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B
课程代码:1010345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制冷、热电、包装、车辆 开课学期:4 或 5 总学时数:80
执 笔:俞爱林 甘慧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近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机械部分和参与技术革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学会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设计资料;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零件失效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并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总学分数:5.0
编写年月:2006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本章知识点为: 机器、机构及机械的基本概念,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7学时)
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表示方法,看懂并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掌握平面机构运动自由度的计算和运动确定条件的判定,能用速度瞬心法作平面机构速度分析。
本章知识点为: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6学时)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能按已知的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的要 1 求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本章知识点为: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副的条件,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三章 凸轮机构(4学时)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确定的主要原则,掌握盘形凸轮廓线设计方法。
本章知识点: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第四章 齿轮机构(8学时)
掌握齿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传动的尺寸计算;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及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
本章知识点为: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廓 齿轮各部分名称和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平行轴斜齿轮机构,圆锥齿轮机构。
第五章 轮系(4学时)
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和简单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本章知识点为: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轮系的应用,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第六章 间歇运动机构(2学时)
掌握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本章知识点为: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第七章 机械运动速度波动的调节(2学时)
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第八章 回转件的平衡(2学时)了解回转件的平衡原理和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回转件平衡的目的,回转件的平衡计算,回转件的平衡试验。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学时)
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零件承载能力的判定条件和有关基础知识,了解零件的材料、工艺性等知识,掌握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
本章知识点为:机械零件设计概述,机械零件的强度,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第十章 联接(8学时)
了解螺纹、螺纹联接和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旋副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熟练掌握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各种措施,了解滑动 2 螺旋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了解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强度校核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螺纹参数,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机械制造常用螺纹,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旋传动简介,键联接和花键联接,销联接。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8学时)
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材料选择及其热处理方法,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其强度计算,了解齿轮传动的构造、润滑及效率。
本章知识点为:轮齿的失效形式,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轮的构造,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第十二章 蜗杆传动(4学时)
掌握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材料选择及其热处理方法,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其强度计算,了解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本章知识点为: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第十三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8学时)
了解带传动、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布置、张紧方式和张紧装置,掌握带传动、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材料选择及其热处理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V带轮的结构,同步齿形带传动简介,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链条和链轮,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滚子链传动的计算,链传动的润滑和布置。
第十四章 轴(4学时)
了解轴的功用和类型,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强度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轴的刚度计算。
第十五章 滑动轴承(2学时)
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轴瓦及轴承衬材料,熟悉滑动轴承的设计依据、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方法,了解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本章知识点为: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轴瓦和轴承衬材料,润滑剂和润滑装置,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第十六章 滚动轴承(5学时)
熟悉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其代号,能正确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熟练掌握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能识别其错误结构并能改正之。
本章知识点为: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滚 3 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第十七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1学时)
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和选用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和应用,刚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牙嵌离合器,圆盘摩擦离合器,制动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广,并且是一门工程实践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很强,在讲述的过程中,对各种机构及零件,教师应尽量展示模型,结合课件的动画等进行讲解,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采用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由浅入深,着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和答疑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五)课外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的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七)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题内容涉及到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题型可采用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分析和设计等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考勤、测验、课外作业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8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后续课程:专业课、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杨可桢等 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孙 桓等 主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濮良贵等 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篇:《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A(1)
课程代码:1010023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自、材料加工、模具 开课学期:3 或4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编写年月:2004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执 笔:甘慧庆、林怡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机械部分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掌握机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并初步具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学习方法,了解机械原理的现状和展望。
本章知识点:机械、机器、机构、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6学时)
