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置
【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问题,并将研究的方法、过程、感受形成文字。此外还有练习6.《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绘了广玉兰的花香、色美、形秀和叶片的独特情趣,尤其是对它的花形作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了广玉兰优美的姿态和高雅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在对广玉兰香幽、色美、形秀、叶趣有了充分的了解后,让学生回到文本,认真思考。在如此美丽的花形之内还藏着她的什么品质呢?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讨论、可批注、可自读,在全班交流中再通过对开过的广玉兰、终年常绿的叶片这些细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广玉兰顽强的生命力。学完本课后,可让学生模仿第3自然段,描写其他植物开花时的形态。散文贵在写神,《广玉兰》一文美在写广玉兰之形外更突出了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五彩缤纷的季节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多处运用比衬手法突出夹竹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沐和风、抗暴雨、斗清冷,总是迎风吐艳,突显其可贵的韧性。另外,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笔触细致入微,整齐的排比句式,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两首均为七言绝句、咏物诗。《石灰吟》为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行些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墨梅》为元代书画家王冕所作,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那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准确书写16个生字,并能组词理解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赏析并理解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3、学会中心句的用法,并能围绕中心句设计总分或总分总等结构特点。
4、感受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5、激发学生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学会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大自然四季的赞美,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6、关注时事新闻,尝试对话交流,使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提高。
7、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广玉兰 2 夹竹桃 2 古诗两首 2习作六 2 练习六 3
【单篇教材解读】
18、广玉兰
【教材分析及思路】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应本着“让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扎实地学、愉快地学”的理念,作如下设计: 1.运用媒体,创设意境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会在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在第二课时,一开始优美的诗歌导入,迷人的音乐渲染,美丽的广玉兰图欣赏,让学生仿佛在广玉兰的丛林中悠然信步,又仿佛能闻到那幽幽的香气,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文本的心灵深处。2.层次朗读,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有浏览、默读、自由朗读、配乐读、指名读等。我还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读,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发现美、表达美。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3.注重背诵,指导写作。
优秀的语言应该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积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明白第三段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描写广玉兰的四种形态。先练习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根据提示试背,不少学生当堂就能背出。
在学习四种广玉兰的形态,为了让学生能学以以致用,应出示四幅精心挑选的广玉兰图,让学生运用课文语句,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眼中的广玉兰花。4.读读议议,总结写法
《广玉兰》不仅让我们欣赏到洁净、高雅的广玉兰花,感受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也是一篇模仿写作的绝佳范例。在总结全文时,应再次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的原因,再和同学议一议,用精练的语言、具体的实例在全班交流本文的写作方法,并试着练写一种花卉。
【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难点】
难 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广玉兰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广玉兰,感受广玉兰的美。
对 策:广玉兰这种花农村的孩子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前带学生到附近的苗圃中参观,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再现广玉兰,围绕作者的思路,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广玉兰的美。【学生学什么】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
3、能找出表达课文的中心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我们怎么教】
一、教学理念:
1.书不读通不开讲,强化初读环节。
读通课文的指导落到实处。不是让孩子一读了之,也不是读后简单地纠正几个字的读音,而是重点指导学生读通重点句子、难读的句子,这是有新意的一种设计。将读通课文落到实处,使初读环节真正成为方法学习及体验成果的过程。2.媒体运用求有度,重与文本对话。
多媒体课件安排在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后,初步理解语言后出示的这一“相机”的安排,满足了学生对广玉兰婀娜多姿的“美”的欣赏,避免了由于课件出现而影响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解读文本。
3.教学过程求扎实,注重方法训练。
“背诵指导”的设计凸现了“过程”。板书设计为学生熟读成诵提供了记忆的支撑点,并且安排了“读通——读懂——熟读——试背”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调动了学生“爱读书、会背书”的积极性。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爱上广玉兰的美丽,也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提升了语文素养,进而受到了热爱生命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观察广玉兰、搜集有关资料(花朵、叶、生长特性等);准备字典、习字册。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看老师写课题:广玉兰 读题。2.你见过广玉兰吗?给大家说说。
3.学生结合有关资料介绍自己见过的广玉兰。由学习者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
第二板块:读通感知,识字质疑
1.文章是怎样具体描绘广玉兰的呢?自己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怎样做到读正确?有两个秘诀:(1)精神集中,眼到、口到、心到。(2)读错的地方反复读,不放弃。2.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几个重要的生字词:婴儿 呈现 弹性 圆茎 孕育 花蕊 概括 衬托(2)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出示“数世同堂”,这里的“数”是多音字。读第三声时可以组哪些词?这里读第四声,表示什么?
小结:一个字,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在一个大家族中,“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数世同堂”又表示什么?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再细细体会。(4)出示练一练。(5)写时要注意哪些字?
