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

时间:2019-05-12 23: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

毕 业 论 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

摘 要 „„„„„„„„„„„„„„„„„„„„„„„„„„„„„(1)导 论 „„„„„„„„„„„„„„„„„„„„„„„„„„„„„(2)1 信息技术创设情境„„„„„„„„„„„„„„„„„„„„„„„(3)1.1 新课导入 „„„„„„„„„„„„„„„„„„„„„„„„(3)1.1.1 情境导入 „„„„„„„„„„„„„„„„„„„„„„(3)1.1.2 问题导入 „„„„„„„„„„„„„„„„„„„„„„(3)1.1.3 激趣导入 „„„„„„„„„„„„„„„„„„„„„„(4)1.2 教学识字 „„„„„„„„„„„„„„„„„„„„„„„„(4)1.3 课文理解 „„„„„„„„„„„„„„„„„„„„„„„„(4)2 信息技术释疑解难„„„„„„„„„„„„„„„„„„„„„„„(5)2.1 重点字词句 „„„„„„„„„„„„„„„„„„„„„„„(5)2.2 层次化分 „„„„„„„„„„„„„„„„„„„„„„„„(5)2.3 中心思想 „„„„„„„„„„„„„„„„„„„„„„„„(5)3 信息技术设计习题„„„„„„„„„„„„„„„„„„„„„„„(6)3.1 课文延伸 „„„„„„„„„„„„„„„„„„„„„„„„(6)3.2 知识巩固 „„„„„„„„„„„„„„„„„„„„„„„„(6)4 信息搜集„„„„„„„„„„„„„„„„„„„„„„„„„„„(7)致 谢 „„„„„„„„„„„„„„„„„„„„„„„„„„„„„(8)参考文献 „„„„„„„„„„„„„„„„„„„„„„„„„„„„(9)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但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而且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也有利于其创造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和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应用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design

analysi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This is the tradition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ode challenge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Pu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not only to meet the children'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can change the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habit.Encourage students to focusing, stimu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self-confidence,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There ar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also facilitates the creation of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Teach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the breakthrough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difficulty is heavy, It can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reserve, Foster students' cooperation inquiry learning, creative learning and observation, thinking, imagination and ability.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Key wo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Application

导 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大纲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占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运用信息技术讲解语文课本知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但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习惯。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就会为了探索新知识而不断的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都很强,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求取知识亦不会例外。只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探索精神和对未知知识的好奇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 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知识的能力能够记忆的却是65%。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试听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融入到静态、枯燥的语文教学中,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来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具体、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用多种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可以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机。1.1 新课导入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对语文课堂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为自己的课堂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适当的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之中需要很好的方法,尤其是新课导入。教师为学生的新课设计的好坏是决定学生能否对新课感兴趣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新课的导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导入新课。1.1.1 情境导入

单调的课文,枯燥的文字,学生都不会喜欢,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如果将画面与文字结合,再配上相关的音乐,我相信学生会对语文课文感兴趣的。我们可以在上课前,上网搜一些和有关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者音乐,制成课件。让学生边听着动听的音乐,边欣赏优美的图片,因为有了大量图片的依托,再加上音乐的渲染、烘托。学生自然而然就仿佛置身于课文的环境之中。创设的这些情境,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深化了主题,直观地、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重、难点。例如讲《鸟的天堂》前,给同学们播放有关鸟的课件,并插入《百鸟朝凤》的音乐,让同学们自己感受文件播放的内容及要讲课的内容。同学们听到鸟叫声就会联想到鸟生活的环境是在树林中,由此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中。从而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的了解到课文题目的来历:课文中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但看到的景象却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一棵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群鸟嬉戏。1.1.2 问题导入

有很多课文也可以用设计问题的方法引入课文,在课前老师可以上网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学生就会为了寻找答案而认真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发掘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精神。如丰子恺的《白鹅》,对于鹅,学生是不会陌生的,对于那些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他们就感觉很平常,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就不会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平时不太关注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学习,可以设计的问题如:

1、我们都学了哪些与鹅有关的文章?

