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中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活动由来:幼儿对看图说话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延伸活动:继续为幼儿提供看图讲述的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户外活动:
体能练习:幼儿广播体操、武术操。
游戏:卖蒜。自由活动:自选各种球类玩具。
安全提示:注意天热休息。在卖蒜过程中,钻时不要猛跑,后面的小朋友太危险。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小马过河》教案
活动目标
学会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
了解故事知道遇到困难不要依靠别人。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小马过河》视频及故事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并加以讲解。
2、以故事里所写的提问。
小马帮妈妈干活了吗?
小马在河边都遇到了谁?
小马到底过去河了吗?
3、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故事内容告诉我们遇到难事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不要依靠别人。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故事里所讲的去表演。
小百科: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第三篇: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想知道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样?)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两遍。教师检查自学效果。1.读下面带生字的句子。
(1)一匹(p!)小马连蹦(b8ng)带跳地驮着半(b4n)口袋麦(m4i)子向磨坊跑去。
(2)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向四周(zh#u)望望,怎么办呢?如(r*)果妈妈在身边多好哇!
(3)牛伯伯(b$bo)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4)松鼠说:“水深得很哩!小马,你不要命啦!昨(zu$)天,我的一个伙伴(b4n)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5)小马甩甩(shu3ishu3i)尾巴,跑回家去问妈妈。2.抽读词卡。
一匹 半口袋 麦子 伙伴 如果 四周 牛伯伯 昨天 甩尾巴
3.抽读字卡。
匹 半 麦 伴 如 周 伯 昨 甩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想一想,课文里讲了几种小动物?讲了他们的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思考以下问题。(1)小马为什么过河?妈妈怎样说的?小马听了怎样?(2)小马过河遇到什么困难?它当时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老牛和松鼠对小马各是怎样说的?小马以后怎么做的?(4)小马跑回家后对妈妈说了些什么?妈妈怎么说的?(5)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要求:先自己在书上找出答案,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讨论。重点指导以下部分:
(1)、(2)题,通过指导朗读理解:“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小马的天真活泼。“我能不能过去呢?”要读出为难的语气。
Lhl~吕 第(3)题,通过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去理解;老牛的话——“水很浅„„能趟过去。”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松鼠为什么“大叫”?(着急,害怕小马淹死。)为什么“认真”地说?(为让小马相信它的话;水很深,淹死了它的伙伴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它的话要读得声音响亮、急促。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要重些;通过给“立刻”、“连忙”换词的方法,理解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要过河,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它“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动脑筋”。
第(4)、(5),通过朗读指导,读出小马回到家里对妈妈说话难为情、不好意思、吞吞吐吐的样子和老马心平气和,讲道理的大人语气,通过给“既„„又„„”换个词(又„„又„„)理解小马亲自试试,趟过河去,河水不深也不浅。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思考: 1.老牛和松鼠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2.“光听别人说”行不行?为什么?
学习方法: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表达要求: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回答。(因为老牛个子高腿长,河水才没过它的小腿,小马比老牛矮,腿短一些,所以觉得河水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因为松鼠的个子小,到水里就会被淹没,小马比松鼠的个子高得多,所以觉得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而老牛和松鼠说的话,对于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适合它们自己的身体情况,对小马来说就不对了,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么高,也不像松鼠那么矮,所以它觉得水既不深也不浅。)第2题,从小马亲自试了试的结果来证明老马的话是对的。但要让学生弄清,“光听别人说”不是不听,而是不能只听,重要的是听了别人的话应该是动脑筋想一想。
三、谈感受。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要结合实际,可举例说明。)
四、识记字形。
1.“匹”和“半”的笔顺指导。2.“麦”和“青”比较记忆。3.“周”和“甩”比较记忆。
4.“伯、昨、伴、如、啦”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5.重点指导“蹦”的书写。左右结构,左边是“足字旁”,右上是“山”,右下是“朋”,注意指导占格位置。
五、课后练习。完成课后2—4题。
Lhl~吕
第四篇: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 执教人:徐静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级小需要通过一些游戏激趣导入,注意力时间也不是很长,要充分利用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a.激趣: 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b.导入课题,引导提问。教师激情导入
小马可真懂事呀!可是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2.、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观看视频,思考小马要接受的考验是什么?小马遇到什么困难?他可以不过河吗? 3.【讲授】细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a、教师感情朗读,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激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b.提问(1)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2)同时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在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a.、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b.、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c.、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1、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
a.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引出矛盾,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
b.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会用什么语气对小马说话?(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学生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老牛、松鼠对比图并板书:高——浅,矮——深)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a、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b、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c.指名读。
d、“立刻”、“马上”都表示什么?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小马不动脑筋)e、小结:同学们,这两句话都是书中的句子,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仔细读句子,看看前面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多想一想,收获会更多一些。4.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议——读了小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5.【练习】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a、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b、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c、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6.【作业】思维启迪,拓展延伸。
课后习题: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它说什么?
第五篇: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李佩羽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3、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一: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马为什么过河?在过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小马过河了吗?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在过河中遇到了谁?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回答。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
(二)读课文4——8自然段,用“——”画出小马和老牛、松鼠的对话,用“﹏﹏”画出妈妈说的话。体会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有感情的朗读它们的对话。
(2)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3)说说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对深浅说法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4)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5)小马最后过河了吗?它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当堂训练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问妈妈 帮妈妈 连忙
立刻 自己试试(2)指导复述。
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故事。
五、课后反思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板书设计