“孕”上面字,小又宽,子字头小插里面。范写。学生描红,强调姿势。3.读通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结合读中的难点,重点指导读通顺:
(1)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2)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4.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通过几遍读课文,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具体描绘广玉兰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文章就可以分为几部分?5.质疑: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炼重点问题。
6.小结过渡: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就跟作者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广玉兰,用心去感受。问题集中在第三自然段,一起来读课文体会。(1)按照要求认真读课文,努力做到读正确。(2)借助拼音,自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提示容易错的字音:“婴、呈、性、茎”是后鼻音。“衬”不要读成“寸”。“括”不要读成“刮”。)(4)迅速查字典,确定“数世同堂”中“数”的意思,看谁查得快。(5)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数世同堂”的意思。
(6)存疑:在学习课文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7)练习:
(8)打开习字册,描红,将最难写的写一遍。注意姿势。
(9)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读好两句话。个别读。练读,读好句子中的停顿。个别读。齐读。
(10)说出对于广玉兰的整体印象,理清文章脉络(11)质疑:
A、为什么说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
B、为什么说一棵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附注:要求明确,注重方法的指导。实践证明,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抓住文眼精心设计问题,培养查字典的习惯与能力,设置思维发展的坡度,激发学习愿望,为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层层深入留有空间重视字词的教学。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但在课堂上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从音、形、义多角度全面考查,扎实训练。检查的方式要有变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学生的难读的部分入手,抓住关注点,引导多次练习,读好重点语句,突破难点,将读通课文的指导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因为读通课文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基础。新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学问,学问”,应该是在学中问,问中学。扣住前文“数世同堂”进一步提问,使问题层层深入。提出问题,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非常重要的一步。)第三板块:阅读品味,感悟语言 1、2分钟时间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心思考刚才的问题。
2.“数世同堂”是几代人住在一起。对于一株广玉兰来说,这里的“几代”是指什么?(板书: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开过的)小结:这就是广玉兰的不同形态。
3.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形态?(板书:“有早有迟”、“各种形态”)
4.中间的2——6句具体地描绘了花开的各种形态,好好读读课文,把你最喜爱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5.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不同形态广玉兰的图片,指导品味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用心感受这旺盛的生命力。
6.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引读)。(出示图:各种形态的花)你看,这些在不同时间开放的不同形态的花朵,多像一个大家族里的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美满幸福呀!
形成板书:(见后面)
7、对照板书总结:扣住关键的提示性词句引读: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先总的概括了——,接着2—6句近距离描绘了花的各种美好姿态——。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正好互相照应,写远观广玉兰而产生的奇妙联想:远远看上去——
(1)含羞待放:抓住“碧绿”“鲜嫩可爱”体会花苞的充满期待、充满活力。指名反复读,读出对花苞的喜爱。
(2)刚刚绽放:抓住“迫不及待”体会花朵的香味诱人。反复读,读出蜜蜂的急切心情。(3)盛开着的: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到的广玉兰盛开时的娇嫩以及蓬勃的生命力:你见过的婴儿是什么样的?你看了有什么想法?读出喜爱。
(4)开过的:通过“挺立”“缀满”体会花蕊的坚强,种子的多,感受到开过的花朵成熟的美、无私奉献的美。因为有了它,广玉兰才会生生不息。8.齐读最后一句,感受“数世同堂”的旺盛生命力。
9.学生对照板书朗读或者说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掌握“总——分——总”的语言结构。10.有感情地读出对广玉兰的喜爱。
(边读书边思考,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只有“读思结合”,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感悟哲理。)第四板块: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1.想不想让这幽香与纯洁的广玉兰花开在你心里呢?那么就让我们看着板书,自己试着背一背。
学生对照板书练习背诵。不会背的时候可以看看书。2.我们一起背。集体对着板书试背。3.谁想背给大家听? 个人试背。
(将指导背诵的方法与过程在课堂中体现出来。第三自然段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首尾呼应,扣住关键的提示性词句,结合板书引导背诵。让学生能够当堂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读通——读懂——熟读——试背”的过程,允许背不会,可边读边背,这也是一种背书的过程训练,进而达到背会、背得非常流利的程度。)第五板块: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广玉兰的确美,不仅花朵纯洁甜美,它的花香、花瓣、叶子也美得超凡脱俗,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情不自禁地爱上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阅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2.布置“做一做”。
(1)将《习字帖》上的生字词描红、仿写。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抓住花的特点,和你的好伙伴说说它的样子。板书:
气味 幽香
10. 广玉兰
花瓣 洁净 高雅
(生命力旺盛)形态 生生不息
叶片 终生不败
(以上板书可以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逐步出现。它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板书”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循序渐进地感悟到作者对“广玉兰花朵”的赞颂。
2、“板书”全部出现了,可供学生“熟读课文”时用来帮助领悟课文“总——分——总”的语言结构,从而掌握组织语言的方法。
3、“板书”还为学生“背诵课文”提供了记忆的支撑点,凭借“记忆支撑点”来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陈荒煤(1913.12.23~1996.10.25)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第一任会长,作家、理论家、电影事业家。
陈荒煤笔名“荒煤”、“沪生”、“梅白”。原籍湖北襄阳,生于上海。1930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学商科毕业。1934年秋发表了小说《苦难中的人群》,之后就开始了文学创造活动,出版短篇小说集《忧郁的歌》、《长江上》,剧本《黎明》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战地文化宣传工作。曾创作独幕剧本《打鬼子去》。1939年在武汉与宋之的、罗烽、舒群集体创作多幕剧《总动员》。1943年在桂林出版短篇小说集《在教堂歌唱的人》。1949年出版多幕剧《粮食》。1951年出版报告文学集《新的一代》。1952年出版文艺评论集《为创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努力》。1953年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局局长。195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文联党组副书记、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顾问兼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常务委员,第七届政协教育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影协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五届副主席。撰写数十万字的电影理论文章,涉及电影美学、电影音乐、电影表演、电影特牲及电影工作的经验教训等。
已出版的文学论文集、电影评论集有《回顾与探索》、《攀登集》、《探索与创新》;散文集有《荒野中的地火》、《荒煤散文选》、《梦之歌》;还出版有《荒煤短篇小说选》等。曾主编《当代中国》丛书中的《中国电影》卷。
广玉兰简介: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属木兰科,又名荷花玉兰,洋玉兰。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卵状圆锥形。小枝和芽均有锈色柔毛。叶革质,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表面有光泽,背面有锈色柔毛,边缘微反卷。花白色,花的直径达20-30厘米,花通常6瓣,有时多为9瓣,花大如荷花,故又名荷花玉兰,芳香。花期5-7月。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另有一变种叫狭叶广玉兰,叶较狭长,背面毛较少,耐寒性稍强。
广玉兰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喜阳光,但幼树颇能耐荫,不耐强阳光或西晒,否则易引起树干灼伤。抗烟尘毒气的能力较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中等,3年以后生长逐渐加快,每年可生长0.5米以上。
广玉兰树姿雄伟壮丽,叶厚光亮,花大芳香,树姿雄伟壮丽。宜栽于宽广开阔的草坪上或配成观叶观花的树丛。为城镇绿化的重要观赏树种。夹竹桃
【教材分析及思路】
《夹竹桃》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 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本文结构严谨,一开始作者便直抒胸意,虽然不是名贵,不是最美,但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接着作者从花色写两种花融洽开在一起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作者一连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花,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第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它的韧性可贵,月光下夜影参差,花影迷离令人遐想。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气势。
