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河南省虞城县杜集镇中心小学

孔晓侠

一、教学分析

《母鸡》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后接《一

只贝》、《狼 群》、《美丽的眼睛》,都是以动物为题材的文章。本文是老舍先

生脍炙人口的佳作,采用对比的手法,由讨厌母鸡到不敢讨厌,赞扬了母爱的无

私与伟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复习巩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并积累优美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结合学生情感体验,教育其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母鸡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意思。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四、教学方法:

引导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播放图片)同学们,大自然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命,同时赋予他们最本能的情感——爱,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这是世界上最纯洁的情感。让我们沐浴着爱的春风走进今天的课文——《母鸡》。

(二)细读感悟,探究文本

1、母鸡初印象(学习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母鸡的图片,然后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母鸡。

学生甲:喂它时喜欢啄手。

学生乙:下蛋后,它的叫声很烦人。

学生丙: 它很慈爱。

(2)我们同学说了很多你眼中的母鸡形象,大家说得很好。你想知道作者眼中的母鸡是什么形象吗?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先请大家朗读1-2自然段,并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

(3)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

如怨如诉

发了狂)(4)作者最初讨厌母鸡主要是由于母鸡的叫声,“颤颤巍巍”,“如怨如诉”是什么样的声音?下蛋时“发了狂”的声音你听过吗?播放音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母鸡再认识(学习第二部分)

(1)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2)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3)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悄悄拿起笔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你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4)“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会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戒吗?可母鸡却立刻警戒起来,这说明了什么?“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朗读的时候我们就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谁愿意来试试?

(5)小结学法:读 划 思 说 读

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你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6)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品读句子: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也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消廋)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板书:慈爱)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3、母亲必英雄

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你知道母鸡为什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呢?你知道母亲为什么是英雄吗?是的,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为了突破难点,感悟母鸡身上折射出的伟大母爱,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通过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动物间的亲情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接着我让学生认识了现实生活当中的英雄母亲暴走妈妈——陈玉蓉,以及汶川、雅安地震中的英雄母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画面触动着孩子们的心弦。此时,他们再读这个句子就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证明它当之无愧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英雄。(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对母鸡只是不再讨厌吗?作者对母鸡还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母鸡》一课,你想到了谁?(学生说)

2、小鸡雏们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让学生深刻感悟父母之爱,懂得感恩,学会做人。为了真正唤醒孩子们的这颗感恩之心,同学们一定有许多 话想说,快快拿起笔来,写一写你学了本课之后的感悟吧!

这里,我还向他们推荐了几篇文章,旨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四)反馈提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2.联系上下文,理解“我”讨厌和不再讨厌母鸡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没完没了

一向讨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母鸡

负责

母亲

不敢再讨厌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第二篇:《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怨、抗、侮、绩、凄、慈、辛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爱的伟大,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准备】PPT 【教学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老舍先生的《猫》,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呢?(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6、母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喜欢的或者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展示朗读要求)

2、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你们先在下面自己读读看,呆会儿老师再请同学来读(请同学们个别读,错的话纠正,最后齐声朗读)

颤颤巍巍是什么意思啊?谁来演一演?

3、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多音字,你能给它们分别组词吗?自己在书上写一写

总结呈现

4、生字词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你们还记得老师提的第二个要求吗?(呈现)

请你们再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句子。

大家都有答案了吗?(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同学们,这里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个词替换它吗?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讨厌母鸡的时间长)读的时候要读——(重音)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5、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那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作者改变了他的态度?(呈现第4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那么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啊?

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会让作者由一开始的讨厌变为后来的不敢再讨厌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吧!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既然老舍先生一开始是讨厌母鸡的,那你能不能从1—3自然段中找出,哪些句子表现出老舍先生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并且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一写你的感受。

写好的同学可以再思考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几个短语来概括老舍先生讨厌猫的原因?

学生汇报

1、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母鸡的什么啊?(叫声)也就是说,母鸡的叫声让人——(讨厌)特别是哪些词让你感受

到了母鸡叫声的讨厌?(板书:叫声恼人)

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啊?(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要是有人一直在你旁边没完没了地抱怨、一刻不停地诉说,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会觉得很烦、很不舒服,就像文中说的——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这样的母鸡实在是让人——(讨厌)。

是呀,它是那么惹人讨厌,你听,“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你们再想一想,如果这时候你在做作业,而这只母鸡一直没完没了地在你周围乱叫,你会有什么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母鸡的叫声恼人,读出它的惹人讨厌。

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老舍先生讨厌母鸡呢?

2、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这段话让你感受到作者讨厌母鸡的什么?它为什么不反抗公鸡而去欺负最忠厚的鸭子?(板书:欺软怕硬)

欺软怕硬也就算了,更可恶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母鸡的可恶?

母鸡是在什么情况下下的毒手?这简直就是卑鄙小人的做法,这只母鸡真是——(可恶)

那你能不能来用一些词语来表达对母鸡的厌恶之情?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母鸡的狡猾可恶、读出它的欺软怕硬。

恩,这只欺软怕硬的母鸡真是让人讨厌!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老舍先生讨厌母鸡呢?