2、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各是怎样的? 1.1.3 激趣导入

对于一些比较有哲理性的文章,如果仅用我们的口头讲解学生是不能够理解的,有些只是单靠语言的描述是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了。比如我们可以用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比如要想讲有关“细节决定成败”的文章,我们可以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的故事引入课文;要讲有关“团结”的文章,我们可以做“一支筷子易折断,十支筷子抱成团”的故事;要想讲有关打好基础的重要性的文章,我们可以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故事。讲这样的文章,我们要用生活中的小事情来讲解人生中的大道理。1.2 教学识字

字是一篇文章的基础,多字组词,多次成句,多句变成了文章。因此,记忆字的音、形、义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将来步入文学殿堂的基石,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记忆汉字的字形既是识字的重点也是识字的难点。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得很吃力,学生不但记不住或记不牢字形,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低效率的识字教学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写作、阅读水平。多媒体与识字教学有机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如课文《鲸》,在学习生字词时,我们可以从字形、字音等方面着手。要想让学生牢记“鲸”的字音和字形,教师在讲解“鲸”这一汉字时,可以让学生看鲸的图片,“鲸”从字形上分为“鱼”和“京”,在看有关鲸的图片时,给同学们讲解有关鲸的生活环境,学生就会联想到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学生就会记住“鲸”中有鱼;从字音上看,“鲸”是音近字,带有“京”,因此“鱼”和“京”组合在一起,就是“鲸”,这样,这个生字就会很容易记住。

我们还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如出示一个字,然后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其他相近的字,这样的巩固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1.3 课文理解

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随着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步入文本境界,感悟文本,体会课文所抒发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如《黄果树瀑布》,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让学生跟着声音认真的品读课文,学生能够听到瀑布的声音,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又如古诗的讲解,古诗一般都很短小,内容更不容易理解。单调的讲解古诗枯燥无味,用课件将作者当时作诗时的情境表达出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有利于对古诗的理解,能对古诗有深刻的印象。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课件将当时诗人与友人的送别场面呈现出来,更能表达出诗人送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用课件将这幅送别的画面呈现,更能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信息技术释疑解难

信息技术教学能将只有文字、图片这些枯燥的知识转变成既有动画,又有声音、文字的知识,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课件呈现出来。通过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所不能解决的难题。2.1 重点字词句

品评词句训练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心对词句进行品味,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景,感知到课文中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很多诗词中,个别的字词或者诗句用的很有深意,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人生。如教学古诗《赠刘景文》,诗中有一些字词较深奥,如“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这些词对学生的理解诗词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学生通过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叶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画面,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再如《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几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只表现了行路人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它从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生变化的某种规律----人在遇到困难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2.2课文层次化分

我们都知道,每篇课文的中心内容只有一个,但是整体的不只一个内容,所以,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将课文划分层次。有些课文的内容是一小自然段是一个意思,有些是几自然段是一个意思。这样就能很清楚的划分了。我们可以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最后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整篇文章有了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为文章划分层次的能力。如《颐和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把课文内容按照游览的顺序划分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然后将大纲用课件呈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记忆。2.3中心思想

通常从课文的题目能了解到课文的内容,但有些课文的中心思想比较深刻,必须深刻理解课文才能理解中心思想。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因此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具体形象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巩固和对知识的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习题

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变静为动,化形象为具体,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让学生易于接受。

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转化成为技能,离不开训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离不开测试题。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试题的海洋中,试题量足够大,就是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编制训练题和测试题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文体,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这种文体与数据库技术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能力训练和水平测试的效果来。3.1 课文延伸

有些课文我们学过之后,可以上网搜一些跟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内容,以便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见识,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有效地课文延伸,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同类文章。如我们在学习了诗《送元二使安西》之后,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我们可以找些与送别有关的诗。送别诗有很多,除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外,还有很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可以用课件将《别董大》(高适)、《赠汪伦》(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呈现出来,要求大家选择朗读背诵,积累知识。有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以后再遇到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相应的知识延伸,为我们的知识积累和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3.2 知识巩固

