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第12课《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闽教2012年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目标:
1.知道元件的三种类型及元件的具体构成。
2.明确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元件与形状呈现方式的区别。3.学会制作元件,调用元件库。4.学会新建图层。
5.学会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动作补间动画的创建。6.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重点:(1)学会制作元件,调用元件库,学会新建图层。
(2)学会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动作补问动画的创建。
教学难点:(1)明确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元件与形状呈现方式的区别。
(2)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微视频、电脑及Flash软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Flash动画作品,让学生感受Flash动画的精彩,激发创作热情。
二、概念学习:
揭题:第12课动作补间动画。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开阔视野”部分,并思考如下内容:(1)元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打开“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后,可供我们选择的行为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创建元件的方法有哪些? 2.引导学生按问题顺序发表自己的观点,适时进行评价与总结,并辅之以实例演示。
3.先用箭头工具选中某一形状,接着将该形状组合后,再次用箭头工具选中,引导学生观察两次选中时该图形对象呈现方式的区别。
4.小结:
(1)形状被选中后,该形状上布满着小白点。
(2)组合图形、用文字工具创建的文字以及用新建元件的方法创建的元件,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它们周围呈现蓝色的方框。
三、操作实践: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活动”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进行《小风车》动画的创作。
提供本课“微视频”,引导学生自己打开并观看“微视频”教学,运用暂停播放功能,分步制作。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暂停学生的操作,转播几位学生绘制风车的操作过程(方法各异),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继续修改动画,制作完通过快捷键(Ctrl+Enter)进行测试,并正确保存该动画。
5.转播几位学生的动画测试效果,并给予肯定及评价。6.小结:
(1)右键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快捷命令。
(2)先选中除最后关键帧之外的帧,再通过属性面板将“补间”设置为“动作”。
四、创新活动(教材第71页)
题目:打开老师提供的“车轮.fla”文件,调用元件库中的“车轮”,让车轮旋转前进。
任务说明与提示:
(1)制作“车轮”动画,可在发送的文件里直接制作,制作完成后直接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2)展示学生作品,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五、评价总结:
(1)引导学生填写教材第72页评价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完成教材第72页创新活动2的表格。(3)、总结梳理:通报学生学习情况。师生一同总结形状补间动画与运动补间动画的区别。
第二篇: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逐帧”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会与同学相互协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能够区分“逐帧”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难点:“逐帧”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能够较灵活地使用元件与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动画(“动作补间”动画、“逐帧”动画)、以及综合运用的动画。
学生准备:依据就近与互补原则,每4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并推选一名为小组长。
硬件准备:连接因特网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欣赏欣赏视频歌曲《大家一起喜洋洋》,播放综合运用动作补间与逐帧动画。
生:欣赏动画。
师:同学们,刚才那个动画好看吗?这部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呢?
生:好看,想做。师:那老师请同学们再看几个动画,请同学们思考它们都是什么类型的动画?(老师播放“逐帧”动画及“动作补间”动画)
生:欣赏动画,查看动画源文件。思考问题。
师:请同学们回答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动画?
生:口答,第一个动画是“逐帧”动画,第二个是“动作补间”动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在第一个动画源文件中可以看到在每一帧上都有不同的动画效果,所以说它是“逐帧”动画。而另一个动画源文件中,在属性面板中可以知道是“动作补间”动画。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请同学再仔细看属性面板中的“补间”选项,还有另一种补间──“形状”补间,这一种补间动画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精彩的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利用不同类型的动画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动画类型。)
二、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故事剧情一:羊村里的羊儿们为了庆祝大丰收,纷纷来到大草原。猜,最先跑来的是谁?当然是速度最快的喜羊羊。
制作动画第一集“奔跑的喜羊羊”。
师:在制作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
(2)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主要步骤是哪几步?(3)你怎样理解“影片剪辑”与“场景”?
