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采访》教案(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子的采访》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子的采访》教案》。

第一篇:《儿子的采访》教案

《儿子的采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实现起来不容易。

2、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学重点

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文中爸爸所说:“要实现这三个愿望还真不太容易呢!”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为什么说三个愿望实现起来不容易。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儿子的采访》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效果。

3、读课文思考:爸爸的三个愿望是怎样的?想一想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你对这样的愿望有什么想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回答:爸爸的三个愿望是怎样的?

2、读课文,思考:听了爸爸谈的三个愿望,儿子的想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点拨:儿子理解爸爸的愿望吗?为什么?

3、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爸爸妈妈。点拨:(1)你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吗?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笑不出来的时候吗?想想都是什么时候?

(3)你的父母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笑不出来的时候吗?你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

2、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文中的爸爸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还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被种种事务束缚着,很多时候,由于生活的磨难或重担使他们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笑不出来,所以,我非常理解爸爸的愿望,同学们你们现在怎么看爸爸的愿望,怎么看你们的父母?

3、引导学生谈谈学了本课后,你怎样看自己的父母?

五、总结本课教学。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儿子的采访》这篇课文,了解了爸爸的三个愿望,明白了爸爸的三个愿望并不是在开玩笑。文中的儿子正如我们,年龄尚小,也许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当然吃得下、睡得着也笑得出来。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尝到人生酸甜苦辣时,相信文中的儿子一定会理解爸爸的心愿,也正如我们一定也会我们的父母。所以老师今天想严肃地对大家说,作为孩子我们应多体谅家长,尊敬家长,多和家长沟通,让爸爸的愿望能够实现,让我们的父母能够真正地吃得下饭、谁得着觉、笑得出来。

教学反思

《儿子的采访》这篇课文通过儿子采访爸爸,了解了爸爸的三个愿望,即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儿子不明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其实是很实现的。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由于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深层含义,学生就未必都能体会到。为此,我在设计这课时,主要考虑的环节是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理解父母,懂得父母身负多重压力与重担,这三个愿望真的很难实现。通过这个环节的展开,实施情感教育。从实际授课的效果看,学生基本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可以说情感目标实现得很顺利。但本课在设计上,我认为还可以在最后继续拓展,让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亲身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更能深化本课的情感主题了。

第二篇:24儿子的采访 教案

24* 儿子的采访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综合学习五:生活的启示 课时:2课时 板块:教学设计 授课人:蔡瑜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5日 教材分析:

《儿子的采访》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写爸爸的三个愿望及儿子的反应,其中的生字词较少,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正确理解课文的表层含义,难点在于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含义和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学生分析

由于六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阅读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自主阅读,他们能正确地理解这篇课文的表层含义。但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接受的影响和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有关,他们的愿望大多是远大崇高的,至少在他们看来是“严肃”的、像“回事儿”的,这是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认识基础和生活基础。而课文中爸爸的三个愿望却如此“特殊”,这是由于他们缺少相关的生活工作经验,所以他们很难理解爸爸的这三个愿望的含义和体会到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3.体会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含义,明白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能体谅父母。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爸爸的这三个愿望的含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儿子的采访》,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访吗?

生:像记者一样的工作、问别人一些问题并做相关的记录

师:采访就是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等活动。

(二)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做一回记者,对你们进行采访,你们的愿望是什么?(让同学先想想,再请他们回答)

生:科学家、老师、医生、每天都不要上学、没有作业等等,他们的愿望大多会是崇高、远大的,至少是像一回事的,这也和他们从小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接受的影响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有关。

师:同学们的愿望各有不同,说出了对未来的期盼。有一位爸爸,在接受儿子采访时所说的愿望跟我们的愿望完全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4课《儿子的采访》,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一)学生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二)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效果。

