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_白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了解西部,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了解一下西部吗?(大屏幕出示西部范围图)图中用彩色标出的部分就是我国的西部。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时的西部一片荒凉。(西部戈壁图)为改变这一现状,许许多多的人离开繁华的都市,毅然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西部建设者的图片)这些是当年西部建设者的一些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新疆建设者有关的文章。
齐读课题:19 白杨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愿意来朗读课文?
1、指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三、重点段切入,感悟特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后标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反复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从爸爸的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可以用符号简单标记)
2、学生交流划出的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
生读这段话。交流: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
句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句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a “哪儿„„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的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b “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河边、高山、草原„„)
c 课文中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想象一下戈壁什么样子,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作者描写这些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一个什么词?(高大挺秀)
师:在这样荒无人烟、气候恶劣的地方,白杨树却长得这么直,这么粗壮,足以说明它的适应性强,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句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 “不管„„不管„„总是”“那么„„那么”(板书:坚强不屈)
b 师:风沙四起,白杨树(挺起坚实的胸膛,挡住飞来的风沙)
你能这样说吗?
生:大雪纷飞,白杨(挺直腰杆,承受生生的雪压)
生:数月干旱,白杨(将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顽强地生长)
生:洪水袭来,白杨(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c 指导朗读:多么坚强的白杨 啊!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生读,评价)
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d 师激情: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读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里生根了。难怪爸爸这样深情地赞美它。(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e 你能用知二人称,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白杨树吗?
四、理解心愿,深层体验
1、师: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读: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3、孩子们不知道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孩子们由于年龄小的缘故,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边疆建设者,这些建设者们,作为新疆生产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天山南北、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线上,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坚持不懈地为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
他们不知道爸爸借白杨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建设边疆,为边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那里的条件有多苦。当年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水渠,手都冻到了锄头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他们不知道不知道爸爸接他们到新疆上学是希望孩子们将来能成为边疆的建设者,正所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板书:无私奉献)
4、现在,相信你们已经读懂了爸爸的心,让我们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话。(生齐读)
5、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谈一谈)
师: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边疆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曾经荒凉的戈壁,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屏幕出示西部今日图)相信西部的明天会更好!
五、总结写法,拓展阅读
1、带着对建设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艾青的《帐篷》
生读。师生合作读。
2、总结写法,完成板书。(借物喻人)
3、师:《白杨》这篇课文是赞扬西部建设者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茅盾的《白杨礼赞》的部分内容,同样是借物喻人的文章,这篇文章借白杨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大家还是一读为快吧!(可提示一下读书的方式)
4、课堂总结,推荐阅读杨朔的《荔枝蜜》。
课后习题
白杨
课时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ē
bì
qīnɡ xī
fǔ
mō
()
()
()
jiè shào
biān jiānɡ
xiàn rù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晰──()
严肃──()
坚强──()
动摇──()
满足──()
粗壮──()
三、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
3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个个撑开的大伞。
()
四、课内阅读。
爸爸
着孩子,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
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结合课文知道,这是爸爸第次沉思。他在沉思()。
A.思过去,思自己; B.思子女,思未来。
(3)“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几棵小树”暗指
。这种写法叫:。
(4)“浮起一丝微笑”说明爸爸。
(5)“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意思是()。
A.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困难,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B.小白杨树不怕环境恶劣,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是戈壁滩的卫士。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ē
bì
qīnɡ xī
fǔ
mō
(戈壁)(清晰)
(抚摸)
jiè shào
biān jiānɡ
xiàn rù
(介绍)
(边疆)
(陷入)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晰──(模糊)
严肃──(随便)
坚强──(软弱)
动摇──(坚定)
满足──(贪婪)
粗壮──(细小)
三、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拟人)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设问)
3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个个撑开的大伞。
(比喻)
四、课内阅读。
爸爸
搂 着孩子,望 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 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
看见 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结合课文知道,这是爸爸第四
次沉思。他在沉思(B)。
A.思过去,思自己; B.思子女,思未来。
(3)“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 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指 边疆建设者的后代。这种写法叫:
借物喻人。
(4)“浮起一丝微笑”说明爸爸
为事业后继有人感到欣慰。
(5)“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意思是(A)。
A.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困难,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B.小白杨树不怕环境恶劣,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是戈壁滩的卫士。
第二篇:5《白杨》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课文的朗读。
检查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2题。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要表白的心愿,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
2、学习新课。
理解爸爸的话。
3、激情导入: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录像)我们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还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
4、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
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文字片: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用....划出表示白杨特点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5.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为什么?
