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五年级《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体验三拍子音乐的优美,学习两个声部的演唱,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复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它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4、教学重点: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
教学难点:
进行两个声部的合作,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多声部情境:师生问好。
二、进入三拍子的音乐情境。(多媒体第一张)
1、唱音阶。要求:每个音唱三拍,两个音一换气。注意拍节的时值。
2、学习两个副旋律的乐句。要求:要唱出意境。教师适时进行引导。(通过看多媒体图片2)
三、学习歌曲
1、听歌曲的音乐。设问:音乐是几拍子的?
2、划拍听音乐,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的弱起小节。设问:学过的歌曲中有哪首也是弱起节奏?(晚风)可以唱一唱。
3、再听一次音乐,教师弹奏。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让学生用la,lu等母音跟唱歌曲的旋律。要求统一呼气,保持乐句的完整性。
5、学习歌词,(出示第三张歌词)要求学生有气息的支持,保持饱满的歌唱状
态。
6、学习歌曲的(部分)曲谱。重点乐句要反复练习。在模唱曲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乐句。(多媒体第四张)
四、歌曲的处理
1、完整地演唱歌曲,设问:什么样的声音可以表现歌曲的意境?(柔和、连贯)教师弹奏并录音。
2、两个声部的处理。
(1)再次复习开始学习过的两个乐句。
(2)教师放歌曲的主旋律,并且加进第二声部,让学生聆听效果。
(3)学生练习,开始可以先用动作参与,还可以张嘴不出声。而后逐渐的达到两个声部的合作。
(4)两个同学面对面,进行合作。再交换。每次给出客观的评价。
3、听一听不同的处理方法,(多媒体第五张,为学生播放八只眼合唱组的演唱)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演唱方式——多声部;速度,力度等不同的处理方法)
4、学生再次完整地分声部演唱。要求:唱出歌曲的情绪。(多媒体第六张)
五、拓展
1、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发现其情绪上的变化。
2、试着变换歌曲的拍号,教师弹琴,学生直接跟唱。感受其情绪上的变化。
3、可以用动作、神态等表演歌曲内容。
六、结束本课。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以三拍子音乐的特点为主线贯彻始终的。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牧场的图片,反复地进行三拍子的各种歌唱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的优美意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投入状态。
在歌曲感情处理的时候,我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式的乐曲处理,通过聆听、对比来体验愉快的情绪,并让学生在自己脑海中描绘着美丽的牧场,用歌声和表情来体现歌曲的情绪,学生马上就掌握了。
课前我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的音乐活动才是有效的?”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多地引导学生关注歌词的内容,而是尽量多地让学生通过音乐的要素来理解作品的内涵。我认为,一节课上仅仅学会齐唱歌曲,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设计了比较悠扬唯美的副旋律乐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正确的气息状态等,把单纯的简单的乐句唱出内容。倾吐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最后环节让学生两两相对进行声部的合作,目的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悉心聆听,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两个声部的合唱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可以切身的感受音乐的立体美。一种和声出现的时候,学生会兴奋。也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节拍改编的环节,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要素的变化是可以改变音乐情绪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老师不用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学生则完全从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什么是美好的,怎样发现美,怎样表现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且愉快地学习,我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了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成为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第二篇: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和反思
《牧场之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自主提思考问题,并根据思考问题自主开展学习。
2、通过学习欣赏荷兰牧场之国的美景和感受动物自由安闲的幸福生活。了解人们对动物的尊重,人与动物和自然的和谐美好。从而积累其中的好句佳段。领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和作用。
3、学习课文总分结构和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从不同角度描写等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从而欣赏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现荷兰牧场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1、感受牧场不同的美和自由的浓烈气氛,从而受到感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体验。
1、引导学生谈由“人”字所想到的,并赠送学生名言:人应当像“人”字一样脚踏实地而永远向上。
2、谈对“主人”一词的感受,并交流做主人的感受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学生交流顺势引导到做学习的主人的话题,会自主提出学习的思考问题就是做学习主人的一个途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操作体验。
1、读提自主思考问题的方法提示:(大屏幕投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从以下几方面自主设计思考问题: ①从课文的题目的角度提问。
②从课文重点语句处提问。③从课后题来设计提问。④从课文的思想情感方面提问。⑤从写作方法、表达方法方面提问。
2、默读课文,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在头脑中拟定自主思考的问题。
3、过渡:眼神里告诉我,你们不仅走进了文中,而且也有了自主思考的问题,请大家交流。
全班交流拟定自主思考题。(教师同时归纳并大屏幕投影板书同学们所提的问题)
4、过渡:我们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可是,我们还得练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算是学习的主人,今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所以,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批注以上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批注思考题目。
三、交流讨论、优化体验。
1、小组交流,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交流共鸣,2、不能解决的或重点问题小组内继续开展讨论,在全班交流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质疑。