传统教学中黑板上的板书是一种文体,规范的板书有固定的结构样式,它应该呈现出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线索。传统板书的最大局限性是信息量小,更不能直观、形象、动态地表现出语言不能表现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课前设计得不够周密,讲课时不能随时注意根据教学进程写板书,往往出现潦草疏漏,影响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记下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制成课件,如果学生没来得及记笔记,老师可以将上课内容进行回顾。这样,就不至于将那些上课没来得及记笔记的学生落下,学生之间就不会在记笔记上产生差异。如古诗,一般古诗的翻译,老师都要求学生掌握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古诗的翻译都比较长,学生不容易记下了,如果用课件,学生记不完,也不用担心下节课会被擦掉。还有就是,课堂内容讲完之后,可见更容易将课堂内容进行回馈,对知识会有更进一步的巩固,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深入。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今,信息技术已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成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学生思维方式不再停留在逻辑演绎上,不再满足于对一些概念、术语的了解,而是更多运用归纳方法。这就与他们掌握的资料、数据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资料、数据的质量与可信度如何,就直接影响到归纳的正确性。课堂教学模式再也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讲解,而要倡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活动,诸如资料查寻、问题讨论、课题研究、论文答辩,等等,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语文学习的价值不仅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而且还要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分享。

学生上学就是为了读书,无论大中小学都需要引导学生围绕着课程多读书,逐渐扭转长期以来学生只学课本,很少读书的情况。列写课程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文体。在电脑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条件,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在图书馆、在校园网上读到书。

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课上,安排学生交流的生平、作品等文学常识和课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等。有些课文,涉及到社会、环境、历史、军事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这样的课文非常感兴趣。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有用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不怕无“米”下锅。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时预先测览网站,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免课上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学生搜集好素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初步形成文章观点和框架。构思虽然是一种个人内省的心智活动,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却可以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搜集

致 谢

在兴奋、激动、焦虑、彷徨、期盼中走过了这不寻常的三年大学生活,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及老师、同学、朋友们表打我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深造的机会,让我能够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大学给我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课堂上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大学充满了感动。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收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颇多。

非常感谢李正超老师及各位好友对我毕业论文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上网查资料,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他们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及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对我的帮助,使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得以在论文中体现。也正是你们坚持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

最后,我再次向信息系现代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真挚的感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在大学期间给我的辛勤栽培和无私帮助!

xxx xxxx年xx月xx日 参考文献:

[1] 马宁,于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 顾彦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学研究,2004.4

[3]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 郭东歧.新课程教学案例荟萃[J].华文出版社,2002

[5] 刘亚莉.顶尖教案[J].延边教育出版社,2008.7

[6] 周立群,庞车养.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J].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 9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课程简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的主要目标是使学习者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纲领与资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1)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2)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3)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4)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8)评价标准

(9)板书设计

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例

(1)教材介绍

(2)教学设计实例

《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群鸡觅食—— 绘图工具栏 》

《古诗赏析—— 文本框的应用 》

《有趣的小鱼—— 直线和曲线 》

【学习要求】.准备自己的一份教学设计初稿;.聆听关于教学设计方法的讲解后,修改自己最初的教学设计;3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分析自己教学设计的得与失;.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根据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写出课后反思。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8)评价标准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8)评价标准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 ——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 ——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第二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

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9课 《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 /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 /旋转”命令。

(2)学习图形的缩放。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

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

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 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序号

姓名

实际问题 10

交通问题 20

钟表问题 30

数学问题 40

实际

得分

小组总分:

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

案例

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 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学生应用 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并会灵活使用。

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

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学习与助学:

导入 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 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 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 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答疑解惑 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设计任务 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 插图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 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课堂小结中,学生 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 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 100%,全班 42人,自评达到 4☆的学生 39 人,互评达到 4 ☆的学生 40人。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 100%;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 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

总体上,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案例

三、《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第 13课《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 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一课。应用“ 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结构图如下: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我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分列在《马》单元的《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以及《水》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浪淘沙》。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设计古诗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2 .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作品评价表、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1: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目的: 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入景: 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

