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惟一一个曲线图形,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首先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再通过欣赏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以及用手摸,得出圆的定义。接着通过用实物画,发现不能控制圆的大小引出圆规画、介绍圆规画的过程中点拨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通过画,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最后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2不是圆,并切开其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刚刚我们认识了圆,那么谁会画圆呢?怎么画?能不能像画正方形,长方形那样用尺子画呢?为什么?(因为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尺子只能画出直线)那该怎么画呢
学生画完后,师展示几位学生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是怎么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1.画圆
师:刚刚我们画圆时大小能自己确定吗?有没有能自己确定圆的大小的画圆工具呢?(用圆规画圆)教师黑板边示范边介绍画法,让学生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圆。展示几幅学生作品,同学进行评价。(表扬画得好的同学真棒)强调:有的人还是画得不够圆,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画完,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什么问题?(没有固定好针尖,旋转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教师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画圆的过程中,针尖的位置不能移动,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不能改变,旋转时一定要慢。
2.观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①现在能确定大小码?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两脚叉开的距离我们叫它半径。是能在圆中表示出半径呢?学生动手画后,师问:谁愿意告诉大家怎样表示?(教师有意不直接从圆心画到圆上,从而迫使学生说出圆的半径的定义,强调从哪里到哪里,是线段还是直线)。
师: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什么是圆上呢?什么叫圆外呢?什么又叫圆内?)用字母r表示,并在圆中示范画,现在你们明白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了吗?(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④认识圆的直径。
师画出一条直径,问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师:在自已的圆中画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d。
三、合作探究,学习特征。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究。
(1)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先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2)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来验证。
①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②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
第二篇:五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古城中心学校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张生渊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习,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新颖的数学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然后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圆形”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
定点 d=2r
r=d/2
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同时,结合学生的已有体验,组织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搜索相关知识,自主构建新知,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2012、7、10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初步认识,加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缘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体化,同时已经学过了几种常见图形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前学的几种常见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故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获得,“学”数学就是“做”数学;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学验证和知识深化、运用的机会。通过认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山洞里面寻宝。出示课件:山洞寻宝。师:提示:宝物在距离你左脚3米的地面上。
师:宝物可能在什么地方呢?思考一下,把它的位置在纸上表示出来。(生纸上进行操作)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展示,出示学生作品。
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很多)那么这些可能存在的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圆)(动画演示出圆)
师:这时表示左脚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左脚到宝物3米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认识特征
师:你还能再画出半径吗?学生操作。
师:从圆上你发现什么了?(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且半径相等)师:古人云:圆,一中同长也。——墨子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他们也可以说是一中同长吗?出示:
学生进行辨别。
师:你发现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吗?(圆没有角,而这些图形都有角)师:如果将这些图形的边数继续增加,你能想象一下,到最后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将会变成圆的样子)师:古人云:大方无隅。——庄子
(设计思路:通过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正误,并联系古人的发现,体会圆与其他所学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感受古人的伟大的同时,初步渗透极限的思想。)
3、知识介绍
师:说说你以前怎样画出一个圆的。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师:今天,我们利用专门的画圆工具——圆规来画圆。(出示视频)学生观看。
师:说一说,视频上画圆分为几个步骤?
学生讨论后汇报。(四个步骤:
1、确定半径;
2、确定圆心;
3、旋转一周;
4、标出数据。)
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OA)是半径,通常用 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师:自己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学生动手操作,投影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已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介绍圆各部分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
4、自我认知 课件出示例3。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根据准备好的圆,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同桌交流。(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关系,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总结,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画画、量量、折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5、联系生活
师: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问题吗? 视频出示:篮球比赛时中圈跳球的场景。问:为什么队员要站在圆圈上? 图片出示:自行车车轮
问:问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放在那个位置才好呢?
B o C d r A(设计思路:联系生活中人们对于圆的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6、图片欣赏
师: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小结:这一切,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
7、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交流,你是怎样画圆的。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师师范画圆的步骤:
确定位置(定点)、确定长度(定长)、旋转
师:圆各部分有自己的名字,请自学课本,你都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师:为什么你们画的圆在不同的地方?(圆心决定了位置)大小一样吗?(半径决定大小)
师:自己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学生动手操作,投影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已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介绍圆各部分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
4、自我认知
(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例3。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根据准备好的圆,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同桌交流。(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关系,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总结,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画画、量量、折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5、联系生活
师: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问题吗? 视频出示:篮球比赛时中圈跳球的场景。问:为什么队员要站在圆圈上? 图片出示:自行车车轮
问:问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放在那个位置才好呢?
(设计思路:联系生活中人们对于圆的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6、图片欣赏
师: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小结:这一切,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
7、全课总结
师: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自我反思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山洞里面寻宝。出示课件:山洞寻宝。师:提示:宝物在距离你左脚3米的地面上。
师:宝物可能在什么地方呢?思考一下,把它的位置在纸上表示出来。(生纸上进行操作)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展示,出示学生作品。
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很多)那么这些可能存在的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圆)(动画演示出圆)
师:这时表示左脚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左脚到宝物3米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认识特征
师:你还能再画出半径吗?学生操作。
师:从圆上你发现什么了?(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且半径相等)师:古人云:圆,一中同长也。——墨子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他们也可以说是一中同长吗?出示:
学生进行辨别。
师:你发现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吗?(圆没有角,而这些图形都有角)师:如果将这些图形的边数继续增加,你能想象一下,到最后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将会变成圆的样子)师:古人云:大方无隅。——庄子
(设计思路:通过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正误,并联系古人的发现,体会圆与其他所学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感受古人的伟大的同时,初步渗透极限的思想。)
3、知识介绍
师:说说你以前怎样画出一个圆的。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师:今天,我们利用专门的画圆工具——圆规来画圆。(出示视频)学生观看。
师:说一说,视频上画圆分为几个步骤?
学生讨论后汇报。(四个步骤:
1、确定半径;
2、确定圆心;
3、旋转一周;
4、标出数据。)
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OA)是半径,通常用 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师:自己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学生动手操作,投影展示。
B o C d r A(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已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介绍圆各部分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
4、自我认知 课件出示例3。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根据准备好的圆,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同桌交流。(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关系,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总结,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画画、量量、折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5、联系生活
师: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问题吗? 视频出示:篮球比赛时中圈跳球的场景。问:为什么队员要站在圆圈上? 图片出示:自行车车轮
问:问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放在那个位置才好呢?
(设计思路:联系生活中人们对于圆的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6、图片欣赏
师: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小结:这一切,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
7、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