四、全班交流、顺势点拨。
根据学生对重点问题的交流情况适时点拨引导,精讲深入,内化学生对牧场之国美景和人与动物的不同体验。
以全文为基础,统率下侧重四个交流话题: ①感受牧场不同的美:
第二自然段牛、第四自然段羊、鸡、猪等、和第五、六自然段的宁静美和第二自然段动态的粗犷的美。
顺应学生交流之势,点拨升华途径:读与想象画面相结合,提炼关键词背诵积累,入情入境,同时对“这是真正的荷兰”的不同所指和含着的赞与喜爱之情进行体会。
②感受动物们自由安闲的幸福生活。
顺应学生交流之势,点拨升华途径:找出重点句朗读后,交流,回顾,《我家的园子》中的句子朗读,对景物的描写,再在全文基础上对动物们自由生活用“()愿意(),就()的形式写话。特别对“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一句深入探讨,感受“主人”的惬意。
提炼表现安闲生活的词语:悠闲漫步、悠然自得、安闲.③感受人对动物的尊重。
顺应学生交流之势,点拨升华途径:找出文中的三处句子朗读并交流: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体会用词之妙,结合《秘密花园》一书中,老本大树和玛丽对知更鸟的尊重,充分给他们自由,成为好朋友,加深感受。
④从文章学到的表达方法。
顺应学生交流之势,点拨升华途径:在交流第一点时适时提示讲,然后闭上眼回顾全文,并非孤立,而是把语言文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一幅美景图和一张又一张自由的画面。所以,引导孩子们感受文字的强大力量和丰富,感受文字是有画面的,好文章是美的等。预设学生交流以下表达方法:
A、从篇章结构上说:总分结构。B、从自然段间的处理来说:详写与略写。
C、从自然段描写的内容来说:从不同角度展现事物的方法。D、从句子的优美上来说:运用比喻和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E、从词语的运用与表达上来说:丰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词语表达。(引导学生自主分类积累词语)
五、巩固练习、强化体验。
1、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结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并作批注。
六、拓展迁移、深化体验。
(大屏幕投影):如诗如画的荷兰牧场,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学习了课文,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拿起笔来写一写。以“这就是真正的隆化一小”作为开头或结尾,选择其中一点(如自由丰富的课间活动、安静享受的课外阅读、生动有趣的课堂……)写一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赞美之情。
1、学生根据话题进行片断练习。
2、交流片断,围绕三个方面顺势总结课堂教学:一是指出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主人感觉的真实个例;二是在“这就是真正的隆化一小”中所表现出的一小主人精神进行点评;三是借机对本文中所学到的表达方法的运用进行点评。板书设计:
牛
美丽
牧场之国
马
自由
这是真正的荷兰
羊、鸡、猪
幸福
宁静
和谐
《牧场之国》教学中的主人文化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课堂上如果我们把相应的文化植入学生心中,那么,学生必然会被教师所营造的浓烈的文化氛围给深深吸引,相应的种子就会在不知不觉的课堂教学中播下,在孩子们的心灵上开花,结果,受益终身。
《牧场之国》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更是一篇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好文章,文中的动物是牧场之国的主人,牧场的牧人更是懂得主人之道,尊重动物,热爱自然。在教学始由黑板上大写的“人”字说起,引导学生交流由“人”字所想到的,孩子们自然联想丰富,课堂气氛也格外活跃,在同学们格外兴奋之时,适时送给同学们一句有关“人”字的格言:人应当像“人”字一样脚踏实地而永远向上。此时,同学们个个为自己做为人而自豪,课前氛围也格外富有朝气与活力,“人”字的文化也得到了传播。
然后,教师在“人”字之前,板书一个“主”字,“主人”一词就呈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从示意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读到交流读着这两个字时的感觉,以及从同学声音中听出了对“主人”所持有的特殊的态度。“我读出了一名主人时的快乐!”、“我听出了他做为主人时的亲切与和蔼。”、“他读出了主人对人的尊重之情。”„„“主人”一词所蕴含着的丰富文化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与交流中得到了诠释,在孩子们悄然地播下了种子。同时,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也得到了有效激发,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接着,顺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找到做主人的感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从课文题目、课文重点语句、课后题等几个方面来自主设计思考题,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多数同学选择了以“课文重点语句”来设计思考题,抓住了文中“这是真正的荷兰”这一重点语句,从多个角度自主设计问题:1、在文中出现了几次?2、荷兰是什么样的?3、为什么称之为真正的荷兰?„„一个个学习的问题不在是老师事前为同学们设计好了,让同学被动地思考的,而是完全由孩子们以主人的身份自主设计的。而且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批注思考,完全沉浸在“我是学习主人”的氛围之中,学习没有外在的压力,纯粹是一种“学习主人”的自豪感在不断地驱动着自己。
这样的主人意识并没有脱离文本而进行。文中有这样一句:他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这里的“主人”一词在学生自主交流到时被老师以引导学生追问的形式,再次提炼出来放大:他们是谁?做为主人的他们是否一样享受到了刚才我们所交流到的做为主人的一切感受?除了这里的他们,还有哪些动物或人可以堪称牧场的主人? 教学中,我的“主人意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对文本深刻的解读之后,对文本另一个角度的解读。正如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样不落下一字的解读,解读出了文本语言背后的东西:主人文化。然后通过教学让每个同学们都感受到一种“主人文化”。学生不仅在“主人文化”里主动地学习了文本所应传递的基本内容:荷兰牧场之国不同的美丽和动物们的自由生活,更深深地领会到“主人”的快乐和成功。
这样的教学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文本内容传输,它以“文化意识”传递为出发点,挖掘和设计教学,所以,学生从头到尾都如此热情洋溢地参与教学,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设计教学,是一个真正的建构者,师生之间的生命气息也就在这样的文化气息里相互融合,就像化学反应一样,因为文化气息的作用而生成最佳的学习氛围,也由此而听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声音,这样的学习就会更积极主动有效。
充满文化意识的课堂面向的是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的是播种的工作,有时间作为催化剂,一定会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然,课堂中的不足,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更多的收获,更明晰的努力方向。首先,我自身要有更坚定的主人意识,积极主动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共同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自己要具备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从不同的方面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的能力,让积极因素主导、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同学;最后,由于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点都必须顺应学生之势才能开展教学,为此,感觉到自己教学机智的不足和以学定教能力的欠缺。
