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纲要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徐金萍
米丽欣
王延文 教学材料:语文课本 课程类型:课本剧改编 授课时间:一学期 授课对象:
7、8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课本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要求。
2、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表演能力。
二、课程内容
《学习编演课本剧》《威尼斯商人》《皇帝的新装》《石壕吏》《散步》 《羚羊木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杨修之死》
《阿长与山海经》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师生交流,了解学生在自编自演中存在的困惑
2、教师设计,学生主持。本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生观看课本剧表演。
4、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展示课本剧成果
四、课程评价
评价形式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
《威尼斯商人》课本剧教学设计
宁安市江南乡江东学校
米丽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话剧戏剧矛盾及戏剧情节的构成。2.培养学生改写剧本,理解剧本,表演剧本的能力。3.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4.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
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形式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课本剧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导入。你想做演员吗?你想做导演吗?“梦想剧场” 让你梦想成真!
2.投影“招聘启事”。3.应聘导演陈词及答辩。
4.欣赏红、蓝双方演员的精彩课本剧表演。5.请学生评委就双方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点评。6.请评委公布比赛结果。
7.结束语。感谢我们的演员,感谢我们的评委,真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当好角色,演好自己的人生。欢迎大家下次再到梦想剧场做客.教学反思:
1.戏剧作品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戏剧作品欣赏,诚如课标中所说的那样:“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能把戏剧作品简单处理成戏剧知识的例子,把作品教学处理成基本常识的教学;而应该在欣赏之中渗透有关戏剧知识。
2.塑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依靠合适的教学材料,更要依靠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为后者提供基础,后者极大地能够发挥前者的教学价值。要大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上寻求突破,“梦想剧场”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它立足于教学材料本身的特性。这样的方式方法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和突破。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
《羚羊木雕》课本剧教学设计
宁安市江南乡江东学校
徐金萍
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改写剧本,理解剧本,表演剧本的能力。3.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4.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
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形式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课本剧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导入。你想做演员吗?你想做导演吗?“梦想剧场” 让你梦想成真!
2.投影“招聘启事”。3.应聘导演陈词及答辩。
4.欣赏小组合作表演《羚羊木雕》。
5.请学生评委就双方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点评。6.请评委公布比赛结果。
7.结束语。感谢我们的演员,感谢我们的评委,真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当好角色,演好自己的人生。欢迎大家下次再到梦想剧场做客.教学反思:
《羚羊木雕》一文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围绕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写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讲述的是“我”把父母从非洲带回的贵重工艺品--羚羊木雕送给了我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知道后,硬逼“我”要回来,“我”出于无奈,只得要回了木雕,并对自己的反悔感到很伤心。出现这样不愉快的事情,父母、子女谁是谁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父母心目中特别珍视的羚羊木雕,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不是很充分,不够尊重孩子友谊,在利与友谊的天平上出现了倾斜,孩子不得不服从父母的安排,心灵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作为子女来讲,也有有教训可吸取的。从小不懂事,事先不征求父母的意见,凡事不与父母商量,擅作主张,做法毕竟也有欠考虑和不周全之处,也是造成这一不愉快事件的因素。
那么,此事如何才能左右兼顾呢,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畅所欲言,在导入时,让学生从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谈起,启发思考化解矛盾方法,引出课中的话题,学生有的谈和父母的矛盾,也有说老师和同学的矛盾,很真实,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兴趣浓厚。
在解决本文矛盾冲突中,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故事情节,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学生表演自然。
我抓住这个表演时机给予适当的指引,告诉他们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应当怎么样支处理,使学生从文中有所感悟,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合作、表演这一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也使整个课堂变得有趣、热烈,学生在体会着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的同时,有所收获,试想,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坚持做到这些,那么,上课也会成为一种精神享受的。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 《学习编演课本剧》教学设计
宁安市江南乡江东学校
王延文
活动目的 :
1. 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改编《皇帝的新装》
2.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确定导演,演员和剧务组等人员;进行排练。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回家阅读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上课带第7册语文书准备改编《皇帝的新装》。活动步骤 :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课本上有不少课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如果我们在理解课文、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把它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使课文人物再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很有意义的。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编剧,写写剧本。
二、学习剧本的一般特点。
1、师生共同研究《皇帝的新装》剧本,了解课本剧的特点和改写要求。
2、师出示《皇帝的新装》改编后的课本剧。讨论课本剧的特点。(1)编写课本剧,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改。
(2)课剧本必须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的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空间的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来。因此,它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也不能过多。第一次学写课本剧,可以截取课本的一个片断进行编写。
(3)剧本的语言主要指台词。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语言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还要求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适合于舞台表演。(4)在编写时,还要注意舞台说明和舞台提示。
三、师生共同改编《皇帝的新装》
1、讨论:这一部分哪些内容可以进行改编?为什么?
