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时间:2019-05-13 01:5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第一篇: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圆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一些留守生,在缺乏父母督促学习的情况下,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本课时,必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议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得到成功愉悦,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圆规、直尺、3张作业练习纸,大小不同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比较平面图形的不同,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快点看一看,都认识吗?(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6种平面图形。)

你能从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称做“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曲线图形——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能够直观而快捷地向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同时,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不觉得陌生。]

二、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次画圆,了解画圆方法“定点,定长”,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学生初次画圆 你觉得怎样能画出一个圆?(学生自由回答,如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用圆规画任意大小的圆。)

学生拿出教师准备好的圆规,师生一起了解圆规各部分的作用。

试着用圆规在1号作业纸上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思考“怎样能把这个圆画的很圆呢”?(学生初次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圆的情况。)

请画圆画得很标准的学生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指名拿作品上台展示并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用圆规画圆一要注意圆规针尖固定好不能乱动,即“定点”,二要注意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改变,即“定长”。(板书:定点、定长)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主要是组织好数学活动。从学生自主画圆画得不是很规范,到互相介绍画法和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学活动。由于学生十分投入,所以对圆心和半径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就为深入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积累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学生通过尝试、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思维。](2)教师示范画圆,组织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示范画圆。引导学生观察:画圆时的这个“定点”就是圆的“圆心(板书:圆心),也就是圆的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O)而圆规两脚之间不变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板书:半径),为了能让大家清楚的看出来,老师把半径画下来(师示范画半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半径的特点。

师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r)

在圆中还有一条特殊的线段,老师也把它画下来(示范画直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直径的特点。

师小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板画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说说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样的设计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第二次画圆,了解圆心、半径的作用

请同学们拿出2号作业纸,再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表示出来即可,这次咱们来比比谁画的又快又好。(师巡视并收集好的作品展示)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位同学画的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然后回答“大小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我们再来继续观察,这几个圆除了大小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并回答“位置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次画圆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半径及圆心的作用,实践得出的真知会让学生有强大的成就感,而且这一个环节是每个同学乐于尝试也很容易成功的。]

三、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

1、介绍研究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想深入的研究圆,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圆的特征。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学生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以前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时都是从哪些方面来研究的?以长方形为例,我们都研究了长方形的什么?(学生回忆然后回答:如周长、面积、有几条边几个角、边的长度角的大小等等。)

师小结: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主要是从边和角的数量,边的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几方面来入手的。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虽然它没有直直的边,没有角,但是它有什么?(学生回答:圆心,半径,直径)

那么,我们就从圆心、半径、直径的数量及长度这几方面来研究圆的特征,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教给学生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并且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即从圆心、半径、直径的数量、长度及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

2、小组活动,研究交流圆的特征

请大家听好活动要求(课件展示,并指名读一读)小组现在开始研究吧!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每个小组都讨论的非常热烈,有收获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在交流前老师先给大家提点要求:每组派2名代表上来,要把研究的方法、过程和结果都交流出来。如果有说的不完整的,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要认真听,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听清楚了吗?(指名上台交流,注意多让几个组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1个圆心,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或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表示为d=2r,r=d÷2。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看书

刚才研究的过程大家都表现的不错。下面打开课本第2页,仔细读读第2页和第3页的内容,通过看书你会有新的收获的。注意啊,看书可不能光看字,还要看看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看书,师巡视指点)

谁来说说你的新收获?(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操作,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课本,再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确的概念。]

五、巩固练习

1、以O点为圆心,以6厘米为半径画一个圆。

拿出桌上的3号作业纸听好要求:以O点为圆心,6厘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学生画圆,师巡视检查)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圆和这个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圆的直径是长方形的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刚才画的这个圆就是这个长方形内的最大的圆。

如果要在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你认为圆的半径是多长?(学生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

2、画一个直径60米的圆。

老师这儿还有个画圆的问题,大家还能解决吗?(课件展示:怎样画一个直径60米的圆。)

同桌互相讨论思考方法。

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拿一根长绳子,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绑上笔,旋转一周即可得到一个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固定的点就是圆的圆心,绳子的长就是圆的半径,需要30米,旋转一周,就转出了无数条半径,也就形成了一个圆。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试画花坛较直观地向学生渗透圆心是定点、半径是定长的特性,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

3、拓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到“圆,一中同长也”。通过刚才所学,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一个圆心)“同长”呢?(指名回答: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这与我们刚才的发现怎么样?(一样)更何况我们古人的这个发现比欧洲西方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呢!我们的老祖宗不简单吧!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历史,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特征。]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啊?(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圆)

