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植物与生活
三年级小种植——植物与生活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植物,使学生产生对植物的关爱之情。
2、通过研讨,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懂得为保护植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认识了植物的多样性,研究了植物的生长之后,学生继续研究植物与我们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关爱植物。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为共同创造我们和谐的社会而努力。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关爱植物 教学准备:
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图片。教学过程:
一、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分析书中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估计)我们的环境需要植物来装扮;植物是我们的食物来源;我们身边的用品需要植物来制作。
教师小结:植物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能美化家庭、公园、学校、社区的环境;蔬菜、水果、粮食等植物产品我们能吃;可以用植物做家具、门窗、布等许许多多日用品。
二、研讨植物对我们所作的贡献
引导: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处于最关键的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讨论“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的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研讨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以下补充: 从不同角度介绍植物对人类的作用: 1.植物是天然的“氧气库”。
据测定:1 hm2阔叶林每天能吸收1 t二氧化碳,释放0.73 t氧气,可供1 000人呼吸一天。全球森林每天大约能吸收5.5×1010 t二氧化碳,同时放出4×1010 t氧气。
2.植物是天然的“消毒器”。
据统计,闹市区内氟化氢含量是绿化区含量的数百倍,植物叶面上有气孔,有毒物质可随气体进入叶的组织内,如龙柏可吸收氟化氢并储存于植物体内,经过植物的加工,放出无毒的气体。桑、桦、柳等都有较强的吸氟能力;杨、槐有较强的吸镉能力;水葫芦能转化和消除汞、银、酚。据统计,一亩水葫芦每天可从水中获取75 g银;1 hm2 柳杉每年可吸收H氧化硫720 kg。由此可见,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气等有害气体。另外,像银杏、松柏、柳树、大叶黄杨、夹竹桃等均能分泌挥发性的抗生素,“清洗”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3.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
植物的表面有表皮和腺毛,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分泌部液吸附大量的烟尘。因为
植物的叶片数目多,面积大,是城市主要污染物──烟尘的天然“吸收器”。1 hm2树林可吸附烟尘340 t。同时植物也是可吸入颗粒物──花粉的主要“克星”。据悉,原始森林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它不仅改善心肺功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神经衰弱。所以说,植物有杀菌、吸尘、消毒的作用。
4.植物是天然的“消声器”
城市车多、人多、噪声危害大,而且声波通坚硬而平整的建筑物表面会发生强烈的反射,加大噪声的污染。而绿色植物可通过浓密的枝叶吸收不定向的反射声波,从而大大降低噪声的强度。有资料显示:20~40 m的林带可降低噪声15分贝。
5.植物是天然的“调温器”和“加湿器”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能遮挡太阳辐射热的80%,有人也称植物为气温调节器。另外,植物叶的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使水以水蒸气形式向空气中释放,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气加湿器。同时也为降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此外,植物还有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沙漠化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这些信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明确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研讨交流明确努力方向
引导:既然植物对我们的生活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植物?我们平时做的哪些事是对植物有利的,哪些是对植物不好的行为呢?
1、教师介绍:学生种树、给植物浇水、折树枝、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在树上挂东西、砍树等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这些行为哪些做法好?哪些做法不好?
2、进行互换角色的体验:如果你是植物,你有什么感受?用形体、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如:学生当作植物,教师说一种不良行为,让学生把树的感受表演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感觉的,也需要人类的尊重和爱护。
四、课后延伸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植物做一件好事。还可以扩展到家、社区、公园等场所。教师提示: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二篇:我与植物交朋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我与植物交朋友(小学五年级)——指导老师:崔丽君张燕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植物,学会观察并写生,了解植物的名称、形态、特点和一般生长规律;
2、掌握植物栽培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种植是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之一,初步掌握科学种植技术。
3、感受、感知植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调查的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较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写出简短的调查报告。
2、能利用对比观察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亲自动手栽培实践,获得栽培的亲身体验。
3、亲历参观、调查、栽培、计算、对比等实践过程,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近植物,爱护植物。
2、热爱劳动,尊重生命。
3、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活动时间】一天
【实施过程】
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5—6人一个小组;从问题出发,师生一起走近植物;将问题分类,确定分主题:
预设三个分主题:我与植物面对面;我与植物手拉手;我与植物心连心。分主题一:我与植物面对面教学实施过程
一、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察经历,师生共同探讨观察的经验和方法。
二、根据预设调查主题和学生生成的问题,指导学生制定和修改调查计划
三、外出调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调查计划;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回答学生的询问、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整理调查结果
教师温馨提示:对每次活动都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和反思,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幻灯片、手抄报、小作品、相声小品、顺口溜、三句半等,内容具体提示如下:
你了解和运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在哪? 你增长了哪些见识?有什么样的感受或体会? 最让你难忘的事是什么?
