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教学设计结尾
篇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第3节 微课的教学设计
从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等移动媒体在教育中的使用来看,使得课堂、课后的学习越来越便利,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从学习内容的任何地方开始学起,提高了零散时间的利用率,但这种学习的时间也不宜太长,适合“微”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来看,虽然年龄不同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不一样,但是人高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也就在10分钟左右。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将教学内容碎片化、跨应用平台的微课应运而生。
7.3.1 微课概述 1.微课
微课(micro course)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微课的特点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扩充等特点。
相对传统课堂,微课主要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反映
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突出学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微课不仅可以视频形式,也可以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的形式播放,支持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时间较短,所使用的案例与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因此微课的设计往往是以模块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由多个知识点有机融合的逻辑体系。3.微课的设计元素
当前典型的国内外微课围绕模块进行设计,包括知识点、导学、操作与练习、问题思考、拓展阅读、讨论、作业等元素。4.微课的制作
微课强调的是便捷和实用,能解决问题的微课就是好微课,所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条件许可尽可能采用好的设备和场地进行,最好能够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标准来制作。微课的制作方法有:
(1)现有的课例加工,通过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对现有的课程视频进行加工制作。
(2)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手机拍摄。
(3)录屏软件录制,如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等。(4)用ipad录制,在ipad上安装录制软件(如showme),通过视频及录音进行录制,直接产生知识。
(5)录播教室录制。(6)专用软件制作:运用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配上讲解的画外音。office 2010以上版本在幻灯片放映中可单击“录制幻灯片演示”,另存为wmv格式的视频文件;也可单击“文件→保存并发送→创建视频”,设置每张幻灯片的放映时间,输出成视频文件。
7.3.2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设计除遵循本章第1、2节中讲述的基本要求外,主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学内容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重点、难点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考虑选择能够突出课程特色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些点(而不是面)进行微课设计,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相对完整。
(2)教学策略。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微课时间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7.3.3 基于主题学习的微课设计
主题是指融合教学目标的、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主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中心,将新旧知识点、知识点之间联接起来,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主题学习的核心包括: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单元的设计、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根据其核心要素,基于主题学习的微课设计模式如图7-3所示。
分析 设计 反馈
图7-3 基于主题学习的微课设计流程 7.3.4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设计(续表)实践探究
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选取某一知识点,录制一个10分钟以内的微课。要求画面 清晰,语言清楚流畅,视频制作规范,体现微课特点,并做全班交流。
第二篇: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瑞雪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要求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自由读课文。先说说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三、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要点:
(1)第三自然段,应读出夜静、雪大。“一会儿就白了”,“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等句,应认真体会并读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仅要读出雪大,还要读出雪美、孩子乐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应体会到作者快乐的原因“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读出作者联想到此的喜悦的心情。
2、学生再练习读。
四、一场雪固然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可是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满怀如此强烈的激情来赞美这场雪吗?
随文阅读小资料:
《瑞雪图》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写于1962年。1960一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歉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了这人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写下了这篇短文。的确,这第一场雪,是我国经过三年困难时期重新走向富裕的第一个喜人的信号,怎不让人高兴呢!
加上自己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课堂练习
1、在两首写大雪的诗中,任选一首背诵下来。
第一首:夜雪
自居易
己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瑞雪图》,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本节课辅助教学的精彩其一是开始的激情导入。用一段精美的动画,从形、声上一下把学生带入了雪的氛围。其二是学完雪后美景后,设计的一组配乐雪景土,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深的喜欢雪,想要赞美雪。
四)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浒墅关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
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中不能恰当地控制浒墅关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好学地方用时太长,导致时控失调,前松后紧。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时多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微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知,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俺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同学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质疑: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词,小老师领读:
(各种形式认读)
泼水节凤凰花傣族周恩来总理撒满对襟白褂敲鼓
咖啡银碗踩着端起蘸水健康短命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⑵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教学第1自然段。
(理解:一年一度)
告诉同学:傣族是俺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像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段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⑴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那是因为同学接读
⑵周总理要来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完这一段,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预设:生:俺看到了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他们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呀?