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圆,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

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这么美的圆啊,怪不得古希腊的数学家这样说道“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也正因为有了圆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六、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关于圆的秘密还远远不止这些呢。我们东方人更把圆看成了“圆满、美满”的象征。课后你可以自己查阅一下相关资料,进一步的来研究圆、了解圆。

教后反思:

《圆的认识》这一课属于一节概念课,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与创造者,在执教本节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具体表现在: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圆入手。充分利用课件直观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圆对我们的作用,更能感受圆的美。

2、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整节课我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画圆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怎样画圆?”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认知特点画圆,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画法。

3、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从圆的揭示,半径的探究到直径的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自然而然的引出固定的一点即圆心,那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从观察和画圆的体验中有了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生成讨论半径的需要,对半径的探究中,相信学生,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4、今节课,我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5、课将结束时,我为学生创造了总结的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帮助了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这节课虽然上得较成功,但我仍在思索着这几点感悟:

1、感受:通过这次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质疑: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继续努力,继续探索。

3、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本节课的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本课通过古代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最后,又回到生活中解释其中的奥秘,注重应用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圆的独特魅力。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首先通过各种平面图形的观察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操作、验证,从而了解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赵淑娟老师合理恰当地根据所学内容安排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合作交流中巩固新知,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的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既作为一个引导者,又作为一个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活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通过引导学生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的意识,创新的能力。

第二篇:认识圆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圆》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一班:郝变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

学具准备 :

圆规、直尺、两个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感知圆

1、比眼力游戏:

老师手里拿线绳持一物体,绕一周想一想物体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的?

2、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生举例,教师强调-----物体表面是圆)其实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妙的圆。(屏幕播放课件)正是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神奇而美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

二、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圆

师:我们举出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那么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课件演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圆,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三、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圆的特征

1、画圆 师:课前老师叫你们准备了带圆形的、可以画圆的工具。谁给大家说一下你是么做的?

师:(提问的时候有意识的先问利用圆形物体画的同学,最后才问用圆规画的)

师:当然我们可以用不同工具画圆,但最常用的还是圆规。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教师示范画圆)画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互相看看,所画的圆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位置不同)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师: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和位置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1)学生通过动手认识圆心,同时结合自学提纲理解圆心、半径、直径定义。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全班展示汇报。

(2)在所画的圆中找出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指名在黑板完成以上操作。回归问题: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位置?

(3)及时练习(课件出示)

师: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这都是同学们努力的结果。只要你肯脑筋,相信等会儿你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3、探究圆的特征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在画好的圆中画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直径,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3)、展示交流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追问:你画的半径和你同桌的相等吗?加深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课件出示)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四、巩固:课件出示练习题 1.半径和直径的相关计算。2.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3、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五、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1.自行车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课件演示)2.学校要建一个圆形花坛,你能帮助画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六、总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圆被广泛地应用着,成为美的使者与化身,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希望大家能从圆的认识中更加喜欢数学,感受数学那份特有的美丽,让我们伸出手指用画圆的方式为我们今天这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认识圆》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课已经上完了。记得当时上完我真是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心想,总算可以稍事休息了。然而,真正上完课,听完各位老师的点评,再回顾自己准备、上课的过程,却发现要思考学习的东西远未结束,要走之路更是还很长很长。

这次上课我选定的内容是圆的认识,本课一共三个例题,例1让学生通过对折和自学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例2通过画、量、比探究圆的特征,例3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教学目标、自己的课堂把握能力和之前对班级学生学情的了解,我将例1和例3调换顺序,设计了如下6步相对稳妥的能较好达成目标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充分感知圆的无处不在。

二、从已学的平面图形导入,初步感知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

三、尝试画圆,通过画圆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通过活动和自学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直径、半径的关系。

五、解决问题

六、总结

确定步骤之后,我左思右想,横看竖看,觉得这应该是比较稳妥和扎实的教学设计了,但真正到了教学过程,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

1.教学环节的设计没能真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果单从教案的文字设计看,一切目标都尽在表述当中,看教案设计总会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但到实际上课环节,在与学生的实际互动中,我会发现有些教学环节并不一定按我开始预设的那样发展与得到落实,如自学环节学生对半径、直径的认识就落实得不是很到位,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进行得也不充分。

