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3)变式练习。
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4)检验。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第一行的5根小棒”)【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圈一圈 说一说。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么说?(是的2倍)
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标准量不一样。)【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2.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是()的几倍。3.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倍。(因为6里面有2个3。)18是6的()倍。()是5的2倍。4.画一画
要求: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①()是()的1倍。②()是()的2倍。
③()是()的()倍。5.反馈交流。平台展示学生作品 ①理解: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相同的2倍,的个数和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第4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思维进行拓展,通过练习,沟通“倍”的概念与乘法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概念的知识链。6.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 师:“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智者的工钱》。课件出示图片: 天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
第10天 „ 第 20 天 第 21 天 „ 第 28 天 第 29 天 第 30 天 第 31 天 钱数 1分 2 分 4分 8分 „ 约5元 „
约6523元 约13046元 „
约130万元 约260万元 约520万元 约1040万 元
引导学生具体看一看第1天、第2天、第10天、第20天、第28天的钱数变化,感受钱增长速度之快。
①列数据,摆事实:如果这个月是二十八天,就是一百三十万元;如果这个月是三十一天,就是一千零四十万元。(最后三天多出了900多万元。)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②明道理,深思考:我们感兴趣的不是这个近乎无聊的故事,而是最后三天居然能够产出如此多的钱。也就是说,当一个事物到了成倍增长的时候,越是到最后,其威力是令人瞠目结舌。
③好习惯,倍成长:当我们已经养成 一种好的习惯,(比如: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等)而这种好的习惯又能带给我们好处时,他所带给我们的益处是源源不断的!【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渗透于故事中,将故事的道理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倍的威力,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将枯燥的德育教育赋予新的生命力,在若有所思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味无穷。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二篇:《认识倍》教学设计+磨课稿
《快乐的动物——认识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版 二年级上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快乐的动物(70页)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思考、交流活动,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迁移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观察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
小象、小猴图片教具,三角形、正方形教具,三角形、正方形磁力学具。教学流程:
一、拔河比赛
1.创设情境,引入“倍”
师:周末的时候,小猴到小象家做客,它们之间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小象队派出了2只小象,小猴队一下子就派出了5只小猴。比较小象和小猴的数量,你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两个数量相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
师:小猴队输了,又来了1只小猴,比较现在小象和小猴的数量,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比较两个数量的新说法:倍。
教师示范为什么说“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3倍”,请学生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后教师提问:谁和谁比? 为什么说小猴的只数是小象的3倍? 2.变化数量,理解“倍”(1)师:虽然小猴的数量时小象的3倍,但是小猴还是输了。小猴不服气的想:我的数量是小象的3倍输了,那我的数量是小象的4倍可不一定了。要想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4倍,小猴应该有几只呢?
生:8只。
师:为什么是8只?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
请学生示范:把小象的数量看成1份,小猴的数量是大象的4倍,那么就有4个那么多,就有4份,也就是4个2,所以是8只。
(2)师:虽然小猴的数量已经是小象的4倍了,可是还不是小象的对手,于是小猴队又派了4只小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了?现在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几倍呢?
请学生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为什么说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6倍?
师:如果我只说“小猴是6倍”行不行?为什么?
(3)师:现在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6倍,这次拔河比赛小猴赢了。小象却不同意了,也派了1只小象,这时谁是谁的几倍呢?
生:4倍。
师:黑板上也不能一下子看出 4倍。能不能画一画、摆一摆,让大家一下子就看清楚?
请学生到黑板摆一摆或圈一圈。
师:小猴刚才是不是12只,现在还是12只,刚才是6倍,怎么就变成4倍了呢?
请学生来回答后师生总结:虽然小猴的数量还是12只,但1份的数量变了,所以倍数也发生了变化。
二、我说你摆
师:象妈妈想请小猴和小象来玩“摆棋子大闯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一起去挑战一下?我们就按照象妈妈的口令,我来说,你来摆。
1.第一关
师读要求:有4个三角形,正方形的数量是三角形的3倍。师提示学生:先不着急摆,先想想:谁和谁比?所以是把正方形的数量还是把三角形的数量看成是1份?