你对植物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哪些的倡议或具体方案? 小组自评、互评……
分主题二:我与植物手拉手教学实施过程
一、了解植物栽培
说一说——生活中你参与过或者见过哪些栽培方式? 看一看——现代栽培是什么样? 想一想——土壤对植物起什么作用? 议一议——离开土壤,我们该如何栽培?
二、栽培实践:
1、培育种子:以豌豆苗为例介绍无土栽培育种主要技术要点:
15分钟24小时温度:25℃左右
选种——洗种——烫种(55℃水)——浸种(清水)——催芽湿度:70% 透气: 去病苗
——播种——管理喷淋——成苗采收
遮光
2、种植种子
因为植物生长是个长期的过程,本活动只有一天,所以此环节依先后顺序将种子的播种和护理循环起来,即保证每个班都能够体验播种和护理的过程,但观察的是不同班的不同天数的种苗。
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是对比试验法,即:
直接播种:没有经过科学处理的种子直接播种,并做上标记。科学播种:选健康的种子——浸泡种子吸水——保温催芽后科学播种 温馨提示:做好实验标记牌,记录好播种方式、播种日期、播种人和护理记录 活动具体内容有:
l体验科学上盆:——怎样保证盆栽花卉的透气性?怎样更能保护好根系?土加到多少适宜?怎样浇水?
l观察幼苗是否需浇水,适时浇水。
l幼苗是否需见苗,适时见苗。
l是否发现有病菌苗?怎样处理的。
l即时分苗(4——5片真叶)
l将护理过程和护理者姓名记录到实验牌
l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幼苗的生长过程。
l积极劳动,用心填写观察记录 附观察记录表:
3、、小组整理体验资料,总结经验,做好自评和互评。
1、以实践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为主,兼顾结果评价。
2、以小组评价为主,结合自我反思和教师建议进行多元评价。
分主题三:我与植物心连心教学实施过程
一、植物用途知多少
1、参观中草药展室
2、对比分析植物对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
1).实验对比
学生通过测量种植植物多少不同的场地的温度和湿度,对比分析植物对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
不同植被的温、湿度对比试验 2).图片对比 学生通过欣赏“植物与人”的系列图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影响以及现实的差距。
3).数据对比
老师提供多个国家的国家人口、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等数据资料,学生对比分析,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
4)、数据计算
老师给出一颗普通白杨正常条件下的成长情况,组织学生以一次性筷子为例,计算并感受一次性筷子造成的巨大树木消耗,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加入到保护植物的行列。
3、护绿点点碰:共同探讨有关植物保护的国家对策,为保护植物出谋划策;“良好行为从自身做起”,争做环保志愿者。
4、倡议幅上大联名:各个小组涉及本组的倡议口号,共同设计、完成倡议内容。
第三环节:总结题及评价
1、将整个活动所得进行总结,汇报交流。
2、各个小组在总结本次活动的基础上,制定走出基地后的活动拓展计划。
3、总结和开放性评价。
4、整理所有活动资料,存入学生活动成长记录袋。
【教师随笔】注重引领珍视生成 ——我与植物交朋友活动指导反思
一直以为植物学是自己的专长,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参与“我与植物交朋友”实践活动应该是信手拈来、如鱼得水。然而,从开始的自信,到指导中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再到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其实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活动中会时时用到,但真正出现的问题往往不在于此。
比如选题,五年级的学生,大多数不能理智的分析哪种课题对自己成长有帮助,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哪个有趣,哪个能跑出去“玩”等等。如果说基于兴趣是选题的宗旨,那么学生选题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还不能客观正确的明确自己的兴趣,此时的引导关系着他们整个活动的参与及成效。因此,引导学生选题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自己在某个方面有特长;自己感觉哪方面存在不足,想加以锻炼;与自己的家庭、学校等生活关系较密切的;自己常常观察、思考或存在疑惑的相关问题……不能让他们茫然选题。
