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23:2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之后,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先让学生了解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加深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通过直观操作与已经掌握的分数含义相结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抽象概括和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分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整体”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指导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借助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描述一些生活现象;发展抽象概括和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分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5、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简单计算;

6、学生对于分数有了自己的理解,对于整体和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知道了一个整体的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和计算。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首先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发现一个正方形和4个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初步形成认识:与“1”是一个物体是相同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取几份就有几个1份那么多。接着,出示苹果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分一分,亲身经历“整体”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到“总数一样,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每一份所用的分数表示也不一样”和“总数不一样,平均分的份数一样,每一份的数量也不一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节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动作过程和结果,通过语言描述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和平均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谈话:让学生举例说分数及表示的意思,比较分数的大小,做几道分数的加减法的题,复习分数加减的规律。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初步感知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1)黑板出示例1(1)左侧的内容

①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4/1表示什么意思。

②如果涂色部分有2份呢?用分数怎么表示?3份呢?(2)课件出示例1(1)右侧的内容,动态演示剪的过程。①课件演示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个正方形。

问: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这样的一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②这样的2份是4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

③对比两个4/1,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

小结:不仅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还可以把4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其中的1份都能用4/1表示。

2、从份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2)的内容,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

① 其中的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你能说说这个1/3表示的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每一份用1/3表示的?

②1份是苹果总数的1/3,2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

3、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出示学具(苹果图),还可以怎么分?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学生展示,汇报交流

(3)对比提升,为什么同样是一份,却用不同的份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4、比较辨析,提升认识 出示课件

①你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

②为什么都能用1/3表示?(都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取其中的1份?)

② 每一份各有多少个苹果呢?(2个、3个、4个)

④为什么同样都是1/3,每一份的数量却不一样?(苹果的总数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1、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将9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1份有几个△,2份呢?)

3、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3题。同桌合作学习,动手摆一摆,并说一说想的过程。(把这个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2根,2份就是4根。)

4、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学生结合图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评价设计:吕家岘小学办公室主任对我的这节课作如下评价: 首先白丽老师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第一次公开课上能达到这个教学水平还是不错的,当然除了优点以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整个课堂气氛的创造上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下功夫,另外课堂的把握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

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 2份是苹果总数的

12÷3=4(人)12÷3=4(人)4×2=8(人)

答:女生有4人,男生有8人。

教学反思: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

1、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充分利用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落实目标。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发现者。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三分之一是女生,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三分之二是男生,三分之二是什么意思?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出男、女生的人数,再以小组为单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大胆放手,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自己操作、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全体汇报交流时,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用算式计算,且算法多样。达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身边生活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把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有一点拖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上下衔接不流畅。但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我会不断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动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可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媒体与资源: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加深理解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部分,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3和1/4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学生小组讨论

谈话: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教学评价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

2、1/4和1/3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3﹥1/4。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

2、1/

4、1/8,让学生读出各数。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1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想半个月饼可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到想1/2以外的分数,在让学生自己猜测、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得出揭示了课题、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由1/2的意义推广到1/3、1/4等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节课两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苹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让学生动手涂出长方形的1/2;第二次是在明白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动手涂出圆或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所涂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本课借助分苹果的例子,说透1/2所表示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举出1/2的事例,学生说出了分梨子、橘子、长方形、正方形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如看到花,想到一个花瓣大约是花的1/6、看到伞想到每份是伞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生活中的.物体中寻找分数。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知识点设计太多,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几的认识都设计到了,但几分之一的比较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将几分之几的认识放到第二课时学习,这样安排也许更好。

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让学生动手涂分数时,应有时间限制,学生准备的圆如果是同样大的,在比较大小时就不会出现找不到比较的图形的现象了。正因为在两次动手操作时,时间没把握好,以至后续的两个思维性较强的填分数的题没有完成。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平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二十三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二十三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4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5

20xx年12月6日,在我区实验小学我又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分数的认识》,由上海明强二小的顾彩虹老师执教。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听了三节风格不同的《分数的认识》了。此次再听,全没有老生常谈的感觉,倒有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的感觉,学生们也沉浸在分数的认识中,不知不觉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还意犹未尽的样子。当时不禁感叹:上海的老师真厉害啊!下午又听了顾老师的成长经历报告,更是油然而生敬意。顾老师能有今日之功力,绝不是靠几场作秀的公开课、观摩课包装起来的,而是由十多年的无数次的“直面问题”、“直言不讳”逼出来的,(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了。)更是缘于她十多年来对教学研究的热爱和探索。

