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1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上好一堂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上好一堂课》。

第一篇: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教学目标的编制、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学情研究学生,教法的选择、教案的编写五个部分。

2、吃透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特别用目标教学法时更是如此,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类”。

3、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

“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重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巩固政权的措施尤其是对民族资本注意工商业合理调整就是难点。“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它如同掌握了一个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是在教材的重要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为了讲清合理调整工商业,讲解了当时的背景、具体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怎样。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难点,逐个击破。②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到具体。③运用直观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④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不同,课的类型也就不同,因此要因材施教不能将理论课改为实验课,复习课改为技能训练课等。

4、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教。

我们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如:体育班与音乐班同上一节数学课,采用同一方式、方法显然不合适。

5、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吃透大纲,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摘要】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课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对一门课而言它是一个局部。所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首先必须要考虑如何讲好一门课。要以如何讲好一门课的视角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当然,一门课对于一个系列课程或一组课、一群课而言,也只是一个局部。—门课可以看成是培养一届学生的总课程中的最小单位。【关键词】内容;教师;学生;课程;问题;能力;基本

【Abstract】Class and is not isolated, it is a course in a small part of a course run it on a local.So, how about a good a class, we must first consider how to speak good a course.To order How to Teach a course perspective to study how to tell a good lesson.Of course, a course for a series of courses or group lessons, group classes, the only one locally.-Training course can be viewed as the total term of the course students smallest unit.【Key words】Content;Teachers;Students;Courses;Issues;Capacity;Basic 为了讲好一门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课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这样才能在具体讲授每一堂课时有一个全局的观点,恰当的把握,才能保证这门课的整体效果。

1.在整体把握这门课程中,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和做好如下五件事情

五个问题是:①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贯穿全课程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或者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是什么? ②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③本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④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课程与其前修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⑤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

五件事情是:①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②认真研读有关的前修和后续课程的教材。③亲自做过教材中全部的练习题和思考题。④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以往课程的整体成绩等信息,以便决定本课程在本届的讲法,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如何与其专业相结合。⑤撰写一份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只有在弄清上述五个问题和做好上述五件事情以后,才能给学生具体地上每一堂课。

2.关于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从整体上把握一门课是重要的,但课总要一堂一堂地上。只有每一堂课上好了,才能落实对整体的把握。笔者认为,一堂好课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不是指内容在量的方面怎么多;信息量大,也不是指课堂上发布多么大量的消息它是指在一堂课中应该:①包含本学科或本课程的一个或几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要讲得正确、透彻。即其内容科学性强。②对于理论性的内容,要联系实际的部分;对于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要有理论指导或理论说明部分。即其内容实践性强。③在讲好上面两点内容的基础上,能尽量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介绍与本节课基本内容有关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即其内容具有先进性。④不仅能讲清楚教材中写出的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而且能讲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表述。即其内容具有个性。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和个性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基本内涵。

2.2概念明确,讲解深入;一般来讲,一个学科、一门课程是由一些甚至众多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规律、方法和结论组成的。这里首要的就是基本概念。

概念明确有两层含义:①明确本节课有哪几个主要概念,②确切地表述这些概念,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看似含糊的概念。一门课中总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和看似含糊的概念,如“电路分析”中的“四端网络”和“双口网络”,双口网络的端口的伏安特性和网络的转移特性,以及无功功率等等,讲课时需认真对待。只有概念搞明确了,才能对含有这些概念的规律(如原理、定律、推论等)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顺利地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课中,某一概念第一次出现时要着力讲清楚,因为问题常常是出在以后的讲课中对已讲过的概念的不经意的引用上,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堂上引用任何概念都要认真对待。还应指出,青年教师发生概念性错误或概念性问题常与授课所使用的教材有关,“因为教材就是那样写的”。所以,教材出版单位要严把质量关,而授课教师也要多读几本书,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找到较好的表达,避免照本宣科。

2.3重点突出,选材适当;所谓重点是指本节课要介绍给学生的重要的知识点或要培养的重要的能力点。这些知识点或能力点可能是某个概念、某个定理、某个结论或某个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某种能力。所谓突出是指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这些重点凸现出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点的认定既要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也要注意科学技术的新进展给本学科带来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一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发生某些变化是常有的事。不可把课程的重点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突出重点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课堂进程的合理安排,多角度、多方面地讲解与练习,能够抓住本质的语言的恰当表述,板书或多媒体屏幕的有效显示等等。

2.4脉络清晰,逻辑性强;所谓脉络清晰是指那些重点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也就是说要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的思路是教师备课中追求的目标。备课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这个备课的成果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课讲得脉络清晰。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讲解的一般脉络是:①提出问题。可通过思考题、例题、某个实际问题等来实现。

②利用本学科以往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引入某些新概念,用以建立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数学或物理模型。

③得出结论。也可能从得到的结论中引出某些新的概念。④举例说明对所得结论和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把这一讲解落到实处。

一堂课的脉络轨迹在形式上往往是通过板书或计算机大屏幕上的大、小标题来展示的。

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看,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能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更重要。在课堂上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应看作是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范例,都应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受到启发。实际上,只有依据明确的概念,通过合理的分析推导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容易、最容易记住的结论,也才是最容易应用的结论。那种只讲结论不讲必要的推导过程的讲法,对于重点内容而言是不足取的。

2.5语言考究,准确生动;以上四条是属于有关讲课的内容及如何把这些内容教给学生的具有指导思想性质的标准。这些思想的实现还要靠教师在讲堂上通过语言讲解等手段来实现。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再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的概念,再要紧的重点,再清晰的脉络也无济于事。当然,有一本好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学到知识。但是老师现场用准确、生动、精辟的语言和得体的板书或投影仪、多媒体屏幕相配合,肯定会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更不用说,教师还有通过课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阐述自己独特见解的作用。

在讲课中,对教师的语言上的要求有三个层次:①清楚;②得当;③艺术。

所谓清楚,是指要使你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一是指用词准确,用语恰当。二是指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要在关键时刻有激情,也要注意在大部分时间里心平气和,自然流畅。

所谓艺术,是指在做到上述两层的基础上,再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这是对语言的高层次要求。

对年轻教师而言,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因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而忽略了前两个层次的要求。那样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2.6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也是帮助展示教学内容、概念、重点、难点和讲解思路的主要手段,是动员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吸收讲课内容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的要求也是三个层次:①醒目;②得当;③艺术。

所谓醒目,是指要把屏幕或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是指在屏幕或黑板上的字与图要不大不小,内容要简明扼要的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色彩要不平不乱,以有利于明确概念、突出重点和体现思路为准。

所谓艺术,是指单个字清楚秀丽,整个屏幕或整块黑板章法考究。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对语言的要求一样,对青年教师而言,上述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不顾前两个层次而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致使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应该指出,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不少教师而言,还是正在摸索中的事情,也是十分有兴趣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总结。这里只从讲课标准的角度做一般的述及。更多的问题后面将专设一节加以讨论。

2.7学时准确,不拖不欠;课堂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的,教学过程要经过精心安排,包括时间上的安排。一门几十上百个学时的课程,能做到堂堂学时准确,会给学生留下老师确实认真对待这门课的感受,是树立精品意识的不言表率。这是课堂教学严肃性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所必需的。

为了做到学时准确,首先注意不要拖堂。拖堂往往是出于“好心”,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不管下课铃响没响,非要讲到一个阶段结束不可。其实那时学生已经坐不住了,人在教室心已经下课了,你的愿望收不到实效。不如就此停止,研究以后如何能准时或提前一点儿结束。

欠堂太多也是不好的。比如离下课还有10分钟,就没的可讲了,这将会十分尴尬,给学生留下备课不认真的印象。学时绝对准确是很难做到的。实践中,每节课准备一些在时间上可以弹性把握的内容最后讲,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8着装典雅,精神饱满;这是对教师在精神面貌上的一个要求,因为典雅大方的着装能表现你的内在气质,增强你的自信心。饱满的精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对着装的要求是:①简洁典雅,精干大方;②有个性,又不要过分强调个性。

2.9及时反馈,深入反思;这是对学生一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并具此对教学活动所关涉的种种问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深入、认真的审视和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以及教学语言是否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讲解风格等教学行为,并对不合理的地方制定相应措施改正,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对反思的要求是:①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模式。②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以上九条标准的前四条是属于课程内容方面的,后四条是属于讲课形式方面的,最后一条是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对内容方面的理解是基础,对形式方面的掌握是实务。没有对内容方面的深刻理解,再强的实际表达能力,也是空的,是没有货色的。而只有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没有恰如其分的表达形式,没有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的反思,那些深刻的理解也只能存在于你的脑子里,对学生的帮助不大。那就失去教学的意义了。因此,我主张一个青年教师在讲解一堂课时,应当努力全面地做到以上八条。

如何上好一堂课,各有各的体会和见解。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如下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怎样上好一堂课,是每个教师时刻挂在心上的一个问题。

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但却是教师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教学技巧的一次检验,是多年辛勤劳动与智慧积累的结晶,也犹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讲好一堂课,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新知识,而且也能使学生获得开拓和追求知识的新途径。因此每个教师必须把“怎样上好一堂课”这个问题,时刻挂在心上。

二、要讲好一堂课必须在“精”字上狠下功夫,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如何讲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学科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才能保证每一堂课的整体效果。

1、“如何讲好一堂课”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

(1)本次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

(2)对本次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4)本次课与前次课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5)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主要是教学方法)?