学生独立按照要求摆棋子。摆完的同桌两个人互相看一看摆的数量一样吗? 请学生汇报:你摆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为什么你摆的正方形是三角形的3倍?
2.第二关
师出示第二关要求:有?个正方形,三角形是正方形的2倍
师提示思考:“?”是什么意思?代表几个?谁和谁比?把谁的数量看成是1份?
学生独立摆一摆。摆完后同桌两人按照要求说一说自己动手摆和思考的过程。
学生汇报摆的结果,教师张贴到黑板上,讨论:大家摆的都是“三角形是正方形的2倍”,为什么数量不一样。
3.第三关
师出示要求:有8个三角,三角的个数正方形的2倍。师提示学生先思考:谁和谁比?谁是1份? 想好了再摆。
生独立摆,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看看同桌是怎么摆的,两个人进行商量。请学生汇报,一边交流一边讨论,到底把谁看成是1份,应该摆几个正方形?
三、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倍”,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倍”,你在哪听说过?大家回去找一找,并进行交流。
运用变式 围绕关系 在活动中理解概念
——“认识倍”一课的教学思考
一、对教学内容的琢磨 1.对“倍”的理解
倍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生活中的常用的概念。倍的说法也是一种规定,是用来描述两个数量比较时的数量关系的。如果已知一份量,求另一个数量,其实就是求几个几;如果已知多份量,要知道一份量,其实就是将多份量进行平均分,或者看多份量中包含了几个1份量。所以说倍与乘除法、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都能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对两个数量比较关系的描述,在整数范围内,倍是以其中的小数量为1份,大的数量中含有的份数也是整数。未来在分数的范围内,学生还要学习将两个数量互为标准、一份,也就是用分数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这也是分数“两个量的比”这个本质含义的体现。
2.教材内容分析
《课标》中对“倍”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因为倍是乘除法关系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各版本教材中,“倍的认识”都出现在学习完乘除法的意义之后来学习的。本课使用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倍的认识”被编排在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与其它版本教材相比,北师版教材此内容编写的比较早,多数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内容之前。
北师版教材内容分为3节课,第1-2节内容为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分别用乘除法算式解决相应的倍数问题。第3节通过解决与倍相关的具体问题,用画一画等方式,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二、对教学设计的打磨 1.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访谈发现多数学生对倍没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倍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将伴随着学生学习乘除法的全过程,因此希望学生第一次认识倍,就能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关系。所以对本内容的3课时进行了调整,第1课时主要通过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重点不在计算和解决问题上,而在于建立对倍的关系的理解。
基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调整如下:(1)通过操作、思考、交流活动,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迁移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观察思考的习惯。2.教学环节
这节课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活动情境。
第一个环节为拔河比赛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倍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的一种描述,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这个环节中拔河双方小猴和小象的只数一共发生了五次变化,目的分别是明确标准、感知倍、理解描述倍的相互性、巩固倍的理解、感受1份量在两个数量比较中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为学生参与的摆棋子活动。请学生在动手拼摆操作中加深对“倍”的理解。共给出了“三角形4,正方形是三角形的3倍”“正方形有?个,三角形是正方形的2倍” “有8个三角,三角的个数方形的2倍”三个摆棋子的要求,学生手、脑、语言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辨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学习方式
“倍”作为一个概念的学习,并不适合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尤其是本课是二年级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用集体学习中嵌入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理解概念。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基于独立思考的独立操作,穿插了对独立思考的提示,对思考结果的两人交流及全班交流订正。这样设计能关照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
4.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后对学生进行的后测,可以判断本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因为倍这个概念难度比较大,部分学生的学力较弱,所以不是所有的学生在一节课内就能对倍建立充分的理解。因此,像苏教版、人教版一样,将倍的内容放到三年级教学,应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篇:认识倍教学设计
“认识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青岛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意义及6、7、8的乘法口诀后教学的,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凯蒂做了2个中国结,菲菲做了6个中国结,引出“倍数”的含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我认为教“倍的认识”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从而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达到融会贯通。再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小棒摆正方形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在规定时间摆得多? 生: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小棒摆正方形。师:谁愿意说说你摆了有几正方形?是几个几? 学生预设
1. 我摆了1个正方形,是1个4。2. 我摆了2个正方形,是2个4。3. 我摆了3个正方形,是3个4。师:摆3个正方形为什么就说是3个4?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是1个4,摆2个正方形就是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是3个4根,也就是3个4。
师:把4根小棒看成一份,有3个4根,就有这样的3份。像这样3个4根,还有一种说法,你知道怎么说吗?.生:3个4还可以说成4的3倍。(学生有可能不知道,教师可直接说)
师:因为每份是4个,有这样的3份,所以3个4也可以说是4的3倍。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说)
生:“3个4也可以说是4的3倍”。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师:2个4还可以怎样说? 生:4的2倍。师:1个4呢? 生:4的1倍。
师:哪位同学摆的是4个正方形,你来说一说? 生:4个正方形就是4个4,也可以说成是4的4倍。师:摆5个正方形呢?
