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篇)

时间:2019-05-12 23: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数学下公开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数学下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前张小学 高其斌

204年4月16日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前张小学 高其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页《有趣的图形之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这为以后继续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对于物体上有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并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学生在不经意间或多或少地已经了解和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因此认识这些图形的名称已经不成问题。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同时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新知识和学好数学的欲望,体会到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存在。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知道“面由体来“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合作。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owerpoint课件、电子白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模型。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的模型。

学生准备:长方体、长方体、三角体、圆的模型、纸、笔。展示点:在活动中突波重难点,在游戏和练习中巩固知识。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一节课啊,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来一起看一看是谁呀?

是谁啊?(机器人)

机器人介绍:大家好,我叫图形机器人。你们瞧,我是由几种不同的图形拼成的,这些图形都藏在你们学具老朋友身上呢?你们能帮我一起找找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吧。

师:机器人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吧。(出示图片)师:他说图形都藏在我们。。? 生:

二、摸一摸 师:这些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师:现在你们也赶快拿出来学具,一起来认识这些老朋友吧!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摸一摸它身上的这些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平平的。

师:放下,拿出我们的正方体,摸一摸它身上的这些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我们的圆柱,摸一摸它们身上的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

师:那刚刚我们摸了几个老朋友身上的面,其实啊,他们就是组成我们这个机器人的图形了。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把我们这些图形请到我们白纸上来,(做手势)你有什么办法?谁来说?

师:同桌交流来说一说你想的办法。生:可以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画。师:拿起长方体说。(哦,我们可以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画,请生到展台上来展示一下她的方法。)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还想到了其他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 师:他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把物体摁在沙地上印出图形,他的第二种方法你们平时有没有用过?

生:有,就像盖印章一样。

师:把我们物体的面涂上颜色,然后印在白纸上。

师:这几种方法都可以,不过现在,就用你们说的那种方法把这些面请到白纸上来,好不好? 生:好!

师:因为你们的学具有点小,老师准备了大一点的学具,两人共用,你们的小学具就可以送它们回家了。

三、画一画、认一认。

师:好,可以开始了,用彩笔来画,如果你已经画完了,你就帮助一下你的同桌。

师:好了的同学就举手我看一下,啊,这么多同学都画好了,那接下来这样吧,请同学们上来呀,把你们画的图形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有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机器人身上的这个绿色图形呢?(或者说成展示)

师:好,小康请你来汇报。下面的小朋友把笔放下,看大屏幕。

那个呀?指给大家看一看!师:好,这个图形你是从哪个物体上找到的啊?到这里来找给大家看一下。从长方体身上找到的,这个机器人身上绿色的图形,你们找到了吗?这个图形啊是我们长方体上的一个面,那它就不叫长方体了,它有它自己的名字,知道它就什么名字吗?叫什么?

师:对它现在叫长方形,是从长方体身上找到的一个面。非常棒,老师奖励一颗糖。

师:那他给同学们汇报了这个绿色的图形,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这个黄色的图形。赶快拿着你的上来。

指给大家看一下,你来看一下是从谁的身上找到的。生找了以后。

教师举起,问:这个是谁? 生:正方体。师:你是从正方体身上找到它的是吗?那你们是从正方体身上找到的吗?那它又有自己的名字。---正方形

对,它叫正方形是我们正方体身上的一个面。师:还有这个蓝色的图形谁来汇报一下。这么多积极的小朋友想上来。XX迅速的上来。师:是哪个呢?哦,这个画的有一点点歪了啊。师:那你是从哪个物体上找到的?这个叫什么呀?圆柱体的上面有一个圆圆的面,下面也有一个圆圆的面。从圆柱体身上找到了圆形。

师:大家看一看、绿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图形都找到了,还有哪个颜色的图形你们没找出来?

生:紫红色 师:刚才的3个图形都是你们汇报的,这个图形由我来汇报一下,好吗?

师:接下来,请看一下老师这儿有个立体图形,它叫三棱柱,你们看看他的身上有没有红色的图形?

师:在哪儿?请个同学来指一指。接下来请个同学帮老师把这个图形请到白纸上来。好不好?

师:谁愿意上来帮忙?帮老师把三棱柱上的图形请出来好吗?老师帮你摁着,你可以开始画了。请出来是不是我们机器人身上黄色的图形。

好了,拿走了。是不是我们这个黄色的图形呀? 生:是。

师:真是太谢谢你了,帮我们找出了这个紫红色的图形。师:我们紫红色的这个图形在三棱柱上找到了。生:他是三棱柱上的一个面,它叫三角形。

师:哎呀,今天,我们通过老朋友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另外的图形,咱们接下来一起认认他们吧。(组织学生收好东西)看哪一组小朋友的动作最快!

教室指,这个叫——————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长方体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呀?