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三、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这种由眼前情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学生读了会感受到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引导学生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从对以上重点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学生学什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乍起:刚刚开始。韧性:柔软而结实。(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夹竹桃图片)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二、自读课文: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 季羡林 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轻声读课文,圈画出令你不禁爱上夹竹桃的语句。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
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句: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指导朗读“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第二句: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出示…无日不…)还可以换个说法吗?为什么说“无日不迎风吐艳”能体现韧性?应该如何读?请你指导大家读出赞美之情。齐读。板书:可贵的韧性
第三句: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出示…无不…)指名读,你读懂了吗?换句式说。齐读。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齐读第四自然段。、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再读第四自然段两句话。
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老师和同学们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 教师带领学生重新组合了教材,将第二、三小节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合并,学生对文章的层次了然于胸。通过对比,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夹竹桃的韧性这一教学重点。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5、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仙人掌、松树、小草、梅花、广玉兰……)请 仿照作者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四人小组练说,汇报。
[ 及时地发散,语言文字训练的指向性鲜明,学生从读到说,提升能力。]
(二)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板书:产生许多幻想、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①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②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2、小组交流:、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②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你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④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 情地朗读。①(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指名读。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写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汇报。
[ 方法引路,读与写结合,努力创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情境。] 6、再次背诵。
四、总结: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板书: 可贵的韧性 爱 夹竹桃 美妙的联想
【积累运用】
一、课文语句与古诗词的巧妙结合:
①“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②“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李清照《摊破浣溪纱》[说的是桂花香])③“在深秋的清冷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乌夜啼》[或曰《相见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④“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红楼梦》引用时用的是“花气袭人知昼暖”。])⑤“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荇藻漪漪随浪涌,蒹葭缈缈逐烟飘。”——时来敏《西刹秋涛》)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⑥“微风乍起,叶影吹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二、季羡林介绍及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的颁奖词。
【颁奖辞】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纪念母亲的散文代表作:《一条老狗》
20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及思路】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对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书法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表现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题是整首诗内容的高度概括,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吟: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形式,一般是托物言志。试题全意是赞颂石灰的高尚品格。墨梅,指的是作者画中的梅花,因为过去的画多为水墨画,所以画中的梅花称为墨梅。作者也是要借墨梅来抒发感情。
古诗教学重在理解诗意,想象意境并体会情感,实现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的教学目标。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让他们先通读古诗,并引导他们查字典,借助各种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理解诗句的基础,教师可以提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思考、想象,体会诗人在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如《石灰吟》一诗,可以提问:于谦看到了什么?看到青黑的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身”,最后变成洁白的石灰后,他又在想什么?“清白”是诗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到这一关键词,并结合于谦入朝为官,因不畏权贵,最后被害的生平,深刻感受“清白”表面是指石灰在“千锤万击”和“烈火焚身”中成就的洁白、纯净,实则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他用行动证明他要以石灰为榜样,经得起任何考验,做以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
《墨梅》一诗,可以提出问题:读了诗人的诗,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梅花?美丽的花很多,为什么诗人独爱这朴素的梅花?同时,指导学生读王冕的《白梅》、王安石的《梅花》和卢梅坡的《雪梅》,体会梅花纯洁芬却朴素淡雅、坚贞纯洁的特点,进而体会诗人清高孤傲、淡泊名利,不流于世俗的操守。【学生学什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情分析】
《石灰吟》和《墨梅》是两首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诗人往往通过所咏之物,或抒发个人的情感,或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哲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咏物诗”这一概念。
对于这两首古诗,学生读文字很容易就能知道它们写了什么,但对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所蕴藏的诗人的情感,学生却似懂非懂,无法准确捕捉并表达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无法对两首古诗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于是,在教学中我重新组合了本课的教学顺序,尝试通过比较来整合这两首古诗,努力为学生的理解、感悟和欣赏开辟一条清晰而通畅的道路。【我们怎么教】
一、初步阅读,感知诗意。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在课前对他们做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2、理解古诗的题目,重点突出“吟”这种古典诗歌的形式,并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画诗”。【对作者及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了解有利于正确、全面地把握诗意,也容易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对高段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
(二)反复读,出韵律。
1、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意和诗情。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读通、读顺古诗。
3、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重音,读出古诗的韵律。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是理解古诗的基础。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练习,特别注重朗读中重音和节奏的指导,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热情,并为下面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蕴和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抓词语,明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2、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千锤万击”“若等闲”“清白”和“清气”“满乾坤”等词语明白古诗的主要意思。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古诗文的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参考相关学习资料自主地理解古诗内容,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与人沟通、悦纳他人的建议等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比较阅读,把握诗蕴。
