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五)

时间:2019-05-12 23: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五)》。

第一篇: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五)

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

(五)彭前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主任)

王颖(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

好动是年轻人的天性,相对于看老师做实验、听老师讲实验来说,学生更热衷于自己动手操作。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就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 , 安排学生利用手边的直尺、橡皮筋、纸盒等器材结合书本内容,自己动手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为了把实验做成功,他们积极钻研教材,三五成群的讨论操作方案,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作记录,总结结论,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

再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是小心谨慎的,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较大的劲也压不坏。在演示的时,可以叫一位力气较大的同学来完成,让学生觉得实验的真实性。

再比如说,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

物理 实践活动内容的实践性和物理知识技能的应用性,这是物理课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它要求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操作”等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有具体的动手实践内容,有完成动手实践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获得物理知识应用的真切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在 物理课上 充分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的主渠道。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既要舍得拿出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实践活动,也要善于安排好课外实践活动。

许多小制作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如:指导学生利用牙膏盒、透明纸、蜡烛、缝衣针等研究“小孔成像”;还有纸锅绕水、瓶吞鸡蛋、笔杆提大米、水火箭、细线割冰、钓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在讲“浮沉条件的应用”时,指导学生课外制作易拉罐潜水艇,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潜水艇的原理。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强了。

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制作,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更持久和更广泛的载体。教师还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自行车中的物理》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实践体验、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学生亲自调查、体验,使学生对自己所探究的那部分物理知识自我构建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实践活动注意从选题、确定研究方向、组成课题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开展小组课题活动、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指导、书写结题报告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实践的重要性,从一个侧面弥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当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动脑筋,想办法,持之以恒地把事情做下去。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教师先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下:

(1)你对自行车的哪部分机械结构感兴趣?(2)你对自行车哪部分结构的设计思路感兴趣?

(3)日常使用中你的自行车存在哪方面的问题?你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4)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时,自行车出现的哪些现象让你觉得有意思或困惑不解?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明确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在课堂中让提出问题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帮助汇总指导,逐渐滤去过程复杂,不切实际的研究方向,使研究课题明晰。另外,教师也提供了一些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接着把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归为一个小组,并推举出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共确定了如下研究方向:(1)杠杆在自行车上的作用?(2)与自行车有关的摩擦力?(3)怎样的车座更舒适?(4)你了解气门芯么?

(5)车速与脚蹬转动速度的关系;(6)车胎内的气体压强问题;

(7)飞轮与大轮的半径比对行驶速度的影响;(8)急刹车时闸线易断的原因;(9)测定自行车行驶功率的方法;(10)刹车时的制动力有多大?(11)滚动轴承的机械构造;

(12)几种不同车铃的机械构造及工作原理;(13)关于普通自行车与竞速赛车的区别;(14)自行车后面反光灯是怎样做成的?(15)几种常用车锁的性能及工作原理;(16)自行车闸线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

(1)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形成开题报告。(2)按计划开展课题组活动(3)总结学习内容,书写结题报告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也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多体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另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案例,“学校噪音扰民问题的调查和改善”。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持久,发展为更高层次的热爱。学生能在这样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去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多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丰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中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通过物理课外的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想一想,写一写】 .本课程从哪些方面讲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案例?

第二篇: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范文模版]

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

本课程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大量生动实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案例,重点讨论“培养学习兴趣”及“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的问题。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物理知识,是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至关重要的一步。学生对具体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认识经验,也影响他们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教师通过学习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带着问题来研究课堂教学。例如:“用漏斗吹乒乓球”,乒乓球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吹,乒乓球都不脱离漏斗,“低压沸腾”、“水中的火焰”、“吸管笛子”“开心果入瓶”等等都配有视频录像。本课程从物理实验、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科技热点、学史故事、魔术表演、信息技术归纳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7 个方面的例子,直观性强,易于操作。