2、“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基本标准

(1)内容要丰富。

①一个或几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要讲得正确、透彻,即科学性强。

②对理论性内容要联系实际,对实践性、操作性内容,要有理论指导。

③适当地介绍与本次课内容有关的最新进展,即先进性。

④对本次课的内容,能讲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会,即具有个性。

(2)概念明确,讲解深入。

(3)重点突出、选材适当,如设计问题、引入实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脉络清晰、逻辑性强。

(5)语言准确生动。(普通话教学)

①语言清楚:指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学生的耳朵里。适当采用动作语言、姿势语言等,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②语言得当:指用词准确、用语恰当。语速把握恰当,但在关键时刻要有激情。

③语言艺术:是要做到语言简捷、精确、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这是对语言高层次的要求。

(6)板书整洁,层次分明。

(7)学时准确,不拖不欠,不要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把握节奏。

(8)着装典雅,精神饱满。

3、练好教学的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是学术上的基本功:指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的潜在能力。

二是传授上的基本功:指教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理论与方法。

实践表明,一位高等学校教师,没有学问是不行的,但是光有学问不掌握好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方法也是不行的。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授课教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传授上的基本功要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基本功是要靠练、靠悟才能提高的。只有不断的努力,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提高。

三、怎样上好一堂课,应把握好六个基本教学环节。

即:备课、课堂教学、辅导、批改、考试、评价。

1、备课――(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案)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案的过程,如果不备好课,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组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在熟练地掌握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还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所谓“懂”,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原理等弄清楚,弄明白;所谓“透”,就是对教材的全部内容掌握透彻,不要似懂非懂;所谓“化”就是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并查阅有关参考资料(书、期刊、教材等),充实教学内容。

(2)选择教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讲授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大量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谈话法和讨论法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而读书指导法则更适用于阅读、归纳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在面对内容比较简单、条理明确的问题时,运用这种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过,就一堂课而言,往往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这样既适合教材和学生心理的需要,又可以调整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现代教学技术进入课堂已经成为必然,它对于增加课堂容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并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但是,在选择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其适用性,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用而用,搞形式主义,使学生只顾热闹,而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抛在脑后。

(3)编写教案:(教案书写)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过程。

具体结构:①教学科目,时间和班级。

②教学目标和要求。

③教学重点和难点。

④教学课题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整合形成教师的作品)。

⑤教学课题所选用的教学方法。

⑥教具的安排。

⑦教学过程及时间的安排。

⑧板书的设计(包括版图设计)。

⑨教学小结的内容,作业及思考题,教学体会。

2、课堂教学:即教师自编、自导、自演(讲)。

把握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尽可能保持课堂气氛活跃、自然(与教师个性有关)。注意教态、师德,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尽可能在讲授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模型,课后要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①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

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因此一定要做到教学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知识量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新知识和专业外语。

②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列表如下:(五大环节)

序号 教学环节 基本要求 时间 备注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记载考勤、维持秩序 1-2分钟

应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复习旧课

第一次课要用教学实例列入以后的课学习2-5分钟

提问、自问自答、学生完成作业讲授新课

⑴板书规范有序、设计合理、字迹正规

⑵讲授内容熟悉、无误、无废话、无病语

⑶举例文明、高雅、恰当、尽可能结合实例(临床)

⑷内容简捷、层次清楚、序号无误

⑸普通话教学、语句通顺、声音抑扬顿挫

⑹必须联系新知识、尽可能运用双语教学

分钟

板书

语言、语速

把握时间

层次分明

注意教态(自然大方)小结

归纳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点 3-5分钟布置作业

教材后的思考题、或病案讨论 1-2分钟

3、辅导

课堂辅导、课后辅导、专题辅导。

辅导的性质与课堂小结类似,但辅导的范围更广,可跨越多次课,甚至一本书。

4、批改

批改作业、实验报告,要求全批全改。

批改教师姓名、批阅成绩及批阅时间。

5、考试

考前辅导、教师自己安排,一般不作统一要求。

考试命题以基本内容为主,占80-90%,难点内容适当占5%,超纲题在5%左右。阅卷公正,正确评价。

6、评价――即:自我评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有其独特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不然就很难做到评价的公平和公正性。教师要讲好课,必须要掌握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现提出理论课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1)教学态度

①遵时守纪

②服饰整洁大方

③态度从容亲切,表情自然,情绪饱满

④备课充分,脱稿讲授

(2)教学内容

①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②观点正确,概念清楚。

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内容丰富,反映进展,理论联系实际。

⑤举例生动、贴切,问题设计合理。

⑥引用外语专业词汇。

(3)教学方法

①注意启发和师生交流。

②能灵活、得心应手地把握怎堂课的教学。

③能按大纲要求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④能科学、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⑤语言生动,语速适中,引人入胜。

⑥系统性、逻辑性强。

(4)教学效果

①学生听课认真。

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③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反映良好。

四、关于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一样。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天职。所谓天职就是其责任不是哪个人指示的,也不是哪个部门规定的,它是这个事业内在的。教育事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教书”是指指导为人,指导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人才。学校应该加强育人工作,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如果忽略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说,我们不重视能力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人,如果忽视了非智力优秀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就可能变成高智能的犯罪者。

1、首先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除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考虑培养学生哪些好的做人的品质。

(1)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2)有公心,包括有社会责任感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有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

(4)有不达目的不停止的坚强毅力;

(5)城实;

(6)善良;

(7)有不损害公共利益的个性和虽属少数但仍坚持真理的勇气等等。当然,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是最基本的。

2、在课堂上培养上述品质的可能性有两类:

一类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自然流露,一类是教师有意而为。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全面具备各种优秀品质。

3、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做人做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现实、最鲜活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也为自己加强修养、饱学知识、增长才干,做一个学生敬仰的人,同样也做一个学生的好朋友。这样你的“教书育人”的天职就会履行得更好。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对什么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好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在学术上的基本功和传授上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做人的基本功。

总之,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讲课的艺术性是赋予课堂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两者兼顾,缺一不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十个问题

一、关于如何讲好一门课

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课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对一门课而言它是一个局部。所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首先必须要考虑如何讲好一门课。要以如何讲好一门课的视角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当然,一门课对于一个系列课程或一组课、一群课而言,也只是一个局部。—门课可以看成是培养一届学生的总课程中的最小单位。

由于本文的主题是讨论如何讲好一堂课,所以对如何讲好一门课的问题只是提纲挈领地说一下。笔者认为,为了讲好一门课,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2.要注意讲好每一堂课。3.要注意课堂讲授和其他教学环节的有机配合。其他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辅导、答疑等。·

为了讲好一门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课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这样才能在具体讲授每一堂课时有一个全局的观点,恰当的把握,才能保证这门课的整体效果。

在整体把握这门课程中,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和做好如下五件事情。五个问题是:

1.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贯穿全课程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或者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是什么?

