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铅笔有多长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
铅笔有多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沈阳市沈河区泉园小学 徐明婉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教材中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估测的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如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测。
教学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和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节课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和学过的米和厘米之间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长度单位对于2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动手实践操作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每个长度单位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自主学习也十分重要,整节课,估一估贯穿始终,每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通过学生自己 的实践操作,小组合作、自己数一数的方式探索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我直接告诉的。在身边找一找,学生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联系生活的学习数学的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用手势表示知道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且知道学过的4个长度单位的大小。
2、通过量一量、测一测、找一找、比一比、估一估的活动,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弹性目标:
1、通过小便签长、宽、桌子宽度的估一估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估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形成感性的认识,发展空间的观念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保障:教师用米尺、学生用米尺、学生用尺、一分硬币、卡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老师上课都要用到黑板和粉笔,请同学们估计黑板的长度和粉笔的长度。分别用的是什么单位,用字母表示呢?(米和厘米。m和cm)。现在老师说长度,大家用手势来表示,看谁反应得最快。(1米、1厘米)看来同学们没有忘了我们的老朋友米和厘米,长度单位的大家庭中还有其他的成员,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认识分 米弟弟和毫米妹妹,你想去吗?
二、活动中学习
(一)分米的认识
1、认识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不过老师想先看看你们的本事好吗?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长方形小便签,请你估一估,便签的长大约是多少? 生:估计(9厘米、8厘米)
师:到底是多长呢?谁的眼力好,快去量一量吧!生:学生测出10厘米并汇报。(标上)
师:看,分米弟弟来向你们挑战了,这是1分米,谁愿意拿着便签的长和一分米比试比试。(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学生到前面比。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分米和10厘米一样长。
师:那么谁能用等式表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呢? 生:1分米=10厘米(齐读)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还可以说便签的长是(1分米),分米弟弟的本事还真不小,1分米就等于10厘米,那么怎么用字母表示分米弟弟呢?同学们猜一猜? 生:猜,dm 师:你真聪明,弟弟吗?就用dm,那么请同学们用字母表示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生:1dm=10cm(齐读)
2、感受1分米
师:同学们发现了1分米就是10厘米这么长,我们身边的物体或身上的那部分长大约是1分米呢?快去找一找吧!生:找1分米。
师:老师也找到了1分米,你想知道吗?伸出你的大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这一乍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你想用这种方法试试吗?好,请同桌合作用这种方法估一估桌子的宽大约是多长? 生:我估计大约是3分米、4分米„„
师:那老师想用厘米作单位,谁能告诉老师是多少厘米呢? 生:大约是40厘米
师:老师知道桌子的高是70厘米,你还可以怎样表示桌子的高呢? 生:7分米。
3、米和分米
师:分米弟弟觉得自己的本事很大,米大哥可不甘示弱,同学们你猜谁的本领大呢? 生:米的本领大
师:好,现在小组长拿出米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米尺上找从哪到哪是1分米,注意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找,并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1分米。
生:小组内找,并数一数(教师循视并发现问题)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我找到了从10到20是1分米„„一共找到了10个1分米 师:那么米和分米是怎样的关系?(有困难,就可以同桌交流)生:1米=10分米(齐读)师:用字母表示呢? 生:1m=10dm(齐读)
师:学生边说边板书,同学们太聪明了,而且老师还发现春天到了同学们都长高了,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身高是多少? 生:1米30厘米
师:还可以怎么表示身高呢? 生:130厘米。(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弟弟,能用上分米弟弟吗? 生:1米3分米、13分米。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评析:由学生的身高测量这一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二)毫米的认识
1、认识毫米,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4种方法表示我们的身高。一支被我们同学扔掉的小铅笔头也想知道自己长度,你愿意帮助它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说一说铅笔头有多长? 生:6厘米多一点。
师:这样说不准确,多几个小格呢?每一个小格都有1个名字,叫毫米,过了3个小格,就是(3毫米)现在谁能告诉小铅笔头它的长度是多少啊?
