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型课教案及上课实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微型教案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感知主题,受到文美、景美、意美的熏陶,同时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得到点拨和启发。
1、课文描写的燕子,你喜欢吗?喜欢它的什么?抓住课文的句子说一说。教师引导:
(1)注意抓住燕子的外形、动作、叫声、群组形象,去阅读、体会。
(2)在讨论的时候,对重点的词句,要引导品析在品析中,要深化朗读的指导——读中品味(读出喜爱、赞美之情)。深入领会语言,积累语言。
2、春天的景色美吗?哪些词句写出春天的美?请同学们抓住重点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
在品读中,反复让学生读出文本的韵味。可以让学生比较、斟酌读法,达到共同提高朗读能力。当然,老师的朗读水平很高的话,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示范是教师的天职。
3、课文写的是燕子,第2节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描绘春天的景色?
讨论的要点:(1)写出春天之美。(2)燕子为春天增添生气。(3)美丽的春天为燕子的活动描摹了色彩斑斓的背景,对燕子的形象具有烘托作用。
4、教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就要善于描绘春天的景物,包括春天里可爱的动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5、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或者《小燕子》。要求学生边听,边张开想像的翅膀,走近春天,和燕子一起飞翔„„
6、拓展延伸:在歌声中想像,在美景中翱翔,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眼中的的春天一定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也拿起我们的笔,描绘我们眼里的春天吧。
如果,你看到美丽的小动物、蝴蝶呀,小鸟啊,小草啊„„或者学习起首段——描写燕子的手法,写一种动物,也可以学习第二段写写美景,或者学习第四段写写多个动物的状态吧。
如果在教学中配上燕子翔春图片,更好!一是可以理解课文,二是指导观察,三是学习表达,可谓一石三鸟。
与朱元思书
(微型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品位文中山水描写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位山水意境。难点:文章中表现出的情怀和对朋友的劝导,在文末不易发觉,需老师指点。
三、教学设计
1、思路:先引起学生兴趣,走入课文,掌握课文,体会思想。
2、方法:演示法、引导法、讨论法
3、教具: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和感悟。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看大屏幕。这是美丽的富春江,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大家一定很向往吧!我们就到那里去游山玩水吧!
板书:与朱元思书
吴均 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呢?
师:“与”,应解释为“给”,书,在这里是名词,是“信”的意思。连起来解释就是:给朱元思的信。这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段文字。吴均何许人也?南朝文学家、诗人。他的文章工于写景,短小精悍,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也是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游记,根据大家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写成的游记该掌握哪些知识?
生1:首先是弄懂它的意思,其次是写作思路 生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3:还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文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把握这样几个要点。
(二)诵读疏通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同学们先欣赏一下名家的朗读录音,仔细听,认真品味,然后请同学们来读。(听录音)
我们请一名同学来尝试读一下课文。好,你来。
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表达,但是有两个字要注意一下读音:“水皆缥碧”中“缥”的读音,“经纶世务”中“纶”的读音,这两个是多音字,要读准确。
面对如许美文,同学们也来享受一下吧!一起来读一遍,要读其文,感其美,悟其情。
2、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些陶醉了。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下面我们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和你一起解决。(学生分组活动)
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来。下面我想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请大家来做裁判,看谁翻译得最好,如有错误,请大家帮助指正。刚才,大家交流、质疑,很是热烈。老师认为,对这篇课文词句意思的理解,需要注意这些重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三)神游佳境
1、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看谁划得又快又全。
请同学们说说都有哪些景: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2、这么多的景物,这么美的风光,能去游一游该是多么惬意啊!同学们想去吗?都想啊,那好,我们请一位同学做导游,以我们划出来的景物作为景点,带我们进入这迷人的人间胜境吧。你们讲述的同时,老师就在屏幕上给大家展示富春江的风景图片。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富春江那奇山异水间。这里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蓝蓝的。鱼儿在水石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这里的山可真高啊,直耸云天,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在林间快乐歌唱,蝉儿在枝头的鸣叫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是音乐的海洋;这里树可真多啊,简直是树的世界,树的海洋!横斜的枝条纵横交错,遮天避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阴暗,有时阳光也透过枝叶,洒下一团团金色的光斑„„”)
富春江山水如此美丽,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赞誉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四)体情品意
听了这位导游同学动情的描述,欣赏了富春江秀丽的风光,不少同学都还在回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次品读这篇文章,领悟文字间流淌的情感。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品味的结果。这位同学读出了本文抒写的富春江山水之美,这位同学发现本文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者的蔑视之情,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板书: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这种情感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很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齐读一下吧!
(五)探寻艺术
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美文?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
1、结构分明。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抓住特征,动静结合。先写异水,抓住水“清”“急”的特点;写山,抓住其“高”“寒”的特点。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3、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善用修辞,生动诱人。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5、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才情丰满的好诗。我们一起欣赏了富春江奇丽的自然风光,了解了作者高洁的志趣,还懂得了写景的方法。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
(七)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艺术手法,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试写一篇游记。
五、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奇山
高
多
声
色
望峰息心 独绝
异水
深
清
急
猛
窥谷忘反
微型课上课实例:
乡下人家
一、同学们,大家看,这个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鸡鸭嬉戏的地方是哪里?对啊是我们的家----乡下人家啊!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吗?是啊我们乡村就像你说的那样“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真是很美。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21课《乡下人家》,走进乡下人家,感受乡村和谐,淳朴的美,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意思?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对,不管什么时候,一年四季都与众不同,真是美得独特。(2分左右)
二、精讲
1、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美景?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并试者着在你划的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谁来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风景?(是啊,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你喜欢的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好吗?一会儿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好大家读的真认真,那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哦你喜欢“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一句。那你能说说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吗?(哦是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那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对,它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去过城里吗?好,那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同吗?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么样啊?对更显可爱。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的如何,那你就像我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好大家再齐读读。从同学们的读老师感受出了这种可爱。
4、那眼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对,有红花。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师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你描绘 的画面可真美。
5、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对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6、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怎么读?