活动中,指导的关键在于方法需求时的引领。不能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哪种方法在实践中必然用到,提前系统的讲给学生。比如,校园植物调查主题需要调查方法指导、校园绿地我设计中要有园林规划基本方法的渗透、神奇的植物孕育要有育种育苗的栽培方法等等。曾经试着提前讲给学生,但是,在他们还没意识到自己必需采用这种方法时,讲、听的效果很差。因此,方法指导的时间很重要,要密切关注每个组的实践动态,体察他们迷惑的关键期,然后在需暖是送炭、饥渴时送粮,虽然这样耗费的精力要远远超过系统的讲,但孩子们掌握并应用的效果更好。
除了关注学生随时的需求外,更要随时跟踪每个组的研究情况,尤其是每一个生成的问题,那怕是生成的倾向。学生有实践的任务,经常会忽略或放弃对生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或研究,这时需要老师的专项指导。比如:秋季落叶的观察和研究中,学生捡起落叶讨论起如何制作成书签,属于生成的问题,但对当前研究的主题关系并不是很大,我就鼓励他们课下尝试制作;而春季校园小花园规划设计中,小组成员偶然发现了南边被图书馆遮光的柳树比北边无遮拦的柳树矮,没北边的绿,而这一因素很关键,它是园林绿地设计中植被分配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如此关键的生成问题,一定要同学生一起研究下去,并引导他们将这个生成体现在他们的设计成果中。
结题时,有的组没有成果整理的意识,总想草草了事,有的组急于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但面对自己手中一大堆资料又无从下手;此时是活动最难驾驭的时刻,容易被学生的情绪左右,每到此时心里压力都很大,有种胜败在此一举的感觉。可以说成果整理是整个实践汇总、反思、提高的关键期,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这点,所以经常提醒同学们:科学家的成功除了刻苦研究外,勤于总结,善于反思也非常重要。同时要依据不同主题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整理自己成果,比如调查应有自己的报告、栽培应有自己试验的记录或报告、绿地设计要有设计方案……。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体现之一,而学生们往往对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又非常茫然,如果缺失了及时的发现和引领,他们会错失珍贵的成长机会。只有注重引领的时机,珍视生成的价值,活动才能真正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其中。
【学生感言】花开的声音——草场街小学九班 苗天元 李婉婷
我原以为,一个植物生命的诞生是如此的简单。
就像在路上一闪而过,转眼即逝。
可是今天,我才明白,一株花,一棵树的诞生都是那么不易,都要经过苦难,不畏艰难困苦,才会健康成长,成长,长成
挺拔的身躯,飒爽的丰姿
今天我亲自体验了一回。将一颗小小的豌豆芽埋入土中 看着它不断成长,开花,此时,我的心也像花蜜一样甜
我们要珍惜,保护每一个生命,今天,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植物的种植技术
三年级小种植——植物的种植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繁殖方法,以及家庭种植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小型工具、肥料等。
2、初步掌握种植的基本技法:播种法和移栽法,学会简单的种植方法,培养学生简单的生产劳动技术。
3、教育学生做事要按照一定顺序,要认真、细心。培养学生对种植的兴趣和耐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简单的种植技术。教学难点:播种后的管理。
教学准备:鸡蛋壳,菜籽、棉花、水等。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教师出示在蛋壳中播种成长出来的豆苗请学生观看。
引导:你们谁知道豆苗的生长和什么有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引导:你们知道这些豆苗是通过什么繁殖出来的吗?(种子)那你还知道哪些繁殖方式?