物理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初中物理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就必不可少了。在物理课上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实践课题让学生去操作、去观察、去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研究 》、《杠杆》、《声音的特性》、《压强》课例 是以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的课型。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投身到自然的实践中去,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操作”等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有具体的动手实践内容,有完成动手实践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获得物理知识应用的真切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设计、讲述了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 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的大量教学课例,生动易懂,便于操作,直接与课堂教学接轨。不仅仅提供案例视频录像,还对每个案例做出详尽的分析解释。明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及怎样在教学中实施,对于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有评估。重点在于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桥梁。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明确“培养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头等大事”及“重视教学联系实践,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的重要性,使物理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

2.学习与回顾黄恕伯老师在《关注学生基本素养,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重点谈到的四个方面:优化教学需要有顶层设计的思路; 培养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头等大事;重视教学联系实践,增强学生实践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3.通过学习本课程,观看课例及教学案例分析,掌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实践意识 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一般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认真查找和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兴奋”点,将暂时兴趣转化为可长久保持的持续兴趣。学员自行选择两个课题, 完成教学设计。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物理情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意识。在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设计的交流、修改和完善。为本教研组各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议,选择 2—3 个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在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中从多种形式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演示、探究活动的设计的组织等方面,比较不同形式的优势和差异,分析研究那种方式更适合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4.将本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勤于探索、重在实践。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明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及怎样在教学中实施,对于预期的教学效果也要有评估。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由 1-2 位教师完成校内研究课,根据学生的情况, 重点在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的教学实施。主讲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并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校本教研活动中可从本课程参考资料提供的文献及学习材料中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书籍、课件开发新的学习资源。

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

(一)彭前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主任)

王颖(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物理教研室 主任)

今天我们将围绕“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这个话题研讨物理教学实施中一些问题。黄恕伯老师在 《 关注学生基本素养,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课程中重点谈到四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需要有顶层设计的思路;

(二)培养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头等大事;

(三)重视教学联系实践,增强学生实践意识;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物理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课程能够体验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标修订时适当减少了内容要求的条目,但在“过程”目标却有一定程度的加强。物理知识和训练技能是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培养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实施教学时必须考虑到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黄老师在专题中分析了多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的教学案例,对老师们有很大的启发。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就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 知规律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我们教学中深有体会的。

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基础上传授物理知识,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至关重要的一步。学生对具体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认识经验,也影响他们的思考和概念形成。认识的经验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就越精细、详尽和准确。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可让学生先做一做“瓶吞鸡蛋”、“注射器提重物”等实验。在做这些实验之前提醒学生观察实验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又有亲身体验,自然而然地切入大气压强概念的教学。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实验现象最直观地引起学生视觉冲击,刺激学生的感知,唤起思维。其优势在于现象明显、排除干扰、可重复。八年级教材第一节“绪言”课中,设计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热、电、光的现象,并动手操作简单的仪器,在学生眼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新奇的问题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

例如:“用漏斗吹乒乓球”,乒乓球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吹,乒乓球都不脱离漏斗。这样的实验现象,在给学生“震撼”视觉感的同时也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产生好奇心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

很多时候我们是 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一定的观察、体验、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找归纳物理现象的共性,从而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析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当观察到的现象与生活经验相冲突时,学生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已不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这时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

例如:“低压沸腾”。撤去酒精灯后烧瓶中的水不再沸腾,然后浇上凉水,按学生的生活常识,水的温度继续降低就不可能沸腾了,但是看到的现象却是水再次沸腾。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疑问的产生就启动了一段新的学习活动。上述教学案例都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出发,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意义,将新认知纳入知识结构中的适当部位,产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就是教学心理学中的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有基础、有动力,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学习情趣。比如,《 功率》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甲同学把重 100N 的 A 物体,匀速提到 6m 高的 3 楼用了 60s ;而乙同学把重 50N 的 B 物体,匀速提到 9m 高的 4 楼用了 30 s,甲、乙分别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学生:甲做功 600J,乙做功 450J。

教师:甲、乙在 1s 内分别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学生:甲在 1s 内做功 10J,乙在 1s 内做功 15J。

教师:甲一共做功 600J,多于乙;但是甲在 1s 内做功 10J,却比乙少。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启发):“速度”概念是运动物体在 1s 内(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也就是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物体在 1s 内(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

