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专题、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看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孩子无不充满自豪的感慨。这样,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到书面,让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课外学习活动的配合中,学知识、长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多种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
⑴将大家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分别归为: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诗词赏析、饮食文化;
⑵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结合某一专题制定计划。
⑶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协助他们做好记录,帮助他们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2、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
三、汇报活动成果: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课本的第五单元,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居、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文化世界,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吧!(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二)大串门
在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后,我们就设下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实践章,同学们积极开展活动,搜集到了许多材料,了解到了不少知识,想不想把它们展示给大家看看呢?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组长介绍,师总结,并归类贴词卡;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1)风俗民情;(2)民间工艺;(3)诗词赏析;(4)饮食文化;(5)神话传说;(6)民族艺术;
三、聊天室
同学们拿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先相互介绍、欣赏大家收集的资料,然后小组协作,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整理,再商量一下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待会选出代表参加全班“大比拼”的展示活动。
四、大比拼
1、看来每组同学都是有备而来呀,那你们都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中华传统文化知多少”的大比拼现在开始!由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小组依次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等。)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折纸并赠送个人作品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朗诵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歌曲,演奏一段器乐,表演一段舞蹈;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传统风俗民情手抄报,介绍少数民族特殊的风俗等; 神话传说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学生以诵、讲的形式,介绍有关歌谣、民间传说等。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绕口令——报菜名、我说你猜等。担担面、麻婆豆腐、酸辣豆花、夫妻肺片、棒棒鸡„„ 饮食习俗 : 九大碗、罐罐肉、盖碗茶、鸣堂„„ [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2、播放课件,升华情感
师:刚才看了你们的表演真令我大开眼界,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也专门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课件展示其他能体现祖国传统文化的图片)
五、拓展延伸
1`、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欣赏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为了更好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张表格:
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调查表
第二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第三册)教学设计
《大学》第一章 第1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相应的语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2.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简介《大学》
(1)导语:《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那你了解《大学》多少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交流汇报。
(2)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补充简单介绍《大学》的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2.初读感悟
(1)出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3)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5)读得可真好,那么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你知道吗?默读原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道:主旨。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亲民:亲,通“新”,革新、自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6)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连起来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理解。小组汇报。
(7)学生交流反馈:《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旧习,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8)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9)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能读出感情吗?生自由读。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读水平?指名读,全班齐读。3.诵读竞赛