2.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本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4.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课程与其前修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5.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 五件事情是:

1.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

2.认真研读有关的前修和后续课程的教材。

3.亲自做过教材中全部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4.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以往课程的整体成绩等信息,以便决定本课程在本届的讲法,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如何与其专业相结合。

5.撰写一份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参见附录)只有在弄清上述五个问题和做好上述五件事情以后,才能给学生具体地上每一堂课。

二、关于讲好一堂课的标准

从整体上把握一门课是重要的,但课总要一堂一堂地上。只有每一堂课上好了,才能落实对整体的把握。笔者认为,一堂好课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内容丰富不是指内容在量的方面怎么多;信息量大,也不是指课堂上发布多么大量的消 息它是指在一堂课中应该:

1.包含本学科或本课程的一个或几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要讲得正确、透彻。即其内容科学性强。

2.对于理论性的内容,要联系实际的部分;对于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要有理论指导或理论说明部分。即其内容实践性强。

3.在讲好上面两点内容的基础上,能尽量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介绍与本节课基本内容有关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即其内容具有先进性。

4.不仅能讲清楚教材中写出的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而且能讲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表述。即其内容具有个性。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和个性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基本内涵。

(二)概念明确,讲解深入

一般来讲,一个学科、一门课程是由一些甚至众多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规律、方法和结论组成的。这里首要的就是基本概念。

概念明确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明确本节课有哪几个主要概念,二是要确切地表述这些概念,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看似含糊的概念。一门课中总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和看似含糊的概念,如“电路分析”中的“四端网络”和“双口网络”,双口网络的端口的伏安特性和网络的转移特性,以及无功功率等等,讲课时需认真对待。只有概念搞明确了,才能对含有这些概念的规律(如原理、定律、推论等)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顺利地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课中,某一概念第一次出现时要着力讲清楚,因为问题常常是出在以后的讲课中对已讲过的概念的不经意的引用上,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堂上引用任何概念都要认真对待。还应指出,青年教师发生概念性错误或概念性问题常与授课所使用的教材有关,“因为教材就是那样写的”。所以,教材出版单位要严把质量关,而授课教师也要多读几本书,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找到较好的表达,避免照本宣科。

(三)重点突出,选材适当

所谓重点是指本节课要介绍给学生的重要的知识点或要培养的重要的能力点。这些知识点或能力点可能是某个概念、某个定理、某个结论或某个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某种能力。所谓突出是指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这些重点凸现出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点的认定既要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也要注意科学技术的新进展给本学科带来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一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发生某些变化是常有的事。不可把课程的重点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突出重点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课堂进程的合理安排,多角度、多方面地讲解与练习,能够抓住本质的语言的恰当表述,板书或多媒体屏幕的有效显示等等。

(四)脉络清晰,逻辑性强

所谓脉络清晰是指那些重点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也就是说要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的思路是教师备课中追求的目标。备课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这个备课的成果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课讲得脉络清晰。

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讲解的一般脉络是:

(1)提出问题。可通过思考题、例题、某个实际问题等来实现。

(2)利用本学科以往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引入某些新概念,用以建立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数学或物理模型。

(3)得出结论。也可能从得到的结论中引出某些新的概念。

(4)举例说明对所得结论和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把这一讲解落到实处。

一堂课的脉络轨迹在形式上往往是通过板书或计算机大屏幕上的大、小标题来展示的。

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看,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能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更重要。在课堂上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应看作是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范例,都应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受到启发。实际上,只有依据明确的概念,通过合理的分析推导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容易、最容易记住的结论,也才是最容易应用的结论。那种只讲结论不讲必要的推导过程的讲法,对于重点内容而言是不足取的。

(五)语言考究,准确生动

以上四条是属于有关讲课的内容及如何把这些内容教给学生的具有指导思想性质的标准。这些思想的实现还要靠教师在讲堂上通过语言讲解等手段来实现。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再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的概念,再要紧的重点,再清晰的脉络也无济于事。当然,有一本好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学到知识。但是老师现场用准确、生动、精辟的语言和得体的板书或投影仪、多媒体屏幕相配合,肯定会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更不用说,教师还有通过课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阐述自己独特见解的作 用。

在讲课中,对教师的语言上的要求有三个层次:

1.清楚

2.得当

3.艺术

所谓清楚,是指要使你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一是指用词准确,用语恰当。二是指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要在关键时刻有激情,也要注意在大部分时间里心平气和,自然流畅。

所谓艺术,是指在做到上述两层的基础上,再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这是对语言的高层次要求。

对年轻教师而言,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因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而忽略了前两个层次的要求。那样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六)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

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也是帮助展示教学内容、概念、重点、难点和

讲解思路的主要手段,是动员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吸收讲课内容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屏幕显示和

板书的要求也是三个层次:

1.醒目

2.得当

3.艺术

所谓醒目,是指要把屏幕或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是指在屏幕或黑板上的字与图要不大不小,内容要简明扼要的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色彩要不平不乱,以有利于明确概念、突出重点和体现思路为准。

所谓艺术,是指单个字清楚秀丽,整个屏幕或整块黑板章法考究。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对语言的要求一样,对青年教师而言,上述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不顾前两个层次而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致使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应该指出,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不少教师而言,还是正在摸索中的事情,也是十分有兴趣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总结。这里只从讲课标准的角度做一般的述及。更多的问题后面将专设一节加以讨论。

(七)学时准确,不拖不欠

课堂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的,教学过程要经过精心安排,包括时间上的安排。一门几十上百个学时的课程,能做到堂堂学时准确,会给学生留下老师确实认真对待这门课的感受,是树立精品意识的不言表率。这是课堂教学严肃性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所必需的。为了做到学时准确,首先注意不要拖堂。拖堂往往是出于“好心”,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不管下课铃响没响,非要讲到一个阶段结束不可。其实那时学生已经坐不住了,人在教室心已经下课了,你的愿望收不到实效。不如就此停止,研究以后如何能准时或提前一点儿结束。

其次,欠堂太多也是不好的。比如离下课还有10分钟,就没的可讲了,这将会十分尴尬,给学生留下备课不认真的印象。学时绝对准确是很难做到的。实践中,每节课准备一些在时间上可以弹性把握的内容最后讲,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八)着装典雅,精神饱满

这是对教师在精神面貌上的一个要求,因为典雅大方的着装能表现你的内在气质,增强你的自信心。饱满的精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对着装的要求是:

1.简洁典雅,精干大方

2.有个性,又不要过分强调个性

以上八条标准的前四条是属于课程内容方面的,后四条是属于讲课形式方面的。对内容方面的理解是基础,对形式方面的掌握是实务。没有对内容方面的深刻理解,再强的实际表达能力,也是空的,是没有货色的。而只有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没有恰如其分的表达形式,那些深刻的理解也只能存在于你的脑子里,对学生的帮助不大。那就失去教学的意义了。因此,笔者主张一个青年教师在讲解一堂课时,应当努力全面地做到以上八条。

三、注意讲好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

以上八条是对讲授一般的课而言的。在一门课的讲授中有两次课是需要特别提出来说一说的,那就是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

第一堂课讲得好不好对整个课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如果学生对第一堂课的印象好,就为以后的讲课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第一堂课准备不足,学生印象不好,日后就要花几倍的力量才能挽回。

第一堂课是对教师对要讲的课程在整体上把握程度的考验。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不可轻视。切不可把它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帽儿戏”、“过场戏”,它是个“重头戏”。

第一堂课多为绪论课。第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要讲的课程产生兴趣。主要手段是对课程的总体介绍。它将涉及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学科基础、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应用前景等多个方面。重要的是它的应用前景和神秘之处。

最后一堂课多为总结课。它的教学目标是总结本课程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不要把总结课变成考试范围圈定课。应该把它讲成是一堂总结收获课。如果这堂总结课的内容能与第一堂绪论课的内容有所呼应就更好了。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全课程一气贯通善始善终的完好印象。当然,在实施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的教学时,也应努力达到上述讲好一堂课的八条标准。

四、课程要常讲常新

同一门课、同一节课年年讲,会有平淡无奇、不断重复的感觉,会出现一份讲稿用几年的现象。这样不好。实际上,课应该常讲常新,同一节课每年都必须重新准备,都应该加入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可以是:

1.新内容

2.新体会

3.新讲法

4.新手段

这些新的因素会使课程教学发生某个方面、某种程度的少量变化。积累多了,就可能从量变到质变,使课程产生飞跃,产生某种突破。随着课程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跟着一起提高了。

只有做到常讲常新,才能感觉到讲课不是重复性劳动,教师不是教书匠。才能感觉到讲课也是一种研究,一种学习,一种提高,一种创新。才能使你对教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产生一种激情。

五、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广义地讲是指为了帮助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而采用的各种媒体。这些媒体包括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录音带、录像带,实物投影仪以及传统的黑板和多种实物或模型教具等。而目前经常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计算机的大屏幕显示。这可看成是狭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严格地讲,应称它为电子板书或电子屏幕显示。电子板书是借助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和图像的高超能力,在课前预先制作好的类似板书作用的反映授课内容的文字、图形、图表、图像的计算机软件(软盘或光盘)。

