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

第一篇:《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

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片段欣赏”、“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式]

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今天,我求将接触到厂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儿他就是法布尔。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

(若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因而黄亚治在翻涌对,把它改名为《昆虫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老人,一同走进蝈蝈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

二、学生朗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

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教学具体过程。

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最让你们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方案一

(1)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2)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和蝉的句子。蝈蝈 蝉 问

进攻者 被进攻者 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被活活咬、一跳 蝈蝈很凶狠

一同从树上掉下来 打斗过程很激烈 勇敢纵身追捕 惊慌失措逃窜 纵身,反映了蝈蝈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原因:蝈蝈有“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补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

(3)小结。

师:这段文字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3、学生默读课文;一找出蝈蝈还有哪些食物习性。

师:蝈蝈除了喜欢吃蝉,还吃什么东西?吃东西时有什么习惯?

生:吃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也吃同类。当拥有共同食物时,蝈蝈一个一个进食。

4、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我们谈论了蝈蝈这么久,谁能告诉我,蝈蝈到底长得什么样?

生:文章第8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接方案二中关于蝈蝈声音部分的教学。

师:我们对于蝈蝈怎么能“只见其虫,不闻其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蝈蝈是怎么叫的。

方案二

①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运用比喻)

暗哑类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③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

3、按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

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1)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如指出蝈蝈也有怎么的一面。

(2)“以人性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措”,充满了对这种水生命的热爱。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总结

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七、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这么有趣,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第二篇: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要点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科学单元,所选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旨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翻过那座山》也 专门设立一个专题 《永远的法布尔》 , 上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对法布尔的 昆虫世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本文的语言生动,在学 生心中很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教学时可进一步强化这种兴趣,通过自读、自说、自评的方式 使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体味科学的魅力。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知识与技能:1.品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2.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界中的一种鸟啼虫鸣。学习重点: 了解蝈蝈的习性,学习美词佳句。学习难点: 1.为什么要写蝈蝈的同类相食? 2.一些难句的理解:(1 “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2 “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教学媒体的选用: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优化设计:(一(一教学导入:

出示谜语——肚大头小,高举双刀,只管杀虫, 不会割草。(打一动物(蝈蝈此时再出示 蝈蝈的图片, 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蝈蝈的体型特征十分鲜明肚大头小双刀,习性也很突出, 今天再来学习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小品,深入他的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可爱的 蝈蝈。

(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刚进入学习初始阶段便处于亢奋状态,有利 于课堂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 狩猎(喑哑(静谧(篡夺(吮取(妒忌(再让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其他生字。

(学生的层次有差异,对课文的认知也必然存在不同,安排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 不留识记的死角。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了解蝈蝈的习性,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加深学习的印象。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能记多少记多少。

交流后设疑:假如有一些小朋友正在捉蝈蝈玩,你上前阻止,你该怎么说?要求合情合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是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设置该环节 就是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用活动的形式进行,便于激发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

(四跳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文中对蝈蝈的称呼发生了多次变化,迅速找出来:

在 情况下称。

体会在这种变化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喜爱蝈蝈,关注一切生命。

(五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表现力强,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句子。

我 ,因为。

(六自由研读,质疑问难: 可引导学生体会文句 “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 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 鼓励学生对其质 疑,并进一步带领学生对其进行修改。

(这句话在文中是有歧义的,和上下文不能很好地贯通,稍加修改后即可以消除歧义。学生 有差异,接受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存在差别,设计这一环节能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同时质 疑问难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七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鸟鸣虫吟一定在你的记忆中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你能用爱的笔触 , 运用拟人手法将 其记录下来吗?(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只有实践,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第三篇:《绿色蝈蝈》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内容。

②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③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a.培养阅读能力;b.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由猜谜语引入课文。(关于昆虫螳螂、蜻蜓、蝴蝶的谜语课件)

法布尔(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 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著作有《昆虫记》,人们曾称他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两位学生上黑板听写)

狩猎

喧嚣

喑哑

静谧

篡夺

喙开膛破肚

弱肉强食

窃窃私语 惊慌失措

三、观察图片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蝈蝈的外形吧!

四、思考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蝈蝈除了外形可爱之外,还有哪些可爱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并总结:声音的可爱、动作的可爱、性格的可爱等

明确:蝉的哀鸣

3、蝈蝈的叫声又是怎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句。

明确:窃窃私语

像是滑轮的响声

喑哑

尖锐 短促 清脆

4、蝈蝈有哪些食物习性?

