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 口技 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口 技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的字词,翻译了课文,基本上了解了本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读这篇文章。背诵课文。
二、文章开篇有个字能统领全文,请找出来,文中处处体现了这个字。(明确——善)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写表演前的准备)
2、分析第二部分(第2、3、4段),齐读这三段。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深夜惊醒 由醒入睡 失火救火)3.第三部分(5):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四人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善)。
三、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否重复?
不重复,有呼应作用,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四、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 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
(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
1、分别用文言文和现代文把本文故事在校讲给小组其他同学听,回家讲给家长听。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第二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微课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敲门
面带微笑入场,眼睛直视前方,用余光看评委。轻放东西,开始板书题目。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2号选手,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草船借箭》,现在我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齐读课题。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请你说。(师点评:从你洪亮的声音中我听到了满满的自信与认真)(点评可以针对学习方法:不错,能抓住题目来概括)
2、周瑜佩服诸葛亮的什么?请你说,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对,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就是精明的机智、巧妙的计算(让学生说),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作好批注。好,开始吧。
师边巡观看边点评(东瞧瞧,西看看)
1、这个孩子很会读书,边读边勾边批注,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2、孩子们,咱们读文章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字,看你能读懂什么,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甚至可以抓住些重要的语句,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3、这个孩子也不错,不仅圈出了关键词句而且还有自己的感受,特别会读书
4、完成的的同学已经用他的坐姿告诉我了
(一)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谁来汇报一下,你找的是哪一句?请坐姿最美的静怡来回答
师点评:倾听是一种美德,很多同学学会了侧耳倾听。
1、师:我听明白了,你从大雾漫天这句,感受到雾大,能见度很低,生性多疑的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所以你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
师评价:理解得很到位,把神机妙算送给你(可删掉)。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好,请读。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让我们也跟着小老师一起读读,抬头,预备起。
1、师: 面对这场面对面都看不清的大雾,坐在船上的鲁肃和诸葛亮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请你说,此时你就是鲁肃,请带着你感受到的惊讶、吃惊来读读。
你的声音很甜美,若能再大声些就更完美了。再试一下?好,开始。
对,就是这种感觉。我们都来做一次鲁肃,带着惊讶、甚至还有一点点着急和害怕,来读一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起
师: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请你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点评:老师自叹不如你,你的表情就是在世诸葛亮(可删掉)。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到前面边来读吧。
你体会到他的心情是——非常高兴、十分自信、如愿以偿。
师:同学们,只抓住这句话,就认定诸葛亮神机妙算,我认为不妥。因为不知道是碰巧遇上了大雾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
最后一位同学,手举得最高,你来说吧。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师:我听明白了,你从“第一天不见”这句中体会到诸葛亮是算准了三天后有大雾。
2、师: 同学们,这句话我倒觉得有点啰唆,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就直接改成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就简单明了了。老:你认为不能改?为什么呢?
我听出来了,你觉得加上这两句话,才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直接说可能是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
师点评:你太厉害了,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思想家。通过你们的分析,其实诸葛亮是算到了——对天气(板书:天气)
你还要补充,请你说。我听明白了,你认为第一天第二天虽然说没动静,其实他心里一直盘算着,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
就请你带着胸有成竹读一读吧。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你才是真正的诸葛亮。(可删掉)
师: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都已经火烧眉毛了,诸葛亮还没有动静,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时候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谁的谋略高?谁的智慧高?这就是诸葛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妙不妙? 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齐读 学法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前面那句话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反映事实,这样一联系,就把他的神机妙算给体现出来了。
(二)知人心
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按照屏幕上的要求,用刚才的方法寻找前后两句话联系在一起能够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好,开始吧。
评价呀:这个小组讨论很激烈;这个小组用上了刚才的学习方法,真是学以致用;这个小组已经在开始批注了。讨论好的小组已经用他们的眼睛告诉我了,还没完成的小组,加油哟。(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请你说。
1、师:你找的是诸葛亮笑着说与曹操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这两句。从你的理解中,我听明白了一开始诸葛亮就预测到在大雾的时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到曹操听到擂鼓声和呐喊声时,就让弓弩手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 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引读)诸葛亮笑着说——齐读
2、理解“笑”字(是否有必要,我觉得是我们读者想多了,哈哈,一己之见)
师:同学们,我刚才数了数,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齐读
师:就两个同学笑了,一本正经那可不行,得笑出来,我们再来一遍,诸葛亮笑着说——(可删掉)
师:是啊,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
请你说。你认为在笑曹操雾大不敢出兵。
师: 你从“一定”看出诸葛亮对曹操了如指掌。这叫什么笑?请你说。不用紧张,再仔细想想。朗读:请你说。讽刺、轻蔑的笑,请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你有补充,认为他是在笑自己对所有人了如指掌,这叫——对,自信的笑,胜利的笑。
朗读: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你的意见是,认为诸葛亮在笑鲁肃,到现在还不明白他的用意,我告诉你们,这叫幽默、宽厚的笑。朗读:来,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是啊,这回鲁肃总算放心了。诸葛亮他还在笑谁?