第三篇:《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文中语言具有特色,用拟人化的描写去渲染情境、表达情感。在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下,在处理教材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并上传相关资料,在资源中心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高年级的文章长,内容深,涉及的知识很广。如果课前学生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将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很多问题不查资料都难以解决。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一篇课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知识教学时一带而过,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但是,教师如何有效地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任务,长期以来难于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解决。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有效地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课前推送预习任务到学生的平板,学生接收以后,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以本课为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画作以后,将图画拍照,上传。学生预习时画的画,将文字转化成图片,更是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了解。学生朗读课文时,通过录音功能,录制自己的朗读,并上传。将查找到的荷兰风光资料,上传到资源中心。只要学生提交了预习作业,教师可以进入资源中心进行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查看预习作业,对资源进行分享。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快捷,检测生字词预习情况
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略读课文,不需要面面俱到讲解字词,但是基本的读认要求,必须达到。教师发布字词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作答。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统计功能,可以在学生完成习题时,同时统计出错题,可以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难点,对错误率高的习题有的放矢的进行解决。让学习更直观,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读中感悟,突出语文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但是,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往往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使学科的特性完全淹没在技术的“汪洋”里,课堂成了纯粹的信息技术展示。《牧场之国》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更需要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文字的张力,去领悟文字的意境。为了避免学科特性不突出这一现象,在设计教学时,我突出了朗读部分。先是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比赛朗读课文,再请学生利用背景音乐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生放松了心境,整个教室雅雀无声,仿佛他们来到了牧场之国,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文字的魅力结合朗读教学充分显现。
四、抢答学生画作名称,增加课堂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呢?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用了信息技术中的抢答功能。教师进入预习资源中心,调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所画的作品,投影给学生。学生通过平板上的抢答器抢答画作名称。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的快乐。
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我将“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作为本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各小组找出文中所有的拟人句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相关问题。教师发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员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组长在电子书上用荧光笔标出拟人句。
(2)小组讨论:你从每句话中的哪些词判断出这个句子是拟人句?
(3)通过这些拟人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提醒:讨论完毕,组员端正坐好,组长举手示意。比一比,哪组最快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要求里面,更是突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组长与组员进行分工,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意外的事情。一小组的同学竟让直接进入到了教学资源库中,把教师准备好的所有的拟人句的资料直接提取了出来。使我不得不及时改变教学进程。这个意外事件,促进我更进一步思考。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是不是可以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公开给学生,让他们选取其中有用的资源,小组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教师的实际控制下,有限的放开学生。或许,完全放开的课堂,会更加的精彩纷呈,会有更多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会让所有的学生“活”起来……
六、一课一得,给拟人句投票,检测学习效果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过“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常常这样想,能够被学生用来架构的语文知识一定不是一节课具体的内容,而是在渐渐培养中的语文学习能力与不断习得的语文学习方法。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应当扎实地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方法的获得,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完成有效的认知体系架构。也许,这种方式是对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课文只是个例子”的最好诠释。
课文中的拟人句,成为我带领学生品味文字、体会文章意境的切入点和载体。本着一课一得的理念。课堂结尾,让学生挑选出八句话中的拟人句,让学生回顾判断拟人句的方法,让课堂变得扎实。对于错误的句子,教师让选对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判断拟人句的方法。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实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有些学习方法的处理可能还不够准确和到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2
在教学第22课《牧场之国》时,课堂上我激励性的评价可谓热情洋溢。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课文时,我随即表扬:“你读的真好!”课后我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读得真的好吗?到底好在哪?