教师:把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联系学生实际,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事件作为任务,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比如,关于《 密度》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学校运动会上,咱们班获得了团体金牌,这块奖牌是不是用纯金来制造的?如果哪位同学能够鉴别出来,这块奖牌就由他来保管。(学生提出比较颜色、软硬、声音等,但又觉得不能确定。)

教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物块的质量与体积,记录数据。)教师:注意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教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定义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密度。

第三篇:关注好课共性 优化教学设计

关注好课共性优化教学设计

[摘要]文章以作者一次参赛的教学设计为例,从“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四个方面谈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和感悟,提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更多地去研究好课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86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既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又决定着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成为众多一线教师努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于2014年5月曾参加过上虞区优质课的评比,在历时一周的备课中,六易其稿,最终以“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获得了一等奖。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鸦片战争的烽烟》这节课参赛的教学设计,谈谈一节好课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供同行参考。

一、紧扣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紧扣课标,就等于抓住了一节课的灵魂,它让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例如笔者在对《鸦片战争的烽烟》进行教学设计前,认真研读了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清楚了课标对这节课的导向后,经过综合考虑,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四个:(1)知道鸦片战争的概况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它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其理由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赔款,清政府势必要将它转嫁给老百姓,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同时五口通商后,英国的商品输入势必使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部分手工业者破产失业,这两条必然会促使人民对政府不满,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确定这个教学目标就体现了课标2-3-8的要求。(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其理由是: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的各种危机以及与西方越拉越大的差距早就注定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通过对中英双方差距的对比,学生不仅知道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也对后来清政府对外战争胜少败多更好理解了。所以确定这个目标也体现了课标2-3-8的要求。(3)学会初步评价林则徐。其理由是:尽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抗战牺牲,但是就个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来说他要远逊于林则徐。同时,教材对林则徐的介绍也仅仅局限于他主张禁烟和虎门销烟。因此学生对林则徐的评价肯定是不全面的,初步评价还是比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的。(4)通过自主学习和习题的训练,学生能感受到本学科的一个特点,即“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其理由是:从考试的角度上看,命题者在命题时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查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答题方法。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增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意识与能力。

有了课标作向导和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正如赵亚夫教授所讲的那样:“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抑或说为什么教,都是由他确认的教学目标决定的。”

二、关注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学情如同课标一样都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了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例如笔者在设计《鸦片战争的烽烟》的导入环节时,最初选取了虎门销烟的纪念碑图片作为导入的素材,试教时效果非常不好,因为学生不认识烟枪为何物。于是重新选择了一段《鸦片战争》的视频作为导入的素材。由于视频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再现鸦片战争历史风云,非常符合学生的胃口,结果一上课就将学生的眼球抓住了。导入过程如下:“师:在上新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师:视频中交战的双方是谁和谁?生:中国清朝军队和英国军队。师:视频再现了当年中英双方交战的场景,我们后人将这场战争称为什么战争?生:鸦片战争。师:回答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鸦片战争的烽烟,去了解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吧。”这样的导入显得极为简洁流畅。

为了确定教材的重难点,笔者特地让班上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水平与能力相当于城里学校的普通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然后告诉笔者,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有疑问,对于鸦片战争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想知道哪些内容。之后笔者再结合课标要求、学情和教材内容后,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教学难点定为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1.虎门销烟为什么不是用火烧而是用水和生石灰销毁?2.英国远离中国,为啥敢单挑中国?现在笔者以自己在赛课中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例,来说明关注学情的必要性。

师:请看下面的表格,通过分析左边的内容,完成右边的表格内容。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部分内容中国被破坏的主权

