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

时间:2019-05-12 23:1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

第一篇: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

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

I、教学设计示例

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l 致同学们

l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指导思想——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树立整体性的生物学观点

1、说出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识别生物与非生物,列举生物具有的特征。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调查身边的生物,并完成调查报告。

4、初步形成从整个地球的角度来认识 “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的观点。教学策略——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合作学习

1、注意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2、利用调查表指导学生的调查活动。

3、使用小组活动评价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一课时致同学们

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了解当今生物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社会价值及发展前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认识到具有生物科学素养是作为一名公民必不可少的。方案一

1.创设情景,阅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注意事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总结。方案二

1、阅读与思考: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先读一 读这篇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的文章。

2、观察活动: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些反应当代最新生物成就和主要问题的录像,如杂交水稻、克隆羊、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沙尘暴等,供学生观看。

3、讨论与交流:针对阅读和录象谈谈自已对“生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第二课时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关键:通过观察、对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方式一:

活动1.我们知道多少种生物?

要求:让同学按照一定的次序,每人说出一种生物的名称,最好不要重复。记录:看看在一定时间内能说出多少种生物。活动2.我们所说的“生物”有什么特征?

要求:可以观察对比书上的彩图,并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记录:什么生物。方式二:讨论与交流 教师准备一些较难区别的生物和非生物图片,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一棵冬季落叶的大树,一棵已枯死的大树;课后第一题中弹钢琴的机器人以及正在生长的钟乳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说出自已的理由。

第三课时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关键: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认识一些常见的生物,并观察它们生活的环境;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

准备:知道校园植物、动物的分布、名称,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根据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完成分组,将各组调查范围标在校园植物分布图上。调查的基本步骤 明确目的要求 落实调查步骤 强调评价办法及标准

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交流、展示调查报告

二、第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指导思想——重视知识、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1、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2、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主动学习。

3、在阅读、观察、分析资料、实验探究、测量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4、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主动参与、倡导探究、合作学习

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策略

2、思维训练——改善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探究能力的核心)

3、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的自主性,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的教学策略。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第二章 第一节生物圈

关键: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生存条件,资料分析活动的效果。

准备:学生参与调查校园生物的情况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丰富的图片等。

导入:在评价学生认识生物的特征、参与调查身边生物活动的情况后,利用问题“我们生活在哪儿?除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生物外,生物还能在哪儿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将生物生活的范围扩大到生物圈,强调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让学生注意到人在生物圈这个“家”中的重要作用。问题设计

• 在地球上,哪儿有生物生存?哪些地方生物不能生存?——解决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

• 为什么在其它星球(月球)上没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解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 地球形成时,就存在生物圈吗?生物圈是如何满足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故事引入:寻找另一个人类生存的家园

一天,我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些河流由于被一种比病毒还小的生物所污染,使大量淡水生物死亡;人类过多地向大气中排放工业废气,导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得沙尘暴一次比一次大,一年比一年多。我看了这些新闻报道心里很着急。我想变成一架航天飞机,帮助人类找一个新的家园。果然,我变成了一架用钛合金做的航天飞机。“我要飞进宇宙”,只听见“嗖”的一声,眼前马上出现了一片星空。由于能源有限,所以我只能在太阳系内飞行。„„

这个小学生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为什么? 第二、三课时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关键: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1、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完成探究

3、观察记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准备:组织学生采集用于探究实验的小动物;了解学生在采集中发现、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采集足够学生使用的小动物以及实验用品;教师提前进行实验,熟悉实验的每个过程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导入:“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如此的广泛,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它们有着适宜于自身生存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介绍采集小动物的经历,以及发现的问题。问题设计:

• 你认为什么是生物生存的环境?举例来说明。

• 根据什么特点,就可以将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进行分类? • 怎样进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研究呢?