课文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一部分?”“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到河里游泳。”我听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反思: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我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结巴巴才读完这篇课文,教师还表扬“读得真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其实,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部分,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这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可以效仿那个孩子的说话的方式。可在原案例,由于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不负责任的。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3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根据阅读要求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个问题牧场之国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学生充分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抓住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重点句,说得头头是道。接下来,我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在读的过程中,我除了适时作有感情朗读指导外,还相机结合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写牛、马、羊、猪、鸡在碧绿草原上的活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荷兰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突出了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然后我再从写法上指导: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最后,在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教室里哇哇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本次课,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4
课上完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后来仔细想想我知道了那节课缺点是在哪里了。关键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当然,老师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更不能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怎么实现,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有人说:分析课文是让课文潜入水中,朗读课文是让内容浮出水面。我觉得这句话把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说明。但怎么去读,仅仅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读,肯定不行。这里就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一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我看到许多老师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学习。像汪立民老师的文言文读得引导,读得有趣,读得有味;吕红霞老师的抓住关键的语句,让学生对语句进行细细的品味,读得有激情;王瑞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抓住四次对话的朗读,每一次对话的情境不同,学生读得情感就不同。她(他)们让我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朗读教学,朗读让阅读教学走向多姿多彩,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心灵。
面对生成性的课堂,突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经验尚浅。面对学生说出“马儿会不会结婚?”、“绵羊在谈恋爱”、“我闻到了汽油味”这些对文本有些另类的解读,可以说是反文本的解读,教师的教育机智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有抓住这些解读,如果当时引导的好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这堂课的亮点。比如说“绵羊在谈恋爱”,我当时如果适时的绵羊谈恋爱,在这里“结婚”,繁衍后代,不正是说明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的生活着吗?多好的资源呀,没有抓住,可惜!再如“我闻到了汽油味”当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闻到汽油味呢?学生们肯定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失之交臂,可惜!当然教育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老师文化的积累,经验的沉淀,正是自己年轻的不足吧。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5
《牧场之国》是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以课文为例,让读写落到实处。
课文的一大特色是写出了荷兰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学中,学生在第2自然段开始找描写草原静态美、动态美的句子,学生感受到“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满眼都是黑白花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成群结队的山羊”,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令人感动,从而体会到作者把动态美和静态美完美结合,才使我们感受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认识了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完美结合,我让学生写一写池塘里的荷花。先写池塘里荷花的静态美,主要描写荷花的形状、颜色等,然后写荷花的动态美,写荷花的绽放,风中摇摆,蜻蜓立上头的美姿。这样的仿写,使课文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例子,读写落到实处。
2、教学收获(思得)
多法并举,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中,我发现本课共有18个生字,而且有不少是小学生易错字。教学时,我采用儿歌、字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如“凳”字很多学生容易写错,于是我给学生打字谜:“登上茶几”,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的字;对于同音字、形近字“骏、俊、峻、竣”,学生感觉到有难度,我把这几个同音字、形近字编成儿歌:“此人很英俊,骏马在飞奔,工程将竣工,山势很陡峻”。这样的生字教学,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分得清楚,用得正确。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中,学生对于牧场的认知模糊,缺乏了解。虽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丝绒般的草原、天堂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但是学生对于草原不了解,当然对“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的长毛山羊”在草原上生活也就无法想象,如果能适当播放一些视频,那就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这篇文章开篇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总领全文,然后分写白天牧场的动物,接着写傍晚牧场的工人挤牛奶,最后写牧场的夜景。全文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循环呼应,使人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正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学生可以弄懂层次,了解文章结构,介绍一个古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6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开篇,我激趣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屏幕出示的是什么食品,引出“荷兰豆”,简介荷兰豆,相机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外面的世界再好,也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然后再进一步引出课题。接着我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整体感知荷兰的特点,并结合图片展示荷兰的水之国、花之国的风景,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进步认知荷兰“牧场之国”特点的内在需求。
在教学这篇课文主体部分时,首先,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利用白板的注解模式板书到白板上。一会儿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