生:

分别介绍这几个物体都是什么样的? 我们今天找出来的这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他们的名字叫平面图形。(13分40秒)

四、认一认

师:今天学的这些图形你都会认了吗?(会)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书38页,完成书上的连一连。同桌比赛看谁连的又对又快。

师: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生:1号图形是。。

全对的举手,看来你们真能干,把掌声给自己。(关上书)

不过我还想再考考你们,这一次,我要随便的画,看你们还认不认识?

接下来我要随便的变出图形,你的叫出他叫什么的名字哦。如果会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认真判断。

师:好,请坐下,接下来我要变一下。这样呢?叫什么? 师:看清楚老师要变一下它。

师:刚才聂老师把长方体转了几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老师怎么转,它都是长方体。(把三角形和长方体旋转)(顺序: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个是谁呀? 生:正方体。

师:正方体的身上有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师:哪一个? 生:正方形。

五、生活中的图形 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像我们正方体一样,从它们的身上都能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看看我们的教室,想想我们的生活中,你能找到那些物体的面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比如:我们现在这个教室的每一角落你都可以找一找)

先请一生示范:。物体的面是。形。再请3~4个学生说一说。(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那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图形。)

师:老师在生活中去找了一些交通标志,看看这些交通标志,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交通标志,你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发现?

生:这些标志的面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六、拓展

1、摸图形的游戏

同学们今天学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摸图形的游戏“。

先请一个同学来试着玩一次。哪位同学愿意来试玩一次。

生先说,摸到的是什么图形,然后给大家宣布一下,你摸到的是什么图形。

我摸到的是三角形,然后宣布说“这是三角形“(约7—8名学生)

2、数图形的游戏 师:这是谁呀?

生:你能准确的数出它身上的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吗? 生数,汇报。

七、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个图形,现在我们再来叫一下他们的名字,好吧?

我随便找哈。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四个图形,你们觉得有趣吗?下课以后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再去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还可以用淘气的方法印出我们的图形,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拼成像机器人一样漂亮的图画,OK?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的第20页。学习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教学过程:

一、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出示小朋友在操场上踢球的情境图)

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收集信息。

师: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 师:数学问题是什么?

(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取图片中的数学信息。逐步使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数数、看文字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三条信息,哪些信息是有联系的?这两条信息说的都是说的关于踢球的人数。要求“还有进人没来”,需要那两个条件?

摆一摆-----教师将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放在一旁。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教师小结:” 我们队进了4个” 这个条件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没有用的,是多余的条件。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根据问题或条件之间的关系,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与问题没关系,是多余的)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明确问题的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明白吗?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明图中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图示可能有

师:观察同学们画的图,尽管大家所用的符号和画图的样式不完全相同,但都表示的是哪两个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呢? 师:根据图,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用减法计算的道理。)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16-9=7(人)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意图:学生确定算法,列式计算,说明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3、回顾凡是,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1)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我们解答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生1: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生2:7+9=16(人)

(意图:培养学生解答问题之后要有意识的进行验证,认识到加法可以对减法进行检验)

师:同学们用加法验证了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2)回购反思,巩固解决问题的一班步骤与策略。

师: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分哪几步? 生:明确问题--提取信息--列算式---检验结果

师: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义,可以使复杂的问题更加直观变得简单了呢? 生:画图。

师:是不是我们找到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是,都要用到呢? 生:多余信息不用。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是,第一步要通过看图、看文字弄清楚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要弄清楚哪两个信息和问题要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然后通过画图或操作等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方法列出算式;第三部则要回顾检验解答的方法和结果是不是正确。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如何更准确的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计算出答案之后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选择相关条件解决问题。1)做一做

师:要求“母鸡有几只?”哪两个条件有关系?谁是多余的条件?

(意图: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呈现与例题的形式相同,是一个基本练习。进一步是学生明确问题找到多余条件。)

2、练习五的第题

师:观察同学们捉迷藏的图,用哪两个信息可以求出“藏了几人?” 四)全课小结。

五)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是问题变简单的好办法?(生画图)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公开课

一年级数学教学公开课

教案展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8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闯关游戏吧。

1、第一关,复习数的分成。

2、第二关,复习10加几。

3、第三关,填数、口算。(出示:想一想、算一算,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第四关,出示图形。

问:每个图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怎样加简便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例题图)

(1)问: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图意)

盒子里面有几个苹果,外面有几个?(指名回答)

(2)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加法)

你会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3)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4)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课件演示)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数一数。

b、9

+

=

10,10

+

=

13。

c、4

+

=

10,10

+

=

13。

……

黑板上再次演示移动过程。

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再放一个就够10个,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边演示边说(板书计算过程)。

(5)重点介绍凑十法。

(6)这里把4分成了几和几,为什么要这样分?