生:小铅笔头的长是6厘米3毫米。
师:这就是毫米妹妹,我们通常用mm表示,别看它小,在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要求测量的很精确时就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1厘米里藏着多少个1毫米呢?在你的格尺上用笔尖指着数一数吧!
生:学生数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师:老师这也有一把尺子,让我们一起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谁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了?用等式表示出来。生:1厘米=10毫米(齐读)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同学们都发现了,那就一起来说吧!1cm=10mm(齐读)
[评析:由于“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为精确测量带来了困难,这一矛盾的有意制造,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发明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为下面的新知探索设置了一个有利的悬念。]
2、感受1毫米
师:毫米妹妹这么小,我们怎么用手势表示它呢?想一想办法,到小组的学具中去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感受到1毫米。
生:硬币的厚度、卡的厚度„„
师:老师还发现了一个1毫米,你想知道吗?那么和老师一起做,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格尺,用另一只手慢慢的抽出格尺,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同学们自己再一次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师:我们一起感受了1毫米的长度,现在请同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厚度,注意从装订这一侧来估计。生:5mm、6mm 师:谁估计的准呢?快点量一量吧!
[评析:用手势表示出几个毫米的大约长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估测的能力;是对过去只注重单位长度表象建立的局限性的补充。]
三、实践联系,巩固知识
师:同学们估计的真是越来越准了,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吧,我们一起活动活动,老师说长度,我们用手势表示出来。
生:先跟着老师一起做手势,然后闭上眼睛,自己用手势表示。师:现在我们认识了这4个好朋友,小红也把他们请到了家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在小红家发现了什么? 生:找出错误改正并说明理由。
师:这回我们给4个朋友安一个家,好吗?伸出你的右手,(看着大屏幕)和老师一起做。这4个朋友想去串门,需要一个口令,例如 毫米想去厘米家要说1厘米=10毫米或者10毫米=1厘米
同学们和你的同桌玩一玩这个游戏吧!你想让谁到谁家串门。生:自己玩这个游戏。
四、谈收获,师总结。
师:这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什么方面最出色呢? 生:谈收获和感受。
师:我们现在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大家庭中的好朋友,生活中我们处处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不能随时带着格尺,那么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一把尺子,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准确、恰当。《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1.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小棒和银行卡、1分硬币等。让学生在用手夹 或捏的动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如,毫米的教学,通过学生们扔掉的小铅笔头为契合点,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毫米,毫米虽小,但在生活中也很重要,在要求测量的比较精确或者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就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厘米。顺势让同学们自己在格尺上发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学生自己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之后,在到小组的学具中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体验到1毫米。学生积极的到小组中去找,去感受,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的感受1毫米,接着和老师一起通过抽出格尺的方法再一次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例如,在教学分米是,先让学生自己发现10厘米和1分米一样长,然后再去自己到身边去找大约长是1分米的物体。学生找到了很多很多,如,自己的铅盒、木梳、自己的记事本等等,在这个找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的感受到了1分米的长度,然后学生再和我一起做将小棒从两个手指之间移开的操作活动,更加深了对1分米的感性认识。接着,用刚刚感受过的1分米的长度来估计桌子的宽度,做到学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在整个课堂中我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 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让学生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学生非常愿意去做,学习积极性很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数学就在身边。
3.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都是先估计,然后测量。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当今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体验了数学的丰富多彩„„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的现实原型还不够丰富。学生虽然建立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但此活动还不够充分。我对于学生说的能力,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很多,缺少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的训练。
第二篇:《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编写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此外,随着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增多,教科书还关注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围绕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科书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分别由厘米自然地引出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在两个测量活动中,一支铅笔长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另一支铅笔长6厘米还多一点,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这支铅笔的长度,就需要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单位,从而引出毫米,感受学习毫米的必要性。两个活动丰富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并初步发展了其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找一找,说一说。
教科书引导学生讨论手的一柞大约长1分米,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目 的是加强对1分米和1毫米长度的实际体验,并了解一种估测分米的方便工具。同时,活动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测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发展估测意识,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填一填,想一想。
通过找、填、想的活动,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填一填,说一说。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此,教科书通过两个旁白冒泡作为提示,引导学生通过类推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为组织好测量活动,建议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和2分的硬币。为方便学生测量并减少误差,建议教师为学生复印10厘米长和6.3厘米长的铅笔图,让学生在平整的纸上进行测量活动。