• 在采集时,你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动物生存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进行问题筛选)。

• 如何表述假设?(一种可见现象的陈述: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可能影响鼠妇的生活。)

• 设计及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实验对象的一致性,实验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数据统计的准确,计算的正确性。)(一课时)• 如果你们小组实验结果与其它小组有差异,你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哪儿?(实验装置的摆放方向,实验过程是否受到干扰,鼠妇的个数及个体的差异,进行实验的次数及数据的统计。)• 你有哪些经验或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通过探究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进一步探究)

• 当生物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会怎样做?当环境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它对其它生物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常用的生物学(Biology)研究方法---实验探究

• 问题---观察、发现问题 • 假设---对问题的解释 • 设计方案---进行预期

• 实施方案---实验、测量、观察、获取资料、记录并整理 • 得出结论---分析结果、验证假设 实验探究报告应包括: 问题 假设

实验设计及对结果的估计

1、对照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2、步骤 数据记录

1、小组实验平均值

2、全班实验平均值 实验结果 结论 反思实验成功或出现误差的原因(重视成功,更应重视对失败结果的分析。)

第四课时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关键: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提高探究能力。

准备:丰富的图片资料(适应、影响),干湿计(温度计)。导入:在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 的基础上,自然会考虑到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反应。让学生举例说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练习题1),再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问题设计

• 自然界各种环境中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什么问题? • 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

•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环境,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如何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呢?如何设计探究方案? 第五课时

1、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

2、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关键:学生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对生态系统及组成的认识。

准备:了解学生课下测量情况;有关音像资料;本城市或地区常见的生态系统情况。导入:大致介绍学生课下工作的情况,让各个小组代表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对一些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小组活动及探究报告撰写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有具体指导。如数据处理、假设和结论的文字表述。问题设计

• 当你在阅读第四节引言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闭目想象一下,“我是一只鸟,我看到了什么?”

• 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在哪儿?它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 通过分析多个生态系统的实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结合练习1)

•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生态系统。第六课时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关键: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它们的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原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准备:收集各种媒体上关于环境污染的事例,关注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人和其它生物危害严重的事件。

导入: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部分,那些生物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当一种成分发生变化时,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设计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 通过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其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会出现什么情况?

• 营养物质以及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有什么特点?

•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为什么城市中的汽车要使用不含铅的汽油?这对城市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 当人类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七课时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关键: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准备:有关我们自己生活的生态系统的情况;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的录像资料;某个地区或国家环境污染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事例。

导入:多数生物生活在各自适应的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可以分布到多种生态系统。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那么,各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就保证了生物圈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生物圈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问题设计

• 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有哪些?每个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 我们生活在哪种生态系统中?我们所在的生态系统还与哪些生态系统紧密联系着?

•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会对其它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会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练习题1)

• 你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这些做法是怎样看的? II、课堂教学案例示范

一、《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单元基本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所以本单元内容在整个中学生物学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旧教材相比,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特点是将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综合在一起进行讲述,并且充实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学内容。本单元共有8个科学探究活动,其中有实验5个、资料分析l个、模拟制作1个、技能训练1个,课外阅读资料共5篇:科学·技术·社会3篇、科学家的故事2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包括植物细胞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

6.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制作临时装片,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实验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本单元是整册书实验数目最多的一个单元,虽然实验的内容与旧教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为新教材的插图非常清晰,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放开手,让学生尝试着通过看书来完成实验,既可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动手实验的时间,同时使学生改变遇到问题不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做实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书上的实验,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显微镜是精密的实验仪器、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显微镜的维护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护实验仪器、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好习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节实验课.井将实验课的表现作为期末成绩评价的一项。引导学生在细胞的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学习“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说明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以电动赛车、手电,电暖气等为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的多种不同的能量转换器,进而理解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使同学们感受到科学就是人类的活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此,教学中应适时渗透STS教育,使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认识到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同时,如果应用不恰当,也会引起社会问题.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

二、《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井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 “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走进新单元

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导人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 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引起注意。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境,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境。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a写有“上”字的玻片; b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c动植物玻片标本: d写有数字的不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a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c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d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境。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小先生巡视,帮助。提出疑问 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 a物像是倒像

b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c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小组竞赛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 内找到物像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前的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言:

创设情景,指导看书单元图、阅读,导人新课。

二、新授

师: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强调安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生:引起注意。

师: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了解吗’ 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师:给予表扬。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是光学显微镜。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现在同学们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师:随机叫学号,指示显微镜不同部分提问,进行抽测。生:回答问题。