师点拨:是啊,傣族人民知道敬爱的周总理来了,能不激动吗。能倒霉福吗?你们除了能看到怀着激动心情的人们还能看到什么?
生:俺还看见了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瓣。鲜红鲜红的,很漂亮。
师:好,老师看见的红地毯和你眼中的一样美丽,不过,俺还能从中想到一些什么,你能吗?
生:这是专门为了欢迎总理准备的。
生:说明人民特别尊敬总理。
师:你眼中看到了江面上和天空中了吗?
生:江面上有龙船,空中有花炮啊。
师:是的,老师眼中的龙船与花炮和以往有不同的地方,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师点拨:俺们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看到这种局面、想到这些局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⑶所以人们是一遍又一遍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指导朗读这句话。
⑷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指名读、齐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局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师: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特别幸福,那是因为(同学接说)。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图文结合,体会感悟
1、师:是啊,周总理来了,来到了傣族人民的当中,大家看: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⑴同学自由说,理解:象脚鼓、银碗。
⑵看看图上的人们都有一个一起特点──“笑”。
是呀,图上的男女老少都在笑。
⑶让小朋友观察图上的主要人物──周总理:
他的衣着(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等)。
表情(笑容满面)。
动作(端)。
2、⑴师:课文哪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大家边看图边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⑵说说你喜欢哪句话,与大家交流交流:
当同学讲到“周总理一手拿着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祝福”时,老师接着说:
①“总理把水泼向像你们一样的小朋友,祝福他们──。”
②“总理把水泼向那些年轻人,祝福他们──。”
③“总理把水泼向那些老人家,祝福他们──。”
④师:傣族人民呢,同学接: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师:祝福俺们的总理生:健康短命。
⑶老师导语激趣: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局面呀!多么让人激动的局面啊!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⑷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同学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再次看图,理解升华
1、再次看图,现在你能理解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吗?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绚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俺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再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师先说,问:谁还能说?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彝族的火把节、鄂伦春篝火节等资料,下节课交流。
六、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周总理
幸福令人难忘
微课教学设计3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微课教学设计4
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
(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xx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xx。
(引导学生说出:xx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微课教学设计5
主讲教师姓名:x
讲授内容:
四(年级)
语文(学科)
人教课标版(教材版本)
课目:
渔歌子
知识点:
领悟诗词的情感 (课目/知识点/主题)
教学类型:
√知识讲授 □ 解题演算 □ 问题答疑□ 创意实验 □
学习活动:
拍摄模式√知识讲授型微课——教师在演播室以讲授为主,结合屏幕演示、板书等活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学
□ 屏幕录制型微课——对于数理化等注重逻辑推理和过程演算分析的教学内容,只录制教师的讲解声音及屏幕内容演示过程,以便于学生的学习
课程简介:
(一段话,一般最多不超过150字,课程 简介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微课主体内容之前)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意境优美的词。根据四年级学生悟情悟境方面的欠缺,本微课采用“以法导学、以读促情”的教学方法,通过抓关键词来品味、想象、领悟词中的意境,走入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微教案
(另纸附)
讲授配套的`PPT
(另行提供PPT文件)
微练习
(另纸附)
微反思
(一段话,一般不超过300字)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中,我采用“读、想、悟”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调动学习的热情;同时抓住“白鹭、桃花、流水、鳜鱼、不须归”等词语作为悟情的切入点,读中想象画面,词画交融,从而顺利进入意境,体会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再结合诗人背景来深入领悟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微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掏出谎话叮嘱光泽静谧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幽香袅袅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微课教学设计7