•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测量前,请学生回忆二年级上册学过的测量知识,以及在测量时要注意的问题,如0刻度线要对齐一个起点,尺子的一边要对齐测量物体的一边等。然后用课前准备的直尺,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测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2)对10厘米长铅笔进行的测量活动。交流测量的结果,如果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都是怎么量的,然后引导大家一起判断并说出正确的结果。学生一般都会给出10厘米的答案,这时可以告诉学生10厘米就是1分米。
(3)对6.3厘米长铅笔进行的测量活动。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多数学生会说是6厘米多,但说不出精确的结果。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介绍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长1毫米。然后,安排学生再次测量,并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找一找,说一说。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1)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也可以让学生在米尺上指一指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如从O到10是1分米,从2到12也是1分米等。如果学生不能自己找到“一柞长”的例子,可以让大家看教科书上的讨论,然后让学生把手指伸直,用尺子量一量,哪两个手指之间大约是1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尺子”去量一量课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也可以让学生准备2分的硬币,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还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橡皮的厚度、练习本的厚度等大约是几毫米。
•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填一填,想一想。组织学生讨论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1)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2)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3)借助尺子说一说多少毫米是1厘米,多少厘米是1分米,多少分米是1米,完成书上的填空。找的时候,学生可以从多个起点来找,如可以从O开始找,也可以从1厘米、2厘米等处开始找。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找多少毫米是1分米,多少厘米是1米等。教师应充分开展在尺子上的单位换算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直观、低难度的情况下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填一填,说一说。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分别是怎样想的,如“1分米等于10厘米,3分米就是30厘米”“10毫米等于1厘米,40毫米就是4厘米”。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5角硬币、硬卡、学生尺。教师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爱的哆啦A梦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朋友,你知道它的身高吗? 出示:哆啦A梦的身高是1()30()。
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吗?1厘米呢?
在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装着许多有关长度单位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题: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约5()。一块橡皮长约4()。一本书数学书长约2()。
(最后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呢?)
学生认真思考后,交流想法,发现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必须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分米”。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教学1分米=10厘米
1分米有多长呢?(小朋友随意说)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在直尺上1分米有多长?(教师课件演示1分米的长度)1分米是几厘米?(一个学生带着数一数)板书:1分米=10厘米
(1)找一找: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吗?说一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
小结:不管从哪儿找起,只要找满10厘米就是1分米。(2)画一画:画1分米长的线段。
现在,你们能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想一想,从刻度几开始画比较方便。
(3)说一说:刚才,我们认识了分米。用手比划出1分米(举起来),再到直尺或吸管上比较一下,是不是10厘米,调整好。仔细看,把1分米的长度记在心里。小朋友,你能找一找,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2、认识1米=10分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1米又等于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a、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b、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设疑:我们已经学过了厘米、分米、米。哆啦A梦喜欢我们的数学书,它想知道数学书的厚度,你能帮它量一量吗?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数学书厚度不到l厘米)
看来,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你想知道有关毫米的那些知识?(请学生说一说)哆啦A梦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研究:(1)、1毫米有多长?(2)、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3)、量那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
3、逐个解决:
(1)l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投影展示一把直尺)介绍:直尺上l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l毫米。(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1厘米=10毫米。
(组织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验证1厘米里是不是有10个1毫米。)观察5毫米线,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
(3)感知毫米:组织学生量一量磁卡、5角硬币的厚度,发现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测量一下厚度。明确: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其中一样物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物品。指出: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4)生活中的“1毫米”。
交流:你知道生活中量哪些物体的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欣赏:毫米在生活中的部分应用。
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只有1毫米多,2毫米都不到。世界上最小的手枪:子弹出口的地方,宽度只有2毫米。全国降雨量的预报图:了解各种雨量的规定。
4、针对性练习。
(1)说出数学书的厚度。
(2)想想做做1: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
2、在长度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好兄弟:米、分米、厘米、毫米。(用手势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还知道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在长度王国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长度单位……
千米、微米、纳米(稍加介绍):千米-1000米,微米-1000微米是1毫米,纳米-1000纳米是1微米
3、哆啦A梦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写了一篇数学小作文。请你自己轻声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填什么长度单位?