师: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要求学生看书后进行操作观察(建议先观察透明纸标本,并提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出现压碎标本的现象。)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师: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先生也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生:一名同学自告奋勇,边说边演示。先升起镜筒,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用左眼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看到亮圈,完成对光。然后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找到物像,完成观察。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是否有补充? 生: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应先使镜筒下降,接近标本,后缓缓亡升,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师:补充得非常好,同学们对此是否有疑问? 生:问为什么镜简要先下降,后上升?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防止压碎玻片标本。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师:回答非常好。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要用低倍物镜(也就是lOX或8x物镜,即最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另外要注意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演示给学生看。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另外请同学们注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生:加深记忆。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动手规范操作。

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生:小先生巡视,帮助。

师:观察后,同学们是否有问题要提出? 生:问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我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师:发动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回答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线穿透的物体,从而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师:棒极了。现在我们换上另一个目镜再进行观察 生:换目镜,进行观察。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物像被放大了(或有的是缩小了)师:现在谁来说一下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给予肯定。那么显微镜的使用应包括哪几步呢? 生:讨论,回答: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大步。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观看一下显微镜使用的录像。生:认真观看。师:鼓励学生按步骤规范操作。生: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师: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三、小组竞赛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中间这组站起来,其他三组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限定2分钟找到物像。生:一组操作,另三组找错误。

四、练习(投影练习)和小结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

2.显微镜的目镜5X,物镜10X,放大倍数是 ;目镜10X,物镜lOX,放大倍数是 ;目镜lox,物镜40x,放大倍数是。其中 看到细胞数最多,看到细胞最大。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师:实验后,显微镜应如何处理,生:收入箱内。看书39页注意事项,然后把显微镜放人箱中。师: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给予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专家点评

有限的时间,充分的实践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课,由于学生的兴奋和跃跃欲试,而必须交待的注意事项又非常多而琐碎,在许多情况下,难免出现教师细细交待,学生亦步亦趋,在严格的要求下活动,既放不开,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少。这节课,45分钟内学生至少实际操作了两通,第一遍是学生自 主的尝试性操作,第二遍是在解决新问题(物像是否是倒像?物像究竟放大了多少倍,)的情景下的再操作。如果算上第一遍结束时,一名同学边说边演示,其他同学[帮着找问题,和第二遍结束时,中间一行各小组为主操作,左右二行小组检查,则全班至少有1/3学生共实践了三次。一切技能,都是熟能生巧,以有限的时间,实现学生的充分实践,至关重要。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参考.doc

8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一、基本概念题

1、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

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 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3、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 表格式、文字式。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 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整体性、考虑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熟悉内容标准目标之间的关系、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按“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内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 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7、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

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9、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

1、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指的是什么?

答: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应具有如下的一般特征性:体育教学的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体育教学问题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整个教学体系环境的分析上。即从体育需要分析中确定问题,形成体育教学目标。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行;)体育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这就使师生双方对体育学习产生的结果都很清楚,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过程,并使体育教师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准确判断,为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可测定的标准;对体育学习者的了解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必要因素。对他们进行特征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学习者和关注“学”的具体体现,必须强调体育教学设计是以体育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的,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育教学设计研究和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即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由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为了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设计策略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试行和修改,注重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发展上。

3、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以及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答: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

8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4、体育教学设计者的素质能力的内容应包括那些?

答:一般素质的要求:头脑机敏、善于学习、乐于进行细致的脑力劳动;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能辨别关键因素;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对工作有责任感,敢于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具有排除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待人诚恳,关爱学生,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勇于改革和创新,并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较强的时间观念,能掌握教学设计进程。

专业性的基本素质要求: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心理、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体育专长;一定的体育教学经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较深的认识;熟练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机能;具有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技术。

5、试述水平(学段)教学计划制订步骤与方法。

答:1)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水平四各领域水平目标提供内容和学校选教材的教科书(包括教材和教师用书),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这些内容与年级设置的关系,确定测定目标、难易等,考核项目和标准。

2)根据年级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提出和确定各学年的教与学要求。

3)计算学段教学总时间,按照教学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力,每周3课时,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的教学时数,则全年为32周,96课时,三年累计288课时。适当留出2—3周作为机动时间(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

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内容,预计时数比例。

5)将各学习领域水平四内容及各学校教师自行选择的内容,合理分配到各个学期中去。

6)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条件,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

6、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要求?