柔美的花瓣,丝丝吐露的花蕊,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你眼前的这些牡丹花都是用皱纹纸手工制作成的,是不是可以称为妙手生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牡丹花。
一、材料与工具:
材料:黄色皱纹纸、红色皱纹纸、绿纸条、绿色亮光纸、细铁丝
工具:剪刀、尖嘴钳、固体胶、双面胶、叶片模板
二、制作过程:
1、做花蕊。取5×5厘米黄色皱纹纸一张,横纹方向折叠两次,用剪刀把两边三分之一处剪成细丝状。
2、做花朵取15×15厘米红色皱纹纸六张,纹路对齐,以1厘米宽度,像折纸扇那样一正一反折叠整齐。然后将两端剪成圆弧。把花蕊放在花瓣中间上面,用细铁丝的一端把花蕊与花瓣扎紧,然后把花瓣从里向外一层一层逐一翻起。边翻边整理,使花瓣曲折自然,错落有致。
3、做花萼剪一张5×5厘米正方形绿色亮光纸一张,对折两次,再三等分折,用铅笔画好轮廓线,剪去阴影部分(如图1-1),展开即成花萼,涂上胶水,花枝铁丝穿过花萼中心,并与花朵底部粘合。
4、做叶片先把亮光纸对折几次,然后用叶片模板剪出6对叶片,剪6根15厘米长的铁丝。因铁丝粘贴比较困难,可以先在一张叶片中间粘上双面胶,用双面胶把铁丝粘住,另一张涂上胶水,相对粘牢,做成一片叶子,同样方法做成6片叶子。然后取一片叶子,用绿纸条涂上胶水绕裹叶梗,然后可以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铁丝,从上到下缠绕下来,在距叶片底部4厘米的位置,同时把另外两片叶子放进,继续缠绕下来,在末端涂上胶水,固定住,组成一组叶子。另外三片叶子也组成一组叶子。
(叶片模板)
5、组装叶子。从花萼处开始,用绿纸条涂上胶水绕裹花梗。按照上面叶片缠绕方法缠绕。在绕到6厘米处,先把一组叶片放入,继续绕裹,再绕至10厘米处把另一组叶子放入,继续绕完即可。
微课教学设计8
设计思想: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分析:
拟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经常需要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于富有人格特征的事物以及动植物都十分喜爱,易于接受。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文章,就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特点,学生特别喜爱。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2、知道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3、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学习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2、教学难点: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微视频教学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修辞手法——拟人。我们学会了它,就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了。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让我们来读下面的句子: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
桃花笑红了脸。
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笋芽儿当作我们人来写了,给它们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感情。春雨成了美丽的姑娘,还会弹乐曲;桃花拥有了人一样红润的脸庞;笋芽儿也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地开口说话了。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是不是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呢?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了。
定义: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拟人手法的三种运用形式
师:那什么事物都可以进行拟人化呢?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
1)把植物拟人化
2)把动物拟人化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师: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师:柳树怎么会有辫子呢?哦,原来是嫩绿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呀。这里就把柳树拟人化了。
2)把动物拟人化
百灵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跳起舞来。
师:这里把百灵鸟的叫声形容为在歌唱,顿时让我们觉得百灵鸟不仅仅是小鸟,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优秀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将蝴蝶的欢乐、美丽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读到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温柔的春雨姑娘呢?这比“打雷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生动多了吧?
师:所以,假如我们给了这些动、植物以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语句就不会单调乏味,我们的文章将更加清新,鲜活。这就是拟人句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光要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现在,老师就教大家怎样将一个简单的句子变成形象生动的拟人句。
例:天空中有许多星星。
师:首先,我们要将“星星”人格化,可以叫它“星宝宝”,因为星星给我们的印象是可爱的。然后,我们还要给星星赋予人的动作、神态或感情。我们先想一想,星星的特点是什么?嗯,很亮,还一闪一闪的,就像我们亮晶晶的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是吗?那我们可以这样写:
星宝宝们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向我问好。
这样一改,是不是可爱的小星星形象立刻出现在我们眼前了?拟人句是不是很棒呢?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那请你也来改一个句子吧!