(一)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通过指名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此处的“读”和课始的“读”无论在目的还是在要求上都有了不同。但无论怎样,古诗教学应将朗读贯穿始终。这一点上,我时刻提醒着自己。】
(二)抓住名句,比较阅读。
1、你对哪首古诗更感兴趣?为什么?
2、请找出这两首诗中最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选它。
3、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的理解。
【此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字面的理解没有多难,关键要引导学生感受到诗句中的“神”。】
4、全班交流。【课前资料的收集和交流,比如有关体现于谦和王冕品格气节的小故事,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深入理解;而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加工信息的能力。】
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化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三)紧扣“留”“流”,重点理解。
1、教师引导:在这两首诗中各有一个“liú”,你能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寻找并说出两个“liú”的异同,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比较整合的关键所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不但真正理解了两首诗,触摸到两位诗人的情感,而且对“咏物诗”这一体裁有了形象的感知,】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总结二者的异同:
共同之处在于两个“liú”都起了抒情言志的作用。两位诗人准确地把握住所咏之物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字形不同外,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石灰吟》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墨梅》则表达了诗人对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多元解读,珍视学生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出“比较找出 „li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交流,与学习伙伴思维的摩擦、碰撞中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思考,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张扬了阅读个性。但同时,教师的巡视指导又能将部分学生游离的思绪拉回正途,防止思维和感悟无度的“信马由缰”,体现了教师“首席”的作用。】
(四)拓展诗蕴,深化感知。
1、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和墨梅这样的人和事物呢?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名人事迹,巧妙地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来,不但促进学生理解诗人所言之“志”,而且诱导他们自觉地吸纳古诗的意蕴精髓,使之营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现在,你对“咏物诗”有了一定了解了吧?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认识吗? 【有了前面充分的学习做铺垫,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
3、课后练习:(任选一题)
(1)请结合资料,理解、感悟《练习6》中的《马诗》和自己另外选取一首咏物诗进行拓展学习。
(2)选择2-3首吟咏梅花的古诗,理解、感悟、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欣赏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了推荐的之外,教师还应适当地补充推荐。光靠一节课的学习是不够的,要一篇带多篇,增加欣赏优秀诗文的积累,并在积累中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和欣赏能力。同时,“任选一题”的方式也兼顾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欣赏阅读,体味诗情。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2、学生练习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要求学生读出刚毅的语气和豪迈的气概。
3、配乐齐读古诗。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学前、学中还是学后,琅琅的读诗声应自始至终。尤其是学后的朗读,既能体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程度,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特别是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欣赏和感悟。】 【积累运用】
一、咏梅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忽如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托物言志的诗。
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习作6 【习作分析及思路】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问题,并将研究的方法、过程、感受形成文字。
习作前,要引导学生先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个内容必须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如:班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学生兴趣爱好状况、校园最受欢迎歌曲排行……提出话题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由学生自由组合,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在班级内交流,让调查的设计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取得更好的调查效果。在学生亲自调查实践,并得到第一手资料后,先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小组的调查收获,激发他们讨论、表达的兴趣,从而为习作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的,指导他们从调查设想、调查准备、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这四个方面来将整个活动写清楚。最后,要要写出自己在调查活动中的思考、感受和建议具体写下来。【学生准备】
1、在同学间互相调查,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我们怎么教】
一、激趣导入
回忆一下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家觉得有意思吗?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指出此次习作的内容。
二、示范调查
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2、统计小结
三、小组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
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整理汇报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教师出示要求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
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
五、集体交流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六、指导习作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
七、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八、典型习作再指导
九、誊抄
练习6 【文本分析及思路】
第六单元的训练内容有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在阅读诗歌的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留心观察身边的四季景物,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它们景物的特点,就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教学是,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站在写作的角度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交流,这首诗给你哪些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多角度的思考。为后面仿写例句接着往下写的环节打下基础。从中可以学习到写作的方法,适当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在分类写词语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课外诗歌的阅读与积累。同时还可以结合课前的摘抄,练笔等,进行一次诗歌诵读或词语分类接龙的比赛。形式既活泼,又有一定的容量。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约请有关的人士,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对话活动。这次的口语交际,课前的准备不容忽视。有条件的(如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资源或者是家长资源)可以邀请他们来到现场。不过这样的形式,事先要请来宾围绕一个主题,准备好交流的题材。而对学生也应事前做好提问的准备,例如围绕主题如何提问,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想电视节目中的对话场面,首先对对话的形式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弄清对话的要求:
1、选择好对话的人物,做好约请。
2、确定一个对话的主题,谈话的主题应该有价值。
3、对话前,应围绕主题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4、对话时,注意倾听,及时追问,注意文明礼仪。
如果没有社会人士的参与,我们可以就身边的人,选择与老师、同学的对话,围绕书中所提供的某一话题展开对话,或者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对话的过程中,对话的人士适宜2~3个,不易太少或太多。老师根据谈话内容的点拨与小结也非常重要。【学生学什么】
1、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诵读与欣赏《马诗》,学会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趣味诵读。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我们怎么教】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渎诗歌,引导学生发现诗中所写的特点。
(2)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诗中写出了四季各自怎样的特点?写得是否生动而又有生机?为什么能写得充满生机?、(3)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答案。
(4)师生共同小结:抓住了四季各自典型的特点来写;由于把四季写得和我们人一样富有感情,写“活”了,所以充满生机。
(5)要求学生说出四季各自还有哪些特征。(为第二部分教学准备)(6)师生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让学生充分读例句,分析写法。
(2)根据上一部分教学里学生说出的各季节的特征,让学生仿照写夏姑娘、秋姑娘、冬姑娘的句子。
(3)指明学生读自己所写的句子。(4)全班评议,看谁写的优美,有生机。