其次,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在总结拓展部分,我先出示生字词的复习图片,让学生巩固新知,并通过视频再次领略荷兰的风光之美,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景倾倒,教室里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一节课下来,给人的印象是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多,启发还欠灵活。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指导做得不够到位。今后,我要在朗读指导方面多下功夫。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7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这堂课之前,开放月时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自己有诸多想法:比如对教学突破口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等。在教学中主要想贯彻这样的理念:
略去老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练习入手,省去了很多老师的讲解。如:老师出示动物的名字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发现“黑花白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牛犊、老牛、、骏马、绵羊、猪、小鸡、长毛山羊”等,让学生发现,动物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奶牛的种类多,数量多。接着我又利用一个词语搭配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动物不但很多,而且它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是牧场的主人。”从而深入课文,感悟动物们生活自在的句子,在品句读句的过程中,其乐融融。
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让你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的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地向往。于是,我就给孩子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孩子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整个过程设计围绕着“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锻炼或者展示的机会。”这样一个目标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自由阅读概括段意的训练。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展示的过程。也有学生课文资料搜集的汇报。通过这些环节的展开,不仅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而且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这份美丽的方法,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交流对文章感兴趣的句子的时候,老师的引导不够有条理,如果能够再组织的顺畅些,就不会凌乱重复了。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8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第一是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描写非常优美的散文,但我觉得文章形比较散,一会儿写草原上的牛群,一会儿又写低地上的骏马,一会儿又回到草原写起了鸡、鸭、羊等家畜,一会儿又介绍人们如何给牛挤奶,最后讲了荷兰牧场的宁静,所以还没有细细体会到牧场的美丽,又是挤牛奶、又是运牛奶的,不知道该抓住怎样一条支干来带领学生进行感悟、体会。不过,我就是觉得这篇文章将荷兰的牧场描写得极为美丽,课文中的语言也很丰富,就想美文应该美读,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在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好好进行感悟、体会。
仔细思考之后,决定以第一小节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发表看法,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这里有水、有花、还有牧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还补充说荷兰还是一个风车之国,因为在语文练习册上专门有介绍荷兰的风车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马上说既然荷兰有着这么多的美称,那么找找书上是如何来介绍它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并将找到的句子划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其实课文中介绍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倒是牧场之国不太容易将句子找准,因为课文上涵盖面比较大,基本上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介绍的,既有牛群,又有奔跑的骏马,还有许多可爱的家畜。当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动物?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各种动物的理解,也根据书本上的描写,学生也能说得具体。在说话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想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课文第一小节引出内容,最后小节简单总结,中间通过几个场景的描述,使荷兰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0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一、教学效果
读中理解,体会情感。“荷兰, 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发表看法,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这里有水、有花,还有牧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补充说荷兰还是一个风车之国,因为在语文练习册上专门有介绍荷兰的风车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马上说既然荷兰有着这么多的美称,那么找找书上是如何来介绍它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并将找到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成功之处
1.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地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的向往。于是,我就给学生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学生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三、不足之处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作用还不够明显,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最后归结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1
1、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荷兰有整体的了解。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阅读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启发学生想像画面,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自然风光美。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走在荷兰的牧场上,欣赏着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陶醉于牧场之国夜晚的安谧恬静之中,由衷地发出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5、本节课没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又没能在学生汇报时很好地进行引导,以致于学生的兴致不浓,回答问题不够整体、全面。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2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课堂上的教学,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我认为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厚积薄发,学以至用,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3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另外还让学生课外搜集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
课堂上的教学,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找,课文主要为读者描述了几幅画面,并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图画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接着,在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
《牧场之国》是一张画。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的情趣和意境,我也被打动了。教学这篇文章,我想让同学们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用大量优美图片导入,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利用小组合作第五模块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解释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写作思路和方法。紧接着步入模块二:我的感悟。设计两个完整的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选择课文片段朗读,在全班分享。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这里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接下来进入模块三:我的批注与发现。
质疑合作回答:1.荷兰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
2.文中哪些地方能说明牧场是动物们自由的王国?