练:牵牛花开了。
提示:首先将牵牛花人格化。然后,想想牵牛花有什么特点?,它的花朵像。
改:牵牛花(弟弟)吹起了(小喇叭)。
牵牛花(小姐)穿上了(喇叭裙)。
3、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师:相信聪明的你们已经学会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判断一下这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师:可能有些同学犯糊涂了,觉得这句是把春天当人来写,你看春天都是小姑娘了,应该是拟人句吧?那可就错了,因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词——“像”。“什么像什么一样。”这是什么句子?经过老师的提示,你就知道了,对,这是一个比喻句“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比喻句改成拟人句,怎么改呢?我们不能用“像”这个比喻词,所以我们直接叫她“春姑娘”,她的拟人化的动作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不变。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改成:害羞的春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4、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好,让我们再回顾一遍: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拟人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和把一般事物拟人化。最后,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中我们要注意:
1、要有真情实感,做到自然逼真,不要生拉硬扯;
2、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和其要表达的心情;
3、要符合其身份和表达的环境;
4、要与比喻句区分开来。在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中,我们主要看是否有“像、好像……”这些比喻词。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微习题
第一关
下列句子,哪些是拟人句?请在后面打“√”。
小树向我招手,小花向我点头。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泉水唱着歌跑下山去。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抬起它们的头。
大雨打落了娇嫩的蔷薇花。
第二关
请写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形式的拟人化。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让孩子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洪水咆哮着向村庄袭来。
萤火虫点着灯笼在夜间散步。
春风给柳树梳头。
太阳花向着太阳微笑。
第三关
用拟人的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泉水流下山去。
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微反思
本次设计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以递进形式让学生逐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的运用形式。以边讲解边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拟人句。最后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印象。
微课教学设计9
录制工具和方法
微课使用PPT软件制作,电子白板软件录屏,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功能并
插入辅助教学的短视频、音频,通过网址链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通过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两首诗,去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微课中还通过文字材料助读和方法点拨,配以视频朗读,声画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通过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结合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学会正确朗读诗歌。
2、在微课程的独立学习中,完成进阶测试题,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生活的情感态度。
3、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将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的结合,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目标
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微课课堂,今天微课学习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的前两首《望岳》、《春望》,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微课学习,了解什么是“知人论世”,并且通过“知人论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读作者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PPT1-2)
二、听读,初感知
(一)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初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PPT3-4)
(二)听完了范读,大家是不是发现两首诗虽然是同一个作者,但它们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分别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欣赏诗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它的意思是: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一)关于杜甫,同学们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创作历程,可分几个时期吗?对,共分四个时期(PPT6)下面就请大家点击这个链接:xxxx,去具体了解一下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历程。(如不能连接网络,预设超链接PPT15-17)
(二)同学们,此时你对《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们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课本下的注释了吗?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2、接着我们来关注《春望》的写作背景,也请看到书下注释,其写作背景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春望》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四、再听,悟情感
(一)带着对诗歌背景的了解,我们再次观看并聆听这两首诗的朗读视频。请大家细细品味两首诗的`不同情感,感受它们不同的感情基调。PPT9-10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
《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调沉郁忧愤。
你体会到了吗?
五、自读,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理解,随着音乐,感情朗读《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最好读两遍呢。PPT12
六、小结,明学法PPT13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杜甫的两首古诗,了解到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请大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品读杜甫的第三首诗《石壕吏》。
诗歌仿佛是一条时间的隧道,通过它我们与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们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今后请多一些诗歌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Ppt14配乐结束微课的学习。)
今天的微课就学习到这里,请大家打开本课的“进阶测试”,自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祝学习愉快,再见!
微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
(2)提问: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
A、观赏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 B、吕梁石 C、龙鳞石 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 、(ABCD)等方面。
A、声 B、色 C、质 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
微课教学设计11
一、教学任务与对象
1、教学任务:什么是文化强国
2、教学对象:20xx级人力资源管理、民政管理、园林艺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法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前世界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在情感上感觉我国目前离文化强国还有距离,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3、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
4、教学媒体: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第一张PPT:设问: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呢?