2、师生合作,把第一部分改编成课本剧的第一幕,交流评议。教学反思:
编演课本剧,它既能使学生形象、直观、立体地透视课文,深入地把握课文主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正好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
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形式新,提高了学生兴趣。
2、内容新,打好了语文基础。
3、表现新,提高了学生能力。
4、思维新,增强了创造能力。
编演课本剧同进又是一种审美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在编演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睿智。尤其是编演文言文,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会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与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溶为一体,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啬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见解,要给学生张扬个性、凸显睿智的空间,让学生走上舞台,演绎生活的精彩。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二篇: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发课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实用性为目的
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创的佳谣,在整个课题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内容是学生喜欢的,有实效的,并探索出一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在琅琅上口的童谣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当学生创作的童谣再回到学生的手中,他们诵读,传阅,再创作,育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
(二)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的开发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都是些学生喜欢乐见的东西,丰富有趣,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实际,不仅不会当成一种负担,相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泼校园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生活的再认识,新童谣来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失为一条创新思路。
(三)贯彻学生主体性
课题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和调控,解决一些学生不能解决难题,保证了课题有序、有效性。除了确保学生主体性,更重要是使用中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享受者。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新的创意。
(四)突出课程的持续发展
课题坚持生成发展观,做到无形无本是前提,有形有本不定型。童谣内容上涉及安全、卫生、礼仪等各方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随着征集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主题,不断补充丰富已有主题的内容,开发挖潜促使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促使课题动态发展,滚动前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创编童谣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身边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传唱童谣,儿歌获得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2、亲近、欣赏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良好行为规范。
(二)提高目标:
1、了解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为规范,发现身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习惯;感受各行行为习惯或规范对人们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加以总结。
2、在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编童谣,掌握创编童谣的技巧,并通过传唱童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体验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激发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开展创编和传唱童谣的活动。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童谣教学活动的研究
设计和开展童谣诵读和童谣创作指导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童谣,初步掌握童谣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在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童谣操的创编
创编童谣操,使学在日常的做操过程中,内化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童谣选编创作
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逐步积累童谣素材,形成富有特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童谣集。
(五)加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文学素养,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不良现象。
3、根据搜集的资料,尝试用童谣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总结。
4、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5、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发现环境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6、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汇集童谣创编成果。
7、围绕发现的重点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结果、设想解决办法并通过童谣形式进行叙述。
8、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在校园、社区展示童谣创编成果
9、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10、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12、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五、课程的实施
(一)第一轮: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童谣收集活动;
继续充实整理图书室的书籍,建立了童谣书籍专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共同收集童谣,在收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认识童谣,对童谣产生兴趣。
2.童谣朗读活动
教师对收集到的童谣进行分类整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童谣的诵读活动。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童谣,感知童谣的语言、韵律、特点、内容、形式,为创作童谣打下基础。(1)保证时间,每天的早读为童谣的诵读时间,加强检查,给予保证。(2)保证数量,每周背诵两首童谣。(3)建立童谣诵读记录本,首先建立班级童谣记录本,每个教学班有专用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此外,中高年级学生每人一个专用记录本,抄录童谣,积累童谣。
3、在诵读的基础上开展童谣创作
(1)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立体创作队伍
(2)全面展开童谣创作指导课的教研,编写出高质量的童谣创作指导课教案。(3)上好童谣指导课,为学生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将新式童谣传教给学生。
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月一个大主题一周一个小主题,一周一小结,每班一周出一版童谣专刊手抄报,一月整理一本班级童谣。引导学生进行新童谣的创作。
