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教案(推荐)

时间:2019-05-12 23:2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蝈蝈》教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蝈蝈》教案(推荐)》。

第一篇:《蝈蝈》教案(推荐)

重庆市永川区五间小学

冯群英

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

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教学准备

蝈蝈叫声录音;蝈蝈图片;带生字词、多音字,意思的小黑板。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师放),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呀?(蝈蝈)

2、展示图片,师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清脆、响亮的声音就是它发出来的。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已经去收集了蝈蝈的资料,谁能来交流一下你所了解到的蝈蝈的信息?

(身体绿色,雌蝈不会叫,雄蝈会叫,叫声清脆动听,声音有吸引异性、自卫和报警的作用,雄蝈好斗。种类有很多,全世界已知约有7000种。)

旁白:因为蝈蝈的叫声响亮、动听,而且又有好斗的个性,常常成为人们的玩物,可不,一只“蝈蝈”被关在笼子里卖给老爷爷挂在了窗台上。关于“蝈蝈”的这个故事就开始了。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及多音字,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注意听,并指正。

2、评价后,全班齐读。

3、根据意思填词语。(自言自语、无声无息、手舞足蹈、习以为常)

三、听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听完后我会请人说说文章大概的意思。

(明确:主要写了白发老人喜欢蝈蝈,就买了一只蝈蝈关在笼子里,蝈蝈不叫,他就喂蝈蝈红辣椒,蝈蝈就不知疲倦地叫,最后蝈蝈“逃”走了。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最能说明白发老人喜欢蝈蝈的语句。

3、交流:⑴他喜欢蝈蝈的叫声,买下他,关在笼子里;

⑵蝈蝈不叫,喂给它红辣椒

⑶蝈蝈叫了,老人很得意。蝈蝈不知疲倦地叫,并没有不厌烦。⑷它咬破笼子,逃走了。——放蝈蝈回到大自然中

四、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读完后想想蝈蝈被关在笼子中是什么感受?(难受、不舒服)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做上着重号---小圆点)是啊,假如你被关在屋子里不能自由出去也该会有多难受啊!

读到这里,老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是比喻句吗?

2、蝈蝈不叫,白发老人很纳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的孙子和孙女是怎么猜的?现在就请男同学当小孙子,女同学当小孙女,读读他们的对话。男女声分角色读。

3、小孙女认为是怕生,小孙子认为是生气。那你们猜猜,蝈蝈心里在想什么呢?(同桌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一说)

4、白发老人明白蝈蝈的心思吗?(不明白)他为了让蝈蝈叫,就喂蝈蝈红辣椒。当听到蝈蝈又清脆又响亮的叫声的时候,老人和孩子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得意、兴奋)

用高兴的语气齐读10、11自然段。

5、蝈蝈不叫的时候大家都希望他叫,但它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最后孩子的父亲终于说出了心中的厌烦。但大人们并没有心思去猜测它叫个不停的原因。于是两个孩子又开始议论起来。大家一起来分角色读读——女同学读15自然段,男同学读16自然段。

6、读了孩子们的对话,你觉得蝈蝈不知疲倦地叫,又似乎在说什么呢?(同桌的同学互相猜一猜吧)——学生交流。

7、白发老人现在明白蝈蝈的心思了吗?从哪句话或哪些词可看出来?(叹息)

8、后来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大家齐读18、19自然段。思考:(1)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2)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不是,比喻句要有本体和喻体,而且本体和喻体之间还要有相似点。)

讨论:如果蝈蝈不是自己逃走的,那么是谁放走的?他为什么要放走蝈蝈? ——交流:白发老人;他听了两个孩子纯真的对话后明白,禁锢幼小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动物也会哭,也会难受。)

9、那老人最后放走蝈蝈的做法对不对呀?为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1、现在,如果你是一只蝈蝈,你会对人类说什么话?

(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你怎么把朋友关在笼子里呀?)

如果你是小孙子,你会对白发老人说什么话?

(蝈蝈好可怜啊,爷爷,放了它吧?)

如果你是白发老人,你会对自己说什么话?

(我怎么老糊涂了呢?把它关在笼子里,不给它自由)

2、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吗?谁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

提示:比如,喜欢鸟,便去捉鸟关在笼子里玩;喜欢蝌蚪,就把她捉来放在瓶子里------)学生交流。师小结:

——真正的爱,是善待,是给他人应有的自由。其实,不仅仅是善待动物,而是善待自然界的一切生灵。真正的爱,不是占有,不是据为己有,不是禁锢。所以,我们人类更应该拥有一颗博大的心,宽广的胸怀。

希望同学们能从这篇看似简单的课文中能读出更多的含义。

六、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2、写一件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二篇:蝈蝈教案

青年教师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看不到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在无边的黑暗中,他们的生活变得灰暗、寂寞。像这样双目失明的人就叫做“盲人”(出示并认读“盲”)。体会

2、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盲婆婆”,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蝈蝈”。

4、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5、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二、指导替的写法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觉得“怎样写会更好看??