答:1)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在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将学段教学工作计划中,某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抄录到进度表的相应栏目内。

3)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本学期各项教材的时数,计算出各项教材在本学期出现次数,计算时,以每次课安排两个主要学习内容为例,2课次等于1学时,如某项学习内容,教学时数为6学时,则所出现的课次应为12次。

4)根据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预先对单元教学计划的把握,先将本学期的考核项目和主要学习内容,按学习内容出现的课次,系统地安排到每次课中去,然后安排其他教材。因安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可先用铅笔记录,便于调整、修改。

7、案例的特征?

答:从总体上来说,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 时空框架之中,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6)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8、案例教学的主要用途?

答:主要用途有: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9、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设施、熟悉学生、熟悉案例。

10、案例分析大致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确定问题所在、分析案例材料、产生备择方法、确定选择标准、分析和评价备择方法、形成行动和实施计划。

11、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

8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答: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程序: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上的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经遭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12、案例写作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答: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情的当事人,这样,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第三:在案例的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

三、辨别题

1、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相同的。

答:传统的课时教学计划频繁到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而《课程标准》中经常出现的则是学习目标。两个概念是否指的同一事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奋斗目标,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由此看来,教学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期望,而学习目标则是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学生明确了这个学习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

2、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算什么,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地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略

3、单元教学和教学单元是相同的。

答:不同的。教学单元,是把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即某种教材按教学顺序的集中排列,强调的是单元的概念,教学时可连续也可分散。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时间的集合,强调了教学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一项或一组内容进行连续的反复学习,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4、案例与其他教学材料是一样的。

答:案例同其他教学材料是不一样的:案例的来源、案例搜集的过程、案例的内容、案例的测评、案例必须适时等等。

4、案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准备工作同日常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内容的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组织。

5、进行案例课堂教学,其过程同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相同的。

答:是有区别的,主要有: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的讨论、结论

四、观点论述

1、不管是新旧体育教材其体育教学观念不会改变的。

答:变化很多,主要有: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请设计一份课时为8学时的排球项目单元教学计划。排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

2.学习和掌握排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安全地进行排球运动。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心身健康。

4.在排球活动中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具有进取精神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8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策略 重点、难点 1 传垫球 1.行进间对传练习; 2.行进间对垫练习重点:动作正确 难点:传垫球落点准确 侧下手发球 1.先分解后完整教学,原地做侧面下手发球徒手动作模仿练习; 2.用信号指挥练习;

3.两人一球,相距8—9米对发练习重点:动作正确 难点:挥臂击球有力 3 复习侧下手发球 1.先分解完整教学,原地做侧面下手发球徒手动作模仿练习; 2.有条件可一人一球对墙发球 重点:抛球位置准确,挥臂迅速有力 难点:击球准确有力 4 发斜线球和直线球 1.在球场中间设一网或绳; 2.在对方场区内画定目标;

3.二或几人一小轮换对发 重点: 抛球位置准确,挥臂迅速有力 难点:准确的击球部位和落点 5 发斜线球和直线球 2.复习传、垫、发球; 1.提出比赛的要求和规则;

重点:(传、垫、发球准确

重点:检查侧面下手发球,掌握情况 3.4—6人一队,一人做裁判进行教学比赛 难点:配合默契 6 侧面下手发球 1.规定发界内球的次数

难点: 掌握侧面下手发球技术

3、谈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答: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知识技能地传授,忽略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参加活动,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因此在教材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都要考虑趣味性因素。例如:在新课标水平四发展体能的目标中指出“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离跑或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为了达成上述的体能目标,我们完全可以改变以往传统模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图形跑,障碍跑、运球跑或玩追逐跑游戏,或登山、放风筝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图形跑挺感兴趣,乐于去尝试,乐于去参与。在参与中鼓励学生积极去开动脑筋,去思考,去体验,去创新。在分组练习时,有的小组对图形跑的图形进行创新,有的对跑的动作进行创新,有螺旋形、8字形、长方形、蛇形,也有高抬腿、后退跑、小步跑、单脚跳等,其形式多样,可谓五花八门。整个课堂有笑声、有掌声、有汗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4、请你设计一个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教案或教学片断。

(水平五)

学习目标:

1.提高心肺功能;2.在提高1 500米跑成绩的基础上体验成功感;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设置本节课1 500米跑要达到的成绩目标。

2.教师按同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由小组成员推荐一名学生担任组长,集体讨论1 500米跑的策略,如确定领跑者、跑速等。

3.教师将所有小组分两批进行耐久跑练习,每批各小组间隔一定时间出发。

4.第一批学生跑时,第二批学生帮助相应小组报时,为各组鼓劲、“加油”。第一批学生跑完,稍事休息后,帮助第二批跑的相应小组报时,并为各组鼓劲、“加油”。

5.学生要对每一个到达终点的同伴给予热情的掌声鼓励。

6.学生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7.各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评价。

8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设置学习目标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1 500米跑成绩,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的精神。

5、案例同论文一样,主要是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文字方面的论述。

答:是有所区别的无论从写作的一般步骤、规范都是不同的。(步骤、规范省略)。

6、案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案。

答: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无论是时间、格式、规范、写作的一般步骤、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上等明显有所区别。

五、案例分析

1、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问题:作为教师(1)针对这一现象,你如何解决?(2)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有目的地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场地设施等全方位入手,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略)

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教法单一;师生距离很大,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手段单一等。(略)

2、小王是一名初一女生,体型肥胖,平时不喜欢运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问题:作为体育教师(1)对该学生你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2)结合新课程改革,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一分析。

答:针对肥胖学生,应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饮食习惯,定身制作运动处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看到减肥成功后,学生就会逐步对体育课感兴趣。平时在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逐步增强其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等(略)。

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在起作用,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重要的是减除她的心理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特别是教学内容上开设一些适合女生喜欢的项目,在课中应多用鼓励表扬的口语给予支持,相信她对体育课是会感兴趣的(略)。

第三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

一、基本概念题

1、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

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 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3、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 表格式、文字式。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 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整体性、考虑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熟悉内容标准目标之间的关系、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按“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内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 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7、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

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9、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

1、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指的是什么?

答: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应具有如下的一般特征性:体育教学的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体育教学问题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整个教学体系环境的分析上。即从体育需要分析中确定问题,形成体育教学目标。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行;)体育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这就使师生双方对体育学习产生的结果都很清楚,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过程,并使体育教师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准确判断,为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可测定的标准;对体育学习者的了解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必要因素。对他们进行特征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学习者和关注“学”的具体体现,必须强调体育教学设计是以体育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的,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育教学设计研究和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即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由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为了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设计策略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试行和修改,注重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发展上。

3、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以及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答: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4、体育教学设计者的素质能力的内容应包括那些?

答:一般素质的要求:头脑机敏、善于学习、乐于进行细致的脑力劳动;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能辨别关键因素;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对工作有责任感,敢于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具有排除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待人诚恳,关爱学生,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勇于改革和创新,并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较强的时间观念,能掌握教学设计进程。

专业性的基本素质要求: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心理、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体育专长;一定的体育教学经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较深的认识;熟练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机能;具有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技术。

5、试述水平(学段)教学计划制订步骤与方法。

答:1)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水平四各领域水平目标提供内容和学校选教材的教科书(包括教材和教师用书),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这些内容与年级设置的关系,确定测定目标、难易等,考核项目和标准。

2)根据年级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提出和确定各学年的教与学要求。3)计算学段教学总时间,按照教学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力,每周3课时,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的教学时数,则全年为32周,96课时,三年累计288课时。适当留出2—3周作为机动时间(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

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内容,预计时数比例。

5)将各学习领域水平四内容及各学校教师自行选择的内容,合理分配到各个学期中去。

6)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条件,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

6、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要求?

答:1)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在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将学段教学工作计划中,某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抄录到进度表的相应栏目内。

3)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本学期各项教材的时数,计算出各项教材在本学期出现次数,计算时,以每次课安排两个主要学习内容为例,2课次等于1学时,如某项学习内容,教学时数为6学时,则所出现的课次应为12次。

4)根据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预先对单元教学计划的把握,先将本学期的考核项目和主要学习内容,按学习内容出现的课次,系统地安排到每次课中去,然后安排其他教材。因安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可先用铅笔记录,便于调整、修改。

7、案例的特征?

答:从总体上来说,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6)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8、案例教学的主要用途?