学生自由发言:葡萄靠茎繁殖;小麦靠种子繁殖;土豆靠茎繁殖;
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呢?植物的根、茎、叶、种子都可以用来繁殖,不同的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自主学习方法
引导:传统农业中,植物被大面积种植在田地里。而我们的学习场地是在课堂、校园,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的种植。在简单的种植中我们都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请大家认真观察课本第32页,看看你能否正确使用它们。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进行个别补充)
引导:了解了简单的种植工具,下面我们来学习简单的种植技法:播种法和移栽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3——34页,然后分小组研讨具体的操作方法并进行重点总结。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
引导:刚才大家研讨的都很认真,不知道方法总结得怎么样,谁愿意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代表介绍:(估计)
1、播种的方法分为点播法、条播法和撒播法三种。撒播 多用于小粒种子。撒播要均匀,但不可过密。撒播后,用筛过的细土覆盖,以埋住种子为宜。此法由于播种量大,因此所生苗也多,过于拥挤易造成徒长或发生病虫害。盆播时多用此法。条播 在苗床上按一定距离开沟,沟底宜平,沟内播种,覆土镇压。由于行间大,日光充足,幼苗生长健壮。但在一定面积中,其幼苗数不及撒播法长出的幼苗多。此法多用于浅箱及温床中的播种。点(穴)播 多用于大粒种子。先将苗床整好,开穴,每穴播种若干粒,待出苗后根据需要确定苗数。一般每穴播种2—4粒,发芽后留1株生长健壮者,其余各株可移到他处或拔除。点播法是苗与苗之间有距离,此法日光照射及空气流通最为充分,幼苗生长也最健壮。
2、移栽法就是将育好的幼苗分别移到不同的地方,给它换个环境生长。
3、介绍种植美味蔬菜和种植朝天椒的具体方法„„
三、学生实践
引导:你知道有哪些菜籽可以用上述方法进行吗?(白菜籽、萝卜籽、生菜籽、香菜籽、朝天椒籽)
自主选择一种种植方法进行练习,拿回家仔细管理,下节课将自己的成果带来展示。学生实践,教师强调要注意安全。
四、拓展延伸 引导:你们知道植物从哪儿吸收水分和营养吗?(土壤中;营养液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种植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你知道哪些新的种植技术吗?(无土栽培和植物的“克隆”技术)你能对这些新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补充:无土栽培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很快的一门学科,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来栽培作物的方法,当前主要用于蔬菜、花卉和树木育苗。植物克隆技术是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吸收国内外植物克隆技术精华而成,它是利用植物的茎叶或一个细胞在短短的几天内克隆出一个与母体完全相同的植物,且不含任何病毒(病害虫害)后代绝不变异。植物克隆不受任何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克隆农作物、果树、花卉、蔬菜、苗木、药材等,与传统的靠种子、扦插、分株、育苗等复杂的劳作程序相比,节约种量、降低成本、丰产增益、成本仅是传统1/30。效益可增加50倍以上,该技术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沙漠、绿化环境最有效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绿化、果树等领域。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认真管理自己种植的植物,还可以写一些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植物的种植技术
播种法:点(穴)播法、条播法、撒播法 移栽法:育苗、移栽、管理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2、准备活动用具:记分牌、秒表、空白投影片、铅画纸。
活动过程:
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地变幻着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变幻着温度、湿度、色彩、光线……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领略四季风光。
1、各队选一名代表,写出3个表示季节的词,要求按照季节内气温变化的顺序。(写对升一格)。
2、人们根据每一季节气温的变化分别赋与它们不同的名称,除此之外,代表季节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来描绘。谁能在1分钟内写出5个这样的词。注意:这五个词语中不能带有“春夏秋冬”这4个字,同队同学可提示。(规定时间完成5个上升2格,完成3个上升1格)
3、看来,这几位同学平时比较注意积累词语,其他同学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开火车比赛,每人说一个代表季节特征的词,不能重复,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根据速度分别上升4格、3格、2格、1格)
4、描写季节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地把词语分类并摘抄下来,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增加财富。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请说说理由。
2、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谁背背看。(背一首上升一格)
3、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写四季景色的呢?同学们,请把你们平时摘抄的精彩片断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来评选今天的“摘抄之星”。
①队内交流,队长负责评出本队最佳摘抄片断制成投影片。
②四队轮流上台交流摘抄,投影显示。
⑴由摘抄者介绍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断。
⑵学生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精彩在何处?