(4)使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结合,开辟“童谣快报”栏目,激发学生的投稿热情;童谣创作和班级评比挂钩机制,每周评出童谣创作优胜班,和每周童谣新星;举行各种形式的童谣发布会,班级发布会,个人发布会;评选童谣创作新星和童谣创作优秀家庭;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5)做好童谣的收集整理,每周编写的童谣,由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择优汇集成册。
4、推广传唱童谣
课内传唱童谣,如学习习惯、文明礼仪方面的童谣;课间游戏传唱童谣:同学们将童谣编排成皮筋舞、跳绳操等课间游戏,在课间进行活动。
5、督促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
(1)配合学校大队部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班级中也配有相应的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建立值日班长制,设有班日志,《学生园地》上开辟“表扬栏”等。
(2)、审核评定。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即开始考核评定,考评工作做得细而实,针对争章的细则,哪几条小队长评,哪几条由老师评,哪几条由家长评,事先均安排好,要求大家评得公平合理,最后由中队委审核通过。
(3)、表彰。
表彰是对学生鼓励的一种手段,表彰形式多样,我们采用的是颁发小红旗的形式,每争一面旗,将它展示在教室墙上的活动阵地上。达标争旗活动使全体队员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合力。同时,大队部每月还进行一次优秀中队的评比,只要达标都能评上。
6、成果收集
(1)挑选一批学生创编的优秀童谣汇编成《福田小学行为习惯新童谣》(2)创作丰富的学生自编个人童谣集
这一轮的研究中学生创作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研究初步整理出相应资料。把学生创作的童谣优秀成果装订成册,编成使用教材,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边使用,边创作,边共悟,并由学生带入家庭和社会。
(二)、课程开发持续滚动的开发研究(1)、第一轮童谣集的使用研究
对于第一轮已编写成册的童谣使用教材,怎样使用好,发挥其最大效应,力求跳出学科教材的使用形式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和研究。形式可以诵读比赛,小报展览,节目表演,开主题班队会等。
(2)、已有主题的在创作再研究
对原有的主题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提炼出更优秀的童谣作品。(3)新的童谣主题的再确定,再创作
根据季节变化的不同,重大节日文化传统,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学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等,确定新的创作主题,进行新内容童谣的创作。
(4)、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循环体系
原有主题的再创作,新的主题的确定又促进了原有主题的深化,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创作体系,使整个内容纵横深化发展。
(三)、第二轮开发研究成果的总结(1)、将首轮开发成果整理归类
对首轮开发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对使用中的新童谣,新主题创作的童谣整理成册。
(2)、对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类,交流小结
由各子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归类小结,将结果整理成册。
(3)、举办成果论证和展示活动(4)、研究成果编撰印刷修订成册出版
六、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第三篇:课本剧改编要求及特点
课本剧改编要求及特点 ,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
一、课本剧改编要求:
1、根据剧本的特点进行改写。
2、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二、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懂得了剧本以上几个特点和要求,再参考学过的剧本课文,就可以试着学编课本剧了。
第四篇:课本剧改编表演总结
高二13、14两班学生编演课本的思考与总结
一、高中语文教学开展课本剧编演的可行性
(一)编演课本剧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
编演课本剧正是实实在在的“用”。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等。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实在应当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二)编演课本剧能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课一定要研究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1)学生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他们希望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独立地解决问题,不愿轻信别人的结论,不愿盲从,爱评论和争论,倘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
(2)自强心理、成就心理也十分突出,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倘能挖掘新奇的东东,必将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和猎奇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3)高中学生的显示欲也很强,他们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他们迫切需要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表现自我,他们常对活动充满热情。
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么,我们的课本剧编演,就好比是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它将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活动天地,从而吸引千百万颗蓬勃向上的心。在那里,他们可以大显身手,他们年少旺盛的精力也将得到正当有益的引导。在老师的指导下,排演课本剧,换个味道学课文,学生们定会觉得“不一样”。
二、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1、激趣 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2、分组 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3、选择 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4、阅读 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5、改编 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沿句,冗长啰嗦。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6、排练 戏剧的排练,安排三周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安排了:音响师,负责剪接背景音乐配合剧情;化妆师,负责为演员化妆,使其形似;道具师,负责服装、布景、人物道具等的制作或租借;剧务,负责前前后后打点一切。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组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7、汇演 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组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次13、14班的舞台对垒,一次是永登一中艺体节上的《茶馆》的表演。
8、评价 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服装布景”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语文活动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教师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充当的是指导者、参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锻炼了才干。具体表现在:
1、促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2、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是班内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班剧目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健康精神。