看大家诵读的兴致那么高,下面我们就来做做游戏,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1)同桌自由练习背诵,汇报。哪对同桌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练习成果?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2)老师想听听对于这段经典,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呢还是女生读得好呢?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3)看样子,大家已经熟记于心了,那我们来做接龙游戏。老师带头,知道的同学举手抢答。
(4)开小火车背诵。4.经典故事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明亮的;你用美好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美好的。《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你看,曾参对他的儿子这样说——
读“经典故事”《“宗圣”曾子》
七嘴八舌话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吗?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4.经典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5.国学点睛 这是《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的一个很好的栏目设计,可以让孩子熟读、了解,增加孩子的国学知识,提高国学学习的兴趣。
《大学》第二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拓展活动
1、读一读 学生小组探讨。
2、找一找 师生共同交流。
四、总结
《大学》第三周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大学》
三、四自然段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大学》
三、四自然段,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二、简介《大学》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大学》第四周 第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5页原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4课时
《中庸》第四周 第4课时
【教学内容】:《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教学分析】
《中庸》是国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背诵第一章的内容。
2、理解“天命、率性、、见、中、乎、节、致、和”这几个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的意思。
3、积累文言知识,把握第一章的意思,理解“中”、“和”的意思。
4、培养学生能学而置用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对知识能学以致用。【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齐背《大学》,引入学习《中庸》。
二、简单介绍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三、简单介绍《中庸》第一章,了解这一章的主题思想。
第一章是全篇的主题,正面提出了“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福了。
四、诵读训练
1、播放《中庸》第一章的朗读视频,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首先请同学们来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及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声朗读。
4、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播放《中庸》第一章的翻译朗读视频,理解重点词语。
1、小组合作理解第一章的重点词语。如“天命、率性、、见、中、乎、节、致、和”等。(学习方法指导:借助注释、听视频的译翻。)
2、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拔、补充。
(1)天命:天赋。(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4)见(xian):显现,明显。(5)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6)中(zhong):符合。(7)节:节度法度。(8)致,达到。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庸》第一章所阐述的意思。
七、师补充资料。(古人对中庸主题思想理解的资料)方式:在小组里说,同桌互相说,自己说。
八、尝试背诵。
九、学以致用。学生分小组讨论:
1、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
2、在生活中怎样做到不偏不离,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乘车、吃饭等)
十、小结
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相信同学们通过对《中庸》的学习和感知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
【教学内容】:《论语》第一章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2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后四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四、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 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 书 设 计
《论语》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三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王娜
第四单元 古乐神韵 第12课 古筝与《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乐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展示有关资料,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们。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搜集古筝相关资料和《高山流水》的相关故事。
2准备相关音乐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和相关图片
抚琴,吟曲,“高流水琴弄,明月清风酒一樽”。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形容乐曲高妙。
二、活动一 知识名片
古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该乐谱最早见于明代。人们为了纪念钟子期和俞伯牙的“ 知音”之谊,特地在月湖侧畔的小山上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并将这座小山取名为“碎琴山”。
三、活动二 我来说
1.小组交流之前查阅的资料互相补充。2.优秀代表到讲台展示。3.简单交流点评
四、活动三 博闻广记
欣赏视频《渔舟唱晚》,并说说你的感悟。
五、活动四 初显身手
听《高山流水》画出你想象的画面。
六、总结 感悟心语
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让我们懂得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古乐的魅力,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我们欣赏和传承。