生:学生大声朗读课本,并动手在课本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相关问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关键要把握好开始帧与结束帧的制作,然后在中间的过渡帧中选择“形状补间”动画即可。另外,影片剪辑元件是可以多次放在不同场景中加以运用的。
师:现在同学们能自己先尝试制作一下吗? 学生自主尝试制作动画,边看书上的操作步骤边结合计算机上的软件加以制作。
教师在课堂进行巡视,指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发现个别做得优秀的学生。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加以演示。
师:请几位同学来尝试演示一下你的制作过程好吗?
学生到教师机前来演示动画制作过程,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边说边操作,当遇到困难时请其他同学给予帮助。教师适机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点,如开始帧与结束帧的制作、属性面板中“形状补间”动画的选择等。
教师对示范操作的学生进行简单小结与补充,特别要强调有关操作解说方面的情况。
(设计意图:由刚才欣赏的动画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及自主探究尝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用语言表述软件的使用过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欣赏动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问题引导 层层深入
剧情故事二:现在草原上来了很多小羊们,可却不见村长慢羊羊?原来村长走得太慢迟到了。
制作动画第二集“迟到的慢羊羊”
提示:第一集中,我们在第10帧处插入结束帧,这次你试试如果在第40帧处插入呢?60帧?
师:刚才同学们都尝试制作了动画,并且也观看了几位同学的演示操作,但还有部分同学遇到了困难。小组合作完成时可以由一位同学提示操作步骤,另一位同学操作,其他几位同学在另外计算机上加以尝试。操作时,注意总结制作要点。
四、练而不厌 开放创作
教师依据刚才的自主尝试情况适当调整学生座次,进行分组布置各小组任务。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
师:进行各小组个别辅导。并观察各个小组进展情况。
师: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操作示范并讲解完成情况。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演示讲解,教师提醒其他各小组认真听讲。教师强调要点,并讲解规范用语。
师:刚才我们都看了各小组演示的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整地把这个动画做一遍呢?
生: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整动画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分解任务在半成品基础上完成各自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的方式,互帮互助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作品评价 交流提升
师:请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来汇报你们的成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体会。
生: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认真听讲,共同学习。
根据每组发言情况,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讲解。
师:现在在小组与小组间、同学与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生: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各小组的展示与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起始关键帧------------------终止关键帧
创建补间动画
第三篇: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
★ 让学生掌握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并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2、过程与方法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掌握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老师则层层递进地进行讲解并及时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
★难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熟练地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三、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四、学习方法
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五、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8单元《动画制作》第三节《制作基本动画》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地理解flash动画制作中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元件和图层在flash动画中的作用。但是如何能够制作出动画,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个未知数,并且也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因此本节课应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主动探究“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方法,从而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动作补间”动画》应有2个课时,而本节课就是主要让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个人认为图层与动画的结合放在第二课时更为妥当些。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小明同学制作关于郊游的flash动画。师展示动画,提问:在flash动画中,有哪几个对象在做运动?分别做怎样的运动呢?学生回答:有云朵、小汽车和风车。老师分析:位置移动,大小变化,旋转的效果,从而导入“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设计意图】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他们也可以做动画。然后进一步的分析动画效果,让学生了解“动作补间”动画可以制作出哪些动画效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授
任务1:制作云朵飘动动画。
让学生打开小助手文件,展示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三步骤:
(1)创建文件
(2)确定两个关键帧
起始关键帧 终止关键帧
↓
↓
起始状态 终止状态
(3)创建补间动画
老师以小助手上的三步骤为主线,讲解如何制作云朵飘动动画,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 能够理解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并进行模仿练习。
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并且每个组选小老师来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消除个体差异。
【设计意图】以云朵飘动为例,讲解制作方法。老师事先做好助学软件,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练习。然而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巡视时,可以适当的来选取优秀学生做小老师,来帮助其他的同学,消除班级学生中的个体差异。
3、巩固练习
任务2:请同学们动脑筋,小汽车又该如何开动起来呢?(老师事先准备好了小汽车元件素材)
小汽车的开动和云朵的飘动是一样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动画的制作,练习时可提示学生使用小助手文件。
老师可进一步设疑:随着小汽车的远行,是不是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呢?”让学生讨论探索改变大小的方式。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小汽车还可以如何开动,比如倒车等?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并让该学生上台演示讲解他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二次创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了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三步骤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探究动画制作技术的兴趣。让探究出结果的学生上台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4、探索发现
任务三:完成了云朵飘动和小汽车开动以后,风车的旋转又该如何制作呢?