3、促戏剧教学。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戏剧教学,取得了单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巨大成效。在整个编演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了戏剧常识,理解了戏剧特点,掌握了戏剧规律,在戏剧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而扎实。
4、练创造能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鉴赏是一种创造,改编课本剧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创造成果在会聚、交流、深化。活动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创造种子的佳壤。
5、练协作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合作,与人协作是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课本剧编演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过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演出都不会成功。
6、练运筹能力。排练汇演的时间虽然有三周,但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如果不能及时理出个轻重缓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排出一个精彩成功的课本剧,是非常困难的事。
课本剧的编演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和锻炼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一、什么是课本剧
课本剧是学校师生共同编写、排练的以所学课文、学校生活为素材,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模拟,展示升华课文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反映学校生活、学习的一种话剧表演形式。它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提高他们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感悟掌握课文内容的自主想象创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在推进语文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课本剧表演正独领风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为什么要编演课本剧
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重要途径
1、形式新,能极大调动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过去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点滴不漏、照本宣科,学生则听的昏昏欲睡。而现在要学生自己把课文编成剧本并且自己当演员,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演什么角色合适?人物性格有何特点?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愿意主动思考、编排,并一遍遍地认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另外,编演课本剧不知道戏剧常识不行,同学们课下主动学习并认真阅读那些剧本,然后自己揣摩人物、改编课文,学习过程变得主动、积极。
2、内容新,能培养学生学语基的兴趣。
编演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剧本不是课文,不再有大量的叙述性语言,除了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外,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改写剧本时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语音要准确,对话就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为了演好某个角色,演员对其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反复推敲、试演,在这个过程中,其语文基础知识自然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如编演《羚羊木雕》,人物语言都很有个性,奶奶虽只一句话,但若没有认真揣摩、分析,其两难境地是很难表现得那样传神的。
3、思维新,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改编后进入表演,他们又会根据实际,结合当代学生的一些特点不断调整、充实,进行再创造,从而使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更具个性化,使得形象更为丰满。如《羚羊木雕》结尾,当“我”和“万芳”和好时,如用《友谊地久天长》的背景音乐来烘托等,就是一种创造性,将会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
4.表现新,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
戏剧是一门文学,其生命力的源泉就是生活。编演课本剧就是用戏剧语言辅以动作等来推动情节发展,进而反映生活的。这就需要学生将戏中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去把握其性格并注意对话语言的表达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是如此。如在《白毛女》(新编)中,饰演黄世仁的学生出场时,由两个“丫鬟”搀扶着,吭吭哈哈、慢踱鸭步,在坐到椅子上时,先撩起长袍,又跷起独特的二郎腿,斜倚在那儿,尖声喊道:“拿烟袋来。”于是一杆特制的长长的大烟袋已送到嘴边。“一撩一喊一道具”已活脱出黄世仁出奇奸诈、为富不仁的性格特点,而学生能够这样做就说明他们已具备了迁移知识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具备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
5、感受深,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操。
原来上语文课,分析人物总是让学生想象、联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编演课本剧后,学生亲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体验他说的每一句话,就更直接、更感性地理解了人物,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精神所感染。如演完《羚羊木雕》,同学们更懂得彼此间友情的珍贵等等。这样,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培养了其美好情操。
三、课本剧的选材
1、课文内容
2、学校生活
四、怎样编写课本剧 一)、安排好课本剧的结构
创作课本剧要吃透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根据课文故事情节,1、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
2、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
3、安排好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
4、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创编更生动、幽默,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
5、剧本的尾部要注明“该剧据第*册中学《语文》同名课文改编”字样和创作组、导演组成员和扮演剧中人物的队员名单。
二、明确编演步骤及要求
课本剧的编演,要有一定步骤,编演程序分为选、读、编、演(包括排练、演出)、评五个步骤,其中每步相应地有具体要求。
选
要选较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记叙性课文,如《摆渡》、《花的话》、《皇帝的新装》等。所选课文不一定要很长(如选《蚊子和狮子》),长课文也不一定要全演,可选其中一个层次(如《古代英雄的石像》)。无论长短,所选课文要求情节性要强,人物性格要鲜明。这一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决定,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
读
要改编课文,就必须对课文有深入理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读,研读课文、推敲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使其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只有清楚这些,才能更好地体会揣摩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此步骤可发动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也可多多提供,师生间、生与生间要互相沟通,多多交流。
编
做这一步,要让学生明白:1.改编课本时,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可适当增删,还可做变动。但无论增删或变动,都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为主题服务,又要适合舞台演出。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演