(三)带着问题和要求读课文。

思考题:爸爸的三个愿望是怎样的?儿子有怎样的反应?(学生g勾画出关键词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一)老师提问:爸爸的三个愿望是什么?儿子的想法是什么?儿子的反应是什么?(请学生单独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三人一组,从3—5自然段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进行分角色朗读(角色:儿子、爸爸、旁白,一组同学表演一段)2.请三组同学表演并分别请同学进行评价。(第一组学生表演文章第一部分)

1.师: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预设:生:我觉得既然已经当了爸爸了就应该有成人的感觉,声音稍粗一点儿就更像了。生:我觉得儿子演得很天真。

2.师:他们不仅按原文演,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再创作,很好。(第二组学生表演第二部分)

预设:1.师: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评价一下第二组的表演?

生:儿子演得不够精彩,应该对爸爸比较尊重,因为他已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懂事了。

3.师:他们说得都很诚恳。不过,第二组表演得也很投入。(第三组同学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三)通过爸爸的回答以及对儿子三次反应的态度,我们能看出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使其明白,爸爸的回答是真实的,对待采访也是认真的。)

(四)不过看得出孩子并不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于是他在后面附了一篇作文。第二天,孩子把作文交给老师,老师会怎样评价孩子的作文呢?请同学们回去读读后面的片段,我们明天再一起探讨。

四、布置作业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家长的愿望和梦想,并让家长谈谈对课文中爸爸的三个愿望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4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爸爸的三个愿望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二)爸爸所谈的三个愿望,儿子的想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说说你的感受(上节课已经了解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并齐读)。

(三)儿子能理解父亲的愿望吗?不能,为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1.预设生:不容易,因为爸爸工作忙。

生:不容易,因为他平时工作非常忙,压力很大。不过我觉得他很乐观。2.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吃不下、睡不着或者笑不出来的经历。

(四)儿子的做法是怎样的? 写作文批评爸爸

(五)事情的结果怎样?

采访和作文得了全班最高分;老师跟儿子说她先生最近工作不太顺利,睡不好、吃不好,儿子初步理解了爸爸;爸爸希望儿子将来深入体会|彻底明白。

(六)你对课文中的爸爸有什么看法? 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非常喜欢文中的爸爸,他的愿望很真实,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作业的高分就很虚伪。

生:我喜欢这个爸爸,因为他真心和儿子交谈,增进了父子之间的亲情。

生:我也喜欢,因为爸爸很乐观。

生:我喜欢这个爸爸,因为他很风趣,他的话还很有哲理:只有自己不烦恼,才是最好的愿望,也是最难的愿望。

教学预设:学生会有理解和不理解两种观点,让学生说说原因,老师不评价对错。

(七)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结合自己对父母的采访说一说父母对书中爸爸这三个愿望的看法。

1.学生谈一谈自己家长对书中爸爸这三个愿望的看法。2.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师:爸爸属于中年人,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完成,需要负担全家的生活费用,要照顾老人,孩子。就像我们一样,老人有病我们领着去看,孩子有病我们领着去看,自己有病自己看去。谁有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所以,我赞成爸爸的观点。

三、教师总结

儿子的作业得了高分,明白了爸爸不是在随随便便跟自己开玩笑。也许儿子明白的仅止于此,他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当然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来。不过,随着儿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尝到人生百味时,他一定会理解爸爸的心愿。

作为孩子,希望你们应多体谅家长,多和家长沟通,尊敬家长,共同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爸爸的愿望能够实现。

四、板书设计

24*儿子的采访

爸爸: 真实 认真 儿子:用心聆听、体谅父母 三个愿望:吃得下饭,发愣

睡得着觉 着急

笑得出来 失去控制

结果:儿子体谅父母 采访和作文得了高分

第三篇:儿子的采访的教学设计

24*儿子的采访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综合学习五:生活的启示 课时:1课时 授课人:蔡瑜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6日 教材分析:

《儿子的采访》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写爸爸的三个愿望及儿子对此的反应何表现,课文的生字词较少,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很容易的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难点在于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背后的含义和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学生分析