⑶一起赏读。
⑷评出名次,最佳者为“摘抄之星”。
(最佳队上升2格,其余3队各上升1格)
4、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知道了描绘四季风光的重点是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春天可以写——(引导学生答。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花,报春的燕子……),夏天可以写——(盛夏的太阳,又闷又热的空气,蒸笼似的房子……),秋天可以写——(金黄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实,凄凉的秋风秋雨……),冬天可以写——(阴惨惨的乌云,落叶的枯枝,呼啸的北风,迷人的雪景……)
1、每人动笔练写片断。
2、上台交流,打擂台(四队依次上台朗读片断,各升一格)。
3、评选“创作之星”(升一格)。
这节课我们通过积累词汇,赏析片断,练写片断等一系列活动,初步掌握了描写四季风光的写作方法。其实,写景并不难,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景象是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只要你迈出脚步,睁大双眼,做个细心观察的有心人,就能描绘出种种瑰丽多彩的风景画。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声音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并从中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及认识噪音和噪音对人的危害。
二、活动背景:
所带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经常会听到一些嘈杂的声音,如羊叫声、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等学生从小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此项活动,就会很容易,相信活动的效果一定很好。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注意倾听和感受各种声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及与声音相关的一些问题。
2、由感受到声音的多样性,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经验。
四、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些关于声音的资料
2、纸、笔、记载表格。
五、活动过程: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仔细感受自己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大小、强弱如何等。
2、小组讨论,设计记载表格。
(二)整理资料,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1、对搜集到的声音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师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归纳。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强弱。
(3)噪音的危害。
3、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三)小组行动,进行研究。
1、通过学校图书馆、学校电脑室等途径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声音对人类的危害等。
2、向科学和艺术老师请教,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规律等。
3、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与收获。
(四)各组交流成果:
1、各小组交流成果。
可以采用文字、表格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实践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究过程中的真实的感受。
(五)拓展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一、通过讲述《天鹅湖》故事内容,让学生感受体会乐曲的情绪的发展。
二、通过选择彩带表现乐曲的情绪发展,让学生接触了解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同一乐曲的欣赏,让学生能记住乐曲的主要旋律。
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演奏、跳舞、画画、写诗等等)来表现出对乐曲的感受。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记住主题旋律与乐曲的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蓝两种颜色的丝带白纸油画棒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谈话法创作学习法模仿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师: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模仿老师的动作进教室。音乐《天鹅湖》
2、师生问好。
二、谈话式引入教学。
孩子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动画小片断好吗?播放动画片《四小天鹅舞曲》
1、边听边让学生仔细看看这是哪种小动物?
2、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师生共同学习。
3、再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为音乐伴奏。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提问:动画片中的小动物是谁?(天鹅)哪你对天鹅了解多少?(学生谈)
教师曾看过一个关于天鹅的童话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讲故事的同时播放相应的动画片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名叫欧得珍。由于她不愿意嫁给邪恶的猫头鹰妖精罗度巴特,被罗度巴特变成了一只不会说话的白天鹅。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露过天鹅湖边,发现了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询问,公主向他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诉他只有勇敢、真诚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罗度巴特知道他们见面非常生气,为了阻止王子解除魔法,他想出了一个坏主意。他让自己邪恶的猫头鹰女儿变公主的模样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而把真正的公主关进了高高的铁笼子里,公主多伤心呀,当王子发现真像以后,便与罗度巴特展开了生死搏斗,最终王子用勇敢消灭了邪恶的魔法师和他的女儿,解除了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让她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并且快乐的生活下去。
三、今天老师就将带着大家走进这神奇的童话世界。去欣赏由俄罗斯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柴科夫斯基为故事中公主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创作的一段管弦乐曲。
1、请大家认真倾听,感受一下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并充分发挥你所想像力,为乐曲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多媒体播放《天鹅湖》教师轻声的配上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2、让我们来看看乐曲的创作者为乐曲取了一个怎样的名字。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题《天鹅湖》
3、随着故事中公主讲述时情绪的波动,乐曲的情绪也随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红、蓝两种颜色的彩带,请大家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选择颜色适合的彩带挥动,感受乐曲发展时的情绪变化。并记一记你使用彩带的颜色顺序。
4、学生谈谈使用的颜色顺序,教师总结:大家在开头和结尾都用了蓝色,中间则是蓝红交替使用,是不是?根据大家所使用的颜色顺序,我们把乐曲分成了三个部分。
5、谁来说说蓝色代表的情绪(学生谈)[平稳、忧郁、柔和等等]那红色呢?(学生谈)[热烈、激动]
6、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开头的第一部分,请大家用“啦”轻哼旋律。思考:在宁静、忧伤的乐曲声中你仿佛听见公主正开始说些什么?播放片断欣赏。教师启发:这是公主变成天鹅后第一次看见人类,你想她首先会对王子说些什么?
7、再来听听第二部分,公主正在说些什么让她的情绪这样激动。大家可以继续挥动红色彩带来体会公主此时此刻的心情。
8、让我们轻声用“啦”哼唱结尾部分,并把这部分与开头部分的旋律进行比较,看看两部分旋律的关系。并思考:公主情绪趋于平衡想想她会在最后说些什么?