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

目的: 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做好准备。

环节 2:诗情古韵—赏诗

内容:

教学插入文本框,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

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环节 3:入情入境—观景

内容: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

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

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环节 4:畅抒心意—评析

内容: 美化文本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

教学策略: 分析审美,梳理方法。

学习策略: 理解审美,模仿创新。

环节 5:展示与评价

内容: 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

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作品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自评

互评

☆、诗与图片

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背景图片

会选择背景图片

会插入图片,但未设置为背景、字体设计

字体、字号、颜色的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设计

部分完成字体、字号等方面的设计、诗的位置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主要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遮挡画面、文本框格式及效果

文本框的填充、线条以及效果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对文本框格式、效果的美化设置

没有对文本框的美化设置、创新设计

古诗评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古诗评析合理

作品中未有古诗评析的内容

我的成绩

学生在使用量规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胆创新。

环节 6:总结与提升

板书设计

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古诗赏析的创作中,学生不仅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应用技术创造美,实现学以致用。

案例

四、《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

理论依据及学科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兴趣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3课 《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二单元《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起始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前测:

1)提问:谁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过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没画过)

2)以奥运为主题或自命题,使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画出简单图形)

结论 :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画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已有知识技能:能熟练开、关“画图”软件;

掌握了铅笔、刷子和颜色填充工具使用方法。、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学习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绘制直线的方法。

掌握绘制曲线的方法。

学会正确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绘制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绘制小鱼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

在给小鱼找朋友的环节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教学重点: 应用直线、曲线工具画出小鱼

教学难点: 使用曲线工具画出一个弯和两个弯的曲线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分组评价表——每组一张、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过程:

环节 1:猜一猜,连一连——用

采用连线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打开文件,自己尝试画出连线后知道所画的动物是小鱼。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连线经验),另一方面,很容易地解决了如何画直线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生开始连线之前,我设计了“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连线?” 的问题来提示学生要合理选择工具。

环节 2:议一议,试一试——选

通过“

1、用什么工具连线最方便?”和“

2、怎样才能把线画直?”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连线的过程,通过发言、演示操作、意见阐述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明确选择“直线”工具最佳。把线画直是教材中尝试探索中的内容,可以采用阅读教材,尝试操作等环节学会应用——使用键盘上的 shift键来帮忙就可以画出水平、竖直和倾斜 45°直线。这两个环节解决的是用直线工具画直线的问题,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因此我采用的是“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即

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已有发展区内)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再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在最邻近发展区内)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也就是教学环节的3、4部分。

环节 3:给小鱼穿花衣——仿

这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提示——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模仿的方法突破难点。通过观察范例作品中曲线,学会判断曲线的两种类型—— 1个弯的曲线、2个弯的曲线,此时分别演示绘制不同曲线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两者的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操作,掌握绘制这 2种曲线的方法。

环节 4:帮小鱼安个家——学

同样,这部分知识与技能也是仅通过语言描述、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信息无法让学生明确文件保存的方法以及要在什么位置保存?因此还是采用演示法,将保存的方法、保存的位置、保存时文件的命名规则等都逐一进行说明,还要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反复训练。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水平不同,此时我还采用了小组互助等方法,提高全体学生任务的达成度。

环节 5:帮小鱼找朋友——用 环节 6:展一展,评一评——升

海底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千姿百态的小鱼都成为好朋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创新设计绘画小鱼。最后,通过对知识技能的梳理、欣赏与评价以及情感的表达,体验成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说明:组长组织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会的打“√”,不会的打“○”

(三)评选本组之最:、鱼画得最漂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鱼的造型最别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鱼画得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鱼的造型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电脑美术的板块中,学生不仅能享受美,而且要应用技术创造美。这节课中就是让学生用鼠标描绘可爱的海底精灵——小鱼,让海底世界更加美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老师们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认真分析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

第四篇: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3)教学目标(三维)(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8)评价标准(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8)评价标准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 ——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 ——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第二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

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9课 《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 /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2 .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3 .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 /旋转”命令。(2)学习图形的缩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 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实际