由于六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阅读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自主阅读,他们能正确地理解这篇课文的表层含义。但由于学生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和父母对他们的期望都是要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而课文中爸爸的三个愿望却如此“简单”,所以他们很难理解爸爸的这三个愿望深层次的含义和体会到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3.体会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含义,明白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能体谅父母。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内容和深层次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爸爸的这三个愿望的深层次含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读书知道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儿子的采访》,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访吗? 生:像记者一样的工作、问别人一些问题并做相关的记录

师:采访就是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等活动。

2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家长的愿望和梦想,并让家长谈谈对课文中爸爸的三个愿望的看法,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五、板书设计

24*儿子的采访

爸爸: 真实 认真 儿子:用心聆听、体谅父母 三个愿望:吃得下饭,发愣、无可奈何

睡得着觉 着急、失望

笑得出来 失控、真的急了

结果: 采访和作文得了高分 儿子初步理解了爸爸

六、教学反思

(一)以上的教学设计是我讲完课之后修改过的,第一次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一篇略读课文的课时拉长我2课时,当时考虑是时间充裕些,讲课没那么着急。后来讲完课之后,再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2课时的安排会使内容显得拖沓,不够紧凑,而且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而是学习效率不高。因此,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改为1课时,内容更紧凑,由浅入深,更有层次感,在分析课文时,也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可以更开放些,如:加入表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特征,也能加深他们文本的理解。

(三)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一直在提问题,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篇:采访教案详细

学习采访(苏教版六语上册练习2)

教材分析:

《学习采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六年级“学会系列”的第一个内容。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口语交际的要求。教学要求:

1、明确采访中的基本注意点。

2、知道采访的具体要求。

3、在实际活动中学习采访。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列好采访提纲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

学生:1近期内注意观看电视节目中的采访节目。

2、记录所看的采访节目的采访对象及记者所提问题。(注:记者所提问题能记住两条即可)

教师:

1、收集不同类型的记者的人的采访实录。

2、制作课件。内容为采访实录和记者的采访提纲。

(接触了解阶段。学生对采访这一形式并不陌生,电视及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平时大家都是以观众、旁观者的身份,关注点往往集中在被采访者的身上。此次的课前准备,旨在让学生转变观察点,留意采访者是怎样进行采访的,为本次“学习采访”积累经验。)★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做小记者的经历吗?那么你们肯定见过记者采访?回想一下看到记者采访的场面你有什么想法?(勇敢、坚强、威风)当好一名记者,首先得学会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报道成败的关键,也是记者工作成败的关键。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森,福尔斯曼甚至这样认为:“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采访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那么采访有什么要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谈话激趣:最近同学们都看了哪些采访节目?

2、实录再现:出示采访录像片段。(要求: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并想想你从中看懂了什么?)

3、讨论:看了这段录像有什么发现?

4、归纳出采访的基本注意点:

(1)、采访要有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即确定采访主题。

(2)、确定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前把准备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再排个队,即先问什么,接着问什么,最后再问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一点,对刚刚学做采访的人尤为重要。)

(3)、采访过程中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如主动自我介绍、采访开始和结束时要问好及致谢。态度自然大方、问题既有价值,又易于回答。)

(4)、采访时要注意对重要内容做好记录。(采访中要做到一个有心人,注意被采访对象的动作、举止、神态,尽量又快又准地记录被采访者的话语,至少记录下要点,如一些数据、精彩的语言等。采访后要趁热打铁,边听录音,边整理记录。)

5、小结:采访要选好采访的对象,还要想好要问的问题,列一个采访提纲,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也可以做些记录。记录中需要写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采访目的、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者、采访提纲 采访记录: 问: 答: 采访感受:

(学习采访阶段。在学生归纳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中心,让学生明确采访中的注意点及本次采访的具体要求。尤其是采访提纲的拟定,要依据采访对象的身份、特点而定,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二、开展现场采访活动

1、集体讨论: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对象可是老师或同学)(1)采访同学:

讨论采访谁?为什么要对他进行采访?(张凌雁、白金浩、李泉臻、李鑫、鹿迪 讨论想了解什么?