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会审公廨中规定外国领事可以和清朝官员共同参与案件的审理

师:香港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哪方面的主权?生:领土主权。师:不错!请同学们模仿第一项所填的内容,说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这一条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生:关税主权。师:很好,是中国关税自主权。那么第三项内容破坏了我国哪方面的主权?生:审理权。师:不错,专有名词叫做司法主权。师:上述三项主权本来是由我国独立行使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还能不能独立行使?生:不能!师:这说明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地位是不是开始丧失了?生:是的。师:鸦片战争除了这条影响以外,书上还有哪一句话?生: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师:请看多媒体。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主要指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师:根据刚才的表格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丧失了几项独立自主的权利?生:三项。师:有没有完全丧失所有的主权?生:没有。师: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制度被废除了吗?生:没有!师:五口通商以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英国的商品输入破坏了,中国也慢慢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现在你理解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句话的含义了吗?生:明白了。以上每条结论的得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的,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由于笔者对学情的准确把握,选择了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循循善诱,让答案从学生口中得出,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强化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与两大因素有关,一种是来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点滴成功,另一种是教师营造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点滴的成功则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和赏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应以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思考都能回答得上来为标准。例如笔者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烽烟》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能看懂内容(教材第八十八页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的情况,设计了四个问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导火线)是什么?2.林则徐为什么极力主张禁烟?3.英国为什么要将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4.英国将鸦片战争一直称为“通商战争”,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学生只要能认真看书,基本都能回答上来,即使回答得不是十分准确,也是八九不离十。这让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进而平添了一份自信,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再如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英国为什么敢对中国清政府发动鸦片战争”这一问题时,笔者为他们补充了四则材料。学生有了四则材料作支撑就有话可说,结果课堂讨论的氛围很好,学生都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与教师能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分不开,且二者是互相影响的。营造良好气氛的方法有很多,略举两例。比如:用微笑感染学生。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让课堂气氛和谐。如果教师老是板着脸、虎着脸、黑着脸,那么他(她)的课堂注定是压抑的、烦闷的。再比如:学会欣赏学生。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教师要多表扬、多赞美、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给每个学生机会,甚至创造机会让后进生去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感。记得泰戈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笔者都会给予表扬,从不吝啬。下面是笔者赛课中的一个片断。师:同学们刚才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林则徐很高的评价,历史上也给他一个很高的评价――“民族英雄”。除了“民族英雄”这个荣誉称号外,如果让你给他一个荣誉称号,你会给他什么?生:禁烟形象大使、缉毒英雄、禁烟明星、禁烟达人„„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极富时代特色!学生听后会心一笑,课堂气氛更加宽松和谐了,这就促使其他的学生更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良性循环。

四、彰显特色,善用灵动的教学语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语言作支撑,就会让课堂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好课,都会彰显出授课者独特的语言特色:有的形象生动,有的言简意赅,有的准确真实,有的通俗易懂,有的绘声绘色,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深入浅出,有的抑扬顿挫。效果不佳的课堂,语言往往也都有它们的共同点,比如:或平淡乏味,或词不达意,或言不传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善用灵动的教学语言来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实践证明灵动的教学语言确实让课堂增色不少。比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借口时笔者是这样讲的: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让中国的老百姓很开心,让道光皇帝很长脸,但是谁却很受伤?生:英国。师:所以虎门销烟的消息一传回英国,英国的统治者就大为光火:我们一定得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让中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多姿多彩!于是英国派出远征舰队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再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英国为什么敢单挑中国”这个问题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从同学们分析的结果来看,英国虽然小,但是却很强大!中国虽然很大,但是只有重量!如果双方PK 的话,谁将会被KO?生:中国。这两个片断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用多种教学语言来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时笔者用悲壮低沉的声音说道:在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KO在地!从刚才的视频中也可以看出来。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尽管无力挽回败局,但是一些爱国官兵仍然奋起抵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和缅怀几位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对爱国将领肃然起敬。在讲结束语的时候,笔者用略带忧伤的口吻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拉开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岁月的序幕。鸦片战争的烽烟早已随风散去,但是它却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永远的伤痛。十四年后,烽烟再起,又一场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伤痛呢?敬请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听了以后全都沉默了,笔者知道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受到了感染。

以上四条认识和感悟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在赛课过程中的一次集中运用,它们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基本要素。教师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握好这些基本要素,结合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努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特色的课堂,凸显个性,彰显特色。

[ 参考文献 ]

[1]赵亚夫,徐锡成,刘红梅.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徐世贵.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2.(责任编辑庞丹丹)

