一般用在对方身上,表示敬意。而例句中却明显不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类型
五、不合语境
例19.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和尚好念经。(浙江卷3题A)
例20.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所赠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赠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四川卷3题A)
例21.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布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湖南卷3题D)
例22.王懿容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谓商代文字的第一人。(辽宁卷4题D)
例23.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敬佩。(宁夏卷19题D)
例24.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山东卷4题C)
解析:熟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而不恰当。例19句中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指本土的人总以为外来的人或物比自己的好,而没有看清本土的人或物其实同样具有实力,例句中并没有相应的足够的语境。“僧多粥少”是比喻人多东西少,不够分配。而例20句说的却是面积大而人少,不符合语境。“水乳交融”是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有相互渗透融合之意。而例21句中国画个部分之间应该没有体现相互渗透融合的语境。“刮目相看”是指用区别于以往的新的眼光来看待。例22句中主人公与“龙骨”既然是“第一次相遇”又怎么能说是“新眼光”呢?“虚怀若谷”是用来形容人十分谦虚。而例23句中并没有体现丛飞谦虚的语境。“慷慨解囊”是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而例24句中并没有“帮助别人”的语境。
类型
六、功能混乱
例25.在这次举办的“当代书法艺术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全国卷Ⅱ2题A)
例26.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安徽卷2题C)例27.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安徽卷2题D)解析:每个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例25句中“等量齐观”是一个动词结构,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在使用时一般是人作它的主语,而例句中却是“作品”作了主语,造成与“等量齐观”无法恰当搭配。“完美无缺”是形容完备美好,没有缺点。作为一个形容词,它常常用作谓语,而例26句中却用它来作“取出”的状语,造成修饰不恰当。“酣畅淋漓”是形容十分畅快,在例27句中用作“发挥”的补语,二者搭配不当。
类型
七、自相矛盾
例28.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辽宁卷4题B)
例29.我国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广东卷2题B)
解析:例28句本来想表达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是无可置疑的,但因“不应”一词然而把意思弄反了,自相矛盾。同样,例29句本来想说我国不应该盲目高估自己,而“妄自菲薄”是指过分的看轻自己,造成前后意思矛盾。
——摘自《考试》 作者:安民
2005至2007年浙江高考熟语试题
(2005年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成语使用能力。本题正确选项B。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2006年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解析】正确答案为C。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贬义词,不符合语境。这里要改为“不厌其烦”。宛然在目:仿佛在眼前。是一种回忆,而这里是眼前的现实,也不符合语境。胼手胝足:手和脚都磨出了老茧,形容极其辛苦。使用合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中最武勇的是吕布,马中最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褒义词。和前面的“鲁莽草率,刚愎自用”矛盾。高考专项训练
正确使用成语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邓小平同志的精辟科学论断,使这位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B.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真教人目不暇接。C.苏凤麒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在天文学方面初露头角的机会。D.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
艺术的始作俑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往,真当另眼相看。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 6 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 又东山再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因为青年们的写作经验还欠丰富,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应反唇相讥,但是我们也看得出,越敢大胆创造的青年作家才越有出息。B.敬爱的周总理一直以'艰苦朴素'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教育我们,并
且身体力行。C.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是不希望看到我们强大的,他们从未放弃'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并把这种图谋付诸行动。我们必须临危不惧,警钟长呜。D.我对他那不舍昼夜的工作态度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敬佩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真可谓处心积虑。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烽火,消费者倒正好可以火中取粟。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1956年4月21日,我国离大海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有了来自东海之滨的直达列车。从此'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成了千古绝唱。B.'简炼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无可削'、'不得减'的高水准。C.胡老板搞装璜发了财,就目中无人起来,待人接物总是侧目而视、不屑一顾的样子。D.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的祖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就会取得四化建设的丰硕成果。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白骨精尽管云谲波诡,变着法子多次以假象迷惑唐僧,但还是被孙悟空识破阴谋,打得原形毕露。B.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C.从某种意义上讲,搞财务工作犹如阪上走丸,有一定的风险,只有精通业务,严于律已,才能'化险为夷'。D.有的老师抓住课文中无关主旨的一两句话大加发挥,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是小题大作。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眼看联欢会已经迫在眉捷了,我的节目还没准备好,不临阵出丑才 怪呢?B.电视台将直播港督撤离香港,我当然不能放过收看这千载难逢的场面。C.他俩虽说在同一车间工作了七八年了,但是关系一般,总是这么不即不离的,说不清什么原因。D.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的举重健儿刚走下飞机,就被前来欢迎的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灸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B.有一点儿不实事求是,大海就要惩罚你,就会叫你船覆货没,葬身鱼腹。C.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D.你以为他们会就此罢休吗?不,得陇望蜀,他们的欲望你永远也满足不了。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军事训练中,他把数理化知识运用于科学练兵,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C.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D.经过她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云烟。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大火。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已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D.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单位这几年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与那些先进企业相比,就显得黯然失色、不足称道了。B.刚走下舷梯,载誉归来的国手们就被记者们围得严严实实,被相机的闪光灯晃得眼花缭乱。C.为了不断开发新产品,产品设计部的工程师们终日处心积虑,绞尽了脑汁。D.一个时期以来,歌剧《图兰多》的上演,成了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B.他们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靠着大树,奏近了,不拘一格地谈笑起来。C.我们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D.你以为他们会心满意足吗?不,你算了,他们的如意算盘远不止这些。