了解机构组成要素,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确定条件的判定;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本章知识点: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机构运动简图、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4学时)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掌握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了解矢量方程图解法和解析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相对运动、速度瞬心、三心定理、矢量方程、矢量多边形、数学模型建立等。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2学时)
了解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及其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力分析特 1 点,本章知识点:摩擦角、摩擦圆、动态静力分析。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2学时)
了解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现象,掌握简单机械装置自锁条件的确定和简单机械系统效率的计算。
本章知识点:效率、自锁。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2学时)
了解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及动平衡原理和方法,了解刚性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和动、静平衡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学时)
了解等效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等效运动方程式及四个等效量、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飞轮简易计算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掌握按已知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的要求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刚体导引、函数综合、急回机构设计)。了解按照预定轨迹求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表方法,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特性、传力性能、死点、运动连续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5学时)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掌握推杆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了解从动件运动失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
本章知识点:运动规律、基圆、压力角、效率与自锁、反转法原理、凸轮轮廓的设计。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7学时)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其共轭齿廓,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深入理解渐开线特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等,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现象及齿轮变位修正。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以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本章知识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特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等。
第十一章 齿轮系(5学时)
了解齿轮系及其分类的概念,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功用。
本章知识点: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第十二章 其它常用机构(2学时)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万向联轴节、复式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超越离合器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本章知识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第十四章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2学时)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运动循环图拟定、机构的选型与组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及其评价。
本章知识点: 运动循环图、机构的选型,组合方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教学内容完)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广,并且是一门工程实践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展示各种机构模型,结合课件的动画等进行授课,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采用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由浅入深,着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可采用双语教学,但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按质按量完成,不降低要求。在采用英文课本的同时可以加设中文参考书,以便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和答疑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五)课外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的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七)考试
本课程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涵盖所有自学和讲授内容。试题一般不涉及繁琐的计算,但必须包括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试卷若涉及难记难背的公式与数据,应直接给出。
总评成绩:考勤、课外作业、平时测验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叶仲和编,《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孙桓,陈作模,葛文杰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3]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4]邹慧君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第三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函授)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函授)2016级车辆工程(专升本 函授 业余)辅导教材:《机械设计》(第二版),王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选用和分析基本结构的能力;
2.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具有选用和分析简单机械和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1、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Ⅰ》、《工程训练Ⅰ》、《理论力学Ⅱ》、《材料力学Ⅱ》、《机械原理》
2、后续课程:《CAD/CAM》、《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了解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熟悉构件及其自由度、运动副及其约束以及运动副的分类和代表符号;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计算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基本掌握简单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平面连杆机构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和特点,明确曲柄存在的条件,了解机构形式与尺寸之间的关系;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主要演化形式及其特点;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三)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的概念,熟悉作图法设计凸轮机构。
(四)齿轮机构 掌握齿轮机构的特点、类型、齿轮各部分的名称,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明确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掌握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几何尺寸的计算;了解平行轴斜齿轮机构齿廓曲面的形成、正确啮合条件、当量齿数的概念、螺旋角的选取范围;了解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正确啮合条件。
(五)轮系
明确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六)间歇运动机构
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了解机械零件应满足的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八)连接
了解机械零件连接的一般形式和应用;熟悉键连接的用途、平键尺寸的选择及强度校核,螺纹牙型标准、主要几何参数、防松装置;能进行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按国标正确选择螺纹标准。
(九)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常用精度等级,明确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十)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蜗杆传动主要参数的选用原则、几何尺寸计算和受力分析;明确特性系数的意义、滑动速度对蜗杆传动的影响,失效形式和选材原则。
(十一)带传动和链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的型号、规格及失效形式,掌握带的打滑及弹性滑动的概念;明确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及应力状态,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熟悉V带型号的选择原则,V带轮的结构,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了解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十二)轴
掌握轴的类型及其应用;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能解决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轴的设计问题。
(十三)滑动轴承
了解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了解轴瓦和轴承衬材料和轴承的计算。
(十四)滚动轴承
熟悉轴承的类型及用途,掌握滚动轴承的基本构造、性能、代号及类型选用原则;了解滚动轴承的当量负荷的计算、寿命计算及尺寸选择方法,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
以教材课后思考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小论文写作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
六、建议参考书
