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案重点1、2、【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圆的认识 画圆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
定点 d=2r
r=d/2
旋转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段 杰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具。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较平时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习,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
提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提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纷纷回答)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
3.尝试画圆
谈话:先打开课桌上的信封,挑选你喜欢的工具画一个圆。
提问:在刚才画圆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圆和以前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
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课件视频出示: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交流)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
定点 d=2r
r=d/2
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遗憾:
1、没有因势利导。在圆规画圆时,就可以让学生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讲解,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拖沓了教学节奏。
2、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没有全员参与,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灵山四小 施业群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例
1、例
2、例3及相应的练习。学前分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2.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用字母表示。
3.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各部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 的关系。4.培养同学们分析、抽象概括及实践应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渗透审美教育。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学具:课件、圆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几组生活中的圆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同学们!这些圆形的图案是不是很美观?(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首先请看这四个小朋友是如何画圆的。(出示课件)第一个小朋友是沿圆形的边描下来; 第二个小朋友照尺子上的圆形图案描下来;
第三个小朋友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另一端拴在笔上,然后在固定点
的平面上画一圈。第四个小朋友和第三个小朋友的方法类似。
观察完四位小朋友所画的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沿着圆的边摸一摸,说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
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课件视频出示: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交流)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在同圆或等圆中
半径(r)
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直径(d)
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d=2r
r=d/2
画圆的步骤:定长(半径)
定点(圆心)旋转一周(画圆)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
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遗憾: 1.没有因势利导。在用圆规画圆时,就可以让学生先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讲解,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拖沓了教学节奏。
2.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没有全员参与,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3.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造成没时间做练习。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教师:李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案重点1、2、圆的认识 画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
圆的认识说课稿
教师:李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分析。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85页-86页的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3.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
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四、说学法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五、说教学准备
圆形实物、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六、说教学程序
这一节课,我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欣赏圆,寻找圆。第二部分,感知圆,认识圆。第三部分,学画圆,探究圆。第四部分,巩固圆,拓展圆。
一、欣赏圆、寻找圆。
课前出示圆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欣赏。上课伊始,我问学生,刚才那些图案漂亮吗?这些图案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里面都有圆)
接着介绍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接着问学生“这么漂亮的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找到吗?” 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我接着出示硬币、自行车、光碟的图片
看来圆不仅仅是美丽,它与我们的生活还是密不可分的呢,这节课,大家有兴趣和老师一起来研究这美妙神奇的圆吗?(板书: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圆形图案、寻找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
二、感知圆、认识圆。
在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三个环节。摸平面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提出问题。这一部分的开始,我安排了学生摸平面图形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学生自然想到,圆摸上去是弯弯的,从而对圆有
了初步感知。
三、学画圆、探究圆。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以画圆为一条主线,将探究圆穿插在画圆的过程中。
(一)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半径。
总结:半径有无数条。量一量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长度都一样。
(二)判断半径,认识直径。
在这里安排了五幅图让学生判断,第一幅的线段,两端都不和圆心、圆上相连,第二幅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内。第三幅图,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外。第四幅图是半径。学生在这四幅图的判断过程中,认识圆内、圆外、圆上的点,进一步明确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也有无数条。
第五幅图安排的实际就是一条直径,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两条半径,再问: 你发现这两条半径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在一条直线上)
这其实也是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叫做直径。大家看看,直径的两端在哪里?中间又经过了哪里?(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你能在刚才画的圆上标出直径吗?能画出所有的直径吗?说明什么? 量一量,你们的这个直径有多长?你所画的直径都是这么长吗?
你发现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概括出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接下来安排了一道填空,让学生应用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求半径或直径。【设计意图】通过几次使用圆规画圆,使学生逐步掌握画圆的技巧,并理解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进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画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相等,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三)折一折
师:刚才我们在自己画的圆上很容易找到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如果不是自己画的圆,你们还能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吗?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自己试着找一找圆心。你们在折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没有? 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四、巩固圆、拓展圆。
在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总结。第二,练习。第三,拓展。
(一)、总结
看看我们刚才在画圆的过程中,学到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当学生说到直径半径的特点或者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质疑:你们有没有什么觉得不妥的地方?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出:在同一圆内。
(二)、练习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不用圆规怎么画圆,结合足球场的中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讨论出合理的方案和步骤。进一步体会圆的
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再提出车轮的问题,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理解。并且提出:车轮是不是做成圆的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车轴必须装在圆心。
接下来安排了几道判断题,对整节课进行简单的梳理。
(三)、拓展
我安排了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也。”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告诉学生,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兴趣。
七、说板书 板书: 圆 圆心 位置 半径 大小
(同一圆内)r=d/2 d=2r(无数条,长度相等)直径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初步认识,加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缘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体化,同时已经学过了几种常见图形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前学的几种常见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故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获得,“学”数学就是“做”数学;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学验证和知识深化、运用的机会。通过认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山洞里面寻宝。出示课件:山洞寻宝。师:提示:宝物在距离你左脚3米的地面上。
师:宝物可能在什么地方呢?思考一下,把它的位置在纸上表示出来。(生纸上进行操作)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展示,出示学生作品。
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很多)那么这些可能存在的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圆)(动画演示出圆)
师:这时表示左脚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左脚到宝物3米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认识特征
师:你还能再画出半径吗?学生操作。
师:从圆上你发现什么了?(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且半径相等)师:古人云:圆,一中同长也。——墨子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他们也可以说是一中同长吗?出示:
学生进行辨别。
师:你发现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吗?(圆没有角,而这些图形都有角)师:如果将这些图形的边数继续增加,你能想象一下,到最后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将会变成圆的样子)师:古人云:大方无隅。——庄子
(设计思路:通过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正误,并联系古人的发现,体会圆与其他所学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感受古人的伟大的同时,初步渗透极限的思想。)
3、知识介绍
师:说说你以前怎样画出一个圆的。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师:今天,我们利用专门的画圆工具——圆规来画圆。(出示视频)学生观看。
师:说一说,视频上画圆分为几个步骤?
学生讨论后汇报。(四个步骤:
1、确定半径;
2、确定圆心;
3、旋转一周;
4、标出数据。)
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OA)是半径,通常用 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师:自己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学生动手操作,投影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已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介绍圆各部分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
4、自我认知 课件出示例3。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根据准备好的圆,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同桌交流。(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关系,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总结,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画画、量量、折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5、联系生活
师: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问题吗? 视频出示:篮球比赛时中圈跳球的场景。问:为什么队员要站在圆圈上? 图片出示:自行车车轮
问:问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放在那个位置才好呢?
B o C d r A(设计思路:联系生活中人们对于圆的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6、图片欣赏
师: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小结:这一切,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
7、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