请你说,你认为在笑周瑜。我听明白了,因为周瑜想害诸葛亮,而现在诸葛亮马上就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
师: 所以诸葛亮笑着说——起
师: 天亮就回去,回去干什么呢?对,交箭。
说话练习:诸葛亮会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说,请你说。
这种笑叫——对,会心的笑,自豪的笑。让我们把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齐读
师: 是啊,诸葛亮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并且知道曹操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且一定会是放箭如雨。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齐读
(3)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师:请你说,我听出来了,你从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及回来报告周瑜这两句,感受到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都督,结果鲁肃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好了。
师: 这说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对,了如指掌
你还有补充,请你说。你从“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我自有妙用。”这句读出了诸葛亮对鲁肃了如指掌,知道鲁肃会帮他准备借箭用的东西。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刚才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他算到了曹操、鲁肃、周瑜,这叫——对,知人心(板书:人心)
(三)知地理
(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你说,我听明白了,你觉得诸葛亮把船一字儿摆开,才能受箭那么多箭,后来又调转方向,这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场景的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说,对呀,的确诸葛亮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顺风顺水,这是诸葛亮算到了——对,——地理。(板书:地理)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齐读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同学们,通过刚才智慧的碰撞,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沉着冷静,那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将目光锁向第二自然段
请你说,诸葛亮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顾全大局。
请你说,你抓住关键词“军令状”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请你说,你从“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这句,体会到周瑜为终于有机会制诸葛亮的罪而感到高兴。看的出他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四、总结全文
回归板书:同学们,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成功是因为他,知人心、知天气、知地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宽广、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最终让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抄写本课的词语及预习20课。好,下课,请同学们休息。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完毕。
第三篇:《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完成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及文言知识复习;
2.能够流利顺畅地背诵课文和翻译句子;
3.发现并体会文中口技表演者表演的精彩和作者写作的精彩。
学习重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完成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及文言知识复习;
2.能够流利顺畅地背诵课文和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
1.发现并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彩,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2.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翻译课外短文。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导入:
师:在第一课时我们熟读了课文,按照文章情节发展注意了诵读的节奏语气,翻译了课文,并且留了背诵和整理文言文常规五项的作业。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口技》。关于课文翻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学习研讨
(一)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
师:不知大家作业完成如何?(课前即板书各项名称)请五组代表板书展示本文文言文常规五项的整理结果(代表为本组不常答题学生),另五组代表逐项点评,点评时需说清本项是否准确、完整,重点需注意什么。其他同学前后桌合作互批常规五项的整理内容,你认为有需补充、更正内容可直接用彩粉笔上来板书,有疑问最后提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板书约十分钟,学生逐项点评:此项整理完整正确吗?其中特别注意的地方?)
1.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2.古今异义词
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人有百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一词多义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手有百指指其一端
满坐寂然众宾团坐
4.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不能名其一处也 妇抚儿乳 会宾客大宴妇手拍儿声无不伸颈,侧目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省略量词)
(2)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3)固定句式
京中有善口技者(“有……者”相当于“有个……的人”)
师:我也整理了文言文常规五项,大家可参考一下。
(二)背诵课文
师:通过以上检查,我相信背诵课文的作业同学们也一定完成得很好。请十组代表齐背,同学指定课文段落(配乐),其他同学可以随之默背,并注意语音是否准确。(实现目标2能够流利顺畅地背诵课文)
(三)合作探究
师:原文中哪一词语概括表演者的表演?作者写作的精彩之处在哪?(从表演者表演和作者写作的角度思考)
师:表演者和作者是不是真在这些方面表现精彩,那得看证据,证据在哪?各组抢答,在课文中找到能体现以上精彩点的原文语句(按悬念、首尾呼应、生活逻辑、侧面描写、点评、节奏等方面各找一处,突破目标3)
师:正是表演者“善”,用悬念设置引起兴趣;用节奏安排调节接受者(读者)情绪;用生活逻辑构建了一个顺畅真实的故事;用侧面描写突出主体;用适当的夹叙夹议丰富内容;用首尾呼应让文章意犹未尽。所以表演抓住了观众的心,而文章则抓住了读者的心。
三、拓展延伸
师:都说学以致用,同学们能否运用今天所学读懂下面的课外短文,并完成自我检测;请结合注释,用连词成句的方法翻译,前后桌互助。
(原文、译文及检测略)
师:通过以上检测,特别是句子的翻译,你认为文言文翻译需注意什么?(学生小结)老师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文言文常规五项,比如倒装句翻译时要倒回来,省略句翻译时,要用“增”的方法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等等。
师:同学们在讲学稿上做笔记了吗?现在我们可以借助所学的文言知识,读一些课外文言文,充实自己,培养我们的文言素养。
四、作业
下面作业同学们可自选其一:
1.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那么除了口技,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民间艺术呢?
