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19-05-12 23:4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圆柱体实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使全体学生经历从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2.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及侧面展开图形状及其与圆柱体的对应关系,并能够对一些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或实验验证。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圆柱体实物及纸、ppt 课件等。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正方体模型。

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方体,他们都是有哪些平面构成的?你都知道它那些方面的特征?

2、正向大家所说的一样,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形体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它的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以旧知做铺垫,明确本节课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出示实物,探索特征

1、同学们我们手中每人都有一个圆柱,首先谁能说说圆柱有几个面?

①引导学生说出3个面。②师板书③让学生摸摸曲面感受一下曲面。

2、让学生说说两个底面是什么关系?你怎么判断的?①量出直径或半径证明②用实物中的圆比比③出示课件看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圆完全重合。进一步推出圆柱上下是一样粗。

3、展示ppt 说出圆柱的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是无数条。

4、圆柱的曲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呢?

生通过滚一滚,卷一卷,想一想。

生汇报结果,师通过ppt展示总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利用化曲为直的的方法得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5长方形的长是什么?宽是什么? 生讨论,师出示ppt 总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丰富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

三、圆柱的生成。

1、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那么你能把它卷成圆柱吗?

生说说。师总结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能算一算圆柱底面的直径是多少吗?出示ppt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并感受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泛应用。结合电脑演示,是教学更加直观形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逐步认识了圆柱体,我们都探究了圆柱体哪些方面?对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仿照附页,用色卡纸做一个圆柱体,并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六、板书设计:

底面

2个

圆形

完全相同

平行

圆柱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有无数条 相等

侧面

1个

曲面

展开后是长方形

长=底面周长

宽=高

第二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 刘震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张绪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片、一个圆柱实物.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几何体呢?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生]长方体、正方体.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列举现实中的实例.

[师]那同学们看下面的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使用投影仪放映图片:圆柱电池、蜡烛、岗亭等)

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上面这些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二、讲授新知

1.认识圆柱

[师]从上面的图形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生甲]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

[生乙]上下两面中间类似个桶状.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它们就类似这样的图形:

[师]归纳出这样的图形,我们就称为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

2.圆柱的组成

[师]观察圆柱,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学生观察,思考.

[生丙]上下两个面

[生丁]两面之间是个曲面.

教师活动,拿着实物给学生演示圆柱的各组成部分: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特征

学生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观察、动手:

①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②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③用双手摸侧面.

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想一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现在我们动手做个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分组活动,把圆柱把地面剪下来,然后沿侧面剪开,然后把它展开.

[生]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师]那长方形的长、宽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继续探究.

教师总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随堂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3.用硬纸作一个圆柱,然后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一、导入 圆柱的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

二、新课

三、练习

圆柱:

圆柱的组成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主要内容是对圆柱的初步认识以及圆柱的组成与特征,教学时首先通过学生以前所学的几何体导入课题,再通过实物展示得出圆柱的概念,最后通过观察发现圆柱的特征,以及动手实验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一些关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教 学 反 思

侯小国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

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授之以渔

侯小国

走进了新课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的一则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容易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述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渔夫的苦恼不正是我的苦恼吗!为什么我认真地备课,辛辛苦苦

地上课,教学重难点千叮咛万嘱咐,学生却不领情呢?新课程标准为我指明了方向。英语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有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中西方文化差异、健康的人生观、终身学习等,特别强调人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强调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今后教学我主要从学习策略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

一、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

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自己学习策略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创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这就是“授人以渔,终身得鱼”的道理吧!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余地,顺着他们喜欢的方向前进,他们才会不自觉地坚持走下去。就像人类需要改善居住的环境,大的房子活动空间就大,就更加舒适、自由。孩子更加向往自由,更喜欢无拘无束。

2、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学生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不知不觉地感知和操练。例如: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学生本来是勤学好问的。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手段、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4、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不确定,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和别人商议、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为他们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保障。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死抓学生,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学生将来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给掌心的沙子留点空间,也许就不会有沙子从指缝漏掉了。

学习心 得

侯小国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我感慨颇深。我对自己的过去做了深刻反省,深入反思。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师德师风推进年整改活动中,认真做好师德心得体会、学习阶段总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自己工作。并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了深入的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杜绝严重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树立起良好师表形象和教育形象。然而,在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1.专业知识不够完善,教育技术技能依然需要继续学习改进。2.教育事业不够坚定,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放手地开展工作。3.对学生的思想及原有素质等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在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上不能得心应手。

4.加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还不够。5.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即自身的素质建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不足,仔细审视、深刻反思,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归结为:在教学活动中缺乏自主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以往的学习和实践中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在生活与事业中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过多强调道德修养与品行陶冶等问题,虽然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个人认为不够坚定。

三、整改措施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特为自己拟定以下整改措施:

1.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技能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树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反展步伐。要做好这一点,我必将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更好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从身边、从生活中学习,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更好的学以致用。