9、学生发现开头和结尾的旋律很相似,教师总结:像这样开头和结尾情绪、旋律相似,而中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曲式结构称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
10、请三位同学随着音乐把刚刚大家想到的公主的语言加入到相应的旋律情绪中去,来为这首乐曲加上精彩的旁白。
11、欣赏完由管弦乐演奏的《天鹅湖》以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由儿童表演的芭蕾舞《天鹅湖》,让我们和小演员们一起跳一跳。用动作来感受一下乐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
12、刚刚我们通过挥动彩带,为音乐加旁白、轻哼旋律、舞蹈等方式来表现对乐曲的感受。那大家想想除了这些我们还能用其它的哪些方式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感受?(编故事、画画、写诗、跳舞)那就让我们边欣赏由吉它这种乐器演奏的《天鹅湖》边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受。等会就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表现
13、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4、分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15、教师小结
16、师生随着《天鹅湖》音乐,由跳舞的同学带领飞出教室。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4活动目标:
1、自主学习找到围裙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围裙的制作。
2、尝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围裙创作的奥妙。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围裙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制作经验。
难点:在设计制作中能发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示范作品、制作的材料。
学生准备:布袋若干、剪刀、笔。
活动过程:
1、魔术激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变个魔术,请同学们看看布袋变成了什么?
生:围裙。
师:老师穿上用布袋变成的围裙好看吗?
生:好看。
2、了解用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围裙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三部分组成:吊带(肩带)、围布、围带(腰带)
师:围裙是家庭劳务的主要服装之一,都谁在家里穿围裙?
生:爸爸、妈妈、奶奶给我们做饭…
师:为什么穿围裙?围裙有哪些作用?
生:保护衣服不被磨损、污染;保护家人不被烫伤;
师:围裙有这么多的用途,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为家长制作一个围裙?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用布袋变围裙。(板书课题)
活动一:初次探索发现方法
1、观察比较: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布袋,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围裙,你能找到制作围裙的方法吗?
2、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如何用布袋制作围裙,交流制作想法。
3、预设困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预设困难,你认为在制作中,哪一部分会比较难?为什么?
【PPT】活动提示:
A、小组合作学习用一个布袋尝试完成围裙的制作。
B、汇报制作中出现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c、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克服困难,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来找动手制作吧!
4、学生制作:教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5、教师讲解:亲自示范演示剪腰带的方法
活动二:交流困惑、解决问题
1、展示围裙:请每组派一名同学穿上围裙到讲台前面进行展示。
2、交流反馈:交流小组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三:积累经验、创新改造
1、积累经验:全班进行交流,介绍制作的小窍门,提升制作经验。
2、制作创新:请同学们结合大家总结出的方法和窍门,继续完善小组的围裙,进行大胆的创作。
3、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辅导后进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1、展示评价:请各个小组展示你们的围裙作品,并简单介绍作品。
2、拓展延伸: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围裙
3、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好,能完成了围裙的制作。希望同学们积极准备参加“围裙创新设计大赛”的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听爸爸妈妈讲“爱”的故事,激发“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的情感。
2、开展“每人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爸妈的事情”的主题活动,把做这件事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过程
每个爸爸妈妈都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你们想了解这些“爱”的故事吗
(一)课外实践
1、听自己的爸爸妈妈讲“爱”的故事,听后写下自己最受感动的故事和听后的感想,准备选出最动人的故事全班交流。
如:有的爸爸妈妈下岗了,但为了孩子上学,不论严寒酷暑,蹬三轮车挣钱,天天一身汗……
2、背诵一首赞美父母的诗如:《游子吟》;学唱一首赞美父母的歌如:《烛光里的妈妈》《好爸爸》等,准备全班交流。
(二)课内交流
1、选出最动人的故事在全班交流。
2、朗诵赞美父母的诗。
3、同唱赞美父母的歌。
4、请写一句赞美父爱母爱的话。
如: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父母之爱如阳光般温暖……
(一)课外实践
1、细观察,做事情。要求:每个爸爸妈妈都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怎样关心、帮助他们呢全班开展一项活动:每个人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爸爸妈妈的事情。做什么呢请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细心观察,确定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同学们要认真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用心体会。
为了让活动不是千篇一律的“做饭”“洗碗”,我们准备评选“最佳事情奖”若干名。
如:给妈妈梳头;给爸爸妈妈洗脚;给劳累的爸爸妈妈捶背;给爸爸妈妈制作生日礼物……
2、示范例,学表达。同学们,在做事情、写感受之前,请你先读读《给妈妈捶背》
给妈妈捶背
我给妈妈捶背……才一会儿,妈妈便心疼了,让我停手……妈妈不时地回头叫我歇歇手……妈妈又回头过意不去地对我说:“谢谢了好女儿……”捶完了,妈妈特意去煮了两个鸡蛋给我吃,还感动地对我连声道谢。我回到自己的屋里,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照顾妈妈,妈妈却对我一谢再谢,而妈妈多年来每时每刻都在照顾我,我谢过妈妈了吗我为妈妈做得太少了。