3.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小组的讨论在集体的力量中展现出来。问题也在全班范围内得到解决。
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引导作用还不够明显,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模块四小练笔也没有真正进行下去。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最后归结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遗憾是有的,所以提醒我要在教学中不要忘记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的把我,一定要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起来,临机应变,使课堂变得更加充实!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积累优美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个优美、恬静的地方,去感受荷兰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镶嵌 骏马 膘肥体壮 无垠 公爵 悠然自得 牲畜
2、理解词意
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悠然自得:之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吆喝:大声的`喊叫。
3、自由读文,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些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喜欢文中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3、展开交流(先小组后全班)
4、引导理解以下句子并朗读。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提示: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强调了描写的重点是荷兰独特地形特点。朗读时用赞美的语气。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拟人)
含蓄地表达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安详。朗读时语调轻缓平和。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总括牛群活动场面,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作者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朗读时要丝柔般的轻柔。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的和谐统一。朗读时要读出自由闲适与快乐。
(5)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沈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夜晚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朗读时语速稍慢,读出安谧静美的美感。
5、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荷兰。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题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真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正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荷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兰
教后反思
牧场之国和我们的距离很远,为了让学生课堂对荷兰有所理解、感悟,并喜欢荷兰。带着这份喜欢的情感走进作者笔下的荷兰,学生的感悟显得更加的真实和真切,在理解和朗读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4
《牧场之国》是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以课文为例,让读写落到实处。
课文的一大特色是写出了荷兰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学中,学生在第2自然段开始找描写草原静态美、动态美的句子,学生感受到“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满眼都是黑白花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成群结队的山羊”,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令人感动,从而体会到作者把动态美和静态美完美结合,才使我们感受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认识了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完美结合,我让学生写一写池塘里的荷花。先写池塘里荷花的静态美,主要描写荷花的形状、颜色等,然后写荷花的动态美,写荷花的绽放,风中摇摆,蜻蜓立上头的美姿。这样的仿写,使课文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例子,读写落到实处。
2、教学收获(思得)
多法并举,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中,我发现本课共有18个生字,而且有不少是小学生易错字。教学时,我采用儿歌、字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如“凳”字很多学生容易写错,于是我给学生打字谜:“登上茶几”,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的'字;对于同音字、形近字“骏、俊、峻、竣”,学生感觉到有难度,我把这几个同音字、形近字编成儿歌:“此人很英俊,骏马在飞奔,工程将竣工,山势很陡峻”。这样的生字教学,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分得清楚,用得正确。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中,学生对于牧场的认知模糊,缺乏了解。虽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丝绒般的草原、天堂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但是学生对于草原不了解,当然对“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的长毛山羊”在草原上生活也就无法想象,如果能适当播放一些视频,那就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这篇文章开篇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总领全文,然后分写白天牧场的动物,接着写傍晚牧场的工人挤牛奶,最后写牧场的夜景。全文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循环呼应,使人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正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学生可以弄懂层次,了解文章结构,介绍一个古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5
《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是“牧场之国”的角度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课文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感悟语言的生动。
我在教学时,主要是抓住文章中出现四次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来作为文章的线索,通过有感情地、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的美。导入环节,我采用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牧场之国风景的向往从而揭示课题。
在细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体会牧场之国是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猪群的王国,体会荷兰夜晚的祥和寂静。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注意语调的轻缓急促,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对绵羊猪群这些家畜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发挥想象,选择一种动物来说说他们在牧场上想什么做什么,一来学生更能体会拟人手法在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二来学生更加能够体会这些家畜在牧场的悠然自得。这时学生就更能把心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从而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在交流第4自然段“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时,我顺势问“这些猪,可能在说什么哪?”孩子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荷兰真美,我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永远也不要离开。”“虽然别处把我当做又馋又懒的动物,但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我是这里的主人。”
每次欣赏完一幅画面后,我适当小结:“膘肥体壮的骏马,辽阔无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运河,这就是——”孩子们就默契得一起说:“真正的荷兰!”我不由地会心一笑。一年了,孩子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学风格,尽管曾经烦恼走思的'学生多,曾经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经为不写作业的学生生气,但毕竟,将近一年的相处下来,我们的磨合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我从他们课堂上高举的小手、精彩的回答、兴奋的小脸上都能读到他们对语文课的喜爱。
看来,教无定法。如果对一篇文章,教师真正喜欢,真正读透了,是能够发现许多“语文的事儿”的,当我们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融入教学设计,引领孩子们进行“感悟、朗读、积累、运用”的语文之旅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历程。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6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7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开篇,我激趣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屏幕出示的是什么食品,引出“荷兰豆”,简介荷兰豆,相机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外面的世界再好,也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然后再进一步引出课题。接着我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整体感知荷兰的特点,并结合图片展示荷兰的水之国、花之国的风景,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进步认知荷兰“牧场之国”特点的内在需求。
在教学这篇课文主体部分时,首先,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利用白板的注解模式板书到白板上。一会儿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
其次,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在总结拓展部分,我先出示生字词的复习图片,让学生巩固新知,并通过视频再次领略荷兰的'风光之美,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景倾倒,教室里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一节课下来,给人的印象是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多,启发还欠灵活。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指导做得不够到位。今后,我要在朗读指导方面多下功夫。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8
在教学第22课《牧场之国》时,课堂上我激励性的评价可谓热情洋溢。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课文时,我随即表扬:“你读的真好!”课后我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读得真的好吗?到底好在哪?