为了更好地运用以电子板书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如何设计及制好电子板书和如何运用好电子板书两个问题。

(一)如何设计制作好电子板书

存于软盘或光盘中的电子板书是在课堂中实施电子板书辅助教学的物质基础,如何制作出一个好的电子板书应注意以下四点:

1.先有整体教案,后有电子板书方案。即首先要对一堂课的教学有一个好的整体设计,即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即教案(关于教案后面还有专门的讨论)。在这个教案整体设计下,根据对电子屏幕显示的认识和具体讲授内容的要求,确定哪些内容要用电子屏幕来帮助显示。孤立地搞电子教案是搞不好的,以不懂本门课教学的人为主搞本门课的电子教案也是搞不好的。

2.建立自己的标准。要有一个自己认为好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标准。笔者认为的“醒目”、“得当”、“艺术”三层次的标准已如前文,不再赘述。

3.要灵活不要死板。创作时,还要考虑到电子板书不是为了让读者静止地看的,而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用的。它必须能够与教师的讲解相配合。因此,创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电子板书制作的各种软件的功能,不断跟踪新技术新方法,把这些技术与方法灵活地用到你的电子板书的制作之中。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可以做到类似黑板板书的,尽量做到用电子屏幕也能像用黑板板书那样能够边讲、边想、边写(边出字图),以便能清楚地展示出讲课人的讲述思路。

4.认清电子板书的优势与劣势。什么内容上电子屏幕,什么内容不要或不必上电子屏幕要有所研究。要尽量发挥电子板书的优势。一般讲,电子屏幕比黑板板书更适于展示大图大表、复杂的平面图、立体图,反映事物内部结构的图和有运动效果的图,事物动态特性、精确的函数图、多次重复性分析计算的问题解算过程如用傅立叶谐波分析的方法和逐次逼近法等。在这些地方用电子板书比用黑板板书更方便、更清楚、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在公式推导,例题讲解,根据课堂实际即兴发挥的内容等方面,目前还是它的弱项。在这些地方,采用板书似更合适。

(二)如何运用好电子板书

制作出好的电子板书是用好它的基础。但真正使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还要看在教学现场用得怎么样。教学实践表明,同一电子教案,不同的人用它,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用好电子大屏幕显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两个中心。要注意在课堂上只能有一个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中心,那就是教师和教师活动的范围。但实际情况是,有的课堂上使用电子屏幕显示后,由于教学设备安置不当,常常在教室中造成两个中心。教师在教室前面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坐对面前的计算机小屏幕讲。学生看教室前面中央高悬着的显示教学内容的大屏幕。教师精神集中于计算机小屏幕,学生看教室中央的大屏幕,犹如看电影。也有的学生一会儿看大屏幕,一会儿看老师,应接不暇分散了注意力。这样是很不好的。理想的情况是,教师通过大屏幕显示的内容像用黑板一样地讲。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中心,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同样理由,笔者认为在课堂中教师使用教鞭比使用光点很小、又有晃动且不醒目的激光笔要好。

2.避免书本搬家。要注意课堂中的口头讲解与电子屏幕显示的合理配合。有时需要先出字幕(或图)后讲,有时需要先讲后出字幕(或图),有时需要边讲边出。避免一下子出满满的一屏,像一页书一样,被学生视为书本搬家。更有甚者,有的课,在大屏幕上刚刚出了满满一屏文字后,没讲几句,学生还没看清楚,又换了一屏,这个效果就更不好了。

3.衔接自然、熟练。要注意使各种媒体之间的衔接自然。在一次课的讲授中,为提高讲授的质量与效率,有时需要多种媒体,如电子屏幕、音带、像带,实物投影仪或传统的黑板,模型教具和实物教具等,因此,各种媒体之间一定要衔接好,以保证课堂进行的连续性和节奏性。如果多种媒体间切换时手忙脚乱,会使课程节奏杂乱无章,耗时耗力。所以,课前必须经过演习,以保证课上顺利进行。

六、关于启发式教学

一个人由一事物的激励而联想到另一事物叫做被启发。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的获得(这是一种事物)不是被动地由教师直接注入而来,而是主动地在教师(或教师们)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而来。在这样的多次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学到了活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发挥了两个积极性。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但实际做到并不容易。

首先应该对启发式的涵义作多层次的理解:

1.从宏观上看,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学校对他进行启发式教育的过程。学校通过种种精心组织的活动(当然包括作为其永恒的主题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启发。所以从校长到每个员工都是在做启发式教育和教学。

2.具体到每门课程,首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从整体上给学生一个启发。让他自己获得本学科的主要的知识和能力,悟出怎样用本课程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从微观上看,每一堂课怎样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是不是在讲解一个问题的时候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呢?不一定。笔者认为:

(1)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要你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问题的共性并且深刻阐明了它,剖析了它,对学生就有启发作用,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讲清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从头到尾有理有据地一气呵成,其中一个问题也没提,这也可能是启发式的。因为这样的讲解,使学生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共性,完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运用这个知识理解或解决与此问题具有同样本质的问题。同时,还使学生学到了怎样阐明或分析一个问题的方法。

(2)在教学中,引入恰当的例子,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把每一个例子都作为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本类实际问题的范例来看待,都应对学生有某种启发作用。

(3)从上面对启发的概念的陈述,可以看到启发的成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启发者给出的恰当的激励事物,如一个问题、一个动作或一件事情等,另一个是被启发者的有效的联想。没有被启发者的有效的联想、感悟,也是不行的。就启发事件而言,笔者认为有三类:

一为提示“一般”(规律、共性特点),引导被启发者去解决他的“特殊”的问题;二为提示“特例”,启发被启发者去解决他的属于一般性的问题;三为提示被启发者所熟知的一个方面的事物,启发他去探知或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第一类可培养他的分析、推断能力,第二类可培养他的综合能力,第三类可培养他的类比能力。

4.答疑(课)与讨论(课)是启发式教学最好、最集中的场所。在大课上的启发性教学一般都是隐含的、非直露的,因为本来启发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而最直露的启发式教学是用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答疑(课)或讨论(课)之中,因为针对的问题更具体、更个别。不像在大课中所讲授的问题多为一般性的、规律性的、本质性的、共同性的。所以,只有上大课一种教学形式对实行启发式教学是不利的。遗憾的是,我国目前高校的教学实践表明,答疑环节几乎名存实亡,只是在考试之前几天才有人来答疑。学生不与老师有面对面的近距离的接触与讨论,怎么能学到活的做人做事的能力呢!这是目前高校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这里有学生的认识问题,也有学校组织教学的问题。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人数的讲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是不一样的。这是笔者的看法。不是不管什么场合,讲什么内容都必须先提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出来,才叫启发式教学。

七、关于创新或创造性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在讨论完启发式教学之后,必须紧接着讨论“创新性或创造性培养”的问题。

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足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性。在本科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注意对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笔者的看法是:

1.在讲授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关于启发式教学已如上述。

2.要研究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根据对它的认识,尽量在课堂中加强对这些条件的培养。对这些条件,笔者目前的认识是:

(1)首先他们要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具有发展的观点。这个条件多为在一二年级,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对理工科而言)的课程中得到。

(2)其次,他们要掌握本专业和相近领域的最核心的技术的原理、规律和方法。这个条件多为在二三年级,通过所谓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程得到。

(3)最终,他们要有把各方面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条件多为在三四年级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践、科研实践、工厂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得到。

在授课中,要非常明确所教课程的教学目标。有的以教授分析为主,有的以教授综合为主,有的是分析与综合并重。但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是,讲授综合方面的课太少、太弱。这对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应该认识到,大学本科的课程,不论是以讲授分析为主还是以讲授综合为主的课,都是服务于培养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的。所以,都应该考虑你的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都应不同程度地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的成分。

3.在具体一门课或一堂课的讲授中要特别注意抓住两头。一头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透彻讲解。一头是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例子不管是否紧密结合本专业,只要是成功的,相近专业的亦可。因为任何成功的事物都含有成功的共性因素。当然一个例子,不能全面包含所有重要因素。所以要不断地举出足够的例子,以便学生从中提取经验。例子是生动的、活的,只讲条条是不行的。不论在讲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中,还是在讲述实际案例中,都要注意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工作方法——的传授,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本人要有较强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因为身教胜于言教。常言道高师出高徒。有较强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容易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笔者认为,教师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如参加过或正在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深知所讲授的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因此讲解善于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自己在创新工作中的成果和体会进行,自然会对学生有创新性的启发。

二是教师在当下的教学工作中,是否有创造性。如果教师在自己的面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具有创新性,学生自然会得到启发。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有共性的,它会溶化到每一种创新活动中。教育本来就是潜移默化的。你有创新的动机,就可能收到创新的效果。如果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中,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照本宣科,没有创造性,怎么会收到使学生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效果呢?