导语: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7.学生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
体会爸爸的心。
导语: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学生齐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读句子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用()划出孩子们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们还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理解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9.看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1.边听课文朗读边看录像,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
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3.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看板书总结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辨析课后第3题。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书:内容―――中心思想
五.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质疑。
六.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读写例话》,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检查背诵课文,指名回答课文的中心思想。
出示问题,学习《读写例话》。
什么是中心思想?
《白杨》一课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我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头脑里逐渐明晰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况。
阅读短文《以身作则的老校长》,学习概况中心思想。
作业:阅读《邓小平同志教育子女的一件事》,练习概况中心思想。
第三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 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收尾。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讲读课文
1、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2、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四、布置课外作业。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教时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学习第四段。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三、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四、要求学生朗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和第五段(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五、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六、布置练习:
完成“思考和练习五、六”
第四篇:《白杨》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你对白杨有哪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用“——”画出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读一读。说说白杨的特点。
3.指导朗读:
(1)、分角色朗读1-12段
小组内先自由练习。注意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
(2)、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五、练习。
1.抄写生字。
2.《学习辅导》的1.2.3题做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看课后习题2
2.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显得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
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学生讨论回答。
三、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2、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3、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1)默读课文14、16段,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2)孩子们和白杨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孩子----小白杨
4、指名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四、体会中心。
1、学完课文,我们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
六、板书。
3白杨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第五篇:白杨教学设计
人教版十册《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安区东大街道中心学校 吕 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重点 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学习准备 课前可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知识链接
新疆建设兵团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着眼于祖国的安全和统一,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高瞻远瞩,命令新疆人民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部队官兵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担任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设计理念
抓住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为支点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方法,因学定教,以读促悟,以读促情,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感情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复习导入(自主学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白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一)检查字词
1、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清晰
插嘴
分辨
抚摸
介绍
陷入
浑黄一体
2、理解下面词语并能用其说一句话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二)回顾课文
这篇课文谢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1、填空
课文写的是在()上,()和(),望着()展开讨论的事。
2、写作思路
文中写了(看白杨),(议白杨),(表心志)。分别对应的段落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根据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A看白杨
1、默读1—3自然段,想一想车窗外的白杨生长环境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B议白杨
1.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2.想一想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
3.深入体会并交流,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爸爸说的话。C表心志
品读: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1.自由读13—16自然段,想一想爸爸的心愿究竟是什么?
2.孩子们知道爸爸的心愿吗?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3.体会理解“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三、品析语言 展示交流
(一)学习看白杨。
1、默读1—3自然段,想一想车窗外的白杨生长环境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高大挺秀
3、师再次设疑:为什么生长环境如此恶劣,白杨还能长得高大挺秀? 过渡:茫茫戈壁上有着这样高大挺秀的卫士,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踏上通往新疆的火车议白杨。
(二)学习议白杨
1、观察课文插图,都有谁参加议白杨?那让我们大家分角色朗读课文4-12自然段吧!