要求:
①自由朗读。
②画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再读一读。
3、无拘束,写感受。要求:事情做完后,请及时把做的事情与感受清楚地写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为了让感受真实自然,不仅仅是“很高兴”“很快乐”,我们还准备评选“最真感受奖”苦干名。
如:①当我把洗脚水端到妈妈脚下,妈妈把脚伸进水中,说:“好舒服啊”我给妈妈洗了脚面,又洗脚心,摸着妈妈脚上硬硬的老茧,我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妈妈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工作,为了我的成长,多辛苦啊我还有什么理由让父母多操心呢。②当我拿起梳子,轻轻梳理妈妈的头发时,我发现妈妈的头上已有了不少白发。妈妈已不再年轻,为了一家老小,过度的劳累让她一天天地老下去。我心里一阵揪心的疼,默默地说:“妈妈,愿您永远年轻,女儿长大后,自有女儿的报答。”
(二)课内交流
1、组内选出的“最佳事情奖”和“最真感受奖”,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同学自主评价并推选出“最佳事情奖”和“最真感受奖”。
2、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3、朗诵歌词,再次体会母爱的伟大。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6【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确立研究的主题,制定好研究的方案,分好研究小组,设计好具体的研究计划。
2、学会设计具体研究方案,提高学生分析研究的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4、通过研究探讨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围绕“陆巷古村”确定研究小课题,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设计、讨论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活动准备】
学生:游览参观陆巷古村,听导游介绍陆巷古村的建筑特点,听老人们讲讲陆巷古村的历史,上网搜索陆巷古村的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前期研究,关注进程,了解情况;制作课件。
【活动主体】
小学四年级学生
【活动流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录象播放:东山的名胜古迹。
2、你们喜欢这些名胜古迹吗?你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二、确立研究的主题。
1、东山的名胜古迹很多,东山的古村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陆巷古村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板书课题:陆巷古村。
2、你们想要更多地了解它吗?都想知道哪些方面呀?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
大家想得真不错,陆巷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十分迷人,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它出色的建筑更需要我们大家的保护。
板书:景色迷人,名人辈出,牌坊接踵,建筑艺术,知名度,保护。
三、组成研究小组。
1、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关于陆巷古村的事。为了了解地更深入,我们需要分组合作进行。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你对哪个感兴趣?
交流。
2、根据学生的意愿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确立研究内容。
3、讨论组名。
教师点拨:根据研究的方法和学生喜好,大致命名。
(只要切合主题,尊重学生的命名。)
四、制定小组研究方案。
1、我们怎么来进行研究呢?我们来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方案吧。
2、出示一份研究方案,指导填写。
(1)研究方案中要根据你研究的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法,比如亲自体验,摄影,网上搜集资料,调查采访等。
(2)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明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
(3)研究的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4)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想法,进行修改或自行设计。
2、进行方案填写。
3、投影仪展示,交流方案。
4、相互评价。
点拨:A、研究的主题语言表达要规范
B、研究过程的安排要合理
C、论证可行性:遇到不能解决的环节可以求助听课老师;邀请陆巷古村导游现场指导;打求助热线电话。
5、根据教师的建议,改进方案。
6、方案展示。
陆巷古村
五、活动总结。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方案设计,来真正领略一下这一保存最完整的江南古村落的风采吧。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7课型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变废为宝”这一主题下的一个子课题“诗情画意布贴画”,是活动实施阶段的一节实践体验课,在实践体验中又蕴含着方法的指导,教师巧设氛围,以诗为题,通过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探寻布贴画制作的基本技巧,并通过教师适当的方法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在探索学习中,掌握制作布贴画的基本步骤,并能与古诗有机融合。
2、在动手操作中,能创造出表现古诗意境的形象,并利用布这种原材料表现出来。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4、在布贴画的制作与欣赏中,进行利废、节约教育。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在知识储备上也基本达到了探索要求,如,能熟练背诵许多古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功底,对色彩搭配也积累了很多的技巧与经验,并能熟练地使用剪刀等工具。
教学重点:
学习布贴画的设计方法,了解布贴画的工艺特征。
教学难点:
依据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的方法来制作一幅具有装饰意味的布贴画。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布贴画:牧童骑黄牛、小荷才露尖尖角、蓬头稚子学垂纶、江清月照人)能看出这些漂亮的图画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布)
2、这些图画都是用我们生活中丢弃的废布剪贴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布贴画。(板书:布贴画)
3、能用咱们学过的古诗来描述一下这些图画所要表达的主题吗?生自由发言。
4、这些布贴画将诗与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诗情画意中探讨布贴画的制作。(板书课题:诗情画意布贴画)
(设计意图:以欣赏漂亮的布贴画引入,激起大家的研究兴趣,再配以古诗为题,升华了布贴画制作的意境,将学习探究引向更高层次。)