课文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一部分?”“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到河里游泳。”我听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反思: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我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结巴巴才读完这篇课文,教师还表扬“读得真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其实,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部分,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这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可以效仿那个孩子的说话的方式。可在原案例,由于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不负责任的。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9
5月15日的课孩子们和我都感觉意犹未尽。我们先谈“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通过预习课文,阅读“资料袋”,以及同步训练的课外语段,众说纷纭。然后欣赏几幅荷兰的风景图,让孩子们把荷兰的美誉对号入座。“风车之国”、“牧场之国”、“水之国”在孩子们期待的眼光中闪亮登场。尤其最后一幅郁金香的画面,让孩子们张大了嘴巴,我随机让他们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说说眼前的景色。“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花的世界”等词语从他们的嘴里蹦跳出来。让我不由想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样有这样的环节,当时五年级学生的表现也不过如此。
接着我导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独特风光。根据自读提示,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遗憾的是这个环节应该再节省些时间,因为预习已经相当充分了,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把朗读更多地放到后面的感悟和指导当中去。又是课堂机智,我把本来安排在最后的读资料袋,体会写法的环节调整到了前面。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之后,问:既然是总起句,就应该下文都围绕这句话写,但课文却只突出了哪个美誉?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思路相当开阔。王菲说:因为题目就是《牧场之国》。依会玉说:如果把花之国,水之国也写的话,课文就盛不下了。我马上抓住这个课堂生成:对啊,顺着她的思路想,我们常常说作文要注意什么?学生马上答出了:详略得当。我又引导孩子们朗读“资料袋”,了解荷兰“花之国”、“水之国”的特点。这样就等于整合了课堂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对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以及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对荷兰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我用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为主线,和学生一起品读2-4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让孩子们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理由,并进行感情朗读。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来给画面起名字。这是在讲《乡下人家》的时候用过的方法。当时学生就有“瓜藤攀屋架”、“鸭戏河水中”等很多富有童趣的表达。今天孩子们说出了“牛群嬉戏”、“牛的世界”、“生命的天堂”等后,我选定“牛的王国”板书,他们就顺着这样的思路,又拟出了“马的天堂”、“动物乐园”等画名。
在交流第4自然段的时候,我有意变化了说法,让大家谈谈感兴趣的动物,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他们读到“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我顺势问:“你们看见过猪吗?听过猪呼噜吗?”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这些猪,可能在说什么哪?”孩子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荷兰真美,我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我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永远也不要离开。”“虽然别处把我当做又馋又懒的动物,但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我是这里的主人。”
每次当欣赏完一幅画面,我适当小结:“膘肥体壮的骏马,辽阔无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运河,这就是——”孩子们就默契得一起说:“真正的荷兰!”我不由地会心一笑。一年了,孩子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学风格,尽管曾经烦恼走思的学生多,曾经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经为不写作业的学生生气,但毕竟,将近一年的相处下来,我们的磨合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我从他们课堂上高举的小手,精彩的回答,兴奋的小脸上都能读到他们对语文课的喜爱。
下课铃响了,我给孩子们放映几幅荷兰图片,一片“哇哇”的赞叹里,课就这样不得不结束了。
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把“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这个问题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画面,重点感悟几个句子,让他们对“自由王国”之一特点有更鲜明的认识,同时也更显得重点突出。今天的课堂尽管朗读和欣赏很充分,但还是有些面面俱到之嫌,讲读味道似乎过浓。对于昨天同步训练中提到的几个句子,就让学生说出修辞后,感情朗读即可,新的美句可以展开谈。
但反过来想,这样美的一篇文章,我是可以作为精读课文处理,或者就这样甩下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课下欣赏也未尝不可。毕竟我在这节课上联系“资料袋”理解第一自然段,欣赏第二自然段的修辞,第三自然段欣赏动词和四字词语,第四自然段进行想象说话,训练点还是挺突出的。尤其我今天上课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案,一些随机生成的想法,居然效果很好。比如我让学生谈“丝绒般的碧绿草原”还像什么?用镶嵌说话,给膘肥体壮换个词。都达成了语文的积累和应用的目的。而且学生欣赏美句,已经提升了训练层次,同时体现了自读课的课型特点。
看来,教无定法。如果对一篇文章,教师真正喜欢,真正读透了,是能够发现许多“语文的事儿”的,当我们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融入教学设计,引领孩子们进行“感悟、朗读、积累、运用”的语文之旅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历程。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0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伊始就出响了哑场,因为是在没有问题框架下进行阅读,孩子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这时,祝盈淮的发言启发了大家,他说,荷兰真美呀。一句话启发了大家,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看起来,这简单的一个美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初读课文,他们谈出了荷兰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
紧接着,再读文本,含英咀华。
程思元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提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非常精彩的问题——课文中四次写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自己的理解。原本以为他会逐段分析的孩子一时又哑了场。甚至,连我都被这个孩子一上课就抛出了本课的难点问题而措手不及。但是想一想,在《小英雄雨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些课文里,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经验,所以他们会一下抓住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也并不应该让我意外。反倒是我在教学预设的时候,没有对学情进行充分的估计,这才是我今后在备课中要注意的。
