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23:5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反思》。

第一篇: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反思

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反思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节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的发展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与学生)、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流程、教学特色、反思等方面。

怎样教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读懂。其一:真正读懂学生。

直面学生现实,新课程理念一切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的起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扑捉教学的生长点。为此,建议:教学设计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第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第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铺捉巧用教学资源,抓住预设与生成。

其二: 真正读懂教材。

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掌握知识点是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了解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横向、纵向联系;其次进行教材分析,确立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点。

其三:真正读懂课堂。

首先是确立教学环节。包含依托原有认知,在操作中建构概念;自主探索尝试,对话中体会方法;反馈巩固,体会知识的美妙与神奇;课堂总结,梳理知识,提升认知。第二是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第三既要关注整体,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既要促进互动,又要提升思考(这是教学的本质);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关注生成。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作为教学的落脚点。

总之,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真正地做到三读懂,将三方面和谐地统一、协调于学生终生发展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化。所以,只有这样才能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

第二篇:有效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平移和旋转

科目: 小学数学 提供者:朱有志

一、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也是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教学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描述物体的运动,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首次教学平移与旋转,对它们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只要求结合实例认识,不进行抽象的描述,更不下定义。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图形应该是直线图形,而且是比较简单的图形。只要求平移一次,或是水平地左、右平移,或是 竖直的上、下平移。全单元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 一课时

单位: 宁国市青龙中心小学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举例、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掌握图形平移 的步骤。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借助直观以及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 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 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游乐园都有哪些有趣的游乐项目?运动方式的不同,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它们分类。总结含义。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做一做:老师用肢体语言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学生用书向不同方向做平移动作。

更能深刻的体会平移和旋转的含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通过讲解蚂蚁搬家,引导学生理解以点带面,通过找出关键一点移动的距离来判断一个物体移动的距离。

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

观察蚂蚁被搬家的过程,间接理解点带面的含义。

示,使抽象的空间思维变得 形象直观,是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

1、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提问上讲台完成;

3、独立完成汇报。

考、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悟明道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教学难点层层突破。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拓展和总结:放短片并讲解、做最后的总结。

生听并回答问题,有什么感想?

边,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巩固练习:给学生做评价和简单的讲解

七、教学评价设计

1、确定变化的始点和终点,对于学生学习对应点有好处,一个图形有几个关键点,应该是教师有效讲解的重点。

2、评议移动方向单一,应多方位的移动,要有方向变化。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移动中有更广泛的了解。

3、缺乏互动性,学生动手太少,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方面的感知。

4、要抓住重点词语讲解特点。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信息可能是肤浅的、表象的信息,教师要适时的提炼、加工,这就对教师的语言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最好能让学生做出平移后的图形,学生学习的方式应该多样,不仅仅是听和说的过程。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沿着一条直线有规律的运动叫做平移运动。

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中心有规律的运动叫做旋转运动

特点:围绕同一个点,到中心的距离不变

九.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我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归纳,辨别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的现象。具体做了如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十分重要。本课的设计从儿童喜爱的游乐场的各种玩具的运动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升旗、拧开关、转盘等。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和关心、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移一移、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问题情境化 体验猜想验证的过程

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数学探索的方法。

第三篇: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教学设计?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作为教者不仅要去研究教材,还要思考如何将教材的诸多内容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丰富内在情感,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践,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

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达到教学有效的境界。

在《观察物体》上课前,我进行了细致地调查,调查采用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

活动1:将学生分为8组,一组四人,分别站在桌子的4个方向,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顺时针依次调换座位,再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依次调换4次座位,重复刚才的问题)

调查结果:判断正确的有29人,占96.9%;2人左右区分不清,判断出现错误,占3.1%。活动2:观察水杯,然后给出从不同的方向拍摄的图片。(调查人数:8人)①(学生从正面观察水杯)你看到的水杯的什么样子的?选出正确的图片。

②(老师从侧面观察水杯)猜一猜,老师看到的水杯是什么样子的?请帮老师选出正确的图片。

调查结果:

①题完成较好,有6人能一次选出正确图片,占调查总人数的75%。2人经教师引导,可以选出正确图片。

②题完成质量不高,5人选择错误,占调查总人数的62.5%;3人选择正确,占调查人数的37.5%。

调查过后,结合调查结果我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中,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观察物体的方法,但具体生动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尽管不高,却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一些简单的观察要求。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语言表述有困难。在描述物体各部分之间关系时,特别是杯把在正前方时,学生表述不清。

2、学生从侧面观察能力较低,选择从侧面观察到的水杯图时,会有很大的困难。

3、由于一组四名同学分别从四个方向所看到的水杯各不相同,判断某一学生在其位置看到的图片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我及时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坚决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教师再相机指导;将机械地观察交流改为观察、交流、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肯定有着清晰、科学、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弄清楚教学目标问题。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确定在一节课中有所侧重地体现某一方面的目标。例如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乘法》,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例:12×10、12×30。

