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课时安排】www.xiexiebang.com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第三次沉思》。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高峰中心小学5.2张臣莲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们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对于这样一篇意境深远的文章,学生很难透过文字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课前让学生搜集白杨的资料,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外在特点,以便为下文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作铺垫。课堂上通过朗读两个孩子的对话,归纳出白杨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第二步,深入研读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通过朗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抓住关联词“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反复朗读,充分体验感悟,自由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最终体会白杨树不择环境,生命力强的特点。虽然此时学生还是不太明白爸爸说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但也是不要急。至少学生在此时已经体会到了白杨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通过质疑: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继而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所要表达的自己的“心”。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接着又“浮起了一丝微笑”。由爸爸的神情变化深入体会最后一句话“那时因为他看见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通过联想:爸爸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体会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长,经受磨练,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第三步,回过头来朗读爸爸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的时候说的那段话,从而真正领悟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现在读这句话,学生已经清楚地明白原来“树似人,人似树”啊,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合二为一。借此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这一堂课教下来,自我感觉还比较流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我想大概与我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方法,化难为易有关吧。我还觉得,在教学中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郝秀艳
3.《白杨》教学设计
郝秀艳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一、谈话导入: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4、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2.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走进文本,表达心声。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却不知道……
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联系课文回答问题。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学生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④ 老师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五、有情读文,体会写法
1.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你还学过那些类似的文章?白杨树和爸爸有什么相似之处?(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2.生活中哪些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的人?
3、小结。
六、拓展阅读,布置小练笔作业。
1、帐篷
艾青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2、推荐阅读篇目: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小练笔:
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板书设计:
白杨
建设者(爸爸)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哪儿需要就在
哪儿生根发芽
教育下一代 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涝
共同建设边疆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西洋中心小学 甘岱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1、2 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写《草原》的背景资料。
2、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PPT课件。
四、重难点及关键: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结合《草原》PPT课件。引导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五、教法设计:
感情朗读、激趣谈话、理清线索、交谈见解、讨论交流、引导体会、揣摩语句、体会特点、质疑、拓展延伸。
六、教学具的准备与使用:
《草原》PPT课件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收集草原风光图片,开发利用《草原》PPT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和“渲、勒、鄂、涯”的读音);
3、出示课件2 激趣谈话:“同学们,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他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同学们想读吗?今天就一起走进《草原》吧。”
4、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5、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
(1)出示课件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出示课件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出示课件5:“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体会草原的绿。
(4)出示课件6:“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导学生体会“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无边的绿毯” 又是指什么?
(5)出示课件7:“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6)出示课件8、9:“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7、质疑。
8、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课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指导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出示课件10思考、讨论: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3)出示课件11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
(4)、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3、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出示课件12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3)出示课件13“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
(4)指名朗读这一段
4、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a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b出示课件14、15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
c出示课件16、17 “`鄂温克姑娘„..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有感情地第三、四段。
3)、指导朗读第五段,出示课件18,这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
5.出示课件19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指导读这句话,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6、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7、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8、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9、质疑
10、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1、作业:
课后练习1、2、3
板书 景 美 情 深 空气清 迎 客 天空明 相 见 颜色美 款 待 线条柔 联 欢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