钟表问题

数学问题 40

得分

序号 姓名 实际问题 10 交通问题 20 1 3

小组总分:

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案例

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2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3 .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4 .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 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学生应用 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学习目标设计 教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并会灵活使用。学 目

过程与

标 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方法。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3 .学习与助学:

导入 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 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 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 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 1)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答疑解惑 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设计任务 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插图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 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课堂小结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 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 100%,全班 42人,自评达到 4☆的学生 39 人,互评达到 4 ☆的学生 40人。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 100%;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 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总体上,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案例

三、《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第 13课《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 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一课。应用“ 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结构图如下: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我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分列在《马》单元的《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以及《水》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浪淘沙》。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设计古诗赏析。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2 .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作品评价表 4、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1: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目的: 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入景: 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目的: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目的: 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做好准备。环节 2:诗情古韵—赏诗

内容:

教学插入文本框,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环节 3:入情入境—观景

内容: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环节 4:畅抒心意—评析

内容: 美化文本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教学策略: 分析审美,梳理方法。学习策略: 理解审美,模仿创新。环节 5:展示与评价

内容: 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作品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自互评 评☆ 3 ☆ 1 ☆ 根据诗的内容会插入图1、诗与会选择背景

选择适合的背片,但未设

图片 图片

景图片 置为背景 字体、字号、颜有字体、字部分完成字2、字体

色的设计与整号、字体颜体、字号等

设计

个画面协调 色的设计 方面的设计

文字摆放位3、诗的文字摆放位置文字摆放位

置不遮挡主

位置 不遮挡画面 置遮挡画面

要画面

文本框的填充、4、文本有对文本框没有对文本

线条以及效果框格式格式、效果框的美化设

设计与整个画及效果 的美化设置 置

面协调、创新古诗评析有自古诗评析合作品中未有

设计 己的独特见解 理 古诗评析的内容

我的成绩

学生在使用量规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胆创新。

环节 6:总结与提升

板书设计

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古诗赏析的创作中,学生不仅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应用技术创造美,实现学以致用。

案例

四、《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

理论依据及学科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兴趣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3课 《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二单元《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起始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2、学习前测:

1)提问:谁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过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没画过)2)以奥运为主题或自命题,使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画出简单图形)

结论 :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画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已有知识技能:能熟练开、关“画图”软件; 掌握了铅笔、刷子和颜色填充工具使用方法。、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学习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应用。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绘制直线的方法。掌握绘制曲线的方法。学会正确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绘制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绘制小鱼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 在给小鱼找朋友的环节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教学重点: 应用直线、曲线工具画出小鱼

教学难点: 使用曲线工具画出一个弯和两个弯的曲线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分组评价表——每组一张 4、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过程:

环节 1:猜一猜,连一连——用

采用连线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打开文件,自己尝试画出连线后知道所画的动物是小鱼。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连线经验),另一方面,很容易地解决了如何画直线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生开始连线之前,我设计了“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连线?” 的问题来提示学生要合理选择工具。

环节 2:议一议,试一试——选

通过“

1、用什么工具连线最方便?”和“

2、怎样才能把线画直?”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连线的过程,通过发言、演示操作、意见阐述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明确选择“直线”工具最佳。把线画直是教材中尝试探索中的内容,可以采用阅读教材,尝试操作等环节学会应用——使用键盘上的 shift键来帮忙就可以画出水平、竖直和倾斜 45°直线。

这两个环节解决的是用直线工具画直线的问题,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因此我采用的是“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即 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已有发展区内)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再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在最邻近发展区内)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也就是教学环节的3、4部分。

环节 3:给小鱼穿花衣——仿

这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提示——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模仿的方法突破难点。通过观察范例作品中曲线,学会判断曲线的两种类型—— 1个弯的曲线、2个弯的曲线,此时分别演示绘制不同曲线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两者的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操作,掌握绘制这 2种曲线的方法。