2.教育思想方面

在开展师德师风推进年活动之前,我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够彻底,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可能会存在“教书匠”的自我称谓。既然学习了教师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我就应该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一定会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进一步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

3.师生情感方面

一位成功的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与学生情感的融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对学生的人格保持尊重,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平时注重心灵的沟通,让我和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身心愉悦、心灵舒展。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会时刻做到关心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因材施教。

4.自身方面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业务不精的教师只能是误人子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中,我会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学高为师,终身学习,时刻受教。

5.“德”“风”方面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品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对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仪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今后的教育事业当中,我会注重自己的素质培养,真正做好学生的楷模。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内外在兼修,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的来说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把学生、学校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平时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端正的行为作风,给学生、给社会做个良好的典范。

第四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2.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关于立体的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的模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初步感知圆柱体。

(1)课件演示:旋转门的图片。

(2)引导联想:旋转门旋转起来会形成什么形体? 预设:旋转门转起来会形成圆柱体。

(3)提出要求:请你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粘在小棍上,快速搓动,看看形成的是什么形体?

(4)演示交流。2.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借助实物,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圆柱体的特征。1.借助实物,认识圆柱的特征。

(1)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初步感知圆柱体的特征。提问:在生活中你发现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 预设:茶叶桶、胶棒、楼梯铁柱······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柱体是什么样的。预设:有两个圆形、光滑、能滚动······(2)借助实物,初步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提出要求: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学具,并结合教材例1,在小组内说一说圆柱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表面上有什么特征。

(3)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的自学的成果,并相机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问:圆柱的特征你发现了吗?老师要通过几小题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4)出示填空题,指名回答。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②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③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两个底面完全相等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证明一下吗?(预设:画—剪—比;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看是否重合)板书:圆柱体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1个侧面——曲面

(5)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圆柱体,试着说明理由。使学生巩固对圆柱体特征的理解。

1.下列图形是否是圆柱体?试着说明理由。(×)(×)(×)(×)(×)(√)

2、认识圆柱的高。

(1)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提问: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追问: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预设:圆柱的高矮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系。追问:你觉得什么是圆柱的高呢? 预设;①学生动手在模型上指出高的所在;②两个底面之距离。

(2)课件出示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3)提问:请你在你的圆柱模型上画几条高,并测量他们的长度。还能不能再画一条,长度又是多少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长度相等。

(4)课件出示放置不同位置的圆柱,指出它们的底面、侧面、高。

通过本题是学生明白:不管如何放置,高都是指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圆柱的离地高度。

(5)课件出示圆柱上画的四条不同的高,判断哪几条才是真正的高。

3.下图中用h表示的线段,是否是圆柱的高呢?ohhhho 通过本题巩固学生对圆柱的高的理解。

(6)提问:在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硬币的高叫(厚)钢管横着放高叫(长)圆柱形的水井高叫(深)

3、整体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提问:现在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4、探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1)认识侧面展开图。

提问:圆柱的侧面是个光滑的曲面,如果把它剪开猜想一下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预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圆柱的侧面。学生演示,并说明自己剪开的方法。同时强调如果沿着折线或者曲线剪开还会得到不规则的图形。(2)探究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思考:剪开侧面后得到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吗?把这个图形重新包在圆柱上,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演示。

预设: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圆柱的高。(3)出示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圆柱体。

提问:把我手中这个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能得到什么图形呢? 预设:长方形

正方形

验证猜想:请学生动手剪开侧面。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预设:柱的底面周长=高

(4)提升认识:看来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会得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课件出示)

1、下面是同一个圆柱的展开图,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展开的?

下面是同一个圆柱的展开图,说一说每个图是怎样展开的?

2、填空

(1)把圆柱体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2)()和()相等的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3)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高是12.56厘米,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

3、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26.2843343432022(√)(×)()×

四、课后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

第五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体。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交流、合作,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推理过程及计算方法。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

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谁能说出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答)学过的立体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共同进一步研究一种新立体图形(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

动手操作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

学生汇报

2、观察多媒体和手中的实物,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说一说 圆柱体的特征。

指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

3、我们对圆柱体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那么你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体呢?

多媒体出示

4、小组动手操作,制作圆柱体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体的特征,现在请大家根据你掌握的这些知识,小组合作做一个圆柱体。

强调:小组合作时要注意,先讨论出你们小组的制作方案,再开始制作。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在你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首先想的是先画出一个圆,然后根据圆的大小确定一下侧面积的底面周长,侧面积有可能是正方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不管是什么形状,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在你制作的过程觉得圆柱体的高矮、粗细和什么有关系?

三、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3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0厘米,高6厘米,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圆柱体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同学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加以利用。

下载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红石学校 尹旭明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建设小学 陈惠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罗逊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材分析:《圆柱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使学生经历圆柱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