生:5个正方形就是5个4,也可以说成是4的5倍。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生:几个4根就是4的几倍。
师小结: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就是以4根为一份,有几个4就有这样的几份,就可以说成4的几倍。
师:现在请同位看着黑板说一说:几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几倍。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1)○○○ ○○○
()个为一份,2个3就是3的()倍。(2)□□ □□ □□ □□
()个为一份,4个2就是2的()倍。师:如果2个为一份,有3份,还可以怎么说? 生:2的3倍。
师:如果3个为一份,有5份,还可以怎么说? 生:3的5倍。
(二)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1.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多少个?
师:第二行有多少个呢?请你独立思考,动手摆摆看。师:要求第二行有多少个,就是求什么? 生:第一行的4倍是多少。师:第一行的4倍是谁的4倍? 生:2的4倍。
师:求2的4倍还可以怎么说? 生:求4个2是多少。师:怎样能清楚看出是4个2?
生:以2个为一份,2个2个地摆,摆4份。师:怎样列式呢? 生:2×4=8。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求4个2是多少就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小结:以2个○为1份,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就是有这样的4份,就是有个2,求4个2是多少就可以用乘法计算。2.变式练,猜一猜: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多少个?
师:如果把第一行的2个○变成3个○,第二行也是第一行的4倍,猜一猜第二行摆几个?为什么?
生:第二行摆12个,列式为3×4=12。
师:这两题第二行摆的都是第一行的4倍,但摆的个数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生:第一题求的是2的4倍,第二题求的是3的4倍,第一行的数不同,所以它们的4倍也就不同。
3.出示做一做: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
第二行摆多少个?
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第二行摆多少个,就是求第一行的5倍是多少,也就是求3的5倍是多少,3的5倍就可以转化成5个3相加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来计算,3×5=15。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怎样算? 生:转化成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生活应用,拓展新知。1.拍一拍。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倍,现在,老师想和一个最认真的同学玩一个拍手游戏,谁来?(请一名学生上台)请听要求:(1)我拍×××,你拍的是我的两倍。(与一名学生互拍。)(2)现在我们一起拍,听:老师拍××,你们拍的是我的4倍。
(3)同位的同学玩一玩,一个说要求,一个按要求拍手,要注意节奏,开始!2.猜一猜。
师:为了表扬大家,姜老师带来了很多水果!喜欢吗? 课件出示:有梨、香蕉、菠萝等。
(1)梨的.4倍是西瓜的个数,猜一猜:西瓜有多少个?(2)菠萝的3倍是苹果的个数,苹果有多少个?(3)西瓜的3倍是草莓的个数,草莓有多少个?(4)你们刚才是根据什么知识这么快就知道水果的个数? 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师: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提出像刚才那样的问题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3.画一画。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会摆、会说还会算,你会画吗?现在,请拿出练习单,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汇报。教师点评。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认识倍了吗?学会了倍的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 1个4 4的1倍 □□ 2个4 4的2倍 □□□ 3个4 4的3倍
○○
○○ ○○ ○○ ○○ 2×4=8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四、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
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
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大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第四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倍”
1.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看屏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红萝卜,胡萝卜还有白萝卜,生数数量)观察地真仔细!