答:主要用途有: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9、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设施、熟悉学生、熟悉案例。

10、案例分析大致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确定问题所在、分析案例材料、产生备择方法、确定选择标准、分析和评价备择方法、形成行动和实施计划。

11、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

答: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程序: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上的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经遭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12、案例写作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答: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情的当事人,这样,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第三:在案例的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

三、辨别题

1、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相同的。

答:传统的课时教学计划频繁到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而《课程标准》中经常出现的则是学习目标。两个概念是否指的同一事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奋斗目标,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由此看来,教学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期望,而学习目标则是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学生明确了这个学习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

2、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算什么,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地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略

3、单元教学和教学单元是相同的。

答:不同的。教学单元,是把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即某种教材按教学顺序的集中排列,强调的是单元的概念,教学时可连续也可分散。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时间的集合,强调了教学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一项或一组内容进行连续的反复学习,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4、案例与其他教学材料是一样的。

答:案例同其他教学材料是不一样的:案例的来源、案例搜集的过程、案例的内容、案例的测评、案例必须适时等等。

4、案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准备工作同日常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答: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内容的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组织。

5、进行案例课堂教学,其过程同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相同的。

答:是有区别的,主要有: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的讨论、结论

四、观点论述

1、不管是新旧体育教材其体育教学观念不会改变的。

答:变化很多,主要有: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第四篇:参加广东省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评1

参加广东省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评选 《生物圈》教学设计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李小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的教学内容。

人和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心理特征:中学生具有好奇心理强、表现心理厚、求知心理高、怀疑心理浓的心理特征。中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中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教师要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知识能力: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但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还不强,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启发、培养。教师可根据以上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4.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 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四、教学策略: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预期教学目的和效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大中国》,教师和学生齐唱

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馨和重要性

2、歌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同时我们全世界人民还生活在一个比中国还大的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家的名字。

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3.比喻:地球──足球

生物圈(地球的表层)──一张薄纸 既然如此,你想了解这个家吗? 引入课题:生物圈。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好奇的氛围中愉快地进入角色,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学习新知。

1、生 物 圈 的 范围。

1、说一说: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

1、证一证:阅读教材第11、12页“生物圈的范围”,看看科学家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相同。

给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出问题:通过验证,哪些同学的观点和科学家的一样,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吗?

2、引导学生概括出: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3、提出问题: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

3、角色扮演: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并做汇报表演。

4、表演结束,学生概括出: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利用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如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4、由此介绍: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

5、让学生自己先猜想,再举例说明

6、结论:不是。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学精神

5、设疑: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没有呢?

7、学生思考

引入下一个学习知识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比较教材第12、13页的6幅图片。

讨论:学生分成6大组(确定1人为组长,及时、准确记录该小组成员活动情况,以作学期成绩参考。)

2、讨论题:

①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③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

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3、汇报结果:以组间竞赛形式,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出该组讨论的结果,其他组成员和教师作评委,对各组的作答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

4、小结:

讨论1:向日葵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和肥料;长颈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气、阳光和温度。

讨论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牛生活在陆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讨论3: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没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所以干旱会使粮食减产。

通过竞争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和应用。

1、质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吗?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②如何获得和分析这些资料?

1、(实物投影)投影学生搜集的多种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

2、引导学生回忆、并结合教材第12页红框中内容,掌握有关搜集和分析资料的知识后小结: ①搜集途径: 图书馆查阅报刊 访问有关人土 上网搜集 ②资料形式: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③对资料处理:整理并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探索的线索。

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小结: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一样的,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1、知识迁移:任举一种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也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吗。

巩固所学知识点

3.总 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1、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设计一道题,尽量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去(提示:可以用表格的形式)。

2、有人设计了类似的题目:下列条件是该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填“+”,否则填“-”,问其他哪一个学生愿意表现一下?(学生争着回答。)生物

阳光

空气

营养物质

陆地 海洋

干旱缺水的荒漠

相对湿润的环境

月季花

鲨鱼

仙人掌

让学生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教师考学生的方式,自己设计题目考自己,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3、我想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这些条件一旦改变或不足时,对生物有没有影响?生活在这个生物圈中的生物会不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

培养学生虚心提问,学无止境的意识,并为下节课或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4.巩 固 练习