讲授:常言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人言可畏,杀人的是一种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
2、展示第二张PPT:
春运的图景。
讲授:人们春节回家,按照经济账来算是很划不来的,经常是出现一票难求的境况,车票涨价,气候寒冷,回家还得购买礼物年货,散发压岁钱等等,有很多人打工一年攒下的钱过一个年就花完了,但是,大家每到春节还是不厌其烦的奔回自己的家乡,过团圆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春节文化所起的作用,可见文化
1 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这个问题上,文化起的作用比经济要大。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非常重大
设问,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文化强国呢?
3、展示第三张PPT:什么叫文化强国
讲授: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
A、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B、发达的文化产业。
C、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4、展示第四张 PPT:,较高的国民素质
讲授:案例,比如日本国是一个较高国民素质的国家,很讲究公共秩序和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 ,垃圾分类盛放,公共场所不随地丢垃圾,待人彬彬有礼等等。
5、展示第五张PPT:发达的文化产业。 美国、英国、日本。
讲授: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0%左右。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 美国的图书市场为世界之最,每年出书4万种,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美国影视业是全美国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几乎是本土经济的两倍,即使是在好莱坞的阴影下,巩固的电影业依旧很发达。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日本漫画畅销到欧洲美国及亚洲国家,除了漫画,日本的动画片也风靡全球,如《铁臂阿童木》、《聪明一休》、《花仙子》、《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都是中国包括港澳新加坡地区许多儿童和成人熟知并喜爱的对象。 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左右,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一大支柱产业。
6、展示第六张PPT:世界文化市场各国所占份额。
讲授: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所占份额为43%,欧盟34%,日本10%,澳大利亚5%,中国所占的份额非常少,只有3%,我国文化产业与我国大国地位非常不适合。
2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20 世纪90 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一股强劲的“韩流” 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更让年轻人变得如痴如醉、疯狂前卫。年轻人纷纷把韩国影视剧明星当成偶像来崇拜。
7、展示第七张PPT:韩国原文化观光部长官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8、展示第八张PPT: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讲授:设问,我们现在有哪些理念和价值观受西方影响呢?
吃饭等集体开销采取AA制;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愚人节等 用玫瑰花来表达爱情也是源于西方文化。
9、展示第九张PPT:20xx年5 月 9 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东区,一名男生送女友千朵玫瑰花,引来了众多学生的火热围观。 讲授:设问: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是什么花呢?
10、展示第十张PPT:并蒂莲。
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是并蒂莲,通常人们画或者绣的鸳鸯鸟是在荷塘里成双成对的游玩嬉戏的,表现一种幸福祥和轻松的画面意境,而荷花表达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非常美好和强大的。但是这种表达爱情的理念和价值观并没有走出国门。
从前面讲的文化强国的特征来看,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讨论,当前中国在理念与价值观输出中存在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与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内容与图片展示相结合,设问与讲解相结合,案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自我评价: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学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可以达到深刻理解什么是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增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微课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学生分析:
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因此,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心情的描写。
教学设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情感;通过想—说—读—批—讲—填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18自然段,,找出描写鹰四次撞掉水杯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晴变化的语句,用符号全画出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你的体会简单的批注在书旁。生:默读课文。师巡视了解。
师:下面看同学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鹰第一次撞翻水杯的经过,重点体会一下鹰的动作“打”,然后想一想,这时成吉思汗心里会怎样想。(课文中说是他宠爱的鹰干的,第一次他会生气吗,由于是宠爱,所以不会)师:成吉思汗此时心里也许会这样想:难道是他不小心。师板书“没有生气”。
师:第二次呢?鹰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一读,鹰这次又撞掉了水杯,这时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为什么,他这时心里会怎样想呢?
到了第三次,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重点读一读红色的'字,想一想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假如这只鹰会说话的话,它又会对他的主人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补充这个句子。同学们齐读成吉思汗说的话,要把他生气的样子读出来。
师:最后一次,鹰又扑掉了水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在这种情绪下,他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这就是你的下场。)下面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张表格:
附表格:
鹰的动作
成吉思汗的表现
第一次
打掉
没有生气
第二次
撞掉
有点生气
第三次
撞翻
真的生气第四次
扑掉
气急败坏
他在盛怒之下,杀了自己宠爱的鹰。可是当他发现真相时,他的反应什么呢?