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用任意变形工具对风车旋转,此时可以展示学生作品和演示学生的方法。而老师则提出有更好的方法,演示操作方法,提出属性面板中,旋转选项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掌握旋转效果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风车的旋转和前两个例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三步骤,就会很容易的想到,利用任意变形工具,将终止状态做旋转。然而,若是需要转一圈或多圈后,终止状态是没有变化,用任意变形工具就不容易解决了。因此,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旋转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旋转的制作方法。
5、小组合作,创作作品
首先让学生总结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并让学生讨论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可以做出那些效果出来。鼓励大家勇于探索。
让5-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制作动画。(老师事先准备
好五个福娃素材文件)
【设计意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以福娃为素材让学生创作动画,可以使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而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小组合作时,首先分组要明确,让每个小组先讨论本组选取哪个素材,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动画,然后再制作。使得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6、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首先让该组代表讲解本组的动画设计意图和亮点,然后让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老师总结。
在选取小组作品时,老师不但可选优秀的小组作品,也可选取较不成功的作品,让学生提出不成功的原因以及修改方案等。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动作补间动画》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动作补间动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元件和实例。能够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动画作品。【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动画的形式,初步感受制作补间动画的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回顾过去,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难点】
关键帧的运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文《动作补间动画》是flash动画的开始部分。教学中,为了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可以采用生活实例的导入方法。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准备一些照片来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家都带来了么? 【学生】利用照片自我介绍
【教师】大家介绍的太好了,老师也来利用照片介绍一下自己好么?……老师的自我介绍已经完成了。大家看,老师的自我介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呀?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是的,老师用的是电子相册,不但便于携带,而且有动画效果,更加吸引人。大家想自己做一个电子相册么,今天我们就利用刚刚学过的flash制作一个电子相册。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导入图片的方式
【教师】制作这样的电子相册需要哪些准备? 【学生】电子照片,照片的动态效果。【教师】怎么导入图片? 【教师】a导入图片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插入→新建元件→文件→导入 【教师】b导入图片为什么要新建元件? 【学生】元件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对象,将图片转换为元件方便后期多次重复使用。
【教师】c创建元件有哪两种方法? 【学生】方法一:从舞台上选取对象,然后把它转化为元件(第1课的操作方法);方法二:利用新建元件的方法,创建一个空白元件,然后在元件编辑区中制作或导入元件内容(本课的操作方法)【教师】d说一说你理解的元件和实例。
【学生】元件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对象,一般在库里。实例是元件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舞台上。
2.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教师】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 【学生】1)建立一个关键帧,将元件放在相应的位置(起始位置)。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2)建立另一个关键帧,将元件放在相应的位置(末尾位置),并且调整大小,透明度。
3)在时间轴两个关键帧之间创建动作补间动画。3.保存动画
【教师】保存后的文件扩展名是什么? 【学生】保存文件后的文件扩展名是fla。
【教师】保存的这个文件,我们还能够对动画进行观看和修改么? 【学生】fla文件,我们打开之后就直接进入了flash的编辑界面,所以可以对文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加工,但这并不是一个动画文件或者视频文件。这不是最终的发布,而是中途的保存。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制作一个用自己照片制作的电子相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制作。
【教师】利用动作补间动画还能够做出哪些相册的效果? 【学生】思考回答:让电子照片上下左右移动、变大或缩小、让照片翻转……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观察探究得非常认真仔细。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动作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
2.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动画,思考一下这些动画是怎么制作。
四、板书设计 动作补间动画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一、动作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 设立起始关键帧 设立结束关键帧 创建补间动画