包括排练和演出。排练时,要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可分为多个小组,使学生人人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各小组也可根据实际,对剧本稍作修改。演出时注意两点: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如
《摆渡》船可虚拟;《七根火柴》中熊熊燃烧的篝火,则可用几块泡沫裁成火苗的形状,再涂上红、黄广告色,绘成火的样子即可。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总之,笔者认为,初中学生编演课本剧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是符合“大语文”教学观要求的,希望更多同仁能够参与其中,共同促进课本剧的发展。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语文课本 课程类型:课本剧改编 授课时间:一学期 授课对象:
7、8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课本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要求。
2、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表演能力。
二、课程内容
《学习编演课本剧》《威尼斯商人》《皇帝的新装》《石壕吏》《散步》 《羚羊木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师生交流,了解学生在自编自演中存在的困惑
2、教师设计,学生主持。本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生观看课本剧表演。
4、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展示课本剧成果
四、课程评价
评价形式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
2.培养学生改写剧本,理解剧本,表演剧本的能力。3.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4.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
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形式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课本剧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导入。你想做演员吗?你想做导演吗?“梦想剧场” 让你梦想成真!2.投影“招聘启事”。3.应聘导演陈词及答辩。
4.欣赏红、蓝双方演员的精彩课本剧表演。
5.请学生评委就双方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点评。6.请评委公布比赛结果。
《杨修之死》
7.结束语。感谢我们的演员,感谢我们的评委,真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当好角色,演好自己的人生。欢迎大家下次再到梦想剧场做客.教学反思:
1.戏剧作品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戏剧作品欣赏,诚如课标中所说的那样:“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能把戏剧作品简单处理成戏剧知识的例子,把作品教学处理成基本常识的教学;而应该在欣赏之中渗透有关戏剧知识。
2.塑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依靠合适的教学材料,更要依靠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为后者提供基础,后者极大地能够发挥前者的教学价值。要大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上寻求突破,“梦想剧场”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它立足于教学材料本身的特性。这样的方式方法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和突破。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
《羚羊木雕》课本剧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改写剧本,理解剧本,表演剧本的能力。3.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4.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
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形式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课本剧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导入。你想做演员吗?你想做导演吗?“梦想剧场” 让你梦想成真!2.投影“招聘启事”。3.应聘导演陈词及答辩。
4.欣赏小组合作表演《羚羊木雕》。
5.请学生评委就双方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点评。6.请评委公布比赛结果。
7.结束语。感谢我们的演员,感谢我们的评委,真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当好角色,演好自己的人生。欢迎大家下次再到梦想剧场做客.教学反思:
《羚羊木雕》一文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围绕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写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讲述的是“我”把父母从非洲带回的贵重工艺品--羚羊木雕送给了我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知道后,硬逼“我”要回来,“我”出于无奈,只得要回了木雕,并对自己的反悔感到很伤心。出现这样不愉快的事情,父母、子女谁是谁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父母心目中特别珍视的羚羊木雕,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不是很充分,不够尊重孩子友谊,在利与友谊的天平上出现了倾斜,孩子不得不服从父母的安排,心灵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作为子女来讲,也有有教训可吸取的。从小不懂事,事先不征求父母的意见,凡事不与父母商量,擅作主张,做法毕竟也有欠考虑和不周全之处,也是造成这一不愉快事件的因素。
那么,此事如何才能左右兼顾呢,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畅所欲言,在导入时,让学生从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谈起,启发思考化解矛盾方法,引出课中的话题,学生有的谈和父母的矛盾,也有说老师和同学的矛盾,很真实,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兴趣浓厚。
在解决本文矛盾冲突中,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故事情节,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学生表演自然。
我抓住这个表演时机给予适当的指引,告诉他们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应当怎么样支处理,使学生从文中有所感悟,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合作、表演这一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也使整个课堂变得有趣、热烈,学生在体会着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的同时,有所收获,试想,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坚持做到这些,那么,上课也会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课本剧改编》校本课程
活动目的 :
1. 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改编《皇帝的新装》 2.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确定导演,演员和剧务组等人员;进行排练。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回家阅读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上课带第7册语文书准备改编《皇帝的新装》。活动步骤 :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课本上有不少课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如果我们在理解课文、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把它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使课文人物再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很有意义的。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编剧,写写剧本。
二、学习剧本的一般特点。
1、师生共同研究《皇帝的新装》剧本,了解课本剧的特点和改写要求。
2、师出示《皇帝的新装》改编后的课本剧。讨论课本剧的特点。(1)编写课本剧,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改。