老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凑成10再计算,我们都知道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用“凑十法”去计算类似题型。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集体交流。

3、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生共同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2

先带领学生完成第一副图,然后让学生完成第二幅图,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提问:

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四、总结全课。

1、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运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2、揭示课题:9加几(板书)

五、游戏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4(蚂蚁搬家)

(介绍游戏规则:每块砖上都有数字,两块砖相碰,砖上数字相加,很快说出得数,才能继续玩。)

2、完成想想做做5。(吃水果)

课件出示:学生逐一说出爱吃的水果,计算水果后面藏着的算式。

问:你能将这些算式有序地排一排吗?(排一排)

问:你能说出和这里的每道算式相关的另一道加法算式吗?(指名说)

3、找规律,完成练习。

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问:你能根据9+4=13,直接算出9+2和9+5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六、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图片展示:

第四篇:一年级下数学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位置(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位置

1、小游戏:听口令,作动作

2、介绍小朋友位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他(她)在哪。

二、感知位置。

1、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个同学周围都有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2、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4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3、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根据老师的描述找位置、根据同学的描述“猜猜他是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两个维度描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生能准确而熟练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之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的位置,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前后的两个同学和左右的两个同学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让他们发现:左右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还是不够规范,在描述学生位置时应准确说明“从左(右)边数第几组”而不应用“从这边„„”“从那边„„”等等这样含糊的字眼,其实,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如教室里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本节课“位置”的教学,教材只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如“第几组第几个”(六年级还要学习用数对来表示)。但我们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在学生那里都是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导致大家所累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是差别很大,在整个教学过程和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参与,积极分享他的生活体验,知识结论,为促进课堂教学起了积极作用,但有些同学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认知,导致融入课堂环境比较吃力。所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在适时的点拔、提醒、帮助他们,但在课堂上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仍是我(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第五篇:一年级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2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3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准备课、认识图形

(二)5 2~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类与整理

5~9

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10~12

期中考试认识人民币

13~1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 16

找规律

17~19

总复习20

期末考试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准备: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认识图形

(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三、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

(1)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4题,1.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4.学生汇报。

四、总结归纳。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

《认识图形

(二)》第三课时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学具:一套七巧板。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

(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

(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

(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调分气球的过程)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六、课堂作业

1、做一做第1、2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练习二的第3题

七、思维训练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 有20条字谜,小朋友们已经猜中了15条,没猜中有几条?

八、课学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8、7、6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十几间8、7、6。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同学们会计算了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出示口算题,生抢答,师适时鼓励)

1、口算比赛: 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7+6= 12=10+()=8+()15=10+()=8+()

2、你们真是太棒了,算得又对又快。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十几减8.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看!熊猫老板在卖风车。(出示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熊猫老板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学生列式:12—8.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出来或画出来吗?小组同学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演示,教师观察巡视,适时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4、教师用课件演示“破十法”计算过程。

5、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6、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刚才我们计算十几减8和上节课所学的十几减9都是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都是先算10—8或9,这样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破十法”;还有一种方法,因为8+()=12,所以12—8=(),叫“想加法算减法”。破十法、和想加法算减法,都有它的优势,小朋友觉得哪种方法更快就用哪种。

7、小练习

教学十几减7、6

1、出示能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的图。你能从这幅图中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8+6=14 14-8=6 14-6=8

2、同学们做题这么出色,老师继续带大家逛游乐园,瞧,那里有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赏金鱼.(出示14页例3)鱼池里有13条金鱼,菲菲发现黑色的有7条,红色的有几条?你能帮菲菲列式吗? 13-7 明明发现红色的有6条,黑色的有几条?你能帮明明列式吗? 13-6 想一想,如何帮助他们二人求出得数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充分回答,体现算法多样化)

3、习题对十几减7、6.加以巩固。

三、巩固加深练习

1、找座位游戏。

2、我来考考你。把题写在卡片上,男女生随意指名互考,答对了给自己组加分,答错的给对方加分)

3、找朋友。(播放儿歌《找朋友》,教材16页第6题适当改改,找7男7女,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找到朋友)

4、教材17页7题、8题

5、智力冲浪

一个数加上7,它的得数比15小比11大,请问这个数可能是几?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2、()里应填几? 5+()=11 4+()=12 5+()=14 4+()=11 2+()=11 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例1: 12-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2)出示例1:11-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3)出示例1:11-3,11-2。

①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

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十几减5、4、3、2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三、拓展练习。

小明家买了12只小鸡,有5只小鸡在吃虫子,还有几只小鸡在草丛里呢?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1。

2、“做一做”思考题。

五、课后小结

下载一年级数学下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数学下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开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大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 执教者:张旋旋 班级:一年3班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1 《连加、连减》这课的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典型例题 小学教师:宁德富 例1.在○里填上“>”、“<”或“=”. (1)3角○9分 (2)4角8分○5角 (3)99分○1元 (4)2元○20角 分析:这是一组元、角、分单位比较的填空题.我们不能单纯根据数字的......

    一年级下数学《整理与分类》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有12大格,60小格,了解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正确读写钟面上的任何时刻。 3.培养学生珍惜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8和9的应用 单位:丰南区钱营一小 姓名:董淑娟 联系电话:*** 教材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56页、57页、61页。 教材分析:《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