2.注意观察班中某位同学回答问题、诵读、歌唱表演或者打喷嚏等情形,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写100字左右的片段。
五、结束语
师:可能有些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深恶痛绝,如同《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最初对法语的态度,假设文言文失传,这将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不幸。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最丰富的宝藏,这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让我们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古为今用”,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六、板书设计(略)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第四篇: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积累常见实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积累常见实词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生字词:下面我们就来读这篇文章,读之前我们先解决一下生字词,幻灯片展示生字词,请一位学生来读,其它学生纠正,齐读。
三、初读,读准字音,读得沸沸扬扬。师: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就来初读这篇文章,两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的沸沸扬扬。学生自由读,大声读,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集体读第一段,要求大声读。读准字音,四、再读,读出层次,读出情境。师:接下来我们来读第2段,这次要求读出层次,提示一下,第2段分为两层,什么地方是第一层,什么地方是第二层,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下面请男生读第一层,读完后要不约而同停下来,女生读第二层,要不约而同接上。
学生读
读完后,请问男生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停,女生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接着读。
明确:因为前面是口技人模仿的声音,后面是在座宾客的感觉和赞赏。从描写角度来讲,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
师:那么大家再读一下第三段,上等这次我们再把要求提高一个等级,要求不仅要读出层次还要读出情境。大家自由读,体会一下,同组之间讨论一下,怎么样才能读出情境,提示一下,从语速、语调两个方面把握。
学生自由读,讨论。
请学生谈应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读。明确语速渐缓,读出夜深人静时的安宁。学生读,点评。
师:同学们读的不错,接下来同样的要求,从语速、语调两个方面把握,读第四段。自由读,同组讨论,体会。
学生自由读,讨论。
请学生谈应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读。明确“火起”要语调突起,语速渐促,读出表演情景中的混乱、喧哗的气氛和宾客们紧张、惊恐的情绪。
(生齐读)点评。
师:经过了第四段的惊心动魄,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正当观众们想拔腿跑掉时,抚尺一下,表演结束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读?
现在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段,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二、三、四段,完成下表
明确:
二、介绍正侧面描写:大家看看,这么多声音,可以说是最复杂的表演内容,最投入的观众。那么写表演就写表演吧,为什么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明确:侧面烘托口技者技艺高超。三、二、三、四段我们读完了,现在请大家读一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看看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这两段都交代了口技者所使用的简单道具 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侧面烘托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这么复杂的表演,观众的反应是这么投入,道具却如此简单说明口技者技艺高超,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就是表演者“善”口技。一个善字总领全文。为了表现口技者善口技文章不仅正面描写了表演的内容,也从观众和道具两个方面对口技者的精彩表演进行了侧面烘托。
描写人物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描写刻画。可以从正面对人物加以刻画,也可以通过周围各种不同人物的眼睛看、嘴巴讲等方式,从侧面起到烘托某个特定人物的作用。
比如我要表现我们班某某同学非常的优秀,我可以直接写他学习好、品德好、获得了很多奖项,这叫正面描写。我也可以通过同学、老师对他的评价来侧面烘托他的优秀。
小结: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先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
2.而后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这是侧面描写。3.课文首尾呼应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侧面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
板书设计: 作业:大练习册感知课文和精读课文部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这篇文言文首尾互应,运用了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先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
2.而后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这是侧面描写。3.课文首尾呼应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侧面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这节课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意。
二、学生逐段翻译,教师检查重点字词,明确译文。(幻灯片放映)
三、梳理时间词,掌握时间词的准备用法。这篇课文有很多时间词,同学们找出来填到下面括号内: 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四、古今异义。这篇文章中还有这些古异义词需要掌握的
五、词类活用: 六、一词多义: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妙: 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指: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坐: 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而: 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七、通假字 满坐寂然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作业:整理译文
第五篇:《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 学 设 计
灵璧县冯庙中学
陈昌明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
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情感态度: 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
教学重点:
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之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切的体会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口技表演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口技的艺术特点
二、教授新课。
1、作者简介:林嗣环
2、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己”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目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3)翻译课文。小组合作读译展示。其他学生纠错
三、学生齐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四、指名复述课文
说明:
1、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准课文内容。
2、教师应进行点评。
五、背诵课文2、3、4段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2、3、4段
说明:应要求学生朗读得生动,有感情。
二、研读分析
理解描写上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1.口技表演描摹了几个场面?请进行简略概括?
说明:让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意思对即可。
明确: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2.教师分发下列表格,要求学生完成。
说明:鼓励学生讨论、商量。场面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评论 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 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大叱
(一时齐发)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 由小到大
众妙毕备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 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
逐步变小 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起群乱 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突然变大 由少而多 由少而杂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三、齐读课文1、5段
思考:
1、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明确: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四、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 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 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 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五、体验反思
以观看电影、体育比赛或文艺节目、报告会等为题材写一个片断,刻画观众的神情 举止,要求抓住特征,描摹细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一、三题 板书设计
正面
口技→善
场面
梦中惊醒
渐入梦乡
火起群乱
声音
小→大→小→大
道具
一桌、一持、一扇、一抚尺 侧面
听众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意少舒,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