13.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农民 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B.张成不幸被敌人逮捕,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体无完肤,但仍然严守党的各种机密。C.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的面貌起了很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比起一些兄弟单位来,仍然有一定差距。D.一些不法商贩将过期食品在包装上稍微改头换面,又放在货架上继续出售,对这种不法行为必须狠狠打击。
14.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折父 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灸手可热的题材。C.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它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D.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和写作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他对流行于学术界的虚浮浅薄之风表示愤懑和厌恶。15.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场大雪过后,平日热闹闹的大街,也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B.他的理解能力极强,一篇内容深刻的文章,他只要浮光掠影地看上一眼,就能抓住文章的实质了。C.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真大,乡亲们都富了起来,昔日的土墙、茅屋,都面目全非了。D.虽然同在一个班,由同一个老师教,但是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却参差 不齐,这并不奇怪,因为决定学习成绩的好坏,还有许多别的因素。16.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当考虑群众的利益,作为干部,这更是义不
容辞的责任。B.到处伸手,充当世界警察,干预各国内政,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这就是某些超级大国的本来面目。C.对犯过错误的同志,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是每一个同志责无旁贷的事,袖手旁观是完全要不得的。D.看到排山倒海般飞驶而过的高速列车,铁路战线的许多老同志都激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署自己的姓名,以假当真,鱼龙混杂,骗来黑钱。B.老王的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C.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D.于是,形形色色的人造神童方案带着盅惑人心的许诺,向着毫无自 卫能力的龙种凤裔们辅天盖地而来。18.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B.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一种妙手回春之感。C.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我认为也不可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D.历史上多少忠臣义士,死心塌地,进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 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答案:
1.C 2.B 3.B 4.D 5.D 6.D 7.C 8.D 9.B 10.C 11.D 12.D 13.D 14.D 15.D 16.C 17.D 18.C 8
第四篇:成语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成语复习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文本,复习成语的有关知识和怎样正确使用成语。
二、学生归类 交流成语
1、看看老师出示的几组图,你能想到那些成语?交流 交流成语归类,试背:
第一单元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第二单元 以身许国 碧血丹心 嫉恶如仇 大义灭亲
敢怒敢言 忧国忧民 横眉冷对 浩气长存
第三单元 湖光山色 人间天堂 明月清风 桂子飘香
水光接天 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 鱼米之乡
第四单元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第五单元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功成名就 著作等身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第六单元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第七单元 春满人间 欣欣向荣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3、小结:
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更主要的是会恰当地使用成语。老师这里准备了闯关练习,看谁能最终赢得“闯关小勇士”的称号。
三、成语闯关
(第一关)你能用吗?
本册书中写人的动作、写景物的成语等很多,现在我们重点检查大家头脑中有没有这样一些成语,能不能在具体要求下用一用。闯关成功就成了闯关小达人。
1、本册书中围绕学习的成语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来吗?
(1)形容读书多,学问大的: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2)形容声势浩大的:万马奔腾、千帆竞发
(3)表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信任,亲密合作的: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志同道合、亲密无间、同舟共济、心照不宣、荣辱与共,唇亡齿寒
(4)形容忠心报国、一心爱国的: 以身许国 碧血丹心 嫉恶如仇 大义灭亲 敢怒敢言 忧国忧民 横眉冷对 浩气长存 讨论交流。[二] 第二关:你会用吗?
师导言:我们有那么多成语在头脑中“随时待命”,在生活中应用,在运用中考虑用得准不准,用得合不合适,所以第二阶梯是看你会不会用。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一()惊人()米之乡 大义()亲 顶天()()十年树()百年树()满腹()()著作()身 开()相见()种()样()紫()红()()向荣
1、小刚成绩平平,没想到他参加县毛笔字竞赛获得一等奖,真是“一鸣惊人”哪!
2、老师的最大愿望是桃李满天下,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老师含辛茹苦的付出的写照。
3、他为了正义大义灭亲,对违反国家人民利益的亲人不徇私情。
4、高淳由于农业和渔业发达,被称为“鱼米之乡”。
5、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6、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与日俱增.7、我们浏览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
8、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关:你善用吗?
师导言:大家对成语积累很丰富,而且用的很准确,当然,这还不够,我们在平时的说话或写作中还要有主动运用成语的意识,这才是学成语的最终目的。看看下面的照片,你能用成语说上一两句话么?
四、总结
1、师:成语运用的准确恰当,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因此,不断地积累并梳理所学过的成语,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上了这节成语复习课,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用带有成语的一句话来表达吗?