5.创新能力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次是模仿(能力),稍高的层次是移植(能力),最高的层次是创造(能力)。能够达到什么层次,同启发式教学的效果一样,与教师的教学有关,也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我们应力争达到高层次。

6.还应指出,要想做出高层次的创新工作,优秀的哲学思想是不可少的。因此,不论什么专业,提炼所教课程中的哲学思维,反过来,结合教学内容加以说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会有深远的作用。

八、关于教案——兼论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教案和讲稿的区别

大家知道,要想讲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备课应当包括对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备课和每节(或每次)课课前对要讲的内容的具体备课。整体性备课的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内容,其目标和需要做的事情已如前面第一节所述(即五个问题和五件事情)。每次课前的具体备课的目的就是要站在整体把握的高度,具体把握这一次课,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为落实,最后要写出一份教案来。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对所要讲的一节(或一次)课设计的教学方案,或理解为教师为所要讲的一节(或一次)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课堂进程写的教学案卷。其目的是使教师在上课前对所要讲的课有一个总体的和具体的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教案的作者和读者都是自己,它除有督促教师制定一个讲课计划外,也可为你在讲课的现场参阅起提示作用。

(二)教案的基本结构

一节(或一次)课的教案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概述,第二部分为教学进程。

概述表述教师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本次授课的题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讲授方法和手段等。教学进程表述具体的教学步骤。编写时可以以课堂进行的时间为序,写明每个教学段落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时间分配四项内容。

(三)对教案内容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充实,科学性强,有先进性

3.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确,讲述有对策

4.教学方法得当,有启发式考虑,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安排

5.电子屏幕显示或板书设计得当

6.教学进程合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教案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实践表明,坚持写好教案,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为了体会教案本质,有必要顺便谈一谈它与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和讲稿的联系与区别:

(1)基本要求:确切地讲应称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对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能力培养方面的合格水平的最低要求。一般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其聘请的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由教育部颁布。

(2)教学大纲:根据基本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制定的表明本门课的授课内容、要求层次的教学文件。教学内容要细到知识点和能力点,内容除包括基本要求中的全部内容外,还可以有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加深加宽的内容。

(3)教案:根据教学大纲,由授课教师针对每一节(或一次)课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详情如前所述。

(4)讲稿:根据教案,由授课教师起草的讲课详细提纲或全部内容。它大致是教案之教学进程部分中教学内容的细化。是直接和同学见面部分的文字表达。讲稿必须体现出教案中表明的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指导思想。从实用的角度讲,为方便起见,如果它的教学进程部分写得比较详细,教案也可以作为讲稿使用。

应该指出的是,对于非师范类高校教师而言,绝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法。对于怎样写教案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以上诸点是笔者学习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选手的教案加上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的结果。本书中选入的北京理工大学历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选手的教案,写得各有特色,可作参考。

九、练好教学的基本功

做了以上的叙述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什么是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根据以上叙述,笔者认为,教学基本功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是学术上的基本功,二是传授上的基本功。

所谓学术上的基本功是指授课教师应该是或应该有可能成为所属学科领域中学有所成的专家或学者,应该对其学科中的某些问题,某些方面有独到的研究,应该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的潜在能力。也包括教师要具有较深刻的哲学思维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第一性的,不学无术,少学乏术之人是不能成为好教师的。一个人的教学水平是永远也超不过他的学术水平所限制的高度的。实际上,本文提出的讲好一堂课的八条标准中的前四条做得怎么样,是要直接受讲课教师的学术水平的制约的。所谓传授上的基本功是指教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理论与方法。

实践表明,一位高等学校教师,没有学问是不行的,但是光有学问不掌握好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是不行的。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授课教师,也是这个道理。而传授上的基本功要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上所述各点就算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吧。和其他行业一样,基本功是要靠练、靠悟才能提高的。只要我们在基本功的两个方面不断努力,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十、关于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一样。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天职。所谓天职就是其责任不是哪个人指示的,也不是哪个部门规定的,它是这个事业内在的。教育事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教书”是指传授知识,“育人”是指指导为人,指导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在某些方面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个性的人。后者是更根本的任务。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功能在高校教育中比例的加大,对育人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弱了。学校用大部分时间来传授知识,现在又加上了培养能力,总之,都是在智力的完善上用力。其实,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要培养塑造出完全的人,只有智力上的努力是不够的。大量的成功人士的实践告诉我们,使他(她)们成功的原因中有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倒是他(她)们身上的非智力因素。而且,他们的智力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好,也和他们具有的许多优秀的非智力的品质有极大关系。学校应该加强育人工作,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反过来看,忽略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说,我们不重视能力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人,可是,我们如果忽视了非智力优秀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就可能变成高智能的犯罪者。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社会调查和各种媒体均有类似报道。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在德、智、体、美、劳中除智以外,都是非智力品质,尤以德最重要,体、美、劳也不可忽视。不说别的,就说在我国两院院士中,有许多在学生时期是业余体育运动员和文艺社团成员或文体爱好者不乏其人。在工程界、企业界、政府官员中就更多了。

所以,对学生不要只着眼于学习成绩上的关注。当然,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德是首位的。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个系统工程,要靠学校方方面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贯彻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呢?

1.首先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除知识和能力外需要和可能培养学生哪些好的做人的品质。笔者认为:(1)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2)有公心,包括有社会责任感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3)有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4)有不达目的不停止的坚强毅力;(5)诚实:(6)善良;(7)有不损害公共利益的个性和虽属少数但仍坚持真理的勇气等等。当然,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是最基本的。

2.在课堂上培养上述品质的可能性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自然流露,一类是教师有意而为。前者,要靠教师对自己的人格的高度完善,即教师本人全面具备了上述各种优秀品质,同时学识又十分渊博,除了深入地理解所讲课程的核心知识以外,还对大量的与所讲知识有关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背景事件、历史渊源和现代故事了如指掌,使其在课堂上无论讲

什么内容,都会自然而然、恰如其分地带出这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及评述来,而用不着刻意为之。后者需教师有意识地对一次讲课做出个规划,备课的时候考虑一下本节课中有没有必要和可能加入一定的非智力教育的内容,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所授课程知识内容有关的背景事件、历史渊源和现代故事。就目前而言,前者还只有那些大家才能够做到,而多数教师还需要做些有意的安排。

3.结合课堂教学安排品德方面的教育,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正面教育或称肯定性教育和反面教育或称否定性教育。也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扼制或消除有害的品质。双管齐下,定有效果。

无论是进行肯定性教育还是否定性教育都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社会上历史或现实中的成功的人和事,或失败的错误的人和事来进行:一是通过学生本人或周围的人的优秀表现,或错误表现来进行。对前者,要及时肯定、鼓励,对后者要及时否定,严格把关。因此,笔者建议,授课教师最好能了解或搜集一些本学科或专业中与所授课程内容有关的能体现知识、能力、方法、理想、责任、合作、勇气、毅力、诚实、不怕孤立、坚持真理等品质的经典人物与事件,借适当的机会介绍给学生,这样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典型事件,教师知道得越多越好。

学生的各种品质受社会的影响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对上述诸多非智力优秀品质的培养,不能平均用力,要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学生中的实际表现有重点地进行。例如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诚实、拒绝作假的做人做事准则。因为这个问题在教与学中是有突出表现的:在课后的练习中有抄袭别人作业的人,在实验报告中有编造数据的人,在测验与考试中有作弊的人,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有剽窃别人成果的人。就是在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中也有弄虚作假的。好像在个个教学环节中都有类似事情发生。这是我们的非智力品质培养,特别是德育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战场。笔者认为,应该像对待当下“非典”等传染病一样,下大决心扼制它的蔓延。只有肯定性表扬,没有否定性教育是不行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不是一两门课的教师就能够解决的。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要全体老师一起来做,再大的冰山也能融化。

4.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做人做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现实、最鲜活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也为自己加强修养、饱学知识、增长才干,做一个学生敬仰的人,同时也做一个学生的好朋友。这样你的“教书育人”的天职就会履行得更好。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对什么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好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在学术上的基本功和传授上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做人的基本功。