第四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81-82页。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基于标准的思考,是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2、教材分析

《优化》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节课。本节课以“沏茶”和“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鼓励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关于“沏茶”,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沏茶如何省时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对可以同时来做的事情的探讨,引导学生优化

程序节省时间;问题3是通过计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时间,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烙饼”,教科书也提出了3个问题: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如何尽快吃上饼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解读妈妈的做法,理解学习难度较大的方法;问题3是运用方法继续解决数量较多的烙饼问题。

3、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沏茶、烙饼,但对于烙饼问题而言,缺乏实际经验。但是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演绎、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比等方法,有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提高优化意识。

(二)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沏茶、烙饼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 的应用。

2、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老师这儿有一个好玩儿的脑筋急转弯,比一比,看谁最善于思考:一个人吃一个苹果用5分钟,那十个人吃十个苹果要用几分钟呢?(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吃苹果”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着数学知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步探究,感悟体会

同学们会沏茶吗?谁来说说怎么沏茶?

1、问题一:

淘气想为妈妈沏杯茶,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利于学生最优方案的探索。)

2、问题二:

(1)做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沏茶的这些工作,哪些要先做?哪些要后做?

(2)按照这样的顺序,一项一项的来做,需要多长时间?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沏茶的流程,一项一项的完成。没有节省时间,进而,促使学生发现有些事能同时做,就省时了。)

3、问题三:

要烧水为妈妈沏茶,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呢?

1、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2、然后和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3、汇报:

从沏茶这个问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旨在引发学生对沏茶这件事的回顾与反思,在此过程中,明确如何用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结:

看来,要完成沏茶这件事,不仅要考虑做事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哪些事是可以同时来做的,通过合理安排,就能节省时间了!像这样,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优化。(板书:优化)

第五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文化与经济、政治”,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二、学情分析

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3.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能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探究: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一定类型和阶段的文化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各自相应的文化活动。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材料展示:张艺谋、梁晓声与施瓦辛格。结论: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新课讲授: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进一步用图示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探究:①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承性。

②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同吗?

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事例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也体现了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文明的落后说明,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探究活动:大片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

以电影《变形金刚》、《2012》等美国大片为例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美国人这样说文化: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和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中的观点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师进一步分析: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

A.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要。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探究:在热闹背后是否藏有忧虑?

展示材料: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

展示材料: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以《功夫熊猫》为例)中国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被美国所利用,并赚中国人的钱,足以说明中国文化竞争力之现状。

追问:我们缺少的仅仅是自主品牌吗?

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文化竞争力!讨论:

“10多年前,美国学者就乐观地预言:“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也不愿工作了,但只要全世界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仍是不可战胜的。”

思考:你觉得他的乐观有道理吗? 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练习:(略,见PPT课件)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D)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3.“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 “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B)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4.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D)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常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本来面目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答: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课堂板书: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其它拓展材料:

1.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其影响力无远弗届,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都举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动漫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的要员甚至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亲和力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

2.美国软实力的代表性载体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快餐等,在向世界推广过程中传递了美国式自由、民主、人权等信念和价值观,从而使世界人民向往美国式的社会。面对强势美国文化的影响,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就提出了“文化例外”的新概念,反对美国将自由贸易范围扩大到文化领域;加拿大则直接颁布法令限制电影发行领域的外国投资;韩国也采取增加国产电影放映时间比例的办法限制美国电影的过分侵入。

下载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点课的教学设计与优化(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作为特级教师,笔者每年都观摩、评价了大量的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和评优课等,也因此拜读了做课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笔者发现,凡是有效课......

    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使教育技术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教学设计的概念,目......

    《优化》教学设计(定稿)

    《优化》教学设计 执教:龚义华 开课时间;2017年5月9日 设计理念: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安排做......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优化》 教材分析:《优化》这节内容设计了沏茶和烙饼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优化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互动 课堂评价 前言: 我们知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在知识、情感、方......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 。努力构建高效课......

    《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课例反思

    《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课例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 今天有幸聆听来自西安市第八十九中高级教师李树全的优秀讲座,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内容值得深思,特别是怎样优化教学设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