(5)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练习,多观察,多写这样的句子。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要想写好文章,积累一些成语是必要的。同样,写好关于四季的文章和句子也需要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2)要求学生回忆关于四季的成语。(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成语。(4)师生汇总大家所说的成语并分类。
(5)教师小结:注重积累,灵活运用,交叉积累。
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1.审题。(1)指明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诗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4)指明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龙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地奔驰呢?这是诗人对热切期望为国建功,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3.练习。(1)带着对诗意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个别抽读、抽背。4.反馈。(1)指名诵读。(2)集体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文字,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广玉兰》。(2)引导学生读帖。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 格式。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的字。(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标题“与××对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对话,是今天人们彼此沟通、相互学习、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同学们参与社会、了解生活的桥梁。(板书:与××对话)(2)指明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教师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对话主题、对话的内容与同桌互相说说。
(2)要求学生对话时提出问题,注意沟通技巧,会用礼貌用语,明确自己的对话身份。3.练习。
(1)分组练习对话。
(2)推荐一组上台练习对话。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参与对话的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2)教师点评。【积累运用】
搜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
春季:春光明媚 花红柳绿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繁花似锦 春意盎然 姹紫嫣红 满园春色 风和日丽 草长莺飞 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色恼人 春意盎然 花香鸟语 惠风和畅 流水桃花 莺歌燕舞 桃红柳绿
夏季: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火伞高张 赤日炎炎 炎天暑月 赤时当空 骄阳四火 暑气蒸人 燋金烁石
秋季: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秋菊傲霜 桂子飘香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秋风萧瑟
冬季: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风雪交加 岁寒知松柏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滴水成冰 橙黄橘绿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风号雪舞 风雪交加 固阴冱寒 寒气逼人 千里冰封 朔风凛冽 天寒地冻 雪虐风饕 千里冰封 朔风凛冽
第二篇:六下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学习目标:
1、2、学会本单元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截然不同等词语
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 教学时数:10课时 课时按排:
6、北京的春节„„„„„„„„„„„..2课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7、8、9、藏戏„„„„„„„„„„„„„„..1课时 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 和田的维吾尔„„„„„„„„„„..1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北京的春节
教材分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对比阅读《过年》《除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教学过程 :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
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教学反思:
7* 藏戏
教材分析: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板书设计:
藏 戏
戴面具演出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特点 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形成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教学反思: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的世界 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
教材分析: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独立阅读,交流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附: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伊斯兰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学科测试
第三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赵小芳
参备人员:马晓英、钟生辉、刘丽慧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
四、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 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2课时 语文园地六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3课时、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自读提纲,读通诗句,了解诗意(第一次先学后教)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读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a.学生个人读悟。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c.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第二次先学后教)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练习赏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学生有感情读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读诗。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艳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体验。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
天
门
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唐)
李
白、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②检查生字新词。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 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板书设计:
总—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
分—海面、海底、海滩、海
总—更加美丽、更加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一、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二、读书闯关
①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①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②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①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a.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b.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②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①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②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板书: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①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
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应有尽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光彩夺目 “东方之珠” 璀璨无比
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
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⑤拓展延伸。
“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 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复习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自主学习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三、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训练重点: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按一定顺序写成习作。训练过程: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
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小结: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描写优美风景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他们看过的和想看的优美风景,以导游介绍的形式,游客提问补充,形式很吸引学生。习作中要注意的一个是叙述顺序,另一个是要把此处 风景描写的优美。所以一定要用上好词好句。
第四篇: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4月15日下午 主备人:张现国
参加人:周广萍 王传春 唐加玲 冯统中 高伟 张现国 主题: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过程:
一、《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课文简说
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二、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
“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三、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
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四、《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基本思路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大致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
主要包括:
⑴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⑵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⑶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⑷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6~7课时加课外时间)
⑴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课时)
⑵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2课时)
⑶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1课时加课外时间)
⑷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2课时加课外时间)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4~5课时)
⑴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1课时)
⑵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如,为学校图书馆修补图书,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培土,修理课桌椅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写倡议书、建议书。(1~2课时加课外时间)
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2课时加课外时间)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把每一个人都吸纳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个人、小组、全班穿插进行。集体活动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实施要点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
计划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列清楚。除了教材活动建议中提出的活动形式以外,还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动也吸纳到计划中来,如,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为学校图书馆修补、整理图书,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2、“成长足迹”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认真读一读阅读材料;写难忘的人和事;畅谈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中可以以“班级纪念册”为中心,把各项活动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⑴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
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⑵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
讨论内容主要是确定栏目,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⑶阅读材料──迈好制作班级纪念册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阅读这些文章,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们事业有成,都是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一直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希望学生在阅读别人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阅读回忆同学的文章《忘不了的笑声》,要留意作者写作的切入口──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领悟到写同学可以有多种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种写法。
⑷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①写难忘的人和事:
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借助照片,寻找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开一次交流会,进行“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搜索”活动;可以在校园里漫步,在各个角落里重温童年的梦。这是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回忆:
难忘小学生活:
难忘的理由、难忘的老师、难忘的同学、难忘的一节课、难忘的一次活动、难忘的运动会、难忘的文艺演出、难忘的„„
②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我的成长故事”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主题班会后把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
③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这是材料搜集与整理的最后阶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搜集的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搜集到的内容与每个学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类整理了。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名称,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把相应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也可以先确定班级纪念册的栏目,再搜集相应的资料。
⑸制作班级纪念册:
纪念册的制作,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老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每位同学和家长,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3、“依依惜别”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
⑴写临别赠言:
阅读材料中《毕业赠言》提供的给老师和给同学的赠言是一些范例,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写好的赠言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学生也会请老师写赠言。给学生题写赠言是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如果上好了,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师为学生题写毕业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无论是写在同学录上还是贺卡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
⑵为母校做点事:
这项活动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阅读材料”中提出可以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可以用演讲的方式,向母校告别;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以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
除了以上活动,“活动建议”还提出一些实践性活动,如: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浇水;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
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是学校所需要的;同时要力所能及,是小学生能做到的。
⑶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所有的毕业班合在一起搞活动)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先要总体设计毕业联欢会的安排,再具体编创和排练节目;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尽量让班上每一个学生在这次联欢会上都有事做,都发挥参与者的作用,不要只当观众。一台精彩的、人人参与的联欢会,将是学生一生美好的回忆。联欢会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上述这些活动,虽然安排在“依依惜别”板块,但也可以把一些书面的材料和活动照片充实到“班级纪念册”中,让班级纪念册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珙县珙泉镇中心校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主备人 :唐琴 施教人:____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识字
6、课文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6。启蒙时期的儿 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他们欢快流动的过程,就是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的过 程。这时候,哪怕有一丁点的风雨,都可能让这泓清泉泛起涟漪。因 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启蒙时期,便学习用真情互获得真情,用关爱赢 得关爱。这是本组教材的立意所在。
“识字6”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 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
则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展现的是
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38个字。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3.背诵《假如》、《古诗两首》。4.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5.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6.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7.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识字6
教学要求:1.学会 8个生字和 10个生词。会认9个生字。2.学会8组反义词。3.让学生在反义词的训练中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2.反义词的训练。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唱得真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像歌里所唱的那样呢?
