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描正方体画法教案[精选]
素描正方体画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让学生认识物体的透视关系和明暗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表现物体的透视和明暗。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的透视和明暗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正方体、长方体)
师:有谁知道正方体的边的关系。(它们的边都相等,对应的边都相互平行)
师:我们要是想画出正方体的关系。那么我们画的时候是不是也画相等的边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画石膏。(正方体的画法)
二、新授
1、教师出示石膏(正方体)生观察。师:你们看了石膏(正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体的石膏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正方体的特征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我们再观察石膏的明暗,看谁的眼睛最亮。生:有明有暗。
师:这就是物体的明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素描。
师:我们先来学习物体的透视近大远小、近长远小,近实远虚。师:我们画石膏是就是利用这一透视来画,我们先来观察石膏的边,哪条边离我们最近,哪条画时就画长些、实些,哪条远就画短些、虚些。(生说边,师用手指出来)分析物体后师开始示范。
生:看完师构图后生画(师巡视指导)师:我们构图好,就开始画出石膏的明暗。
1、我们现在再来观察石膏的明暗。物体有最暗的地方叫明暗交界线,我们先分出交界线,然后再画灰面和暗面还有投影。
2、教师边说边示范。生模仿,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
我们这节课画石膏(正方体),用素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我们用透体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知识来表现物体。板书设计:
正方体(石膏)
(示范画)
近大远小
透视
近长远短
近实远虚
第二篇:素描正方体说课稿
素描正方体说课稿
——说课人:黄爱玲
一、说教材
素描正方体是素描训练的必修课,也是素描训练的第一阶段。本课首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事例告诉大家素描的概念,也可以用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绘画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
学生只是掌握最基本的线条和结构线画法,没有的一定造型能力。
2、能力层面
大部分学生从没接触过美术训练,对造型能力的理解力较弱,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三、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掌握正方体的两种透视知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绘画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素描写生训练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教授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对老师讲解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多动手,多观察,要大胆练习,遇到难点要放在小组讨论解决或请教老师。
五、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正方体写生总体表现原则,及正方体的透视关系
• 教学难点
对画面整体把握及正方体的透视关系
•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讨论法
• 教具
图片
素描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男女之间在衣着和打扮上有何明显区别?(引起学生兴趣,女生搭配色彩多异,男生色彩单一),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学生心目中素描的概念。讲授新课:
1、什么是素描?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
2、素描学习的意义?
A、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相机、罐子等,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几何形体。
B、引用2012年山东省美术联考的素描试题,让学生观察并找到画面中具有几何形体形态的物体。
• 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对试题的分析:问题设定,“找到几何体与图片物体的联系”。
• 联考试题的主体是医药包,通过它与正方体的联系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同时也体现出本节课知识点的重要性。
3、正方体的典型性
A、比较法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正方体,如:积木、插座、魔方等 B、正方体的透视规律
通过观看几张风景照片让学生找到画面中的透视现象。问题设定: • 1 比较近景与远景的区别 观察画面中直线的消失点 • 总结几种透视规律: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特点: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C、分组讨论
(1)正方体在所有的几何形体中有着重要的研究地位,为什么?(2)如何在2维的画面上呈现出3维的视觉效果?正方形与正方体的区别在那里? D、小组活动
• 尝试画一个正方体。要求如下:
• 构图合理,正方体在画面中大小合适,比例得当。• 纸张大小要求。(8开、素描纸张)
小组活动一: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理论知识,自己试图画出正方体,大家一起点评,教师提出意见转入思考,梳理正方体的正确画法和透视关系。
小组活动二: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在原画上进行修改、完善,并且相互交流。