这个重量级的问题马上引起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孩子的热烈争论,刘义恺站起来说——请大家注意,这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后面的标点还不一样呢。可不是吗?一三四后面都是句号。第二个后面是冒号。这是一个多好的问题呀。它提示我们把目光引向作者文章的结构——一三四段是分总,二段的结构是总分。在这个问题上孩子们讨论的可充分了,以上的结论就是王欣总结出来的。飞黄腾达兄弟虽然不能从结构上来说明,但是他们说,一三四段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论。二段反之。这是从内容之间的关系上说的,我认为说得也很不错。
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抛出来了,但是体会荷兰的特点却委实不那么容易。孩子们在阅读第二段时就卡了壳。他们找出了三处拟人的描写,却读不懂这体现了荷兰的'什么特点。这时,聪明的马安君出场了,他说出了自由一词,紧接着,受到启发的孩子们有的读出了无拘无束,有的读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坚冰打破了,孩子们慢慢学会了抓住词语来体会荷兰的特点。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那么顺畅。我明显感觉他们在分析理解时候的节奏比第二个自然段快了许多。看起来,语文学习离不开字词这一砖瓦,这对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帮助。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请他们写一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看起来这个设计依然没有考虑到学情,孩子们书写耗时很长,虽然这是一个升华主题的很好的练习,但我认为一个小节就足够了。类似这样的读写结合点,我们经常进行,所以今天孩子们也算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在读懂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导学阶段。紧接着上一环节,我问,为什么荷兰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呢?
聪明的王欣说,因为作者写得形象生动。我立刻相机请他们找出写的形象生动的句子。孩子们找出了拟人的句子。我启发他们找出这样更多的句子。紧接着,我又请他们思考,是否还能找出一些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他们又找出了两处比喻句。这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畅。孩子们读懂了拟人比喻的表达效果,虽然我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两种修辞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表达效果孩子们已经懂得了。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更为精彩,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积累了哪些语言,打算怎么运用这些积累的语言?这是和原来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原来我很注重孩子们读文后的积累,但是从没有问过他们积累下来怎么用。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极了。但是这个环节还待思考,他们积累的大多是词,没有句子。我觉得还是我引导的不够到位。
因为下课时间已经到了,这节课缺少一个小组合作梳理盘点字词的时间。这还是因为预设不足的关系,以后要注意,可以在时间分派上做一个预设。这说明,在我的课堂上,一定还有一些并非核心的知识挤占了盘点词语的时间。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1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还感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厚积薄发,学以至用,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2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多,没有让学生自由选择画面进行教学。启发还欠灵活。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3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第一是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4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这堂课之前,开放月时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自己有诸多想法:比如对教学突破口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等。在教学中主要想贯彻这样的理念:
略去老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练习入手,省去了很多老师的讲解。如:老师出示动物的名字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发现“黑花白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牛犊、老牛、、骏马、绵羊、猪、小鸡、长毛山羊”等,让学生发现,动物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奶牛的种类多,数量多。接着我又利用一个词语搭配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动物不但很多,而且它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是牧场的主人。”从而深入课文,感悟动物们生活自在的句子,在品句读句的过程中,其乐融融。
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让你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的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地向往。于是,我就给孩子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孩子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整个过程设计围绕着“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锻炼或者展示的机会。”这样一个目标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自由阅读概括段意的训练。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展示的过程。也有学生课文资料搜集的汇报。通过这些环节的展开,不仅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而且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这份美丽的方法,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交流对文章感兴趣的句子的时候,老师的引导不够有条理,如果能够再组织的顺畅些,就不会凌乱重复了。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5
1、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荷兰有整体的了解。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阅读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启发学生想像画面,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自然风光美。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走在荷兰的牧场上,欣赏着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陶醉于牧场之国夜晚的安谧恬静之中,由衷地发出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5、本节课没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又没能在学生汇报时很好地进行引导,以致于学生的兴致不浓,回答问题不够整体、全面。
第五篇:《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的教学反思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往往是读着很美,但真正要说出美在哪,为什么觉得美就很难。第一单元的一篇《七月的天山》,同样是语句非常优美,读完之后都觉得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但几乎没多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那种美。也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侧重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