2、师总结:成语是语言王国里的一朵奇葩,它魅力无限,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坚持积累,并适时地运用,相信你们在表达、习作上词汇表达都会更丰富的。
五、作业
任选一个主题写一段话,记得要用上成语哦!
1、春天到了,百花争妍。请你用“春天到了……”开头,写一段春天的景色。
2、临近期末考试了,同学们都在勤奋学习,认真复习迎考。
请用“自习课上,同学们……”来写一写同学们是怎样复习功课的。
第五篇:成语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成语复习
教材分析:
成语的梳理,可以就“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等方面进行,但考虑到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更多的关注如何使用成语,对于成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关注很少,同学们没有感受到成语的魅力,在应用时也往往局限于死记硬背,生拉硬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把主要目的是结合高考,引导学生热爱文化,热爱语文,热爱成语学习。学情分析:
1、高三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是理性分析能力相对薄弱,同时让同学们感受成语的魅力。
2、通过高中三年课改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同学们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运用成语,体会成语的魅力。
2、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成语的特性,了解其文化内涵。教学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为主,辅助以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成就辉煌。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成语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是中华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让我们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之情欣赏相声《成语新编》。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演员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成语的简洁精辟,让我们感受到了成语这种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
三、表演成语
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一名同学通过肢体语言体现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另一名同学猜出屏幕上展示的成语。体会成语表意的形象性。画饼充饥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嗤之以鼻
四、成语与传统文化
(一)生肖成语
1、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并伴随一生的属相,我们也开始参与了中华文化的传承。龙蛇马羊乃至猴鸡狗猪,这些生肖依次出现,它们将每一年的地支化为灵动的属相,你知道每个属相所对的地支吗?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 ︱ ︱ ︱ ︱ ︱ ︱ ︱ ︱ ︱ ︱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同学们能说出有关这些属相的成语吗?以接龙游戏的形式展现。例:鼠 投鼠忌器 抱头鼠窜 鼠目寸光 獐头鼠目 牛 牛刀小试 对牛弹琴 牛角挂书 汗牛充栋 虎 三人成虎 生龙活虎 如虎添翼 为虎作伥 兔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守株待兔 狡兔三窟 龙 来龙去脉 乘龙快婿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蛇 打草惊蛇 虎头蛇尾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马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天马行空 羊 亡羊补牢 羊肠小径 顺手牵羊 羚羊挂角 猴 杀鸡儆猴 尖嘴猴腮 沐猴而冠 轩鹤冠猴 鸡 鸡鸣狗盗 鸡犬不宁 鸡飞狗跳 鸡毛蒜皮 狗 狗仗人势 狗尾续貂 狗血喷头 丧家之犬 猪 狗彘不食 豕突狼奔 猪突豨勇 狗彘不如
岁月的舞台,一年起幕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生肖,十二年一登台,十二岁一循环,每一种属相,都有广阔的文化背景为依托。生肖与成语的结合是规模博大的文化集结,而谜语成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成语谜语
1、谜语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社会人们在什么节日举行大规模的猜谜活动呢? 元宵节
2、当时,灯谜的谜底又以什么居多呢? 经史子集中的句子与成语。
3、古人就已经在生活中感受着成语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文化的花园,去采撷充满魅力的花朵,获得心灵上的文化享受。关公战李逵 武大郎设宴 孙悟空龙宫借宝
一把辛酸泪,写成《红楼梦》。
谜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知识,能启迪人的智慧,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与一体。一条典雅自然、清新隽永的上乘谜语,无异于一句优美的诗文。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这样的文学形式还有许多,对联艺术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部分。
(三)成语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欣赏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颜迈为了赞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赠送给他的一幅对联,张于蒲松龄的书斋——聊斋中。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使百二秦关都归楚所有;苦励心志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都出自历史典故,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强敌的勇敢、无畏,面对挫折的坚忍、不屈,体现着民族精神。请同学们朗读这幅对联,感受民族精神。
2、让我们带着对先人的崇敬和民族文化的自豪一起走进成语对联。
上联:流芳百世 下联:
上联:阳春白雪 下联:
上联:引狼入室 下联: 上联:守株待兔 下联:
作为民族语言的明珠,成语是在我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磨洗、提炼中形成的,它就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每一个成语都具有一段独特的历史,闪耀着历史的光彩。这是我们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四、成语运用
就冒雨军训,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成语。
齐心协力 谈笑风生 未雨绸缪 身先士卒 岿然不动
差强人意 飒爽英姿 河东狮吼 翻云覆雨 再接再厉
正确使用成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生色,增加语言的内涵和厚重,增添文采,提高品味;而使用不当则会词不达意。正确使用成语是一个文化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首先要认真学习,掌握所使用的成语的本义和形成过程,理解其历史和现实语境,认真掌握每一个成语的特定内涵和韵味,这需要十分严肃的态度,且不可望文生义,不可随意猜度古人。另外,还应注意其感情色彩,避免误解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