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问题1:同学们,母鸡因为什么而发狂?不就是下个蛋嘛,可是这只母鸡却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从这里你读出了母鸡的什么?(板书:发狂炫耀)问题2:同学们,母鸡炫耀的声音可大了,就连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问题3:聋子听得到声音吗?既然聋子听不到声音,那么这里为什么说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连聋子都会被吵得受不了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如果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受?

可见这只母鸡真是让人——(讨厌)!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母鸡的发狂和炫耀。

四、总结

学了这三个自然段,你能不能说说这是一只————————的母鸡,令人————————!(呈现)

这的确是一只令人讨厌的母鸡,怪不得这么喜欢小动物的老舍都讨厌它。但是为什么后来老舍的态度又改变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三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

[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教学反思:为了能让学生亲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被我所学,为我所用” 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了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强大媒体表现功能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却又十分生动形象的游乐园小朋友在面包房购买点心的生动活泼的情况,使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第四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方法不同,引发人们的思考。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只动物不同的品格。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续编结尾。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一口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法设计:

指导朗读、引导思考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体悟 教学准备:

小猪、小牛、小猴头饰若干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那我来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是出自哪个故事——“魔镜啊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芝麻,芝麻,开门吧!”

3、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三袋麦子》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4、(引读第一节)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谁来告诉老师,土地爷爷一共给了它们几袋麦子?

你怎么知道的?(你读书真仔细!读书就要咬文嚼字)。

二、精读课文第2节。

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可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仔细找一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词语)

(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

(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诉老师,哪几小节写了小猪?

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和第6小节,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读了这几小节,你还感受到什么?(学生自学)

5、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猪看到麦子很开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馋嘴)而且这是一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猪啊!

6、你能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吗?

7、你还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憨厚 可爱 性急

能干)你从哪里看出来?

性急:理解“迫不及待”。有了这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他(引说)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板书)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谁能用它说句话?你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还有这个词语字面的意思,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8、现在,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师范读。

9、指名说。(生:以前我不喜欢小猪觉得他很懒很爱吃,可刚才听老师读,感觉不一样了,有点可爱。我看到了一只很能干的小猪,他能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10、师:如果你能把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感情带进去,一定能读得非常好。生朗读。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开心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三、精读第6节。

1、一只容易满足的小猪把快乐和开心带给我们大家,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憨厚可爱了?让我们继续来读第6小节。

2、“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3、你们看,土地爷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4、想象一下他听了小猪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你把麦子都吃了,过完年,你吃什么呢?小猪啊,小猪你好可爱啊,不过你不能这样只想着吃。)

5、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麦子吃完以后怎么办呢”?

过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课文来自学。你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年后土地爷爷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又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边读边想,并把有关的词语画下来。

四、生自学,精读第3、7节。

1、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小组交流。

2、师:先来说说小牛吧!他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

3、指名答。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想清楚再做。师:好锐利的眼睛,你很会读书,小牛面对事情先思考再决定,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3)节俭 先„„慢慢

你能抓住重点词把第3小节读好吗?(指导朗读)

你还从哪里看出小牛很节俭?你从小牛的回答中还体会到什么?(4)小牛一年以后还剩半袋麦子,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

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老人点点头也能看出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

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错!但你再节俭,麦子还是迟早会吃完的呀!)

4、总结过渡:勤俭节约的确是美德,可节俭并不能阻止麦子的减少。

五、学习第4、8、9小节。

1、小猴一贯受小朋友的欢迎,你觉得《三袋麦子》里的小猴怎么样?

2、指名答。

(1)小猴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他有经验,善于发现。你知道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吗?(就是最好的麦子)是啊,同样的麦子却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具有劳动经验的小猴发现它是上等的麦种。

(2)能干。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小猴收获了很多麦子,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满满一囤麦子。所以土地爷爷说他聪明能干。

3、同桌表演读土地爷爷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相机提问:

(1)小猴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神秘)为什么你不马上告诉土地爷爷你有这么大的收获?(2)小猴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自豪)小猴为什么感到这么自豪?(因为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他是靠自己的劳动才有了收获)

4、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5、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劳动才让人更聪明,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最了不起!

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小猴说的话。你还从小猪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6、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7、你们注意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抚摸小猴的头,很兴奋,很激动。说明他最喜欢小猴)(看看土地爷爷望着这满满的麦囤,望着聪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开心啊!)

8、把你的这些理解带进去,再读土地爷爷的话。(生朗读)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给它们的一袋麦子,结果不同,当然也得到了土地爷爷不同的评价。

想一想,那在三个小动物中,谁吃到的麦子多?(从长远看,还是小猴吃得——最多。)谁来说说看,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特别是小猴的做法更独特,更富有创意,目光也更加长远,更值得我们学习。

2、这一天,小猪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们惊讶地发现,(指名说)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问起了其中的原因,小猪会问——小牛会问——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呢?