***********************************************************************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着学问化的倾向,其主要的特征是课程内容理论化,学习方式课堂化,学习结果文凭化,学校组织制度化。其思想之源在于“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及“实践是理论的应用”这些思维范式,导致了以科学的重要性取代了技术的重要性,或者说导致了技术相对于科学的独立性的丧失。这种课程模式是一种“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也是一种“应用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是一种照搬普通教育的学问导向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导致了中职教育的“学生难学,学得低效;教师难教,教得低效”的局面;同时也导致了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技工缺技能、技术员缺技术”而不受企业欢迎的结果。因此,这一课程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十、当前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1.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是构建项目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并把项目课程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2.构建建构式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3.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技术知识包括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技术实践知识是一种情境性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即默会知识),它与个体所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密不可分,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和构建。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逻辑核心应当是工作实践,“工作与课程”应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应当是如何从工作结构而不是学科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因此,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应当成为当前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中心课题。

4.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模式需要解决课程目标、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等项目的开发和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有关的问题。

5.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要求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构建综合化和模块化的专业课程;采用任务中心模式,按照实践性的要求,根据工作中相关知识的组织方式,编排课程内容,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获得工作中这些知识的组织结构。

6.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要求把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并开展实践性学习。在实践性学习中,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实践性学习包含了“工作本位学习”和“学校本位学习”两大部分。

**************************************************************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里包括: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时间及物质条件的利用等各个方面。

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就教师来说包括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情绪,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作风等等;就学生来说,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与学习情绪等等;就教材来说,包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循序性,对师生的适应性等等;此外,还有班级风气,教师备课条件以及教学卫生条件(照明、气温)等等。这些条件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教师短时期内所不能解决的。

在既定的师资素质,学生素质,教材内容以及各种物质设备条件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上好一节课呢?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中,往往明确地指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阅读参考书是必要的。但是,只是把《参考资料》上的目的要求,抄在教案上是不解决问题的。因为,教师如果不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具体掌握哪些教学内容和哪些教学目的有内在联系,自己的教学目的就会是空洞无内容的。

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敏感性强,自尊心脆弱,他们尤其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学生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充分运用电化教学

精心设计好导语,组织好课堂教学。一堂好课从导语开始,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是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密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电教教育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能通过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化理解教材。特别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把学生只当作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收什么,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不同,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堂课

江泽民同志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

我认为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是: 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3.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

教师要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因此如何把知识与能力最为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应是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4.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

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个人觉得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教师职业的本质任务决定了我们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奉献要付出代价,并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活生生的课本。

对于新教师,初为人师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做到认真备课,注重积累。认真备课对于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导入新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的学习和领会。最后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参与学习。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我的近期人生规划以及远期人生规划总结如下: 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坚持看书,做到读书有体会,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在探索、感悟、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在美术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及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尽力上好每一堂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锻炼好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做人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准备好硬件和软件计划去评高级教师。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荆 磊

“如何上好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教学目标的编制、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学情研究学生,教法的选择、教案的编写五个部分。

2、吃透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特别用目标教学法时更是如此,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类”。

3、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重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巩固政权的措施尤其是对民族资本注意工商业合理调整就是难点。“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它如同掌握了一个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是在教材的重要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为了讲清合理调整工商业,讲解了当时的背景、具体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怎样。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难点,逐个击破。②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到具体。③运用直观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④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不同,课的类型也就不同,因此要因材施教不能将理论课改为实验课,复习课改为技能训练课等。

4、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教。

我们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如:体育班与音乐班同上一节数学课,采用同一方式、方法显然不合适。

5、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吃透大纲,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

怎样上好一堂课

杨宇宁

编者按:我们仁兆中学组织了全体任课教师们认真探讨了“怎样上好一堂课“的问题,教师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将研讨情况整理如下:

1.葛锡俊的观点:

我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后再制定教学预案,最后教师还要有坚实的教学基本功。

代美娇的回应:

深入挖掘教材固然没有错,坚实的基本功也离不开,但我认为好的一堂课离不开学生的情绪,如果老师你准备得好好的,在课堂上学生不配合,不积极,可想而知,效果肯定不好。相反,学生状态好,回答问题积极,就算他们所提的问题不是老师所预料的(但与课文有关),只要师生能共同完成,就是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我认为,这也应该算是一堂好的课。

冷学新的回应:

代老师的想法很有见地,让我想起了“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在线研讨时,一个教师提到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起点。君老师这里讲的学生的情绪就是指学生的情感起点,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需要操纵好各种教学变量。如教师的情绪、语言、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评估的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调动、师生情感的沟通、教学秩序的管理等等。

孙正巨的回应:

学生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教师如果不能驾驭教材,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那么你的课堂就不会吸引学生,学生怎么和你配合默契,这堂课怎么能成功呢? 冷聪新的回应:

是啊,对这个观点,我感触很深。今年我接的这个班,整体上孩子不会听课,而且学会了装模作样,装着认真听课的样子。后来被发现了,我找了几个学生问了一下,他们的回答让我郁闷,他们说,他们用眼睛看着黑板和老师的动作,心里想着今晚回去上网玩什么,打游戏哪里升级……

学生们的心不再此了!我们首要的,应该先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预案功效,光是对教材的把握,没有对学生随时的听课状态进行调控,是很难上好课的,弄不好会出现独角戏的悲惨下场

张克远的回应:

我赞同冷老师的看法,一个老师如果对教材不熟悉,或没吃透教材,即使设计的再多样效果肯定也不好.我觉得一个老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很重要,做到游刃有余,这确实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所以还的多学习.

冷臻花的观点: 对于怎样上好一堂课,其目的课堂上既注重大部分的有效教学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学生获得了发展,才是最终的评价标准,而这个评价内容短时间是不容易发现的。

曹振民的观点:

两天来听了几节课,我觉得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挖掘教材内容,预设恰当的情景;上课时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当然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功底,富有激情的言语以及敏捷的判断力,教师要善于扑捉课堂中亮点,把握亮点围绕教学目标借题发挥,也许一堂课中能出现几次高潮,处理的恰当,这节课就是成功的好课。

王仁海的回应:

这里预设的适当情景应该是更符合教学内容,更能够体现教学要点,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教学意图为基础的教学情景的良好预设有利于课堂的艺术教学!

孙展廷的观点:

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的基本功也很重要,要喜欢教育事业,就要全身心投入,奉献爱心,上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孙欣福观点: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准确的把握才可能有适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好效果。

曹瑞贤的观点:

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前几天一个朋友说“我班孩子上完一节公开课,好多知识还不懂,还得重新上一节。。。”看出所谓的那节公开课,作秀的成分太多了,孩子只沉醉在课堂表面的热闹上。我想通过今晚的学习,会让自己的课更扎实。

董晨敏的观点:

我觉得体育课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老师要想上好体育课一定要和学生有很好的沟通,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

吴美芝的观点:

上好一节课我认为不能浮表面,有些老师的课,看上去十分的阵容豪华,花样很多,可是当平静下来的时候其实发现没有什么内容,所以我认为,一节好的课应该是“繁华”尽退后的踏实,是浮华表面下的稳重。

曹瑞贤的观点:

上好一节课,教师的状态很重要。我最深有感触的是,如果满怀激情地走进教室,那就有可能上好这节课;反之则不然。

冷学新的回应: 同意曹老师的观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有上课的热情和欲望,“带着良心和智慧走进课堂”。教师有了热情,学生的热情也会被感染,让教学成为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相融合的一件事,不仅容易激发教学的创造性,也能减少职业倦殆情绪的产生。

荆磊的回应: 当一个教师满怀自信、面带笑容走进教室,他的力量是无限的,也因此,他在教学方面的一切优势得以发挥,他的课最有可能成为一节好课,反之,“好”字也就无从谈起了!

代美娇的观点:

要想上好一堂课,老师的精神是否饱满很重要,如果老师情结低落,教学进不了状态,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大。

孙锡成的回应:代老师说得对,只有以情激情,以爱唤爱,才能让师生在课堂上经历生命体验的过程,收获才会丰厚.