今天,我来到了城区实验小学。我沿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好累呀!原来一圈跑道长300()。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我估计一根跳绳长200()。有的小朋友在踢毽子,毽子大约高1()。很多小朋友都在贴爱心卡,卡片大约厚1()。
4、聪明的哆啦A梦送给我们一个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简短解释:毫米、厘米短码?短!千里长吗?太长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注意小小的细节,就会引起很大的错误。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
米 =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第四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教案
葛村中心小学 张洪燕
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教材编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结合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二、探究
1.认识分米
(1)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2)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3)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4)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5)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7)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8)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①学生小组进行操作,汇报自己量的情况。
②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
③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9)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2、认识毫米
(1)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2)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4)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例子:硬币的厚度,乘车卡的厚度等)
(6)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
(7)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画。(区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8)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
三、巩固练习
1.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小组合作练习: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
2.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3.三条线段哪条最长?先说说,再量。4.量一量自己的拇指宽是几毫米。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 1分米里有几毫米?你是怎样知道的?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您能用手势比划1毫米、1分米的长度吗?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第五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 53页例1例2.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毫米,但运用很少,对分米更是了解不多。
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第五单元中第一节的内容。《课标》中指出对此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 :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硬币,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回忆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吗?(板贴:米和厘米)米和厘米是我们认识的两个老朋友了,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米=100厘米。)
问:要测量黑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要测量文具盒的宽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认识另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认识分米(1)认一认
老师手上有一张纸条,如果要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可以用dm来表示。(板书:分米dm)
(2)找一找
提问:你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是怎样指出1分米的?
(课件显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3)画一画
我们认识了1分米,也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作业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用直尺画出1分米的线段的吗?
设疑:画得真好!可是老师这把直尺的0刻度已经被磨损了,我该怎么画这条1分米的线段呢?(出示一把零刻度磨损的尺子。)
总结:不论从哪个刻度开始画,只要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4)比一比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同桌合作,一人比划出1分米,一人用直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5)找一找
引入情境:妈妈帮小莉买了一个漂亮的蓝色文具盒,小莉刚拿到手,就忙不迭的测量起它的长和宽,让我们一块儿来瞧瞧小红测量的结果吧!
(课件呈现直尺测量的结果,以及小红对结果的描述:“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谁能用咱们刚刚学习的知识把小红的话换一种说法?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6)数一数 看来我们的身边有好多的数学知识,而且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很敏锐!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今天新学的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猜一猜。)
究竟咱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让我们一块儿来验证一下吧!每个小组都有一把米尺,四人小组合作,看能不能在米尺上找到答案。
(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验证。)
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验证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回答后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初步感知1毫米。
1.我们小朋友今天都带了1角硬币,请你量一量它的厚度是多少?在测量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太薄)要想测量它的厚度就需要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
2.当测量长度不够1厘米的物体时,我们一般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介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可以用mm来表示。(板书:毫米mm)
所以我们刚才测量的1角硬币的厚度是大约1毫米,大家来捏一捏,感受一下1毫米。
(2)建立毫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10毫米。
你们知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我们一块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1毫米1毫米数的过程,数到10毫米暂停。)板书:1厘米=10毫米
(3)联系生活
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吗?用什么作单位合适?(6毫米)学生动手测量、汇报。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分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四)整理反思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单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单位排排队吗?
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都帮老师解决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好,做得快。
三、巩固练习达标测试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完成 “想想做做”第3题。
真高兴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了(课件要求: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你们认为这次测量用什么工具比较好?(分四人小组用米尺进行测量。)
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四、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米 =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