3、师范写,生书空。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三(课件)

过渡:刚才这些词语,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字也很漂亮,学了这几个词语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打开书,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 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找一下答案。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课件)

(一)第一小节

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自读,指明读 评:从你的笑脸,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我听出乐呵呵的心情了。你读得真是喜滋滋的。

4、让我们一起喜滋滋地读好第一小节。试背

(二)第二小节

1、邻居家的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自读第二小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指名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3、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那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想到婆婆可以和蝈蝈做伴,可高兴了。谁来试着读读(评价引导:A你是笑着说的B“您”字读得真好,读出了对奶奶的尊敬和喜爱C想到蝈蝈可以和婆婆做伴,你很开心)

5、老师来当婆婆,谁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先自己练练,(情景模拟A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B是呀,你可真是我的开心果,你不在我可真不习惯,现在好了,蝈蝈和我做伴了。C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的。)谢谢孩子们,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心里很害怕。可是听到你们天真,烂漫的声音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快乐。

试背

(三)第三小节

1、(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蝈蝈的歌声多么美妙动听,快捧起书,轻声读第三小节。

2、婆婆走进田野,佛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她又会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呢?指明回答,然后读。

3、交流:美丽的田野充满生机,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小朋友,你们真会发现美,你发现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欢快的流淌,溪水可真清啊,清的一眼看到底?。读词:流淌的清波(评价:老师看到小鱼在游动了。真清啊!)

你们想看一下美丽的田野吗?(出示:野外图。青的草,红的花,蓝的天,白的云,飞舞的蝴蝶,欢唱的小鸟,这就是婆婆儿时的乐园。)

你能读出蝈蝈给婆婆带来的快乐吗?(引导:你来到田野很兴奋,但声音大了,会把婆婆吵醒的。这句话是想象,读的轻柔,缓慢。给你个小建议,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读一读。田野是宽广的,有蝈蝈的歌声婆婆不再孤单,她特别快乐)

蝈蝈的歌声给婆婆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婆婆开心吗?小朋友开心吗?你们开心吗?葛老师也特别开心,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只蝈蝈。来喜滋滋地读好这段话,读出婆婆内心的欢乐。试背

(四)第四小节

1、送完蝈蝈,小朋友该走了,他会怎么和婆婆告别呢?

2、恩,小朋友一边挥手和婆婆说再见一边还高声说—— 指名读: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3、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唱歌吧。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4、我们现在来读读第四小节,特别读好蝈蝈的歌声。试背

四、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课文学完了,你们喜欢这只蝈蝈吗?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2、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给盲婆婆送去了什么?

3、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朋友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给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齐背

第三篇:《蝈蝈》教案

《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悟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意。

2、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炼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充分的与文本交流。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难点:

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感受文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发兴趣、多媒体显示“蝈蝈”的一些图片。

2、激趣对话: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3、多媒体出示有关蝈蝈的资料,引入新

二、初读文

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本文围绕什么来写?根据这条线索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三、研读文本

深化主题、根据下表(多媒体显示)的提示,细读文,在书上做圈点批注,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不叫的蝈蝈

叫个不停的蝈蝈

逃走

人物形象

主旨

第一天

第二天白天

第二天晚上

以后的日子

一天晚上

第二天早上

蝈蝈

人物描写

孩子

爸爸

爷爷

2、小组根据蝈蝈的表现及人物的态度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和“主旨”两栏,推出发言人。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爷爷:善良、慈祥、热爱生活、充满童心、关爱生命。

孩子:单纯、可爱、纯洁、善良、关心小动物。

主旨:关注生命,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回归文本

质疑探究、同一小组的同学交换你们在读文时提出的问题,同组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等会儿在班上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为什么蝈蝈初来时不叫?(多种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没兴趣呀,害怕呀,伤心啦都行)

②第一段末写“它呼唤、祈求着什么?”它会呼唤,祈求什么呢?(同伴、恢复自由)

③为什么后来蝈蝈叫个不停?(言之成理可)

④从18、19段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孩子们对蝈蝈的理解同情)

⑤爷爷为什么“叹息”?(也许为儿子“烦”而无赖,也许是对孙子的话有了感触,不得不忍痛割爱。)

⑥蝈蝈到底是怎么走的?说说你的理由。

2、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和谐共处、本文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可令人遗憾的是,很有些人以自己是地球的统治者自居,无视动物的生命,不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使许多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时至今日,一些残杀野生动物的的罪行还是屡禁不止。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逗。人类的野蛮行为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你知道哪些残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能说说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吗?(同时多媒体出示)