明确:喜欢吃蝉的肚子、甜食、昆虫等,是杂食昆虫。

5、在介绍蝈蝈的食物习性部分,你最欣赏的是哪一段,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品味课文精彩语段和语句。

观察和实验

7、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蝈蝈的外形、叫声和食物习性。

这样写使行文更生动,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五、课外延伸

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吗?你观察过蜘蛛织网、蚂蚁搬运食物吗?希望你用一段话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形象地描绘出来。(可在课堂完成,也可放在课外。)

六、作业

1、完成片段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第四篇: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的小昆虫,《绿色蝈蝈》一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分别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采用赏读、整理、创新相结合的学法来学习课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各方面习性的强烈的好奇心,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生命。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六、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七、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优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2、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在初读课文后用填写蝈蝈自荐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

3、合作研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八、学法指导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九、课时安排

1课时

十、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十一、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

让学生聆听大自然中生物的声音,判断是哪种动物的叫声,最后由蝈蝈的叫声引出我们课文的主角。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蝈蝈的知识。同学的介绍和视频资料已能够吸引同学去深入了解课文了,由此,导入课文。

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动物声音。介绍蝈蝈。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词。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篝(gōu)火喧嚣(xiāo)狩(shu)猎篡(cuàn)夺窸(xī)窣(sū)气氛(fēn)吮(shǔn)吸静谧(mì)喑(yīn)哑(yǎ)螽(zhōng)斯莴(wō)苣(jù)颚(è)喙(huì)嗉(sù)

2、创设情境,蝈蝈去人才交流中心交自荐书,根据你所了解的蝈蝈的特点,你觉得什么职业适合它呢?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学生可能会说歌手、模特、保镖、猎人、美食家等)老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注意总结概括,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蝈蝈的哪些特点和习性。(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

速读课文,找到蝈蝈的相关介绍,发挥想象力,填写自荐表,口头表达

(三)精读课文,合作研讨

1、刚才同学们也注意到了,作者在文中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这些称呼的变换起到了什么效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喜爱之情,更使行文生动。

2、比较阅读,发现语言特点。

将《辞海》中对于蝈蝈的介绍与本文比较,能发现本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段落?说一说理由。(师生共同赏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3、总结文章写作特色: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对比突出特征。

学生合作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评一评。

(四)拓展延伸

如此生动的文章来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为何他能将一个小小昆虫写得如此趣味横生?我们不妨走近法布尔去了解一下。(作者简介)从法布尔身上我们能发现点什么,那么,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可曾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说出来交流一下。(学生畅谈)

同学们的经历多有趣啊,我们在同学的引领下再一起去自然中看看吧!(展示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你心中有何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亲近自然,关爱生命(文本升华,直击难点)

学生结合自己所得畅所欲言,深入实践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仿写小练笔:(任选其一)

a、细致地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形体特征;

b、形象地描述一种昆虫或者鸟的叫声;

c、抓住特征介绍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食性、住处、活动……)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

第五篇:《绿色蝈蝈》最新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喂养蝈蝈的亲身经历。另外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本文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采用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资料助读

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章

1、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篝(gōu)火 喧嚣(xiāo)狩(shòu)猎 篡(cuàn)夺

窸(xī)窣(sū)气氛(fēn)吮(shǔn)吸 静谧(mì)

喑(yīn)哑(yǎ)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颚(è)

喙(huì)嗉(sù)

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外表、叫声、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3、交流讨论,编写谜语。

教师再次用课件展示蝈蝈图片,学生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四、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讨重点:

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212、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看,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六、小结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让自己充满爱心。不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厌烦了人事,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

2、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下载《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 朱孝荣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绿色蝈蝈。 2、品味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执教: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兴凯学校 王双平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4、 培养学生的......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反复阅读,概括归纳,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捕捉信息。了解蝈蝈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3.采用赏读、整理、捕捉趣味,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一、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猜几个谜语。(PPT)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蜘蛛 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蜈蚣 白......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篇一:绿色蝈蝈教学设计《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江苏省吴江市庙港中学 杨 雯【探讨问题及解决方法】《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概括。 2、细节感悟,品味语言。 3、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 2、②品味语言──体会美......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江苏省吴江市庙港中学 杨 雯【探讨问题及解决方法】 《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