五、教学反思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第五篇:flash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Flash中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一、课题:Flash中动作补间动画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动画的原理、Flash的窗口及基本概念、制作简单逐帧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基本动画》分为“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两部分,四个课时。而本节课则为“动作补间”动画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 “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也要为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以及遮罩动画的学习作一个知识铺垫,本节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技巧,经过前面几节课的演示学习与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逐帧动画“小鸟会飞了”等动画的制作,并且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独立创作了一些动画,直观的体会到了自己制作的flash真的“动”起来,这使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对动画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滋生了学好flash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2.让学生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学会设置“缩放、旋转”等选项,做出各种动画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旅游”这一话题导入新课,引出动作补间动画,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分解运动过程,理解制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性思路,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F l a s h技术手段,做出“小汽车会走了”动画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提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一个简单任务任务,找出作品不足,继续完成第二个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设计两个任务:
任务一:制作“会跑的小汽车”,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任务二:制作“小汽车真的跑起来了”的动画,添加图层,美化版面。
2、教学辅助演示与讲练结合。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操作和学生对范例的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恰当安排动手实践,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的知识和自我学习的技能。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大家知道我们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旅游吗?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光合谷”照片,介绍具体位置。引出“我们怎么去?”——自驾游,继续提问“你会开车吗?”,学生肯定是不会的,所以引出主题“我是小司机”——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旅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演示,初步讲授:
教师讲解:动作补间动画是flash的基本动画之一,表现同一个对象在场景中的运动变化情况。观看实例:会跑的小汽车。
讲解:什么是动作补间动画,操作步骤
动作补间动画,就是在起始帧上放置一个元件实例,然后在结束帧中改变这个元件实例的属性,再让Flash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值创建动画。只要确定了起始帧和结束帧的内容,那么Flash就可以把中间的过程补充完整。
创建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步骤:
确定起始帧:在时间轴面板上动画开始播放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一个元件。
确定结束帧:在动画结束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该元件的属性。创建动画:单击开始帧,在“属性”面板上单击“补间”旁边的小三角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动画”选项,即可建立动作补间动画
参照导学案的操作步骤:
(1)打开flash8,将素材导入到库中备用。(文件——导入——导入到库)
(2)将小汽车图片放到舞台上,时间轴里的空白关键帧自动转化为关键帧(确定起始帧)。
(3)在舞台上,把小汽车图片转化为元件,类型设置为图形。(在图片上点击右键——转化为元件——选择图形)
(4)在时间轴上45帧的地方插入关键帧(确定结束帧)。(5)再将所有帧选中,在下面属性面板中“补间”设置为动画。
(6)控制——测试影片。文件——保存。
(三)任务驱动,学生操作:
下面同学们就分组尝试一下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完成任务一。向学生下发“任务单”和“知识加油站”。展示第一个任务:模仿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会跑的小汽车”。
学生操作,制作补间动画。教师在巡视中回答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并注意总结学生在操作中的共性。
(四)层层深入,拓展提高:
学生根据操作提出问题:小汽车动起来了,可是很奇怪,轮胎却没动,看上去很假。根据学生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大家看到的小汽车没有真的动起来,动起来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轮子会动)
(教师提示)我们就让小汽车的轮子转起来,提示大家,在“属性”面板里有“旋转”方向,考虑汽车的前进方向,然后确定,让学生具体操作,参照“知识加油站”里的步骤和方法。
布置第二个任务:制作“小汽车真的跑起来了”的动画,添加图层,美化版面。学生继续操作,完善作品。
(五)学生演示,教师更正:
根据学生的操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例如:在整个动画过程中,轮子转的太慢,只有一周,轮胎层没有加锁等等。
教师讲解操作,学生认真学习,比较和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及时纠正。
(六)作品点评,总结本课: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flash中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注意两点:第一,动作补间动画的起始帧和结束帧都要是关键帧;第二,动作主体都要是元件的形式。
八、板书设计
Flash中动作补间动画
一、动作补间动画概念
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确定起始帧
2、确定结束帧
3、创建动画
三、注意:
1、关键帧
2、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