二、学习前3句。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宇。
1.轻声读课文,找出生字并作记号。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恨 前鼻韵母
漠
第四声 5.同桌相互讨论,看看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7.学生朗读,直到正确为止。
四、学习句子。1.指名读课文。
2.你能从中找到几组反义词。美一丑
爱—恨 真诚—虚假 冷漠一热忱
3、读准字音,看清形,想想每对反义词的意思。
4、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真诚”“虚假”“冷漠”“热忱”。5.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引导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师范写,生练习,完成“我会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几组反义词。
二、交待练习内容。
三、复习上节课的四组反义词和4个生字词。1.指名读句子。2.抽卡认读生字词。
四、初读,找出句中的生字,共并识记。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指名读,正音。3.重点指导:贫、富、索、奉 4.学生讨论识记字形。5.教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6.学生熟练朗读词语。
五、学习句子。
1.指名读。
2.你能从中找出几组反义词。贫一富
冷一暖
饥寒—温饱 索取—奉献 3.读反义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4.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索取”“奉献”的意义。5.理解句子的含义。
六、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引导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生练习。完成“我会写”剩下部分内容。板书设计 :
识字 6(爱的奉献)
美一丑
爱—恨
真诚—虚假 冷漠一热忱 贫一富
冷一暖
饥寒—温饱 索取—奉献 课后反思:
22、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八个生字。
2、会用“可爱的,高兴的”说话,读好两个设问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读好课文,体会同学间的友情。教学难点:体会同学间的友情。课前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朋友,揭示课题。从互相介绍自己的朋友人手,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了解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鼓励生活中识字。
科(kē)亚(yà)呆(dāi)始(shǐ)猜(cāi)拴(shuān)叽(jī)喳(zhā)逗(dòu)
教师随机点拨:(1)多看书,就能多认识字。(2)帮同学发作业还可以认识字,多好啊。
(3)从电视上认字,轻松又愉快。(4)从商品的包装袋上认字,真有办法。
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汉字,细心的孩子会和他们交朋友。剩下的字让我们在学习窗前的气球时了解它们、掌握他们。
2.带着目标,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和书中的文字交朋友。
3.合作读书,互相学习。
(1)教师引导合作读书。
你读好了吗?想读给别人听吗?如果你觉得自己没读好,再练一练,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就两个人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4.认读生字,联系语言环境点拨音、形、意。
用生字卡片认读。
(1)认读的字词:户(窗户)、角(一角天空)、始(开始)、周(四周)、张(一张小脸)、病(传染病)、科里亚、呆呆地、猜、栓、逗、床
(2)认读时了解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3)学写“角、户、床、张、亚”五个生字。
5.指名读课文,指正字音,鼓励学生会听、敢读。
三、默读感受,把自己想到的画下来。
1.默读课文,独立感受故事内容。
2.把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下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回忆故事。
1.确定内容,选择学习方式。上节课我们不但读了这个小故事,还画了一幅画,这节课你最想干什么?
2.指名读文,回忆故事内容。
二、讲一讲,深化感受。
1.自由练习,凭借图画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语言。
2.合作交流,说出各自心中独特的感受。
3.从看图到读文,由认读具体语境中的词语到学习生字,了解病中科利亚的单调生活,感受他失去伙伴后的没意思。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演-演,沟通情感。
1.准备道具,在情境中体会“可爱的”和“逗人的”。
2.飘送气球,在运用中学习文章的的语言。
3.抓住误点,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开始”,学习生字“始”
4.尝试对话,将气球赋予生命,以动画拓展想象,用童心感受童真。
四、想一想,感受友爱。
1.凭借图画,感受气球下面同学们的心意。
2.学习表达,在语境中学习“四周”,学会生字“周”。
3.学习生字,由“猜”感受米沙的调皮、聪明、热心,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板书设计:
22、窗前的气球
谁也不能
真没意思
他也不能
能望到什么
心情好了许多
同学们的问候
高兴地笑了
爱
友情
课后反思:
23、假如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内容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师: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请学生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生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双:左边的“又”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食:上面的“人” 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假如(有神笔)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课后反思:
24、日记两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3.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助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是本文的难点。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借助看图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哪方面的内容? 2.学习日记的格式。
写日记,先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怎样,再换一行空两格就可以开始正文了。3.作者的这篇日记格式是怎样的,请学生谈论。4.作者在日记里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二、学习第一则日记。
1.齐读。
2.理解“羡慕”的意思,再说一句话。
3.妈妈给我买回了白纱裙吗?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理解“迫不及待”)4.妈妈买回了许多礼物,并分成了两份,为什么? 5.同桌交流讨论。
三、学习第二则日记。
1.小声说说这则日记的日期、星期、天气。
2.第一则日记中的阿英妹妹究竟是谁?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快、好学)3.我又做了个梦,我梦到了什么?
4.现在,我还想买那条漂亮的裙子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5.梦境说明了什么? 6.交流讨论。
四、扩展练习。
1.说说你周围的助人为乐的故事。2.练习写一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二、指导学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互认,自由认读,指名读,齐读。2.扩词,造句。
3.分析各字字形,指导写字。4.重点学习: 读:左右结构。
粉、昨、晴、姑、娘可与份、作、猜、故、粮进行区分。
三、引导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l.看“我会写”中田字格中的字,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的位置。
四、练习认读,书写。
五、指导完成课后“看看写写”内容,并读读。
昨天 妹妹 学校 书包 帮助
读书 少年
儿童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你热心助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生气)(高兴)
课后反思:
2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8个生字。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讲解“偶书”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画出生宇,看拼音读准字音。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3.指导书写。
四、导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观察书中图画,说说“少小”,“老大”指什么?(2)讲解“无改”就是“没有改变”。
(3)读一读这两行诗,想一想,这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诗人幼年时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头发全花白了)2.学习第二、三行。
(l)看图,诗人遇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说说“见”、“识”、“何处”的意思。
(3)指导朗读这一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情景。(孩子们见着了却不认识他,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认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全诗。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领读,指名读、分组读、反复吟诵。3.指名背诵全诗。
六、想一想,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年少离开家乡年老时终于回来的既喜悦又伤感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2.齐背全诗。
二、学习《赠汪伦》。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板书课题)看看他的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四、学生看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
五、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2.学会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3.给生字组词。4.指导写字。
六、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句。(l)看图,指导读第一、二句。
(2)理解词语。乘舟:乘船。闻:听见。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3)讲解诗句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用脚踏节拍的声音。2.学习第三、四句。(l)指导读第三、四句。
(2)理解词语。深千尺:并不是有一千尺深,在这里形容水极深。(3)讲解诗句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4)指名读,想象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什么感情?