(1)引导学生评价朗读。
(2)根据导学案要求,交流下面问题。
A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B想一想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
C深入体会并交流,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爸爸说的话。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从谈话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对怎样的儿女?(2)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体会内涵。①
A 找词语(哪儿„„哪儿„„)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杨的什么特点?(适应性强)
B 那白杨都可能生长在哪里?课件出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______需要它,它就在______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C 课文中的白杨生长在哪儿?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戈壁是什么样的?给人怎样的感觉?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白杨适应性强(师板书)的特点。D 引读: 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白杨树从来都„„ 不管是山区还是校园,白杨树从来都„„
②大家对白杨还有那些认识?(不怕自然灾害,坚强不屈)A 白杨在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自然灾害? 生汇报。
B 结合学生汇报师引读: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还是那么„„,那么„„。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还是那么„„,那么„„。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还是那么„„,那么„„。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它还是那么„„,那么„„。
3、指导朗读
A 白杨树在父亲眼里生命力如此顽强,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师生评价。B白杨树就是这样,哪里需要它,它就在那里生根发芽,那爸爸在介绍白杨时应该是怎样的语气?课件出示: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女儿_________地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C 师生评价,谈感受。
D 是啊,白杨树它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让我们大家一起赞美它吧!齐读。
4、体会写法,指导背诵。
A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白杨树的特点?(板书:运用关联词)B试着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C 结合关联词及自己的理解,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这段话。
过渡:而爸爸只是向孩子们普及白杨树的科普知识吗?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
(三)学习表心志
出示: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1、合作交流下面问题。
(1)自由读13—16自然段,想一想爸爸的心愿究竟是什么?
(2)孩子们知道爸爸的心愿吗?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3)体会理解“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展示交流 教师指导(1)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生汇报:像白杨树一样守卫边疆„„(2)那爸爸的这些心愿孩子们知道吗? 出示: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
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要坐几天的火车,还要做汽车。① 从这段话中,大家读出了什么? 生汇报“三个只知道。”
② 发挥想象,那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A 生汇报。
B 补充文本资料接读。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要坐几天的火车,还要做汽车。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C 师:他们不知道的世界对你们来说也很陌生。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所不知道世界。
a配乐出示组图:新疆恶劣的自然气候及艰苦的生活条件。b 学生配乐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及感受。
(新疆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那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很差,孩子们都很可怜„„)
过渡:是啊,那里的生活条件那么差,可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175万官兵就地转业,成立新疆建设兵团。铸剑为犁,担任起屯垦戍边的使命。C 出示建设新疆组图。
D 他们还小不知道爸爸的心愿,那你们知道了吗? 生汇报: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板书)
过渡:在列车驶向目的地的时候,其实我们只读懂了爸爸一半的心愿,而爸爸此时呢?
③ 出示: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A 爸爸在沉思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像自己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B爸爸沉思的结果是什么?你从哪知道的? 生汇报: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像他一样„„
出示相关语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现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 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a 为什么是这句?为什么看到白杨树就笑了?
生汇报: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爸爸,小树指的是孩子们„„
3、体会树人合一,明确表达方法
是的,爸爸不仅在勉励自己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拥有白杨的品质。这正是当年的一句流行口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就是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板书)那么爸爸在介绍白杨,实际上是在介绍()。赞美白杨实际是赞美()。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4、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赞美白杨吧!齐读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四、总结提升 写作练习
1、结合板书小结。
① 文中借白杨()的特点,比喻()的人。谁都想象白杨一样,做一个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的人?读出你的决心。(齐读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② 配乐出示新疆新貌,感受建设者的伟大。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再次赞美哪些建设者吧!齐读。
2、其实在祖国的建设征程中,还有许多建设者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增砖添瓦。让我们一起赞美他们吧!
出示:小练笔: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3、展示小练笔。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1、师:当年伟大的建设者在袁鹰的笔下是一棵棵白杨树,而在诗人艾青的笔下是一顶顶帐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出示:阅读链接《帐篷》
2、生活中然有很多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同样值得我们敬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季羡林《梅花魂》片段。许地山《落花生》片段。在《梅花魂》中作者借()比喻()人。在《落花生》中作者借()比喻()人。
3、人们常常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来赞扬一些人。比如: 出示:
借(花生)喻()借(黄牛)喻()
借()喻()借()喻()
借()喻()借()喻()
4、推荐课外阅读
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白杨
爸爸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运用关联词
适应性强
建设边疆
借物喻人 坚强不屈
奉献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