教者1:我认为目标只有一条,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所以,我挖掘了学生的基础。类如10×6,12×3进行练习,然后进入新问题情况,探索口算方法,从最后进行习题的练习中可以看出,目标达到了,学生口算正确率高。教者2:我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2)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并能自圆其说。(3)学生运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到每分钟十题。(4)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图意,提出想解决的问题,然后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圆其说。教者1重视了全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但我认为他的目标不够全面,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决不能偏向地认为会做题目就行。教者2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口算方法,主动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信心。

三、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有位教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在《认识时分》一课,我第一次教学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我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

第一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学生回答后板书:60分;

第二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

第三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

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3)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4)抓实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5)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8的分与合》的教学片断:在学习了8的分与合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将1至7七张数字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依次拿着卡片跑到前面,喊道:“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某个同学接着跑到前面,说:“你的朋友在这里,X和X组成8。”然后两个好朋友手拉手跳一圈。就这样完成7次,共用了六分钟。

原本说一次8 的分与合只需要片刻功夫,如此设计活动程序,却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师把这个练习的形式过分强调和美化了,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但它毕竟只是巩固8的分与合的一种手段而已。

(6)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

写教学设计,没有理论作支撑是经不起推敲的。有些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设计,而忽视其上位的设计,表现为一些教师不了解课程标准,不知道前、后学段的教学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因此,要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建构个人的实践理论,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一堂好课的诞生,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

第四篇:《有效教学设计》的反思观后感

观看“《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有感

今天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特级教师,小学数学领域的权威——吴正宪老师的《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录像讲座,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加深了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思考。

吴老师在讲座中首先提出对一堂课教学设计的要求,做到:整体把握教材——专业地读;直面学生现实——用心地读;动态生成的课堂——智慧地读。教师作为一个日渐专业化的职业,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把握,不仅要了解它从哪来,也要知道它向哪去,要整体的把握教材,建议老师们整体把握教材,比较不同版本同一知识点呈现的异同,既要纵向的联系,又要横向的比较,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教材。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吴老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上的较真与不较真,主张让学生“学不太严格的教学”,提出“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方面的问题。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学中是否通过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的反思与进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

追求高质量的教学质量、讲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换句话说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追求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讲求高效率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即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教学即使获得了暂时利益,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暂时提高了,但学生的身心疲惫,失去兴趣和热情,这不是我们提倡的“实效性”。教师要在单位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用关注学生全面可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按照吴老师的要求去做,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放飞思想。

第五篇: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蜂小:吴琼

在上级领导安排下,我于10月15日到凤岗县三小听一节语文课,执教人贵阳市某小学沈苏英老师,上了《爱之链》这一课,我听了这节课,受益匪浅。

一是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教学目标。沈老师在课前公开亮标。而我们的教师没有这个习惯,比如我们的诗歌教学,教师对课程目标应非常明确,即: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没有目标,教师讲什么,不讲什么,学生不知道,听课的教师也不知道。

二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问题。也许有教师说,课前不亮标是因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的确,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度预设,但并不意味着放弃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就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使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最具积极意义的因素。但如果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形式去生搬硬套,就会找不到方向;把满堂问当作是学生主体性体现就更是荒谬了。

三是课堂导入没有喧宾夺主。这堂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

千万不能“温”,不能“嘎巴”,起始阶段就要精心设计,亮闪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都能注意课前的导入,但许多教师的导入没有紧扣文本的主题与特征,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看起来学生动了,课堂活了,但质量却没有提高,这就是由于对课文本身的情境重视不够,力气花到了文本之外,事倍而功半。

四是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问题。课堂教师讲课不能超过2分钟应该说,这样的规定很有科学性。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有限的,教师要在40分钟之内把一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点要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一方面,不要寄希望于学生在一堂课内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解决,不要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

五是要不要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新时代的高科技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说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定要“为我服务、为我所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工具”的角色,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支持。我们要始终明确,教与学才是课堂的中心,一切技术都应为这个中心服务。所以,凡是教师自己能够不借助工具讲清楚的,就坚决不要用。

六是课堂教学需要留白。新课改为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在不是过去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标,对教材大胆取舍增删,在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上,更需“点到为止”,不应该生硬地“把窗户纸捅破”。很多问题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领悟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学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下载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有效教学被提的也越来越多了,这更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该怎样理解历史的有效教学,又该怎样的在......

    有效教学的思考

    “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于有效教学我想我是没有什么资格来谈的,一是因为接触有效教学的时间不长,也未有深入的研究。二是我没有什么出色的成绩。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樊月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读后感 ———关于“高效课堂”之反思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至今已有十年之余,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教科研的时髦话、流行语,“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文档

    学习《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 石兴凤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计划 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模式是有效教学理论走向实践的中间环节和关键环节,它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有效教学究竟怎样教?从何入手?怎么操作?有哪......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心 得 体 会中 宁 六 中 李 丹 凤《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 得 体 会 李 丹 凤 对于我,一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青年英语老师,深知英语教学突出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