张凌雁:(特点:字写得好)想了解怎样把字写好?

白金浩:(特点:数学成绩优异)想了解他学好数学的秘诀? 李鑫:(特点:篮球打得好)想了解他如何练习打篮球的? 董昭阳:(特点:体育健将)想了解她如何锻炼身体?

(2)现场采访,师生共同参与。(请记者和采访对象在讲台上就坐,进行采访。如采访对象相同,可多名记者共同参与活动。)(3)采访结束后请现场同学打分进行评议。(对现场评出的优秀采访小组老师为其颁发奖状。)

2、采访现场的老师:

(1)讨论采访谁:(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或听课的其他老师)(2)讨论采访提纲:

校长:(特点:学校最高管理者)想了解他管理学校的一些理念,并想向她表达一些同学们的心声。

大队辅导员:(特点:少先队的负责人)想了解她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我校的少先队活动?并想向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班主任:(特点:教了我们一个月的新老师)想了解黎老师的日常工作情况。(3)如果人家不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怎么办? 学生可以谈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4)现场开始采访。评出优胜小组颁奖。

3、写心得卡:学生谈本次参加活动的感受。鼓励说出采访后的真实感受。比如可以这样说:我发现-------。我真佩服--------。没想到----------。原来我以为--------,现在-----------。等等。

(制作、交流心得卡的目的:不但学会在交流中感受他人的优点,同时还会欣赏班级中同学的优点,为同学的优良表现而骄傲。)

三、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课后对其他的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其他同学等进行采访。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汇报。

(实践活动阶段。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从示范采访到人人参与采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参与意识高涨。培养了学生“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新课标》的能力。)

板书设计:

定主题

立对象

列提纲 采访

有礼貌

言得体

做记录

及时整理

写感受

第五篇:新闻采访教案(本站推荐)

新闻采访写作

小记者学习之:

新闻采访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采访的基本知识。

3、选择新闻的基本知识。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设想:

1、本课程作为校本科程,重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立足点放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吸收生活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安排两个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生活在信息社会,最突出的是新闻信息的获取。如果让大家自己选取信息,怎样选取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基本概念把握:

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客观报道。

采访―――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可以称为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写作

记者―――调查、访问、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的人。

三、详细了解:

(一)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1、选题的社会性

2、新闻采访的时效性

3、广泛性

4、选材的生动性

(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3、从读者来信、群众来电中。

4、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

(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

2、相关的资料准备:资料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

3、研究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源,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

4、思想准备。

5、问题准备 :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6、物质准备。

7、发稿准备。

(四)怎样选择新闻?

选择新闻有一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

新闻采访写作

1、熟悉实际情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但是,寻找新闻却不能一开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实上,而必须首先熟采旧的事实,熟采了实际情况,就等于在脑子里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地平线。

2、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

3、要求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五)活动:小记者分组模拟采访

(六)自我总结模拟采访

下载《儿子的采访》教案(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子的采访》教案(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15篇 《三个儿子》教案1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详案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个儿子》。板书、齐读 师:艾。“儿子”的轻声读的不错,这个“子”是第三声,组成词语放在后面,有时候读作轻声比如:桌子、叶子、椅......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管唱歌,他们惟独只对妈妈手中......

    三个儿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2、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一直以来都是你们读文给老师听,今天呀,就让老师认认真真给你们来读一篇,你们可得认认真真听,听完了之后得说说你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儿子们 教案

    第二单元:妈妈 儿子们 教材分析: 《儿子们》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写妈妈们垮孩子,后半部分写妈妈们的孩子的表现。整个故事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读起来容易理解,其中蕴涵着一......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通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3、生......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拎”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