1、你会填吗? 生物圈的范围: 的底部 的底部 的底部

2、我来试一试: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松土、施肥、浇水、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种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①阳光;②水;③空气;④营养物质;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体现“STS”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物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课后想一想: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否还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请搜集资料说明你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反思:

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

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需要反思的是:

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是一门新学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学生尚未进入正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风气、合作精神,出现了课堂气氛松散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这一方面狠抓学生,分组时采取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以后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解读、努力钻研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尽量达到高的要求。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

李代友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教学目的

(1)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由直观感知、获得猜想,经过逻辑论证,推导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掌握这一定理;

(2)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定理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

(3)通过命题的证明,让学生体会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探索及P61例3。(人教版)3.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相关知识并由现实问题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分析定理,深化定理的理解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学生练习,反馈学习效果 小结与作业4.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思考并回答问题。温故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引入】(1)提出例3给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稍作思考;

(2)点明该问题解决的关键是由条件“棱BC平行于面AC”如何在木料表面画线,使得工人师傅按照画线加工出满足要求的工件;

(3)引入课题——在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这一节课之后,我们就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了。思考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的现实意义。【设问】

(1)提出本节《思考》的问题(1):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 1 引导学生做小实验:利用笔和桌面做实验,把一支笔放置到与桌面所在平面平行的位置上,把另一支笔放置在桌面,笔所在的直线代表桌面所在平面上的一条直线,移动桌面上的笔到不同的位置,观察两笔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2)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分析:a∥αa与α无公共点 a与α内的任何直线都无公共点 a与α内的直线是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

(1)学生动手做实验,并观察得出问题的结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并不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2)学生由实验结果猜想问题的答案,再由教师的引导进行严谨的分析,确定猜想的正确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提高学生的探索问题的热情。续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在什么条件下,平面内的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讲述: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和平面内的直线或是异面直线或是平行直线,它们有一个区别是异面直线不共面,而平行直线共面,那么如何利用这个不同点,寻找这些平行直线呢? 长方体ABCD-ABCD中,AC平行于面ABCD,请在面ABCD内找出一条直线与AC平行。分析:AC与AC这两条平行直线共面,同在面AACC内,可见AC是过AC的平面AACC与面ABCD的交线。

(2)在面ABCD内,除了AC还有直线与AC平行吗?如果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找到? 利用课件演示AC任意作一平面AEFC与面ABCD相交于线EF,验证学生的猜想。

分析:因为AC∥面ABCD,所以AC与这个面内的直线EF没有公共点,由大家的这个方法做出直线EF,就使得EF与AC共面,故EF∥AC。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思考问题,回答问题。(1)根据长方体的知识,学生能够找到直线AC与AC平行。随教师的引导,发现AC的特殊位置关系。(2)由上面特殊例子的启发,学生逐渐形成对问题答案的猜想,随教师的引导,证明猜想的正确性。以长方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猜想问题成立的条件,推导出定理。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剖析定理】(1)证明定理;(2)分析定理成立的条件和结论;(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0页倒数第一段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的分析,看定理的证明过程,阅读和理解课本60页倒数第一段的内容。深化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明确该定理给出了一种作平行线的重要方法。【巩固练习】

一、提出本节开始提出的问题(2),让学生自由发言。(不局限只有引平行线的方法)

二、判断题

(1)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2)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3)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α,b∥α,那么a∥b。学生自由举手发言,说明理由。通过练习再次深化对定理的理解。【讲解例题】例

3、例4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分析引导,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定理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及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化归思想【课堂练习】 已知:α∩=CD,β∩γ=AB,AB∥α,α∩γ=EF, 求证:CD∥EF

选取几份有代表性的做法,利用投影仪,讲评练习,反馈学习效果。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小结】(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

【作业】习题22A组第5、6题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安排适当的课后练习

下载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编写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一、基本概念题 1、 体育教学设计 2、 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 3、 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 4、 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者:聘教网 2010-03-10 http://www.xiexiebang.com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一、基本概念题1、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

    初中生物《细菌》教学案例设计

    ------ 《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姜加刚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积极参与快乐学习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多年生物教学中,对于“激素的调节”这一节上过多次,但在实施新课标之前,我们的教学一直都是按部就班,教师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整理,......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课题:七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 能......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