荆晓娟的观点:

上好一节课除了准确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外,教师还要有成本观念,这就要控制教学投入及时间成本,避免脱课产生无效劳动。大家都知道,教学时间消耗与问题设计难度呈正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这样能减少教学消耗,增强课堂时效性。

孙淑琴的回应:

是的,提出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导读书、思考、讨论、解决,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指标。

王德学的观点:

要上好一堂课,就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下功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改革开放是不行的。

第一、让学生有时间“读”。“读”能培养语感,积累语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百”其实是时间的积累。而“读”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诸如自由朗读、齐读、默读等,只有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才能达到训练目标。

第二、让学生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满堂灌”的课,教师讲得多,即使也有提问让学生思考的时候,但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所以,学生得到的仍是教师教给的现成答案。现在,我们强调要让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就是要在把问题交给学生后,有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能拿出属于自己的见解。

第三、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交流。新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要进行合作学习。有合作,就一定要有交流和讨论。因此,当一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就必须有相当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在空间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与前后左右的同学、或是超组越行地进行交流和讨论。

李月华老师的观点:

要上好一堂课,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首先老师要读透“两头”。

一、老师要读透学生,学生是老师施教的对象,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而教学,那是无的放矢,收效一定不大;

二、老师要读透教材,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了,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葛锡俊的观点:

教师灵活多样的驾驭,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首先,教师要驾驭好自身的角色形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督促者。参与,这就是以学习者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你得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和学习;督促,就是对课堂中的纪律、学生投入状态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和把握,尤其要督促下层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点拨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信息,有责任规范学生的学习体会,有责任引导学生拓展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对学生的疑难之处,更有责任进行友好的点拨。其次,要善于把握好各环节的进程及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操作环节构建而成的。每一个环节多长时间,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要怎么样,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把握; 另外,在教学手段上,即使是条件十分落后的农村学校,也要努力丢掉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作法,让音乐、图画进入语文课,从右脑开发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表演、辩论、演讲等进入语文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等等,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手段,都可以用起来。

再次,要发挥随机评价的调节功能。评价的原则是重表扬和鼓励,严禁呵斥和一棍子打“死”。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对知识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等;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口头上的表扬,也可以是一阵掌声、一个大拇指、一个赞赏的眼神等肢体语言,还可以是学生的相互评价。

杨言风的回应:

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尽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赞同!

这如同整合了的艺术课程,那就是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手段,从视觉、听觉、嗅觉乃至味觉上去调动、感染学生。

身为一个教师,如果不打算加入到与不同差异的学生个体中,进行不同的价值分享和理解过程,只停留在自己课堂上所谓的知识传授过程,那充其量就只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

荆磊的观点:

我觉得上数学课,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十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好这三点,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现象,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可以使课上的更好。

老师怎样上好一堂课2

杨宇宁

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八自主”教学思想:

1、只要学生能感知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感知。

2、只要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观察。

3、只要学生能想象的,4、就让学生去自主想象。

只要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操作。

5、只要学生能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6、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去自主解决。

7、只要学生能表达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表达。

8、只要学生能评价鉴赏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评价鉴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比如,地理课程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音乐《划船》课,过去只要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还要求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环境与情景,使学生体会在风平浪静里划船、碧波荡漾下泛舟、急风暴雨中拼搏、龙舟竞赛时奋进的不同感受。同是教一首歌,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同是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学探究的方法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对于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体验学习的中情感因素、学习学习的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比讲授来得实在,是讲授法所不可替代的。但科学探究法的效率并不高,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所以,使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要选择适合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因为它并不高效。

讲授法的效率高,对那种由概念到概念的内容的学习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但它却达不到形成科学态度、体验探索过程、合作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教学目标。考试有其双重功用,一是诊断、反馈、改进;二是作出鉴别。但考试并不能分出学习的效益。效益是要根据既定的目的的实现程度来衡量的。目的不同,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其效益。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三维一体的,也只能在一体化的目标实现中才能说效益问题。

2011.9.9

第四篇:--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怎样去上好一堂课,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职业学校里,如何去上好一堂课更加是每个老师每天都会想的问题。

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却是教师学术造诣和教学技巧的一次检验。讲好一堂课,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新知识,而且也能使学生获得追求知识的新途径,更能将老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出来。

那么,怎么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的立足点。一些老师可能有这样一个感受,即便我备好课了,这节课也会因为当时课堂的其他情况而导致课程计划的临时改变。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讲什么?怎么讲?都要先在脑海里稍微过一下、教师只有在充分把握了教材之后再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前提,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及提高我们自身业务能力的途径。

二、熟悉、了解教学对象,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和严格的课堂纪律相结合。

教学对象,也就是我们的学生。相信在座的每一个基础课的老师都已经深刻感受到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特点,专业与专业之间学生的特点可能有一些会相对比较明显。

幼师班的学生比较听话,自控力以及纪律意识比较强,营销班、商务班、计算机班还有格力班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自控力以及纪律意识比较弱,但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长。可能是学生自身意志力薄弱,无法控制自己分心,可能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也可能是教学方法不恰当吸引不了学生。

要上好一堂课,仅靠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原本预期的效果就在无形中削弱了。而且在每天的课程当中,理论课的数量也是占多数的,一堂接一堂的理论课,即便是再好学的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也会觉得是煎熬。针对这种现象,在每个课堂上,我都会尽量运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理论知识本身的呆板以及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乐趣。我也会让自己的语音语调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见。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使学生不至于对课堂失去兴趣。另外,我在课堂中还会根据实际教学进程,学生当时的情绪、反应,随机的穿插一些比较轻松、幽默的话题,从而调节教学节奏以及轻松课堂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有许多学生不愿意任课教师知道自己的名字,因为害怕任课老师上课时点名回答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的是另类的点名方式。打个比方,我会直接说XXX宿舍今天扫地、拖地、最早或最晚起床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间的趣味也可以让学生不再害怕让老师知道自己的名字。

当然,愉悦的学习氛围是需要良好的课堂纪律来做保证的。因此,在每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时,我都已经和学生强调我的课堂纪律。迟到的同学,我会根据实际情况留几分钟时间给他表演,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的,会有两次温馨提示机会,第三次就什么都不用说了。玩手机的没收手机,扣分,并写30条玩手机的坏处,若再犯,就是50条。睡觉、讲话、讲话的都扣分,并且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良好的课堂纪律不能依靠老师叫喊或威胁来实现,也不是单纯的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来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向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你遵守我的课堂规则,我会给你一定限度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感觉非常压抑。

三、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尽可能生动化 由于我教授的几门课程都是理论性偏强的,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性可以说是比较低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让学生易于理解,用简捷、精确、生动的语言去把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像幼儿心理学里面讲的“再造想象”,书本上的定义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个含义,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我会直接举例子,在读西游记的时候,你头脑中出现的唐僧、孙悟空师徒的形象的过程就是再造想象,这样学生就都可以理解了。

对于不能被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应该做适当的删减,理论的知识应该注重与实践的相结合。

四、教学要有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方法,并创造性的加以运用,力求使得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常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演示法还有练习法。

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在的课堂上,不太受学生的欢迎。在我的课堂上,我比较多的运用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或者观看视频分析。

高一的普通话课,我会更多地采用演示法和练习法。因为她们最后是要去考证,而对于营销班的普通话课,我会采用练习法和游戏教学法,一定时间的练习以及绕口令等小游戏的比赛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二幼师班的课堂上,我更加侧重于模拟教学法、传授法还有观看教学视频分析。由于高二幼师班的学生明年六月份将开始出去顶岗实习,而她们的实际上课经验又不是非常多,所以,会分好小组让学生自行组织,分配好谁当老师谁当学生进行幼儿园课堂五大领域的模拟教学;过后会让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到我评价的时候,我会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之前学生外出见习上公开课的教学视频,观看之前我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还有分析,看完之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课哪里上的好,哪里上的不好,以及应该如何去上好一节课。

对于一堂课而言,我们往往要综合运用两种或以上的教学方法,这样既适合教材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可以适当调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还要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来辅助我们进行教学。

如何上好一堂课,不仅和备课、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关系,重要的还有一个:教师的态度。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快乐。

关于如何上好一堂课,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见解,对于如何上好一堂课,还需要我更多的经验积累以及学习。今天我就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摘要】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课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对一门课而言它是一个局部。所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首先必须要考虑如何讲好一门课。要以如何讲好一门课的视角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当然,一门课对于一个系列课程或一组课、一群课而言,也只是一个局部。—门课可以看成是培养一届学生的总课程中的最小单位。

【关键词】内容;教师;学生;课程;问题;能力;基本

【Abstract】Class and is not isolated, it is a course in a small part of a course run it on a local.So, how about a good a class, we must first consider how to speak good a course.To order How to Teach a course perspective to study how to tell a good lesson.Of course, a course for a series of courses or group lessons, group classes, the only one locally.-Training course can be viewed as the total term of the course students smallest unit.【Key words】Content;Teachers;Students;Courses;Issues;Capacity;Basic