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从这些红色和蓝色的词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成吉思汗的懊悔,可惜、气自己的感情变化。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成吉思汗当时的情感变化。最后他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一个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最后,我再送同学们四句话,那就是冲动是魔鬼;吃一堑,长一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这四句话,对你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微课教学设计13
教学背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修作文的情况,关注他们修改文章的态度、过程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本节微课是给学生在堂上修改作文前进行集体学习的,通过讲名家修改文章和诗词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介绍让学生明晰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当堂进行运用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体会修改的乐趣;
2、了解修改作文的简单方法,并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
1、掌握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
2、正确运用修改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激趣善导
1、蓝精灵讲《王安石》的故事
2、引出主题:文章不厌百回改
3、明确目标:
修改作文:发现问题
对症下药
方法指导1、小结修改文章方法。
师:修改文章,不外乎有两步:
第一步:诊断——读文章,找“病症”。
第二步:对症下药
师:对症下药包括如下几步:
大手术——另起炉灶法
打针输液——增补内容
吃药调理——修改符号
2、复习修改符号。
师:本微课着重学习如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作文,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用的修改符号:
删除:取消某字、词、句
改换:将某字、词换成某字、词
增补:加进某字、词、句
换位:词句调换位置
恢复:修改错了,恢复原样(PPT)
牛刀小试
师:既然大家已经熟悉了常用的修改符号,那下面我们牛刀小试一下:
1出示范文:(PPT)
暑假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同学们到外摊一起去玩。望着广阔的黄浦江,心里高兴开心极了。江面上大轮船许许多多地停着。几只海鸥展翅飞飞翔,一会儿冲向蓝天;一会儿飞近江面。也有一些轮船在缓缓行驶。远处,蓝天白云和滔滔的江水连成一遍。突然,江面上括起一阵大风,飞溅起朵朵浪花,拍打着江面。黄浦江水多美啊!
1、课后拓展:学生在练习纸上修改。
同学们,我们改同学的作文,一定要端正态度,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认真修改。如果你同桌的作文水平略胜一筹,那你有幸一睹同桌的文采了;如果同桌的作文稍逊一筹,那你要当好他的老师了,从你的批改中让他学会如何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改作文的目的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欣赏,以达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认真批改,从中发现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
教学总结:
本节微课以名家注重修改自己的创作作品作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范例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修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改的方法,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微课教学设计14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 ,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 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谢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谢谢。
微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③经历方程与函数关系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难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它与我们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然的联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着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组)与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点明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
(1)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2)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我们学数学应该掌握的思想方法。给学生一个本节内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1)解方程2x+20=0。
(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y=2x+20的值为零?
问题:
①对于2x+20=0和y=2x+20,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从问题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
③作出直线y=2x+20(建议课前作出,以免影响本节课主题),看看(1)与(2)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
注:用具体问题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科书38页揭示:(1)与(2)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探讨归纳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可以与解某个相应的一次函数问题相一致。你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怎样的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的?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同一?图象上怎么看?函数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师生共同归纳(教科书39页)(略)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两个问题的同一性。
练习巩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
序号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次函数问题
1解方程3x—2=0当x为何值时,y=3x—2的值为O?
2解方程8x+3=0
3当x为何值时,y=—7x+2的值为O?
解:(略)
注:第4题为开放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如“解方程3x+5=8”与“当x为何值时,函数y=3x+5的值为8”是同一个问题等等
2。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图象可得函数关系式是y=x—1,从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处练习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综合应用
教科书P.139例1(略)
对于解法2,还可以拓展成:对于函数y=2x+5,当y=17时,求x的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一个直接应用。
归纳提高
框图化小结:
从数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为何值时y=ax+b的值为0
从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确定直线y=ax+b与x轴的横坐标
从数和形两方面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观念。
布置作业
教科书P.145习题11。3第1、2题。
第三篇: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扩句和缩句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扩句和缩句
2、了解基本的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基本的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扩句和缩句的概念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二、扩句的方法
例子:
1、妈妈买来了桔子。
方法: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歌声打破了沉寂。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悦耳的)歌声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三、缩句的方法
例子:
1、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参考答案: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2、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参考答案: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四、结语:你听懂了吗?谢谢观看。
第四篇: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与对象
1、教学任务:什么是文化强国
2、教学对象: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民政管理、园林艺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法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前世界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在情感上感觉我国目前离文化强国还有距离,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3、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
4、教学媒体: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第一张PPT:设问: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呢?