(2)课剧本必须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的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空间的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来。因此,它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也不能过多。第一次学写课本剧,可以截取课本的一个片断进行编写。
(3)剧本的语言主要指台词。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语言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还要求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适合于舞台表演。(4)在编写时,还要注意舞台说明和舞台提示。
三、师生共同改编《皇帝的新装》
1、讨论:这一部分哪些内容可以进行改编?为什么?
2、师生合作,把第一部分改编成课本剧的第一幕,交流评议。教学反思:
编演课本剧,它既能使学生形象、直观、立体地透视课文,深入地把握课文主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正好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
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形式新,提高了学生兴趣。
2、内容新,打好了语文基础。
3、表现新,提高了学生能力。
4、思维新,增强了创造能力。
编演课本剧同进又是一种审美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在编演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睿智。尤其是编演文言文,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会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与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溶为一体,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啬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见解,要给学生张扬个性、凸显睿智的空间,让学生走上舞台,演绎生活的精彩。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五篇:课本剧改编表演总结
高二13、14两班学生编演课本的思考与总结
语文教师王财
一、高中语文教学开展课本剧编演的可行性
(一)编演课本剧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
编演课本剧正是实实在在的“用”。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等。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实在应当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二)编演课本剧能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课一定要研究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1)学生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他们希望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独立地解决问题,不愿轻信别人的结论,不愿盲从,爱评论和争论,倘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
(2)自强心理、成就心理也十分突出,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倘能挖掘新奇的东东,必将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和猎奇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3)高中学生的显示欲也很强,他们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他们迫切需要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表现自我,他们常对活动充满热情。
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么,我们的课本剧编演,就好比是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它将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活动天地,从而吸引千百万颗蓬勃向上的心。在那里,他们可以大显身手,他们年少旺盛的精力也将得到正当有益的引导。在老师的指导下,排演课本剧,换个味道学课文,学生们定会觉得“不一样”。
二、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1、激趣 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2、分组 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3、选择 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4、阅读 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5、改编 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沿句,冗长啰嗦。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6、排练 戏剧的排练,安排三周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安排了:音响师,负责剪接背景音乐配合剧情;化妆师,负
责为演员化妆,使其形似;道具师,负责服装、布景、人物道具等的制作或租借;剧务,负责前前后后打点一切。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组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7、汇演 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组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次13、14班的舞台对垒,一次是永登一中艺体节上的《茶馆》的表演。
8、评价 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服装布景”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语文活动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教师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充当的是指导者、参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锻炼了才干。具体表现在:
1、促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2、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是班内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班剧目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健康精神。
3、促戏剧教学。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戏剧教学,取得了单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巨大成效。在整个编演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了戏剧常识,理解了戏剧特点,掌握了戏剧规律,在戏剧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而扎实。
4、练创造能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鉴赏是一种创造,改编课本剧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
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创造成果在会聚、交流、深化。活动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创造种子的佳壤。
5、练协作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合作,与人协作是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课本剧编演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过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演出都不会成功。
6、练运筹能力。排练汇演的时间虽然有三周,但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如果不能及时理出个轻重缓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排出一个精彩成功的课本剧,是非常困难的事。
课本剧的编演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和锻炼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