3、请同学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把小猴的回答写具体。(交流)

4、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收到了一份份节日礼物,那就是压岁钱,那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钱呢?(小组讨论)

5、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

(2)读拓展阅读第54页,边读边思考: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并把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来。

(3)思考:你会怎样合理地安排你的压岁钱?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

慢慢吃

勤劳节俭 小猴

种下地

聪明能干 教后反思:

1.针对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我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儿童作家,于是我让儿童把自己当作这个童话世界中的一员,让其喜学、乐学。

2.读——语文教学一剂不变的良方,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多种读的形式,保证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提高学生的能力。

3.在复述中创新,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复述课文的机会,加深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训练是创新的核心,本课教材就是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创作,编写故事,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写作能力。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e’re Going Back”。

4.能理解、会跟录音说Pronunciation部分的绕口令。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用“there be结构”描述欢送会场、听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填充句子,并能跟读、试读Pronunciation部分的绕口令。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用“there be结构”描述欢送会场,并能跟读、试读Pronunciation部分的绕口令。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相关录音带。

2.教师准备Group and write部分和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主情景图部分的教学挂图。

3.教师准备欢送会用品的单词卡片。

4.学生准备英汉词典。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出示五年级上册第五或第六单元的主情景图,提示学生用“there be句型”描述主情景图中的场景。

(2)教师出示欢送会用品的单词卡片,如水果、饮料、照相机等,上面覆盖一张镂空的铅画纸,让学生猜是什么物品并拼读。

2.预习(Preview)

(1)教师放Let’s read(P62)部分的对话,学生跟读。

(2)教师展示一部分学生制作的英语请柬,并请制作者上讲台朗读请柬内容。教师根据请柬内容说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如:“The

thfarewell party will be on June 25.”学生迅速做手势说“That’s right!”或

“That’s wrong!”教师也可以就请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Pronunciation

教师出示Pronunciation部分的教学挂图,在部分单词的元音或字母组合下画线,提示学生注意其发音,如:,,,,。学生分小组用五分钟的时间查一查绕口令里出现的新词,师生一起讨论绕口令的内容。然后教师放录音,学生认真听。再放两遍录音,学生跟读。最后学生分小组试读绕口令。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Group and write

(1)教师说:“The farewell party is coming.We made invitations.So we can invite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the party.We made a performance plan.So we can give performances at the party.What else shall we do? What things can we bring to the party?”启发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可带物品以及

欢送会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2)教师请学生看Group and write部分的挂图,四人为一小组,做单词分类连线题。其中个别单词如“plan”“decorate”等可让学生查英汉词典了解词义。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确。

(3)教师在挂图上连线做示范,让学生仔细看图,延续图下的示范语言描述教室的场景,如:What a beautiful classroom!There are some balloons in it.There is a camera on the desk.There are some gifts, too„.

(4)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口头描述教室的场景,教师轻声放Let’s sing部分的歌曲“We’re Going Back”作为音乐背景。

(5)学生分组完成书面练习,教师巡视进行指导,然后请部分学生朗读,看哪组学生写得内容丰富、语言又准确。

Listen and write

(1)教师放Listen and write的录音,第一遍学生认真听,第二遍学生边听边填空。

录音内容如下: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China.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Goodbye to the pandas,Goodbye to the noodles,Goodbye to China and friends.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China.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I studied hard,I learned Chinese,Goodbye to China and friends.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China.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Goodbye to the mountains,Goodbye to the kites,Goodbye to China and friends.

(2)教师鼓励学生即兴创作,编写歌谣在欢送会中吟唱。例如,可以将录音中“Goodbye / goodbye to„”后的名称替换为好朋友的姓名。还可以替换成为各任课教师,如:“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our school.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Goodbye to my Chinese teacher.Goodbye to my math teacher.Goodbye to my art teacher.Goodbye to my dear friends.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our school.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I studied hard, I learned English/I played games.Goodbye to my dear friends„.”

Let’s sing

(1)教师放Let’s sing部分的录音“We’re Going Back”,师生齐唱歌曲。

(2)如果时间许可并且学生感兴趣,教师可以教唱歌曲“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做本单元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学生听Listen and write,Let’s read和Let’s sing部分的录音,读或唱给家长、同伴听。

(3)学生背诵并抄写四会单词和句子。

下载《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分析 1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2 教学目标: a.在听听、玩玩、做做中复习及综合运用“There be”句型,复习第五、六单元的四会单词。 b.......

    母鸡教学设计

    16*母鸡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多种阅读方法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阅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赞颂母亲 学习过程:......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进一步训练读书习惯。 2.体会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读准“欺侮”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泣如诉、警戒、紧叫”等词的意思。 边读边思考,利用文中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述设疑,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

    母鸡教学设计doc

    16*《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析: 《母鸡》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作者由原来对母鸡的讨厌到后来对母鸡产生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