为了讲好一门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课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这样才能在具体讲授每一堂课时有一个全局的观点,恰当的把握,才能保证这门课的整体效果。

1.在整体把握这门课程中,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和做好如下五件事情

五个问题是:①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贯穿全课程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或者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是什么? ②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③本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④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课程与其前修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⑤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

五件事情是:①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②认真研读有关的前修和后续课程的教材。③亲自做过教材中全部的练习题和思考题。④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以往课程的整体成绩等信息,以便决定本课程在本届的讲法,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如何与其专业相结合。⑤撰写一份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只有在弄清上述五个问题和做好上述五件事情以后,才能给学生具体地上每一堂课。

2.关于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从整体上把握一门课是重要的,但课总要一堂一堂地上。只有每一堂课上好了,才能落实对整体的把握。笔者认为,一堂好课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不是指内容在量的方面怎么多;信息量大,也不是指课堂上发布多么大量的消息它是指在一堂课中应该:①包含本学科或本课程的一个或几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要讲得正确、透彻。即其内容科学性强。②对于理论性的内容,要联系实际的部分;对于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要有理论指导或理论说明部分。即其内容实践性强。③在讲好上面两点内容的基础上,能尽量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介绍与本节课基本内容有关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即其内容具有先进性。④不仅能讲清楚教材中写出的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而且能讲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表述。即其内容具有个性。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和个性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基本内涵。

2.2概念明确,讲解深入;一般来讲,一个学科、一门课程是由一些甚至众多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规律、方法和结论组成的。这里首要的就是基本概念。

概念明确有两层含义:①明确本节课有哪几个主要概念,②确切地表述这些概念,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看似含糊的概念。一门课中总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和看似含糊的概念,如“电路分析”中的“四端网络”和“双口网络”,双口网络的端口的伏安特性和网络的转移特性,以及无功功率等等,讲课时需认真对待。只有概念搞明确了,才能对含有这些概念的规律(如原理、定律、推论等)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顺利地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讲课中,某一概念第一次出现时要着力讲清楚,因为问题常常是出在以后的讲课中对已讲过的概念的不经意的引用上,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堂上引用任何概念都要认真对待。还应指出,青年教师发生概念性错误或概念性问题常与授课所使用的教材有关,“因为教材就是那样写的”。所以,教材出版单位要严把质量关,而授课教师也要多读几本书,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找到较好的表达,避免照本宣科。

2.3重点突出,选材适当;所谓重点是指本节课要介绍给学生的重要的知识点或要培养的重要的能力点。这些知识点或能力点可能是某个概念、某个定理、某个结论或某个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某种能力。所谓突出是指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这些重点凸现出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点的认定既要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也要注意科学技术的新进展给本学科带来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一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发生某些变化是常有的事。不可把课程的重点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突出重点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课堂进程的合理安排,多角度、多方面地讲解与练习,能够抓住本质的语言的恰当表述,板书或多媒体屏幕的有效显示等等。

2.4脉络清晰,逻辑性强;所谓脉络清晰是指那些重点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也就是说要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的思路是教师备课中追求的目标。备课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这个备课的成果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课讲得脉络清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讲解的一般脉络是:①提出问题。可通过思考题、例题、某个实际问题等来实现。

②利用本学科以往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引入某些新概念,用以建立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数学或物理模型。

③得出结论。也可能从得到的结论中引出某些新的概念。④举例说明对所得结论和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把这一讲解落到实处。

一堂课的脉络轨迹在形式上往往是通过板书或计算机大屏幕上的大、小标题来展示的。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看,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能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更重要。在课堂上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应看作是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范例,都应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受到启发。实际上,只有依据明确的概念,通过合理的分析推导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容易、最容易记住的结论,也才是最容易应用的结论。那种只讲结论不讲必要的推导过程的讲法,对于重点内容而言是不足取的。

2.5语言考究,准确生动;以上四条是属于有关讲课的内容及如何把这些内容教给学生的具有指导思想性质的标准。这些思想的实现还要靠教师在讲堂上通过语言讲解等手段来实现。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再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的概念,再要紧的重点,再清晰的脉络也无

济于事。当然,有一本好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学到知识。但是老师现场用准确、生动、精辟的语言和得体的板书或投影仪、多媒体屏幕相配合,肯定会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更不用说,教师还有通过课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阐述自己独特见解的作用。

在讲课中,对教师的语言上的要求有三个层次:①清楚;②得当;③艺术。

所谓清楚,是指要使你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一是指用词准确,用语恰当。二是指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要在关键时刻有激情,也要注意在大部分时间里心平气和,自然流畅。

所谓艺术,是指在做到上述两层的基础上,再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这是对语言的高层次要求。

对年轻教师而言,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因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而忽略了前两个层次的要求。那样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2.6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也是帮助展示教学内容、概念、重点、难点和讲解思路的主要手段,是动员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吸收讲课内容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的要求也是三个层次:①醒目;②得当;③艺术。所谓醒目,是指要把屏幕或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是指在屏幕或黑板上的字与图要不大不小,内容要简明扼要的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色彩要不平不乱,以有利于明确概念、突出重点和体现思路为准。

所谓艺术,是指单个字清楚秀丽,整个屏幕或整块黑板章法考究。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对语言的要求一样,对青年教师而言,上述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不顾前两个层次而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致使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应该指出,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不少教师而言,还是正在摸索中的事情,也是十分有兴趣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总结。这里只从讲课标准的角度做一般的述及。更多的问题后面将专设一节加以讨论。

2.7学时准确,不拖不欠;课堂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的,教学过程要经过精心安排,包括时间上的安排。一门几十上百个学时的课程,能做到堂堂学时准确,会给学生留下老师确实认真对待这门课的感受,是树立精品意识的不言表率。这是课堂教学严肃性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所必需的。

为了做到学时准确,首先注意不要拖堂。拖堂往往是出于“好心”,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不管下课铃响没响,非要讲到一个阶段结束不可。其实那时学生已经坐不住了,人在教室心已经下课了,你的愿望收不到实效。不如就此停止,研究以后如何能准时或提前一点儿结束。

欠堂太多也是不好的。比如离下课还有10分钟,就没的可讲了,这将会十分尴尬,给学生留下备课不认真的印象。学时绝对准确是很难做到的。实践中,每节课准备一些在时间上可以弹性把握的内容最后讲,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8着装典雅,精神饱满;这是对教师在精神面貌上的一个要求,因为典雅大方的着装能表现你的内在气质,增强你的自信心。饱满的精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对着装的要求是:①简洁典雅,精干大方;②有个性,又不要过分强调个性。

2.9及时反馈,深入反思;这是对学生一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并具此对教学活动所关涉的种种问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深入、认真的审视和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以及教学语言是否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讲解风格等教学行为,并对不合理的地方制定相应措施改正,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对反思的要求是:①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模式。②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以上九条标准的前四条是属于课程内容方面的,后四条是属于讲课形式方面的,最后一条是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对内容方面的理解是基础,对形式方面的掌握是实务。没有对内容方面的深刻理解,再强的实际表达能力,也是空的,是没有货色的。而只有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没有恰如其分的表达形式,没有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的反思,那些深刻的理解也只能存在于你的脑子里,对学生的帮助不大。那就失去教学的意义了。因此,我主张一个青年教师在讲解一堂课时,应当努力全面地做到以上八条。

下载如何上好一堂课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上好一堂课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上好一堂课

    1.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特级教师......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一、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40分钟要效率,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教育家指出:要上一堂课就必须“目标明......

    如何上好一堂课

    小学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 怎样上好一节课?其实,这里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二是怎么样教才算上好了一节课。 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呢?作为一堂好课,必......

    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谈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节课,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位教师追求的基本目标。从顶岗实习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在想,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何将自己的课堂演绎的轻......

    如何上好幼儿园一堂课

    如何上好幼儿园一堂课2012-03-02 14:43:37|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今天我们提倡真实、自然、简单的课堂,幼儿园的一节课怎样才能上好?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一节好课呢......

    上好第一堂课

    上好第一堂课——鄂南高中实习小组讲课心得 作者:翁凡凡来源:文学院发布时间:2010年9月25日点击量:251一名指导老师、三位同学和八十二个学生塞满了整个鄂南高中高二二十班的教......

    《如何上好一堂课》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如何上好一堂课》心得体会 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做好准备。查阅和搜集资料,进行教材分析,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 1、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