环节 4:帮小鱼安个家——学 同样,这部分知识与技能也是仅通过语言描述、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信息无法让学生明确文件保存的方法以及要在什么位置保存?因此还是采用演示法,将保存的方法、保存的位置、保存时文件的命名规则等都逐一进行说明,还要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反复训练。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水平不同,此时我还采用了小组互助等方法,提高全体学生任务的达成度。

环节 5:帮小鱼找朋友——用 环节 6:展一展,评一评——升

海底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千姿百态的小鱼都成为好朋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创新设计绘画小鱼。最后,通过对知识技能的梳理、欣赏与评价以及情感的表达,体验成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说明:组长组织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会的打“√”,不会的打“○”

(三)评选本组之最:、鱼画得最漂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2、鱼的造型最别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3、鱼画得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4、鱼的造型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电脑美术的板块中,学生不仅能享受美,而且要应用技术创造美。这节课中就是让学生用鼠标描绘可爱的海底精灵——小鱼,让海底世界更加美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老师们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认真分析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

“图形工具的使用”针对三年级学生,就课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导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图形工具的使用,并能够使用图形工具创作一幅完整的图画。

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创作,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教法学法 ①教法运用

在这节课中,我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运用已学画图知识,自己动手尝试发现。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最后通过作品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②学法指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学习兴趣,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教学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变化着,你发现这几年我们县城住房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 接下来引入课题。

教师:你们知道吗?在盖楼房之前都要进行设计,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名小设计师来设计一栋楼房。

教师:播放课件。(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欣赏几幅小区的效果图和高年级同学获奖的设计图)看了这些图画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二

“计算机绘画——制作卡片”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就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给图片添加纸样及相框的方法来制作卡片,学会去纸样、去相框的方法;能够对作品添加纸样或相框进行包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作品,激法学生的兴趣,并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添加纸样、相框)。教学中采取演示法、小组合作交流、组内同学互帮互助、以优助差等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利用添加纸样及相框等趣味活动,整合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导入新课

师:我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前两天是她四岁的生日,我给她制作了精美的生日卡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在金山画王中展示)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也想制作这样的卡片!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制作卡片》,张贴课题。(用卡纸剪成鱼形,并写上课题)三

二年级《关键字查询》一课,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导入、学习新知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会输入搜索引擎网站,学会按照“关键字查询”相关内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搜索引擎,理解关键字查询,体会到运用关键字技巧搜索的好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进行的“关键字”进行查询的能力,知道利用关键字的技巧能够提高查询的速度。

三、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好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想进一步了解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他的小名、爱好,想不想知道?

然后老师提示要快速查找动画片的人物介绍,首先登陆专门查找信息的网站。学生看书意识到帮助我们查找信息的网站叫搜索引擎。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有:Google、百度、搜狗。我们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查询。

(二)学习新知

1.先让同学们打开IE 浏览器,打开百度网站。让学生自己看书的30 页,尝试着搜索一下,能不能找到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人物介绍。示范完之后揭示课题。我们本节课就学习关键字查询。

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查找有些麻烦,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老师示范。再让同学们尝试练习。师总结:这次同学们查询感觉查询的速度怎么样啊?选好关键字很重要。2.学习搜索图片。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找到了文字介绍,还找到了精美的图片,谁能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练习查找图片。

展示学生查询到的美丽图片。师:同学们找的图片真漂亮。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图片的搜索了。

下载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8课 创作图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创作图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画图工具、调色板、菜单命令的使用。 能力目标:在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启动、关闭。 教学目标 使学生由感官上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掌握简单操作。 重点、难点 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我的小简历》教学设计 方城县古庄店 一、教材分析 《我的小简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2中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第 课 (课程名称)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 课时:X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 年级的 的一节内容。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 。本节在已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 学 信 息 技 术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建立个人博客》 一、教学内容 《建立个人博客》,本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上的新授课,是重新认识、使用网络的新窗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一、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现状教育现代化,就是利用教育的理论,然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和内容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涂上美丽的颜色》是画图模块的第二课。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启动和关闭画图,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圆形工具以及......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题目《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工作单位:龙江叶霖佳小学姓名:孔令强联系电话:***《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