2、重点环节课堂处理应更细化与求精。

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6个环节,应该说最重要的环节是第四环节―――探究圆的本质特征。上完课之后我发现,自己考虑得比较周全的反而是前后那些环节,有点本末倒置了。其实准备时对于体现重点、难点的环节我也反复考虑了,我选择了让学生动手通过画半径、直径、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想到是学生动手操作与汇报,我完全放手了。但在听学生汇报时出现了急于得出结论的状态,心里只想着有多少条结论要得出,想学生会如何表述这些结论,而没有很好的从学生的语言去发现其有价值的思维部分,进而引导结论。

第三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2---2013第一学期数学公开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徐艳丽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2、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2)定点(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2、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3、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4、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5、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 O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远的大小

半径 r半径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内d=2r或r=1/2d

直径d直径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012年11月

2012---2013第一学期数学公开课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徐艳丽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比较系统的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课的开始,让学生通过套圈游戏,引出为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教师事先也准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领域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二、遵循实际,把准新知的生长点。

生活的经验,已经让学生对圆有所了解。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老师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在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最终理解了概念。

三、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

四、注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创设情景认识圆,到初步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找出套圈的瓶子应该放在哪,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都突出了这一思想。

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2012年11月

第四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圆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一些留守生,在缺乏父母督促学习的情况下,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本课时,必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议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得到成功愉悦,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圆规、直尺、3张作业练习纸,大小不同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悟圆的科学概念

1、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件小礼物:一段绳子系着一个小球,捏住绳头旋转一周。小球转动的轨迹是什么? 请 同学们画出来一个圆,我看到好多同学们拿出了一个小文具,你知道它叫什么?(圆规)

二、画圆----丰富表象,突出本质。

1、圆规画圆。

用圆规画圆时,该注意些什么?(固定住、捏把手,旋转一周)

两脚尖的距离能动吗?

看视频,交流圆规画圆的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用圆规画圆一要注意圆规针尖固定好不能乱动,即“定点”,二要注意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改变,即“定长”。板书:

具体方法: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主要是组织好数学活动。从学生自主画圆画得不是很规范,到互相介绍画法和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学活动。由于学生十分投入,所以对圆心和半径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就为深入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积累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学生通过尝试、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2、场地画圆。

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能用圆规画吗?(讨论一下)我的同事特聪明,大家看看他是怎样画的?

3、出示:钉绳画圆的视频。

4、钉绳画圆比赛。

谁愿意参加这个比赛,看谁画的最圆?(教具:一组是:绳子系着小球,另一组是:皮筋系着小球)为什么第二组怎么画都画不圆呢?你发现了什么?

5、沟通交流,突出本质。

中心一点不能动(定点),画圆的绳子长度不能变(定长),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三、内化----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自主理解特征。

1、比较平面图形的不同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快点看一看,都认识吗?(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6种平面图形。)

你能从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称做“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曲线图形——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能够直观而快捷地向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同时,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不觉得陌生。]

2、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教师示范画圆,组织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示范画圆。引导学生观察:画圆时的这个“定点”就是圆的“圆心(板书:圆心),也就是圆的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O)而圆规两脚之间不变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板书:半径),为了能让大家清楚的看出来,老师把半径画下来(师示范画半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半径的特点。

师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r)

在圆中还有一条特殊的线段,老师也把它画下来(示范画直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直径的特点。

师小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板画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说说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样的设计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第二次画圆,了解圆心、半径的作用

请同学们拿出2号作业纸,再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表示出来即可,这次咱们来比比谁画的又快又好。(师巡视并收集好的作品展示)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位同学画的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然后回答“大小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我们再来继续观察,这几个圆除了大小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并回答“位置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次画圆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半径及圆心的作用,实践得出的真知会让学生有强大的成就感,而且这一个环节是每个同学乐于尝试也很容易成功的。]

三、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

1、介绍研究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想深入的研究圆,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圆的特征。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以前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时都是从哪些方面来研究的?以长方形为例,我们都研究了长方形的什么?(学生回忆然后回答:如周长、面积、有几条边几个角、边的长度角的大小等等。)

师小结: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主要是从边和角的数量,边的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几方面来入手的。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虽然它没有直直的边,没有角,但是它有什么?(学生回答:圆心,半径,直径)那么,我们就从圆心、半径、直径的数量及长度这几方面来研究圆的特征,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教给学生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并且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即从圆心、半径、直径的数量、长度及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