大量捕蛇——鼠害

捕食青蛙——虫害

捕杀鸟类——虫害、蝗灾

食野生动物——非典

……

2、其实,人类的的魔爪远非仅伸向动物,植物又何尝幸免于难?大量森林,草皮等植被的破坏,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土地沙化、黄沙肆虐,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警钟长鸣啊,我们怎么能不清醒?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地球生态,这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时下,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正不断地奔走呼告,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在保护动植物,保护着地球,保护人类的未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你,将怎么做呢?(多媒体出示)

(学生自由作答)新标第一网

六、堂小结

巩固提高、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2、学生自由作答(也许是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也许是懂得了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也许是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当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环保行。

七、外练笔(多媒体出示)

写一个有关小动物的片段,可以是对它的外形、动作、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简短故事、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八、板书设计

不叫→叫→叫不停

关注生命

(失去自由、悲伤、孤独)

关爱动物蝈蝈

咬破笼子逃走?

与动物和

(放生)

谐相处

教学反思:

第四篇:绿色蝈蝈_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篇目。第四单元课文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本文出自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所以,学会概括要点、品味并运用生动的语言、感受精神、激发探究是作为教材在使用中的关键词。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速读课文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并能创造性地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3、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并能创造性地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

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大家一定会喜欢:欣赏短片《蝈蝈的搏杀》。(生:观看后用一些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大家从视听的角度欣赏了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在文学的天地里也有一个神奇的昆虫王国,那就是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现在我们就到《昆虫记》中去结交一位朋友——绿色蝈蝈。(目的:渲染气氛,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建立“蝈蝈档案”。

师:请大家点击主页上的“走近蝈蝈”,快速阅读电子课文《绿色蝈蝈》,筛选相关信息,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蝈蝈档案”的建立,完成后提交。(网络课件提供电子课文,提供学生操作的网络平台。)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完成“蝈蝈档案”的建立。师:点评学生成果,进行小结。

(目的:培养学生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淡化教师角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细读课文,理解分析——制作“蝈蝈名片”。

师:大家在阅读课文时是否发现,课文中的蝈蝈有很多的称呼?那是因为蝈蝈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又体现它不同的特点。例如:第9段中蝈蝈被称为是“蝉的屠夫”,这个称呼传神地刻画出蝈蝈吃蝉时凶残贪婪的特点。请大家熟读课文,找到关于蝈蝈的不同的称呼,分析其表达效果,完成“蝈蝈名片”的制作。

生:

1、熟读课文、筛选课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

2、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制作“蝈蝈名片”。学生完成后提交,共享,同学可相互点评。教师小结。

师:在过过那么多的称呼之下,你读出了作者对蝈蝈怎样的情感?这些称呼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课文不断变化对蝈蝈的称呼有什么好处?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这些称呼中饱含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的写出了蝈蝈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特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目的:培养学生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初步品味、感知课文语言的生动。)

四、精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完成“蝈蝈读书卡”。

师:课文中生动有趣、富有情感的语句还有很多:有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有的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方法;有的用词准确、传神;有的饱含情感。请大家再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大声朗读并进行赏析,完成“蝈蝈读书卡”的建立。(此处注意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情感。)生:筛选、品味语言,建立“蝈蝈读书卡”。师: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进行点评、小结。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生动性的感知。

(目的: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明确修辞手法的作用。)

师:法布尔先生曾说:“一只人们可以随意踩死的小昆虫,在我眼里却是一个神奇的小宇宙。”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物种的存在,人类的生活才会这样精彩;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启示,才有了我们文明的今天。了解了这些以后,你对昆虫这种渺小的生命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总结。

(目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如“编写蝈蝈谜语”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教师也收获颇多──“道,发于知,成于行”。

第五篇:蚂蚁和蝈蝈教案

蚂蚁和蝈蝈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啊? 读题后,我们还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还记得吗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师描述:(出示课文背景画及知了叫声)瞧,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儿地叫着,热死啦热死啦,这是什么季节呀? [板书:夏天 ] 2.夏天真热!你们感觉到了吗? 谁来读出你的感受。(出示:夏天真热!)

评价:A、热得连知了都受不了,再来试试。

B、呀,天真的很热;有谁能超过它;掌声送给他。大家一起来。

3、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送给你们两个有关夏天的成语宝宝。出示词卡: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跟读齐读)

三、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一)读悟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这么热的天,你最想干什么呢?