教师最后示范、讲解作画步骤:学生印象深刻、直观,更容易接受。
课堂小结: 问卷:
1、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七、教学反思 优点:
☻授课思路条理清楚,学生较容易理解;训练步骤清晰,使学生较容易驾御。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不足与提高:
☻在活动一、二教学中,注意时间的把握和课堂的掌控能力。学生对正方体的透视理解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造型的练习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八、板书设计 课题:素描正方体
1、素描
2、素描的学习意义
3、正方体的典型性
4、正方体的透视原理
第三篇:《素描苹果窝的画法》教案
《素描苹果窝的画法》公开课教案
李丽美
上课时间:2021年4月7日下午第三节
班级:1914班
课题:《素描苹果窝的画法》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素描静物》是选修课,学习素描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以后工作提升综合实力。学习内容主要以欣赏为主,学习常见的几何形体及简单静物。
教学目标:通过对苹果的观察、认识、初步了解圆球体水果造型的特点及规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习和掌握苹果窝形体结构的塑造,以及对整体观察,整体推进的作画思路的把握,体会素描的节奏。
教学重点:素描苹果窝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结构、调子分析素描鸡蛋作业的收获 并让学生思考上节中学到的那些知识,学生可以迁移到今天的苹果作业当中,引出课题素描苹果窝的画法。
二:讲授新课:
1.分析苹果的整体结构特征-
①触摸实物苹果:果窝、果蒂、果身
②外形类似球体
③难点果蒂,果窝
2.重点分析果蒂结构,及光影关系
3、苹果窝在整个苹果结构中的比重。在整个苹果中的塑造关系:
上实下虚、内紧外松。
4、通过苹果蒂相关的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带来直观效果,加深对苹果结构理解,提高对素描苹果把控能力,从而提高圆球类相关水果的塑造水平。
三、临摹实践素描苹果作业,重点处理果窝的画法
四:教学反馈与反思:
重点分析果蒂结构,及光影关系,笔随形走。
第四篇:高一美术玻璃杯,香蕉素描画法-教案
一.课题:怎样画透明玻璃杯和香蕉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新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玻璃杯和香蕉的结构和质感以及明暗的表现方法,尤其注意香蕉的小块面的转折。(如何看)
2、过程与方法: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如何画)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画玻璃杯,会画其他玻璃材质的物体(举一反三的画)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画准玻璃杯口(画好椭圆形)及玻璃的明暗表现(透明质感)难点:1玻璃杯透明质感的明暗表现 2 注意香蕉明暗交界线的转折变化。
四 教学手段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2修改学生习作(分组进行)
五 教学过程
课前心理分析:高一生处于初级绘画阶段,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弱,已认识些素描基本知识、表现形式(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会画直线、曲线、排线、正方体、圆柱体、多面体等基本形体,认识临摹与写生的表现方法,但他们在绘画新东西时不会分析、找步骤。所以教师主要采取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步骤示范法)1怎样画透明玻璃杯
杯口(椭圆形的大小)
1、先确定杯口的视角(杯口的宽窄依据俯视、平视、仰视的角度。)
如图
平视:杯口看到是一条平行线
俯视:能看得见杯口
仰视:看不到杯口
2画杯身(杯身呈梯形状,画内斜线)
3画杯底(椭圆形)杯底的透视也是椭圆形,后面的半圆看不见 怎样画香蕉
步骤一:观察分析形体结构关系,确定高宽比例关系,用直线概括物体外形的基本特征,勾画出大体轮廓。
步骤二:进一步分析形体结构,运用轻重、虚实、粗细的线条深化形体转折和轮廓形,并简略的铺出大题明暗。
步骤三:整体的铺开明暗色调关系,注意轻重得当,协调统一,拉开明暗主调加强体积感和空间感。
步骤四:深入刻画物体细部,明暗、色调进一步丰富,使形体空间更加强烈。
步骤五:调整整个画面,逼真、整体、到位的反映对象,尤其要处理好香蕉中间层次明暗关系。
(三)请学生上台演示画法,并进行评价
六:说板书设计
杯子的绘画步骤: ① 杯口 ② 杯身 ③ 杯底 ④ 请学生演示
七:布置练习作业
(1.临摹3个不同种类的透明玻璃杯,结束
2.临摹一串香蕉)!
第五篇:美术——《素描—衬布的画法》教学教案
《素描—衬布的画法》教案
制作人:刘雪灵
审核:高中美术备课组
使用时间:2014年10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衬布的结构和颜色变化,把握衬布的处理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把握衬布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设计
1、导入:首先,我们欣赏一些衬布的照片和相对应的素描作品,观察分析素描作品是如何表达真实的衬布的,关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立体感、颜色、质感、图案......考虑到考试的衬布一般作为次要静物处理,我们这一节课着重讲解分析其立体感和颜色。
2、那么怎样在画面当中表现出衬布的立体感和颜色?(学生讨论回答)——根据结构找出明暗交界线,区分开明暗部;根据画面对比处理颜色。
3、示范讲解
(1)、构图,拉造型:在画面找准位置,用直线概括拉出衬布的造型(注意线条的穿插、虚实)。
(2)、观察其造型结构,找出明暗交界线、投影(注意虚实、形状)。(3)、铺暗部、投影(注意两者的轻重之分)。(4)、统一铺颜色(根据画面需求,对比黑白灰)。
(5)、擦(可用纸笔或纸巾)画面,先擦暗部和投影(强调明暗交界线、卡点),再均匀擦全部衬布。
(6)、刻画,在擦过的衬布上铺上线条(注意疏密、轻重、虚实)。(7)、调整画面。
4、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5、评价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