第四篇:中华传统文化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展示: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四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大门,《孔子拜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盘古开天地》让我们感受到神话故事大胆而神奇的想象;《赵州桥》让我们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800多年前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现在就请唐璐扬同学带我们走进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1.一学生讲神话故事
2.课文只是学习语文的引子,想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眼光放到课外的学习中。有请唐敬月同学补充课外知识。
师: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分享。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出示课件,欣赏传统文化图片,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1.清明节
古诗: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扫墓、踏青:《清明上河图》就有清明节扫墓、踏青的描绘。这些习俗延续至今。3.端午节 古诗: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3.中秋节 古诗: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4.春节 古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中国还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积累背诵哦!
三、作业
搜集一个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实物等,把最想告诉大家的知识说一说。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 ”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八大菜系全部品尝过吗?哪些小吃是最心仪?风水知识了解多少?名胜古迹又去过几多?历代被封为圣人的有哪些人?名才女子的传奇故事听过多少?哪些历史典故让你毕生难忘?书法美术懂不懂得欣赏?天上星星的母亲是谁?第一首广告诗是怎么样的?你有没有看过花旗锁,吃过嫁女饼,坐过明式家具?五福临门是指哪五福?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清楚吗?看古装戏懂得每个朝代服饰区分吗?常常听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博大?怎样精深?以下就为大家一一揭开。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总目录)
第一篇、工艺品
第二篇、风俗礼仪和伦理美德
第三篇、历史人物
第四篇、民间表演
第五篇、饮食和服饰文化
第六篇、休闲健身武术中医和各行业
第七篇、美术书法和建筑艺术
第八篇、天文历法周易风水
第九篇、宗教哲学百家学说神话民间传说
第十篇、少数民族风俗和各地名胜古迹
首先奉上的是:第一篇、工艺品
陶瓷、唐三彩、珐琅(景泰蓝)、琉璃、玻璃、绢人、中国结、剪纸、铜器、玉器、金器、银器、珠宝饰物、宝石盆景、花丝、骨雕、牙雕、蛋雕、贝雕、犀角雕、泥彩塑、面塑、吹糖人、木雕、漆器、核雕、竹雕、藤编、草编、柳编。
第二篇、风俗礼仪和伦理美德:
第一章、风俗礼仪:
第一节、汉民族传统婚礼:
传统婚俗仪式 婚宴座位如何编排 一场乘舟过河而来汉服复古婚礼
婚典俗信 “回门”知多少? 一场读圣旨抛绣球拜天地的复古婚礼
第二节、婚俗典故:
入洞房是“黄帝”定的规矩 “蜜月”来自于两人的“逃婚”和“吃蜂蜜” 拜堂与洞房的典故 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婚双“囍”的来历 蒙红头与新娘 古代皇后的婚检
第三节、奇特婚俗:
闹洞房解衣扣 舅舅试新郎 一年只有两天可以结婚的占里人
童养媳 接亲拦轿(客家)典妻婚 壮族古老的抛绣球和“入赘” 先“嫁”后“娶” 交换婚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没鸡蛋不成婚 恋爱场所姑娘房 浙江疍民抛新娘 同床共枕过七关(他留人)“爱你就咬你”集体走寨觅知音 阴婚
马上求爱姑娘追 凉山彝族少女的换裙仪式和洞房里的打斗婚俗 偷鸡头与抬锅盖 抢亲婚俗 出嫁前夜睡草铺 恋爱“喝糖水” 树枝探姻缘和草鞋定终身 湖南嘉禾传统“伴嫁”风俗 江南婚习之分红喜蛋 诵唱颂歌的潮州婚俗 孩童时就订婚的浙江婚俗
第三节、新婚禁忌 婴儿三朝礼 做满月 满周岁的“抓周儿” 汉族家礼之笄礼 认「契」父母 做寿 新居入伙 公司开张
第四节、古代称谓解释 古代称谓习俗 古代年龄代称
第五节、古代家谱 族规十条 族禁六条 家规
第二章、伦理美德: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 《大学》 《中庸》 《弟子规》
第二节、古代名人传统美德:
训俭示康 窦谏议录 终身托付 贤达之士不弃妻 举案齐眉见道义 贤妻分家劝夫 孔子善待盲人和狗 救济乡里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太姒:徽音的承传 教子严慈有方 《闺训千字文》 慈心于物放海龟 继志显祖做汉书 永乐帝封翰林的启示 赵太后的眼界和心胸 第一等学问:临事肯替别人想 诚实守信的宴殊 杜暹西域埋金 清正廉洁 百善孝为先 二十四孝图文故事
第二节、古人见面礼仪 古代礼仪用语 如何跪坐 孔子尊师 孟母教子以礼
第三节、处世之道:
《忍 经》 《处世真诠》韩湘子 《太上感应篇》《济公**圣训》 《说苑粹英》 《朱子治家格言》 《格言联璧》 《名贤集》
古训:丈夫应该如何对待妻子 《增广贤文》 《金人铭》
《诫伯禽》 座右铭二则 《九诫》 《女诫》 女训 诫子三则
《东方朔诫子书》 司马光训子孙 家训 省心杂言 官箴
敬恕斋铭 西山政训
第六篇、休闲健身武术中医和各行业:
第一章、民俗竞技:对弈(象棋围棋麻将)放风筝 踩高跷 踢毽子 抽陀螺
第二章、猜谜语 吟诗作对 赏花灯 赏鸟 赏石 庙会
第三章、武术健身:
第一节、少林功夫: 少林七十二绝技 少林十八门
第二节、武当太极拳
第三节、中国武林门派套路 十八般兵器
第四节、健身: 《易筋经》 五禽戏 武术气功
第四章、中医:
第一节、中医常识 古代名医 医疗扁方 中医典故
第二节、养生文献:《黄帝内经》 七情致病理论 孙思邈养生法 《彭祖摄生养性论》
第五章、行业: 行业习俗 黄河商十诫 各行业守护神
第七篇、美术书法和建筑艺术:
第一章、美术书法:
国画书法、古代书画家、敦煌壁画、唐卡、芦苇画、麦秸画、叶画、扇面画、年画、内画、铁画、刺绣、缂丝、屏风、匾额、石雕、墙雕、文房四宝、书桌用品。
第二章、建筑艺术:
宫殿、园林、寺、道观、庙、院、塔、祠、陵、堂、关、楼、阁、坛、台、馆、亭、牌坊、桥、廊、垂花门,屋檐,民居(四合院、蒙古包、窑洞、阿以旺、徽州民居、碉房、竹楼、客家土楼)、家居
第八篇、天文历法周易风水 :
第一章、天文历法:
第一节、二十四节气 十二生肖 天干地支 黄历与皇历
第二节、传统节日: 节日风俗 节日典故
第三节、古代天文仪器 古代天文地理学家
第二章、发明创造: 航海技术 成就事业的古人、第三章、风水八卦周易:
第一节、风水:风水原则 家居风水 办公室风水 《相宅经》 点穴寻穴
第二节、八卦:河图洛书 八卦 太极 阴阳 邵雍《梅花易数》
第三节、周易: 《周易》 易学故事 五行学说 古代易学高人
第四章、民间禁忌:
第一节、葬礼禁忌 扫墓注意事项
第二节、搬家禁忌 节日禁忌
第三节、房事禁忌 孕妇、产妇、生育的禁忌
第五章、民间方术: 古代解梦 古代医学祝由十三科
第九篇、宗教哲学百家学说神话民间传说
第一章、宗教哲学:
第一节、道教: 《道德经》 道教人物 道教圣地 道教故事
第二节、儒家
第三节、佛教:《金刚经》佛教人物 佛光 舍利子 十八层地狱 佛教名山 佛教故事
第二章、百家学说:
阴阳家 法家 墨家 纵横家:《鬼谷子》 兵家: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第三章、神话民间传说
第十篇、少数民族风俗和各地名胜古迹:
收集清末之前的全国各处历史重地,古代名人故居、名山重镇……在领会以上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去观赏各地名胜古迹就容易体会其所代表的历史意义,艺术表现手法,事件的来龙去脉,全方位领略各种文化内涵。
以上纲要会逐一介绍并配合一定数量赏心悦目的图片。如果对某些内容较熟悉,可根据目录在大概页数位置就可找到想看的章节。希望有识之士前来补充,大家在这里互动交流,休闲娱乐,扩阔视野,增广见闻。当去到第十篇时,欢迎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之人士和爱好旅游者提供各地名胜古迹资料,大家齐来参与,与众同欢游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