2、小组活动,研究交流圆的特征

请大家听好活动要求(课件展示,并指名读一读)小组现在开始研究吧!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每个小组都讨论的非常热烈,有收获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在交流前老师先给大家提点要求:每组派2名代表上来,要把研究的方法、过程和结果都交流出来。如果有说的不完整的,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要认真听,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听清楚了吗?(指名上台交流,注意多让几个组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1个圆心,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或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表示为d=2r,r=d÷2。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看书

刚才研究的过程大家都表现的不错。下面打开课本第2页,仔细读读第2页和第3页的内容,通过看书你会有新的收获的。注意啊,看书可不能光看字,还要看看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看书,师巡视指点)

谁来说说你的新收获?(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操作,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课本,再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确的概念。]

五、巩固练习

1、以O点为圆心,以6厘米为半径画一个圆。

拿出桌上的3号作业纸听好要求:以O点为圆心,6厘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学生画圆,师巡视检查)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圆和这个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圆的直径是长方形的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刚才画的这个圆就是这个长方形内的最大的圆。

如果要在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你认为圆的半径是多长?(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

2、画一个直径60米的圆。

老师这儿还有个画圆的问题,大家还能解决吗?(课件展示:怎样画一个直径60米的圆。)

同桌互相讨论思考方法。

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拿一根长绳子,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绑上笔,旋转一周即可得到一个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固定的点就是圆的圆心,绳子的长就是圆的半径,需要30米,旋转一周,就转出了无数条半径,也就形成了一个圆。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试画花坛较直观地向学生渗透圆心是定点、半径是定长的特性,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

3、拓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到“圆,一中同长也”。通过刚才所学,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一个圆心)“同长”呢?(指名回答: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这与我们刚才的发现怎么样?(一样)更何况我们古人的这个发现比欧洲西方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呢!我们的老祖宗不简单吧!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历史,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特征。]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啊?(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圆)

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圆,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

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这么美的圆啊,怪不得古希腊的数学家这样说道“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也正因为有了圆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六、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关于圆的秘密还远远不止这些呢。我们东方人更把圆看成了“圆满、美满”的象征。课后你可以自己查阅一下相关资料,进一步的来研究圆、了解圆。

教后反思:

《圆的认识》这一课属于一节概念课,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与创造者,在执教本节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具体表现在: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圆入手。充分利用课件直观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圆对我们的作用,更能感受圆的美。

2、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整节课我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画圆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提出问题:尤其是场地画圆,你觉得怎样画圆?钉绳画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认知特点画圆,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画法。

3、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从圆的揭示,半径的探究到直径的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自然而然的引出固定的一点即圆心,那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从观察和画圆的体验中有了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生成讨论半径的需要,对半径的探究中,相信学生,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4、今节课,我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5、课将结束时,我为学生创造了总结的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帮助了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这节课虽然上得较成功,但我仍在思索着这几点感悟:

1、感受:通过这次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质疑: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继续努力,继续探索。

3、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本节课的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本课通过古代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最后,又回到生活中解释其中的奥秘,注重应用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圆的独特魅力。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首先通过各种平面图形的观察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操作、验证,从而了解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赵淑娟老师合理恰当地根据所学内容安排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合作交流中巩固新知,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的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既作为一个引导者,又作为一个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同时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究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我与学生共同活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通过引导学生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的意识,创新的能力。

第五篇:圆的认识教后反思

1、在学生已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份名称。学生对圆心与圆 的半径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掌握得较好,能体会和解释这些与圆有关的现象。

3、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4、这一节课,通过巧设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一翻探索、实验,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了圆的周长的意义,知道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

5、求圆的面积是从生活中喷水头浇灌农田这一生活场景

引入,使学生理解了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挥自己地想象,从估计到公式的推导;从数方格到剪拼成学过地平面图形;从已有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并讨论从而形成结论。教学中教师还特别强调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由旧知引入新知的过渡。

首先在让学生估一估圆的面积活动中,通过圆的面积与 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再一次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然后教学中让学生把圆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此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6、本课重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引导上。效果较好,而且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数学信息,集思义益,博采众长,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解题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交流。

7、本课呈现了笑笑的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让学生从表中发现数据的变化,并从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学生对列出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掌握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8、本节课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事情。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思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习合理理财,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本节课中概念较多,在教学时,应注意在教授解题方法和分析解题思路中,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

下载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星子县第二小学宋燕芳 教学目标 : 1、组织学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汕尾市城区奎山小学 张秀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学会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汇编)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五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滨河路小学于洋 学习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

    《圆认识》教学反思

    《圆认识》教学反思 《圆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5~118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