……接着我觉得教师引:是呀,都想躲在空调房里不想动呢。可是谁还在忙呢?接着出示挂图

生: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师:你呢?你们呢?(多媒体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是怎么搬粮食的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生:有的背、有的拉。(标注背、拉)

师:怎么背,又怎么拉的呀?让我们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如果有联系生活讲完后,记住回句子中,再读句子 师:他们还会怎么搬粮食呢? 生:交流

出示句子:他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满头大汗。谁能用这个句子来说说。

生:蚂蚁们这么辛苦,让我们下车去帮帮他们吧。生:学生背着东西饶教室一周。

师:请你说说你刚才在搬运粮食时的感受。生:交流

师:蚂蚁每次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找食物,而且每次都会搬比自己身体重好几倍的食物。你们看,这真是一群()的蚂蚁 齐读第一段

四、读中想象、演中感悟,精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夏天,这群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又热又累,哎呀,干得是满头大汗,而这边却是一阵阵欢声笑语。是谁呀这么快乐?他们在干什么呀?(出示课件,同时播放笑声)

2、学习第二句 图文结合,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1)师范读,故意少一个“躲”字。

(2)老师读时,少了哪个字?躲是一个动作,谁来演一演小蝈蝈“躲”,老师看起来你很害怕,小蝈蝈,你怕什么呀?(太阳光)为什么?(太热了),那你快躲到树下去乘凉吧。树下多凉快呀!引读:他们躲在大树下……

(3)(指图说)他们多快乐呀!看这只在睡觉,这两只在唱歌,还的在干什么呢?引导看图想象:出示句式: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有的,个个自由自在。

(4)唱歌、跳舞、做游戏,多快乐,多舒服,多自在,这就叫“自由自在”。(相机点红自由自在)谁来读读蝈蝈的表现。

练读。

3、学习第一句 边读边演

蝈蝈自由自在地乘凉,看到蚂蚁在劳动,还笑蚂蚁呢!(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因为小蚂蚁难看吗?(因为夏天不在乘凉,却在搬粮食。)

师: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蝈蝈会笑蚂蚁什么呢?出示句式:哈哈,---------。练习说话。(评价:是啊,这是一种讥笑,嘲笑,看不起的笑啊!)谁愿意学学蝈蝈嘲笑别人的样子读一读第一句话。(指名读“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师:你们也这么想么?(生:不)

师:你是怎么想的?讨论讨论,说给蝈蝈听吧。(讨论)

过渡:我想蝈蝈听了同学们的话一定会惭愧的。加上动作和表情齐读这一节)

4、小结:炎热的夏天,蚂蚁们顶着烈日,搬运粮食,个个满头大汗;蝈蝈们在大树下乘凉,个个自由自在。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你们能把他们不同的样子读出来吗?想读蚂蚁的话的同学练读第一自然段,想读蝈蝈的话练读第自然二段。(评议)

五、比读第三自然段,读中明理。

1、学习第一句

过渡:蚂蚁和蝈蝈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听,什么风刮起来了?(点击课件)听到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冷)指导“刮”字,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很疼的,冬天非常冷,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刺骨的寒冷读出来。(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

2、学习第二句 看图说话

(1)蚂蚁和蝈蝈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在第三自然段中“_________” 画出写蚂蚁的句子,用“~~~~”画出写蝈蝈的句子。(生画,再指名读有关句子)

(2)看看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出示图片)说话训练:他们有的(),有的(),个个自由自在。

师:蚂蚁围着火炉取暖,用夏天储存的粮食作成大饼烤着吃,香气四溢。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啊!我们就来做一只幸福的小蚂蚁,读这句。(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3、学习第三句 小蚂蚁们真快活啊!让我们再来看看蝈蝈吧!出示蝈蝈过冬的画面,说话训练:他们有的(),有的(),真可怜啊!看,这两只蝈蝈正在大哭,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哭吗?他们一边哭,一边在说着什么? 我们来看看夏天蝈蝈的表现吧!引读第二自然段后师述:是啊,夏天,他们多神气又冷又饿啊,可到了冬天,他们却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相机点红:又冷又饿和神气)

是呀!他们现在好后悔呀!练读“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4、比读明理

现在请女生当蚂蚁,来读一读蚂蚁的句子,男生当蝈蝈,来读一读蝈蝈的句子。

5.小朋友能把课文背下来吗,齐背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1、总结课文

学了这一课,能告诉我: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了,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升华主题

(出示:成语歌)是啊,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七、布置作业

1、第二年春天蚂蚁和蝈蝈又会怎样做呢

2、课下和同学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八、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下载《蝈蝈》教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蝈蝈》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理解式朗读的方法感知内容、理解欣赏。 2、体会文章富有文......

    蚂蚁和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

    蚂蚁和蝈蝈教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要求的第一条。因此,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采取多种手段让学......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

    绿色蝈蝈教案(模版)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和习性 2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 3 学习作者求实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激发探索科......

    蚂蚁和蝈蝈教案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大营小学 王磊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

    《蝈蝈和蛐蛐》精品教案

    《蝈蝈和蛐蛐》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蝈蝈和蛐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分析: 《蝈蝈和蛐蛐》是一......

    蝈蝈和蛐蛐教案

    大班语言《蝈蝈和蛐蛐》教案 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