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
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
(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
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大家两手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的名字叫线段的端点。线段可以用图形“段的端点。
(3)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同桌互相说说线段的特征。
(4)师改变手中毛线的位置,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线段和它的位置没有关系。
2、动手折线段
在日常生活中,直尺、课本、黑板、课桌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大家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纸对折,看一下。
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比较,交流把自己的折法,师适时给予评价。
师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线段不仅是有长短的,后面我们还会学习到测量它的长度。
3、动手画线段
师(师示范,生模仿)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点,用自己的方法,借助工具把它画在纸上吗?
”来表示,两头的短竖线表示线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是怎样画的。
师小结: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当然除了用直尺,还可以选用其他合适的工具,像三角板,文具盒,课本的边缘等。在画的时候先把工具放平,按紧,铅笔尖紧挨工具的一边,记得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哦!
三、方法应用,巩固练习
课本60页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图形略)
小结: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摆放没有关系。
第2题: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里。(图形略)
小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
第3题: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两点是端点。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孩子们,回忆一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60页第4、5两题
第4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线段?
第5题: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板书:
端点
认识线段
直的
端点有长有短
教学设计评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宋 玉 秀
怀远县第四实验小学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会找、数、折、画、连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的毛线、折纸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线段在生活中的运用和联系。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课件出示: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它。-----毛线)
2、猜一猜谜语,以谜底毛线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归纳特征。
1、谈话并把毛线放在实物投影上,问学生观察到什么并说说?(弯的,不直的)
2、拿另一根拉直,和前一根对比。
3、让学生动手,试拉一拉拿到的毛线,并和同桌观察有什么不同?(直的,弯的)交流汇报:指名上来展示,问全班:他的毛线直吗?(直)追问:你是怎么做到的?(用手捏住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
4、想一想:变化方向,线的形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方向不同)展示一位学生的拉线放到黑板上,两端用磁铁吸住。
5、以毛线为话题揭题。(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让学生观察线段,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归纳(板书:两个端点)。小结:线段原来是直的,还要有?(两个端点)(板书:直)
6、生活中找线段:
出示实物交流它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吗? 直的、有两个端点。我们可以把这条边看成?(线段)
举出身边一些事物,并找找她们身上的线段。如书、窗户、门等等。小组交流。汇报:说想法
7、图形中找线段:小兔在图形王国找来了几个图形,你们在里面找找吧!学生独立完成,交
流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8、折线段
(1)师拿出纸示范,紧接着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2)师启发:现在同学们手中的纸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折痕能看做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3)指名两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的作品,并把他们的作品放到投影机上对比。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9、画线。(讨论、交流)(1)尝试着画一画。
找两人上来用直尺画一画。(其他同学画)点评。
(2)展示三个学生的不同长短线段作品,比一比哪条最长,哪条最短?(3)找找图形中的线段。(出示课件,平面图形)让生观察并说一说。
三、连线——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动画情境:帮小兔子找最近的回家路线。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直、最短)
动画演示小兔的行走的路线,引导学生说。(线段)小结: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一条)
2、小猫和小狗两个好朋友来找小兔!课件出示三只小动物,点出三个点。你画出了几条?试一试。(3条)追问:围出的的是?(三角形)
3、小猪朋友也来了!点出四个点,他们之间能画出几条线段。猜一猜到底几条呢?学生画,师巡视。
四、全课小结。
请学生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
直的有两个端点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
董北实小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生活朋友,拿出信封打开看看(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会变得怎样?
教师演示后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一端和中间,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板书:端点 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
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
学生上来指一指。
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
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
3、折线段
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吗?
同桌合作,一位学生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另一位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
请同桌学生每人随意折一条线段,比比两条线段的长短。
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4、数线段。
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
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
集体核对。
提问:你能来指一指围成正方形的四条线段吗?
(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
讲述: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
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
图形组合成小房子,数数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变化组合图形,直至变成一个圆形。
5、学生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
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请小朋友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
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
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根据课堂也可这样: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你们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工具画一条线段?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你们又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突出线段是直的,这些工具都有直的边)
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线段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
5、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画了线段,数了线段,还动手折出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
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
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是“连结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
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
集体核对。
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
集体核对,注意提示中间的两条。
判断线段的长短。(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三、小结学习收获
师: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条毛线里面,一起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
四、综合练习,激发兴趣
1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这样三条路,(出示路线图)
你认为小兔们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呢?
是的,其实在这两点间,大家选择的是一条线段,它就是通往小猴家最短的路线。
小白兔高高兴兴地去小猴家做客啦。
2、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第四篇: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从甲地道乙地有不同的几条路。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本的长和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课后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范文模版)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