1、仔细观察这些布贴画,如果我们也想制作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布贴画,该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
2、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出制作布贴画的一般步骤。
(1)确定主题
小组成员集体商讨,确定用哪句古诗作为主题。
(2)构思绘图
先构思图画内容,然后将构思好的画用铅笔轻轻地画在纸板上。
(3)选材裁剪
要根据设计稿的要求找合适的布料(包括不同颜色、质地)进行裁剪,裁剪出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注意:如果没有把握做到一次成功,可以用笔画在布料上,或先画在纸上再贴在布上然后剪下来。
(4)拼摆粘贴
要将剪好的各种形状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贴在板上,贴的要牢固,画面要清洁干净,尽量避免弄脏。
(5)加工整理
对里边进行整体的布局,装饰一下过于空白的地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范画,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到布贴画制作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同时,为后面的动手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约20分)
温馨提示:
1、小组成员五人一组,选确定主题,再合理分工。
2、作品要体现出古诗意境。
3、注意剪刀使用安全,垃圾随手扔到盒子里。
(设计意图:通过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同时让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并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收拾垃圾的习惯,这些都属于劳动技能课中的基本要求。)
1、小组把完成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这么多作品,你喜欢哪一幅?
学生自由评价,并要说出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综合实践课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1、给同学们一份礼物作为奖励。(屏幕出现:叶贴画、纸贴画、麦秆画、铅笔屑画、粮食贴画……)
2、拓展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制作一幅贴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拓展资源:出示老师提供的几个网址,有兴趣的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避免浅尝辄止,让学生把兴趣延伸到更广泛地领域,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学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8一、教学理念:以情育人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在教学《摇篮曲》这节音乐课时,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温暖,学会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酝酿情绪: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演唱这首《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六、案例评点: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有激情,从而以情动情。在《摇篮曲》一课,教师采用主持人式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奥地利的维也纳去看一看。”“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音乐名城……”课件中维也纳美丽的风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教师亲切、随和的教态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很快投入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优选、设计出最能激发和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情,从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各环节,通过情感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作品中,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少年舒伯特》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舒伯特不怕困难,坚持作曲的精神。这一环节运用课件演示并讲解故事,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听完故事,学生谈起自己的感受:“舒伯特很了不起,他31年短暂的一生竟创作了998部作品,是他生命长度的32倍。”“舒伯特很勤快,他在学生乐队里帮大家干杂务。”“舒伯特的小手冻得又红又肿,没钱买吃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坚持作曲。”看得出,学生都被舒伯特的故事感动了,他们心里升起了对舒伯特的敬佩之情。
《摇篮曲》用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快。当优美的旋律想起时,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很快就进入音乐的意境中,体会到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浓浓的爱。通过有感情地读歌词、随音乐做动作体验摇篮的摇荡感、用轻柔的声音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附点音符、前倚音运用的特点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感受、体验,他们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品味亲情、回报母亲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学生纷纷回答,“我送给妈妈一张贺卡,祝妈妈节日快乐”,“我送给妈妈一束花”,“我给妈妈唱了一首歌”,“我送给妈妈一个发卡”……从他们的回答中,看得出孩子们懂得了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知道用行动回报自己的妈妈了。孩子们用他们优美的歌声、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热爱妈妈的情感。
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民主、平等的师生情;健康、愉悦的音乐情,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定稿)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4).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5).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6).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7).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六、活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