[1]吴昌林.机械设计(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蒲良贵.机械设计(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张霄鹏.机械设计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4]王为.机械设计(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重点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构件及其自由度、运动副及其约束以及运动副的分类和代表符号;简单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平面连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和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形式与尺寸之间的关系;
(三)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类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的概念,作图设计凸轮机构。
(四)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的特点、类型、齿轮各部分的名称,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五)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机械零件应满足的要求,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六)连接
机械零件连接的一般形式和应用;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
(七)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常用精度等级,明确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
(九)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及应力状态,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十)轴
轴的类型及应用;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十一)滑动轴承
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轴瓦和轴承衬材料和轴承的计算。
(十二)滚动轴承
轴承的类型及用途;滚动轴承的当量负荷的计算、寿命计算及尺寸选择方法。
第四篇:《机械设计基础B》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B》教学大纲
学分: 3.5 总学时:63 理论学时:63 面向专业:农业机械化(含机电师范)、交通运输
大纲执笔人:赵立新 大纲审定人:刘贤喜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培养机械类高级技术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也常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为了满足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学习和复习应试的愿望,我们开设了《机械设计基础B》。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重点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基础上,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解决途径,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加以详细分析说明。
3.课程教学改革
以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和典型题例为主,对于《机械设计基础A》中缺失的内
容予以补讲。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平面机构分析(6学时)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运动副及自由度计算,自由度计算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复合铰链,面部自由度,虚约束。习题课
(二)平面机构运动分析(8学时)
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解析法求机构位置、速度、加速度。习题课。
(三)机械中的摩擦及机械效率(4学时)
运动副中的摩擦。机械效率及自锁。习题课。
(四)齿轮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渐开线及其特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根切及范线法加工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大齿数。变位齿轮。习题课。
(五)轮系(8学时)
轮系的功用。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习题课。
(六)凸轮机械及其设计(6学时)
推杆常用运动规律。
图解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基本尺寸的确定。习题课。
(七)平面连杆机构(8学时)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刺别。四杆机构的演化。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图解法和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习题课。
(八)其他常用机构(2学时)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机构。
万向铰链机构。
(九)机械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6学时)
机械运动方程。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习题课。
(十)机械平衡(6学时)
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及计算。平面机构的平衡。习题课。
四、考核要求
本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按考研的基本题型模拟考试并计成绩。
附:本课程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建议使用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杨可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主要参考书:
1.《机械原理》第七版,吴可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机械原理》第5版,孙 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第五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构和机械零部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使其在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方面得到基本训练。
二、先修课程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材料和金工实习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和任务,机械零件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与方法,螺纹联接的类型和应用,常用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设计准则,通用零件的材料、构造、主要类型和特性、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和选用方法。
掌握:机械的组成和特性和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简单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常用机构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及参数选择,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及调节方法,通用零件的设计和计算。
理解:机械专有名词的概念。
四、教学内容
(一)绪论
1学时
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二)平面连杆机构 4学时
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3.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及其设计简介
(三)凸轮机构
4学时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按给定从动件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
(四)间歇运动机构
2学时
1.槽轮机构 2.棘轮机构
3.不完全齿轮机构 4.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五)机械的调速和平衡
2学时
1.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2.机械的平衡
(六)机械零件设计和计算概论
2学时 1.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准则 2.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3.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4.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
(七)联接 6学时
1.螺纹联接 2.键联接 3.铆接 4.焊接
(八)带传动和链传动 6学时
1.带传动的特点 2.带传动的主要形式 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4.带的耐久性
5.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传动比 6.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张紧力、张紧装置和带传动的维护 8.链传动的特点
9.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10.链传动的使用维护
(九)齿轮传动 71.齿轮传动的应用和分类 2.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3.渐开线及渐开线齿轮
4.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基本尺寸 5.一对渐开线齿轮的啮合 6.轮齿切削加工方法的原理
7.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8.齿轮的材料
9.轮齿的实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10.直齿圆柱齿轮轮齿表面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11.直齿圆柱齿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3.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4.锥齿轮传动
15.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6.齿轮的构造
(十)蜗杆传动
1.概述
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参数及尺寸计算 3.蜗杆传动的运动学及效率 4.蜗杆、蜗轮的材料及结构 5.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6.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
(十一)轮系、减速器和无级变速传动 41.定轴轮系
学时
2学时
学时
2.行星轮系的传动比 3.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 4.减速器
5.各种机械传动的比较
(十二)轴
2学时
1.概述
2.轴的结构和材料 3.轴的计算
(十三)轴承 6学时
1.概述
2.滑动轴承的结构 3.滑动轴承的材料 4.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5.非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6.滚动轴承的机构 7.滚动轴承的代号
8.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其选择 9.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计算 10.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11.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比较
(十四)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五、教学参考书
[1] 卢玉明.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孙桓.机械原理.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