(师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7、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对,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春天的乡下生机勃勃)
8、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对“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9、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什么? 让我们这些小竹笋带着我们的渴望带着我们的迫切快点钻出来吧!(齐读课文这句)
10、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谁描写鸭戏水的一段。听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你为什么会这么读?
(妈妈带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学学。(真是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哦你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11、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你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一句
12、那老师想让大家画画这幅画,你都要画上什么呀?板书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哦,我们也绘画出一幅和谐,自然的画卷
三、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是啊,乡下人家可太美了!.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早上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谁读的美,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最后一段。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四,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体会到是乡下人家春,夏、秋的美,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那你想不想用你的笔描绘一下家乡冬季的独特的美?好就请同学们在课下动手写写乡下的冬。
第二篇:微型课教案
《观
潮》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第三篇:微型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0课《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微型课 教学内容:《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第5段 教材与学情分析: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选自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吴承恩笔下的中国长篇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叙述了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与二郎神在水帘洞前大战一场的情景,表现了孙悟空机敏、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课文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自主阅读。但文中的语言有强烈的文言色彩,学生朗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齐天大圣与二郎神互相斗法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以及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齐天大圣与二郎神互相斗法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师:话说齐天大圣慌了手脚,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众神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大家都知道,孙悟
空会七十二变,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第5段。
二、错误轮读,知大意
师:现在我想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用错误轮读的方式来读一读第5段,第一个同学开始读,一出现错误,下一个同学自动接着读!其他的同学仔细听!
三、边议边读,明其理
1.讲述孙悟空二郎神变化的过程
(1)师:我来检验一下其他同学是否仔细听了!你们觉得孙悟空和二郎神谁更厉害?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指一同学来说)
(2)师:你是从他们精彩的斗法过程看出的,很好!现在这边的大组是孙悟空,这边的大组是二郎神(全班分为两大组),你们来说说你们依次变了什么,每个大组派一代表,把各自所变之物一一对应写在黑板上!
(孙悟空:麻雀
大鹚老
鱼
水蛇
花鸨
二郎神:饿鹰
海鹤
鱼鹰
灰鹤
现身弹弓)(3)师:看来同学们对孙悟空二郎神斗法的过程了如指掌啊,文中有两处对他们所变之物做了细致描写,那就是„„?(生答)那二郎神是怎样判断出鱼是孙悟空变的?孙悟空又是怎样知道二郎神变成了鱼鹰呢? 2.小组合作体会人物形象
师:从他们这个斗法过程中你能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组讨论一下。
四、角色朗读,深体会
师: 最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你们读有关孙悟空言行的句子,我来读二郎神的!
五、结语
师:欲知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后事如何,请把《西游记》细细读来!对于古文,只有读好了,才能更好理解文中语言,才能走进其中的人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孙悟空:麻雀
大鹚老
鱼
水蛇
花鸨
二郎神:饿鹰
海鹤
鱼鹰
灰鹤
现身弹弓
第四篇:微型课教案
《将相和》
海滨小学:闫晶晶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课件:①奥运会开幕式“和”字部分的精彩镜头)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检查预习:聊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那我们聊聊吧!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
师:回答正确,看来你预习的很认真。
四、学习新课
师: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那你能把它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断。
课件②出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师: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觉? 师: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师:从读的课文中,老师能看出廉颇的不满。
师: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
板块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课件③图片这个故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课件④出示: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我们来看第一句话课件⑤,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师: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
师:是的蔺相如是机智、聪明的„„
师: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师:课件⑥出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师: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
师: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师: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师:蔺相如真的撞吗? 师: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几个计。请大家接着读书,看看谁能读出来?
师: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
出示课件⑦: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师: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师: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
师: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师: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
师:“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板书,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
板块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师: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师: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课件⑧出示: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话来学习。
师: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
师: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样?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师: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体会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知 师: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
(课件⑩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五、课堂小结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让我们再回到奥运会的开幕式课件⑾出示,“和”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题目中“和”字改成红色)
第五篇:微型课教案
微课: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紧张可怕的气氛。教学过程: 微课准备:
学生自读自悟并小组内交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
一、集体交流,师适时点拨。
(一)体会杰克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和沉着镇定
1、有感情的朗读5自然段。
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词“端”和“夺”,通过学生演示,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3、朗读感悟紧张的气氛。(1)师配乐朗读(配以分针走动的声音):蜡烛在继续燃烧,(幻灯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2)师引读,感悟情况的危急及紧张的气氛。
此时是多么可怕啊,------------------。(烛焰摇曳,------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整个空气都凝固了,伯诺德夫人的呼吸都紧张了,-------------。(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3)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二)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1)什么叫“娇声”?(2)怎样“娇声”说的?
(3)教师读:“少校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半截蜡烛上楼睡觉吗”?
通过替换词语(司令官—少校;一盏灯—半截蜡烛),对比朗读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二、总结升华。
(一)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1、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2、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护了蜡烛,何必还要费事写伯诺德夫人和杰克与敌人的周旋?(学生讨论)
总结:伯诺德夫人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为杰奎琳赢得了时间。
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会题目《半截蜡烛》
1、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半截蜡烛》的深刻含义。
2、重读课题《半截蜡烛》,再次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