七、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八、背诵全诗。
九、练习。完成“我会写”及“我会填”。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增汪伦
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后反思:
26、红领巾真好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指导识字、写字。
2、理解词语意思。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家里养的动物,重点观察鸟类,了解它们的外形和活动特点。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红领巾”的意思(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2.提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是谁赞扬少先队员真好?为什么要赞扬他们?)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画出不懂的词语。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跃”是整体认读音节,“新”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音纠正错误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节第一句,读出设问的语气。
2.提问: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小鸟最快乐?(要求学生轻声读一读课文,画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3.指名朗读课文,说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
4.指导朗读。清晨,小鸟快乐地唱歌,蹦跳,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节。(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5.小结:刚才我们用“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懂第2、3节。6.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勾勾画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第二节中表现小鸟活跃的词语有:“扑棱棱”(小鸟扇动翅膀飞翔)、“飞来飞去”。它们这么活跃是为了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朗读时速度较快,体现小鸟捕捉害虫时非常忙碌。
第三节中勾画出是“是‘红领巾’”来放鸟巢。少先队员一大早来到树林里,是为了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窝。他们还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不许打鸟”是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时语气要坚决。“‘红领巾’真好!”要读出赞扬少先队员的语气。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用引背法指导背诵。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学生齐背第一节)。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学生齐背第二节)。师: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学生齐背第三节)。
2.学生轻声自由背诵。同座位同学互相背诵。3.指名个别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三、总结
提问:小鸟为什么赞扬“红领巾”真好?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护、活”的字形。(“羽”是两个“习”;“歌”是“哥”加欠字旁;“护”是提手旁加“户”字;“活”是把“话”的言字旁换成三点水。)
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保:右边不要写成“果”。写:上边不要写成宝盖儿。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写好以下几个字。
“歌”、“羽”、“新”三个字要写得左右相等。“活、跃、保、护”四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歌”和“新”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五、课堂练习
1.齐读、个别读课后练习第3题中的四个短语。2.齐读、个别读课后练习第4题中的字、词、句。
3.启发学生用“可爱”说句子。如,小白兔非常可爱。小妹妹长得真可爱。我家的小狗可爱极了。
六、布置课外活动
1.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们讲鸟类趣闻。
2.在家长的指导下,做鸟巢和广告牌,在家长的帮助下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教学板书:
红领巾真好 快乐 小鸟< 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放鸟巢
红领巾< >爱鸟
不许打鸟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要求:
1、发现汉字结构特点。
2、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3、积累词组。
4、学会填标点。
5、朗读儿歌。
6、口语交际。
7、才艺展示。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2、感受情境,填写标点。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献爱心的思想与行动。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爱的奉献》歌曲,画面。课时划分:四课时
一、识别字形
1、出示生字,学生拼读,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学生仿照例子写一写。
4、教师擂台读。
5、学生结合此特点想想还有哪些熟字是这种构字特点。
6、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7、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分一分。
二、我会填
1、学生读句子,并拼读要填写的字。
2、学生填写教师指正。
3、引导学生说说:多音字的特点。
4、说说哪些是多音字?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回顾:
1、学生朗读生字词,说说特点。
2、朗读句子,举例。
一、读读记记。
1、先自读词语,找出不认识的字。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多想多说。
3、小组读,全班读。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二、我会填
1、学生试读句子,体会语气。
2、请学生读,大家指正。
3、请学生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问号。
4、请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感叹号。
5、同学之间试用问的语气和感叹的语气对话。
三、我会读
1、结合字音,学生自读。
2、分组朗读短文。
3、同学们理解:藤和瓜为什么很好?
4、看图朗读。
5、想象情景朗读。
6、看课文插图朗读。边读边表演。
7、教师与学生一起读。
8、同学们说一小段话,交流评比。
9、教师引导,学了短文后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游戏导入,深入感受
1、让学生扮演盲人,然后让他们说说看不见有多么不方便。
2、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让他们说说生活是多么痛苦。
3、小组讨论,我们和残疾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4、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二、想想说说
1、谈谈自己在路上会看见有哪些残疾人,有哪些行动的不便。
2、想想如果你看见了那些残疾人,会怎么做?
3、教师引导指正,大家评论。
4、残疾人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帮助他们?
三、实际演练
让一位学生扮演盲人过马路,另一位同学给他帮助,把说的和做的表演出来。
四、提出倡议。
第四课时
一、歌曲跟唱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聆听。
2、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二、认读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
2、学生试着读一读,教师指正。
三、展示日记
1、学生朗读自己的日记。
2、大家评一评日记写的好不好。
四、意境升华
1、学唱歌曲,谈谈你的感想。
2、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该怎样做,举例说说。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