师:刚才他找到了3种萝卜,分别是胡萝卜,胡萝卜有几根?(2根)还找到了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出示)
2.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
师: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这三种萝卜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
生说“多与少”的关系,倍的关系等,从而引出倍。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倍(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倍
”
师:听说过倍吗?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你能不能摆一摆、圈一圈,让我们一眼看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生摆,圈红萝卜,数)
小结: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这样的3个2根(板书),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
师:谁还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同桌互说,一起说。
2.进一步感知“倍”。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圈一圈),那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再填一填,学生汇报,小结)
3、想象推理,认识“倍”。
(1)师:(课件出示图)看,现在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轻轻地数一数,有几个2根?(6个)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说?(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2)师:现在呢?(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出示)
(3)师:如果白萝卜有9个2根(一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9倍)
(4)师:你还能继续接着往下说吗?(如果白萝卜有10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10倍……)
(5)师:如果白萝卜有20个2根呢?几倍?(20倍)有50个2根呢?(50倍)100个2根呢?(100倍)
(6)师:你有什么发现?(白萝卜有几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课件出示)
二、改变标准,理解“倍”
(1)师:(课件出示图)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现在有几根胡萝?(3根)那现在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
(2)师:大家都认为是2倍?谁来说一说怎么看出是2倍的?
生:因为胡萝卜有3根,红萝卜有2个3根,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3)师:他是把几根胡萝卜看成一份(3根),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呢?(2份)也就是2个3根,所以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4)师:都是和6根红萝卜在比,为什么一会儿是2倍?一会儿又是3倍呢?
(5)师:我们来看,刚才的一份是2根,现在的一份是3根,每份数发生变化了,倍数也就发生变化了。
(6)
拓展提升
师:(课件出示)胡萝卜变成了3根后,白萝卜的根数还会是胡萝卜的5倍吗?
生用小棒按要求摆两行,叫一生在黑板上摆
师:和你们摆的一样吗?(一样)你发现了什么?(有一根多出来了)
师:有没有办法能改变一下小棒的数量,使他们俩成倍数关系?生:添一根……
不断减少小棒的数量,发现1倍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应用“倍”
1.出示花朵图
2.出示绳子图
3.出示圆片图,找倍数关系(凌乱到有序)
四、总结反思: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两种方式来描述:一种是“相差”,“相差”关系学生已经学过;另一种是“倍数关系”,倍数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建立“倍”的概念,能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本节课教学“倍”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
(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重点是建立“倍”的概念,难点是沟通几个几与“倍”之间的关系。“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们刚刚和乘法交上了朋友,对乘法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要认识一个新的概念“倍”,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飞跃。“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从而引导孩子们主动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2、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少,所以学生要理解“倍”是较难的。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让学生比一比,摆一摆,数一数,通过这些直观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和已学过的知识“几个几”联系起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理解倍的概念。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活动中学习数学
第一层: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再现“几个几”的旧知,为学生认识“倍”做好铺垫,将对几个几的认识转化为对倍的认识;
第二层:通过圈画练习,建立几份和几倍的联系,使学生发现有几份就是几倍,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倍的概念;
第三层:通过小兔和小狗拔萝卜中的对话,使学生理解“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
第四层:选择孩子们喜欢的事物,研究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运用倍的概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感受“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2、能运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沟通几个几与“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
1、学习数学经常要和图形交朋友,每个同学都有8张圆片,请同学们用这8张圆片任意摆两行,观察两行圆片的个数,你能发现那些数学问题?
2、老师也摆了一组
看到老师摆得你又想说什么?老师摆的时候有一个规律,你看出来了吗?
2、两种数量在比较的时候,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比法,就是“倍”。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倍”这个朋友。为了认识“倍”我们一起来摆苹果好吗? [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景,通过让学生比较,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得到的。]
二、建立“倍”的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
1、老师摆两个苹果,我把这两个苹果摆成一堆,请你摆这样的3堆,看谁摆得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是3堆苹果。
2、把老师摆的看成一份,你摆的是老师这样的几份?是几个几?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说成你摆的是老师摆的3倍。谁试着说一说?