讲授:常言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人言可畏,杀人的是一种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
2、展示第二张PPT:
春运的图景。
讲授:人们春节回家,按照经济账来算是很划不来的,经常是出现一票难求的境况,车票涨价,气候寒冷,回家还得购买礼物年货,散发压岁钱等等,有很多人打工一年攒下的钱过一个年就花完了,但是,大家每到春节还是不厌其烦的奔回自己的家乡,过团圆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春节文化所起的作用,可见文化 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这个问题上,文化起的作用比经济要大。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非常重大
设问,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文化强国呢?
3、展示第三张PPT:什么叫文化强国
讲授: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
A、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B、发达的文化产业。
C、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4、展示第四张 PPT:,较高的国民素质
讲授:案例,比如日本国是一个较高国民素质的国家,很讲究公共秩序和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垃圾分类盛放,公共场所不随地丢垃圾,待人彬彬有礼等等。
5、展示第五张PPT:发达的文化产业。美国、英国、日本。
讲授: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0%左右。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美国的图书市场为世界之最,每年出书4万种,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美国影视业是全美国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几乎是本土经济的两倍,即使是在好莱坞的阴影下,巩固的电影业依旧很发达。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日本漫画畅销到欧洲美国及亚洲国家,除了漫画,日本的动画片也风靡全球,如《铁臂阿童木》、《聪明一休》、《花仙子》、《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都是中国包括港澳新加坡地区许多儿童和成人熟知并喜爱的对象。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左右,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一大支柱产业。
6、展示第六张PPT:世界文化市场各国所占份额。
讲授: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所占份额为43%,欧盟34%,日本10%,澳大利亚5%,中国所占的份额非常少,只有3%,我国文化产业与我国大国地位非常不适合。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20 世纪90 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一股强劲的“韩流” 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更让年轻人变得如痴如醉、疯狂前卫。年轻人纷纷把韩国影视剧明星当成偶像来崇拜。
7、展示第七张PPT:韩国原文化观光部长官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8、展示第八张PPT: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讲授:设问,我们现在有哪些理念和价值观受西方影响呢?
吃饭等集体开销采取AA制;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愚人节等 用玫瑰花来表达爱情也是源于西方文化。
9、展示第九张PPT:2016年5 月 9 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东区,一名男生送女友千朵玫瑰花,引来了众多学生的火热围观。讲授:设问: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是什么花呢?
10、展示第十张PPT:并蒂莲。
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是并蒂莲,通常人们画或者绣的鸳鸯鸟是在荷塘里成双成对的游玩嬉戏的,表现一种幸福祥和轻松的画面意境,而荷花表达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非常美好和强大的。但是这种表达爱情的理念和价值观并没有走出国门。
从前面讲的文化强国的特征来看,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讨论,当前中国在理念与价值观输出中存在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与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内容与图片展示相结合,设问与讲解相结合,案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自我评价: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学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可以达到深刻理解什么是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增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第五篇:微课教学设计(推荐)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几种表现手法及作用。
2、结合句子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教学重点
会分辨文章的几种表现手法及作用。教学难点
结合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
二、观看微课
1、了解什么是表现手法?
也称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如衬托手法。
2、逐次了解:对比、衬托、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象征几种表现手法的定义及作用。
3、掌握答题思路,并结合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作者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种花(玉簪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花草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始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3、课文《爱莲说》中, “菊”和“莲”构成了()关系;“莲”和“牡丹”构成了()关系。
四、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