当我提起笔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这节课已上过好几天了,然而顾老师的课在脑海里的印迹却还那么清晰,再次翻开听课笔记,仔细回味,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仁们共享。

一、读透了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苏教版教材,以“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为例来教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教学其他几分之一,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分数的教学目标,其实质就是要强调从“平均分”中产生分数,并让学生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顾老师在课的开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一个物体或图形被分割的种种情况,有平均分的,有不平均分的,有平均分成2份的,有平均分成3份的,还有平均分成4份的,这些图案或图形是混乱的无序的。然后由学生通过比一比、理一理、分一分,逐步整理成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并让学生尝试用一句话来描述这类分割情形的特征,学生逐渐剥离出“平均分”、“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成4份”等数学本质来。接着顾老师就在这有结构的材料背景下,展开了认识、、,甚至是几分之一的教学。

我觉得顾老师的教学设计,完全符合苏教版三年级教材对分数的释义,她吃透了教材;而且,顾老师这样来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表象认识,因为学生学到的,一开始就是一类,学生眼里一下子可看到好几个外表不同的本质又相同的,这是对教材的突破,是创造。

二、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组织教学

顾老师指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的一类图案问:这半个、这半个,你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吗?生踊跃回答:0.5,,50%。出来的多么自然,多么轻松啊!连50%都出来了。顾老师当然要好好表扬小朋友们了,小朋友们学习积极性当然就更高了,接下来让同桌说一说“这一类有什么共同特征?每一部分用哪个新的分数来表示?”时,当然就效果奇好了。

这一片段告诉我们:顾老师找准了学生认知的真实起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在阅读中一定已经接触过0.5、、50%之类的数了,而且对0.5、、50%之类的数应该有了朦朦胧胧的认识了,在这里,顾老师给学生找到了一座合适的桥梁,使学生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地滑向未知领域,老师要做的事,是让学生把模糊认识清晰化、准确化、数学化,这种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活动,应该是最高效的,并且是愉悦的。事实证明如此。

这不得不令我想起,上次在华西朱慧玉老师上的课。1÷2=(半)个,你觉得哪个数字可以表示这里的半个呢?有学生说出了0.5,偏没有学生说出。难道是那个班的学生没有同样的认知起点吗?恐怕不是。我私下认为,朱老师设计的问题是不是太抽象了,抑或是“1÷2=?”这道除式就“吓”住了三年级的小朋友了呢?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设有保底目标

这节课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起来的,是顾老师在课堂上嗖溜嗖溜的身影。她像一支忙碌的斑鸠,一会儿溜到这一组,一会儿溜到那一组,脚步很快,没有声音(个子不高,没穿高跟鞋)。看得出,顾老师忙得很,她关注到每一小组,每一名学生;更看得出,顾老师的动作,不是做给人看的,这是她的熟练的习惯动作,她真的是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来上这节课的。她脚步匆匆,她在赶自己,没有赶学生。课后评议时,顾老师告诉我们,她这节课是设有保底目标的,40分钟内,她只完成了保底目标,还有教学环节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她的爽快真诚打动了大家。课堂教学研究需要真功夫,需要直面问题,需要直言不讳,顾彩虹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顾老师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还需我们静静地思考,慢慢回味。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郁金祥

今天这节课我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讲新课之前,我并没有直接利用课本例题,而是通过复习上学期的认识分数,把一个圆平均分,进而引出把一些圆平均分这一个新的知识,我这样做是想将新旧知识作一个衔接,分圆片比分桃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然后做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我们是在把一些圆看做是一个整体在平均分。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我将一个圆平均分与一些圆平均分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加以比较,它们涂色部分不同,为何能用相同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再者是通过比较发现今天所学的分数是在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进而自然而然学会了今天新的知识点。而在讲完今天的知识点后,我再出示教材中的猴子分桃的主题图,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在“猴子分桃”的情境中加深对今天所学分数的认识,产生应用所学知识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操作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通过动手操作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三分之

一、-------在这一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会到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若干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并逐渐在思考中领会分数更深层的意义: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而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对学生说的练习还不够,课前准备工作还做得不是很充分,看来,要想上一节质量高的课,我们确实要多下功夫,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的收获才回更大。

下载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数认识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数认识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1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道真自治县民族小学 黄彬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实物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自主解决分......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汇编)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韩建会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实物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自主解决分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分数乘法应用_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的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比较灵活地应......

    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徐蕾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 教学内容方面: 《数......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彻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