3、这回老师摆了3个苹果,请你摆的是老师的4倍,想一想你们应该摆的是几个老师那么多?
4、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的和老师摆的是什么关系?
5、老师摆两个苹果,如果你还是我的4倍,你应该怎样摆?
6、说说你根据什么这样摆?为什么同样是4倍,刚才是12个苹果现在却是8个苹果?
7、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摆苹果认识了“倍”,下面请同学自己试着摆圆片。(1)第一行摆两个白圆,使红圆的数量是白圆的5倍。
(2)自己确定白圆的数量,使红圆的数量是白圆的3倍。
8、刚才通过摆我们认识了倍,知道了“倍”是在两种事物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通过摆一摆这一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和已学过的知识“几个几”联系起来,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倍。]
(二)通过圈一圈进一步认识“倍”
1、出示:
请你试着圈一圈看看红圆的个数是白圆的几倍?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为什么3个红圆圈一份?(是根据白圆的个数圈的,白圆是几个,一份就是几个)
2、出示:
现在试着圈一圈看看红圆的个数是白圆的几倍?(2倍)这回为什么6个红圆圈一份?
3、请同学试着圈出下面的红圆是白圆的几倍?(1)
红圆是白圆的()倍(2)
红圆是白圆的()倍(3)
红圆是白圆的()倍(4)
红圆是白圆的()倍
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同样是12个红圆,为什么出现了1倍、2倍、3倍、4倍、6倍、12倍。
[通过圈画练习,建立几份和几倍的联系,使学生发现有几份就是几倍,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
三、能运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刚才我们认识了倍,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出示:小狗:拔了三个萝卜
小兔说: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用图片出示)(1)小兔拔的萝卜和谁有关系?(2)小兔说:“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这是什么意思? 师:小兔拔的萝卜和小狗拔的萝卜数有关系,小兔说:“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就是说小兔拔的萝卜有2个小狗拔的那么多,小兔拔了2个3,就是3的2倍。
2、我们可以怎样列式求小兔拔了几个萝卜? 2×3=6或3×2=6 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出示:4只小象
小猪的只数是小象的5倍(用图片出示)
(1)你能提一个问题让大家算算吗?(小猪有多少只?)小猪有多少只怎样算? 4×5=20或5×4=20(2)走了一只小象,小猪的只数还是小象的5倍,现在小猪有多少只? 3×5=15(3)小猪仍然是小象的5倍,这句话没变,为什么小猪的总只数变了?(因为和小猪有关系的小象变了,一份变了,小猪的只数也变了。)
4、出示:熊的只数是青蛙的3倍(用图片出示)(1)青蛙有2只,熊有几只?怎样计算?(2)青蛙有4只,熊有几只?怎样计算?(3)小熊3只,青蛙有几只?
[通过小兔和小狗拔萝卜中的对话,使学生理解“我拔的萝卜是小狗的2倍”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学生对“倍”的认识
1、出示:(1)3只小象 6只小鹿
小鹿是小象的()倍。(2)2只熊猫
6只小鹿
小鹿是熊猫的()倍
(3)3只小象
12只兔子
兔子是小象的()倍
2、出示:2个西瓜、3个梨、4个香蕉、9个桔子、12个草莓。你能选出有倍数关系的两种水果,用倍说一句话吗?4个人互相说一说。
3、(1)2个西瓜,香蕉的个数是西瓜的4倍,香蕉有多少个?
(2)2个西瓜,苹果的个数是西瓜的6倍,苹果有多少个?
(3)赛车模型一架5元,飞机模型的价钱是赛车的3倍,飞机模型多少元?
(4)我今年6岁,哥哥的年龄刚好是我的2倍,哥哥今年多少岁?
4、(1)给同学准备3张不同大小的纸,通过折一折、叠一叠、找出他们其中的倍数关系。(红色纸是黄色纸的2倍,红色纸是绿色纸的4倍)
(2)在黄色之上可以花4个苹果,那么,在红色纸盒绿色纸上可以画几个苹果? [练习中不仅仅是在巩固“倍”的概念,而是充分地给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巩固“倍”的概念的同时,为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做了适当的渗透]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石景山二小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